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优选13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篇1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傅雷家书》,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它不仅是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中字里行间透露的浓浓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篇2
今夏,我读了一本名为《父子情深》的书。每一封家书,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在阅读完后,我深感作者对儿子的深厚情谊,更加被作者坚定不移的父爱所感动。
初次阅读《傅雷家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傅雷的第一封家书。这封信让我感受到了他真挚动人的父爱。这封信主要描述了傅雷一家为送别儿子傅聪的过程,并反思了自己在培养孩子方面的不足之处。说实话,这封家书一开始的文字很简单朴素,似乎有点平淡无奇,甚至有些乏味。只是简单地描绘了送别时的悲痛场景,让人不禁感到厌倦。然而,接下来傅雷一句“像失去了什么东西似的”,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在我看来,一个男人要说出这样的话可不容易。这句话深情地表达了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感,但同时也表明了一个人面临的选择和纠结,不敢放手让孩子勇敢地拼搏出自己的人生。刚开始读这句话时,我甚至以为是傅聪的母亲说的,没想到原来是傅雷亲自写的。所以我对傅雷这样柔情的表达感到震惊。它仿佛让我深入了解了一个父亲内心最深处的感受,不再只看到他坚强、冷漠的一面,而是看到了一个坚毅却充满柔情的父亲形象。正是这封简朴而不华丽的家书,让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父亲的内心世界。它让我触及到了以前从未体验过的境界,重新定义了我心目中父亲的形象。
古人有云:父亲的角色在子女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忙于工作,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风里雨里奔波。同时,当看到孩子犯错时,他们也会感到失望和焦虑,希望孩子能够变得更好。历来以来,父亲在大多数孩子心中都是威严、坚强和刚毅的形象。然而,了解父亲内心的人并不多,因为人的内心是柔软的,不可能像钢铁一样坚硬。所以,不足为奇父亲不像母亲那样充满温柔。回想起自己考试失利时父亲的教导,闯祸时父亲的训诫,胡闹时父亲的严肃,每一次都是父亲深深的爱。如果是与自己无关的人犯错,父亲又何必大动干戈呢?所以,我珍惜父亲的每一次教导,因为其中蕴含着难以估量的父爱!我相信每一个父亲都有柔情的一面,只是他们不轻易展露。所以,只有我们更多地理解和感受父亲,才能更好地领悟父爱的独特之处。
在对比傅雷和我的父亲时,我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后文中,傅雷进行了一次反思,他回忆起自己在傅聪年少时曾经打过傅聪,他感到非常对不起傅聪,认为自己不应该那么粗暴地对待他。这让我想到,傅雷能够如此柔情,难道我的父亲也不是如此吗?每个父亲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尽管有时候可能采取的方法不当,但我们应该暂时接受,并且事后通过多次沟通和纠正来修正错误。毕竟,我们至少要尊重父亲,深入体会父亲,理解父亲隐藏的爱意。
《傅雷家书》带给我一次与众不同的心路历程。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篇3
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的go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到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过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这是傅雷在给他儿子傅聪的信里说的一句话,当时读到这,还有些看不懂,就顺手做了下标记。当我看完全书是,再回到这里,我觉得这段话写得特别好,他要儿子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我想,这是任何一个父亲想对自己孩子的期望!
