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时间:2021-11-19 17:17:51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1

  《不抱怨的世界》是最近走俏的一部励志书。不过与那些试图整体重构读者脾性的同行不同,本书只是希望让读者能做到“不抱怨”而已。

  作者威尔·鲍温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他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按照书中描述,这个过程一般需要4~8个月。顺利实现21天“不抱怨”的读者,基本也就实现了“平和心态”在自己个性中的生根。

  这是一幅美好的“图景”吧。尽管作者兴致高昂的表示已有600万人参与了这项活动,我却更相信“免费邮寄紫手环”是导致参与人数如此众多的原因。这是有现实依据的,比如北京清晨免费派送大白菜的活动总能吸引上千老年人踊跃排队。所以,假如这紫手环在工艺装饰上更为考究的话,吸引6亿人填写申请单也不是难事。

  但对于“不抱怨”本身,是有话可讲的。人因其出身、财富、机遇等各方面的不同造成后天差异,要想让自己在明明查看到此种差异的前提下又保持“不抱怨”是很难的。本书为倡导此种理念,开出了一些“诱惑”读者选择“不抱怨”的药方。

  “你抱怨的事真有那么严重吗”一节的要义是“抱怨会让你失去更多。”这是通过一个男子在试图追捕肇事逃逸人员过程中的省悟展开的。肇事者撞了男子的猎狗,男子开车紧追,路上突然想到如果在这样的飙车过程中受伤甚至不治,给家人带来的伤害远胜于狗的死亡。由此“那一刻,我稍微平静了下来,想起我如果在开车时丧命,对桂儿和莉亚而言,就要比金吉尔受伤更难以平抚了。在我和那个驾驶人的距离慢慢拉近时,我也把车速降到了可以控制的程度。”

  “抱怨疾病,是在消灭健康的能量”一节则以“乐观意念能挽回健康”游说读者。虽然当今的科学研究还很难证实这是否具有合理性,但如下一点应该是对的:即便意念一点也不能挽回健康,但它可以使比如绝症患者更为快乐的走完余生。

  纯粹的“利诱”未必能让普通人保持恒心,这正是威尔·鲍温引入“紫手环”的原因。“紫手环”并不因为它的“紫色”或“是手环”而具备任何特殊因素,它只是鱼线上的游标而已,起一个提示作用——“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你完全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只要它够醒目且便于脱卸即可。

  我并不认为顺着听闻的热潮而加入“紫手环”活动就能把人带入“不抱怨”的境界,这正如让白领学几天乞丐,可是不会自动养成朴素那样。“不抱怨”是个人充分内省后达到的心灵状态,它首先要求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比如上面谈及的驾车男子就是例证。

  在此之上,它又要求一种继发的执行能力,否则“不抱怨”的理性光芒马上会被“忍无可忍”等热血豪迈给压下去。不妨从另一角度举例,很多人在公车上有过让座的欲望,但最后没能站起来,因为一种“此举不合群”的心理暗示阻碍了让座行为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肯主动举手也是一样的原因。克服这种心理恰恰需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特立独行胆识,而这与上述随大流申领“紫手环”或集体装乞丐活动完全是南辕北辙。

  人为什么会抱怨,归根到底是现实与欲望之间存在差距,因此更高层次的“不抱怨”往往都从淡化欲望着手。比如佛说“寂灭”,道家倡导“无为”就是这样的意思。当人充分肯定现实,不存在强烈欲望时,抱怨又从何谈起呢?是故《庄子》说“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意思是人家叫我是牛,很好,叫我是马,也好。人把虚荣的欲望去掉了,就不会在乎别人怎么说自己。而到了这种境界,也就不会简单把“唾面自干”当成懦夫行为了。

  本书其实也看到了“紫手环”的单薄,为此向读者推荐了一组修习“不抱怨”的心灵阶梯:

  1、无意识的无能;

  2、有意识的无能;

  3、有意识的有能;

  4、无意识的有能。

  结合上面的例子,想让座而不敢为即处于第二境界。以紫手环或“利诱”导致的“不抱怨”属于第三境界。而最终的目标肯定是将“不抱怨”内化为一种无意识,或说下意识。要达成这样的境界,必须从了解、克制、淡化自己的欲望入手——这是很难的,当然我猜如威尔·鲍温先生,一定早能做到对“600万”信徒的真实进展“不抱怨”了。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2

  偶然翻看了美国作家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在细读了以后,真正理会了其中的道理。也许有人会说,不抱怨如何让人发泄,长期不抱怨会不会得病。其实不抱怨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一种放下挫折和不满去寻找和追求新目标的一种衔接方式。真正的做到不抱怨,再加上努力和拼搏,你的事业会更加成功,你的人生会更加美好。

  书中写道“你会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连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也不例外”“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发挥这种确保健康的力量”。是的,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生命会时时得到滋润,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熬过去,喜欢抱怨的人,即使是福至将来也会变成祸。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该自立;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人人都怀有一颗如此感恩的心,那么人生一定会过得坚实而有信心!因为感恩,我们才拥有了一个多彩的社会。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每当这时,有些人便产生不满,怨天、怨地、怨命运、怨同事、怨领导…… 其实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抱怨虽然没有明显的恶果,但一种心怀感恩、宽容大度的态度却给我们带来另外一种人生,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人生会更加快乐。

