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风险管理

时间:2022-08-12 14:18:01 人力资源 我要投稿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1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国家基本建设市场的变化,各行业面临着极大的竞争挑战,这种竞争其本质就是行业内专业知识型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面对挑战,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机制。人力资本风险管理对于中小型企业的长期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人力资本不同于物化的资本,它的价值量总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所以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要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评估企业的人力资本风险。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

  一、人力资源风险的分类及产生的原因

  一般我们可以按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环节内容对风险进行分类,如招聘风险、绩效考评风险、工作评估风险、薪金管理风险、员工培训风险、员工管理风险等等。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讲,招聘风险、绩效考评风险、薪金管理风险、员工管理风险等显得更为重要。另外我们也可从已知风险、可预知风险、不可预知风险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对于已知风险和可预知风险我们要采取积极地措施进行防范。人力资源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复杂多变的经济全球化环境,使得管理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这些都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

  二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人力资源管理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特性的改变,相应地引起系统内各部分相互关系和功能的变化。为了保持和恢复系统原有特性及不断发展的潜力,系统必须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也会加大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

  三是信息的不对称性。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员工的行为具有不可测性,很难准确测度工作人员的行为,加上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就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原因。工作人员靠他们自身的人力资源取得收益,从而产生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非协作、非效率的“道德风险”。

  二、风险识别

  人力资源风险包括员工招聘风险、员工培训风险、员工任用风险、员工薪酬管理风险和员工离职风险。其中:员工招聘风险包括信息不对称、招聘者的品质和动机、测评工具的有效性等内容。员工培训风险包括培训观念风险、培训技术风险和外在风险等内容。员工任用风险包括以短掩长、重过忽功、事人不宜、轻视价值观等问题。员工薪酬管理风险包括薪酬制度欠妥、薪酬设计欠佳、薪酬激励机制失衡、薪酬结构难整合。

  三、风险衡量

  人力资本风险具有风险成因多、风险因素复杂、各风险因素间相互关联度大以及风险计量困难等特点,应从系统的全局的角度去评估人力资本风险。将人力资本风险放入企业的整体风险中去加以考虑,人力资本风险只是企业风险网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其它方面的风险均会对人力风险产生不确定性的影响。仅从经济角度或是价值计量角度去评估人力资本风险显然是不充分的。

  (一)人力资本净评估风险

  1、人力资本风险衡量

  我国中小企业应该通过风险识别使自身更充分地认识到人力资本风险暴露,使其意识到那些乍看起来属于个人或者家庭承担的人身风险,事实上也是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本风险暴露。因为,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一人力资本,其风险将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果。

  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可以对企业的生产流程、组织架构、员工素质、员工结构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识别,并通过人力资本风险评估表对企业潜在的人力资本风险进行评估,得出风险等级“高、中、低”。这里,评估标准应该根据行业或者地区的实际状况确定,即将潜在人力资本风险引起的不确定性和损失对企业收益的不利影响的平均概率作为评级标准。

  2、管理团队人力资本风险

  (1)团队结构风险。企业管理团队必须在专业领域、技能、经验等方面保持一个合理的平衡关系,并且其结构要与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动态适应。而民营企业家族内部,其人力资源显然无法达到这种要求,难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化要求,使企业经营潜伏巨大风险。

  (2)合作与协同风险。许多民营企业一旦取得初步成功,创业成员内部就开始争斗,导致财产、市场、技术、人才分割,最终使企业垮掉。管理团队的合作必须以明确的责、权界定为基础,家族制的主要缺陷是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关系不清晰,角色模糊,责任、权力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使得合作协同困难重重。当创业者去世后,家庭成员常会为继承权以及职位安排、报酬分配而产生矛盾,影响企业形象和运行效率。

  (3)元老与任用风险。家族企业用人方面偏重“信任、忠诚”,而对契约、能力不够重视,必然会使部分缺乏管理才能的人员担任高级职务,一些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元老”仍高居权位,其管理、决策失误对企业将造成严重损失,并阻碍企业的创新与人才引进。

  四、风险评价

  建立和完善组织的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其主要内容是员工培训、职业生涯规划与实施、采取多种或复合激励等等,关注员工的个性发展与组织发展协调问题,通过两者间的共同发展以期达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契约”及其机制。人才的流动,知识型人才的流动都是必然的,而稳定只是相对的。随着社会人力资源市场的不断发育,随着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资本价值与其接近或接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平台建设与环节应当与社会资源实现一定的信息、内容及资源共享。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应注重利用法律、法规降低其风险程度。目前,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者都有共同的体会,企业、组织与员工个体的司法诉讼事例在不断地增加,既有劳动纠纷问题,也有知识产权等其他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给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者带来新的、复杂的课题,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和组织带来额外成本支出。因此,企业人力资源探析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不仅仅是协调与平衡组织与员工双向发展问题,也不仅仅是“心理契约”形成或构建的问题,还应进一步关注和注重如何利用法律法规降低风险的内容管理。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2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我们往往重视招聘、培训、考评、薪资等各个具体内容的操作,而忽视了其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其实,每个企业在人事管理中都可能遇到风险,如招聘失败、新政策引起员工不满、技术骨干突然离职等等,这些事件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甚至会对公司造成致命的打击。如何防范这些风险的发生,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对人的依赖更大,所以更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驾驭、风险监控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风险的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是指在招聘、工作分析、职业计划、绩效考评、工作评估、薪金管理、福利/激励、员工培训、员工管理等各个环节中进行风险管理,防范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发生。

  一、风险分类

  一般我们可以按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环节内容对风险进行分类,如招聘风险、绩效考评风险、工作评估风险、薪金管理风险、员工培训风险、员工管理风险等等。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讲,招聘风险、绩效考评风险、薪金管理风险、员工管理风险等显得更为重要。

  另外我们也可从已知风险、可预知风险、不可预知风险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对于已知风险和可预知风险我们要采取积极地措施进行防范。

  二、风险识别

  要想防范风险,首先要进行风险识别。识别风险就是主动的去寻找风险。比如员工管理中,技术骨干离职风险可能会由以下几个方面产生:

  1、待遇:他是否对他的待遇满意?

  2、工作成就感:他是否有工作成就感?

  3、自我发展:他是否在工作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4、人际关系:他在公司是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5、公平感:他是否感到公司对他与别人是公平的?

  6、地位:他是否认为他在公司的地位与他对公司的贡献成正比?

  7、信心:他是否对公司的发展和个人在公司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8、沟通:他是否有机会与大家沟通、交流?

  9、关心:他是否能得到公司和员工的关心?

  10、认同:他是否认同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发展战略?

  11、其他:他是否有可能因为结婚、出国留学、继续深造等原因离职?

  人事经理要根据认真了解客观情况,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这是防范风险的第一步。

  三、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风险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分析。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评估:

  1、根据风险识别的条目有针对性的进行调研;

  2、根据调研结果和经验,预测发生的可能性,并用百分比表示发生可能性的程度;

  3、根据程度排定优先队列。比如说,人事经理可以通过与当事人交谈、发调查表等形式进行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和经验,确定该员工在各风险识别条目中离职的可能性。结果如下:

  (1)10%(2)20%(3)10%(4)0%(5)50%(6)20%

  (7)0%(8)30%(9)0%(10)0%(11)0%。

  优先队列是:(5)、(8)、(2)、(6)、(1)、(3)、(4)、(7)、(9)、(10)、(11)。

  人事经理可以发现,该员工对公平、沟通较为不满,由于公平问题而离职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沟通问题。

  四、风险驾驭

  风险驾驭是解决风险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从而消除预知风险。它一般由以下几个步骤构成:

  1、针对预知风险进行进一步调研;

  2、根据调研结果,草拟消除风险方案;

  3、将该方案与相关人员讨论,并报上级批准;

  4、实施该方案。

  人事经理可针对公平问题和沟通问题,进行专项交谈或调查,找出问题的根源,并草拟相应的方案。如解决公平问题的方案如下:

  1、在制定公司规章制度时,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没有参与制度的制定,误认为制度本身不公平)

  2、向各部门发放公司制度合订本,方便员工了解公司制度;(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对某些制度的细节不很清楚,误以为制度执行不公平)

  3、将工资晋升标准公开,使工资晋升透明化;(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公司工资晋升标准不明确,容易产生待遇不公平感)

  4、增加部门间交流。(通过调查发现,误认为其他部门工作轻松,而自己是最辛苦的,也容易产生不公平感)

  人事经理可以将上述建议与大家讨论,最后由办公例会或总经理批准通过。

  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可能会增加大家的公平感,具体效果如何,还要进行调查得出结论。

  五、风险监控

  当旧的风险消除后,可能又会出现新的风险,所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驾驭这几个环节要连续不断的进行下去,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

  在一段时间以后,要对风险进行再分析,确保对风险制定的驾驭方案能够切实有效的进行。并且要对执行中的问题进行再评估。另外要注意总结经验,为将来的风险管理提供数据。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3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表现及原因