记得看到这个书名时,觉得这无非是一个叫傅雷的父亲写信给他的儿子,信里说些家常话,然后唠叨几句话。但当我开始阅读时,发现这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他同儿子一起探究音乐,将自己所经历的东西全部用信的方式传到孩子的心中。他设身处地地去预想孩子在道路上可能会遇见的困难以及各种各样的情景,然后为他铺好路,向他说明该如何去对待这一切。让孩子在真正遇见这些时,能够冷静、沉稳、游刃有余地去解决它们。
这是什么?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书;这也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苦心教导。傅雷是一位严格、严肃的父亲,而我的父亲也是如此。他不苟言笑,对我的教育更是严格。所以我一直认为他根本不爱我,但是这个暑假通过一件事,通过这本书,我好像看到了另一些东西。
暑假开始,爸爸妈妈因为一些事情要回老家,而我因为补课只能待在杭州不能和他们一起走。那时,我正在看这本书,当时我还在想,我老爸会不会也这样做?但这个想法马上被我否决了。现在这个社会,打个电话不就好了,写什么信,再说,像老爸那样的人怎么可能这样做,早把我忘了吧!这是我第一次和爸爸妈妈分开,一个人好孤单,好无聊,很不习惯。当天晚上,我洗好澡趴在床上看《傅雷家书》,突然手机响了一下,那是信息铃声。我拿来一看,惊讶地发现是爸爸发来的。他在短信里询问了我的补课情况、作业情况、生活情况,然后还嘱咐了我一些生活细节,并且和我分享了他们在老家发生的事情。看完短信我好感动,然后立刻回了过去。但是却没有再次收到,我刚打算放下手机,手机来电了,是老妈打来的,我还确定了一下是不是老爸本人发的短信,老妈说,老爸一直很担心我,说我一个女生……
然后,每天晚上,老爸都会发短信来,老妈也会在短信后打电话来。而我也一直坚持着看这本书,边体会书中的爱,也体会着爸妈对我的爱。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切切的感受到了父爱、母爱。当然我也回忆着和老爸的点点滴滴。我发现并不是老爸不爱我,而是我从来没意识到。爸爸的爱被我的潜意识里的严格遮住了,所以我只看见了表面,从未认真地去体会这其中所蕴含的浓浓爱意。
记得三年级刚开始学英语时,这门课我一点也不懂。当时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能完整背出,更别说默写了。所以第一次默写我之对了10几个。回到家,老爸非常生气,让我抄十遍,然后让我背,他在旁边看着我,然后再到他那背,我背了一边又一遍,默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到第五遍时,完整、无错误地全部默出,用了两个多小时。从那个时候我就会觉得老爸根本不在乎我,只在乎学习,看重学习。而现在想来,那晚后的第二天又进行了一次默写,我全部默出,还被老师再全班表扬。从那次后,我的英语成绩也慢慢提升,也有了现在的成绩。而这一切不是因为那晚么?因为老爸对我的严格,让我有了让别人羡慕的成绩。难道不是因为爸爸么?
我想,以后我会学着去体会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同学对我的爱、老师对我的爱;我想,以后我不仅只会看表面,更会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我想,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会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我想,我会继续努力的!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篇4
写第一封家书的时间是儿子抑郁的时候,写第二封家书的时间是儿子快乐成功的时候。这两封家书从两个方面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感人的舔犊之情。傅雷和傅聪不仅是生活中的朋友,也是艺术知己。傅雷以深厚的学历和真挚的.父爱,倾听着儿子千里之外的每一次心跳,期待着儿子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赞美着他的思念和祖国的声音。《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父爱的教子篇;也是现代中国影响的家训。傅雷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的人生智慧、人生经历和艺术感悟。
我们对你的前信没有任何烦恼或不安。我还在第八封信中告诉你,未来还会有这种抑郁的情况。这真是知子莫如父,傅雷似乎早就预料到了儿子的情绪。然后他说:我是过来人,绝不会大惊小怪。你不用担心,也不用压在肚子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里发泄,在哪里发泄?孩子不向父母抱怨谁?我们不来安慰你,谁来安慰你?安慰儿子,向父母抱怨是人之常情,遇到挫折是人生必修课,谁也难免。作为不能教条主义地说,这不能,那不能,甚至用几个形象的隐喻,警告儿子,不要太悲伤,沮丧。比如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跌宕起伏,只有平庸的人,生活才像死水;或者要有很高的修养,才能真正解脱。只要高潮不会让你紧张,低潮不会让你颓废。太阳太强,会晒伤谷物;雨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是朋友式的父亲,对儿子的爱,比山还高,比海还宽。克利斯子正视现实和挫折,勇敢战胜克利斯朵夫的经历。因此,教育儿子要学会坚强,这才是生活的强者。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篇5
