企业管理的几则故事

时间:2019-11-03 08:03:26 企业管理 我要投稿

关于企业管理的几则故事

  小猴种瓜:双赢的最大效益

关于企业管理的几则故事

  小猴很爱吃瓜,看到小熊种的瓜又大又好,就跟小熊要了一些种子,准备自己种瓜。小猴从小熊那里拿到瓜籽后,就在自家门前向阳的地方开垦了一块地,按照小熊告诉它的方法种了下去。小猴每天精心照顾它的瓜田,每天要为瓜田浇水、除草,虽然很累,但小猴觉得很有趣。不久,在小猴的精心照顾下,瓜田里的瓜苗逐渐长大、开花了。瓜苗上开出的花很多、很漂亮,小猴开心极了。小猴瓜田里的花引来了许多蜜蜂,它们在瓜田里忙忙碌碌采集着香甜、可口的花蜜。小猴看到蜜蜂在自己的瓜田里采蜜,非常生气。它想如果蜜蜂把花里的蜜都采走了,自己的瓜肯定不甜了。于是它不时地驱赶着来自己瓜田采蜜的蜜蜂们。蜜蜂们看到小猴不愿意它们在自己的田里采蜜,就纷纷离开瓜田去其它地方寻找蜜源了。到了瓜成熟、收获的季节了,小熊的瓜又获得了大丰收,而小猴的瓜田里却没有几个瓜。我们都知道,蜜蜂在采蜜的同时也起着授粉的作用,它们在采走花蜜的时候,顺便完成了植物授粉的任务。可以这样说,蜜蜂在植物花朵上采蜜,对蜜蜂和植物来说是典型的“双赢”。小猴因害怕蜜蜂采走花蜜后自己的瓜不甜了,于是把采蜜的蜜蜂赶走了,致使自己的瓜苗授粉不好,从而影响了瓜田的收成。

  管理心得:“双赢”是我们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词,在涉及到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企业与员工之间关系、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等等时候,“双赢”一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可“双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因为自私心理的作祟,使本应该顺利进行的合作破产,“双赢”也便成了空谈,关系各方各自应得的利益也就成了泡影!从大局入手,以合作的眼光看待,双赢不是梦想。

  如何养好花:立足根本

  家里曾经养过一盆银心吊兰,虽然,并不名贵,但却因为婆娑的枝条,狭长的叶子中银白色的线条,很是好看而得到全家人的珍爱。-

  去年的时候,我因为忙一直在外面的公司里没有回去照顾,所以,就交给家里那些不会养花的女人们去养了。无巧不成书,恰巧在这种时候,岳母要清理抽油烟机,于是,抽油烟机下面收烟油的塑料碗中的油成了她们打主意的对象了,她们的逻辑是:油,是比较有营养的东西,人都需要,花施上一些总也是有利而无害的吧,况且,也听说过在乡下人们种西瓜用饼肥(一种压榨植物油而得到的残渣)可以增加西瓜的甜度也可以增加土地的肥效,所以,她们经过协商以后,就把油碗里的植物油浇在了银心吊兰的花盆里。原以为,这盆花很快会长出嫩油油的新苗和叶子来,却不想一段时间以后,银心吊兰的叶子和枝条都枯死了,这下可把她们吓坏了,急忙打电话给我,搞的我气也不是笑也不是,要知道,植物和动物所需要的营养是不一样的,所以,没经过转化的油不但没能给她们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使本来良好的状况变得一团糟。

  管理心得:这就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类似的人和事件:比如一些企业不根据自身企业的情况,把其他经营状况良好,管理上了一定的水平,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方式不加任何转化的照搬照抄,结果,不仅没有实现企业管理的预期,而且,还让本来运营良好的企业变成了一团糟。而在企业的内部制定奖励和惩罚等绩效考核时,不做具体的调查和分析,在完全不能了解员工的价值观的情况下,只是想当然地把自己认为的利也看成员工的利;把自己一位的“害”也看称员工的“害”,结果推行以后不但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反而,搞得上上下下怨声载道。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一定要了解企业自身的情况,或者员工的需求情况来制定企业的'具体规章和建立企业的激励机制,切不可象上面养花的女人一样,办事情想当然,结果不但不能实现预期,反而,把局面弄得无法控制。还好把还活着的那些叶子上的油洗去,又重新换了土,浇上水,好好地伺候了一段时间后,才让它由重新焕发了青春。

  上帝看得见:心诚则质好

  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故事:公元前440年,古希腊雕刻家菲迪亚斯被委任雕刻一座雕像。今天,这座雕像仍然伫立在雅典的帕德嫩神殿屋顶上。但是当菲迪亚斯完成雕像,要求支薪时,雅典市的会计官却拒绝了。他说:“这座雕像伫立在殿堂屋顶,而殿堂又位于雅典最高的山坡上,你为什么把雕像的后面雕刻得和正面一样美丽?没人能看到雕像背面!”菲迪亚斯反驳说:“你错了!上帝会看见的。”-

  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管理者,你为客户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就如同菲迪亚斯的雕像一样,它背后所裸露的,无论是粗糙的岩石还是完美的线条都不会逃过上帝——客户的眼睛。这个故事,说明了品质的重要性。

  在生产奔驰、宝马车的德国公司里,每一位员工都视品质为生命,对品质精益求精。面对奔驰、宝马车,你一定能感受到德国工业产品那种特殊的技术美感――从高贵的外观到性能良好的发动机,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其中深深地体现出德国人对完美产品的无限追求。德国产品因其高品质,已成为“精良”的代名词。

  日耳曼民族素以近乎呆板的严谨、认真闻名,对于德国的工业产品而言,正是日耳曼民族的严谨与认真造就了德国产品卓越的口碑。

  管理心得:很少有人知道,是什么造就了德国人的严谨与认真。要是不知道这一点,我们就永远无法学到日耳曼人打造精良产品的诀窍。我们要说的是:心诚,产品就好。德国产品之所以精良,是因为德国人用宗教般的虔诚来看待自己的职业和生产的产品,而不完全是受金钱的刺激。德国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发源地,马丁路德给德国人带来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天职”。包含着宗教的概念:上帝安排的任务。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教徒来说,他做一份工作、生产一件产品,并不是为了工资、为了谋生而做,而是为了完成上帝安排的任务。可想而知,这与只是为了对得起所拿的那份工资相比,在工作态度的严谨与认真程度上会有多大的不同,制造出来的产品在品质上又会有多大的不同。

【关于企业管理的几则故事】相关文章:

1.关于企业管理的寓言故事

2.关于企业管理的难关

3.关于企业管理的流程

4.关于企业管理的演讲

5.有关于企业管理的论文

6.关于企业管理的标语

7.关于企业管理的培训心得体会

8.提升企业管理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