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模式

时间:2022-07-29 08:57:52 企业管理 我要投稿

企业管理模式范本

企业管理模式范本1

  一、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主要内涵

  在企业的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用户拥有企业的最终决定权。因此,企业一定要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从而推动价值链中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客户解决实际的问题并创造出应有的价值。因此,企业的价值链管理模式就是让企业的各个工作环节有机整合,实现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的有关融合。

  二、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一)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达不到价值链管理模式的要求

  如今企业的价值链管理模式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比以前高了很多,但是,实际工作中,也许因为工作本身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财务人员的素质与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受财务工作本身性质的要求,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不可能将企业的财务工作做得很好的。另一方面,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如果财务人员的知识和的技能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就会出现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落后。当然,财务工作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经验也很重要,而对于一些刚刚进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来讲,他们虽然拥有一些财务的知识,但是因缺少实践经验,无法有效地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总之,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二者缺一不可。此外,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也很重要,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也会有一些财务人员出于私利的原因,做出有违个人原则和财务管理要求的事情,而这一点也正是企业价值链管理模式需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

  (二)企业工作人员间的团队协调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于很多企业来讲,能否发展成为优秀的企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人员是否能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出力。因此,在财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最关键的还是看企业是否能让员工有一种归宿感。正如球员对于球队的感觉,只有球队中的每一个球员对球队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才会因为球队的胜利而欢呼,因球队的失败而落泪。所以,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讲,归宿感虽是一种不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但是它却是每个员工心中最真实的感受,是无法伪装的。只有员工对企业有了充分的归宿感,企业的发展空间才会更广阔。试想,如果企业的员工与老板之间只是单纯的雇工关系,而没有情感的交流,在如此冷漠的情感关系中,企业的员工又如何与企业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呢?如果是因为财务人员与企业的老板各自忙工作而失去了交流,那这种雇工与老板之间情感交流的缺失则是企业发展的一大损失。企业内部的团结,还体现在企业员工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只有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各司其职,并相互配合,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企业才会形成良好的合力,从而有助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三、如何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重要问题

  (一)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在企业的价值链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养是非常重要的。那应如何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呢?第一,加强专业知识培养。对于大学生来讲,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习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对与财务有关的其他领域的知识给予学习。同时,企业还要对在职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更新。第二,对于企业来讲,实际的工作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要求大学生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寻找机会到企业或者事业单位中去实践。而对于培养财务专业人员的学校而言,一方面要安排好学生的课程学习,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来讲,要多利用平时的课外时间或者寒暑假到一些企业或者事业单位中去实习,以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积累实战经验。第三,重塑企业财务人员的基本素养。对于企业来讲,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非常重要,因此,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严格要求,对于一些有违职业道德和个人原则的事件,一定要坚决拒绝。

  (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在我国的企业中,无论是制造型企业,还是销售型企业,不管其技术设备、资源等硬件条件多么好,如果企业缺少足够的凝聚力,则企业想获得持续的发展是很难的。可见,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讲,团队的协作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是至关重要的。而企业价值链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同等条件下,企业则可以创造比传统管理模式下更多的价值。那如何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呢?第一,企业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关心。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福利待遇或者节日慰问等方式表达对财务人员的关怀。另一方面,由于财务人员本身的工作特点,每天要面对繁杂的账目,所以,工作起来比较枯燥,如果企业的领导能为其做好相关的后勤保障服务,为他们的工作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那对于财务人员的工作来讲则是很大的帮助。第二,企业要建立科学的薪酬体制,让企业中的每一位财务人员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得到公平的待遇,为他们提供工作的动力。第三,企业的财务人员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同时,与同事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打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团队,让团队合作精神对企业的发展助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价值链管理模式下运行,不仅有利于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效率的提升,同时,也能有效地为企业的发展节省成本。当然,企业的价值链管理模式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高。所以,财务人员要在如今的信息社会加强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同时,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对企业来讲,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关心,让其在一个更为和谐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管理模式范本2

  一、对高效管理增加企业管理知识的重要性

  1、当今高校学生对知识的迫切需要

  面对现在的高校学生,大家都不由得感叹,学生升入大学后丢失了以往的学习激情,社会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学校对其的管制,学生的自制力急剧下降,而少部分教师的不负责任更使学生把握不住自己前进的方向,自身能力的不足,素质较低使他们对前途的认知产生了一片困扰,不愿意去接受、不愿意去了解,浑浑噩噩的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等到脱离学校的庇护才后悔当初的所作所为,最终被社会遗弃,这种现状有很多,要想改变学生的现状,必须从学校出发,尽早实施对学生的高制度管理,培养全能学生,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的自身素质等各方面得到提升,所以学生迫切需要知识的充实。

  2、增强学生自身受教育程度,增加技能

  学生自身技能的提升意味着学生本身价值的提升,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促使对职工人员的要求程度提升,对职员自身素质要求也提高,要想在这个竞争力相当大的社会中更好的生存不被淘汰,就得在企业的每一个部分严格的选择,高校的学生往往缺乏企业管理能力与知识,难以适应社会的选拔,作为我们祖国的新生代,培养好他们就是建设我们的祖国,培养好他们就是壮大我们的经济发展。所以在高校中提前引入企业管理知识,使学生更容易的接触社会中的东西,逐步缩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以保证在结束自己大学生活之际能够更顺利的步入社会,更好的提早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更早的成为社会的主体,为企业发展灌注新鲜血液。

  3、社会需求推动高校实施高强度教育

  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亘古不变的真理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更是人类生存、企业发展等的生存法则,企业的内部结构直接影响企业生存之道,这就需要在没有进入社会之前充实自己自身情况,而高校学生最大的影响者就是学校,学习环境及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自身素质,所以高校应该在教育上加大力度,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这样的教育理念来培养有素质的高校学子,培养社会的栋梁,成为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分子,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在高校引入企业管理模式的优越性

  1、增强学生对自身行为的管理及控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对一个国家、社会还是家庭,规矩无处不在,在高校引入了企业管理模式,增强学生的自身行为管理及控制,高校毕业后将走向工作岗位,学生的心理等方面都尚未成熟,学生毕业直接与社会接轨,必定有一定的阻碍,学生的各种不适应必定对初出茅庐的毕业生致命一击,但是如果在高校提前引入企业管理模式,使学生更早的习惯社会上的种种,更早的接受,会使学生的心理差距缩小,更好的接受社会的管理制度,增强了自身控制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所以要更严格的管理学校教育制度,处处为学校学生着想,严格执行学校管理制度,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2、提升学生办事效率,更好的管理时间

  “时间是生命的本钱”,学好良好地管理时间是成功的基础,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东西,要想提升学生的能力,提升办事效率,必须教育学生更好的管理时间,对事件的控制是大多数人的强敌,学生提升办事效率,更好的管理时间,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对自己对企业都是很好的自身优势,所以高校应该从一开始就抓紧对学生时间管理的力度,使学生在无形中养成管理时间的好习惯,这样当学生进入社会,会更加懂得机会的来之不易,会利用自身优势更好的就业,在高校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可以使学生提升办事效率,更好的管理时间。

  3、锻炼学生认真细致程度

  企业管理模式具有细致入微,在每一个工作的和管理细节上都有一定的尺度,这也是能够管理好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让学生长期处在高效率、高强度的管理模式下,会对学生的自生能力及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在企业管理模式中形成自己的办事准则,那样才能使事情顺利进行,客观公正的看待自己的工作,是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在高校中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对学生大有益处,一方面使学生更加理解企业之间的运营模式,更早适应企业的发展,同时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为了以后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对学生有很大的作用,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学会控制自己,学会把握时间,增加办事效率,还能养成办事认真细致的习惯,高校管理缺乏对学生社会技能的培养,缺乏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耐心,学校的制度管理远远不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不能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的高级知识分子,现在实施了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步入社会时更好的与社会接轨,成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接班人,更好的贡献于社会。所以,鼓励高校引入企业管理模式,相关学校管理部门要更好的实施运用此项规定,争取为学生打造不一样的未来,为学校培养出不一样的新生代,为社会培养出有用之才,也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用武之地,更好的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尽一份绵薄之力。

企业管理模式范本3

  前言

  如今,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体系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实现企业的经济体系现代化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想要实现经济体系的现代化就要从企业的管理模式入手,首先要完成传统管理模式向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转换,制定出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管理体系,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现状

  (一)管理水平不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当今时代下快速发展的经济管理水平之间依旧存在着比较大的距离。目前,许多企业依旧停滞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当中,没有对管理模式进行及时的调整,不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规律,甚至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的对管理模式进行现代化改革,这个企业将注定被时代所淘汰。

  (二)管理发展失衡

  企业管理模式的制定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当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企业周围的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经济水平等。根据这种情况,每个地区甚至是企业所制定的管理模式也就不同。

  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当地的经济比较发达,员工的水平整体较高,并且拥有先进的技术。所以当地企业的管理模式发展水平也就较高、较为完善,并且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对当前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充分有效的利用当地资源,使企业进一步发展。而我国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企业管理情况相对于东部地区较差一些,由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企业多以劳动资源为主,企业所含的技术含量较低,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就相对较低,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的较为缓慢。所以,从我国整体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上来看,我国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这就造成了管理发展的严重失衡。

  (三)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许多企业由于对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的不到位,这就造成了大多数企业依旧沿用着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的方向主要放在提高利润和对技术的改革上面,忽略了对管理模式的创新。这就造成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1]。

  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一)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战略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管理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方向,推动了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所以,企业在运行的过程当中,把目光放长远,将企业的全面综合发展作为发展目标,不要将管理精力只放在一个方面,那样极易造成企业发展的不平衡。并且在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提高企业的综合业务水平。