  1.1表现

  根据风险事件中,个人所起的作用可以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分为人为风险和非人为风险。人为风险是指由于人的因素产生管理风险,非人为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产生的风险。人为风险可以通过人的作为和不作为行为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作为行为可通过故意和过错造成,故意的作为包括损害企业利益的违法犯罪,既可以是为了个人利益,以损害企业利益为条件,满足对法的不合理要求,也可以是利用企业管理漏洞或法律漏洞,转移企业财产,也可以是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企业财务等等。过错损害企业利益的作为行为,主要表现在不遵循客观管理规律,在管理上存在失误。不作为行为就是当为而不为一定的行为,致使产生损失。职责在身而不行使,将会使得企业进入无序化状态,这也将损害企业的利益。非人为风险主要是由于环境变化和员工身体情况造成的。

  1.2原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体现在人本身,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有限性以及任性的复杂性,加上企业管理的复杂性,使得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不能事事胜任,从而产生工作漏洞,企业管理风险也随之产生。生活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人,其需求和动机各异,对同一管理模式个体的反应存在差异,管理过程中必须注重每一个个体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自身性质,否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企业制度也管理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之一,具体来说一般有权力结构失衡、监控制约手段失灵、制度变迁等原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主要有社会人文因素、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人口因素等方面。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2.1回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回避风险是被动地躲避风险,相比其他措施而言是最简单且最消极的做法,企业害怕员工在接受培训后离开企业而不给予员工培训机会就属于回避风险的做法。但是像员工的健康风险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是无法回避的,此外,回避风险的同时也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比如说企业如果仅仅为了回避风险而不给予员工培训机会,对企业长远发展也是有很多弊端的。由外部原因引起的风险,企业常无法采用回避的方法避免,但也不是绝对的,如为了防止极端分子对员工造成伤害,企业可以不到动荡地区投资,再比如企业考虑到不发达地区人才长期工作流失风险,没有能力承担这种风险时企业可以选择放弃。

  2.2转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转移管理风险常通过合同或协议把风险造成的损失部分或全部地转移到外部。与其他风险相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进行风险转移的情况比较少,其转移途径主要通过保险、担保、企业业务外包几种方式进行。现实生活中,企业为了防范员工因健康原因和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给企业造成损失向保险公司投健康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当保险发生后,企业可以从保险公司拿到一笔保险赔偿款用于支付风险事件,从而减轻自身承担的风险。担保主要为职业介绍所、猎头公司等中介机构所用,承诺其介绍的员工在作出不诚信行为时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减少道德风险和员工流失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外包业务在实际生活中较为常见,部分或全部外包给其他企业的业务的风险也转移到业务承做方,可以依约减少自身损失。

  2.3预防和抑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预防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必须要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尽量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强化企业信息的过程管理,注重信息收集、加工、传输、存储和反馈。强化企业的制度化生产经营,利用制度的规范性维持企业运作,其中应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制度管理,建立权力制衡机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企业监督管理确保已经制定的制度被合理执行。做好企业员工的激励制度建设,力争实现企业内部公平,分层次推行激励制度,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和谐民主的工作气氛,缓解员工压力。抑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相对于回避风险来说具有更多的主动性,采取适当的事前和事后措施,妥善保管企业商业秘密,在工作中尽量避免工作人员与合作企业建立私人关系。事后措施中可以规定当员工在没有完成规定的服务年限时,按约定缴纳服务违约金。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4

  摘要:随着企业之间竞争力的日趋激烈,企业管理者愈发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为企业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使他们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效率和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管理中的核心部分就是人力的资源管理,用于识别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最终有效地驾驭风险,对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概述,然后对人力资源管理中风险的认识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人力资源;风险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概述

  人力资源面对的对象是与企业全体职工有关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更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竞争,各类经营管理人才对企业在这场竞争中的成败至关重要。人力作为一种资本,在有助于企业的高产出的同时,也存在着高风险。由于其特殊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注重的往往是招聘渠道的选择,录用标准的制定,以及初期的入职培训,阶段性的考评和测试等。忽视了宏观的把握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而这些最终可能导致员工因为薪酬制度与福利制度的不合理而选择离职,造成公司人员的流失,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如何将风险降至最低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对人力资源管理中风险的认识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比如招聘风险、考聘风险、薪金管理风险、人员管理风险等。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敏感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在高速发展和处于不断变化中的企业,例如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通常是处于不断地变革之中的,包括设施、技术等方面的革新。在电力企业中,技术、生产等方面的风险收到了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却缺少关注。多年以来,积累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比如,员工素质偏低可能会给安全生产带来风险,农电工队伍庞大带来合同管理上的问题和保险方面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在其他行业也体现的很明显。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中,有些是可以预知的,而另一部分是无法预知的。下面就对企业普遍存在的风险进行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分析。

  1.人员招聘风险

  在进行员工招聘的时候是需要花费成本的。发布招聘广告、租用招聘摊位包括招聘人员的工资等都是招聘成本的组成部分。如果招聘失败,就会给公司造成损失。如果应聘者编造虚假信息,负责招聘的人员没有核实情况导致被聘用的人员不符合要求或工作能力欠缺会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另外,如果在招聘过程中因为疏忽而触犯了法律法规,会给公司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2.培训中的风险

  如今,影响企业长足发展的除了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等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人力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着企业人才之间的竞争。在未来的竞争中企业要想占据优势就应该重视优秀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对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很多企业都会选择定期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产品知识等各方面的培训。

  培训也是一种投资行为,需要耗费人力和财力。如果培训效果不好或者精心培训后人员流失都会给企业造成损失,这就是培训风险。

  3.薪酬管理风险

  一般企业制定的薪资标准是参考了同行业标准的,其中也包含了企业对该岗位的预期。而双方在约定薪酬时只是基于一个初步的判断,劳动过程还没有真正发生。而劳动者在后期的工作中是否能够达到管理者的预期是不确定的。因此对双方来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另外,可能会因为薪酬制度的不合理或者发放薪酬的不及时导致人才的流失。

  4.劳资管理风险

  当劳资出现冲突的时候,企业内部将面临一个巨大风险。在我国,劳资冲突案例所占比例快速递增。国家《劳动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的实施也表明了对劳资问题的重视程度。

  三、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措施

  1.人员招聘的风险管理

  招聘工作是吸纳人才的第一步,做好招聘工作可以对后期可能存在的风险起到防范的作用。从事招聘的人员应该慎重选择招聘渠道,规范招聘程序,认真核查应聘者提供的学历,工作经历等资料的真实性,多方考察应聘者的工作能力。尽量增加招聘的成功率,减少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2.培训中的风险管理

  培训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投资。企业在选取培训对象的时候要非常慎重,要选择有发展空间的,对公司忠诚度高的职工进行培训,这样可以防止参加培训的人员流失给公司造成损失。另外,要注意对培训的内容进行选择,对培训过程进行控制,提高培训的效率。

  3.薪资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薪资制度。为了使企业的薪酬具有竞争力,企业应该定期对竞争对手和同行业的薪资水平进行调查,以他们为参考再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薪资。对内,企业要对各个岗位进行分析比较,对人员进行业绩考核,显示薪酬制度的公平性。这样,可以防止员工跳槽或者因为觉得薪酬制度有失公平而流失。

  4.劳资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企业存在劳资纠纷问题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减少纠纷的发生有利于企业的稳定。首先,在管理过程中企业要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并对员工进行跟踪管理,避免对员工进行解雇时发生纠纷。其次,在录用员工时,了解员工病史,严把进厂员工的健康关,避免员工在后期患病时发生医疗费用的争议。另外,工伤事故也是经常发生的。尤其像电力企业等实际操作过程危险系数较高的行业更是避免不了的。企业应该按照规定给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同时要对员工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避免意外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挂历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认识和分析,然后对风险进行管理,最后规避风险是每一个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只有正确的驾驭风险才有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洁娟.我国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J].商场现代化,20xx(18).

  [2]刘铁明.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与防控文献综述[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xx(01).

  [3]范晨.人力资源风险及其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20xx(08).