父爱如山、如海、如家书,封封触情、触爱、沁人心脾。亲情至深,傅雷却用数封家书表达了爱的全部。一本书,一段情,一对父子,即使时光易逝,时隔半个世纪,亲情之爱却从未腐朽。
傅雷,他为人坦荡正直,爱子心切,是严父更是良友。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心孩子远离身边,父母们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抚养成人,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高兴,也为此感到忧愁,我们应谅解父母的矛盾心情。
在傅聪的成长途中,父亲傅雷似乎早已化为天空的北极星,引导傅聪在黑暗迷途中找到正确方向。除生活的琐事之外,还涉及了艺术以及为人处世之道。傅雷让儿子知道了“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智慧、生活经验、艺术体会、文化感悟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自己儿子。
回首遥望,过往的今天,微弱的烛光下,仍有心系游子而深夜未眠的傅雷。提笔,细细询问孩子是否已经加衣加棉,是否工作有张有弛,生活是否有做到自律,是否找到终身伴侣。两人若近在眼前,互相嘘寒问暖,比量三分,虽然傅聪不常常回信,但傅雷依旧孜孜不倦的给傅聪写信,这其中满满是深切默默的爱。
傅雷在信中曾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这句话饱含了傅雷对儿子的鼓励与支持,虽然眼泪是辛酸的,但这却是让内心变得更加坚强,让自己不断走向成功的`动力。我们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崎岖坎坷、荆棘丛生,但经历了这些,我们会变得更坚强,收获如那酒浆一般的甘甜。
《傅雷家书》字里行间都深藏着一颗父亲的爱子之心,不同于母爱的温柔细腻,父爱更像是那雄伟的高山,深远而广阔。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篇6
前不久读完了傅雷家书。直到读到傅雷夫妇的遗书时,内心不免有点痛惜,即便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了五十年。最近一直在阅读傅雷夫妇的文字,难免出现一种错乱。多亏作者对傅雷一家的书信费心收集,能有幸一瞥傅雷这一家人的思想,实属珍贵。
我也曾有过几年的书信来往。所以十分明白写信、寄信、等信、拆信的心情。书信中,人们多半会吐露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以及一些在生活上所理解的东西。而父母给孩子的信,则更多是寄托着思念与望子成龙的心情。傅雷家书里,满是傅雷夫妇对儿子的牵挂与孜孜不倦的教育。在了解了傅雷的教育后,我才得以增长我的见识,见识到一个真正有艺术追求的人对生活的看法,对艺术的态度,对感情的思考。
其实让我写傅雷家书的读后感,我肯定是写不好的。因为有很多语句还未能深刻的理解。虽然能明白句子的意思,但并没有切身经历以及感悟。平时的书也读的少,里面提及的部分文学作品,我也没有涉猎过。所以也只是在仅有的认知范围内尽可能的去理解,必然会狭隘许多。
关于自由: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思考最多的是做人这一个问题。觉得人生当中,做人是最难的。因为感情牵动或是生存环境,都难让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以前我一直在想何为真正的“人”,觉得人的定义应该是勇于追求自由。真正自由的人不会牵制自己的感情,真正自由的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自由的人不会被阻挡去路。只是这个自由是要建立在人人平等这个基础之上,否则自由将会变成放纵,成为罪恶的摇篮。所以,我一直认为追求自由的人是真实的人。在我心中艺术家就是这样的一种人,他们追求着自然,追求着自由。在生活中,在作品里,无不表现出纯粹又不乏内涵。好似自由存在于自然之中且不留下痕迹。
关于自然:
人也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那在自然中表现出自我,也不失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现在的人一直妄想超越自然,这也许是人畏惧孤独的一种表现。我们无法超脱自然而活,但是能为尽可能的接近自然。不断的超越着自我,追寻着自然的过程,应该是我们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至于自然是什么?我认为是趋向于完美的事物。人不可能完美,但可以完全,人也不可能成为自然,但可以无限接近于自然。
回到傅雷家书里,傅雷教育傅聪。“先要为人,再为艺术家,最后是钢琴家或演奏家。”这里我认为是傅雷对人生三个层次的看法。一个钢琴家,可能后天的勤奋就可以完成。而艺术家,则多多少少需要天赋和对自然的感知。而成为人,这里的'人肯定是指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由的人是最繁琐最难达到的。钢琴家最易,艺术家次之,学会做“人”最难。而现在的人为了达到目标、某种名誉不择手段,却恰恰忘记了如何先成为一个人。“超凡脱俗是自由,沉淀于自然,是追求着完美。”这才是我对如何成为一个“人”的理解。