  在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放弃抱怨。总有人抱怨工作环境不好,工资不高等等,但当我们放弃抱怨,心怀感恩,用一颗宽容的心投入工作时,你会发现你所期待的一切又已“水到渠成”。过多的抱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让你的心情更加不好。学会不抱怨之后,心情会比较开朗,也会有能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不抱怨”行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碌的生活工作中,借助这钥匙,开启我们对生活的不抱怨,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让我们都拥有一个“纯净无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3

  在2个月前就拿到了这本书,只是一向没有好好阅读,直到最近,我才静下心来认真翻阅了一遍,深感受益匪浅。事实上,我一向对励志书籍或者成功学书籍抱以不屑的态度,因为它们绝大多数都是“空谈”,资料无非是众多例子+说教,不具有必须的操作性,往往起不到实际效果。起初以为这本书也是如此,可是真正阅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强过很多励志书籍,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与其他励志书籍相比,我认为这本书最为突出的特点有两方面:第一,作者对人们抱怨的原因、行为表现做了十分深刻的诠释,分析十分到位;第二,最难能可贵的是,书中一向在推崇1个叫“紫手环”21天不抱怨活动,说将手环戴在手腕上,发现自我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重新开始,坚持下去,到达连续二十一天不换手,不抱怨的目标。这能够使读者“身体力行”。能够说整本书都贯穿了科学的心理学思想,无论是作者对抱怨行为的分析还是这套操作方法,尤其是后者,其本质上就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其步骤、方式、时间都蕴含很多的心理学原理在里面。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好的励志书籍之一。

  下头就自我的一些浅见与朋友们分享:一、关于抱怨行为的心理分析在这本书的作者鲍温看来,很多时候我们抱怨环境、抱怨他人,还可能是因为个体缺乏安全感,自我价值不确定,在这种心理背景下,我们需要经过抱怨环境来向外界传递自我是受害者的信息,需要经过抱怨他人来表现自我的优秀,需要用抱怨来为自我的缺点、害怕成长和改善找借口。对此我深有体会,近两年来,应当说我一向处于情绪起伏大的时期,在生活上,刚刚结婚的我对于2个人、乃至2个家庭的生活,还只是适应、摸索性阶段;在工作上,频繁变动使我越来越缺乏安全感,越来越找不到自我的价值。所以我抱怨,我不断地向别人述说自我不得志的缘由,不断地抱怨环境的不公、抱怨他人的自私。最终,自我变成了祥林嫂,现实情景却没有一点改善,甚至更加糟糕。读了这本书后,我认识到生命是1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每1个选择关头都有前进与倒退的冲突。有时可能会走向防卫、退缩,有时也会向成长迈出1步。而成长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弃熟悉的生活方式,结果我们倾向于害怕成长,害怕因为成长而付出种种代价。二、关于抱怨的行为改变鲍温认为走出抱怨的4个阶段,即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及无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无能,即是对

  自我的抱怨即无能,毫无所觉即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无能,是指自我能觉察到自我的抱怨,以及周围其他人的抱怨;有意识的有能,是指倾向于用沉默来便于自我反思、慎选措辞,以便于说出有价值的话语,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无意识的有能是指你已经重塑思维模式,习惯于不爱抱怨了,并且不需要意识控制。

  鲍温提出的4个阶段是对“改变抱怨行为”整个流程的理论描述,而紫手环运动则是1种矫正行为的具体方法,二者结合使用,简直能够说完美的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二者,我个人觉得改变抱怨行为的整个流程能够这样直白地描述:最初,你是1个惯于抱怨的人,每一天喋喋不休地抱怨并且自我毫无察觉(无意识的无能);最终有一天,你发现那些受够了你抱怨的朋友都远离了你,你身边聚集的全是和你一样爱抱怨有意识的无能的人;你发现抱怨不仅仅没有改变你的现状还变本加厉,你想改变,所以,你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我不抱怨,能够采用紫手环运动,开始用沉默来给自我思考的机会,便于说出有能量的话而非无意义的抱怨;经过一段时间,你抱怨减少了,心态平和了,行为进取了,你得到很多来自于环境的正向反馈,例如:表扬、成功等,这些鼓励、强化使你不断地选择不抱怨。久而久之,你遇到不顺心已经习惯于不抱怨,正如人们走路不由自主地迈出步子一样,完全不需要意识控制,即无意识的无能,如此你整个思维模式已经被重新塑造。

  这本书对我的工作帮忙很大,让我明白到应适当的调整自我的心态,减少抱怨,努力地接纳自我、确定自我价值。遇事多从自我身上寻找问题,努力控制自我的情绪,在任何时刻都要努力坚持进取良好的心态。马云说过:“不抱怨的态度是人生的第一态度”,十分有道理。我不能将眼光只着眼于眼前的困境,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未来,看到我漫长的生命历程。因为,在漫长的生命中,眼前的困境仅仅是沧海一粟而已,我相信自我会有很多机会来改变的。正如书中所说:“停止抱怨,你就已经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

