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活动总结

时间:2020-06-28 12:02:53 活动总结 我要投稿

【必备】课外活动总结3篇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外活动总结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课外活动总结3篇

课外活动总结 篇1

  生物实验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在教学过程中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为载体,利用课余时间,创设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的感受和体验,形成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态度,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自主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活动课题确立的指导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问题和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究并获得体验的重要前提。生物实验课外活动的课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

  1、从好奇心中发现。生物实验课外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感知为基础的,是由学生的动机激励和指引着的过程,也就是在活动现象的后面体现着学生的动机,而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又是推动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关键。因此要善于“积累”学生的好奇,为活动的开展提供素材。例如:在开展与教材有关的鱼类探究活动之后,引发了学生想更多了解的课题,有“鱼有条件反射吗”、“鱼是怎样冬眠”等课题。

  2、从生活中提炼课题。要把课题的确立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利用生物学知识探索生活实践中遇到的生物问题、社会热点等,这也是生物实验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例如:当学生家中发现老鼠时,总是千方百计地消灭,可寻找取材方便、用时短的捕鼠方法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付幼鼠。为了解决问题,一些学生形成了“探究捕捉鼠方法”的课题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老鼠的生活习性出发,他们很快就找到了用糖果“诱鼠入罐”的简单无害的方法。

  3、在比较中发现。将两个或若干个研究对象放在一起,必要时放在基于条件相同或相近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比较,从而寻找它们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或探求发现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并进而发现造成或引发共性或差异的原因。在生物实验课外活动中,比较发现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以“鱼能在陆上呼吸吗?”为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鱼的鳃在水中和陆上的差异,进而在探究中形成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4、教学疑难点中选择。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科教学必须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人体验,注重学生的主动实践,积极探究和合作交流。而开展探究性教学,往往在课时上受到限制。因此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应设法服务于课堂教学,可以将教材的重点难点转换为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课外学习,在探究中发现,在活动中提高。例如:植物茎对水分的输导较容易在课内探究,而对有机物输导探究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组织“植物茎对有机养料的运输探究”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5、从知识拓展上选择。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课内课外都作为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巩固和发展学生课堂所获得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拓展知识和进行探究,使教材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载体。例如:在学习“外界条件对植物呼吸的影响”后,组织“蔬果保鲜方法”课题探究。

  6、换角度法。不同的学生由于对生活和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具有不同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多角度的探究活动,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开发、训练,让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发散性思维,形成良好的创造品格。例如“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外界条件”等课题。

  二、生物实验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组织开展生物实验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应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环境条件和可能提供的条件,选择开展适当形式的课外探究开展。

  1、集体活动。一般在野外自然环境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探究时,以班级集体活动较为适宜,视情况还可以分成若干小组,尤其是条件充足或实施周期较短的探究活动。如气候对校园植物的影响、家乡生物资源的调查等,也可以结合学生的野外社会实践活动进行。

  2、小组活动。由于初中学生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完全自发地、独立开展生物实验课外活动有许多困难,因此应坚持积极引导与自愿相结合。一般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每周安排二课时的活动量,小组人数一般十人左右为宜,选出组长,在活动中由组长实施组织工作。这是开展生物实验活动的主要形式。

  3、独立探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法自由地、开放性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生物学知识的过程。独立探究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这类课外活动主要适用于已有知识基础上的拓展性探究。

  三、几种主要的探究方法

  1、实验探究法。实验探究的目的是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引导学生在情感、认知等方面积极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给学生思考的情绪,给学生质疑、想象的空间,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实验探究模式一般方法就是:情境创设→提出探究问题→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这是进行生物探究性课外小组活动的主要方法。例如:在学习鱼类时,以活体实物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在情境中设置“探究鳍在鱼生活中的作用”,启发学生学会观察;在实施自主探究中,给每一个学生独立思维、探讨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体现个体学习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在讨论、交流中知道,通过无关变量控制的对照实验是获得结果的最科学方法。

  2网上查阅法。网络的信息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更不受时间、地域、探究材料的限制,在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上都具有开放性。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开展课外活动,电脑网络的普遍运用,为搞好生物探究性课外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内在的需求。例如,各类生物资源的调查。这种方法既适用于集体性的探究活动,也适合学生的独立探究活动。

  3、参观考察法。结合本地资源的实际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相关的探究课题预先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在形成探究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实地的考察活动,既能密切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又能在运用中得到更多发现。

  四、生物实验课外活动举例分析:“有机养料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的实验探究”

  1、前期准备。提前三周布置学生本节内容,重点是阅读“树木的有机养料是通过树皮中的某种结构来输送的”,并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探究方案,一周后交指导老师。

  2、设计探究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对于某一具体的探究活动来说,应根据探究活动的性质进行设计,将有关的活动按一定的阶段进行恰当的排列,并讨论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准备好相应的材料。

课外活动总结 篇2

  本学期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开展了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开拓创新,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课外活动成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学期初成立了学校课外活动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班主任共同负责学校的课外活动工作。首先做好宣传工作,使学校师生进一步了解其意义,踏踏实实的既安全又顺利的开展活动。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拟定好活动内容及各种活动项目,安排好辅导老师,培养各种活动的骨干力量;安排好各班活动范围、活动场地;建立健全实行评比制度,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一些活动课程进行改革与调整,开设阅读欣赏与趣闻数学、书法绘画、乒乓球、跳绳、呼啦圈等活动内容。这些课程项目的设置与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有利于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有效地实施。

  我们在兴趣小组活动实施过程中实行双选制度:活动前,学校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选择辅导教师,同时根据课程的开设情况,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特长,特别是兴趣所向,选择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观察,学会分析,从而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空间。