而傅雷对艺术家的理解,也颠覆了我原来的认识。傅雷说艺术家要控制情感,要理智。之前我一直以为艺术家是充满了情感,然后把情感舒展出来。而傅雷说要控制情感,演奏的时候(艺术创作的时候)要保持理智。我想理智的东西如何打动人呢?后来才明白这是我的逻辑错误,其实艺术家依然是富有情感的,只是高度的情感需要高度的理智来控制。这样才能将情感更好的表现出来,来感染感知的人。这么一想,艺术家确实不是一般人能为之。一般人能有一个高度的情感已经是不容易,更别说高度的理智来控制这些。
我很喜欢傅雷家书,里面可圈可点的太多,我没有办法一一赘述。需要丰富自己的见识后,再来品读,应该会有很多更深层次的理解。读完傅雷家书的第二天就买了一本克里斯多夫,这是家书中多次提及的一本书。此外,我在这一次的阅读中,对人生也有了新的见解。只是觉得自己稍微一读书,就一堆的感触。不知道是情感上的敏感还是我见识太少。可能这本书真的很优秀吧,而我最近很少读到这么优秀的作品了。尤其是夹杂着这么多思想的作品。想必是十分诚意的,傅雷夫妇也没有想到这些书信有一天会汇集成书,供后人去学习吧。
TIP:好的作品不是有多少结论,而是引发了人多少思考。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篇7
翻开厚厚的《傅雷家书》,185封家书,字里行间船头清雅的香,诉说着上个世纪1954年-1966年的故事。——那个我们没经历过的年代。
在你的一生中出现的人很多,唯一能认真读你并读懂你的人却只有你的父母。傅雷与傅聪在生活上不是单纯的父子关系,它交融着挚友间的感情。傅雷激发了傅聪的思想,而傅聪又让傅雷有了一个讨论艺术和音乐的对手。书中,事无巨细都是父子俩讨论的问题:在事业上,父亲期望儿子攀登音乐艺术的高峰,达到“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的最高境界。在生活中,“吃饭的筷子不可以碰响碟子”,“手不可以放在裤子口袋里”,从穿衣戴帽到写信用最薄的航空纸可以节省邮资这样的生活琐事都要仔细叮嘱,几天看不到孩子的信,得不到孩子的消息,他们也心急如焚,听到别人对孩子的赞赏,他们也难掩心里的.欣慰和激动。那离别的伤感,重逢的欣喜,思念的焦虑道出了为人父母的不易和寻常生活的点点真实。傅雷夫妇这样用快的方式一点一滴在做人、做事、在艺术修养方面时时刻刻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和艺术探讨,真心实意,毫不矫情地教育孩子为祖国、为人民、为艺术而全力付出的父母,实在是我们的楷模。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自己是幸福的。父母无论对你做什么,都是缘于他们对你的爱。傅雷是一个出了名的严父,从《傅雷家书》中更能具体地领会到这样的严厉。1954年,当傅聪将要离家远赴波兰求学时,父亲回忆起往事,才发觉有亏良心,从心底说出“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但也正是少年时代父亲教子极严,有时几乎不近人情,才造就了傅聪的成功。所以,我更能感受到这种严厉中蕴含着特殊的意义———严厉与深深父爱的融合。
回想自己的求学经历,如果说没被母亲逼着,那纯属是骗人。因为小时候贪玩,没少被母亲教训。当时自己也气,一边抹眼泪,一边用眼睛偷偷地瞪母亲。现在想想,如果没有母亲的督促和管教,我现在也不会有这么好的工作。我也常常觉得奇怪,那时候觉得母亲的不好,现在却记不起来了,脑子里倒有一百个理由让自己承认母亲的好。这种感情看起来简单,但这种简单却是无法解释的。
傅雷的艺术造诣极为深厚,这些在他的信中时有精彩的发挥。记得有这样一段话:“一切艺术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迹都要出之自然,好象天衣无缝,才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传世久远,比如‘山高日小,水落石出’,不但写长江中赤壁的夜景,同时两句话说得那么平易,真叫‘天籁’。”这种艺术上的畅论如此经典!所以细读这些家书,绝不会感到乏味和空虚。字里行间透出的气质,让人觉得他们像是精美的散文,或是专业的艺术论文。原来,爱加上智慧,是可以极普通的家信也能如此流光溢彩的。
今天,《傅雷家书》的墨迹早已干透,但其思想的光芒却长久的地留了下来,远远超越了家书的意义,而成为几代人的成长指南。在这个家书已成为收藏品的信息年代,当我们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南部都可以用电话、网络方便快捷地与家人、朋友交流时,再拿起纸和笔,才发现自己的想象能力、书写能力、语言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有不少退化。从这个意义上《傅雷家书》带给我们的决不仅仅是思想和情感上的怀念,还有那个洋溢着温情的书信时代。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篇8
这本书我没有读完,原因是真心难以理解傅雷对自身儿子的那种爱,可能是因为心态还不够冷静吧!感觉他们的爱就像是黏黏的502胶水般,让我都觉得有点接收不到!我理解作为父亲没法见到自身的儿女在外努力求学的那种苦闷,但我没法接受父亲的那种管的面面俱到,想要统治儿女的世界的那种过于泛滥的父爱!可能我还是认为作为父亲只要在关键的时候能给自身的儿女给予指导,让他们更好的控制方向。
鉴于此,我觉得一个模范的'父亲应该是这样的:
1、懂自身的儿女,方式不是完整性的去深入了解自身儿女的生活,需要留较大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很平心静气的说出自身的见解,但确勿管的太全!
2、努力为儿女创造他们想要的条件,特别是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的释放。