  虽然这条路还很长很远,还需要我付出无法想象的努力和代价,可是既然做了选择就应当进取地走下去,勇敢地应对前进道路中的各种不确定,应对生活中的问题,让自我有“能量”去解决它。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4

  有作业的寒假总是离不开书,今天想记录下自己最近看的书——《不抱怨的世界》。那天打开电视就看见一部剧讲的就是这本书,可能也是机缘巧合让我遇到它。

  书我还没有看完,看了三章,但我还是想写一写。先来说说丧吧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丧成为了心情低落的代名词。很多人这时候都会通过抱怨来抒发自己丧的情绪,比如“那么晚还要开会让不让人睡觉*”、“电脑怎么坏了我**”、“老师干嘛要我们这样**”你可能觉得这些经常发生,经常有这样的人就在我们身边没错那个就是我我也经常对身边的人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一开口就是最近的烦心事。在这里先不说什么体谅别人,先说说这种情绪对于自己的影响。

  最明显的就是自己的情绪,因为丧所以抱怨,因为抱怨所以你更加丧。这样真的是一个死循环。你让自己不开心一整天,也让周围的人对你避之则吉。

  其次就是人际关系,书中提到,不幸福的夫妻都爱抱怨,他们或许抱怨对方或许对对方抱怨。在朋友关系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可能你们周围的一切都不是很理想,但是抱怨也于事无补而且让你更加不快乐。

  或许很多事情其实真的不算什么事情,它可以影响你的情绪,也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

  试着去解决一些,再认认真真安排自己的生活。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5

  一篇篇的翻阅《不抱怨的世界》,感觉这是一本很棒的心灵励志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或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每当这时,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运……那我们就陷入一个自扰的困境,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抱怨的最大受害者还是自己。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为什么会抱怨呢?怨天尤人是一种负面的思考与具杀伤力的表达方式?是人们只看到了生活中缺憾与不完美的一面,当现实与理想有差距时,当事情背离自己的价值观时,抱怨便应运而生,这也是我们生活的常态,工作、家庭、学习、交通都是抱怨的对象,抱怨就象脚臭,它会传染,而习惯抱怨的人,就是在向自己的鞋子里倒水,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不抱怨的人,成为一个快乐的人,那就是凡事要懂得知足、感恩和惜福。

  知足常乐做为一句俗语,耳熟能详,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的,而快乐的根本便是惜福,珍惜拥有的一切,心里手里全是满满的,便腾不出手或心来攫取更奢侈的东西了,也就不会为得不到而抱怨。这才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人人都怀有一颗如此感恩的心,那么人生一定会过得坚实而有信心!因为感恩,我们才拥有了一个多彩的社会。

  从现在起,做一个积极的人,谈论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东西。这样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为你工作,而你会缔造更高的成就、得到更多的收获,远胜过自己梦想所及。“不抱怨”行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碌的生活工作中,借助这钥匙,开启我们对生活的不抱怨,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让我们都拥有一个“纯净无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6

  如饥似渴地读完《不抱怨的世界》后,有种熟悉的感觉,于是想起佛经《感恩歌》中所唱的“莫生气”,一西方、一东方,但二者是殊途同回的,所提倡的都是一种阔达的心境、平和的心态。

  “莫生气”道:“人生就像一场戏,由于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轻易,是否更该往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往。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可见,我们之所以会“气”,只因我们总在“抱怨”。

  父母会生气,只因觉得小孩没有按他们的想法发展;领导会生气,只因觉得下属没有执行自己的指示即使也能完成工作;情人会生气,只因觉得男(女)朋友总是任性而为从不体贴自己;自己会生气,只因觉得为何受伤的总是我……

  实在,你我皆凡人,哪能不抱怨。有时候抱怨是一种发泄的途径,重要的是,抱怨之后,我们接下来的行为,是积极地停止抱怨改变心态,还是消极地不停抱怨直至内伤。

  有时我们总是很愚笨,总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使自己变得不开心。与其抱怨别人哪里哪里不好,不如把抱怨的时间用来检视自己是不是哪里哪里可以做得更好,不断地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这是个一举两得、利人利己的美事。

  想起一个很简单很老套但却很富哲理的故事,有一个老人家整天愁眉苦脸,一邻居问其原因,只听老人家抱怨道:“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小女儿卖鞋,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生意不好,下雨的时候小女儿的生意不好,无论天晴天雨,我总要想到有一个女儿生意不好就会伤心流泪。”那个邻居开解道:“那您应该感到开心啊,天晴的时候小女儿生意好,下雨天的时候大女儿生意好,无论天晴天雨,总有一个女儿生意好。”于是,那个老人家天天都笑呵呵的,开心不已。

  这便是心态!“不抱怨”就是一种心态,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正面乐观积极地态度往面对生活与工作,往与人相处,则自己开心了,四周的人也会被感染而变得快乐,工作自然也会事半功倍,生活自然也就随着幸福美满了。

  “莫生气“,摆正心态,化消极为积极,便是我对《不抱怨的世界》的解读。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7

  最近市场上畅销一本书《不抱怨的世界》,该书的作者威尔·鲍温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他发起的“不抱怨”运动,就是想最终实现人们“平和心态”在自己个性中的生根。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听见有人抱怨,不是抱怨职位、待遇、工作的环境,就是抱怨同事、上司、老板过分注重“关系网”,抱怨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始终,就像纤维在绳子中无处不在。生活在这种抱怨文化中,我们的想法、感觉、做法常常会因为抱怨、争吵、吹毛求疵、批评而受到影响。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存在于自己身上。出现差错时,我们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该抱怨谁呢?”

