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2-02-06 08:29:2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精】傅雷家书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1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书——《傅雷家书》。

  它不仅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一个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从书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甚至是比较刻薄的人,这正是他的身世所决定的傅雷在幼年丧父,童年母亲的严厉家教。在细节上修炼自己的品德,虽然家书中是许多教育儿子的话。但实际傅雷自身都做到了,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养身教胜于言传吧。当然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蕴的儒家文化,又有从头到尾的接受唯物主义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其实,我们身边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他们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

  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从这里边我想到了现在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确实令人担忧,许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来越低,以致于现在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正是中国父母的悲哀,所以培养一个孩子,最好要在他小的时候,该给予自由就给予,该让他自己去冒险,就让他去……不要过分溺爱,让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

  告诉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国家,所在的社会,以及这个家庭等一切一切他应该了解的东西。永远不要说:“等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之类的话。那样他会不珍惜童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再说人自己一辈子都活不明白,有时候只能顺其自然。你给予了他生命,有责任。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

  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清华大学曾辞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鸡蛋,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温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风的,大自然中的树木才能经受狂风暴雨。

傅雷家书读后感2

  也许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却是一种另一番教诲,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父与子的距离。

  大家都知道,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 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 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3

  有人把母爱比喻成一枝盛开的百合,在每个角落中散发着它迷人的芳香;而父爱就是一株茉莉,它在某个角落中默默地吐着它那独有的清新芬芳。就如《傅雷家书》中的那位父亲。

  在一封封或长或短的书信中,傅雷作为一名父亲,对于儿子的关心与想念溢于言表。“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你看,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傅雷的爱子情深。

  傅雷作为一位长者,对儿子的教导与叮咛更是时时刻刻。“末了,以后你再不能自费航空来回;为国家着想,航空票开支也太大,而火车来回对你的学习时间又有妨碍。总而言之,希望你全面想问题,要分出你目前的任务何者主要、何者次要;不要单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都说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你说,傅雷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教育儿子先做人,后做事,怎能不让我们感动?

  而傅雷也扮演着他儿子的知心朋友。傅雷艺术造诣极为深厚,对无论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在信中,他以相当多的篇幅与自己的儿子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谈艺术修养;当儿子遇到烦恼,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细致而深刻的言语与儿子交流沟通。

  正如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

  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才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这看似平常的一张张书信,却又不平常。因为那背后是满载着的是父亲对孩子的挚爱、期望,那是父爱!

  这时,我如梦初醒,在生活中被我忽视的就是父亲的爱啊。去年的生日,我邀请了几位好朋友到家来聚会。她们都都说阿姨的手艺真好,做的菜很好吃。其实为了招待客人,看似是妈妈在厨房与餐厅之间忙前忙后,而我却不知道的是,之前的绞尽脑汁想菜谱,菜市场精心挑选蔬菜,到最后一盘盘美味的佳肴摆在面前,这一切一直都是背后的父亲付出的辛苦与设计最多啊!

  向来只有赞颂母爱的伟大,可又有谁知道藏在背后的是那含蓄而又的父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4

  《傅雷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还是一位严慈的父亲,他为国人培养出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钢琴家傅聪。他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书集——《傅雷家书》更是脍炙人口,八十年代至今。《傅雷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家书》中“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教子的历程”;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印象最深的除了傅雷每信必有的关于音乐的见解和如何做事做人的教导外,最记得的就是他告诉傅聪,进屋脱大衣时要连丝巾一起拿下来,站立着跟长辈说话时,要身体站直两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裤袋里,是很不礼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则更不礼貌。看到这些文字时,我的惊讶甚至大过了我的感动。这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呵!这样的琐事,也要不远万里点点滴滴地写在信中!为此在当年的笔记里,我写下了一句话:这是博大而精深、感天而动地的一本书。傅雷对音乐富于穿透力的诠释,对中国文化清澈的认知,对美术作品深刻的理解,对人生几近苛