3、简单的说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不要面面俱到,但在该出现的时候必须出现!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篇9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圈圈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家书》是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所写给自己子女傅聪、傅敏等的家信选编集。这些家信的写作时间跨越了1954年至1966年6月的时期。
读完《傅雷家书》之后,我深受傅雷先生对人生的认真态度和对子女的深爱所感动。他在家书中不仅关注大事业、人生道路和艺术追求,也关心琐碎的日常生活,无论大小事情都倾注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作为父母,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教育子女的方法;而作为学习艺术特别是钢琴的人,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提高自己技艺的方法;对于那些对解放初期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也能从傅雷当事人的描述中获得一些了解。然而,对我来说,这本书最深刻的'印象是加强个人修养。通过家书中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的人,甚至有时候他对自己过于苛刻。傅雷给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展现了他对子女的深爱和教育精神,让人深感动。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同时也是一篇充满父爱的教子故事。傅雷夫妇以身作则,以他们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成为中国父母的楷模。他们经过辛勤努力和付出心血培养了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和傅敏——英语特级教师。他们注重先做人后立家,鼓励独立思考,因材施教,并且成功地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真实、自然和诚实的文字。确实,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是即时流露的内心所想,思绪到哪里,字句就跟到哪里。给亲人写信尤其如此,因为在子女面前,我们愿意剖析自己,勇于承认错误,并从自身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因此,我相信读傅雷家书,我们能够真正感受到傅雷本人。在子女教育方面,傅雷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在对傅聪音乐方面的教育中,他一开始注重技巧,但后来鼓励他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体现了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以看到事物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通过观察傅雷,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孩子。傅雷夫妇一生辛勤努力,倾注全力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言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感动。
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都渴望取得成功,希望能够创造出伟大的事业,而这需要智慧来指引我们。
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吧!它将为你揭示通往成功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引导你踏上财富之路,开创出辉煌的人生!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篇10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
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篇11
许许多多人都知道傅雷这个人。人们通过一部数十年畅销中外的傅雷家书。来打开了解傅雷的大门。我以为傅雷家书中所包含的并不是普普通通对子女的爱。而是一部充满着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读了傅雷家书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父爱。每一封信,都不长,但是每一封信中显出的`父爱和期盼却和长江一般。