  我们真的面对了这么多不公吗?抱怨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吗?大多数人都会坚定地回答:没有。太多的抱怨只是增添了我们无尽的忧愁,只是让我们更加悲观地去面对生活。然而,为什么人们总要抱怨?原因也许是:人们只看到了生命中缺憾与不完美的一面。

  俗话说的好:愁一愁,白了头;笑一笑,十年少。不要抱怨,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正是因为有这些波波折折,才练就出异彩纷呈的人生。生活本来就不是事事如意,生活本来就不会十全十美,相反,起起落落,悲欢离合才是家常便饭。如果能常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你可能会很容易发现自己的人生照样很精彩。你不能改变容颜,你何不想一想放纵笑容;你不能改变天气,你何不改变心情。俗话说:风雨之后才见彩虹。人生也是如此,历经磨练往往能造就精彩的人生。

  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寻找做灯丝的最好材料曾做了1000多次实验,并且都失败了。有一邻居嘲笑他:“你怎么做1000多次实验都失败了?”爱迪生说:“我不是发现了1000多种不合适做灯丝的材料了吗?”爱迪生能换个角度看待失败,深信一定能获得最合适的材料,正因为有这自信,所以能不懈努力,最后终于获得成功。

  小时候兄弟姐妹中就属我的成绩最差,哥哥姐姐们都顺利地考上了中专走上工作岗位,而我两次都没有考上中专,并在第一年的高考中落榜,邻居们经常会拿我和哥哥姐姐们比较。我也曾心灰意冷、抱怨老天爷为什么不给我一个聪明的头脑?在父母的开导下,我重新回到校园,我从自身找原因,改变学习状态和方法,一步一步从抱怨到少抱怨到不抱怨。

  通过一年的刻苦学习,1996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没有因有了稳定的工作而松懈,我先后通过了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并在20xx年进入渝水区检察院工作,我边工作边学习,攻读了在职法律硕士、通过了司法考试、学习驾驶技术,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同事们都夸我脑子聪明,学东西快。

  在单位我是一名进取心强、扎实肯干的人,在家庭我有一个支持我工作且很有责任感的丈夫,还有一个懂事乖巧的女儿,父母也都还健在,我觉得自己挺幸福美满的。这样的现状告诉我,是因为我遵循了书中的许多观点和理念——“遇到挫折要从容面对,不抱怨、不放弃……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回头看看,其实关键不在于命运是否给予我一个聪明的头脑,而是在于自己是否努力过。《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即“无论何事,你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

  通过这些,我感悟到:抱怨不如改变。

  要做到不抱怨,我们首先应该改变我们的心智,我们应该接受现状,但是不应该安于现状,我们无法改变他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必须认定我们会发展得更好,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然后,我们就要行动。光想是不能实现“改变”更不能实现“变好”。虽然领导的想法很难猜,但是他们都喜欢忠诚、积极、有才的下属。我们何不忠诚一点,热爱我们的工作一点,更多地从集体利益出发,为单位发展出谋献策;我们何不勤奋一点,积极一点,有效利用和执行各项任务,做好本职岗位的事,力争上游,进之以猛、持之以恒;我们何不让我们变得有才,我们需要学习,学习各种理论,学习前人的经验,学习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升值办法,它能给我们积蓄的资本和能量,等着我们去利用和爆发。

  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要有自信,要朝着既定目标不懈努力,要像大诗人艾青所说的那样,“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是一根火柴,也应该在关键时刻有一丝光亮”。

  在此,以《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的观点和理念提醒自己与大家共勉:一是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二是改变自己的言语,改变自己的思维;三是只要成为积极改变的模样,你就能改变世界。每个人都拥有无尽的潜能,不抱怨才能迎来成功!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8

  生活中免不了有挫折,会产生对一些事情的不满,你要注意了,你已经开始抱怨了。如果不停止,你将会怨天,怨地,怨他人,怨命运。厌恶各种对于你的问题,包括他人对你的抱怨,如果这样,我们将生存在一个满是抱怨的世界中Whatshouldwedo?当我读到这篇《不抱怨的世界》是我突然明白一切的根本取决于自我。

  在没读到这本书之前,我们并不是未意识到这一点,只是因为不愿意应对缺点,导致我们的宁愿不应对也不承认,不愿进取的做出行动。因为我们不愿意正视我们的缺点。在书中有一个小故事:有两位建筑工人在吃午饭,其中一人说“呃!肉卷三明治……我厌恶肉卷三明治。”他的朋友什么话也没说。隔天两人又碰面吃午餐,同样地,第一个工人打开便当盒往里面看,这次他更火大了,说:“怎样又是肉卷三明治?我痛恨肉卷三明治。我厌恶肉卷三明治。”他的同事一如前日,仍然坚持沉默。

