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河故城导游词

时间:2020-06-10 16:01:17 导游词 我要投稿

交河故城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交河故城导游词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交河故城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交河故城导游词1

  一:引言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中道上,XX区有两个著名的姊妹故城,一个叫高昌,一个叫交河,它们曾经在历史上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今天我非常有幸带领各位参观其中的一座——交河故城。

  二:位置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以西13公里的雅尔乃孜沟中,当地的老百姓称它为“雅尔和图”,我们乘车15分钟就可以到达。

  三:名称的由来和交河故城的形状

  交河一词最早的由来见于班固《汉书。西域传》:车师前国,王治交河,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交河故城外观的土崖因河水切割呈柳叶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最长1650米,东西最宽处300米,因四周河谷环绕,让人觉得它更像一艘被搁浅的历史巨轮。

  四:历史沿革

  ①由于这是一块天然的、地势险要的黄土台地,因此,公元前3世纪左右,姑师人为了躲避战乱、洪水、猛兽,选择了这里定居下来。

  ②自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在交河与匈奴进行了5次大的战役,史称“五争车师”。到公元前60年,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从此交河归属于中央王朝的管理。

  ③两晋南北朝,吐鲁番的政治经济中心偏移到了高昌,交河成为了一个陪都。

  ④公元640年,唐灭高昌曲氏王国,并设西州,安西都护府的旗帜一度在交河上空高高飘扬。唐代诗人李颀的“白日登山望峰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应该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

  ⑤公元840年,回鹘人西迁,公元866年,一支回鹘人在这里建立了高昌回鹘国,交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

  ⑥1275年,由于蒙古族后裔海都、笃哇的攻打,守城半年之久的高昌回鹘国被攻破,交河也随着高昌一起毁于战火之中。

  ⑦1442年,明朝吏部侍郎陈诚游历交河,写下了“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由此可见,当时的交河已经被废弃多年。从此,交河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五:布局

  交河故城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子午大道,把交河分成了3个区域,上海导游词,交河故城总面积约43万平方米,以现在的建筑来统计,建筑面积大约在22万到30万平方米,现在的交河是它鼎盛时期的规模,大体为唐代遗存。子午大道的东侧为XX区,主要有民居、官署、练兵场、婴儿墓和一座东门,建筑面积约78000平方米,XX区分布着许多手工作坊,当年的集市一定是在这里,北区也就是子午大道的最北端,以大佛市为主体的有大佛塔、西北小佛塔、西南小佛塔。XX区还有一组十分壮观的塔群,可能是安葬历代高僧的塔林,塔林的中央是一座土坯垒砌的金刚宝座式大塔,上部曾有塑像,现在已荡然无存,四角各有25个小塔,排列纵横成5的方正,总计101座塔。

  六:建筑特色

  ①交河故城是一块天然的黄土台地,离两侧河谷高达30米,所以没有城墙,是这个城市的特色之一。

  ②古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依赖天险而保护自已。进入故城,房屋的建筑很奇特,尤其是XX区的居民区,可以看到古代的百姓利用“减地法”简单而且迅速建造了自已的家园。

  ③除了用大量的“减地法”建造民居外,北部的寺院区,多用“干打垒”的形式,所筑的板夹泥垛墙,也是交河故城的建筑特色之一。

  ④交河故城在不同的区域间有宽大的街道相连,但奇怪的是,在街道两侧的土崖上,竟然看不到一扇门和一扇窗,相必这也是古代的百姓为了防止敌人入城之后而设的保护手段吧!

  七:几大亮点

  ①和平时期城中的百姓可以打开东门进入河谷中取水,战乱时怎么办?据考古工作者考证,交河故城有古井300多处,至今仍有多处古井依然有水,这就解决了战时整个城池百姓用水的问题。

  ②历史上许多人一直认为交河故城只有南门和东门,但最近这些年的考古证明,交河故城还有第三座城门:西门。南门古时是运送粮草之门,是座可操作的吊桥,战时收起,与对岸隔绝,东门是进入河谷东岸取水之门,此门还有一军事设施——瓮城,看得出来,战时这里也成为诱敌和杀敌的场所。西门因为是在西侧的断崖处,最近几年才被考古工作者发现,据说是古代战时凯旋的将士们进入之门。