  [4]李耘涛.商科高校教师智力资本价值评价实施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xx(1).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5

  人力资源是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人们对于人力资源的研究乐此不疲,逐步认识到人力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人力资源是发展的推动力,但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管理不善、劳动力市场变化等因素,进而造成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产生。因此,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防范,建立完善的防范体系,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资源管理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人力资源获取风险人力资源获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控制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基础。在人力资源的获取过程中,由于工作失误,或决策不当,导致所招聘的人员与实际需求不符或未能获取,进而产生人力资源获取风向。在实际当中,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缺乏调研,人力资源闲置所带来的浪费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进。

  (二)人力资源投资风险人力资源投资所形成的成本控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投资的范围比较广泛,如医疗保健、在职教育和家庭等,这些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主要在于获取投资的增值。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人力资源过于频繁的流动,所投入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无法在实际中回收,这就造成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出现。

  (三)人力资源的使用风险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创造人力资源价值的重要保障,但也是管理风险最突出的领域。由于人力资源调配不合理、人事决策失误或人力资源质量不佳等因素,给人力资源的使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进而表现出职业能力风险、道德风险等。一旦人力资源使用风险日益突出,则需要进一步优化力资源管理,确保人力资源最优化。

  二、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防范策略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正面临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而造成管理风险的产生。为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避免或降低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应着力于有效防范策略的应用,从思想上、制度上和法律上,强化对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防范。

  (一)在思想上: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意识在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防范过程中,首先,需要在思想上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成因及表现形式,提高主观能动性;其次,要着力于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的道德水平,不仅从思想上夯实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意识,而且进一步规范各方的思想行为,为管理风险的防范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再次,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人力资源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强化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让人力资源在价值创造的同时,自觉规范自我行为,这对于提高人力资源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在制度上: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体系人力资源管理涉及面广,且管理难度,这就强调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确保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落实到位。如图1所示,是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体系。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强化战略性发展导向下,防范体系的完备性与有效性,并充分依托组织管理制度、风险监察考核制度等,夯实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的基础,确保将风险降低至最小。

  (三)在法律上:完善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防范不仅仅依靠于思想道德教育、制度体系,更强调法律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当前,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诱发,很大原因在于劳动关系问题所产生的经济问题。因此,在法律上,应进一步完善《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最大程度的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并且,在相关法律的执行上,要强化法律的执行效力,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违法行为,要依据相关法律进行处罚,为人资源市场营造良好的环境,降低或规避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出现是人力资源管理逐步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防范,一是要在思想上形成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二是在制度体系上逐步夯实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的基础;三是要在法律上积极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市场。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6

  1.引言

  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创新管理形式,人力资源外包显示出了在降低企业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方面的优势,但是外包服务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也不容忽视,企业在进行外包服务决策时,要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或避免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

  2.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

  2.1外包合作风险

  为了企业获得更优质的外包服务,发包商有时不得不向外包服务商提供一些特属于本企业的商业机密资料,这可能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若这部分信息一旦泄露出去,被竞争对手知晓,将会严重损害发包商的利益。同时若外包服务商将发包商提供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当作工作中的一个案例输入数据库,以便于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以进行有效参考,这样也会让发包商的机密信息被间接地泄露出去。故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增加了商业机密泄露的概率,在某种程度上还促使发包商和外包服务商彼此信息的不对称,因发包商主要担心企业商业机密被泄露,才不会向外包服务上提供全部信息,故双方信息存在不对称,其合作关系也很难持久。

  2.2外包商的服务水平不高

  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的时候,企业很难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对外包商的各个方面都了解得十分清楚,如果外包商在外包过程中的协调和沟通能力较差,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能很好地理解企业的目标和要求,一旦遇到从未处理过的事件就会出现混乱,不能冷静的同企业一起解决问题,这是双方合作的瓶颈。

  2.3人事信息泄漏风险

  在外包企业在进行相关外包业务时,需要给承包方提供公司所有人员的信息资料。承包方也会派驻自己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服务操作。也就是说外包公司的相关资料,政策,战略等都会被承包公司知晓。与此同时,承包商可能会将知晓的信息向其他企业传递,这样承包方就成了外包企业信息的泄漏源,此时如果外包企业因为其他某些原因要撤销合同或许进行合同变更,承包方可能会就知晓的公司内部信息进行要挟。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防范措施

  3.1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外包商

  外包商是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内容的执行者,外包商资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成功与否,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时要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外包商。企业在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外包商时,除了要考虑外包商实力、外包商信誉、外包商服务质量和价格之外,还要注意选择的外包商与企业自身的地位对等,因为如果外包商过于强大,可能会反过来影响企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而外包商如果过于弱小,又无法保证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时选择合适的外包商是至关重要的。

  3.2加强发包商合作

  充分了解发包商。其需要了解的内容包括:发包商的企业文化,每个企业都有不能与其它企业的独特文化,一旦双方在文化价值观方面擦产生很大分歧,就会对双方后续合作产生不良影响。发包商企业的发展阶段,因为处于不通风发展时期的企业其经营管理特点不同,相应的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外包服务商根据发包商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为其提供动态的人力资管理职能服务。

  确定一致发展目标。对于发包商而言,其最担心的问题是不能很好地掌控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商的动态。而站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商的角度思考,其要想获得发包企业的信任,必须最大限度降低机会主义萌生的概率,而之所以会出现机会主义主要在于双方利益的冲突。在“零和博弈”理论中,发包商企业和人力资管理外包服务商企业之间的利益是不同的,但是双方都在追求自己一方利益的最大化,都在试图减小对方那块“蛋糕”,这样的话,一方利益损失必定会带来另一方利益的增加。但是如果双方的目标一致,在博弈过程中双方不是在思考如何缩减对方利益,而是思考如何把共有的“蛋糕”做得更大,以达到共赢的目标。

  3.3逐渐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外包市场规范化

  对于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效果怎样,双方冲突、纠纷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企业着重考虑的。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好相关的规范,为人力资源外包行业的发展指出明确的方向。首先,需要增强立法,健全相关的法律政策,这方面需经过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并进行提炼,从而才能将经验提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其次,在市场规范化方面,政府应积极行业规范,并且监察执行。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挥其权威,营造出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竞争环境,对外包市场实行严厉管理。

  3.4加强与外包商的沟通

  企业应重视起与外包商的沟通,配备专门的人员作为交流的媒介,以增强员工的满意度,更好的管理人力资源。企业与外包商之间的合作是一个相互交流共享信息,相互沟通改进的过程,企业的业务发展离不开外包商的支持,而外包商的业务开展也需要企业的相关部门及时地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料。

  4.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近几年新兴的一个领域,在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注入新鲜的活力,壮大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同时也容易为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企业在实行外包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注意风险的管理与防范,以使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达到企业预期的效果。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7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才竞争成为各企业中竞争的重要竞争因素之一。很多企业为节省自身的管理成本,同时也为更好地为企业储备人才,会将企业人力资源项目外包。本文就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风险展开讨论,同时对外包时产生的风险提出对策。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防范

  企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为企业的战略计划储备人才并进行合理配置,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人才价值,最后使企业战略的目标得到实现的一种企业管理手段。企业单位人力资源外包是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相关单位以外包的形式交与其他单位或部门管理。现在,很多企业都在采用人力资源外包的形式对企业的人力进行管理,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外包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分析

  对人力资源进行外包虽然有管理方式科学,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等很多优点,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且是新型的手段来说,在很多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

  1.承包公司不专业

  随着人力资源外包逐渐流行,很多承包公司应运而生,这其中就有很多滥竽充数的公司,没有专业知识和经验,服务水平也相对较差,而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是近些年才产生的新型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评判的标准,而且很多企业在外包的时候只是盲目跟风,不考虑公司的实际,这导致企业在人才方面的战略不能得以实现。

  2.外包服务不完善

  很多承包公司自身专业性不强,业务水平不高,在服务前对所承包公司的情况了解不够,便盲目展开管理;在服务后对所承包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跟踪关注不够,导致管理脱节;在后续服务中和被承包企业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且有些人力资源承包公司服务的方式和种类较为单一,服务效果不是很令人满意。因此,外包服务的不完善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重大风险之一。

  3.对承包企业监督力度不够

  很多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外包之后就不管不问,将企业的管理置身事外。虽然外包的真正目的是降低公司在此方面的精力消耗,从而将更大的关注投入到盈利中,但是从企业信息及经营安全等方面考虑,将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完全交由外包单位还是不太妥当。因为在这个外包的过程中,往往会将招聘、薪酬、绩效考核等部分或全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一并外包出去,更有一些恶意竞争的企业为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会采用窃取同行企业的机密等手段,如不加以防范,会给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4.同工不同酬降低员工归属感

  首先,员工是第一生產力,是企业运营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主动力,人力资源外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同工不同酬现象的产生。其次,员工身份的转变会导致员工心理的不稳定,进而降低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另外,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实施过程中,因缺乏行之有效的沟通导致员工对这一人力资源变革产生抵触情绪,会对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二、防范人力资源外包的策略

  风险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对于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也是如此。尽管我们了解到这存在着很多风险,为了企业长久的发展,我们需要直面风险并加以防范。

  1.寻找正规承包企业

  现今,很多人力资源承包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真正能在这个行业中有经验站得住脚的单位却少之又少。因此,在选择此类企业时,我们应全方位考虑,既要考虑到承包单位的正规与否,又要想到它的服务范围,还要考虑自身的实际。特别是一些特殊工种的人力资源外包,需要承包企业有相关的准入资质牌照,只有多方位考虑,才能找到最适合的承包商。

  2.明确职责,加强监督

  虽然人力资源外包可以解放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门,但事实上,企业内部也绝对不能放松对外包部门的监管,保证监管部门能时刻了解动向,对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保持可控的范围内,保证公司的机密不受损害。明确双方的权利与职责,并针对此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在问题发生时有据可循。

  3.加强承包与被承包企业的沟通

  承包企业在实施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应及时与外包企业进行沟通,因为外包企业的情况有时会很复杂,会对承包企业的管理产生一定的阻碍,且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公司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中产生的每一项决定都和外包企业息息相关,及时和外包企业产生沟通是双方相互信任、得到共赢的基础。同时,在沟通的基础上双方应达到战略共识,并在实践中朝着合作共赢的方向不断努力。

  4、搭建无差异化薪酬体系

  通过友好协商的形式,指导外包企业搭建无差异化的薪酬福利体系,让员工理解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发展方向,不是把员工一包不管,而是为了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另外,企业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工作的实时监控,确保外包员工的合法权益,从而有效降低人力资源外包风险。

  三、总结

  企业人力资源外包作为一种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在近年来颇受欢迎,很多企业都采取此类方法对本公司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它即减轻了企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压力,同时提高了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节省了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过度消耗,虽然有一定风险存在,但相信经过一段时期的探寻和摸索,企业人力资源外包这种新型管理方式会在实践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发展模式,在广泛普及中显现它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方舜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决策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xx.