  第三天,两人又要准备吃午餐,第一个工人打开便当盒,又大叫起来:“我受够了!日复一日都是一样的东西!每个有福的日子都是吃肉卷三明治!我要吃别的东西!”他的朋友想帮点忙,便问他:“你为什么不干脆叫你太太帮你做点别的?”第一个人满脸疑惑,答道:“你在讲什么啊?我都是自我做午餐。”对,这是一个笑话,因为这文中的前一个工人很懒,自我吃肉卷三明治是他自我造成的,还要抱怨,真叫人贻笑大方。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我认为首先就改变你的言语,改变你的思维,那么你就能改变自我的人生

  可是有些人发现自我没法不抱怨,因为他人在抱怨自我时禁不住会抱怨几句,那该怎样办?其实书中已经把答案告诉了我们,首先让自我对任何事乐观开朗起来,不要让他人的负面情绪影响你的内心的真实感情,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言语,因为这可能会影响你,让你容易产生抱怨。并且有时你会发现你说抱怨的正是那种鸡皮蒜毛的小事,从坏一点讲根本不值得你去抱怨。其实这些的本质源自于自我,在与他人发生争执时要将心比心一下,忍耐一下,委屈一下,心平气和地与他人谈谈,礼让他人三分。很多事情其实看起来总是那么简单,但不明白人们为什么总会把他们复杂化。其实“不抱怨”不就是对别人多多忍耐、理解与沟通,对自我多多省视、要求、改变,难道不是吗?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不欢乐,会抱怨,是由于我们要求太多却无法实现;很多时候,我们会失望,因为我们总按着自我的设想臆造客观世界,最终才发现原先事实不是我们所想的。其实想要欢乐是比较容易的,那就是珍惜眼前的便可;想要满足是异常容易的,那就是用进取的平常心去理解现实罢了。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9

  单位为我们每位员工都准备了一本叫《不抱怨的世界》的书。首先在此感谢领导对我们的关怀。但我相信,用心看过这本书的人屈指可数。

  不幸的是,尽管在这寥寥无几的,用心看过这本书的人群之中,我始终无法寻觅到自己的踪迹。但这并不能促使我到网络上“百度一下”《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的想法,因为那些都是别人的想法,不是我自己的想法。而我并不是在完成任务,我只是在这个期间无法静下心来品味这本书的格调。但我相信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只是这个时代太过浮躁,所以我喜欢在一个人的时候关在房间里静静的看着每一本书的字里行间,然后大脑跟着节奏快速变换每一个章节的画面。

  记得在XX年的夏天,那时候的我还在服役,一个人独守两座空营房,那就是我的世界真正没有抱怨的世界,有的只是寂寞。后来我喜欢上了看书,起初是完全出于无聊,但后来慢慢发现看书是最廉价的享受,但从中得到的却是今后生活中最受用的财富。因为我认为一个人生存在这个无处不抱怨的世界中,理所当然的必须具备强大的内心及和谐的思想,因为这些东西没有贵贱之分,是真正的平等。

  记得第一次完完全全出于志愿去看完的一本书叫《懂得选择 舍得放弃》,主体是以一些小故事,一些名言名句来讲述一些简单易懂的事情。我喜欢这种类型的读物。因为把简单复杂化,那就是真的简单了,但要把复杂简单化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里就可以说到“抱怨”这个词汇了。就像上面说的,这个世界抱怨无处不在,只看如何对待。正确的抱怨不断推进着整个社会的进步,简单点来说,从前人们的交通工具只有马匹,后来有思想的人就开始抱怨这种交通工具太慢,所以有了现在的汽车,而且搞不好汽车的制造者就是当初那些抱怨者行列中的一员,唯一的区别在于他们去制造了当初抱怨为何没有的事物。但随着社会的步伐逐渐加快,抱怨变成了生活的习惯,而习惯这东西是一种很自然的表达,无论对错,一触即发。所以有的人抱怨生活如此不易,但私底下都在想尽一切办法买三套房了,有的人抱怨你看我家房子多破烂啊,才5 6百个平方,而且马上要被房开商征占了,其实心里早有打算了那就是“妈的,不拆一还二,孙子才搬”。这就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表现,因为孙子都喊外婆叫作妈了。

  所以抱怨不一定都是错的,但错误的抱怨那就一定是不对的。就好比不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要求加工资的员工不是好员工,但经常要求加工资的员工那就一定不是好员工。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说我是在拍马屁,在领导面前歌功颂德,但是对不起,我当那是你发脾气的权利,但是我也有把你的想法当空气的权利。因为我只是在表达我自己的想法,这不是读后感,这是一篇关于“抱怨的方向感”的自我叙述,无论表达的方式正确与否,但唯一能确定的是,这是我的东西,你无法搜索,更无法复制。

  归根结底,抱怨是每个人的权利,只是大多数人把这权利当成了脾气。少些抱怨,会发现生活其实很美好!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10

  这个月偶然接触到《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抱着随意的态度翻了几页,被书中的几句震撼到了,便一发不可收拾的读下去。

