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物种起源读后感

时间:2020-11-25 17:30:5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达尔文物种起源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达尔文物种起源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达尔文物种起源读后感

  然而,科学与唯心的斗争是长期的。直到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90年代,有的宗教人士才承认了进化论。1996年,在生物进化论日趋深入人心的环境下,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不得不改变了教会对达尔文主义的否定态度,教廷不得不抛弃了“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始祖”的信条。

  而事实上,如今仍有很多人否定并驳斥进化论。我不久前还看到一篇文章,文中仍然以神创论否定进化论。

  由此,可想而知,在一百多年前,达尔文要否定残酷的教会的理论是多么的困难。读此书,让我知道了对待科学一定要认真,对真理,就要百折不挠地坚持。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所体现的认真精神同样值得钦佩。当他谈论到一些问题时,由于版面的限制,无法进行再多的`论述,虽然书中提到的事例已足以证实他的观点,但他仍告诉读者,他在其他的文章中已有或将有对此问题更深入的论证。我想,对这种问题,能够不敷衍,充分体现了达尔文对科学认真、严谨的态度。

  《物种起源》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系统阐述生物进化理论基础的生物学著作。全名《论依据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保存优良族的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1859年11月24日在伦敦出版。

  该书中,达尔文根据20多年积累的对古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形态学、胚胎学和分类学等许多领域的大量研究资料,以自然选择为中心,从变异性、遗传性、人工选择、生存竞争和适应等方面论证物种起源和生命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物种起源》不仅开创了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使进化论思想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引起了整个人类思想的巨大革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明了这样的科学原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不是不变的,而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进化发展的。进化学说包括以下几点:1.多数变异是微小的,在自然状态下显著的偶然变异是少见的,即使出现也会因为杂交而消失;2.自然界的变异是连续过渡的,从个体差异到轻微的变种、显著的变种、亚种和新种;3.自然选择:生物都有按几何级数增加个体数目的倾向,但是资源(如空间、食物等)又是有限的,因而,同一物种内的不同个体以及不同物种之间为获得生存机会而斗争(竞争)。并导致大量个体的死亡。4.一些经过修改和发展的概念,主要为性状分歧。达尔文从家养动植物中看到,由于按照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一个原始共同祖先类型,即野生品种,可以被培养成许多形态特征显著不同的家养品种。同样,自然界的同一个种内个体之间的形态、习性差异越大,则适应不同环境方面越是有利,因而将会繁育更多的个体,分布更为广泛:随着差异的积累,分异(歧异)越来越大,原先的一个种就会逐渐变为一系列变种、亚种乃至不同的新种。这就是性状分歧(分异)的原理。达尔文还阐述了地理隔离对性状分歧和新种形成的促进作用,被大洋隔离的岛屿上山雀和海龟的变异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一个地域内,由于资源(如空间、食物等)是有限的,因此每一个地区所能维持(支持)的物种数量及生物个体数量是有限的。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便导致具有有利变异的类型个体数目增加,相对劣势类型个体数目则减少直至被淘汰或灭绝。随着性状分歧的加大,新种不断形成、老种灭绝,特别是由于中间过渡类型的灭绝,不同物种之间形态差异逐渐扩大:而在生物分类的实践中,相同的物种归于一个属,相近的属归于一个科,相近的科归于一个目。如果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看,生物的分类系统形成过程就好像一株不断分叉的大树。对此,达尔文曾用一株大树对自然选择的原理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

【达尔文物种起源读后感】相关文章:

1.澳大利亚留学查尔斯达尔文大学的入学要求介绍

2.名著读后感600字_中外名著读后感大全

3.看见读后感_看见读后感范文

4.读后感---铁假面具读后感

5.飘读后感_飘读后感范文

6.读后感,好兵帅克读后感

7.家读后感_家读后感范文

8.读后感狗狗历险记,读后感

9.读后感阳光心态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