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就业指导师论文

时间:2019-10-18 10:10:05 就业指导 我要投稿

高级就业指导师论文

  高级就业指导师是为求职者就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人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级就业指导师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级就业指导师论文

  高级就业指导师论文

  摘要:近年来高职就业形势的急剧变化,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提出 “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是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重要手段之一。高职院校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是目前的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重要课题。各高校对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非常重视,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积极探索提升职业指导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成为职业指导教育改革的必然。提升学校领导对职业指导理念的认识;更新职业指导理念,建立专业化的职业指导相关机构,实现职业指导体系系统化;加强职业指导专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主力军的作用,实现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把脉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求职心理,提高职业指导针对性,实现职业指导内容优质化;加强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实现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全程化;加强与企业合作,深化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定单式培养,加强创业教育,实现职业指导的模式创新化;将职业规划指导与职业能力提升相结合,将开展科研、创业、职业大赛与职业指导工作相结合,将以教师为主导与以学生为主体相结合,实现职业指导形式多样化。从根本上提升职业指导质量,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关键词:如何 实现 更高质量 职业指导

  据中国教育在线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xx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20多年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个体”到“战线”的跨越式发展,当前的规模已然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也随之进入一个矛盾凸显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大、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究其原因,除有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因之外,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不全面、不到位、不深刻也是一个关键因素。现代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途径的多样化、市场化,使他们在就业、择业中拥有更多的机会,也暴露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提出 “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多而复杂。我们要正确地客观地分析:外部原因, 有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第一、二产业劳动力相对过剩、第三产业等适合大学生就业的部门发展缓慢,岗位吸纳能力有限等4;内部原因,有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不清晰、素质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距离、大学生就业观念需要转变等。从宏观层面分析, 有政府的一些措施尚不配套;从微观层面分析, 有高校教学改革滞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以及职业指导不到位等方面的原因。如果解决不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个人和高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浪费宝贵的人力资源,而且势必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隐患。因此,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是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等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近些年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面的关注。本文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现状为例,就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作深入探讨。

  一、 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现状及成效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随着各高校的高度重视,也从各个方面为学生的就业做了大量的职业指导工作。主要开展了以下职业指导工作:

  (一)成立了职业指导及相关机构

  各高职院校在职业指导工作认识上趋于一致,并都设置了职业指导服务机构。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将招就处单列为正处级单位,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课教研室等。

  (二)开设了职业指导相关课程

  各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工作,在指导内容上,各高校基本上都对高年级学生安排了就业指导方面的教学或专题讲座,许多高校还将《就业指导》列为必修课程,也有部分高校为在一年级就为学生提供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技能》等选修课。

  (三)开展了职业指导各项活动

  各高职院校普遍建立了就业信息网,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并开展了企业专家职业教育讲座、简历制作大赛、模拟面试大赛、创业大赛等各项活动。寓教于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完善职业指导工作。

  二、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质量骛待提高的问题分析

  从毛俊、吴春红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虽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就业状况整体较好,但透过数据看现象,高职毕业生就业仍存在就业分布不均衡,从区域结构上,大多数毕业生倾向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在行业分布上,从事低附加值制造业的学生所占比重大,而从事服务业和高附加值制造业,特别是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的相对较少;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等系列问题6。 从以上分析综合来看高职学生在就业中还存在以下普遍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对职业指导认识不到位,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高职学生在学校中形成一个误区,认为职业指导可有可无,职业生涯规划可做可不做。许多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自己求职择业及今后工作的重要意义。由于认识不足,没有把职业指导当作一门系统学科看待,没有主动地、理智地参与职业规划。多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属于纸上谈兵,如“毕业后5~8年,我想创办一家高科技企业,然后花5年左右时间争取让其上市”;“毕业后工作2~3年,我计划当上经理”;“毕业10年成为上市公司老总”??诸如此类把理想和未来职业憧憬当作职业规划的学生大有人在,只有在走上工作岗位时,才知道社会现实和理想的反差。于是,由于不能正确看待巨大的反差,又出现了频繁跳槽、职业疲溃等现象。这说明学校虽然做了大量的职业指导工作,学校的职业指导内容不完善,质量不高。

