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2-27 21:40:0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合集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登泰山 观日出》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我”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描绘了泰山的绮丽风光和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

  课文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按“登泰山”和“观日出”分成;两部分:第一节到第六节,写了“我”沿着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向上攀登,最后到达日观峰的过程和一路上的所见所感,重点写了泰山之高、云海之美、山路之险峻。第七至第九节写了日出时的壮观景象,抓住整个日出前后天空颜色、光亮的变化过程和观看时的感受,描绘了泰山日出的磅礴气势。

  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一气呵成,把云雾变化莫测以及天空颜色、光亮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本文是一篇游记。课文按游览顺序,以时间推移、地点变换为主线,将登山的苦与乐和自然风光的美妙与壮观紧密结合,写景抒情,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用精彩的语言、澎湃的热情传递美好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追求。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学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和部分词义可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但学生与学生之间仍有差异。相对语文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已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完整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等。而相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弱的学生在概括能力上还存在一点问题。

  语文学习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写作技巧的积累。文中出现的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已不陌生后,但实际运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比喻用得恰当、生动、优美,尚须多加点拨、练习。因此,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设计形式多样的说写练习,以提高其整理材料、组织语言和表情达意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游览胜地、耽误、依稀可辩、层层叠叠、目不转睛、刺激、情不自禁“等词语。通读全文,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词汇。

  五年级教材不提供统一的生字表,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生字教学。教学中应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学做针对性地指导。

  目标二: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在课堂上,让学生找一找文章中的比喻句、拟人句,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通过朗读,品味,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再引导其展开丰富的想象,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形象、写具体。

  目标三: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学生在如梦如幻的美景中欣赏美、享受美、体验美,从而以澎湃的热情传递美好的感情,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四、教学设计与感想

  本文描写了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泰山日出的绮丽风光。文章以登泰山和观日出分为两个部分,脉络清楚,重点突出。其中,“登泰山”部分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观日出”部分详细介绍了日出的美丽与壮观景象,最后一节直抒胸臆,将登高观日出时的感受完全表达了出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采用“导游”的方式处理教材,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拓展课外知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一开始,我利用“课前两分钟演讲”,请一名“小导游”向大家介绍泰山的情况,让孩子们对泰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课文作一个铺垫。接着,让学生在自由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按课题进行分段并用一个词概括出对两部分内容的感受。这是孩子们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和感悟,让他们从整体上去认知内容。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语文学习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写作技巧的积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我主要抓住研读和探究进行。在“登泰山”中,让学生通过阅读,划出表示时间、地点和感受的词句。这不仅理清了课文思路,也让孩子们懂得了写作方法——写游记要抓住时间和地点这两条线索来描写景物。并且体会到了作为游客的“我”见到这样的景色产生的感受和心情变化。对于这样写景的文章,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没有很大的困难,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品词品句来体会云雾的变幻莫测,感受日出的壮观美丽,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在课堂上,我就让学生找一找文章中的比喻句、拟人句,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通过朗读,品味,在如梦如幻的美景中欣赏美、享受美、体验美,在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在“观日出”教学时,我抓住日出时动态的变化,借助于媒体图片的展示,同时利用已学过的《火烧云》写作方法进行能力迁移,并通过多形式的阅读与品味,让孩子们图文并茂、直观地去领略泰山日出的磅礴气势与壮观景象。

  另外,新课程开宗明义地要求教师充分开掘课文写作资源,通过读写结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结合文本,设计了写作指导与训练。通过“云雾”片段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抓住景物变化特征”通过动态的描写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在学生深入比较句子后,我出示几副比较有特点的泰山云雾风景图,问学生变幻莫测的泰山云雾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景象?学着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以积累写作技巧。这样,学生从观察中学会了写作,从写作中领会了方法,从而提高了表达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最后,在教学结束时,让孩子们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古人赞美泰山的诗或诗句进行交流,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搜集课外知识的本领,最终为学好语文培养兴趣。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笔算乘法”的例2——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多位数的乘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一)学习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的最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基于教材和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确定以下目标。

  1、学生能表述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出结果。

  2、学生经历探索、交流、归纳总结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算理的理解。

  关键: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法

  笔算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应注重让学生在尝试、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本节课的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三、说教法

  基于学法,本节课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激发兴趣;自学指导,引发探究;讨论交流,明白算理;练习巩固,发展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计算教学从本质上讲,是比较枯燥和单调的。如果把沉闷的计算教学融合到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基于以上思考,我围绕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这一主题,设计了“复习铺垫——探究新知——巩固应用——课堂小结”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铺垫(打气球游戏,看谁能百发百中)

  富有挑战和竞争性的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把本课要唤起的先前经验设计成了有趣的“打气球比赛”。

  口算:12×3= 16×10= 15×4= 90×70=

  估算:19×21≈

  笔算:36×7= 24×12=

  处理的原则是:先比赛再明理。重在让学生说出估算的方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方法及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这样处理在为探究新知提供支撑的同时,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二)探究新知(围棋棋盘上的学问)

  1、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我先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你们下过围棋吗?”“你了解棋盘的结构吗?”然后,课件出示围棋棋盘,引出例2。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棋盘的结构,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两个:

  ①、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②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方格?