  (二)以人为本

  企业管理的根本就是对人的管理,这也是企业未来稳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要以当今时代为背景制定符合企业环境的管理系统。例如,建立一个完整的考核机制、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定期培训、在业余时间组织员工进行聚餐等等。这些都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員工的综合素质以及对工作的责任心,促进员工之间的感情,使员工对公司有一种归属感。只有这样,员工才会更将积极热情的面对工作,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使企业发展智能化

  由于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并且已经广泛的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去。所以企业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要将科学技术应用到实践生产中去,并且将先进的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这样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同时提升了企业的综合业务水平。

  三、企业管理现代化模式的选择

  (一)社会责任型

  社会责任型的管理模式就是根据社会机构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测评的结果来评价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的过程。这种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社会价值的要求非常高,使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从而体现出企业在社会中的价值。社会责任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较更加侧重于对全局的把控,在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调整,确保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企业文化型

  企业文化型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将人作为生产发展的主要对象,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培养,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的综合能力。这种管理模式主要侧重于员工综合能力,对员工进行一定的奖励制度,使员工在物质以及精神上得到满足,并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进一步的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2]。

  (三)知识型

  知识型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将先进的技术与专业的知识相结合,使企业在知识技能上有所提高。其中包括使员工接受先进的知识技能培养、建立健全的智能管理系统、及时的对企业生产设备进行更新等多个方面,全面的提高企业的综合知识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现状、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以及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模式选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企业要想在当今的时代下可持续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运用到企业经营的实践中去,进一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志建.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xx,02:12-15.

  [2]李颖.浅谈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经营管理者,20xx,04:138.

企业管理模式范本4

  摘 要: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的,目的是培养能够直接与社会接轨,适应社会的具有高等职业技术的人才。本文对高职院校建立企业化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在了解高职院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建立企业化管理模式进行探析及提出相关思考。

  关键词:高职;企业化管理模式;教育模式;就业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学理念发生重大的转变,教学方法也有了较为深远的变化。特别是在职业教育中,其教育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业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荣辱与存亡。因此,高职院校更加注重教育模式的改革,引进新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高级职业技术的专业型人才,从而提高学校的就业率。近年来,有不少高职院校对建立企业化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地努力和尝试,使高职的学生们在校期间就能够较为真实的体验企业的运作、社会的竞争。通过建立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

  一、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都是比较松散,管理相当地不规范。高职的学生在校期间,教师们只负责给学生上课,而且大多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的,往往会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学生是否从课堂上学到了知识。此外,高职学生本身就存在很多的不良习惯,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静坐在教室学习课本知识比较排斥,导致上课对于他们来说是在耗费时间。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这种传统的松散式管理已经不能够对学生负责,也不能给学校带来利益,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改革学校现有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且是相当紧迫的。当然,教学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单靠一方的努力还不够。

  二、探析高职院校建立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方式

  对于高职院校的管理现状,我们不容乐观,作为一名高职教育工作者,更为这种现状感动堪忧。借鉴近年来国内外职业教育学校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建立起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尝试新的方式方法,以改善高职院校目前的管理状况。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析建立高职院校的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方式。

  1、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是学生们职业生涯的开端,对学生今后的择业、就业具有引导性的作用。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应对目前的就业形式进行阐述、分析,使学生们既了解到目前的就业压力,也要相应给其希望,给其动力。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们来说,他们对未来感到比较渺茫,无法做出一个比较正确的判断。学生在认真学好必修课的同时,还应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计划表,选修实用的课程,朝着职业规划目标前进,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制定规划的整个过程中,通过计划、执行、检验和调整四个阶段,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完善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

  2、以就业导向为中心,调整课程内容,增设实践课程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导向为中心,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同时也是对学生负责,履行学校义务,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重要表现。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调整课程的内容,可以更多地让学生参加实践课程,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目前,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还在注重理论的学习,他们无论是上课还是考试,都是些理论知识,当提及理论用于实际时,他们便不知所措。加强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改革教学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高职院校应适当地减少理论课程,多给学生安排实验课或者是校外的实践活动,如到企业去实地参观考察,进行实习等等。人往往对于亲身经历的事是会印象特别的深刻,学生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通过实践,可以对知识掌握地更加牢靠,理解更加深入。

  3、建立班级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使学生提前体验企业的运作

  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建立班级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使学生们在班级中就能体验模拟企业的运作。在这种管理模式中,我们将整个学校视为一个集团,班级则是一个个子公司,班级中不再是简单的干群关系,而是公司内部的各个层次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可设立辅导员为董事长,班长是总经理,还有人事总监、财务总监、生产部总监、后勤总监及普通员工等。整个班级由董事长和总经理统筹管理,各部门总监各司其职,管理分管工作,每个部门有员工若干。班级企业实行绩效考核,其中学期成绩、参加活动数、获奖情况、证书、实践活动都列为考核内容,进行评奖评优,奖惩并施。整个班级运作的目标就是在全校的评比中,成为优秀班级,也就是成为集团内最具价值的子公司。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们在班级中,都有自己的工作角色,任务要求,每个人既要相互竞争又要相互协作,使学生提前了解较为真实的社会生存环境,理解竞争和协作的内涵,为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高职院校建立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意义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建立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是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新尝试和新挑战,这种模式可以为学生零距离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提前体验社会角色,培养出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但是,高职院校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建立还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我们既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又要跟上社会结构及企业结构的不断变化。

  企业化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有效手段,对高职学生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这种模式把学生的班级课堂视为公司企业进行运作,将学校环境模拟成社会环境,使学生提前进行角色的转变。学校把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及实践教育等众多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高技能专业性人才。此外,学生还应与学校共同努力,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锻炼机会,积极投入到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建设中来,做到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建设者,不断实践,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实现“双赢”,社会也因此拥有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伶俐,金宇.高职学生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探索.职业技术.20xx年第5期.

  [2] 刘毅,李小红.探析高职院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 考试周刊.20xx年第46期.

  [3] 倪红海.高职院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尝试.科技信息.20xx年第30期.

企业管理模式范本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方向,以及在企业一定时间内的发展情况,我国市场竞争程度日益加剧,随着改革开放实施,我国企业之间存在的竞争力也越发剧烈,想要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全面完善企业工商管理模式,我国的企业在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只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主要对我国当前的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开展中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畅想,优化了管理模式。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发展方向;管理模式;研究

  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让我国的经济市场重新焕发了生机,我国土地广袤,人口众多,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求,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的管理工作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重要,想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做好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有利于优化企业的内部结构,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提供助力,出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企业工商管理现状

  1.管理水平不足。

  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以全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发展方向,这也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并且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能从根本上提升市场的资源占有率,但我国的很多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好管理工作之间的协调发展,也没有将目标客户为了主要的发展导向,因此企业工商管理还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企业的各个部门在沟通的过程中会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企业经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会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协调性差,互动性不足的情况,这些问题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管理机制有着影响,并不能真正的将解决措施落到实处。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企业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会受到各方面的阻碍,想要实现企业经济化、规模化的发展,就需要全面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当前我国企业还存在着管理者经营理念落后的问题,这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企业员工不能明确认识到工商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所以不能了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很难制定明确的管理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综上所述,想要全面提升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就需要转变当前的企业经营观念,完善现有的工商管理制度,做好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2.企业定位不明确。

  在我国的企业类型的统计过程中,发现加工生产型的企业的数量具有一大部分,这些企业经营中的大部分企业是通过外贸订单的形式来进行加工的,想要实现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转变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许多生产企业对经营型企业的了解不足。加工型企业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处在产业链的底层,并且价值取向十分单一,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实现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要进行转型,一旦企业的自身定位一直处在同一种层次,就无法做好企业的工商管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企业的发展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企业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因此需要优化企业的工商管理技术水平,传统的生产型企业很容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遭到淘汰。我国的很多企业发展都是建立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并且企业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通过经营活动来从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利益获取的基础上的,从而忽视了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建设重任,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生产肥料污染环境,市场活动中不遵纪守法,这些问题的出现对社会的建设发展产生了影响。

  3.管理理念落后。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想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结合实际企业发展情况发现,影响到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基于此,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质量,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定时优化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工商管理技术,才能真正的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由于我国的部分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计划性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传统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这也是企业现有的工商管理水平难以满足社会整体经济发展需要的主要因素。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制定的很多新型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大多数是从计划经济改革基础上形成的,这些制度并不能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得到应用。因此,在进行管理制度的选择和应用时,通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阻碍,这是因为企业发展缺乏基础制度保障,从而导致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企业管理始终处在一个无序的发展状态下。受到这些企业制度的影响,在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时,很容易受到冲击,长此以往很快会被社会淘汰。

  4.市场开拓能力不足。

  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得出结论,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社会的发展规律,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的经营目标,这代表着企业要合理的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以实现竞争力提升的战略目标,同时能够综合性的考虑到市场发展的各种因素,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合理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有机结合,只有全面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企业的销售能力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发展重点并不是市场开拓,在与其他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过程时,也会将自身作为衡量标准,生产型企业很多都存在着对市场经济发展形态认识不足的情况,很容易让企业逐渐丧失社会的发展节奏。

  二、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

  1.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企业工商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参与到管理方案的制定过程中,监管整个管理工作的内容,想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为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需要企业加强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结合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需求来进行人员更换,目的是能够让工商管理人员具备综合化的管理能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来讲是人才间的竞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作为基础,想要保证工商管理的长足发展,就需要做好企业人员管理,坚持以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中心,做好管理人才的培训。比如:企业可定期在企业内部开设培训活动,将最新的管理理念落实到人员管理的过程中,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机会,企业的发展需要具有一个明确的人才管理理念,能够充分了解企业对岗位发展的需求,挖掘出每个员工自身应具有的管理优势。