  [2]苏姗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河北工业大学,20xx.

  [3]刘强:浅析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路径.商场现代化,20xx,(31).

  [4]蒋重秀: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路径--人力资源外包业务浅探[J].湖湘论坛,20xx,(04).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8

  摘要: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管理者越来越重视人才的重要性,招聘到优秀的人才,开发人才的潜能,将会给企业和公司带来巨大的财富。因此根据劳动合同的要求,解决人力资源风险,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发展,让人才实现自我价值,更有利于企业或公司盈利,获得利润。文章将对企业人力资源现存风险出发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劳动合同管理;人力资源;风险

  一、前言

  我国出台并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对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有着巨大作用,因此,企业有必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强化劳动合同管理,这有利于规避企业人力资源风险,促进企业的良好运营。

  二、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的主要风险

  我国于20xx年在《劳动法》的基础上修订并颁布了《劳动合同法》,这一法律的颁布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构建稳定和谐的劳动双方关系,但是法律的出台在给企业带来便利的同事,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值得企业进行积极解决。因此,在企业中,只有充分了解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才能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已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风险

  在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当企业雇佣方想终止雇佣合同时,必须给予劳动者一定的经济补偿。按照通常情况,补偿金是合同终止前一个月的含税费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因此,这一补偿金在很大程度来说是隐形的,这就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风险。有些人想通过不终止合同来规避这一风险,这一就不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但是这种行为只是暂时性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人力资源制度带来的风险

  我国现行的《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当劳动者在企业中连续工作满十年的,并与企业连续签订两次同期限劳动合同的,就可以与该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短期内的劳动合同会造成公司企业员工大规模流失,造成人才的出走,不利于企业发展。因此很多企业通过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来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使得雇佣方与劳动者的合作关系长久下去。虽然这一方法能够使得员工的工作环境得以改善,但是员工在这样的情况下会丧失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与创新。但是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企业的活力便会逐渐降低,不利于公司获得利润,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

  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主要是由管理不到位和管理过程不严谨而造成的。企业在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就雇用劳动者,如果企业在劳动者工作一个月之内补签书面劳动合同,这是可以且合法的,但是如果企业的补签时间超过了一个月,则是违反了法律的规定。针对这种情况,《劳动合同法》中指出企业除了支付在满一个月而没有达到一年的劳动者的双倍工资之外,还需要与劳动者补签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不愿意与企业确立劳动关系时,才可以终止双方之间的劳动合同。除了这个问题,还存在着劳动者工龄计算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不是因个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的用人单位后,员工需要将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合并到新的用人单位,这一计算方法和以往相比有着一定的改动,使得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进行计算时出现问题,形成风险。

  三、针对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措施与方法

  (一)认真签订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只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了正式的书面的劳动合同,双方的劳动关系才开始正式建立。如果雇佣方和劳动者已经建立起劳动关系却没有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则应该从劳动者开始工作的那一天开始的一个月的时间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同时,如果劳动者已经工作满一年却还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那么在法律上将认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已经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所以,用人单位要和劳动者认真签订劳动合同,这有利于保障双方的权益,避免发生纠纷。

  (二)规避劳动合同签订带来的风险

  上文提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应有意识地规避这一风险。应该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犹如一颗定时炸弹,劳动者期初会要求口头订立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又反悔要求用人单位进行经济补偿。因此用人单位无论是在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还是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都要和劳动者签订书面协议,做到有理有据,避免日后不必要的麻烦。

  (三)根据法律规定依程序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和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时,每一个过程都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随意跳过步骤。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要提前一个月对员工进行书面通知,让员工有一定的时间准备相关事宜。其次要向员工出具相关证明来证明本单位已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如果是员工主动提出辞职,那么根据规定企业是不需要支付辞退金的,但是为了避免日后不必要的麻烦,用人单位需要员工提交辞职信,来证明是员工本人主动请辞。

  四、结束语

  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化解企业人力资源风险,这是有助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企业如果想长久发展下去,就要和劳动者搞好关系。同样的,劳动者为了自身的权利和意义,也应该和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合同以维护自身权益。

  参考文献

  [1]张翠玉《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化解企业人力资源风险》[j]《知识经济》20xx年16期

  [2]周波《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化解企业用工风险》[j]《上海企业》20xx年01期

  [3]高杰《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xx-12-01

  [4]杨丽君《企业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xx-10-01

  [5]代晓静《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xx-02-25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9

  风险投资是在知识经济推动下产生的一种创新型的资本运营模式。其目的在于促使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以获取高额的资本收益。风险投资企业则是从事该种创新性投资行为的专业运作机构。它的职能主要有两方面:第一,融集资金投入到高增长潜力的创业企业;第二,提供后续的增值服务,帮助创业企业扩大业务网络,建立战略联盟,甄选职业经理人等等。其运作的优势主要来自于资本与知识的有效结合。其中,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是风险投资企业的核心资源,其实践经验、管理水平、专业化程度等都直接影响着风险投资企业的投融资能力与经营管理能力。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风险投资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如何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对于提升风险投资企业的竞争优势有着现实的意义。

  由于风险投资企业是新兴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它在人力资源方面有着自身特殊的要求。为此,本文试图从风险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出发,尝试构建适应风险投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提升风险投资企业的竞争优势而服

  一、风险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

  根据风险投资项目运作管理的实际,风险投资企业人力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规避风险的能力

  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是客观存在的,并贯穿于风险投资运作的各个环节:投资项目的选择中会遇到机会风险,即所选择的项目到最后发现是不可行的风险:项目管理中会遇到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资本的退出阶段还会遇到法律风险等等。这就要求风险投资企业的人力资源必须在整个投资运作过程中能够预测风险、规避风险、分散风险、驾奴风险,进行理性的投资运作。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从而得到最大的资本增值;

  2、以高素质的人才为主体,注重多学科的配合与知识经验的互补

  由于风险投资是一个专业性强,知识含量高的运作过程,风险投资企业必须配备相应的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才能保证投资项目的正常运作。一般来说,风险投资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较高学历与较强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除了需要具备风险意识和识别规避风险的能力外,还以某一类专业知识或某一管理才能见长,其中主要包括以下类型:风险资本运作主导型、输出企业管理主导型、财务分析评价主导型以及风险规避主导型等。这些多学科高素质人才的合理搭配,有利于形成项目管理团队优势互补的合力效应。

  3、强调团队的协作和知识的共享

  根据风险投资的特点,风险投资企业需要组建项目管理团队来进行运作。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团队本身除了要在知识与技术,管理与运作经验工具有互补性外,团队成员之间还要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与良好的合作技巧,在共同承担风险的前提下,彼此信任,让信息能够充分地流通与共享。这样才能保证不同学科类型的人才之间组合的有效性,使之在风险投资运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特长,形成人才互补后的优势合力,进而把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4、具有典型知识型员工的特点,但企业要求人员流动的相对稳定性

  风险投资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其人才也属于典型的知识型员工。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技能与较强的综合能力,强调工作的自主性,追求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追求创新与自我实现,渴望灵活宽松的组织气氛,需要更多人性化的管理。由于他们对职业的感觉和发展前景的强烈追求,流动性强也是风险投资企业人才资源的一大特征。然而就风险投资企业本身来说,人才的相对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风险投资不是短期的行为,一个项目的完成,当中的信息必须保持连贯性、一致性。人员的频繁流动,尤其是项目主要负责人的频繁流动会直接影响项目的成功运作与风险投资企业抵御风险、实现资本增值的能力。因此,风险投资企业需要的是一支高素质而又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

  二、设计适应风险投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针对自身人力资源的特点,风险投资企业需要构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做好人力资源规划,构建矩阵式聘任体系,合理地配置人才

  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思想是保证企业在合适的时候将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做恰当的任务完成恰当的目标。而我们知道风险投资企业是讲求人员多学科的搭配,形成优势互补的团队展开以项目为导向的投资运作。因此,人力资源规划要从风险投资企业的实际业务出发,一方面要做好人才的需求与供给预测,尤其要明确企业所需的各种不同人才的类型与能力要求;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机制将,人才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确保供求的平衡与所配备人才的合力效应。