  刻的执着,等等,等等。除非你亲去阅读,你亲去感受文字间的深刻和温暖,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这本书它会教会你很多。教会你如何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教会你如何生活得雅致而富有品位,教会你如何理解音乐如何对待艺术,教会你去读哪些中国古典图书能更快地吸取其精华,教会你接人待物的礼貌。最最重要的是,它教会你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应该怎么样做人。

傅雷家书读后感5

  以书信的形式的书几乎寥寥无几,但是着本傅雷家书给予我不一样的读书体验。整本书中的大致内容是在1954年到1966年期间,以傅雷夫妇与出国在外的儿子傅聪的家信呈现的。然而这本家书记录了儿子傅聪的出国留学,事业成功,家庭圆满的成长经历,和与此同时傅雷夫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然而可惜的是,这些来来往往的信一直到傅雷夫妇在文革双双自尽中结束并且消逝,一直到十几年后才被人发现,为世人留下了精神上的遗产刊行三十年。

  傅雷出身于1908年,他年轻时留学法国,是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正因为如此,傅雷对自己的两个儿子有很大的影响。傅聪成为了世界有名的钢琴家,傅敏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英语教师。

  本书的序言是由傅雷的好友,同为翻译家的楼适夷讲述了傅雷夫妇葬礼上与傅聪傅敏的相遇,从而引出了他对傅雷一家从前的回忆。主要讲述了从孩子们小时,傅雷作为父亲如何严格教育他们。有傅聪在傅雷的规定下每天上下午几个小时的弹琴练习。还有傅聪之后在异国他乡时距离使他和祖国家人隔绝时,一直靠书信连接着,然而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傅雷坚持和儿子进行书写交流与互相的学习,傅雷也最终成为了其中的牺牲品。

  在整篇家书里,令我影响深刻并且深有感触的片段是在1954年的时候。当时傅聪正要出国留学,傅雷只能把自己的情感写在自己的书信里。傅雷写到,他自己一直觉得虐待了他,自己一直因为小事和儿子争吵。然而对于儿子的离别,我相信几乎每一位父亲会像傅雷一样依依不舍的。傅雷曾写过: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的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绪呢?就像大家众所周知人都有一死,当到了那个时候人总会浮现出不一样的情绪一样。也正因如此,傅雷开始审视自己,以前从未表现出来的父爱,也在傅聪要离去时渐渐浮现出来。

  在这一百八十多封信里不仅仅体现出了父母单纯的爱,更多的是两代人艺术的碰撞,作为父亲激发儿子对事物的感想,还有最重要的如何吧自己的艺术情操反映在自己的生活中,教他做人。这些也是这位父亲的教子方法还有他自己的爱的体现。也一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也因为担心自己的儿孙的恐惧下,选择了吞下剧毒。傅雷的一生都为了儿子所付出,以及弥补,做为中国父母的典范是伟大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6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古以来,一封封雪片似的家书都饱含着亲人间的浓浓情感,在战场之间来回穿梭。而这本厚厚的《傅雷家书》,又包含着傅雷对儿子的哪些情感呢?

  轻轻翻开崭新的封面,细细品读,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傅雷夫妇对两个儿子的爱和期望。不管是对他们艺术方面的谆谆教诲,还是生活上的千叮万嘱,从中我都品味出了浓浓的亲情。傅聪出国多年,为了避免他忘记中国的文化传统,傅雷不间断地为他寄去一本本中国名著,从《诗经》到《世说新语选》,从《楚辞》到《唐五代宋词》;他建议儿子每天写一些中文日记,并坚持要他用中文与自己写信,就是为了不让他忘记祖国的汉字;为了让儿子更好地理解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差异,他用文字耐心地引导儿子,一步一步……他做这些事情,就是为了让儿子不要忘记:我是龙的传人,那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的子孙!

