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教育之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
暑期,我有幸拜读了朱永新教授所撰写的《新教育之梦》一书,感悟颇深。静心品读时,我被书中对理想的新教育观念所折服,掩卷沉思,心潮澎湃,心生敬意,心向往之。他从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到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共十章内容畅谈了理想中的教育,诠释着什么是理想的教育。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工作相比较,感触颇深,有了共鸣,使我深受启发,收获良多。
一、以人为本、育人为先、超越创新、为了一切人。
教育是神圣而崇高的,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朱永新教授提出新教育的核心是为了“一切人”。教育确实是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要关注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和发展教师、校长、家长等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学生的发展。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更好的发展,无论何种情况,都应该恪守“以人为本”理念,让他们健康、全面发展。
育人为先,五育融合,书中所述活动育人、读书育人、艺术育人、榜样育人、目标育人等几个方面,都是切实有效的举措。培养学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质、健全的人格,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才!
朱教授说,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认为,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理想,使学生、教师把理想植根于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师生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大家每天围绕着理想进步,创新学习、开展每项工作,使每一名老师都能够成功,每一名学生都获得成才体验。
二、做一个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有心师者。
特别喜欢书中的一段话“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仔细回想,确实是这样,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有心人,随着社会、科技等方面的进步,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我们教师要求更高更多,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跟上社会的进步,做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的`老师;一个勤于学习,知识渊博且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新时代的好老师。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更高的责任与使命,面对各种学生各种问题我们要游刃有余地开展教育(因材施教),要积极、正面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新时期,新教育,教师应该做教育上的有心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习惯,要善于思考积累,追求卓越。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节课”。备一节课,不能一直使用下去,要经常反思,认真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得失,要结合实际学情,深挖教材,精益求精,拓展知识,有效整合,高效备课,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拓展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充实与快乐,以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作为教育发展的方向。
三、培养新时代的好少年!
教育的真谛是要把学生塑造成未来社会的顶梁柱,朱教授心目中理想的学生应具备什么品质呢?第一,应该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朝气蓬勃、富有理想、热爱祖国的学生。第二,应该是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个性、富有自己独特见解和思想的学生。第三,应该是自信自强、永不放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充满旺盛斗志和乐观精神的学生。第四,应该是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特长的学生。第五,应该是一个善于和人合作,善于和人相处,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受人欢迎的“人缘儿”。第六,应该是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用最少的时间赢得最高学习效率的学生。这也是我心目中新时代好少年品质,品德好,素质高;目标好,永攀登;心态好,自信自强;性格好,积极向上;人缘好,善合作;学习好,善学习;身体好,多锻炼;志向大,爱祖国等,这是新时代培养好少年要求,这也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教育人的育人使命,培养未来接班人我们要从娃娃抓起,塑造未来社会的顶梁柱要从理想的学生实施。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朱永新老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教育画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用我自己的实际行动追逐这个梦想。做一名有理想的好老师,做一名有梦想的教育教学实践着,做一名有情怀的教育者,让孩子喜欢、让家长敬重,让我们坚定信心,乐观向上,诲人不倦,筑梦前行,为实现心目中的理想教育而奋斗终生!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2
暑假学校推荐我们阅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朱老师是新教育改革的发起人,他富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对中国的新教育改革做了深刻的探索,拥有新教育的梦想以及对新教育不懈追求的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
新教育之梦讲述了朱永新老师对新教育的看法、观点等,其中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方面的理想状态。他阐述了到底什么样的德育才是理想的,才是符合时代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而智育又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对于在我们国家被忽略的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我们又应该怎么样用全新的眼光视之,以及学校应该具备怎么样的条件,教师、校长、家长、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这些种种都关系到我们今后新教育的改革成功与否。
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心生敬意,强烈的感觉到《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一、做“理想教育”的追求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教授强调也只有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要有担当,要勇于承担面对社会教师所应该担负的责任,有社会担当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具有积极的生存心境,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社会的人。
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一线教师。这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
二、做“理想教育”的探索者。
在书中,朱教授明确指出:“知识不过是智者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只是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提升。通过智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意志,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础。”
三、做“理想教育”的践行者。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孩子的差异,承认孩子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孩子学习。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孩子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只要我们学会欣赏,只要我们学会发现,就会为无数个学生找回自己的自信,寻回他们的梦想。有人说,欣赏是一种善良,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至。”其实,欣赏不是施舍,不是恩赐,欣赏之善总是不经意间自然流淌,是无功利心的真诚赞许,是长者对幼者的呵护,是智者对智者的敬佩。欣赏不需要刻意的努力,也没有高深的学问、繁杂的技巧。对于欣赏者来说,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温馨的抚慰,都可能让欣赏者铭记终身,甚至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如果老师都能学会欣赏,我们的教育就会改变摸样,学生们的心田就会充满阳光。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总的来说,新教育之梦重在改变观念,“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我们只有改变了各种观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与众不同,与时代接轨。新教育之梦也是我们的未来之梦,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多阅读、多实践,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争取为我们未来的教育做出一点贡献。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读后感12-12
新媒体实习报告01-05
新媒体实习总结06-04
新销售工作计划 07-26
新护士求职信 03-23
新护士工作计划02-26
新小班工作计划03-18
新同事自我介绍09-13
社团招新活动总结05-21
新媒体运营实习报告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