  在这里,风险投资企业可以构建矩阵式聘任体系,按照业务发展的需要将人才归类,划分成风险资本运作类、输出企业管理类、财务分析评价类、行政管理类等等。每个类别又可以划分档次,并且在各个类别的不同档次都确定相应的素质要求、任职资格要求、工作规范、薪酬标准等,将每个员工的聘任都纳入这个系统中全面考虑。这样就构建了一个系统化的全员聘用及工作平台,将员工的能力与岗位的要求充分的匹配起来,便于员工对任职工作、岗位、能力的认同,便于风险投资企业按投资项目管理的需要实行跨职务系列的“项目团队”优化组合。同时构建矩阵式的聘任体系,能够形成较完整的人才梯队,有利于风险投资企业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岗位上聘用到适当的人才。另外,这样的聘任体系能为员工招聘与任用、培训与开发、考核与评估及报酬与晋升等方面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2、建立以团队为基础的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素质,增强项目管理团队的专业化水平

  由于风险投资企业所从事的活动复杂且难度高,运用项目团队管理投资项目是保障企业提供高品质服务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培训中,应注重项目管理团队的培训。其中可以通过对企业的经典投资案例进行内部研讨的方式,在投资经营理念、选择项目指引、企业跟踪管理、资本运作退出、管理团队激励等方面深刻地研究与总结,以丰富的投资经历、经验或教训训练项目管理团队,激发员工个人的知识潜能,提高他们的职业化水平。同时以团队为基础的培训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的流通,营造团结向上的氛围,从而迅速提高企业整体的综合能力:并且有利于不断地积累企业的案例库和数据库资源,丰富企业的经验,增强风险投资企业运作项目的实力。

  3、建立适应企业运作特点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管理体系,有效地激励与留住人才

  由于风险投资项目的运作周期性长,阶段性强以及项目的运作成功是管理团队集体智慧和努力的结晶并很难进行分割,因此在绩效评估的设计上,需要针对某一特定的项目投资设定绩效考核的方案和指标,对管理团队进行阶段性的动态考核,让团队成员都知道团队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该做哪些工作,工作需要达到什么水平,如何才能实现团队的整体高绩效。针对项目管理团队进行的动态绩效评估体系,有利于加强团队成员共同承担风险、团结协作的意识,激励他们针对项目积极地进行沟通,实现知识的充分共享,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群体实力,为更好地达成企业目标而服务。

  另外,为了激励员工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克服短期的炒作行为,同时保证员工流动相对稳定性,合理的薪酬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薪酬设计要关注着长期利益,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使其承担一定的项目管理风险责任。在这里可以考虑实行与业绩报酬相关的机制,并允许风险投资人才持有创业企业一定比例的股票期权。如果投资项目成功了,其所持有的期权就可以给他带来巨大的收益;如果项目选错了,或者由于投资人才不够努力,投资项目失败,其所持有的期权就不能转化成现实的收益,其损失也是巨大的。这就可以将对风险投资人才的约束内化于激励机制当中,使员工利益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有效地统一起来,有利于企业降低投资风险,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4、培育平等、信任、开放的组织文化,加强员工的协作互动与知识共享

  组织文化体现着企业核心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对企业员工的意识与行为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风险投资企业需要培育相应的组织文化,为其团队式的运作模式和快速沟通的知识分享体系提供有利的支持。根据风险投资人才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平等、信任、开放是风险投资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它将贯穿于人力资源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满足风险投资人才渴望认可与尊重、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员工流动的相对稳定性,而且有利于加强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达到信息的充分流动与知识的共同分享,不断提高企业抵御风险、创造价值的能力。

  综上所述,风险投资企业可以通过有效地整合人力资源规划、培训体系、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以及文化建设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地构建适应风险投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吸引人才、开发人才、留住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增强企业竞争优势而服务。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10

  一、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体系概述

  人力资源属于企业的重要财富之一。如果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下,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高学历的人才,而要将每个人才都放到恰当的岗位上,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作用。当然,企业的人才也并非越多越好,各个岗位都应有严格的编制限制。在新形势下,企业必须加快构建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必须确保关键岗位不空缺。当出现人员空缺时,要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顶替者。其次,必须防止核心人员流失。企业要确保人力资源成本的增长低于企业利润的增长,避免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的一大负担。

  二、引起人力资源风险的主要原因

  1.人力资源本身的风险。人力资源和其他有形资源不同,其潜在作用的发挥效果主要取决于“人”这个载体。如果企业激励机制不完善,不能有效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甚至还会造成消极怠工。另外,员工离职、跳槽比较普遍,难以成为企业的终身雇员。这表明人力资源属于一种流动性的资源。

  2.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系统不完善。国内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仅将其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部分。通常由企业不同部门的负责人来执行人力资源管理。而管理者本身也可能成为潜在的风险因素。另外,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人力资源风险的认知与防范还有待提高。大部分企业缺乏对潜在风险的认识,只注重对管理制度的建立,而未出台具体的风险应对预案。当企业面临员工任用风险时,不能从容应对,导致局面一片混乱。

  3.缺少足够的人力资源风险防范常识。大多数人力资源风险是难以察觉的,因此,企业也不易从中获取直接的经验教训。企业一般将这些信息视为自身机密,不愿和其他企业共享,导致企业无法从其他企业获取相关经验。目前,国内对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体系还有待完善。因此,企业非常欠缺这方面的知识。

  三、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分析

  1.构建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招聘、培训、人员配置、维持使用、激励约束等方面。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本属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同时,在诸多难以防控的因素影响下,极易造成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甚至导致投资损失。另外,人力资本投资是一项不间断、投资对象带有极强主观能动性的长期投资。因此,这项投资本身就带有较大的风险。企业必须正确认识人力资本的风险程度,并健全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来抓好风险防范工作。主要可从法律法规、组织制度、组织文化等方面加以约束。

  2.构建人力资源成本风险控制体系。降本增效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员工是影响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必须构建一种组织文化,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并节约企业成本。通过对人力资源成本的管控,才能用最小的成本达到相应效果。因此,企业要重视对人力资源的获取、开发、利用及管理等环节的支出与效用调控。

  3.健全人力资源风险预警管理体系。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时,要逐步建立健全相关风险预警管理体系,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及时消除潜在风险。首先,要建立人力资源危机预警机制。针对新、老员工、管理层、技术人员等要出台相应的危机预警反应机制。一旦发现人力资源的行为变化,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其次,要实行人力资源轮替机制。当员工缺岗后,企业能按流程及时找到合适的替补人员代替离岗人员。最后,要健全人力资源负激励风险管理制度。尽管负激励制度让人难受,但却能起到“杀一做百”的目的。企业要构建公平、公正的负激励和行为矫正机制,及时纠正一些员工的不恰当行为。同时,还应畅通上诉渠道,便于员工表达自己的诉求,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4.进一步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人力资源风险的一大诱因。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积极构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注意收集企业内、外部的相关信息,如在职人员信息、离职人员信息、同业人才需求信息等。通过这个信息系统,企业才能随时掌握同一市场中的人才离职信息,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化解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11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建议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战略地位,但其中存在许多风险,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复杂,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随之增加。本文分析了招聘、培训、绩效考核方面的风险,在此基础土提出了完善控制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建议。

  人力资源风险存在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因此,正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问题,在人力资资源管理中树立风险意识,积极探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模式,对于识别和防范风险,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

  (一)招聘环节风险

  由招聘双方共同的因素引起的风险主要存在于甄选环节,招聘队伍的组建中使用了不合格的招聘工作人员,很难保证被招聘者合格,如果企业招聘基础没有做好准备,会使招聘进来的人员数量,质量和结构不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造成招聘人员不足、过剩或结构失调,从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筛选和测试方法选择错误,操作不当,有可能造成招聘不符合企业要求且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多数求职者会同时到几个单位应聘,如果录用不及时,求职者很有可能被别的用人单位抢先录用,造成前功尽弃,招聘策略和信息发布渠道选择错误,有可能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还会增加招聘成本,影响企业正常运转。

  (二)培训环节风险

  1培训观念风险

  观念风险指的是由于高层领导或者受训员工对培训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而可能对企业造成的损失的可能性洲,如高层领导认为“培训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培训会使更多的员工跳槽,造成大量人才一流失,等等都属于错误的培训观念,这些无疑会影响着培训的效果。作为直接参与人的受训员工,他们对培训的认知及参与态度也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成败。例如,受训员工认为培训是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因而不能正确对待培训,导致培训流于形式。

  2培训技术风险

  培训技术风险是指在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计划、风险评价及培训实施过程中,因不能及时正确地做出判断和结论可能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有些企业由于培训需求不明确,培训需求调查不深入,没有与企业远期、近期目标结合起来,企业没有明确的素质模型或岗位需求,培训没有与员工的需求相结合,培训内容选择、形式选择、培训师选择偏离真正需要,培训缺乏针对性,达不到预期目的,因而也就不可能有效。