  和现在许多父母不一样的是,傅雷和儿子之间不仅仅是父子的关系,更是朋友的关系。他像一个知心者一样,与儿子天南海北地谈:他们谈艺术,“理想的艺术总是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风猛雨,好像是天地中必然有的也是世所必然的境界”;他们谈婚姻,“古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一句话说,'夫妇相敬如宾'。可见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另外一句的意义是说,夫妇到后来完全是一种知己朋友的关系,也即是我们所谓的终身伴侣”;他们还谈中西方文明的.异同,“中国人的理想是追求智慧而不是追求信仰。我们只看见古人提到彻悟,从未以信仰坚定为人生乐事,而这恰恰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幸福”……他希望儿子在国外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人格的尊严和崇高的气节,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的父亲,他对儿子的要求很高,但他同时也在忏悔自己以前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并希望儿子能做得比自己更好。

  合上书本,闭上眼睛,平日里的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桌上一碗碗冒着热气的菜肴,上学前耳畔的一声声叮咛,也包括父母日渐苍老的背影……为人父母,他们虽然没有傅雷夫妇的博学,但他们也在努力让我们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做人的道理。可是他们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又真的像傅雷一样,理解它们,并努力去完成了吗?

傅雷家书读后感7

  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一生成就斐然。在这本书里,我深刻地体会到他作为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与期望,以及他内心深处的爱国之情。

  《傅雷家书》在国际上的声誉也很高,它的独特在于:这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情感真挚、质朴,令人动容。每一个字都凝聚了父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最深沉的爱。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板着脸的父亲而是一位慈父与挚友。父子二人促膝谈心,谈笑风生,仿佛就像一对无所不谈的朋友,感情热烈而真挚。只有在勾起对儿子的思念时,几丝无力感才令人想起,这已是一位两鬓斑白的父亲。

  另一方面,《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书。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事无巨细。父亲一直都在处处关心着自己的孩子。在艺术上,傅雷现身说法,给予孩子艺术上的指导和诚恳的建议。告诫孩子获大奖不骄傲,遇困境不气馁。做人要谦逊,做事要踏实严谨,一步一个脚印。在儿子消沉苦闷之际,父亲鼓励儿子振作起来,学会面对生活的高潮与低潮,乐观面对人生。他把深刻的人生感悟告诉孩子,在点点滴滴中教育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真诚的人,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出于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他提醒儿子要以国家大局为重,始终忠于国家,勿忘国家的荣辱。在日常生活中,傅雷对如何进行劳逸结合的问题,给儿子做了正确、有益的指导。告诫孩子切莫为了金钱而身心劳累,希望儿子能保持身心平衡,高瞻远瞩。他还以朋友的姿态现身说法,帮助儿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稳妥处理事业与爱情两者之间的关系。另外,他告诫儿子在国外不要不拘小节,要做一个礼仪得体的人。父亲始终站在儿子的角度看问题,循循善诱,给予正确的引导。诸如此类,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我认为这本书对于我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学艺术的若是细细品味傅雷对于艺术的评论与建议,就能从中获益;为人父母的可以学习傅雷教导儿女的成功经验;作为儿女,我们也能从中更深切地体会到父母对我们无私的奉献和关爱,使我们学会感激父母,从而互相理解,互相体谅。这本书给予天下父母子女以强烈的感染和启迪。当然,最主要还在于,这本书对人们的道德、思想、艺术、文化修养等启迪深远,是使我们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本珍贵的宝典。《傅雷家书》让我们懂得:一个人或是一个社会,若只有物质方面的追求,是不完整的。精神世界的完善,更加值得追求与重视。傅雷的精神,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宝贵财富。

  傅雷的家书,没有修饰,没有矫情,像一股清泉,滋润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8

  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轻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出色,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慨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愉快的作品诞生。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闻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假如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书中处处闪耀着聪明的光线,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

  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其实我早就受了毛泽东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

  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9

  人生一世,总是在追寻。寻山间鸟语,见花落花开;寻琴音乐语,感撩拨心弦;寻卷中乾坤,叹如梦人生。是的,每个人在世上都在苦苦追寻着,可又有多少人回眸看看背后一直支持你追寻的那个人?傅雷,就是这么一个在他孩子追寻旅途中给予极大帮助的人。《傅雷家书》是傅雷与儿子之间的书信,是傅雷思想的折射。全书无处不体现浓浓的父爱,但在关爱的同时,傅雷不忘给孩子进行音乐、美术、哲学 ……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的教育。

