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战略和科技创新的需要

时间:2019-10-13 12:06:45 人才战略 我要投稿

企业人才战略和科技创新的需要

  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人才战略和科技创新的需要,欢迎大家阅读。

企业人才战略和科技创新的需要

  论企业人才战略和科技创新的需要

  当前,对于高校培养的各类型人才,社会普遍反映动手能力不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时间较长。与此同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下,企业普遍认为,走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才能在竞争中取胜。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提供双方所需,是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和企业发展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新道路。本文将着重阐述校企合作的优势,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的科技创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制造国,但缺乏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大部分商品的经济效益来源于廉价劳动力,尤其在电子产品和一些尖端技术方面,大家所知道的如手机、相机、电脑等数码产品领域包括汽车制造业乃至军工医药卫生等方面,更是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

  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志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基于以上原因,校企合作这一既能发挥院校科研能力,又能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双赢”方式,是符合国家、企业、高校利益的最佳选择。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

  一、院校优势

  (一)国家对高校科研工作的支持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广大高校科技工作者深入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教育部通过加强高校创新体系的建设,形成了一批能持续产生重大科研成果的创新平台和基地,并吸引和凝聚了相当一批的人才,为企业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等学校是我国培养高新型创新人才的基地,也是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高等学校可以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高校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高校自身拥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具有获取前沿知识的一些有利条件,学校的学生对于特定领域的研究较为专业,且拥有大量从事科研探索的人力资源、实验场所、时间和精力,能够专心的从事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研发团队和研发能力。

  二、企业优势

  (1)信息优势。企业拥有包括市场需求、实用技术等信息,能够全面掌握市场的实际需求,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学校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信息帮助指导学生。学生的职业能力最重要的还在于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技术性的创新能力。企业能够这一方面的信息,学校以此来确定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这样就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2)资金优势。在当今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科技强企”成为企业在优胜劣汰中取胜的重要方法,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加大在科技创新工作上的投资,例如2013年陕煤化集团为陕焦公司科技投入7380万,陕焦公司拿出100余万作为科技奖励,这些巨额的资金投入为高校在企业进行科研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并且企业拥有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为高校研发队伍进行试验提供设备保障,能够让他们更好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本专业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使理论得以实践,让科研成果得以转化,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企业自身的技术团队的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也可以传授给学生,从而切实帮助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工作环境的优势。企业员工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工作精神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第一线的环境,让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去第一线接受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实践锻炼,在实际工作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工作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工作的艰辛、团队合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这不仅能为学生直接了解具体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提高职业能力,为毕业与就业接轨,为上岗工作奠定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校企合作的优势

  (1)有助于把理论投入到实践中,从实践中完善理论。许多院校的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对于理论知识很得心应手,但是对于实际操作的讲解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原因在于他们缺乏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锻炼,担任教师工作后,去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机会又太少,纸上谈兵与实战有一定的差距,讲课只能从课本到课本,而且很多的课本本身就很落后,远远跟不上科技创新的脚步。

  对于高校而言,拥有较高的、前沿的理论研究水平,但是缺乏检验理论的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可以将高校的理论研究成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得以实践检验,教师和学生都能在企业中进行试验,发现理论研究中的缺陷,及时进行改进完善,避免了高校理论研究闭门造车的缺点,增强其理论的可行性。

  (2)高校可以成为企业决策的“智库”,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高校具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团队,可以根据企业实际进行专门的课题研究,既可以是企业管理方式方法,也可以是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技术支持、产品更新换代、新产品研发、管理方式、政策解读、经济走势、某一领域的前景分析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这样可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觉得提供科学依据。

  (3)校企合作,使学校成为企业人才培训的摇篮,企业成为学校的试验加工厂。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要。学校通过企业反馈其需要的人才类型,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也可以让学生更早的、更多的到企业里实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尽早的让在校学生到企业里实习,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课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应用把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学生发觉自己课本上的知识在实践中还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好多的都用不上,激发他们的钻研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解决了学生好高骛远、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偏差问题。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大学毕业了就应该坐办公室,就应该当管理人员,以至于在就业选择上就会出现挑肥拣瘦错失良机的现象。或者出现:“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期行为,从而丧失扎根基层,用实践弥补理论不足的缺陷。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对岗位职业的感情,较早的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可以是企业人才培训的摇篮,企业可以是学校的试验加工厂。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加速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大,很多的企业和员工都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紧迫感,居安思危的意思越来越明显,都有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强烈愿望,这是实现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难得的契机,企业和学校已经发现了这一契机并且正在紧紧地抢抓这个机遇,就以陕煤化集团来说,高层领导决策成立了研究院,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以科技研发和奖励,近年来投入上亿元的资金对自己的干部进行培训,其旗下企业也加大了科技投资比例,积极与省内或者专业对口的高校例如与交通大学、西北大学、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院校进行密切合作,在对本单位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额提升、产品研发等方面,双方都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在学历、职称、技能等级、业绩贡献与工资挂钩的分配机制下,在岗的职工也感受到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很多企业随着新人的进入,这些新人一般都有较高的学历,领悟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给过去那些老职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从而激起了他们的学习欲望,而信任呢要实现自身价值,获取更多的劳动报酬也只能在自己的专业上取得高于他人的突破,基于这样的现状,正是创建学习型国家、学习型社会、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员工的大好时机。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

  四、结语

  校企合作最终达到了:企业得到科技创新、得到产品升级换代、得到人才;学校得到发展、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学生得到技能、得到就业,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那么学校、学生、企业等社会诸单元诸份子得到了创新发展,我们的国家自然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企业人才战略和科技创新的需要】相关文章:

1.关于科技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2.企业人才战略贵在推己及人(2)

3.企业人才战略贵在推己及人

4.关于企业人才战略研究

5.人才战略

6.人才战略的案例

7.人才战略是什么-人才战略的重要性

8.人才战略是什么_人才战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