  (三)绩效考核风险

  1企业战略目标发生调整,导致原有绩效考评体系失衡

  传统的绩效考评一般是这样展开的:用目标管理的方法考评“人们把事情做得如何”,用考评量表评分法考评“人们怎样做事情”,用测评法考评“人们能不能做事情”,分别得到结果、行为和能力。企业开始实施战略,并在一定的周期进行考评,正确地建立考评体系是将考评体系与战略进行有机的结合,人们一直认为这个过程是正确的。但是,现在,大量的资料表明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战术和政策的变化也会导致“结果、行为和能力”的根本改变。于是,战略实施给绩效考评带来丁一定的风险。

  2考评不当,可能会导致优秀人才流失

  根据二八法则得到,一个组织中优秀的人才只占全体员工的20%。由于优秀人才的观念比常人超前、技能比别人多或强、效率比大多数人高、目标甚至比组织要远大、欲望在多数团队里无法满足。同时,公正的考评体系是适合多数人而设计存在的,所以它对优秀人才或者会是一种伤害,容易使优秀人才离开公司。

  3绩效考评要素容易引发内部冲突

  组织行为学把组织中的冲突归纳为个体内部的冲突、认知冲突、情感冲突、程序冲突四种基本种类,无论冲突的形式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不相容,绩效考评的每个素要都可能带来和加剧以上四种冲突,调查显示绩效考评最容易引起的冲突就是情感冲突,甚至只要考评就不可能避免,只能在重视的同时降低其风险。

  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的建议

  (一)建立规范化的招聘流程

  首先,为了消除工作分析的不准确性,应采用风险预防策略。具体作法是通过面谈、问卷、直接观察等方法来收集具体职位的工作内容和对人员的要求,例如在微软公司,招聘人员时常参加各部门的业务会议,以了解其需求,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者重要的工作,大多数人无法胜任工作的原因是不适应工作。

  其次,为了达到足够的应征人数,需选择合适的招聘方式,一般来说企业招聘员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广告,员工推荐、招聘应届毕业生、猎头行动等等,但通过推荐方式录用的员工所占的比重是最高的,这种社会关系的纽带既然可以成为招聘员工的主要方式,同时也可以成为留住员工的重要方式。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来看,员工可以背叛公司,但是很难背叛他们的社会关系网,如果他们通过社会关系的纽带进入公司的话,在他们做出离职决定时,也必须认真考虑这一因素,这是非常奇怪的,虽然本文并不是非常赞成这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在挽留员工方面确有作用。

  最后,在进行筛选工作的时候,排除跳槽倾向大的求职者,在招聘时,特别是招聘技术或业务核心人员时,招聘者除了要考察他的岗位技术能力以外,还要考察他的稳定性,比如,他是否经常换工作?他换工作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个人发展,还是因为待遇问题?如果将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就可以基本看出这个人的稳定性了。离职倾向、工作参与度和积极情感属于雇员的个体变量,管理者不期望雇员在进入组织后这些方面的因素会产生变化,因此必须在招聘时注意对这些变量的考查训。

  (二)建立完善的培训程序

  1明确培训目标

  企业的培训不能跟着潮流走,要使培训有效,就必须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这就需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明确培训刚示。要做好培训需求分析,首先得全面客观地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包括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员工的个人信息。只有同时兼顾好这两个方面,才能使培训成功,使企业受益,得到培训信息之后就要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

  2制定与实施培训计划

  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有助于企业有条不紊地开展培训,提高培训效益,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的总津计划,确定企业培训的总体目标,并将其分解成若干分目标,再根据分目标的要求,制定培训项目计划,分别轻重缓急,配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确保计划的贯彻与落实。

  3做好培训的转化工作

  为了确保培训效果的转化,可以采取以下办法:①过度学习,在培训后仍让受训者进行一定的练习,以提高未来保留和转化的程度;②将培训内容和工作相结合;③让受训者在培训课程结束时制定行动计划,指明员工回到岗位时计划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应用新技能;④将培训分为几个阶段,分阶段让受训老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中,并与其他受训者分享经验与教训;⑤在培训后仍提供服务;⑥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鼓励受训者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中。

  (三)建立开发式的绩效考核系统

  1完善制度,加强沟通

  实施绩效考核要认真制定各项考核标准,并且事先同相关员工沟通交流,争取达成共识,同时为了减少纠纷,必须签订书面的绩效考核指标书或者相应的文件。在此基础上,绩效考核实际上成了员工履行约定的过程,可以减少很多纠纷,对于员工本人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2明确绩效考核定位

  绩效考核的定位即是绩效考核的目标与方向的问题,做好绩效考评,必须首先明确其目标,使其从一开始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绩效考核的目标是企业战略目标的辅助,通过有效的目标分解和逐步逐层的落实帮助企业实现预定的战略。

  3设计和实施绩效考核计划

  一份切实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案对它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施绩效考核之前,必须认真细致地研究理论方法,并依据绩效考核的目标任务,设计系统化的绩效考核流程。实施时将绩效考核作为经理和员工对话的过程,而不要只单纯做考核。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12

  很多企业在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及实践和执行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法律的规定。在签订合同之前,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存在没有依据法律规定而造成的各种风险。在用工结束后,企业对劳动关系进行解除时,在管理上也会存在很多风险和疏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给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带来挑战,它在有效保护普通职工合法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对当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要求与劳动者之间签订合理的《劳动合同》,并做好劳动合同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劳动合同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劳动者也可以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无视法律要求,必然会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劳动合同的管理工作,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有效规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风险。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新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部分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上,却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以至于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风险问题。比如招聘到的员工综合素质不够高,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不到位、员工对企业的新政策或薪资制度不满意、高级技术人员或骨干突然离职等等,都属于人力资源中的风险问题。这些看似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无关的问题,其实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稳定发展,甚至还有可能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企业在发展运营的过程中,必须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引起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当前的高新技术发展企业,对高等技术人才和学习型人才的依赖性比较大,更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规避问题。下面就我国当前的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问题分析如下:

  (一)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导致的风险

  1、企业没有和劳动者之间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就用工。自20xx年1月1日起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有部分企业仍然无视合同法的存在,不和劳动者之间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企业在劳动者工作一个月以后签订了劳动合同,这种情况是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的;另一种是劳动者工作时间超出了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补签劳动合同的,这种情况就违背了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是应该受到相应的法律惩罚的。在新的《劳动合同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企业除了要支付给员工在满一个月而没有达到一年的期间内的员工的2倍工资之外,还需要与员工补签劳动合同,在员工不愿与企业订立劳动关系时才终止劳动合同。2、劳动者由于非个人原因更换工作工龄没有连续计算。按照新的《劳动合同法》中相关条例规定,劳动者如果不是因为个人原因而更换了工作岗位或工作单位,劳动者在当前工作岗位或工作单位的工龄应该延续上一个工作岗位或工作单位连续计算,而不是从新计算工龄。由于这一点和以前的国家的相关规定有所改变,因此很容易在这一点出现问题,导致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发生。

  (二)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引发的风险

  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引发的风险,就是指由于企业中途终止了劳动合同或没有按照劳动合同来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是违规操作,从而导致了需要按照法律程序支付给劳动者相应的补偿金或上交一定的罚款。国家在新的《劳动合同法》中有特别明确的规定,如果企业单方面中途终止了劳动合同的履行,必须支付给劳动者相应的合理的经济补偿,并且补偿金数额为合同终止签订一个月的平均收入(含税费)。企业的这种由于经济补偿金所导致的风险通常都是一直存在的,只是经济补偿金是以隐性的形式存在的。企业终止合同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损,那么如果企业不终止合同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不终止劳动合同只是暂时延缓了经济补偿而已,因为劳动派遣人员同样受到国家的《劳动合同法》的保护,劳动派遣单位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三)企业违规操作带来的经济风险

  1、自企业和劳动者建立雇佣关系之日起,雇佣关系达到一个月但是还不满一年的情况下,如果企业仍然没有和劳动者之间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企业应当支付劳动者双倍的工资。2、企业无视相关规定,没有和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时,企业应当从签订合同之日起,支付劳动者双倍的工资。3、企业不顾劳动者利益,违反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私自解除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企业必须支付劳动者双倍的经济补偿。4、企业违反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不按照常规支付劳动者报酬,劳动者加班时也不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支付,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四)人力资源机制带来的风险

  我国的《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者只要在同一个企业连续工作满十年的,“连续二次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就可以与该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相应地提高了企业中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数量,促进了企业中的劳动合同朝着长期化发展的趋势,相应地减少了企业中劳动者的频繁流动现象,有效避免了企业或用人单位随意终止劳动合同进行人员调整的现象,促进了劳动者的稳定就业,但是对企业的灵活用人机制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在化解企业人力资源风险方面的作用