  为加强常规督促管理,避免兴趣小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坚持“五定”:一定活动课程,在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开设兴趣小组课程;二定活动目标,针对重点项目,学校将在确实可行的情况下把它作为评优和考核的重要依据;三定活动时间,每周两课时的固定活动时间;四定辅导老师;五定活动地点,我们会确保各兴趣小组固定的活动地点,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在各种课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时只注重形式的变化,忽略了活动目的的针对性;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工作前的准备活动,但活动后的小结,大多数同学懒于表达,有些同学只满足于“我知道”,而没有由此及彼,作出更深刻的思考。以上几点还须在今后工作中改进。

  总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还需要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发展、提高。我们得继续努力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外文体活动中去,体验到一份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自信,拥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把我校建设成“全面加特色”的学校,把学生培养成“合格加特长”的二十世纪接班人。

课外活动总结 篇3

  一、活动课题确立的指导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问题和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究并获得体验的重要前提。生物实验课外活动的课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

  1、从好奇心中发现。

  生物实验课外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感知为基础的,是由学生的动机激励和指引着的过程,也就是在活动现象的后面体现着学生的动机,而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又是推动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关键。因此要善于“积累”学生的好奇,为活动的开展提供素材。例如:在开展与教材有关的鱼类探究活动之后,引发了学生想更多了解的课题,有“鱼有条件反射吗”、“鱼是怎样冬眠”等课题。

  2、从生活中提炼课题。

  要把课题的确立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利用生物学知识探索生活实践中遇到的生物问题、社会热点等,这也是生物实验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例如:当学生家中发现老鼠时,总是千方百计地消灭,可寻找取材方便、用时短的捕鼠方法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付幼鼠。为了解决问题,一些学生形成了“探究捕捉鼠方法”的课题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老鼠的生活习性出发,他们很快就找到了用糖果“诱鼠入罐”的简单无害的方法。

  3、在比较中发现。

  将两个或若干个研究对象放在一起,必要时放在基于条件相同或相近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比较,从而寻找它们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或探求发现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并进而发现造成或引发共性或差异的原因。在生物实验课外活动中,比较发现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以“鱼能在陆上呼吸吗?”为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鱼的鳃在水中和陆上的差异,进而在探究中形成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4、教学疑难点中选择。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科教学必须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人体验,注重学生的主动实践,积极探究和合作交流。而开展探究性教学,往往在课时上受到限制。因此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应设法服务于课堂教学,可以将教材的重点难点转换为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课外学习,在探究中发现,在活动中提高。例如:植物茎对水分的输导较容易在课内探究,而对有机物输导探究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组织“植物茎对有机养料的运输探究”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5、从知识拓展上选择。

  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课内课外都作为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巩固和发展学生课堂所获得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拓展知识和进行探究,使教材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载体。例如:在学习“外界条件对植物呼吸的影响”后,组织“蔬果保鲜方法”课题探究。

  6、换角度法。

  不同的学生由于对生活和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具有不同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多角度的探究活动,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开发、训练,让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发散性思维,形成良好的创造品格。例如“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外界条件”等课题。

  二、生物实验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组织开展生物实验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应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环境条件和可能提供的条件,选择开展适当形式的课外探究开展。

  1、集体活动。

  一般在野外自然环境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探究时,以班级集体活动较为适宜,视情况还可以分成若干小组,尤其是条件充足或实施周期较短的探究活动。如气候对校园植物的影响、家乡生物资源的调查等,也可以结合学生的野外社会实践活动进行。

  2、小组活动。

  由于初中学生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完全自发地、独立开展生物实验课外活动有许多困难,因此应坚持积极引导与自愿相结合。一般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每周安排二课时的活动量,小组人数一般十人左右为宜,选出组长,在活动中由组长实施组织工作。这是开展生物实验活动的主要形式。

  3、独立探究。

  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法自由地、开放性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生物学知识的过程。独立探究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这类课外活动主要适用于已有知识基础上的拓展性探究。

  三、几种主要的探究方法

  1、实验探究法。

  实验探究的目的是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引导学生在情感、认知等方面积极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给学生思考的情绪,给学生质疑、想象的空间,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实验探究模式一般方法就是:情境创设→提出探究问题→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这是进行生物探究性课外小组活动的主要方法。例如:在学习鱼类时,以活体实物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在情境中设置“探究鳍在鱼生活中的作用”,启发学生学会观察;在实施自主探究中,给每一个学生独立思维、探讨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体现个体学习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在讨论、交流中知道,通过无关变量控制的对照实验是获得结果的最科学方法。

  2、网上查阅法。

  网络的信息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更不受时间、地域、探究材料的限制,在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上都具有开放性。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开展课外活动,电脑网络的普遍运用,为搞好生物探究性课外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内在的需求。例如,各类生物资源的调查。这种方法既适用于集体性的探究活动,也适合学生的独立探究活动。

  3、参观考察法。

  结合本地资源的实际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相关的探究课题预先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在形成探究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实地的考察活动,既能密切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又能在运用中得到更多发现。

  四、生物实验课外活动举例分析:“有机养料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的实验探究”

  1、前期准备。

  提前三周布置学生本节内容,重点是阅读“树木的有机养料是通过树皮中的某种结构来输送的”,并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探究方案,一周后交指导老师。

  2、设计探究方案。

  寻找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对于某一具体的探究活动来说,应根据探究活动的性质进行设计,将有关的活动按一定的阶段进行恰当的排列,并讨论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准备好相应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