  “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任何个人和团队要想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这个《不抱怨的世界》中比较经典的两句。

  人生不如意十常__,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一帆风顺。当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时,有些人常常开始抱怨,“工作太忙了”,“物价水平太高了”,“生活环境差了”……。可是抱怨过后又能怎么样呢,不但对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一点帮助,而且还把负面情绪传给别人或者整个团队。

  依稀记得初中读到过的一篇文章——《为学一首示子侄》。里面有一段描述两个和尚(一贫一富)想到南海朝圣的故事。有钱的和尚总是抱怨这,抱怨那。还嘲笑没钱的和尚说:“我这么多年来,想要买船到南海都没有成功,你没有钱凭什么能成功”

  没钱的和尚回答说“我只要一个钵就能够化缘到南海”。到了第二年,没钱的和尚却成功从南海回来了。而有钱的和尚却没有成功到南海去。

  这就是不抱怨的力量,遇到问题不要抱怨,抱怨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遇到问题要冷静,不要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脚踏实地的想办法去解决,勇敢的面对,而不是通过抱怨来为自己找借口。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11

  “交通怎么这么堵”、“食堂的饭怎么这么难吃”、“现在的工作压力怎么那么大”“领导怎么总喜欢折腾人”,诸如此类,随口一出,就是抱怨的话。抱怨似乎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个习惯,已经成为一个潜意识行为。它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时,我们就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能充耳不闻。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抱怨的对象,抱怨似乎像空气一般弥漫在我们周围,久久无法散去。

  虽然知道抱怨是无济于事的,但是为了发泄内心的种种不满或是获取同情心,还会不由自主的抱怨,甚至相互抱怨成为了与朋友、同事之间的相处之道,似乎没有了抱怨,谈话就无法继续下去。殊不知,抱怨不仅给身边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使氛围变的消极,而且也使自己变的越加消沉。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一本《不抱怨的世界》,给我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心灵感悟和启迪,对抱怨形成的原因、抱怨的危害以及如何不抱怨等问题有了全新的认知,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通过用一只紫手环教会我们如何改变爱抱怨的习惯,手带紫手环者只要一察觉自己有抱怨苗头时,就将手环带到另一只手上,让自己刻意地去遏制抱怨的想法,这样,一直坚持21天,渐渐的,不去抱怨生活中的烦恼,而是积极地看待生活,参与者都认为是这个紫手环有魔力,其实,手环没有特别神奇之处,它只是让你及时的意识到抱怨的行为,并有意识的停止抱怨。

  除了手环方法让我印象深刻外,书中的很多语句也成为我的人生座右铭,激励我成长、让我保持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世间不美好、不如意的事情,比如“上天是公平的,每个看似强大的人,背后都历经了诸多的磨难”,身边总会出现非常成功的人,很多人只看到了他们光彩一面,心中充满嫉妒和怨天尤人,怨上天没有给自己机会,怨别人没有看到自己身上的才华,有怀才不遇之感,殊不知,成功的人付出努力是你的千倍万倍。

  从现在起,做一个积极的人,消除内心消极想法,心中充满阳光和彩虹,不抱怨任何事物,在有限的生命里,摒弃抱怨,保持正能量,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12

  除非你同意,没有人能伤害你。

  有两件事,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同意:

  1、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抱怨。

  2、我们过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然而,形成抱怨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为何会抱怨,我们以为抱怨能带来什么好处,抱怨是如何破坏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又要怎样让自己和周遭的人停止抱怨,为什么我们过不上我们想要的生活?而这些问题是威尔?鲍温(Will Bowen)的《不抱怨的世界》一书及他发起的“二十一天不抱怨运动”要回答的。

  按照韦氏辞典的定义,抱怨(complaint)有两重意思: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提出正式的控诉或指责。根据抱怨对象的不同,抱怨还可分成对自己的抱怨和对他人、外界的抱怨。

  鲍温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许多抱怨涉及了从他人身上诱发特定的人际互动反应,例如同情或认可。比如说,人们可能会抱怨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是因为真的觉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让他们取得附带的好处,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开反感的事件。作者鲍温现身说法,讲述自己13岁参加中学舞会,因害怕邀请女生跳舞,转而抱怨自己太胖,女生是不会接受他的邀请的,从而引发同学们的同情并避开了这件害怕的事。自此他犯上了“抱怨上瘾症”,以后的日子,无论是工作上,还是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他都归因于他的体重。

  我们抱怨他人的原因之一,是要让自己在互相较之下,显得更为优秀。当我指出你的缺点时,就是在暗示我没有这样的缺点,所以我比你优秀。抱怨的背后是自夸和吹牛,而没有安全感、质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确定自我价值的人,才会吹牛和抱怨。我们自觉不配得到想要的东西,缺乏自我肯定,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推开。在我们的抱怨中,我们也对世界传递出自己是受害者的讯息,而这么做,也将会为自己引来更多的加害者。