  劳动合同是明确用人单位或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一种法律形式,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完善劳动合同的管理工作对于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因为劳动合同可以约束企业中不和谐现象的滋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新员工的专业培训、绩效考核、奖罚制度、薪酬制定等各项工作奠定基础。但是,如果企业的相应的劳动合同管理在制定不完善,就有可能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到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阻碍企业的和谐健康稳定发展。因此,企业或用人单位必须提高对劳动合同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劳动合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协调作用,促进企业的和谐健康稳定发展。

  三、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化解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措施

  为了能够化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需要加强对劳动合同的管理。主要从企业人力资源机制的风险,人力资源经济的风险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这三个方面来解决。

  (一)化解企业人力资源机制的风险

  企业人力资源机制的问题是劳动合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招聘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要招聘那些合适的人才,要严格制定招聘书,明确招聘的条件,强调要全面考察应聘者各方面的素质,包括工作经历,心理素质等。现代企业面临的因素复杂,需要的人才类型各不相同,要根据各个岗位的需要来进行合理招聘。采用多种用工方式,用灵活的方式来管理员工。要按照岗位的性质来签订不同的劳动合同,要注重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管理,是企业内部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这样才能全面化解企业企业人力资源机制的风险。

  (二)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风险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构成了企业支出的一部分,强化对劳动合同的管理,尽量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一般常用的方式是通过设置劳动合同“终止准备金”来合理的消化终止劳动合同的成本。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违规成本的控制。企业要做到规范的用工,就需要按照劳动合同签订的程序来进行。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和劳动者的具体要求,按照国家的法律程序和劳动者之间签订科学合理的双方没有争议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要以以书面形式签订并且经过劳动者的签名和企业的签名认可,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严格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企业或用人单位要在劳动者入职一个月之内和劳动者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指数。

  (三)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

  首要前提就是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在建立劳动和同时,要在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下进行,内容包括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员工的休假和福利制度、岗位的奖励标准,这样能够让企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管理依据。另外还要注重对劳动合同台账管理的建设。劳动合同不是一成不变的,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变更需要有一个劳动合同台账来保证进行。台账管理基本上包括了员工的考勤台账,社保台账,休息休假台账和人事管理台账。只有规范这些台账的管理,才能避免出现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的地方,从而规避相应的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必须对劳动合同的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做好劳动合同的管理工作,已发签订、履行、终止劳动合同,才能有效规避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风险。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通过做好企业劳动合同的管理,能够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是企业不断的化解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从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13

  医药行业近年以来发展迅速,大部分医药企业在严峻的竞争形势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或者重组等手段,逐渐转变了医药企业规模不够完善和经营不够集中的问题,转而形成大批专业化生产,规模较大的医药企业。但在医药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招聘作为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招聘的初始阶段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企业长远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招聘的现状

  (一)招聘门槛设置不规范

  目前很多国内医药企业的招聘核心人才任务是在医药代表上,作为负责相关药品的推广工作人员是联系药企和客户的纽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药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高低,而医药代表这一角色最早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合资药企引进的,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开来。国外很多医药企业很早就形成了自身医药企业相关招聘的规范,而且国外有相关医药代表职业认证以及法律规范,但在国内由于法律制度、资格认证制度、企业自身招聘设置不完善等一系列原因,使得医药代表在很多企业变成了零门槛的现状,很多对医药行业并不了解以及没有相关基础医学知识的人员在从事这一行业,逐渐在招聘环节的质量也大打折扣,仅凭销售方面的技能去衡量一个医药代表,逐渐形成招聘门槛过低以及不规范的现状。

  (二)招聘环节系统不完善

  大多数医药企业沿用行业统一的招聘规范,但并没有结合企业实际特点和现实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招聘考核的体系,医药企业不同于其他的行业,有其独特性,目前许多医药企业招聘缺少一定的规划,招聘考核过程不完善,仅从单一方面去考核而没有从多方面去分析考证一个员工的能力,同时对人力资源管理招聘不够重视,对于员工突然离职情况发生后常出现紧急招聘的情况,而没有做到很好的提前规划与配置。在整体招聘完成后对招聘效果评估不到位,不能对下次招聘提供较好的典范。

  (三)招聘安排不合理

  目前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应使用正确的招聘原则,如果盲目招聘不仅会对员工质量无法保证,还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于招聘安排上应注重内部选拔和外部招聘并重的原则,不能单独依靠某一种招聘方式,而目前一些医药企业内部选拔存在裙带关系,外部招聘人员存在招聘标准不合理的情况,在面试与笔试的安排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医药行业基础知识以及了解程度的笔试内容涉及较少,面试也逐渐偏离符合医药行业特点问题,逐渐趋于大众化。

  二、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招聘有效途径

  (一)规范招聘制度,提高人才质量

  医药企业首先应该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招聘制度,可以选择通过技能、学历等限制提高招聘人才的质量,并通过招聘前期规划、中期实施、后期总结等一系列的手段加强对人力资源招聘的全方位控制,在招聘以及录用的环节应该保持公正性、透明性,对员工的选择应注重其价值观与企业匹合度以及自身实际能力等综合素质考量。同时注重招聘的社会化和公开化,扩大招聘范围,寻求适合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人才。医药企业只有形成了规范化的招聘制度后才能更好的进行招聘规划,在出现紧急或者临时招聘需求时,能够快速有效针对性的提供出招聘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二)加强招聘规划,完善招聘流程

  医药企业的离职率相对较高,人员流动性不够稳定,所以在招聘前应该做好完善的招聘规划,例如针对不同的职位应该有不同的招聘方法,在招聘不同的岗位人员应该制定不同层级的招聘方案,避免临时招聘存在的准备不足等问题,提高招聘的效率和质量。在完善招聘流程方面,应该简化过于繁琐的招聘环节,避免不必要的人员和物资等浪费,做到资源合理优先配置,使招聘环节摆脱形式化,更加灵活化,专业化。

  (三)明确招聘标准,扩大招聘渠道

  医药企业在招聘前应该对暂缺的招聘职位进行分析,确定职位的工作属性、职业规划、技能要求等具体形式,可以通过制定该岗位的工作说明书和工作描述书,进一步明确企业人才招聘的标准,并通过内部选拔和外部招聘双重结合的方式扩大招聘的渠道和范围,增加企业招聘选择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由于医药企业的特殊性,应针对企业自身特点进行相关招聘,在面试和笔试的环节,对应聘者能力、潜质、个人品质、心理素质进行考核分析,通过内部选拔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减少招聘成本和不必要的风险,外部招聘可以给企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对内部员工也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三、结语

  医药企业的招聘管理应该以企业的未来发展要求和对招聘员工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招聘前应该做好合理的招聘前期准备和计划,在招聘中应该规范流程、明确标准,在招聘后应该总结好招聘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把握好各阶段的关键点,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合理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一系列的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提高工作效益。在人力资源招聘中,医药企业更应注重对高级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招聘,对基层医药代表的招聘也应该注重人才质量的标准,从不同层次和级别的招聘中汲取经验,形成医药企业自身独有特色的招聘体制,不断为医药企业的发展添加新的活力,使人力资源招聘环节能够得到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14

  论文摘要 为了更好管理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避免和预防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高校有必要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风险控制体系。本文在全面识别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形式各异的法律风险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系统性归纳和层次性分析,设计出一整套应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发生的不同类型法律风险的控制管理流程。

  论文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法律风险 控制体系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风险是指,高校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等人力资源在引进、管理、解除聘用(劳动)关系过程中,因疏于法律审查、防范或有效救济而承担法律责任或遭受经济上、名誉上损失的风险。

  构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风险控制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设计该体系期望达到的目标;其次,通过目标设定,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同类型争议,识别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最后,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设计出系统的、分层次的应对不同类型风险和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风险控制体系。

  一、目标设定

  识别、评估风险并采取行动规避、控制风险之前,首先必须有目标。笔者认为,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风险控制体系的目标分为三个:合规目标、效益目标和战略目标。

  (一)合规目标

  高校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风险控制体系,最低目标即是达到对人力资源依法管理的目标。高校应对不同性质的人力资源依法按照不同法律规范进行管理和适用,具体而言,对具有事业编制身份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教师、科研人员、教辅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时,若有人事法律规范应优先适用之,对没有人事法律规范可供适用时,可以适用劳动法律规范。对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工勤人员,直接适用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规范依法进行管理。

  (二)效益目标

  高校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风险控制体系,应本着最大限度提高人的劳动效能的目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依法管理人力资源,获取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

  (三)战略目标

  高校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风险控制体系,以“依法依规管理”取代“因人因事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法治化和程序化,实现依法治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战略目标。

  二、风险识别

  不同的人力资源在各自不同工作领域和岗位存在或产生不同性质的法律风险隐患或纠纷。高校在对不同性质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时,分别产生人事争议和劳动争议。

  (一)人事争议

  人事争议有概括式和列举式两种规范形式。根据《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人事争议概括式界定为: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因解除人事关系、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等法律法规,人事争议列举式界定为: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对高校而言,人事争议主要有以下9类:人才流动产生争议;国内外培训、深造产生争议;校内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产生争议;辞职辞退产生争议;终止、解除聘任(聘用)合同产生争议;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产生争议;评优评奖产生争议;兑现工资福利产生争议;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校办产业因关、停、并、转导致人员分流而产生争议等。