  第一个问题做为例题,第二个问题做为练习。

  2、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针对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我做以下处理:

  第一步,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9×19=

  第二步,学生自主选择计算方法,算出结果。

  第三步,交流汇报,学生可能用到的方法有:估算、笔算。

  在展示笔算方法时,创设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和算法:先用谁和谁乘?九九八十一,满八十该怎么办?用1和19相乘时,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写在哪儿?为什么 ?然后再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对运算的顺序、进位方法和第二个积的书写位置进行初步小结。

  接下来,学生去试着解决第二个问题:棋盘上共有多少个方格?

  这一问题的解决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学生列出算式独立计算;第二步让学生说笔算的过程和结果,同时我通过课件展示,再现笔算的进程,加深对笔算方法的理解。

  3、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接下来,我让学生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计算过程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即: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设计目的]: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历自主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的笔算过程;发现、比较,归纳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升学生对乘法笔算的认识,达到知识的主动建构。

  (三)巩固应用

  为了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好习惯,我设计了“当裁判”的小练习。

  1、当裁判(题略)

  2、解决问题。

  ①小明获得跑步冠军,每天坚持跑25分钟,1个月(31天)共跑多少分钟?

  ②他从家到训练场要走15分钟,每分钟走38米,小明家到训练场有多远?

  [设计目的]: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3、综合应用。

  请你估一估王老师带5000元,够吗?

  体育用品

  单价

  个数

  足球

  99元

  12

  篮球

  70元

  21

  排球

  41元

  35

  让学生先估算,再用笔算验证。

  [设计目的]:这样,把口算、估算和笔算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我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来总结全课,自我评价,能起到梳理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略)板书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总之,本节课,我力求体现“利用已有经验,突出探索发现,注重能力培养,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说课稿 篇3

  一、关于教材

  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被收入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该单元四篇课文均为现代诗歌,其中前三课是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现代诗歌。这首抒情长诗是本单元唯一的叙事性很强的诗歌,它塑造了大堰河这个特定的形象;它的语言理解难度不大,对于高一新生而言没有时代隔膜,容易理解。

  二、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和本单元的教学总体目标,结合学生的现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先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接着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品析另一首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根据学生的现状,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课需要2课时

  课前师生需在下面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艾青的另一名篇《给乌兰诺娃》,并设计一些练习题。

  2.了解一些关于诗人艾青的生平资料及该诗的创作背景。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认真并带感情的朗读诗歌多遍,准确认读课文下的注释及课后列出词语。

  三、关于教学流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正如诗人所说:“我过的是囚徒的'生活,我和绘画几乎断了关系,我自然而然地接近诗。”他开始大量写诗,托人带出发表。

  《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它在《春光》杂志一卷三期上发表之后,立即轰动了全国,并受到了茅盾、胡风等文学前辈的好评。

  【环节二:整体感知】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朗读全诗,把握诗人感情的律动,给课文分层次。(提示:如果把诗分为三部分,如何划分?参考课后思考第二题。如果把追忆部分再分,从那儿分?参考课后思考第三题)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

  第一层次(1——3段):怀念

  第二层次(4——8段):眷恋

  第三层次(9——11段):控诉

  第四愦危?2、13段):赞美

  【环节三、研读诗歌第一二节】

  1、1----2节指名朗读

  2、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发表看法。

  3、这三段中,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学生谈谈。

  4、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你换一下试试。

  5、第三节几个镜头?这些镜头给你什么印象?学生试答。

  【环节四、研读诗歌第三四节】

  1、下面诗人以诗来概括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他是乳母,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哪一节突出她的“乳母生涯”,哪一节突出她的“佣工生涯”?

  2、朗读第四节,整节一个大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是主句,主句是承接关系复句。一连串“在你……之后”是状语,这些状语构成排比,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这一节读的时候要读的慢,读的重,读的深沉。

  3、第七节,在具体描写大堰河的佣工生活时,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含着笑”开头?大堰河为什么笑?这表现了她什么品格?