  (二)高职学生自我认识欠缺,求职行为问题多

  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不足,不能公正、客观分析自我能力素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忽略自身实际情况,以同学的择业标准衡量所选单位,盲目跟从他人选择;二是不能根据自身能力定位就业单位等级,一味地与同学攀比工资待遇,将自身的就业期望凌驾于自身价值之上,否认自身条件及社会关系的差异导致就业单位高低优劣之分的客观存在性。在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发现:在求职中,学生忽略对自身理想和能力等条件的综合考虑,缺乏对主客观情况的正确判断,竞相向热门地域、热门企业投放简历,客观上导致毕业生“扎堆”求职,从而加剧了就业压力。

  (三)高职学生职业期望值盲目偏高。

  多数同学由于职业倾向彷徨,以致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择业上都存在盲目性,学习缺乏动力,最终导致毕业时角色定位不准,择业时迷茫,出现大学生的职业定位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偏差。胡宝华等人的调查显示7,在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不少学生没有就业危机意识,62.2%的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定位不太明确或没有定位,77.6%的学生对高校学生就业政策了解较少或不了解,52.1%的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不太了解或不了解,46.5%的学生把未来首选理想工作定位为“公务员”;只有3.45%的学生把乡镇等基层作为就业首选。专业设置以农科为主的华南农业大学,主要是针对服务三农、农业科研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培养,但90%学生毕业后留在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城市8。这种现象,除了待遇因素外,深层次原因在于大学生对于自身的职业定位与时代发展还不相适应。

  三、职业指导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理念理解认识不够深刻

  职业指导的实质,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包含咨询与指导信息采集与处理职业素质测评职业设计和帮助实施9。但是,高职院校许多教师和学生把职业指导理解为狭义的就业指导,将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等同一个概念,认识上的局限带来了服务内容和范围的局限。就业指导的机构的指导对象范围仅仅局限于毕业生,而忽视了高职院校中更广泛的其他群体,对大多数学生的职业指导呈现空白。指导对象的狭窄必然导致很多本该开展的内容没有开展,指导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这种局限性极大的职业指导理念,违背了大学“以人为本”的教育使命, 它关注的不是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而是学校“就业率”的高低, 这是一种“近视眼”式的职业指导模式。它看似在短期内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但从长期效果看,却可能会增加毕业生就业后的失业。

  (二)职业指导机构系统化不够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指导咨询机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也不够明确,职业指导工作可有可无、若有若无、时有时无。由于没有专门机构支持、扶助,经费严重不足,相关人员的职称长期在高校得不到认可,待遇也得不到落实,使得高校专职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配备选聘、培养发展等问题得不到较好地解决

  (三)职业指导队伍参差不齐

  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指导已成为一个专门职业,职业指导工作一般都由专家进行,而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的队伍建设不重视,将学校职业指导人员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将职业指导工作作为兼职工作,职业指导队伍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教育部2002年对高校就业指导专职人员的比例就做出过明确的规定:“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1:500”。就是这一不高的标准,相当一些高校也未能达标。

  不仅职业指导人员数量不足,而且在岗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水平有待提高。由于这些人员多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未能全面掌握职业指导人员所需的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劳动人事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在占有信息方面和知识储备方向均难以满足专业化职业指导工作的需要,因此,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缺乏深度和广度,难以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另外,专门针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方面的立项研究课题和论文也比较少,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与社会接触较少,实践经验积累贫乏,没有形成对职业指导的系统认识。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李颖、韩妹2008年12月进行的调查显示:63.7% 的受访者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表示不满意;63.4%的人认为目前高校职业指导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有待提高,15.8%的人表示从事职业指导的老师太少。

  (四)职业指导内容随性。

  目前, 多数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内容多为“职业指导课”、“职业价值观指导”和“ 求职技巧指导”。对大学生迫切需求的“职业咨询”、“职业测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拓展”、“就业心理咨询”、“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内容开展得较少。有些高职院校根本就没有为在校学生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有些高职院校即使开了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通过短期教育或召开简短会议的形式应付差事,内容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有调查显示, 65.1 %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接受过专业、有效、系统的职业指导,致使大多数学生在临近毕业前,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情况都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相应的职业发展能力。即使是对那些目前已经尝试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高校,职业指导的形式也仅局限于为高职学生开设就业形势及就业技巧等,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职业技能实践环节的辅导。