  2.完善企业组织架构。

  企业在进行组织架构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企业的发展需求,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完善企业当前组织内部架构,主动承担起企业组织部各个岗位之间的职责和义务,不断地规范化当前的企业工作流程,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想要全面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效率,企业发展还需要面向所具有企业应部门,让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意识到在岗位上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制定一封家书,在进行考核制度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奖励工作,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全面提高企业部门工作的积极性。优化当前的企业晋升制度,推动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且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目标,来制定出合理的晋升制度,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充分的发挥出人才的无限价值,激发企业管理者的潜能,有效的促进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例如:当前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量正处在不断上升的状态下,尤其是中石化和中石油等企业,想要对这类企业进行工商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保证企业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市场汽油价格涨幅的情况。需要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力量,来进行企业资源的整合发展,让企业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发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进行改进。同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企业自身文化的发展,争取实现企业的品牌创建,让企业具有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特色,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吸引大众的目光。

  3.企业发展战略管理。

  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好企业的战略管理,这是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内容之一,首先需要明确战略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而制定的发展目标,属于企业长期发展的计划形式,能够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具体化发展方向,实现不同类型资源之间的优化整合和合理配置,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助力。同时想要做好企业的战略管理,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来规划企业管理目标,目的是能够实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力、物力最优化,以此来为企业获取更多经济效益,企业的战略管理,需要面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只有做好企业风险把控,制定出合理的发展战略,才能够更好地规避企业控制风险。企业的发展和建设会受到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影响,造成企业发展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出现,让企业很容易受到外部市场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阻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企业在进行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市场战略目标,充分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的发展环境,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和规定,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方案,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具有可行性。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中,需要明确战略管理的主要方向,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4.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这时企业经济的重要部门,也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依据,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决定了企业在进行财务工作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明确的财务管理方案,开展战略性的财务管理,因为管理所涉及到的企业经营发展内容比较多,所以,需要做好财务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够自动化的进行成本、预算管理。企业工作人员需要做到对企业资产和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设计全方位的管理系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战略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抓住市场发展带来的机遇,全面提升企业投资的合理性,最大化的获取企业利润,同时在进行企业经济效益评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依据就是企业的现有经营利润,争取用最少的资金投入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这也是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景,会影响到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需要保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工商管理模式符合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情况,需要创新企业的工商管理形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此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才能实现企业经营规范化发展,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长足发展。因此,在进行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和管理模式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全面提升工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完善当前的企业组织内在结构,通过新型管理模式的运用来实现管理技术的提升,同时能够通过企业经营战略的完善,更好地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全面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麻新.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J].时代金融,20xx(06):143+147.

  [2]李馨兰.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xx,39(09):44-45.

  [3]王咏梅.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探讨[J].经贸实践,20xx(03):219.

  [4]严婉瑜.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分析[J].金融经济,20xx(06):176-178.

  [5]张剑峰.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J].电大理工,20xx(01):62-63.

  [6]曾婧.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xx(09):131-132.

  [7]胡寒立.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J].中国市场,20xx(15):154-155.

企业管理模式范本6

  一、物流管理模式主要类型

  目前,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自营模式、第三方运作模式、物流联盟管理模式。

  (一)自营物流管理模式

  企业运用现有的资源,采用自身物流管理系统和物流技术,为自身生产经营过程提供物流服务的模式称为自营物流管理模式。这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物流管理模式,具体又细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统一的管理。另一种是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企业的物流活动分散在了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中,不同环节由不同部门独立完成。

  (二)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

  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指的是企业将物流工外包给专业性的企业来处理,自己则专注于核心业务。相对而言,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物流设备等方面更具优势,在企业的物流管理工作中,能为企业设计出更加合理的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方案,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另外,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系统的作用,通过现代信息系统,企业可随时了解物流信息,实现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共享。

  (三)物流联盟管理模式

  物流联盟简单来说,就是多家企业联合起来的物流伙伴联盟,伙伴之间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物流联盟体系下,能够降低企业物流的成本、风险,实现信息的共享。中小企业在这个契约关系中,实现了优势的互补以及要素的双向流通,实现了对分散物流的规模化管理。是否参与物流联盟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决策。

  二、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选择决策

  (一)以企业规模为依据选择物流管理模式

  大型企业在资金、人力、物力、信息渠道等方面都有条件建立独立的物流管理系统,采用自营模式,确保企业物流服务的质量。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以上四个要素均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可将物流服务交由第三方企业操作,自己则保留实力到核心业务上,确保自身竞争力。

  (二)以企业产品性质为依据选择物流管理模式

  目前常用的三种物流模式,各有利弊,中小企业应以自身产品性质为依据选择物流管理模式。比如,服装等运输过程几乎不会产生损伤的产品,可以交给第三方企业管理;大型家电贵重家具等对运输要求较高的产品,则建议采用自营模式;蔬菜水果等对运输效率要求较高的产品,则可以采用物流联盟的形式,实现规模化运输,降低运输成本。

  (三)以企业核心业务为依据选择物流管理模式

  中小企业在物流选择时,应参考企业的核心业务对物流的依附程度。若企业的核心业务对物流的依附程度较高,同时企业自身又具备物流管理条件的,可以采用自营式物流管理模式,以避免多元化投资带来的损失。若企业核心业务对物流依附程度较高,但企业没有一定的物流管理实力,也可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企业,降低企业库存,提高生产效率。这适用于小型的服装加工厂、绿色产品加工企业等。若企业核心业务对物流依附程度较低,但企业自身具备较强物流管理能力,则可以主动成立“第三方”物流平台,积极参与物流联盟的沟通,利用自身物流优势,带动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

  (四)以物流成本为依据选择物流管理模式

  那些显而易见的物流成本,其实只是物流成本的“冰山一角”,中小企業更要认识到那些隐性的物流成本,比如人工成本、服务成本等。中小企业通过对各项物流费用进行核算,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衡量企业系统成本间的关系,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物流管理模式。比如,当企业的商品库存数量降低时,企业由于生产能力等方面问题,无法及时补给,此时仓储的费用虽然减少了,但因缺货,订货的费用就会增加。

  (五)以企业服务能力为依据选择物流模式

  企业在选择物流模式时,要考到自身的服务能力,具体包括了对客户的服务和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比如,客户对服务要求相对较高的装潢企业,既要求要有准确的送货时间,也要做好售后服务,这类企业应当采用自营的物流模式,以便于直接与客户进行沟通。对于服务要求相对较低的食品等企业,企业工作的侧重点应当是确保食品安全,同时按时发货即可,这类企业就可以采用第三方形式的物流管理模式。

  三、结语

  总而言之,自营物流管理模式、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和物流联盟管理模式各有其利弊,具体选择哪种模式应当以企业的规模、服务能力、核心业务要求以及物流成本等为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物流模式。

企业管理模式范本7

  一、我国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完善。纵观如今的企业内部,实际上都有着属于企业自己的管理制度,但是究其根本,有许许多多的企业都仅仅只是设立了管理制度,却没有真正的重视起企业管理,在企业日常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并没有起到实际的用处。企业管理的制度也只是流于形式,实际上整体的制度条款都并不完全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操作性很低。不仅如此,企业在执行管理制度的时候,往往都有着很强的随意性,并不会派遣专门的支援进行对于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管,这样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内部没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指引,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方向,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管理模式不先进。许多企业在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时候没有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调整企业本身的管理模式,而是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对公司的日常事务进行监管。这样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一旦要将企业的规模扩大,就要增加相当数量的投资。而这样的投资行为对于企业本身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旦发生问题,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制约,甚至有破产的危险。

  3.管理人才不充足。就如同一个完善科学的我国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对于企业发展来说的重要性,优秀的,具备高水平业务能力的管理人才,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的顺利运行来说,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企业现状来说,绝大部分企业在管理人才上都呈现出缺失的状态,而这种缺失的状态对于企业来说影响极大。而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因为企业中管理人才的流动性很大,这对于企业的持久稳定发展存在着破坏性。二是企业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科学的激励制度将企业管理人员的热情激发出来。三是许多工作能力差,工作态度低,业务能力不强的工作人员充斥在企业管理的各个岗位之中,这些人员如同蛀虫一般啃食着企业的生命力,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二、如何更好的建立我国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新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文化的不断进步,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要想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抓住机遇,保持利益最大化,企业就必须不断的随着时代的需求进行改革,不断的建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现代化。

  1.构建起适应时代发展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一个科学完善,顺应时代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是保证一个企业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企业日常活动与经济管理相关事务的基础。要想建立起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模式,保证企业长久为你的难过的发展,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企业中的每一名管理人员都应该以完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为己任,深入的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企业中来,摸清企业的外部环境,深入企业的内部结构,根据企业的现状以及国家企业经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基准,建立起一个适应企业发展的,有着很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能够保证企业更好发展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并且派遣专门的管理人员不断的在经济管理的制定过程中进行监察,保证管理制度符合企业发展趋势,也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

  2.确立好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经济管理目标。一个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经济管理目标,可以使企业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发展方向更加清晰,也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根据,使企业能够在经济活动中有更加强大的依托,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首先要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要对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和利润、销售、成本、资金等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并把目标利润,目标销售额,目标成本等确定下来,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想确立好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经济管理目标,相关的企业管理人员就要切实的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为基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科学的展望,并结合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现如今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等,进行资料的采集以及相关计划的制定,是企业经济管理目标既能够顺利实现,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3.建设出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中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以企业的发展为己任,不断的根据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制定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案。不仅如此,企业管理人员也应该建设出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让企业内的全部员工都能够享受考核评价体系为他们带来的福利,让员工的工作热情更加浓厚,工作态度更加良好,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深重的作用。