  “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不管在信中或是用别的方式),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写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这是傅雷写给他儿子信中的一句话。傅雷每个月都会给孩子写信,教导他做人做事,给予他关爱,无不体现他的爱子之心。他的每一封家书都以他严谨,细心的态度对待,决不允许其中有一个错别字,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是以此来教育远方的孩子。我们再回首看看这个网络世代,人们仿佛已经和书写渐行渐远。虽说网络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传达千言万语,一个电话便可完成,但这能给人留下多少印象呢?距离虽短了,但隔膜却多了。

  《傅雷家书》既体现了“严父慈母”式的中国传统教育,但同时也包含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急功近利一直都影响着中国教育,让为人父母者急于求成。孩子犯了错,成绩退步了,为人父母者谁不着急呢?有的父母可能开展温柔式教育,但更多可能就是:来,数落一顿再说,严重的直接“家法伺候”。教育不是打骂。“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这是傅雷在儿子遭遇挫折时所写的一番。的确,当我们跌倒时,需要的不是冷眼相对,我们需要的是自己勇敢地爬起来,他人的鼓舞只是很少的力量,最终还是取决于自己。毕竟祖国的花朵盛开也需阳光,露水和时间。还没到花开之时,还是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等待。

  傅雷自孩子1954年独自开始自己的人生旅途,就一直坚持给孩子写信,直至1966逝世。可能现代很少会有这种事例发生,但父母对孩子的“唠叨”却无处不在。“天气冷了,穿多件衣服。”“外面下雨,出门带伞。”可能每逢我们看到这些话或者小纸条时,我们总觉得父母太啰嗦了,总把我们当作三岁小孩。的确,我们在父母心中永远都是不会长大的孩子,时刻需要保护,关爱。当我们平静看待这些“唠叨”话时,就能感觉感觉到父母的爱将自己包围,一件件小事拉近父母与自己的感情,更懂得互相理解与关爱。

  拳拳爱子心,温暖你的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这个寒假我又重读了《傅雷家书》,感触颇多。

  父母是我们身边最贴近的人,他们时刻关怀着我们,在身边教导着我们。作为父母,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正是这一封封的书信,感动着我们,打动着我们。

  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

  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父亲。父亲是个严肃而又幽默的人,小时候,记忆中的他总是喜欢轻轻抚着我的小脑袋,给我讲历史故事、唐诗宋词。而现在,随着我的开销越来越大,父亲也外出赚钱,许久才回来一次。而他却没有像傅雷一样,不知疲倦地给我写信。但是我知道,父亲仍是很爱我的。天下父亲,或许不会像母亲一样,天天守候在我们身旁。他们的爱,一直很安静。

  其实我们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爱心让他的子女健康快来的成长。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曾经读到过一篇让我十分感动的文章,名字叫做《母爱如Q》。文章讲的是不会写字的母亲,每次签字都在上面写个Q,“我”并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并且觉得十分丢脸,待到长大以后,到了最后“我”才明白母亲的用意,“我”其实就像是Q字母里头的那条小小的尾巴,是母亲永远放不下的那头。

  其实细细想来,很多时候你也会发现父母的喋喋不休其实是担心,父母的严厉指责其实是关爱,父母的高标准其实是放不下。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做的不是还不够好,而是还不够优秀,不能自我、自觉的学习。其实最最放不下心、最最为我们骄傲、最最心疼我们的正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其实,不只是母爱如Q,父爱亦是如此,正如《傅雷家书》当中的那位严厉而慈爱的父亲一样,不是吗?

  傅聪还年少时,就只身到国外留学,面对着语言和学业以及风俗习惯,为人处世等等的压力,他的父亲给了他很多意见和鼓励,那一封封充满着期待和爱的家书,漂洋过海,将父母的牵挂和思念送达到孩子的身边。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到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在那么多的岁月里,这么多封的家书难道还不能代表他们对孩子的牵挂吗?期间有一次没收到信就坐立不安,这难道不是父母最基本的担忧吗?