  四、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的方法和策略

  (一)提升学校领导对职业指导理念的认识,为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的前提保障

  根据职业指导的理念和实践不同,可将职业指导分为三个递进式层次:初级层次,即推动型就业,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顺利转为职业人,避免毕业即失业现象发生,顺应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需要,这是最基本的目标,是短期目标。中级层次,即匹配型就业,学生实现就业,并不等于人、岗匹配,如果职业指导目标只停留在学生找到工作这个层次上,如果人、岗不协调、不匹配,这对学生本人和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浪费。因此,学生与获取职业的恰当匹配,是职业指导的更高一级目标。高级目标,即发展型就业,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将职业指导的目标确立为职业发展的意识、理念和能力,这是职业指导的理想目标,是一种较高的职业指导境界10。很显然,理念及目标的层次区别,会影响职业指导的质量和效果。

  (二)职业指导体系系统化,是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制度保障

  1.建立专业的职业指导相关机构

  建立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专业化职业指导机构是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工作重视的一种表现,也是实现更高质量的高校职业指导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机构包括就业指导中心、职业指导咨询室、职业指导课程教研室、职业拓展中心等职业指导机构。该机构应整合现有的学校德育研究部门和就业指导部门的力量,调动职业指导的各个环节,从宏观上调控内外专家、学生、家庭、企业以实现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机构除承担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外,还应及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对市场进行调研和预测,加强与用人单位密切合作,推进供求双方多层次沟通配合。高职院校职业指导部门所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去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更深意义上是需要指导他们明确职业的目标,让他们学会为自己设计职业生涯,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抱负得到实现。要想把职业指导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好, 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个性化的职业指导, 以提升职业指导的质量,就必须健全职业指导组织机构, 将职业指导机构下设到院系,设立学校和院系两级职业指导组织机构。

  2.制定全面的职业指导相关制度

  单位领导重视是很多工作开展的前提。职业指导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资金及政策作为保障,因此构建科学的职业指导体系须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如在职业指导部门的设立、职业指导课程设置、职业指导人才的队伍建设、职业指导规章政策的出台等都需要领导去整合各方面人力、物力,保证职业指导体系的顺利运转。为保证领导真正重视此项工作,在遵循学校有关就业工作政策、制度的基础上,广东科学技术学院专门制订了《就业指导教学大纲》体系和《学生就业工作制度》体系,从学生跨入大学开始,针对专业特点,开展职业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和设计。《制度》明确规定学院设立学生职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学生的职业、就业指导实行院领导-办公室(教研室)- 年级三级管理模式。院长、书记担任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分管副院长、专职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学院机关党政、教学、学工办公室和各教研室主任及专职辅导员为组员,负责学生职业指导课程设计、职业规划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等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度》要求,把职业指导、就业工作纳入各教研(办公)室的工作范畴,把对学生开展的职业指导、就业工作的纳入考核,纳入教育教学的整体考核评估体系。

  (三)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是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重要手段

  1.加强职业指导专职队伍建设

  职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技能程度高、综合素质要求高、职业能力要求高的“思想政治”工作。高职院校职业指导部门的人员素质和能力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有着重要的影响,各高职院校只有建立起一定数量的职业指导专职教师,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职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和效率。目前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亟须进行职业指导理论与实务方面的专业培训,使职业指导教师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型转变,熟悉和掌握职业指导的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指导与咨询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指导部门的人员应该将自己摆在一个学生“专业职业顾问”的位置,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咨询、职业定位、心理测试以及求职技巧等多方面的咨询服务。专业化的职业指导人员必须从一般行政工作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抽离出来,定期组织理论研讨和工作交流,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实现职业指导的专业化发展。国外一些职业指导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为了弥补高校专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聘请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加入高校职业指导队伍,补充信息获得、资源占有、政策解读、风险规避等方面的知识,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值得我们借鉴。