  4.加大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的培养意识。企业管理人员是企业发展的命脉,要想更好的在建立起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基础之上将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企业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十分重要。企业应当派遣企业当中在企业管理发面最具权威性,有着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具备高瞻远瞩的工作精神以及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的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进行管理。不仅如此,企业还应当定期组织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管理人员能够与时俱进,不断进步,将企业的发展扛在肩上,与企业一起不断前行。

  三、结语

  要想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当中,在日新月异的市场当中保持持久稳定的发展,企业一定要不断的完善好、发展好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建立起最适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虽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许多企业在经济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是,相信只要企业不断的重视起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建,不断的进行改革,企业的竞争力一定会不断提高,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企业管理模式范本8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在这个全新的经济时代,企业已不再能够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复生产商品来保证增长,而是要依靠不断创新。知识型员工是知识的承载者、所有者,是企业创新的主体,由此决定了知识型企业将在未来占据主导地位。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依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新型的企业,必须要有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必须从创新型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出发,重构其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一、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1.追求自主性,富有创新精神

  知识型员工与一般员工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一般员工往往只是被动地适应组织和环境,而知识型员工是企业里最富有活力的细胞体,他们倾向于拥有一个灵活的组织和自主的工作环境,不仅不愿意受制于物、约束于人甚至无法忍受上司的遥控指挥,他们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知识型员工表现出对工作场所、工作时间的灵活性以及宽松的组织气氛的渴望。

  知识型员工所从事的工作,它不是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而是在复杂多变和不完全确定的环境下完全依靠自己的知识禀赋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推动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创新。

  2.独特的价值观

  知识型员工属于较高的层次,既是一个自我管理的人、创新的人,也是一个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人,这决定了知识型员工与一般员工相比,具有独特的价值观。知识型员工有一种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他们心目中有着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到企业工作,不单纯是为了挣钱,更加有着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和成就自己事业的追求,他们很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知识型员工与一般员工相比更热衷于挑战性的工作,往往把攻克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3.流动意愿较强和团队协作精神

  知识经济对传统的雇用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资本、物质不再是稀缺资源,知识取代了它的地位,上升为第一资源。知识存在于知识型员工的头脑中,企业是无法拥有和控制的,因此雇用关系由资本雇用知识转变为知识雇用资本。这种雇用关系的转变决定着雇用时间的长短主要由知识型员工来决定,知识型员工出于对自己职业感觉和发展前景的强烈追求,人才流动成为知识型企业的普遍现象。

  团结协作,集思广益成为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一项工作的完成往往需要各方面专业人才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团队组织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各司其职,获得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方向。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每一个团队成员必须真诚合作。

  4.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难以衡量

  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是依靠大脑进行的思维性活动,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其工作也没有明确的流程 和步骤,其他人很难确切地知道应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因而对劳动过程的监控既没有意义,也不可能。在创新不断加快和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创新活动很难一个人单独完成。因此,创新成果多是团队智慧和努力的结晶,很难进行分割。知识型员工工作的成果也不像一般劳动者工作所获得成果 一样容易量化。这些都给衡量知识型员工的个人绩效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的构建

  1.传统企业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的构建

  传统人力资源部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直接对副总裁或总裁负责,其一般设立了人力资源招聘部、人力资源培训部、员工薪酬分配部、劳动关系及员工部和安全部,例如美国的Al-lied-Signal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

  传统人力资源部组织的核心在于通过制度管理,来提高产出效率。具体表现为通过对员工上班时间、任务完成状况、下级对上级服从程度和员工对制度的遵守等方面来进行严格管理,甚至将一系列管理指标进行量化积分,将积分与工资收入直接挂钩。从员工的角度而言,获得满意的薪水是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也愿意服从严格的制度管理。因而这类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将企业人力资源职能进行了细分,形成专业化分工,各类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都有专人负责,有利于提高各部门的工作质量,人力资源管理的程序与规范性大大增强。由于这种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职能并重,难以协调。因此,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有的企业开始改用矩阵式、网络式或虚拟式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力图改善和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

  2.知识型企业新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的构建

  根据上述的知识型企业员工的特点可知,知识型员工是一个追求自主性、个体性、多样化以及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员工群体。这个群体工作的动力主要是来自其工作者内在报酬本身,而非金钱财富。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认为: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前四个因素分别是:个体成长(约占34%)、工作自主(约占31%)、业务成就(约占8%)、金钱财富(约占7%)。由此可见,与其他类型的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重视能够促进他们发展的、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们对知识、对个体和事业的成长有着持续不断的追求;他们要求给予自主权,使之能够以他们认为有效的方式进行工作,并完成企业交给他们的任务;获得一份与自己贡献相称的报酬并使得自己能够分享自己创造的财富。因此,在进行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知识型员工的特点与他们的需求。在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上,不能以金钱刺激为主,而应以其发展与成长为主。笔者认为,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应弱化制度管理,提升服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企业文化、沟通交流环境以及信任、承诺、尊重、自主、支持、创新、学习、合作、支援、授权和公正等人力资源管理新准则。本文所构建的知识性企业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

  与一般企业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相比,文中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充分体现了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与组织优势。第一,把招聘和培训放在一起,能加强双方信息的沟通,招聘培训部既知道企业需要招聘什么样的知识型人才,又知道需要对哪些知识型人才进行培训,做到互通有无,避免招聘与培训的冲突与盲目性。第二,设立专门的项目人员管理部,这个部门主要根据知识型企业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自主型、创造性和团队精神的特点,对创新项目的安排并不是依靠行政安排,而是对项目在企业内部进行招标,项目人员管理部根据招标情况确定项目主持人或项目召集人。项目召集人再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根据知识型员工的知识、技术、兴趣等因素挑选本项目所需要的员工,构成一个最佳团队,从而能形成创新集聚效应,而且还能满足员工的自主性要求。第三,将薪酬设计部升级为员工发展规划部,增加员工社会福利保障部和创新服务部,突出企业真诚为员工服务的新理念,适应时代要求。第四,专门设立员企交流部,符合知识型企业的要求,有利于创造和谐的企业环境。

  这种新型的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随着企业规模、类型的变化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企业在许多地方有子公司,则人力资源部可以在此基础上变成矩阵型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

  三、知识型企业员工管理模式的设计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创新人”的新理念,实现分散式管理

  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以及处理、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自主意识较强,自尊性较强,他们要求能充分得到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这些决定了对知识型员工进行管理时,强调对员工的控制和使员工服从的传统官僚等级管理作风只会碰壁,甚至使员工产生逆反和对立心理。因此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知识型员工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创新的主体;要转管理为服务的工作作风,使知识型员工不要束缚于企业的规章制度而被动地工作,管理部门多倾听员工的意见,使信息畅通,让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决策。

  2.提供一种自主、宽松的工作环境,使其有利于知识型员工的创新

  在非知识型企业,主要重视对物质资源和员工重复性工作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让员工被限制在每天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和固定的工作地点,严格遵循规章制度,管理者进行严密监督和指导,因此,员工的自主性得到很大限制,大大地抑制了员工创造性的发挥。在知识型企业,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创新活动是知识型员工的主要活动。要把员工的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就心须创建一种自主、宽松的工作环境。

  3.实行弹性工作制,增强工作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知识型员工主要从事思维性工作,这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固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对他们没有实际的意义,不同的知识型员工有自己独自的工作安排。因此,企业的工作设计应体现知识型员工的个人意愿和特性,避免僵硬的工作规则,实行可伸缩的工作时间和灵活多变的工作地点。

  4.注重员工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企业之间人才的竞争将达到白热化,员工的自我发展意识、自我需要意识在不断提高。企业要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除了报酬激励外,更重要的是要给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使他们自身的技能不断提高,同时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使员工感觉到自己每隔几年就上一个新台阶,也就是说要用事业留人。

  5.建立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

  知识型员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的成果应该得到企业和社会的承认,要在企业建立知识激励机制。首先要建立知识明晰制,明确员工的知识成果,体现知识型员工的创造成果;其次,要建立知识绩效机制,核实员工的知识成果并评价其价值;再次,要建立知识奖惩机制,将员工的绩效具体化为员工愿意接受的收益,对不能实现企业知识管理目标的员工进行处罚。

企业管理模式范本9

  摘要: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财务管理的效率对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财务管理在现代社会中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改变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同时也形成了新的企业管理环境,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说,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结合网络环境的发展需求,促进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增强中小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本文就主要针对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中小企业;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网络环境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日益激烈,在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下,中小企业必须要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才能促进综合竞争力的增强,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核心部分,其管理效率对于中小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的手工操作,有效的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运用网络技术也成为了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征与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显著的特征。首先,体现在稳定性方面。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中小企业采用的采取管理模式是标准化模式,通过各项既定的管理方法和流程开展财务管理活动,可以在稳定的基础上达到财务管理的目标,而且这种管理模式往往是长期不变的。其次,体现在一致性方面。财务管理是中小企业开展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在相关管理活动的开展方面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约,但是无论怎样,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发展的目标始终要保持一致性。同时,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在自身的协调性方面也有明显的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特征,这些特征都决定了大部分中小企业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环境下,中小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中的弊端就逐渐暴露出来。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了新时期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无法适应新时期市场发展的需求;同时,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效率不断提升,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显然无法实现与企业经营业务的协同发展,而且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这些因素都使得中小企业陷入了管理的困境,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

  二、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协同发展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现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的协同发展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通过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快速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并且增强了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和实效性,使得财务管理与惬意的供应链管理、发展战略、管理体系等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都得到了有效的协调,而且实现了网上报税等操作,极大的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

  2、有利于促进企业动态管理策略的实施

  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以往静态的财务管理模式,更加快速、准确的收集财务信息并且将其及时传递给相关的部门,这种管理方式将传统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实现了企业财务的动态管理。在网络环境下,财务信息的可以及时传递给信息使用者,发挥财务信息的重要价值,为企业管理者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3、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

