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师德

时间:2019-10-20 16:01:42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读书笔记师德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孙学明

读书笔记师德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 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具体地说——

  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

  念,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江泽民同志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教育心理学表明,任何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在于教者能否善于发现。许多成绩差的学生智力并不差,他们爱劳动,乐于助人,会办事,会玩耍,动手能力强等。但是他们这些能力的发展容易受到束缚。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所谓“差生”的精神压力更大,由于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他们的心理上带有创伤,其个性不仅得不到一定的发展,而且还会被扭曲,变形,形成不必要的心理误区而导致人格的残缺。

  一个人要进步,必须有一个自我肯定的过程。“差生”心理上尤其需要自我肯定。笔者曾接触过这样一名学生:因为成绩差,她宁可背半旧的破书包,骑一辆她母亲的破旧自行车。她的想法很简单:成绩差,这是应该受到的待遇,不起眼最好。

  称一个学生为“差生”,实际上就是在无形中给了学生一个否定性评价,教师经常使用否定性评价,也就使得学生也用一种否定性评价来评价自我,如“我的智商低,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儿”、“反正我怎么也学不好,破罐破摔算了”等等。学生的态度、行为也可能在这种否定的自我感受支配下而永远陷于消极状态的泥坑,不能自拔。

  称一个学生为“差生”,折射出了教师心理上对这些学生的不重视、不尊重;表现在教育行为上则是偏爱成绩差的学生,忽视成绩差的学生,这和公正公平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无意是背道而驰的,是与教师的职业道德格格不入的。 其实,转变一个成绩差的学生更能反映一个教师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这也是体现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试金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固然能体现教育的成功,但若能改变所谓“差生”,使他们在各方面进步显著,甚至赶超前列,更能体现教师的功力。

  师德内容、师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吐故纳新教学片中重点提到了“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依法执教的问题”,这是时代对师德实践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已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而是法律的要求。惩罚学生最要不得,而且也是违法行为。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时期,他们的自尊心、好奇心、独立意识、模仿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愿望都较强。但是他们涉世不深,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差,做出一些令人费解并造成不良影响的事情是很难免的。

  仔细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案例,其中有学生相互之间因误会引起的争吵,有因对某学科不感兴趣而被迫放弃,有因对某个老师不满而故意作难,有因心理紧张造成的失误,有因个性倔强引起的是非,有因自控能力不强而产生的不恰当的发泄行为,还有无意犯错。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一方面,不要求全责备,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要抓住一点错误就横加指责。即使对问题较多的学生也要耐心开导努力帮助,绝不可算陈年旧帐,那种做法只会更加降低学生改正缺点的勇气与信心,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不能习惯性地给有行为过失的学生戴“帽子”。从另一方面看,学生调皮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潜在的求知欲、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如果不去了解,不加分析,一气之下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只能是事与愿违,向负面效应发展。

  教育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淘汰一些旧的东西,增添新的内容。献身教育,重在实践师德。怎样看待学生,怎样教育学生,怎样当好教师,这一课题是涉及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问题,不可不加以审思而慎行。

  一定的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教师职业道德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给师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历史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主要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所存在的管理混乱、政令不畅、法制疲软、腐败滋生、罪恶肆掠、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等现象一时难以扼制,行业不正之风无“行”不入,渴求社会理性、正义和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势下,把倡导和实践教育公正作为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规范师德行为,提高师德水平和端正教育行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

  公正是人类的始终追求。在社会教育关系中实现公正,历来是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竭力倡导的价值目标和籍以发挥著述的传统领域。就我国而论,从孔圣人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公正思想算起,也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但略感意外的是:何谓公正?何谓教育公正?人们总是一语带过,包括目前已出版的众多伦理学辞书,均未列入条目正面予以阐释。

  教育公正在概念上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公正,是指社会教育关系中的公正。其基本内容,诸如社会教育制度的公正、教育立法与司法的公正,社会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平等与机会均等等等。狭义的教育公正,则是指教育活动中的公正。其中,教师(泛指教师,教育职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公正的最基本内容。

  教育的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范畴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用以把握事物、现象及其本质特性、方面和关系的普遍本质的概念。是人们借以把握事物本质的“钥匙”。教育公正概括和反映师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必备的品质素养。教育公正作为师德的重要范畴,能在教师内心形成一种公正的价值信念,一种明确的公正的正义要求,能对教师行为公正性的判断、选择、评价和自觉调整起到指导,影响和驱动作用。教师道德体系中不可缺少教育公正,师德建设中不可忽视教育公正。