  让我们把生命看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每一个选择关头都有前进与倒退的冲突。有时可能会走向防卫、退缩,有时也会向成长迈出一步。而成长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弃熟悉的生活方式,结果我们倾向于害怕成长。我们其实是在拒绝、反抗我们的伟大潜能,对这种逃避成长的倾向,马斯洛命名为“约拿情结”。抱怨是“约拿情结”的体现,它源于自我价值感低落,它是安全的,它属于低能量层次的对话,不会威胁到彼此;通过抱怨,人们逃避生命的拓展、成长与改进。

  依据自身的“抱怨上瘾症”疗愈经验,鲍温总结出走出不抱怨的四个阶段,即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及无意识的有能。他认为要成为不抱怨的人,就要历经每一个阶段,一步都不能省却。你不可能跳过这些阶段,直接达到永续的改变。

  在“无意识的无能”阶段,你对自己的抱怨(无能)毫无所觉(无意识)的。此阶段抱怨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时,我们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充鼻不闻。

  在“有意识的无能”阶段,你对自己的抱怨(无能)已能有所察觉(有意识)。你能察觉到周遭及自己的抱怨,你身边都是一些爱发牢骚、怨声载道的人,你和你的朋友在一起时讨论的主题往往演变成一场抱怨比赛,讨论的语调会变成:“这不算什么,我告诉你……”

  在这个阶段,征求一位“不抱怨的同伴”是非常有用的一件事。找一个也在挑战不抱怨目标的人,彼此鼓励,互相打气。找一个能帮你以积极的态度重塑生活样貌的人,帮助你去发掘眼前任何情境中的光明面和良善点。不要把眼前这一刻视为理所当然,这一刻是一去不回、永不再现的。

  在“有意识的有能”阶段,沉默将更经常出现。而沉默比抱怨更有建设性,喋喋不休只是在对你周遭的人们发送一个讯息:你觉得不自在,无法忍受让沉默来掌控局面。沉默能让你自省反思、慎选措辞,让你说出你希望能传送创造性能量的言论,而不是任由不安使你发出又臭又长的抱怨。觉得抱怨是理所当然的人,哪里也到不了,只会在同一个不快乐的出发点原地打转。我们的焦点必须要放在我们希望发生地结果上,而不是我们不要的事情上。如约翰?肯尼迪所言“有些人只是看到当前的现状,然后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则是梦想着未曾出现的景象,然后问为什么不是那样?”

  在“无意识的有能”阶段,你已经重塑了自己的思考模式。你已经可以“无意识”(毫无所觉)地达到“有能”(不抱怨)状态。你会开始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连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也不例外。你的态度,也就是你内在思维的外在表现,决定了人们和你之间的关系。一个在办公室里散播阳光和喜乐的人,具有黄金般贵重的身价。成为不抱怨的人,将获得一份最重要的礼物,就是你对他人的影响力。你将活出让他人效仿的样子,你将成为领袖,站在最前线开疆拓路,让其他人追随。你是人性大洋中的一道涟漪,在世界上引发着回响。

  埃莉诺?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曾说:“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而甘地(Gandhi)也说:“若非拱手让人,任何人无法剥夺我们的自尊。”令人受害最深的不是悲惨的遭遇,而是“默许”那些遭遇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你不是一个他人和环境的受害者,而是“昨日之我”的选择造就了“今日之我”。

  正如该书的副标题所言,Stop Complaining and Start Enjoy the Life You Always Wanted,停止抱怨,你就已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打开的改变之门,除了自己,谁也不能帮你打开这扇门。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13

  每个人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不是我们的抱怨对象。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总是想在抱怨中寻找一种安慰,我们不想承认,自我过得很消极,总是在逃避。

  很多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明白,自我无时无刻在抱怨,抱怨这个月的生活费不够,抱怨领导批评了自我,抱怨同事欺骗了自我,每一天总是生活在抱怨中。

  但书中一位因车祸截肢的太太,在重大车祸之后,她经受了千辛万苦,不停的开刀与康复,饱受身体和精神的挑战,她是个很有资格“抱怨”的人,怨天,怨地,怨命运,怨她撞击它的驾驶者。可是她没有!她相反每一天祈祷感激救助他的医生、护士,和每一天照顾她的丈夫,她谢天谢地,她感激诸神,感恩自我能够浴火重生。

  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从此刻起,做一个进取的人,谈论自我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东西。这样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为你工作,而你会缔造更高的成就、得到更多的收获,远胜过自我梦想所及。

  抱怨是容易的,而停止抱怨,却需要意志力。所以,让我们向“抱怨”开战吧!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14

  两个石匠正在山下挥汗如雨地工作。恰巧,有一位哲人途经此地。哲人问两位石匠是不是非常辛苦。第一个石匠无奈地说出了自己的苦衷,并伸出满是老茧的手掌给哲人看。第二个石匠的回答却令哲人感到振奋。他说:“累是累了一些,但是我能用手中的锤子和铁锤赋予那些石头以生命,感到很快慰。尤其是当我把雕刻的那些作品,被运送到很远的城市摆放时,就会有许多人看到我的作品。我想,那些人看了之后一定会猜想,雕刻这件作品的石匠长得什么模样呢?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也为此而感到自豪!”