  网络平台的构建可以在中小企业中形成一个畅通的信息交流和分享平台,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可以及时得到有效的沟通和分享,这样可以快速实现企业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使得相关部门都可以快速得到必要的消息并且将其运用到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避免信息的滞留,最大限度的促进管理效率整体提升。

  三、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新特点

  1、硬件设施的质量要求提高

  硬件设施是网络环境构建的基础和保障,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规模和实力方面都稍显薄弱,在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为了满足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需求,必须要结合网络技术的实际运用,对企业的硬件设施进行必要的改进与完善,在计算机的配置、系统的构建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加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专业的管理人才,现有的人才队伍很难适应网络环境的发展需求,所以中小企业在复合型人才方面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只有通过管理人员队伍的不断强化才能为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保障,从而促进财务管理专业性和时效性的提升。

  3、法律体系的完善

  网络环境下,信息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而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则是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网络信息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才能减少风险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不良影响,确保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健康开展。

  四、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1、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观念是影响行为的根本,要实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改变观念是首要的任务。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管理者已经认识到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而网络技术也逐渐在企业管理中普及,所以要树立全新的管理观念,并且将其贯彻到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才能促进网络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一方面,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对网络技术有辩证的认识,能够正确引领各个管理部门开展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促进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向全体员工传达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形成全员创新、全员参与网络管理的模式,真正将网络技术运用到每个管理环节中,全面提高网络管理的效率。

  2、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网络环境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也需要必要的创新,如采用网络化财务管理、柔性化财务管理等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为网络技术的运用创造更丰富渠道的同时,也可以将生产管理、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活动与财务管理紧密结合,利用技术促进财务资源的优化,促使财务信息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高其使用效率,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通过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使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增强。

  3、促进专业人才管理体制的创新

  网络环境下,信息化管理、数字化管理成为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常见的态势,与此同时,知识产权资产和人力资产在企业资产体系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元素,所以对人才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基础。现代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用用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就等于拥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同时资本投资在财务主体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所以在相应的智力投资方面的成本也在企业采取管理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基于此,必须要重视人力资本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尤其着重加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革新相应的管理体制,将财务资本与智力资本有效结合,形成符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需求的人才管理体制,确保各项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增强中小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4、重视财务信息的安全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财务信息的安全性也尤为重要。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可以为财务管理带来更多技术支撑的同时,也使得财务信息更多的暴露在这个开放的环境下、病毒等危险因素的存在都对财务信息的安全性产生了较大的威胁,中小企业必须要提高安全意识,重视财务信息的安全性。一方面,财务人员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在参与管理活动的过程中自觉保护信息的安全性,对各项操作、各个环节的安全性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安全控制,保证信息的安全;另一方面,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保护技术,如信息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身份识别技术等对信息的安全性进行控制,同时要针对财务信息的安全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增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传统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中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不仅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会造成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下降。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市场发展需求,中小企业必须要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并且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特殊的平台,将网络技术合理的运用到财务管理中,构建全新的网络管理模式,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进而增强中小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辛月、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发展[J]、北方经贸,20xx(01)、

  [2]牟群英、浅析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创新[J]、商,20xx(16)、

  [3]庄严、分析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J]、企业导报,20xx(18)、

  [4]邓晓霞、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J]、企业导报,20xx(06)、

  [5]潘泽江,侯文颖、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改善路径探究[J]、经营管理者,20xx(25)、

企业管理模式范本10

  一、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盛衰成败作用最关键、影响最深远的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已越来越大程度地融入与市场经济的只有竞争之中。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存在诸多影响企业经营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在这些因素中,遵循市场规律,或者说遵循价值规律无疑是罪重要和最直接的。我们都说价值规律是一只决定企业所有生产经营活动方式的“看不见的手”。这充分说明遵循价值规律的重要程度。但是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企业经营时间的不断探索,企业家们发现:相比于“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而言,企业文化这只同样“看不见的手”,它的明确导向作用和巨大影响力,尽管更间接,但是更持久、更深远,也更加根深蒂固。无数企业成功的实践说明:如果一个企业能够确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就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只能成功”的文化因素因被无限放大最终导致诱人作假。在安然,是永远不允许任何失败的存在的,失败者总是中途出局。而获胜者会留下来,获得做成最大交易的那些人可以得到数百万美元的奖金。“只重结果”的文化因素因被过分强调最终导致人被轻视。安然公司是一个“炼人场”,前安然公司雇员萨莉.艾森说:“今天你受到了青睐,明天就可能失宠。你知道谁得势、谁失势。你希望继续与这个组织联系在一起。为此,你肯去做你所能做的一切。”这就是安然公司一直在吹嘘的所谓“压力锅”文化。而这种企业文化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管理者的个人素质和工作态度被严重忽视,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管理在不合理的压力下逐步离心离德,最终导致企业凝聚力的丧失。

  二、对企业文化的认识问题不容忽视

  近几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持续升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从客观和普通的角度分析,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相比,在许多企业干部员工当中,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够高,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浅表层次。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考察,现状也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为: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和战略性地位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从企业文化现实情况来看:对企业文化认识不到位的主要表现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从思想上看还存在不少错误认识倾向,主要表现有四:

  一是将企业文化政治化的认识倾向。部分员工片面认为企业文化单纯就是在新时期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完全以贯彻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指示精神为主。这就导致个别人仅仅把将政治、讲艰苦奋斗、讲无私奉献时刻挂在口上,而不去考虑实际工作的效果。而实际情况是企业员工既要讲奉献、讲艰苦奋斗,但更要讲价值的回报,要讲激励机制,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将企业文化口号化的认识倾向。在过去,有不少企业干部热衷于在企业四处悬挂形形色色、措辞铿锵的标语中号,却不去过问它能否真实地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能否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能否真正地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是否有本企业的特色。比如有极少数干部张口就讲“以人为本”,但却不去具体落实“以人为本”。这就是把企业文化空泛化、形式化、口号化的典型现象。

  三是将企业文化体化的认识倾向。以前有不少企业干部把企业文化看做市唱歌、跳舞、打球。于是纷纷建立舞厅,成立音乐队、球队,并规定每月活动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这是对企业文化的浅化到今天,在少数干部尤其是在最基层的一些干部中还依然将企业文化等同于娱体育活动,认为经常组织员工唱唱歌、跳跳舞、搞搞竞赛就是企业文化建设。

  四是将企业文化表象化的认识倾向。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优美的企业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花草树木的整齐茂盛,衣冠服饰的整洁大方,设备摆放的流线优美。那么,如何尽快扭转这种现状呢?

  笔者认为:主要依靠以下措施:

  其一,要加大企业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战略上的缺位,其直接原因在于认识的不足,而认识的不足源于企业文化知识的缺乏。而加大企业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建立系统的、常规的企业文化知识培训制度,是提高对企业文化认识程度的不二法门。对于新钢公司来说,应加紧对新钢公司企业文化内涵进行科学、系统的阐释,并将之列入员工正常教育培训的重点课程。

  其二,要加快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进行,只有首先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才能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目前,新钢公司已经正式下发了《新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这为新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发展战略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就目前情况看,笔者认为,还必须加强研究和探讨,以期完善,尤其要在具体实施上要下更大功夫。

  其三,要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经常的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确立企业文化建设考核的定位,加大考核力度,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在各级干部中真正重视起来,更好地确立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

企业管理模式范本11

  摘要:自20xx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以来,对我国企业的运营,用人方式,以及企业人事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我国的经济形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本文以此为视角,对现行《劳动合同法》下企业建立健全进行劳动合同管理模式,发表了作者本人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 劳动合同 管理 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实现了市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经济达到又一个繁荣期,不断出现各种形式的企业组织,这些组织通过各种形式雇佣劳动力,很大程度的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因此,这样一个关系到企业稳定与国家安定的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变成了各方关注的中心话题。

  20xx年1月1日,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市场的用人体制,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最根本的依据,《劳动合同法》开始正式实施。该法在原有《劳动法》的基础上对单位用人制度进行了更细致的规定,加强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同时也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对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面对如此情形,企业必须建立劳动合同的管理模式,在依法运行,依法办事的前提下,达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最大平衡。

  一、劳动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劳动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企业和职工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劳动合同的内涵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劳动合同的签订。企业和职工之间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就是一种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就成为规范双方当事人劳动权力和义务的依据,双方当事人都必须认真履行合同规定的各项条款,否则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二,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主体是职工和企业双方。作为劳动合同关系当事人一方的劳动者,必须达到法定的最低劳动年龄。同时,还必须具备企业根据工作需要规定的资格条件,才可能成为劳动合同的一方。作为劳动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的企业,也必须是依法设立的企业。第三,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劳动合同作为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其主要内容是职工与企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二、劳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合同管理主体缺位或离位。企业作为用人单位是劳动合同要约方和劳动力使用者,是劳动合同管理的主体。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只是将劳动合同管理当作一项事务性工作,而没有当作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一方面,有些企业没有落实专人负责劳动合同管理工作,使得劳动合同管理主体处于缺位状态;另一方面,有些企业虽然安排了专人负责,但在实施过程中并未认真管理,使得劳动合同管理处于离位状态。

  (二)劳动合同管理的严肃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是有的单位不能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及时与新参加工作的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二是劳动合同到期后不及时办理终止或续订手续;三是有些用人单位应该变更的劳动合同没有变更,符合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四是部分企业和职工不认真履行劳动合同,有的企业不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甚至有意无意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少数职工无视劳动合同的约定,我行我素,擅自离职,损害企业利益等。

  (三)完善的劳动合同管理体系尚未形成。劳动合同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是一个严密而规范的系统,应该形成一套包括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业务流程体系等在内的完整的劳动合同管理体系。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建立这样一个完备的劳动合同管理体系,还需一个较长的过程。