  二、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

  教育公正作为教师的一种美德,根源于教师教育劳动这种特定的社会利益关系和道德关系。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既有较强的继承性、稳定性,但同时又受到现实社会历史条件、社会教育制度、教育职业劳动目的和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尽管有不少教师具有不论学生出生贫富、一律公正平等对待善良愿望,但由于社会教育制度不利于劳动者阶级的子弟,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因而教师的公正始终受到限制。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人民性、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正义性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不仅为教师实践教育公正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而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系当前教育行业的实际,笔者以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实践教育公正,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族、不同籍贯、不同出生、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关系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袒、不歧视身心有缺陷的学生或后进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刻薄、粗俗的语言讽刺、挖苦、嘲笑和打击学生,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和学生集体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二,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教育学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与严相辅相成,都是教育的条件、手段和动力。公正原则要求: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方法教育学生。

  第三,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

  如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和长进程度给予恰当评价,历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根据教育劳动的特点,教育公正不仅仅限于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的“外表公正”,而是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

  学习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近日,拜读了陆局长公开发表的《致老师们的一封信》,深有同感,想法颇多。信中陆局长不是以教育局长的身份发号施令,而是以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身份,以一位教师的忠实朋友的身份与全市广大在职教师推心置腹,从多方面分析了从事有偿家教的危害,言辞恳切,语重心长,令人动容。

  本人1987年师范毕业走上教育岗位,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老”教师,视有偿家教为“新生事物”。因为我们做教师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有偿家教为何物,不知道本应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还可以用来谋私利。那时候只恨自己底子薄水平差,只怨学生不听话不愿学,生怕自己才疏学浅,耽误了学生,辜负了学生家长的殷切期望。记得那时每次遇到家长,家长们面对我这个只比自家孩子大四五岁的小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我家小孩调皮,你随打随骂,我们没有意见。”可是越是这样的叮嘱,我们越是不敢松懈,越是觉得身上担子沉重。因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农村的孩子要想跳出“农门”改变命运,读书考试也许就是唯一的途径。

  面对近年来社会上愈演愈烈的有偿家教之风,我也曾茫然。但我始终忘不了父老乡亲的殷殷期待,始终坚守自己心灵的这一方净土。我觉得有偿家教害人不浅。

  一是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因为参加补课,课后不得不奔波于几个补习地点之间,补了数学补英语,补了物理补化学,有些甚至连语文都要补。不少学生不仅节假日到老师家补课,就连平时上课期间也去补,造成学生作业量增加,休息时间减少,对学生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我晚上散步时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象:已是八九点钟,还有不少中小学生背着书包穿行在大街小巷,真可谓披星戴月。这现象真让我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是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有些家庭经济本不宽裕,见到别的孩子去补课了,总觉得不能让自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吃再多的苦也要让孩子去老师家补课,白白增加了经济负担。开学初,九年级一个家长告诉我,为了提高孩子的英语成绩,他咬咬牙利用暑假送孩子去补课,而且是一对一辅导,结果花了几千元,英语成绩仍然未见提高,他是心痛不已。要知道对于一个农村打工家庭来说,这几千元来得可不容易呀。

  三是损害教师的整体形象。从事有偿家教的教师尽管是少数,但会影响着社会对教师队伍的整体评价。老百姓认为现在的教师只会一切向“钱”看,课上不讲课后讲,课堂不讲家里讲,更有甚者还打电话“动员”学生来补课,全然没有半点师道尊严。去网上浏览一下,只要出现与学校相关的负面新闻,社会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谴责学校、谴责教师,其实很多时候责任不全在学校和老师。但出现这种现象,你只怪社会对学校

  对教师不公正,有用吗?我们作为老师就没有一点应该反思的地方吗?我们高邮有句土话叫“一沰鸡屎坏缸酱”,正是极少数师德有亏的教师破坏了高邮教育的整体形象,使绝大多数教师为此蒙羞。

  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是为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更应当为真为善为美。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果我们老师都面对诱惑丧失了自我,面对金钱迷失了本性,又怎么能培养出奉行真善美的合格的接班人呢?须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学业的影响,更在于师德品行为学生作出的表率。老师们,当我们在抱怨世风日下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为净化社会风气做过什么?

  廉洁从教是为师之本。还是陶行知先生的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廉洁从教、默默奉献的职业操守,必将深刻地影响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我始终相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我们教师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的最好写照,它也会成为全社会对我们教师的一致评价。

[读书笔记师德]相关文章:

1.师德学习个人总结

2.师德活动个人总结

3.师德总结个人总结

4.教师个人总结 师德

5.师德个人总结

6.师德总结 个人

7.教师师德的反思

8.师德个人自评总结

9.师德活动教师个人总结

10.初中教师师德反思

【读书笔记师德】相关文章:

1.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2.师德新说读书笔记

3.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4.师德格言

5.师德工作总结

6.师德的演讲稿

7.师德培训总结

8.师德档案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