  ③位于东部官署区练兵场西侧,有大大小小200多个婴儿墓穴坑,这为我们留下了交河的千古之谜。

  八:结尾

  当漫步在这黄色高大的迷宫中,感受故城的残缺之美,咀嚼历史的厚重,岁月的无情,它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幽思。

  交河故城导游词2

各位游客:

  在参观高昌故城后,我们再去交河故城。与高昌故城一样,交河故城历史上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重镇,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唐朝安西都护府最早的政府所在地。汉代班超父子、唐代玄类法师及边塞诗人岑参等都曾到过这里,留下千古佳话和不朽诗章。“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昔日繁华的交河城,如今仅存城基及断壁残垣,但当年的市井格局及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巷等仍历历可辨,下面就让我们前去考察吧!

  交河故城的得名→交河城的历史

  游客们,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西10公里的雅尔湖乡,处于雅尔乃孜沟中30米高的巨大黄土高台上,东西环水,状如柳叶,为一河心小洲。故城南北长约1650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四周为高达30余米的壁立如削的崖岸,崖下是已近干涸的河床。故城建筑主要在崖的南端,因此当地人也称其为“崖儿城”,城的建筑以崖为屏障,不筑城墙,又因河水在台地首相交,故有交河的城名。另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

  接着我来介绍一下交河的历史。交河系车师人所建,建筑年代早于秦汉,距今已有两三千年。车师又称为姑师,是最早生活在这里的原始居民。公元前108年(汉元帝元封三年),汉将赵破奴攻破姑师,分立车师前、后国,交河就是车师前国的国都。公元450年,车师前国被北凉所灭。车师前国灭亡后直至唐初,交河一直是历代高昌王国辖下的交河郡治。唐太宗派兵灭高昌王国后,在此设交河县,并于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在交河故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交河城成了西域军事要塞。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交河城曾一度为吐蕃人所据。后又成为回鹘高昌王国属地,设交河州。公元13世纪下半叶,西北蒙古贵族发动战争,率领铁骑12万进攻交河,交河 城损失惨重。1383年,交河城在战火中消亡。

  从时间上来看,交河故城比高昌故城的历史要悠久得多,高昌故城是公元前1世纪建立的,而交河故城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活,从故城中发掘出的残存陶片,即可证明车师人已从原始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逐步过渡到定居和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

  交河故城遗址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交河故城遗址。故城的建筑布局别开生面,独具一格。这不禁令人想起了明代吏部员外郎陈诚出使西域来到交河,登临古城写下的那首诗:“沙河三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这首《崖儿城》诗,精练而生动地道出了交河故城的特点。 新疆概况导游词 ·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尼雅遗址导游词

  纵览交河故城,全城只有南门、东门两座城门。古城中央有一条连接南门和佛教大寺院的南北向子午大道,长350米,宽3米,城内建筑以大街为中轴线可分为三个区,东区为官署区,西区为手工作坊和居民住宅区,北部为佛教寺院区,下面我们沿着中心大道进入故城进行参观。

  中心大道两侧被纵横交错的短巷分割成一个个高原土垣的坊市,向我们展示了千百年前这里作为车师前王国的国都曾经有过作坊众多、商市繁华的盛景。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城内全部的房屋院宇一半在地下挖掘,一半在地面构筑而成,这种别出心裁的建筑格式,是为了防御外来侵略?还是为了抵挡炎夏的酷热高温?这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之谜。

  我们先来参观一下东区,只见东门高高矗立在高达十几米的黄土崖岸上,城门遗址保存完好,两侧岩壁上设置的门额方孔、放哨瞭望的角楼哨所遗址清晰可辨,几口大型深井,星罗棋布。东门南方,有一座地下庭院,气字不凡,占地约3000平方米,顶上有11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东门通道设有四重门栅。天井北面,有一条宽3米、高2米的地道,长达60米,与南北交通干道相连通。从这里出土的文物中分析,此处很可能就是车师前国王宫和唐代安西都护府的衙署所在地。