  三、完善劳动合同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和学习,营造促进劳动合同管理的良好氛围。企业要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加大对《劳动合同法》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力度,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认清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同时要加大对《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力度。通过宣传和学习,营造促进企业完善劳动合同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把好一个关,抓好三个环节。把好一个关,即把好劳动合同审核关。对拟定的劳动合同进行审核,除了要严格审核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外,还应着重把好要约关、文字表述关、法定条款和约定条款关。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拟定劳动合同环节。劳动合同文本和补充条款,既要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又要符合劳动者所在岗位或所任职务的情况,明确、具体、完善且便于操作。二是合同期管理环节。区别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三种劳动合同,根据实际情况,有区别地签订三种期限不同的劳动合同,达到合理用人的管理目的。三是劳动合同终止和续订环节。劳动合同到期后,不能简单地办理续签合同手续,必须对劳动者进行考核,视考核情况做出决定。

  (三)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企业劳动合同主管部门要定期对劳动合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劳动合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和措施。同时,要取得工会的支持和配合,由工会组织职工对劳动合同管理情况进行民主监督,从而使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在民主监督下得到共同维护。

  (四)加强交流和培训。加强和完善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是每一个企业和政府劳动行政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这就需要企业之间或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与企业之间加强相互交流与信息沟通,及时总结和相互借鉴成功的劳动合同管理经验,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在培训方面,企业应加强对职工和有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劳动合同法》的普及教育、企业规章制度的学习、自身权利和义务的学习等方面加强对职工的培训。

  四、结束语

  总之,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完善的法律制度,同理,企业想要很好的运营,走可持续发展的光明之路,就必须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保障了员工的而合法权益,才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温力群,论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现代商贸工业. 20xx年第1期.

  [2]陈琪,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模式的新探索.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xx年第9期.

  [3]刘颖,浅谈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人力资源. 20xx年第6期.

企业管理模式范本12

  摘要:服装企业成本控制在企业的管理控制活动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企业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的前提基础。文章首先对服装企业进行成本控制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说明,之后着重对服装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制定出了相应的科学解决措施,以此帮助对服装企业的成本控制进行有效管理,促进服装企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服装企业成本控制探讨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开始逐步推进,服装经济体制改革也在逐步的深化。社会建设发展中的各个领域均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能获取的利益也在逐步的减少。面对此种状况,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到强有力的优势,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在成本控制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服装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服装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

  (一)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服装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成本控制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成本控制能够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基础性必要工作内容进行有效促进,同时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为了对现代化的企业发展切实需求进行充分合理的满足,对成本控制管理进一步加强,以此为企业成本控制的科学优化配置提供帮助,能够将企业自身的发展潜力进一步激发,将其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强。

  (二)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前提

  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只有把成本控制在同行企业的先进水平,才有迅速发展的基础。现代服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正确的战略式发展目标,还应尽快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管理战略。在现代化企业的成本控制过程中,应将控制的相关内容与管理的有效方式及措施进行完美的融合,以此帮助促进整个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将经济目标完美达成。

  (三)成本控制是企业生存的保证

  企业发展过程中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生存而言,是其必要的保障。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想要将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则需将成本控制的相关内容加入到经营活动中。企业在自身的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同行竞争、经济环境突变等诸多问题挑战,其具体的解决措施为对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降低,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而成本的控制则是其中最终重要的解决措施方法。在企业内部进行最低成本控制能够将其生产价格进一步的降低,由此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并加强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从而获取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如果此时企业的经营状况正处于经济萎缩阶段,那么对成本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则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产品的售价极易引发经销商与供应商的提价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则可将此种外部压力进一步减弱。

  二、服装企业在成本控制管理模式建立中出现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思想落后,控制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的服装企业所采用的成本控制管理依旧处于初级阶段,其主要的观念是企业应通过加大自身的产量而进行增收,对于成本及费用方面的消耗较不关注。主要是将成本控制的重点放置在了生产过程中的各环节上,对于经营、技术方面的成本控制完全忽略。格外注重生产工作完成后的成本控制,对于生产前的产品设计及组成要素等各环节的成本控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另外还有一个突出问题是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将所有的目光放置在了财务的成本核算上,因此忽略了管理成本核算。此种陈旧落后的成本控制观念未从整体的角度上进行分析研究,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利益,成本控制的相关内容也局限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结果便是一方面挫伤了企业为未来绩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是高昂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还会因顾及局部要求而损害企业的整体目标。

  (二)缺乏准确的成本预测、预算制度

  1、成本预测准确度有待提升

  服装企业往往采用的是以销定产的经营方法。有些服装企业在进行相关的市场销售调查后,未对产品的主要销售方向进行明确,或是未对市场的确切需求量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使得生产后的产品售出面临着阻碍,销路范围无法打开。此种情况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产品出现过量积压,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情况严重时还会使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周转受挫,财务负担增加的情况。

  2、成本预算缺乏合理性

  服装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本应对产品生产中的各环节费用进行科学的预算。但实际上,其预算的结果往往与实际状况相差甚远。对于领用材料、人工等费用的计算未站在实际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因此无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自然也就无法对现今社会中企业成本水平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满足,致使成本控制管理的最终效果松弛化,预算的约束力也被进一步的弱化。

  三、服装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模式建立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定价模式

  想要尽快建立好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价模式,首先应着重注意明确好相关的目标成本。服装企业在进行目标成本计算时应以顾客为导向,综合考虑顾客可接受的价格、功能、需求等因素后计算产品价格。目标成本的制定是指对待开发的产品固定成本进行科学的预测,变动成本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广阔销路的产品,且确保采用预计价格出售能够获得良好的盈利。在此过程中,便是对服装产品的定价进行了科学明确,在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将自身的利润实现了最大化。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价模式的建立能够将服装企业的成本控制效果进一步加强,将必要的成本控制在相应范围内,企业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过程控制模式从采购到销售进行科学管理

  在服装企业采购环节应着重注意材料的采购,首先应进行适当的样品采购,在确保样品无任何质量问题后,方可进行大量货物的采购。另外,还需对布匹材料的色牢度、缩水率、幅宽以及质量等进行把控。服装企业应积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服装产品采购制度,不要盲目地将采购的成本降到最低,而忽略了采购过程方面的相关管理。另外,采购控制制度也缺乏科学规范性,较为随意,因此在整个采购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漏洞,采购人员极易从中得利,暗箱操作,针对此种状况因积极地将采购控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其弊端进行弥补完善,对采购工作人员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宣传,制定出科学的奖惩制度。将服装企业的经营模式及成本控制要求作为依据,明确成本的相关责任层次,尽快建立起一个全面整体性的采购成本控制组织。另外,在服装企业成本控制中还应着重注意对生产相关环节的科学控制,对于引入材料的使用率、换片率以及残次品率等数据应着重关注,以此将服装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在科学范围内,增加服装企业所获取的利润。

  在服装企业产品的销售阶段,应注重在各重大节日或店庆时进行合理促销,积极开发新的销售渠道,拓宽销售市场,多元化组合经营,线上和线下店同时运营,以固定的成本获取到更多的利润。应着重注意的是,在进行销售市场开拓之前,应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制定科学计划,确保每一笔资金投入都是必要的,还需明确相关的成本限额,确保成本维持在其范围内。在服装产品的销售环节应对其最终成本的出仓率以及退货率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以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投入浪费,从而对整体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另外还应适当运用一些合理的促销手段,在企业庆典以及重大节日采取一些科学的促销政策,拓宽整体的销售渠道,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三)财务成本控制

  在服装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方面应着重注意这么几点问题:第一,明确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且具有较高有效性的财务成本控制标准;第二,严格要求财务人员合理使用资金,有效的降低财务成本,以此加强财务成本控制标准的科学有效性;第三,让企业内的员工对企业积极控制好各工序及过程的成本控制,从而更好的进行财务成本管理;第四,积极制定出相关的奖励措施,激发企业员工财务成本控制积极性;第五,对财务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的超支及过失状况进行科学冷静的处理,尽量将不利影响降到最小。

  四、结束语

  对服装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将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出说明,并制定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对于促进服装企业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作用。在服装企业的成本控制过程中,其观念、方法、制度等均会存在着相关的问题,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观察研究,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从而促进整个服装企业的经营发展,并对整个社会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吴建民.浅析服装企业成本控制[J].经济师,20xx(06):180-181

  [2]范春媛.浅谈企业成本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02):136-137

  [3]冯仕玲.浅谈服装企业的成本控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xx(01):73-88

企业管理模式范本13

  摘要: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它的供电系统运行状况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服务型企业,电力集体企业依据自身主业业务对电力市场的垄断地位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社会用电量的急剧增加,电力集体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据此就需要电力集体企业依据自身发展状况,对现有的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创新,优化完善财务管理模式,促进电力集体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电力集体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电力企业

  作为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它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发展都紧密相关,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动社会用电量的增加,这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既是一种发展机遇也是一种风险挑战,电力企业要在此机遇下实现新的发展,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加强内外部建设,重视财务管理的作用,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提升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

  一、电力集体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主要内容

  在当前社会发展态势下,电力企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型产业,加强内部建设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创新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经营理念的创新

  对于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来说,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人本财务的思想。首先,形成一个电力企业人才高地,进一步扩大人力资源的投资,从而由此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实行分层化的财务管理和全员财务管理模式,从而实现民主式和参与式的财务管理,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员工参与财务管理意识的提高;第三,增强企业软资源的投入,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这样可以为企业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以及人际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1]。