  4、作者一方面表现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尢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诗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采取了多种方法,第四节通过大堰河的乳母生涯浓墨重彩、反复铺陈正面抒发大堰河的爱的的话,那么笫五段是用什么方法?第六段呢?

  5、第八节,又一次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挚真的爱,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他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居夸奖她的乳儿。这些描写,已经尽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6、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读)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意义?

  7、第四节是诗的结束,作者从对往事的回忆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与开头相呼应。诗人用六个“呈给你”和两个“呈给”的排比、反复,饱蘸激情,盛赞大堰河的灵魂乃至亲抚过自己的手、唇、脸颊、乳汁,情感奔放通畅,是抒情高潮。最后一节回应开头,重现诗的主旋律。整首诗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这一节,诗人的感情并没有停留在大堰河一个人身上,“创作的典型是什么?它同时是一个人和许多人,一幅面貌和许多面貌,这就是说,它是这样一种对一个人的描绘,其中包括许多人,即表现统一理念的一系列的人“(别林斯基评《现代人》)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不是吗?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艾青的诗作在形式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由奔放的诗体。也有人把它称为“散文化”而加以指责。但是,应该说,这并不是缺陷。艾青也曾尝试过各种形式,尝试的结果证明,对于他来说,这种带有“散文化”的倾向的自由诗体比较得心应手,他用这种形式写出了成功的诗作。他的诗脱去了格律的外壳,不押严密的韵脚,但是并没有抛弃诗的内核。在这首诗里,诗并没有因散而失去诗味,而是诗意更浓,抒发的更自由,表达的更充分。用排比、反复来体现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排比,层层递进,不仅展现了多种画面,增强了抒情气势,也增强了诗的内在旋律。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您喜欢旅游吗?到过美丽如画的呼伦湖吗?呼伦湖自古以来就以风景秀丽闻名于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湖泊。一年四季,景随时移。春季水草丰美,牧歌飞扬;夏季白帆点点,鱼虾满湖;秋季海天一色,风光旖旎;冬季湖面冰封,莹润如玉。呼伦湖除了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外,更有着让人恒久回味的风土人情。她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课文《美丽的呼伦湖》就向我们介绍了呼伦湖的美丽风光。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祖国山水美如画”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由《水乡歌》《美丽的呼伦湖》《黄山奇石》三篇文章和两首古诗《望庐山瀑布》《山行》组成,一系列的文章向我们铺展开一幅有声有色的巨大山水画卷。其中,《美丽的呼伦湖》在这一单元中更显得清新明媚,为我们展现了无限优美的意境。

  纵观整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简洁明快,字字如诗,句句如画,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文章文章第一自然段总写呼伦湖的大而美丽。然后从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描绘出了呼伦湖的美丽风光,同时也暗示着呼伦湖的水产丰富、人民勤劳。人在自然风景中,自然风景也因人的存在而更加美丽。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不读,停三秒)其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理解想象,体验情感,激发学生对呼伦湖的向往、喜爱之情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展开想象,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产生为祖国山河秀美而骄傲的情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此,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根据新课标中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一、渲染气氛,感受风光之美。

  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向学生展示白洋淀的美丽风光。在辽阔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有一个美丽的湖泊,那就是呼伦湖。它像一面很大很大的镜子,给辽阔的大草原增添了迷人的色彩。一年四季,她都以不同的姿态吸引着成千万的中外游客。在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和教师优美的语言中,学生很快走进了风景怡人的呼伦湖,产生了对呼伦湖进一步了解的渴望。此环节为下一步教学做好了情感铺垫。

  二、品读课文,体味语言之美。

  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读课文,体味语言之美”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新课标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我通过自由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自主阅读。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后,引导学生品读赏析,整体感悟。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呼伦湖的美丽迷人?仔细的品一品,读一读。学生的内心感受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各自表达着自己不同的见解:有的同学谈到了呼伦湖像一面很大很大的镜子。教师通过“很大很大”这个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很大很大有多大?在诵读想象中,孩子们仿佛看到了那碧波万顷的湖面。有的孩子谈到了呼伦湖四季的美,我让他们在小组内分季节品读感悟,爱美的女孩子喜欢遍地的野花,丰美的水草;贪玩的男孩子爱看鱼儿跳跃、鸟儿低飞;我引导他们把自己想象成草原的牧童,船上的渔民,看到这遍地的青草,满湖的鱼虾,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他们不由得兴奋起来,进一步读出了人景合一,人与自然的融融和谐之美。有的同学喜欢秋天的安闲,有的同学欣赏冬天的宁静。我让他们边读边欣赏,看着一幅幅美丽的图片,他们有滋有味的读着,仿佛已经走进了这童话般的世界里,孩子们通过读中想、读中悟、读中欣赏,反复诵读,不由得激情荡漾,完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之中。美丽的呼伦湖,多么迷人”这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叹,他们由衷地对呼伦湖的美产生了喜爱向往之情。