  再看西区,建筑比较密集,从发现的陶窑遗存来看,可能曾是车师国的手工作坊区和居民住宅区。 游客们,在刚才的参观中,您是否觉得城中纵横连接的街巷把建筑群分割为若干小区,颇似内地宋代以前城市的作坊和街巷?这种建筑布局足以说明,交河在唐代曾进行过一次有规划的重修改建。如今游客到此,仍可以走街串巷,穿堂入室。像这样历史悠久、保存完整的古城遗址,在国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佛教寺院→增林遗址

  位于交河子午大道北端的那幢佛教寺院,是全城规模最大的建筑物,它与东面的官署区,西面的手工作坊区、居民住宅区呈“品”字结构,鼎足而立。现在我们已来到寺院遗址前,它南北长88米,东西宽59米,主体建筑面积达5200平方米,由山门、大殿、僧房、庭院、钟鼓楼、水井等组成。寺院佛殿中央是一方形柱塔,大殿东、西两厢是僧房,寺院左前方,有一座10米土质高台,站在台上,整个城市景致一览无余。各位猜一 下,这个土台以前是做什么用的呢?有人说是佛塔,有人说是鼓楼,也有人说是烽火台,究竟哪种说法对,还有待考证。传说,汉代名将班超和他的儿子班勇曾在这里交河之水饱蘸浓墨写下了他们戎马生涯中的重要诗篇呢!

  大殿东北面,还有一组排列整齐壮观的塔林遗址,总面积约200平方米,中央有一座长方形的大佛塔,高约5米,巍然屹立。塔林西北方不远处是著名的地下佛塔寺院,寺院分地上、地下两部分,上部已夷为平地,下部内有残存壁画,这些可贵的`历史遗存,为西域佛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

  游客们,当你们登高俯视交河故城时,可以发现这座古城的建筑几乎全是从天然生土中挖掘而成的,最高建筑物有三层楼那么高,古城也因此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也是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望着这呈柳叶形的古城的雄姿,吟咏起古人“黄昏饮马傍交河”,“紫驼夜渡交河月”的诗句,不禁使人思绪联翩,感慨万千……

  交河故城导游词3

  交河故城在吐鲁番县城西南大约10公里的牙尔乃孜沟中,它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国都。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它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牙尔乃孜沟是远古时代由于洪水冲刷而形成的一道河谷,经过数千万年冲蚀,大自然经它巨大的创造力,在河谷中央留下一个平面呈柳叶形的河心洲,东西走向,最宽处约300米,四周崖岸壁立,为一百米宽,约30米深地河谷所环绕,形成了天然屏障,远在3000年前,原始部落的居民为了避免野兽的侵害和防备部落间的战争就在这个河心洲上建造自己的家园,他们在坚硬的黄土层中掏挖出洞室居住,开凿出通往河谷底部的通道,到河谷中取水和从事生产活动。当时他们使用的刮消器、尖状器、石核、石片和红色彩陶片等,至今在地面仍然可以采集到一些遗物。据《史记》记载,这些土著居民属于我国古代西北兄弟民族姑师人。

  姑师人在战国时期进入阶级社会,其活动遍布新疆东部地区。这个河心洲当是其重要据点之一。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姑师为赵破奴所破,遂分为车师前后王和山北六国。《汉书西域传》云:“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这说明交河一名的由来,也说明了这个河心洲是2000多年前车师前国的都城所在地。公元448年,车师前王车伊洛,带兵随北魏万度归平西域,西征焉耆,留子车歇守交河。盘踞在盆地东部高昌城的北凉残余势力沮渠安周,乘虚引柔然兵袭击交河,车歇固守不住,450年西奔焉耆投伊洛,车师前国至以覆灭。根据附近南北朝墓中出土的墓志记载,此后至唐初,这里为高昌国的交河郡治所。唐太宗贞观14年(640年),候君集平高昌,在此设立交河县,属西州管辖,西域最高军政机关——安西都护府最早也设立在这里(640—658年),成为唐王朝进一步统一广大西域地区的大本营,后来随着管辖范围的不断扩大,都护府才西迁到龟兹(今库车)。盛唐诗人李颀曾形象地描述过这里的戒马生涯,写下了“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的名句。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这里曾为吐蕃所陷。以后,交河城又为回鹘高昌国属地,设交河州,由于空间狭小,限制了发展,城池也就渐渐衰落了。