  2.管理目标的创新

  电力企业虽然自身性质较为特殊,但是也具有企业的最基本要素和特点,它的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管理的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相关联的,会随着经济形态的发展转变以及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完善,财务管理的各项政策实施也要依据企业的实际状况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开展。此外,在电力集体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原有的以追求自身利益和利润的最大化逐渐转变为了以“知识最大化”的综合型管理目标。

  3.管理内容的创新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越来越集中化和便捷化,并且也逐渐呈现出了知识经济的某些特点,那么对于电力集体企业来说,要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就需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标准,实现新的改革发展。首先,在成本管理方面,电力集体企业要在确保电力生产及输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深层次的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实现以最少的生产投入获得最大的生产成果;其次,财务决策方面,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其中也包括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而财务决策作为财务制度全面发展的趋势之一,是现代电力集体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活动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需要及时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二、电力集体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电力集体企业性质的特殊性要求其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的调整优化自身内外部建设,保证电力服务的优质化和全面化。电力集体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一方面可以对经营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起到有效的协调处理作用,尤其是针对于改组和升级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保证企业投资行为的科学合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带动下,促进电力集体企业发展向知识型和创新型转变,在当前知识经济体制下,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完善可以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意识,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减少财务管理风险的发生。

  三、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途径

  1.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健全

  电力集体企业在进行决策时,要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就离不开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可以确保各项经营决策符合企业实际状况,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尝试和发展,电力集体企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财务核算信息化系统,并且在实际运用中也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后期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完善[2]。

  2.优化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体系

  地区电网公司和供电企业在进行重组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对公司总部和子公司之间两者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确保两者有很好的协调配合,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改进对于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说是属于核心地位,只有财务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才可以确保财务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对于电力集体企业来说,就必须把这方面内容作为创新的重点来对待。

  3.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范于未然

  首先,要制定健全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这是进行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依据和保障,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电力集体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状况,尽可能的满足实际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设置相关的牵制程序,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事前的预测和控制,防范于未然,降低风险的发生机率,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完成后,要由各个部门对其进行全面的讨论,包括制度的可行性、合理性等方面,确保无误后再进行严格的落实,并贯穿于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这样可以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其可以高效稳定的执行,保证企业各个部门的资金流动都严格遵循内部控制制度,减少外界影响因素的干扰[3]。

  四、总结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各行各领域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电力集体企业的经营运行压力也有所增加。财务管理作为电力集体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一方面,它的主要作用是对企业各项资金流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在新形势下需要电力企业依据自身实际进行创新完善,满足时代发展要求,促进企业总体经营状况的良好。

  参考文献:

  [1]穆清华.浅议创新电力集体企业财务管理模式[J].现代经济信息,20xx,(1):154-155.

  [2]王燕飞.简析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20):140-141.

  [3]谭玲.当前形势下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与创新分析[J].财经界,20xx,(21):295.

企业管理模式范本14

  [摘要]现金池资金管理模式已逐渐成为企业集团比较有效的资金管理手段,企业集团能够借以加强财务管理,降低资金成本。文章首先从信息化环境下的现金池资金管理问题出发,介绍企业集团现金池管理信息化的运作机制,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详细介绍了企业集团现金池资金管理模式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现金池管理模式;资金集中管理;企业集团

  0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以及管理变革的现实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变得愈发复杂多变,如何合理的控制营运风险,有效地利用企业资金,从而能够在竞争市场中立足甚至于不断壮大,这对企业现金流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变革,企业的资金管理与信息技术愈发紧密相连,银企互联、资金交易处理平台等技术的成熟应用更充分发挥了资金集中管理的价值,为资金利用提供了更好的技术基础、数据基础、管理基础和组织基础。

  1信息化环境下的现金池资金管理

  现金池资金管理是由企业与银行机构合作的、有助于企业集团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的一种模式,企业集团通过集团资金账户,以委托贷款的方式,将所有子公司的资金进行统一调配,实现集团内资金的自动化集中管理。通常在现金池模式下,可以进行账户间的余额上划、成员之间委托借款、透支、拨付与收款,以及下属公司向集团总部的资金上存、下借等。具体而言就是,企业集团在外部的商业银行以集团整体的名义设立集团现金池账户(主账户),各所属成员单位在同一家银行分别开设对应子账号。集团与银行签订协议,定时、定额将成员单位资金池子账户上的资金上划到集团现金池账户;成员单位需要资金周转时,通过委托贷款的方式获得,一般能以低于银行利率的贷款方式从现金池中取得贷款。成员单位对外支付时,在与银行签订的额度内,以透支形式进行,然后由总部与银行清算。企业集团通过现金池,要求在不影响集团及子公司日常运营的前提下,采用委托贷款的形式,对所有子公司的资金进行统一调配,以此实现资金的自动化集中管理。因此,现金池资金管理的信息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对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及同银行的信息系统的对接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其中,作为合作方的银行所提供的现金管理系统应当作为企业集团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的信息平台,便于集团全面并且实时了解和掌握企业资金的走向,从而能够对资金进行更有效的整合和管理。同时,还要求资金流应当与业务流进行有效整合,做到企业的ERP系统与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相互连接,实现业财信息一体化。另外,现金池资金管理模式强调风险管控,要求建立资金岗位牵制、资金支付多次授权、网银秘钥多人保管等机制,提供资金结算事项的安全性,确保现金池资金管理的正常运营。总体而言,现金池资金管理模式适用于集团管控能力较强和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集团,能够更好地发挥现金池资金管理模式的优势。

  2企业集团现金池资金管理信息化运作机制

  企业集团现金池资金管理信息化是指在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企业集团管理结合合作银行的网银信息技术以及第三方的软件服务,通过整合和调整而形成的现金池资金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能够全面有效地掌握下属公司的资金运用情况,并能够从全局运用企业集团的资金,这对企业集团发挥整体的协同作用至关重要。现金池资金管理信息化的常见运作机制主要是通过“银企直联”,构建“现金池”模式。通常而言,现金池运作机制由企业财务软件、集团资金管理中心处理系统以及合作银行三个部分组成。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等技术手段整合形成为完整统一的信息平台,这个信息平台能够有效利用企业集团的全部资金。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企业集团现金池资金管理就愈发要求实时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企业集团现金池资金管理的发展也由最初单一的核算发展成为当前的全面监控和决策支持。与传统的资金管理中账户管理松散、资金效率低下、资金追踪不足不同,在现金池资金管理模式下,资金管理中心既是集团的结算中心、信贷管理中心、信息反馈中心,同时也是集团的投资中心。其应当具备的功能包括:资金适时结算、资金自动归集、目标余额管理、利息自动拨付、资金上拨下划、委托贷款计价、凭据自动生成、资金实时监控、网上信息查询、标准数据接口等。能够加强集体总部对下属单位的管控作用,达到企业集团整体的协同作用。

  3企业集团现金池资金管理模式的应用实践

  尽管已有企业较为成熟的现金池资金管理经验,但每个企业在进行具体的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都不能完全照搬,而应当根据自身的现状和发展需求,紧紧围绕着资金的集中管理目标,创建与自身相符的现金池资金管理模式。以下以某医药集团公司———A集团公司为例,进行企业集团现金池资金管理模式的应用实践阐述。为了彻底改变过去松散的分权式资金管理方式,A集团决定采用现金池资金管理模式,并本着资金集中管理的目的,坚持成本效益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按照“总体设计、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整体、逐步实施”的方法,在采用了与信息化相结合的现金池模式后,不仅在局部上解决了其下属单位长年的累加贷款以及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得集团资金得到更为全面的运用。

  (1)商业银行选择。实施现金池资金管理模式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保持与银行的战略合作和紧密联系,合作银行的服务质量、态度以及与企业信息系统的整合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模式的成功与否。A集团采用了公开招标方式对商业合作银行进行选择,同时在实现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基础上,还对合作银行提出了包括融资和存款在内的更多服务要求。

  (2)管理账户体系。现金池资金管理的基础工作是统一账户体系的建立。A集团通过银行账户开立审批和注销备案制度,实现了银行账户的扁平化管理。A集团总部在合作银行都设立了一个总账户,设定为集团一级账户,用于归集下属单位的资金,并安排下属单位在这些银行中的一家开立集团二级结算分账户,搭建总账户与分账户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现金池管理模式,下属单位之间的往来通过该账户结算,形成内部封闭结算网络。

  (3)构建资金集中管理信息平台。A集团通过建立资金集中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集团与每个合作银行的信息系统对接。基于此,A集团能够实时掌握包括总账户和分账户在内的每个银行账户的交易信息,实现账户管理和付款交易管理,能够做到对不同合作银行的资金集中管理。

  (4)设置资金归集规则。由于集团的信息技术水平尚不能成熟,暂未达到编制、审批、拨付每日预算的要求。在应用初期,将归集周期定为每月一次。随着应用技术的成熟,将归集周期定为每日一次或者每日多次。

  (5)资金调拨。现金池模式可提供人工调拨和系统自动调拨两种资金调拨方式。A集团总部的资金拨付主要包括账户透支余额的自动回拨、向成员企业基本账户拨付日常费用、发放内部贷款等几种情况。在资金集中管理实施第一阶段,A集团的资金拨付功能主要是发放内部贷款;在第二阶段,才会增加账户透支余额的自动回拨、向成员企业基本账户拨付日常费用等其他功能。

  (6)利息结算。现金池模式下,由银行代为提供归集资金和内部贷款及账户透支的自动计息功能。对于成员企业归集的资金,由集团总部设定协议额度和利息计算规则,再由银行根据集团总部预先设置的一般活期存款利率或协议利率与天数按季自动计算出成员企业账户的利息,并由银行自动代为划转利息。对于内部贷款及账户透支额度,先由集团总部设定贷款利率,再由银行根据集团总部预先设置的贷款利率与贷款天数按季自动计算出成员企业该承担的利息,并由银行自动代为划转利息。