  2.充分发挥辅导员主力作用

  辅导员是学校离学生最近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对学生的思想、行为都有较大的影响,充分利用这支队伍的力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高校的职业指导教育的主要力量也一直由辅导员来担任。辅导员陪伴学生从新生入学到毕业,最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素质、知识结构等,最方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如在职业过程中可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跟踪了解,了解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及时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正确的定位,指导学生在职业定位和择业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发展优势。同时,辅导员老师还可以经常利用班会给学生作就业形势报告,对以往届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前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职业要求和就业形势分析,使学生对于职业发展和就业有更深入了解,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和将来适应的工作。同时,对那些在就业方面有困惑的同学进行心理辅导,以端正同学们的就业心态,消除心理障碍,使同学们在心理上有了充分的准备。辅导员这种定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对辅导员采取“内配外训”的`方式对辅导员进行大力培训,提升他们的个人素质和职业指导专业知识,走“专业化”道路,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指导质量。

  3.专业教师全员参与职业指导

  除专业化的指导人员外,教师的全员参与也至关重要。职业指导工作应建立广泛的校内外服务平台,全员参与大学生职业指导服务工作,特别是专业教师应积极参与其中,强化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理念,在教学环节中向学生渗透职业指导的相关内容。专业教师队伍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职业分析的最佳指导者。专业教师对专业对应的行业概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专业人才发展的前景有更前瞻的认识;在专业或行业领域内有更广的人脉,可以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入学初,学生的专业思想极不稳定,学生对职业发展充满迷惑。针对专业特点和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实行导师制,由专业教师担任学生的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指导、职业规划指导、心理健康等工作。各导师所带的学生,从学生入学接手一直负责到学生毕业。从学生进入大学就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设计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在学生毕业时进行工作推荐。通过对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极大程度的稳定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明确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激励学生爱岗敬业,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就业。通过有效的职业指导,近五年来,广东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

  除此之外,还应充分调动家长和社会参与辅助职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职业指导形式的多元化多样化。

  (四)职业指导内容优质化,是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核心内容

  1.把脉学生求职心理,提高职业指导针对性

  充分了解学生的求职心理,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指导,提高职业指导的质量。随着90后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力军,大学生择业意识越来越自我化,突出个人价值,淡化社会价值的现象越来越普遍。2011年,广东科学技术学院调查了不同年级护生的职业价值取向,调查显示,大一、大二、大三个年级高职学生在七个职业取向维度:经济取向、工作环境取向、劳保稳定取向、个人发展取向、家庭取向、个人兴趣取向、地域取向都方面都显示了显著差异;在地域取向,男生和女生也存在差异。因此,要针对这些有个性的学生开展有实效性的职业指导,了解他们的求职心理、求职取向非常重要。

  2.调研用人单位需求,提高职业指导实效性

  招工难和找工难现象并存是近几年高职学生就业市场的怪现象。社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高职学生找工作日益困难,究其原因既有学生的因素也有学校培养方面的因素。大学生的培养脱离社会、脱离行业已经开始被许多人诟病,更多的是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脱离市场需求,学生自身定位偏差、期望值过高。因此,对用人单位就行调研、了解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对高职院校提高职业指导的质量非常的重要。同时,对用人单位就行调研,还可以主动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深化校企合作理念,大胆提出“校企双主体”的理念,将企业的理念和教学改革直接溶入课程体系建设中来,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既能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也能了解单位需求情况。同时邀请用人单位和能工巧匠来学院指导,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学院教学情况,更多地了解学生的能力素质,全方位拓宽职业指导渠道,提升职业指导的质量。

  3.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就业期望值进行职业指导

  就业期望值就是指劳动者在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对用人单位在薪酬福利、劳动条件、职业发展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能够给予劳动者的效益的心理预期。目前的一些研究表明,我国很大一部份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往往脱离实际,就业期望值偏高,包括薪酬、单位条件、地点,都有较高要求11。同时,调查还显示,大部分毕业生自信心不足,准备并不充分,在就业之前并未深入了相关企业,对自身也没有做到充分的就业准备。这种就业不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在各专业显得更为突出。高职各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专业认同感不高、专业思想不稳定、对专业认识存在自卑心理,就业期望值往往存在较大的偏差。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一直坚持不同层次差异化的职业指导。如机电学院的汽车专业要求技能性强,他们采用“长春一汽班”“现代学徒制”来加强学生职业认知,提升学生专业信念,树立崇高的职业价值观。