  信中,傅雷先生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的关爱表露无疑,有对孩子的鼓励、也有对孩子的教育、还有当孩子获得荣誉时的那种骄傲,当然也有对孩子感情上的疏导。我想,这是每位父亲,或者说是每位孩子都知晓的。不可避免的,这些家书当中也有对孩子的高标准要求,当你读到这些的时候是否脑海里会回想起父母那严肃的脸呢?现在是否能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呢?

  信中有一句话让我看到就泪盈于睫,“我们做父母的人,为了儿女,不怕艰难,不辞劳苦,只要为你们好,能够有助于你们的,我们总尽量的给。”这句话你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其实我们的父母经常说,“只要是有关学习的,能给的我的尽量给,就算是砸锅卖铁都要供你读书。”,其实你可以在《傅雷家书》里面找到你父母的影子,同时又能看看作为父母的他们是以何种心情来爱我们的。

  或许很多时候我们应该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想想,严厉并不是错,反倒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一种促进。或许你认为你独立了,长大了,可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又是如此的需要父母的纠正。

  成长,是我们是一段我们必经的人生历程,在这段路途中,我们懵懵懂懂,慢慢摸索着前进,这就需要一座为我们指引方向的灯塔,而父母不就是我们成长道路中的灯塔吗?如果你还处在和父母的争吵、纠结当中,那么请你仔细地,带着感情和长大的决心去阅读《傅雷家书》,相信我,它会让你受益匪浅。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8月的186封书信。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而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闲话,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的家书给予现代家长很多启示。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就是孩子,家长就是家长,却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傅雷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很多家长争相模仿傅雷的教育方式,但有方式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领悟到傅雷于孩子之间心的交流方式。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两个词——传承与坚持。

  可以说,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自己的责任与生活的经验。作为一个父亲,他必定会用某种方式,将这些全部传达给孩子。时间、空间,成为了父子的阻隔,但一眼阻挡不住。更是以一封封信,上百上千的文字,向孩子证明,这些阻隔都不会成为父亲对他传达爱与责任的拦路虎。我相信,傅聪一定也会传承下来,无论以哪种方式。

  还有一种力量,贯穿着整本书,那就是坚持。无论事态如何,无论身体如何,都不是不写信的理由。虽然有些时候,也会有所推迟。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才是最打动人心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一封家书表孝心”,一封小小的家书,蕴藏着多少子女对父母的爱与为他们尽孝的决心。是啊,我们都懂得父母希望我们成才的愿望,但我们是否也误解过他们,让他们失望了呢?其实,我们无论过得好与不好,父母也常常牵挂着我们,所以父母们对我们的爱护不止你所看到的。我们常常印务课业繁忙,学习负担重没有与父母进行过多的交流,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一封家书来表达我们自己的心声,让无声的交流避开一些无谓的争吵,让跳跃的笔尖代我们向父母说声对不起,让所有的不开心都化作小小的家书。

  众所周知,《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他儿子的家书,其中我们看到的是傅雷先生对他儿子无声的教育和纯纯的父爱,这样一位父亲值得我们敬仰与学习。我们也应该有一封写给亲人的家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我们的孝心。有了家书,我们不用担心没有地方诉说烦忙;有了家书,我们不用担心出门在外没有依靠……这就是一封家书的力量,小小家书,真挚的爱。

  既然不能常回家看看,为何不用家书这种古老却温暖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问候与孝心。父母希望我们在外过得好,却又希望我们可以多回家,却怕耽误了子女,只好日夜无间的等待,他们思念在心头不敢放下,他们逐渐老去,只有对我们的爱从不老去,这种无私的情感我们要给予回报,我们要用孝心去守护那份爱,让那份爱也守护着父母。

  一封家书可以是简单几句的问候,可以是一些烦恼的倾诉,可以是我们的担心,可以是一张回家的时间表,可以是分享的一洗开心的事……一封家书,哪怕是小小的,都会让父母感受到的隔着纸的那份爱和那份孝心,家书也让他们放心。也许父母听到我们的声音,看到我们的身影会更加开心,那就写封家书你回家的时间的家书,并附上你们的孩子会如期而至,给他们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机会,一个好好尽孝的机会,哪怕这个机会的期限只有短短的一天,但相信机会永远不止一个,因为没有什么比父母还要重要。