  (7)融资管理。A集团在逐步推进银行账户资金集中的同时,建立集团统一融资的制度。取消成员企业独立向银行融资的权利,由集团总部与银行敲定集团总体综合授信额度、实行统贷与分贷相结合的方式融资;各用款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开展融资工作,承接资金并按期还本付息。成员企业产生资金需求时,向集团总部提出用款申请,由总部审核其用款需求后上报银行。在统贷情况下,由银行将贷款发放到集团总账户后,由集团划至用款单位账户;在分贷情况下,由银行直接将贷款发放至用款单位账户。

  (8)报表管理。A集团的资金管理信息平台还包括报表管理功能。能够提供人性化的弹性报表技术、报表查询统计功能、界面展示能力以及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A集团总部和下属单位通过报表管理,能够实时准确地了解资金的存量、增量以及走向等信息,能够清晰归集和分析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极大地提升资金报表的报送效率;能够及时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从而为企业资金利用提供决策支持,这极大地增强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集团总部和下属单位之间的资金流通渠道,统一协调的资金管理能够与A集团的战略保持一致,从而最大化实现企业的利益。

  4结语

  根据大量成功的资金管理经验来看,有效的资金管理模式能够促进资金利用的高效率与高效益。作为一种先进的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现金池资金管理模式拥有其特有的优势,但也包含一些缺点,例如,企业的资金管理需要集团结算中心业务与银行业务的实时同步,对信息化的协调水平要求相当高。未来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更为有效地运用现金池资金管理,从而最大化发挥企业集团的资金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丽萍.基于现金池管理模式的企业集团资金管理[J].当代经济,2010(11):48-49.

  [2]柳春香.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现金池管理模式[J].财会学习,2011(5):34-36.

  [3]于宇.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9):39-40.

  [4]李心合.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转移:从资金到营运[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3(2):11-13.

企业管理模式范本15

  摘要: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新常态下如火如荼地发展着,不论是管理方式还是管理内容,在新形势下企业都针对性地进行了改变和创新。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就是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管理,它在企业的发展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对企业经济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这一话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为此给出了几点优化方法。

  关键词:财务管理;创新;预算管理;风险管理

  一、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趋势

  (一)现金流观念企业的平稳运行的发展就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可以说,企业正常运行的血脉就是资金。但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在日常的经营运行之中需要花费较长的一段时间去回收账款,于是其风险就显得很大。对投资项目的价值进行衡量也是通过现金流来完成的。新形势下企业,在对财务管理进行开展的时候就必须重视现金流。只有在思想上提高了对现金流的重视,在对现金进行收支管理的时候才会更加谨慎且工作失误就会减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其发展也有了强大的保障。

  (二)市场风险观念企业之所以要树立市场风险观念,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面临着来自市场各方面的风险,同时也能够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例如材料的价格等。只有树立了市场风险观念,就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财务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避免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

  (三)货币时间价值观念作为衡量财富或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货币时间价值观念,在评估项目成本和收益的时候就需要用现值形式来表示。只有对货币时间进行了全面的考虑,才能够对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有着正确地评估,企业运行和发展在成本现值小于收益现值的时候才有益。反之,就是无益。

  二、新常态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经济财务监管地位低下,内部的监管环境比较脆弱因为公司的管理时间以及经营资金是有一定限制的,当进行安排时间以及运营资金时,一般会更加注意主要经营业务的公司产品的生产、销售等过程。对于一些负责人而言,唯有处理好这些部分,才可以确保公司在市场环境的竞争中地位稳固。但是他们却忽视内部财务监管的关键作用。所以,中国公司内部财务监管方面的发展停滞不前,主要是缺乏一个良好的环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公司的内部财务必须在有着良好的公司财务监管的背景下才可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另外,公司的内部财务监管也有一定的严谨的标准,若是想要更好的实施,那么保证公司内部财务监管受到重视并且有良好的风气是很有必要的。然而也有一些公司对于书面报表以及公告处的消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些公司的监管人员太看重眼前的利益,忽略了长久的利益,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财务内部监控的环节则是会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真正的价值。

  (二)企业经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力较差公司财务监管出现一些缺乏规范的行为一般是因为公司监管人员对于这一块不够重视以及公司监管人员投入的精力以及资金不足。中国的公司目前发展前景较好,在市场竞争的舞台上也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也表明了所需要进行的业务就会变多。然而,根据之前所给出的资料来看,还是有很多公司有着这样的情况:公司财务监管标准存在漏洞同时战略方案制定之后无法有效地实施。

  (三)经济财务监管的人员综合质量较低,缺少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在公司管理层面来看,其财务监管质量主要依赖该公司财务监管人才队伍的总体情况。但是,实际生活中公司的经济财务监管者缺乏一定的技术知识,也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无法应对紧急问题,判断当前情况,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而一些技术过关、实力过硬的财务监管人员却缺乏一定的道德观念,思想觉悟不够,没有一定的约束自己的能力,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三、促使公司财务监管模式创新的途径以及方法

  (一)改善监管模式,改良内部的经济财务监管总体情况公司监管人员需要明确地理解财务监管在公司总体管理中所起到的重要意义。另外,也需要公司监管人员对于监管模式不断改进,紧跟实际需求,有目的有选择有方向地监控公司内部财务问题,使得监控活动更有效率。

  (二)改进经济财务监管制度,改进执行效率唯有完全以及改进的公司的内部制度才可以确保公司财务监管工作的高效实施。然而,如今拦在我们门口有一颗巨大的石头,这是因为我国的传统是重视人情,法外开恩这类词也说明对于管理的时候人们的舆论更加重视人情而不是规范。然而一个公司要想长期稳定健康发展,那就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公司的监管人员需要对于规章制度的关键作用有着深入的理解,逐渐去改进经济财务监管规范,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

  (三)增强财务监管人才队伍总体水平,增加财务监管的效率而对于财务监管人才队伍总体质量的增强也是极为重要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于财务监管人才的招募以及聘用方面给予一定的重视。21世纪是人才的时代,现在很多公司都已经发现公司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招募聘用到高质量的人才将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公司内部决定录用这些人才的时候,就需要把他们最大的潜能发挥出来,找到这些人才的优势并且给予一定的培养,一个人才最为关键的是他的态度和品行,这些是必要考察的地方,尤其是财务监管这一方面,如果专业知识不足,可以通过后期培训逐渐锻炼,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品行有问题,那么就是一株植物从根部烂了,再怎么挽救也没有办法了。一家公司要想长期稳定发展下去,光靠着自身的产品、制度规范是不足以支撑其发展的,最为关键的其实还是人才的管理和需求。在招聘的时候,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着重考察人才的哪个方面,入职前的培训的相关事宜。若是公司在招聘的环节可以重视以上提到的几点,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一定的改进,那么公司的招募聘用方面的工作一定会做的越来越好,更加有效率,更加有质量。当招募环节结束之后,人才的安排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公司应该尽自己所能给他们创造好的条件,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给予一定的工作薪酬、福利的同时,也应该满足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需求,给予他们充足的晋升的机会,帮助他们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给予他们在工作之余进行深入学习的机会。这样做的话,这些人才就能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重视,明白跟着企业发展,自己才能拥有更好的机会,才能获得更好的未来,明白自身发展与公司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就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减少人才的流失情况。另外,也应该在适度的情况下给予这些新招募的监管人员一定的压力,有压力才会更加有动力。

  (四)明确公司财务监管信息化创建的方向公司财务监管信息化创建的整体方向是为了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不断地提高,充分地发挥资金的效益,以此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他们的财务集中管理的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企业应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对企业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明确,根据企业的需要制定具体的目标。

  (五)进行财务资料的统一安排若是公司要求的财务信息化监管的资料,公司应该进行统一地进行安排。规划所涉及的阶段有对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使用。想要使得企业的信息流保持通畅,就必须统一全面地去规划财务信息资源。只有当企业的财务信息资源具备着规范性和统一性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财务信息的最终目的:集成和共享,那么财务的信息化管理才能够更好地实现,那么管理的最终目的:更好地决策就能够被顺利地推动了。财务信息资源规划主要包括了六个方面:编码的规范化;财务数据的规范化;业务的规范化;数据上输出的规范化;各项制度的规范化;信息报告体系化的规范化。

  四、结束语

  公司在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找到以及建立自己的更多的竞争优势还是需要持续提升公司的生产效率以及科学监管模式。公司的监管的关键部分就在于如何对于财务监管进行把控,公司的监管人员第一需要从根本上理解财务监管的作用,同时对于原来的工作模式中具有的落后的部分进行改善以及提升。另外,还需要对于公司财务增强控制,这样才可以确保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对于目前的公司经济财务监管的情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经济财务监管地位不高,内部的监管环境比较脆弱。第二,企业经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力较差。第三,经济财务监管的人员综合质量较低,缺少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而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公司要想改善现状,就需要按照以下几点,进行改良。首先,要改善监管模式,改良内部的经济财务监管总体情况。其次,改进经济财务监管制度,改进执行效率。接着,增强财务监管人才队伍总体水平,增加财务监管的效率。明确公司财务监管信息化创建的方向,进行财务资料的统一安排也是极其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秦翠娥.新形势下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途径与方法——以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为例[J].中国商贸,20xx,(26):62-63.

  [2]魏丽芳,胡帅.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途径分析[J].时代金融,20xx,(08):103-104+106.

  [3]姜艳瑞.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途径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6):202-203.

【企业管理模式范本】相关文章: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07-16

企业文化(范本)07-26

企业员工离职证明范本07-10

企业劳动合同范本04-26

企业管理制度范本07-23

企业管理规章制度范本07-13

企业管理服务合同范本02-12

企业管理制度范本06-03

企业管理规章制度范本05-20

最新企业管理制度范本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