  (五)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全程化,是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重要途径

  职业指导课是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的主渠道, 学生从中了解和掌握职业指导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目前多数学校的职业指导课程形式较为单一,形式不够生动,内容不够“接地气”,与大学生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目前已出版的职业指导教材内容过于粗浅、过于注重求职技巧,对于相关理论往往点到即止。职业指导课是大学生从学校获取正规职业指导的主渠道,这门课开设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职业指导的质量。

  1.加强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按照《职业指导课要求》,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设计职业指导课课程体系。各高校设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时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职业指导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实践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应多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职业环境。二是与培养目标一致原则。职业指导工作的目标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一致的。两所毕业生去向完全不同的院校,在选择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重点时,侧重应该不一样。三是全程递进原则。大学生人生观、就业观的形成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职业技能的准备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也要经过一个深入的过程。因此,职业指导应该是一种伴随大学生活的全程指导。

  2.加强职业指导课程教材建设的研究

  是否有成型的、合适的、正规的、系统化的职业指导教材,直接影响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也标志着课程是否达到规范。在高校职业指导教育中,迫切需要一套成型的、符合高职院校学生不同阶段使用的指导教材,需要职业指导中心或有关部门召集高级专门职业指导人员编写并出版。这也是提高职业指导工作效果和效率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3.加强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和最有效的一种方式,通过教学来给学生传授职业规划方面的知识更有实效。因此,要不断改进传统的职业指导的方法,指导方式从灌输式转向体验式。可通过职业测评、情景模拟、企业实践、体验式培训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和实践,了解和尝试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职业, 培养职业兴趣,获取职场的第一手资料, 积累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提前为生涯发展探索合适的道路。首先,可以在课程讲授的形式上,贯穿就业内容。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掌握就业技巧,及早让学生了解专业工作环境,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提前做好就业准备。二是通过模拟教学的形式,如:模拟急救、模拟法庭、模拟手术、模拟授课,让学生对职业有更生动、更形象的体验。三是重视实习教学,确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习是大学习走向社会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实习活动可以让学生提前体验职业内容,感受工作氛围、体验工作过程,可有效减少学生毕业后入职时的心理落差。

  4、加强毕业生毕业后跟踪调研工作

  大多数高职院校忽略和应付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工作,对未就业的毕业生也没有作系统的调查和了解,这是职业指导中的死角。充分加强对毕业生毕业后跟踪调研,这对职业指导的质量检验有着极及重要的作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职业指导最直接的体现。系统地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根据调研结果调整职业指导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对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职业指导模式创新化,是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发展需要

  目前,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在大学前二年基本上是空白的,教学计划中不涉及, 选修课也未设置, 学生思想管理过程中很少提到, 即使有那么一点, 也是“兴之所至, 随口说说”。没有科学的规划、详尽的方案。第三年虽然开展了全年的就业指导, 但是并未涉及学生的职业发展、职业生涯的设计, 仅仅是帮助学生找到一个工作。

  美国高校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美国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推行四年职业规划项目。学生入学的第一年, 中心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 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 第二年要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 进而帮助学生选择专业; 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和市场需求, 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 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 第四年辅导学生写求职信, 传授求职领和面试技巧等专门技能。这种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 对学生就业观的形成, 增强择业能力和求职技巧很有帮助。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采取与企业深度的“校企双主体”合作机制,采取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师徒制等创新式合作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学生既是学生也是企业员工,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文化、管理理念,体验真实工作场景,形成职业指导实践新模式。有效转变就业观念、就业心态,提高各项就业等各项能力,这是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的新思路、新挑战.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创业教育也走在了各高校的前沿:2008年5月成立了创业教育中心,研发了出版《创业技能》《社会创业》等五本教材。创业教育作为综合素质必修课程,创业课程、创业模式实训、创业园实践均被纳入教学计划,还在校内校外建立了创业教育实训基地,为高质量的的职业指导开启了新的篇章。