  (二)劳动争议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或虽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诸如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争议。高校劳动争议主要集中在劳动报酬、保险福利、签订履行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关系后的经济补偿金等方面。

  三、风险应对

  如前所述,高校对不同性质的人力资源在管理过程中适用不同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导致产生的争议具有不同性质。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人力资源,高校目前都是通过合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第96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

  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问题的规定》(法释[20xx]13号)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等问题的答复》(法函[20xx]30号)等规定可知,对高校人力资源的合同管理和争议适用法律上,立法既考虑了聘用合同和劳动合同本质上的一致性,又考虑到二者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因此对其法律风险的应对和防范,既要考虑到不同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性导致的风险差异,又要考量到合同管理带来的相似性风险,从而构建系统化的法律风险控制体系。

  (一)回避

  1.依法制定高校内部规章制度,从源头上回避人事争议和劳动争议法律风险。高校在制定人事管理制度和劳动管理制度时,应特别注意: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后确定,并且应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否则将影响高校规章制度的合法性。

  2.严格审查聘用合同和劳动合同,回避因合同内容瑕疵导致的法律风险。鉴于聘用合同和劳动合同本质的一致性,对两种合同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的审查应关注以下方面,回避合同瑕疵导致的人事争议或劳动争议:

  (1)严格审查合同,避免出现双方未签字盖章、空白格式合同、缺少必备条款等影响合同效力的法律风险存在。

  (2)依法从用工之日起及时签订书面合同,避免未签合同赔付双倍工资的法律风险。

  (3)签订合同的同时要求劳动者对需要劳动者知晓的规章制度签名确认已阅,避免高校陷入劳动者以高校未履行告知义务被诉的法律风险。

  (4)合同约定的工资应符合高校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依法支付加班费,避免陷入支付经济赔偿金的法律风险。

  (5)对劳动者违纪处分、开除、辞退等事项应注意证据收集和保全,避免承担举证不能承担不利后果的法律风险。

  (6)依法履行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国家强制规定的义务,避免引发群体诉讼或承担行政责任的法律风险等等。

  (二)分担

  1.依靠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或专业人才推荐机构遴选人才,分担高校专业人才引进的法律风险。人才引进风险是组织内所引进人才的行为指向偏离组织期望和目标或违背客观规律、越轨等给组织造成的损失或损害和使人才的能力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职业准入和委托专业机构遴选等方式有效筛选专业人才,分担人才引进的法律风险。

  2.通过人事代理制度分担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分险。通过人事代理制度可以由人事代理机构分担高校对教职工管理和养老的庞大压力,减少高校与该类人力资源发生人事、劳动争议的风险。

  3.利用物业管理公司、后勤服务公司等专业服务公司分担高校在非业务领域管理、服务的法律风险。高校的后勤和产业集团人员流动性大,通常是劳动争议的高发区。为了规避这些领域产生的劳动争议风险,高校可以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将学校物业的管理、校园保洁、餐饮食堂等工作承包给相关公司,从而分担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

  4.利用劳务派遣合同分担高校劳动用工的法律风险。对一些辅助性服务、可替代性服务或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岗位,如校园清扫、绿化护养、校园保安、后勤服务人员等,可采用劳务派遣方式。派遣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高校不承担劳动合同法上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这样既满足了高校大量劳动用工的需要,又由劳务派遣单位分担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风险。

  5.以非全日制用工替代全日制用工,分担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风险。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用工不需要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单位不需要承担为劳动者购买社保等国家强制性义务。对于一些季节性或临时性的工作,比如校园清扫、绿化及食堂杂工等岗位,高校可以采取非全日制用工代替全日制用工,分担高额用工成本和相应法律风险。

  (三)降低

  所谓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就是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发生的成本或者可能产生的风险,在不能回避,也不能由替代方式分担的前提下,有效采取措施将成本或风险尽可能降低至最低限度的应对方式。

  1.在合规前提下高校采取灵活有效方式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合同法》要求用人单位必须对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这一强制义务对高校用工成本增加不少。高校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也应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工成本。比如对录用的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其流动性较大,对于他们的养老保险,可以采取协助其以个人名义参加保险,高校凭有效票据按“灵活就业人员”的标准予以报销方式。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其缴费的连续性,不至于因流动而中断保险,劳资双方均得利。豑

  2.降低支付经济赔偿金的机率。为了保护劳动者,法律规定了凡非因劳动者主观原因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单位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将面临被劳动者起诉的法律风险。如果高校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存在违法因素,将面临支付经济赔偿金的法律风险。所以,高校应与劳动者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降低支付经济补偿金或承担经济赔偿金的法律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15

  一、招聘风险的概念

  招聘风险是指企业招聘过程中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在招聘的具体环节都不可避免地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损失。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人员需求风险。现代企业由于处于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导致了招聘人才的闲置和流失问题严重。

  (二)招聘渠道选择的风险。企业选择招聘渠道,希望能招到满意人才,降低招聘成本。如果招聘渠道不当,极有可能带来相反的结果,造成招聘渠道选择上的风险。

  (三)人才测评时的风险。拟招聘人员身份、学历、资格、工作经历等信息是否真实;拟招聘人员是否与其他企业签订有未到期劳动合同。

  二、招聘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招聘风险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招聘成本的回报风险

  招聘成本的回报风险是指企业在招聘时由于招聘失败或未招到合适人才而造成投入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损失。它在进行招聘预算和决策的时候就可能已经存在。这些风险就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较大劣势。

  (二)人才判别的测评风险

  在现实招聘中。真正进行测评的企业非常少。一般都是传统的面试。常用的面试对于提高招聘的准确率贡献很小。面试中反映出来的缺陷也相当多。例如面试中的光环效应。考官们可能会只凭应聘者的某一项优点而做出整体的判断。这无疑会大大降低评测的准确性。

  (三)人才招聘的道德风险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在人才的招聘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且在人才进入企业后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企业与人才订立委托一代理关系后企业的效益是通过人才能力发挥来实现的。但是人才的能力发挥是无形的对它的监督和控制是很困难的。企业无法判断出人才现在的努力程度和人才行为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企业的利益等。而且根据‘理性人’假设,人才往往倾向于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决策。由此,导致人才雇用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一些假学历、假履历、假职称正是道德风险的一个表现。

  (四)员工招聘的法律风险

  企业和员工若不在诚实信用、满足双方知情权的基础上建立劳动关系。就会产生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劳动争议的发生与处理都需要双方付出成本。对成熟人才来讲,他还可能带来与原单位有关的法律风险。如果员工出现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或在本企业的工作可能侵害原单位的权益等情况,那么必然会给本企业带来严重的法律麻烦。

  三、招聘风险的应对策略

  人力资源招聘风险是企业经营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有效的降低风险,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制度

  1、确定合理的雇佣标准

  只有招聘到合适的员工才能使企业在进行招聘时的投入更有效、更有价值。确定合理的雇佣标准是很重要的。合理的雇佣标准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而且新的优秀力量把企业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在约束企业招聘、录用行为的同时,也对录用新员工时的不确定因素予以风险防范的制度保障。

  2、招聘的效果评估

  在招聘前、过程中以及之后对招聘环节及整个活动进行效果评估。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发现有关的工作在时间和费用上是否尽可能节约成本、满足招聘预算。录用人员评估是指根据招聘计划对录用人员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价。

  3、选择精兵强将负责招聘

  组织的各项工作都是由人去执行的,一个不合格的人是不可能正确执行组织制定的工作方案的。组织在招聘时必须选出精兵强将,认真把关慎重选择,尽量减少人为风险。

  (二)减少招聘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

  1、降低应聘者欺骗成功的概率,打击其侥幸心理,比如采用申请表、笔试、绩效模拟和测验、工作抽样、面谈、专门的测评中心、履历调查、体检等多种手段进行甄选。

  2、增大应聘者欺骗行为的成本,比如:出台有关制度,对应聘者的重大欺骗行为予以制裁;向应聘者暗示强硬信息:在面试中询问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如果工作是技术性的;健全内部劳动力市场,规范内部晋升、报酬等制度。

  (三)熟悉法律,依靠法律

  招聘人员首先应该提高规范化运作招聘管理行为、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招聘人员应加强对我国有关劳动的法律与政策及企业所在区域的劳动法规的了解与掌握。在建立劳动关系之前进行充分调查被选员工的劳动关系情况。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依靠法律这一工具保护本企业的利益,避免各种歧视的违法行为。

  招聘过程中的风险必然造成人力资源成本过高,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浪费,因此,应该多析招聘风险,在招聘过程中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力资源效率。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相关文章: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10-25

安全风险管理心得体会06-02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08-11

人力资源管理心得06-12

人力资源管理汇报02-09

人力资源管理实习总结07-18

人力资源管理自我鉴定07-26

人力资源管理心得15篇06-12

人力资源公司管理制度04-29

人力资源管理汇报(8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