  13世纪末,西北蒙古游牧贵族海都·都哇发动叛乱,多次侵犯元朝控制下的地区,交河城毁于这次兵火之中,故城发现的古代文书中,没有见到元末以后当地流行的察合台文以及更晚的老维吾尔文;挖掘出来的钱币,方砖、陶瓷片等遗物中,也不见有元代以后的物品,明初永乐年间,吏部员外郎陈诚出使西域,曾到过此地,留下了《崖儿城》诗一首:“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由此可见当时这里已经是废墟一片,人们都不知其废弃于何年何月。现在当地群众已很少使用“交河”之名,而习惯称之“雅尔和图”、“雅尔湖”。其实,“雅尔”就是汉语“崖儿”的辗转音译,“和图”是蒙古语“城”的意思,“湖”就是“和图”的音变,合之仍为“崖儿城”,是交河城于元末废弃后新兴起的名称。

  我们现在看到的交河故城是其鼎盛时期的规模,大体为唐代的遗存,台地西北部是一片唐以前的古墓地,已被盗掘破坏殆尽,建筑物集中在台地东南部约1000米的范围内。其东、南两面各有一个城门,建筑形式除没有城墙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大部分建筑物、包括宽大的街道,都是从原生土中掏挖出来,窑洞是在原生土中直接掏挖的,平房则多是切挖原生土留出四壁,然后用木头搭顶。从残留的柱洞看,有不少是多层建筑,有的下部是窑洞,上部平房,板夹泥剁墙建筑物只占少数,有的下部是生土墙上部是板夹泥垛墙。城内布局可分为三部分:贯穿南北的一条大街把居住地区分为东、西南部分,大街北端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以它为中心构成了北部寺院区。东区南部有一所气势宏伟的宅院,占地3000平方米,地下地上双层建筑。有宽大的楼梯通道可以上下,宽厚高大的围墙外面是城内唯一一处广场。根据考察分析,这个宅院当为唐初所建,可能是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后为天山县的官署衙门。西区分布有许多手工业所坊,发现的几处陶窑遗址堂壁,经烈火焚烧,已完全变成灰色。大街北端的寺院平面呈长方形,占地约5000平方米。由山门、大殿、僧房、庭院、水井等组成,根据建筑特征和残存的泥塑佛像分析,应为南塔群,中央是一座大佛塔,上面原有塑像,今已无存,四角各25个小塔,排列成纵横各五巷的方阵,总计101个。城中大街两旁尽是高厚的围墙。临街不见一个门窗,纵横连接的街巷把建筑群分为若干小区,颇似宋代以前内地城市的坊、曲。这种建筑布局足以表明,交河城在唐代曾经进行过一次有规划的重修改建,而唐代以前的旧城痕迹则早已全面目全非。

  由于当地气候极为干燥,城址又远离水源,无法开垦耕种,因而城内的官署衙门、寺院佛塔、坊曲街道等建筑物遗址得以完好地保存下为,如今游人至此,仍可以走街串巷,穿堂入室,像这样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故城遗址,在国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交河城东北角为民宅,房舍狭小密集,每户民宅至干线间必须经过一条条高深的小巷,巷口与干线相连,民宅遗迹保存尚好,可看出院落的平面布局和房屋的门、窗位置。

  交河全城就像一个层层设防的大堡垒,人行墙外,像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垣内的情况,而在墙内,则可居高临下,控制内外动向,城中布防,也是极为严密的。故城内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莲花纹瓦当,莲花经卷等。交河故城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班超父子,唐代玄法师及边塞诗人岑参等都曾到过这里,留下了千古佳话和不朽诗章。

【交河故城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相关文章:

1.白水洋导游词精选

2.青岛导游词精选

3.北京导游词精选

4.上海导游词精选

5.长城的导游词精选

6.导游词作文「精选」

7.天坛导游词(精选)

8.有关鼋头渚导游词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