  哲人听了第二个石匠的回答后,拍了拍他的肩头说:“幸运之神也会为你而自豪!”许多年以后,第二个石匠成了一位远近闻名的雕刻师,他的每一件作品都能卖到很高的价钱。而第一个石匠,仍然在愁眉不展地做着与他从前毫无分别的工作。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有很多事情是否成功取决于你的自身态度,当你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眼前的事情,它就有可能迎刃而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你用消极的态度去面对,你就会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做事很累,也没有什么幸福感而言。一个人是否在生活中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还是消极不前、颓废度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能否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同时也从对待生活中反映出这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

  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人对工作很反感,把工作看成是负担和惩罚,他们经常抱怨、牢骚满腹,嘴里常常说的是“累”;第二类人比较实际,把工作当成是一种养家糊口的方式,因此虽然没有任何怨言,但也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没有更高的追求;第三类人则把工作当作是一种快乐,把完成的劳动成果看作是自己的一种成就感,把工作看成是一种创造,在工作中不断进取、享受快乐。

  工作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坚持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不仅能反映一个人在工作中的积极表现,也体现出一个人乐观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更是一个人长期在工作中做出贡献和成就的体现。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明明已经看透了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

  要想干好工作首先要热爱工作,这是常理,也是快乐工作的前提,工作不是为某个人干的,更不是机械行为,而是为了满足人基本的生存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热血沸腾、豪情满怀的时刻,都曾把工作当成实现人生理想、体现人生价值的事情来做,也都在各自的工作中干出过成绩,为社会、为企业做出过贡献。但是能否长期快乐面对工作,这就需要我们能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只要把工作和单位、社会发展与个人奋斗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树立起为社会进步、为单位发展努力工作的目标,焕发向上进取、献策献力的激情,就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向着心中的目标执着追求、勤奋努力工作,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

  另外,我们每个人还要善于调整心态,平衡心理,乐观地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如果单纯的认为工作是否快乐,取决于外部因素的话,我们就能找出一千种不开心的理由,永远都不会快乐。原因很简单,世界还未达到十全十美的,各种情况、各种变化、各类人群等等客观因素永远存在。各类事物的发展也并不如我们所愿,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曲折、磨难,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从主观上正确对待,一分为二看待事物、分析事物,还是会从战胜挫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要想快乐工作就要把自己置于集体之中,要有团队协作精神。经调查,凡是对工作不满和牢骚不断的人,大都是与集体和同事之间产生有隔阂。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与人产生摩擦,不光自己工作起来不快乐,往往还容易造成周围别人的懊恼和沮丧。所以,要想快乐的工作,就要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

  总之在人生的路上拥有积极的心态会给你的人生添上更多的色彩,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保持始终如一的心态,让积极的心态为成功的你带来幸福和快乐吧!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15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的心里在想这可能又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带着怀疑的心我开始了看书之旅,也在自我手上带起了紫手环,心里却怎样也不肯相信这样对自我有何有用之处……

  但当我慢慢沉浸在书中世界时,才突然发现,这其实就是一面心灵的镜子。里面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我,在镜子里我们能看到自我的外表是否整洁,我们的脸上是什么表情,是愤怒还是难过……而这本书里的就是返照内心的镜子,让我们看到自我不能外露的内心世界:是乐观向上的,还是消极低沉的?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们没有表露,但在言语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产生。当然,有人认为抱怨是一种宣泄;一种情绪的调节方式。没有看这本书前我也是如此认为:我们把抱怨俗称“发牢骚”,认为偶尔发发牢骚有助于自我内心平衡的调节,有助于摆脱心灵的阴影。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才明白原先抱怨是一种流行病,你的抱怨会唤起他人的共鸣,让抱怨成为一种传递的心灵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可能让你因为抱怨的快感而升级抱怨的程度,最终又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书中主人公的狗被车撞了后,就差点让他自我成为了愤怒及抱怨的奴隶,是理智让主人公在抱怨的行动中停了下来,没有让事情更糟。而理智就是内心世界对自我行为的理性剖析与理解,而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给与我们做到的。

  紫手环在我的手上来回互换,这让我很不安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的内心有如此多的抱怨,如此多的不满。我对自我的情绪好像根本没有自制力,我十分恐惧的应对这个结果,我改怎样办?但在书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样,突然发现自我是一个有如此多抱怨的人的那种不安的心境,可是书中的一句话却让我顿然醒悟“诚实应对情绪,安于自我的不安”,对,发现自我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当诚实、勇敢的应对它;就应当去想办法结局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我的不安”。书里就是要求我们勇于剖析自我、找出不足、勇于改变自我。既然喜欢抱怨,那也就想办法让他闷在心里不能说出来“在还没有说出口之前,就逮住那些话语”这样“你的紫手环已经从让你发现自我正在抱怨的工具,变成你的话语在说出之前要穿越的过滤器”。有少说到学会沉默,再到安于不说的状态,最终就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

  当我们没有了抱怨,我们的心灵就只剩下欢乐;当人人都抛弃了抱怨,那这个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谐。我不想太多,从自我做起、从今日开始,让自我也能够有“不抱怨的世界”,最终引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平等的,去理解他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

2.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15篇

3.《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4.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5.《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3篇

6.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15篇

7.《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11篇

8.做不抱怨的教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