看完这本书,我感悟到傅雷先生的教育方法。他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后为钢琴家,的教育方法理念告诉傅聪做人。也告诉广大读者如何做人。他在信中的诸多小事,礼节,尊重长辈。也包含了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傅雷先生是我的榜样,他告诉我们。读书并不是提高自身修养的唯一途径,但是读书了,也不能偏重某一学科。还有学习不能一味学习,也要学会适当放松。对祖国要报效,要回报社会……
看完傅雷家书。我不禁想到了我的父亲,他也像傅雷一样对我十分关爱,对学习十分严格,。这是我感到父爱与母爱不同,父爱是深远广大的。是我心中最大的依靠,是我强劲的力量。
人们都说,一本好书影响读者一生,使其获得许多人生的经验。而傅雷家书便是一部好书,是的大家去品读,去细细回味。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篇12
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我读完了傅雷家书,感触很多。
在本书里,我读到了两个字——爱与孝。不得不说,傅雷写给傅雷的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对傅雷的爱。其实从小,傅雷就被傅雷严格的管教着,父母都是希望子女成才的。或许傅雷没有被父母宠着的童年,但傅雷对他严厉的爱,是他日后成才必不可少的。
在傅雷刚刚出国学习的那段日子里,相信他不是很适应的,毕竟第一次离父母这样远。但是傅雷给他写信他以这种方式告诉傅雷,父母还是在你身边的,这会给傅雷那孤独的心极大的安慰,会让傅雷有一种父母与他“天涯若比邻”的情感吧。
在傅雷小有成就的时候,傅雷告诉傅雷不能骄傲,这样才能让他明白要继续学习新的内容,提高自己,为他以后更大的成就做了铺路石。虽然傅雷常常不回信,但是傅雷仍然孜孜不倦的给傅雷写信,在其中我能感受到父母对子女那深切而又默默无闻的爱。只求为子女付出的多一点,而不求什么回报。
在国内反右的时期,傅雷深受困扰,他为了不让傅雷担心,为了能让傅雷更加专注的学习,宁愿自己在内心默默承受这份痛苦。
其次,我想说的是一个“孝”字。读完整本书,令我特别感慨的.地方,是傅雷给父母的回信,实在太少了。特别是他刚刚出国的那段时间,从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傅雷是经常几个月不回信的,这是在我看来傅雷做的不好的地方。
傅雷与他的妻子走的如此突然,没有给傅雷尽孝的机会。日后傅雷也是会有遗憾的吧。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篇1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一首著名的陆游诗。的确,家书在战争和和平时期都是极其珍贵的。在那薄薄的信封里,不仅有用亲情凝结的字,还有比天还高比地更厚的爱。
当你在一万英尺的高空时,爱的力量能感受到你的微笑;当你在一百英尺的深海时,爱的力量能感受到你的心每一次有规律的跳动。父母不仅是父母,也是我们的老师、医生、厨师、工人和顾问……当我们摔倒时,我们有父母;当我们饿的时候,我们有父母;当我们不能做数学题时,我们有父母;在青春期,我们有父母……父母高尚无私,带领我们上前;父母的教导和鼓励给了我们动力。它们是动力的源泉,只有这种动力,才能给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每当人们感到无助和困惑时,首先想到的当然是最亲密、最信任的人。而这,无非是父母。在大森林中。,迷路了,有北极星的引导,树木的引导,月亮的`照明。父母是北极星、树木和月亮。在你最无助、最无助、最失落、最寒冷的时候,给你及时的帮助,让你发泄和安慰。无论你在国外还是异国他乡,父母的安慰和问候都是你心中萌发的种子。平日里觉得父母唠叨是最无聊的,但这个时候你最需要他。就像音乐一样,它超越了边界和国界,因为这种唠叨有一个共同的起点——爱,无论是英语、俄语、德语还是日语……不管它多么千变万化,都离不开它。
就像这篇文章一样,当儿子沮丧时,父亲的安慰是一个很大的帮助,这种安慰是我们通常最常见的语言教育。但对于一个远离家乡,面对困难却无法入手的人来说,这是最珍贵的教导,也是最深刻的理解。这种指导,领导永远不会厌倦听,因为它充满了爱,让你忍不住哭;也因为它的深刻陈述,让你探索,品味生活;更因为它是父母的话,让你点燃心中的火。
春天万物的复苏是由于土壤的呵护、泉水的滋润、雾的笼罩和阳光的爱抚。远离家乡的人之所以快乐,也是因为他们的家人在信件和电子邮件中,QQ问候、安慰、帮助,更因为永远不会传递,永远不会说爱。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5-11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5-20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范文04-10
傅雷家书高中读书笔记12-07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通用06-25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篇03-04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4篇02-26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4篇)02-27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4篇)06-18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精选14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