  (七)职业指导形式多样化,是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重要工具

  1.将职业规划指导与职业能力提升相结合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规划指导是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指南和依据;而职业能力的提升则是职业规划指导的目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仍是学习及能力的提升,因此学校在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时,有必要对学生性格、潜质、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规划。例如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非常具有技术含量的专业,为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每年在进行美工技能、商务沟通等课程学习前我们都会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更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

  2. 将开展科研、创业、职业大赛与职业指导工作相结合

  开展就业科研、创业、职业大赛,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的有效途径。开展就业科研,就是让学生通过就业调研、就业市场分析、就业影响因素分析、职业发展能力分析、影响个体就业能力及素质分析等对职业进行研究,为职业指导提供服务。开展创业职业大赛,让学生尽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创业中早做好职业规划、进入社会、了解市场、参与实践、提升能力、自我定位。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创业教育中心17个项目获得教育厅“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多个项目在珠澳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商挑战赛等创业大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等。

  通过指导学生科研,指导学生参与创业、职业大赛,提升了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科研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了解社会,认识市场,准确定位,更为职业指导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将以教师为主导与以学生为主体相结合

  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活动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教师的“教”在活动中主导作用, 学生的“学”在活动中起主体作用,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自学能力普遍较差,于是造成了重传授而轻方法、重分数而轻能力、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学习误区。学生的素质教育受到了忽视,教学质量也就受到了影响。

  二是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行被动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真正的起到主体的作用,“教”与“学”严重脱节,教与学的效果都偏差。

  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只满足于死记硬背知识,使学生不能对知识灵活的运用。学生不会思考,不会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去解决问题。

  目前广东科学技术学院对“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和改革,实现“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以“实际工作内容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鼓励他们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质量有了更大提高。

  综上所述,要想大学生就业达到高质量,高职院校离不开高质量的职业指导。职业指导质量的提升,牵涉到方方面面,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更是一项涉及社会、高校、家庭、学生、用人单位等多方面的、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深入的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工作,使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念更正确,职业发展愿望更迫切,职业目标定位更准确,职业发展路径更明确,职场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从根本上提升职业指导质量,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参考文献:

  (1)钱慧. 试论高校职业指导改革与实践——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 咸宁学院学

  报,2012,32(7):143-146

  (2)何建华,刘煦.大学生职业指导服务的现状及其需求分析——来自广东省4所高校的调查[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94-96

  (3)胡宝华,刘海潮. 高校职业指导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以宁波大学为例[J].宁波大学学

  报(教育科学版).2010,32(6):63-65

  (4)毛 俊 吴春红.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企业家天地

  2012,9(9):118-119

  (5)廉串德,田光哲.创新职业指导——新操作[M].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

  (6)田安国,亓志学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就业困境与职业指导关系探究[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2,4(4):32-35

  (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

  [M].2005.

  (8)邵海峡.试述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的开展和推进[J].高职教育研究.2009,6(6):3-5

  (9)栗民.高校职业指导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兼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J]. 西南

  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108-112

  (10)杨世春.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就业与创业,2010,(1):34-36.

  (11)张萌,崔玲玲,孙艺铭.高职院校提升职业指导有效性的途径探索[J].中国成人教

  育.2012,58-59

  (12)梁艳娟.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实践做法[J],中国城市经济2011,(8):212.

  (13)郭经宝,李 杰,刘智强.当代大学生全程化职业指导方略[J]. 民营科技,2008(8):67-68

  (14)魏翠妮.提升职业指导有效性的几个途径——以仙林大学城经管类职业指导为例[J]. 创新

  与创业教育,2013, 4(3):78-80

  (15)陈龙.如何提升高校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12):59-60

[高级就业指导师论文]相关文章:

1.就业指导小论文

2.关于高级工程师的论文

3.高级会计师论文的写作方法

4.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

5.就业指导3000字论文

6.2017就业指导论文

7.有关就业指导论文范本

8.就业指导论文怎么写

9.关于就业指导信息化建设论文

10.大一就业指导论文

【高级就业指导师论文】相关文章:

1.就业指导2000论文

2.就业指导展望论文

3.就业指导结业论文

4.职业与就业指导论文

5.关于就业指导的论文精选

6.就业指导工作论文

7.大学就业指导论文

8.就业指导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