  多写家书,给父母当作纪念,给自己一个宽慰。让小小的家书,守住你不在的家,守护你的家人,让所有真挚的爱流露在字里行间,让那些想说却说不出口的话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不要错过一些机会,也不要错过父母的爱。

  小小的家书,真挚的情感,如期而至的孝心,请收下。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写给儿子的家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先生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关于写这些家书的目的,傅雷先生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曾这样说过:“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中,有是写傅雷先生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这就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还有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这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融会、贯穿于这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纵观家书的语言,都是平易近人、朴实自然的,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是对他人生方向的引导与哲理的启示,满含慈父的舐犊之情。

  在家书中,傅雷先生曾对儿子说过:“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这句话强调了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在《傅雷家书》中,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感情的创伤,要做心灵的灰烬看”。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两方面合起来,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之泰然。在家书中所讲的“心里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是你紧张,低潮不过分是你颓废”;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

  但“坚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从这个苦心孤诣教子篇中,我看到了傅雷先生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也得到了许多前文提到的启迪,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了自己的修养。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家书,是亲人之间互相倾诉的媒介。思念之人以情为笔,以感为纸,书写下句句行行。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担心、思念、祝福、祈盼——祈盼对方也回一封,也好平了自己胡思乱想的心。

  看似是父亲的开导,但其中还隐隐含着什么。让我们还原场景,略显疲倦的父亲对孩子语重心长:孩子,你尽早了解爱中心酸,便会学着接受一些。流过的泪虽苦涩,却可以在泪中微笑着向她说,愿今生今世两不相见!

  不知那个父亲是否身为过来人,可话中安慰的感觉却不言而喻。于此,不是父亲,而是身边挚友,向初尝禁果的少年劝诫。这是身为父亲的严厉,冷硬却夹杂着担心与思念。

  身后父亲的心愿,“总之,你无论再定演出合同方面,在情感方面,在政治行动方面,主要避免‘身不由主’,我写这封信的心情尤其感触万端,非笔墨能形容。孩子,珍重,各方面珍重,千万珍重,千万自爱。”

  多次强调,望君自重自爱。为父已无太多话对你说,滔滔江河提笔之时便化作一江春水缓缓流动。我写这封信的心情非笔墨能形容,除此之外,还有吗?跳过人物带入,我们看到了不再年轻的父亲提起笔为远在他国的儿子写信,只留。珍重!

  儿子啊,你可知这一字一画都刻在了你体衰的父亲的心上,你能了解他吗?我想父亲一定会说:希望吧,若是不可,也不强求。只要你安好那便足矣。这是身为父亲的软言细语,真挚还包容着祝福、祈盼。

  我见到书的特点。若是整张家书,全都是教育儿子待人谦虚,做事严谨;不气馁,不骄傲;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的话未免有些冷淡。这是家书,面对学有所成的儿子,除了感到自豪,不应该还有一点寂寞吗?毕竟……那是从小养大的儿子啊!《傅雷家书》还成功在那一丝人情味儿。不说全部,大致上寄给傅聪信的日期后,都会有一两句描述家人近况的话。我还记得那一句。

  “前几日我连续着发烧,直到近期才有所好转。”“你娘很想念你,何时你能寄一封信过来呢?”

  后记:看到书的前言,方知傅聪是在葬礼上赶到的。我仪表堂堂地归来时,你已去了。黑白相片印着你曾经地容颜。因为时差,计划中的正午到来已推移到黄昏迟暮。树欲停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一遍遍温习泛黄的纸信,想从墨香殆尽的纸张中看到昔日人。

  我给您的回信,远少于您给我的,连关心也是,有时几个月也不会一封,可我却不曾在意。

  今日,我终究是慢了一步。

  愿天上的亲人,一切安好。

【【精】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1.傅雷家书读后感【精】

2.读《傅雷家书》有感

3.《傅雷家书》读后感 15篇

4.《傅雷家书》读后感(15篇)

5.傅雷家书读后感(通用15篇)

6.《傅雷家书》读后感合集15篇

7.傅雷家书读后感(合集15篇)

8.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15篇

9.傅雷家书读后感集合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