  三、游赏呼伦湖,升华情感之美。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呼伦湖还有着那么丰富的物产资源;那么厚重的文化底蕴。于是我抓住时机,创设 “游赏呼伦湖,升华情感之美”这一环节。呼伦湖是我们北方第一大湖,作为北方人,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呼伦湖,请你利用文本或搜集的各类资料夸夸呼伦湖。于是,我们把呼伦湖带进校园、带进教室、带进孩子们心中。孩子们有的利用鸟类的图片,向大家讲述了呼伦湖地区241种鸟类资源,是一个硕大的鸟类博物馆。有的利用资料,告诉我们呼伦湖的“大、活、肥、洁”有的了解到呼伦还有的带来了阿拉腾格尔日乐的歌曲《我的呼伦湖》让我们感受到这里是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地方,是“歌的天堂,舞的海洋,诗的源泉,酒的故乡。”还有的带来了小诗“巍巍兴安岭 ,滚滚呼伦水,千里草原铺翡翠,天鹅飞来不想回……”此时此刻“美丽的呼伦湖”六个字深深地融入学生的内心,不由得为我们祖国有这样美好的地方而骄傲。

  这节课就这样在开放的课堂中、在学生对呼伦湖无限的向往中结束了,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力求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努力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以读为主要途径,以文本为主要依据,让学生在自主、愉悦的氛围中充分体会语文的魅力,尽情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多彩世界》是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画图软件中比较常用的四种工具:刷子、喷枪、颜色填充、橡皮工具。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直观了解这三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橡皮工具既可作为一种擦除工具,又可作为一种绘图工具。利用它擦除或绘画的颜色与背景色一致,灵活运用橡皮工具可以制作一些特殊效果。本课内容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画图工具的其他工具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操作,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难点:前景、背景的置换

  四、教法与学法指导

  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创设一个童话故事情境:(图片形式展示)小猪闹闹去哈哈国学习。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神秘的地方——没有颜色的世界。原来是小动物们不爱护环境,太阳公公把颜色收走了。太阳公公说,只要小动物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给哈哈国涂上丰富的色彩,就能找回颜色了,今天可是最后期限了。”“别急,我能帮助你们。”小猪说。可是这么多工具,该用哪个涂色呢?同学们帮帮我吧!”

  设计意图:创设美好的童话故事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1、涂色工具、喷枪、刷子的使用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给那张黑白的图画涂色,学生分组学习。要求:看哪组同学方法最新颖、工具用得最恰当,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参考书上的方法,可以互相讨论。学生开始操作,教师巡视。自学之后,教师小结。选择一位将图画涂得有漏色同学,教师以此为突破口,询问原因,进而得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涂色工具只能对封闭图形进行填充。介绍一下是怎么涂的,让学生比较一下几个工具的不同。

  2、颜色橡皮的使用——置换前景色、背景色

  童话情境:小猪在涂色时,发现自己的橡皮变成了彩色的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谁能帮帮他啊?这时就引出另外一个知识点——置换前景色、背景色。通过学生间的互帮互助以及教师讲解,使学生掌握置换前景色、背景色的方法。

  设计意图:颜色橡皮在学生画图中也是经常要用到了的。我通过童话情镜,很自然地从涂色工具的知识点转到了前景、背景的知识点,过度自然。在学生帮助小猪的时候,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采用边演示边操作的方法,教师在学生汇报过程中针对难点工具及时点拨,质疑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突破难点。在汇报学习中,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扬。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学能力,养成不怕困难、积极思考、与人合作的学习精神。

  (三)、综合运用,知识拓展

  童话情境:小猪说:“同学们,运用你们学会的知识,发挥丰富的想象,帮助哈哈国找回色彩吧!”教师提醒:“同学们不要忘记哈哈国是因为破坏环境才被太阳公公收回颜色的,那什么样的环境才是环保的、最美的呢?发挥想象设计出你们心中最美的大自然吧!”学生自选图画,使用自己想用的涂色方法,涂上自己最想涂的颜色。

  设计意图:在巩固新授课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学生个性发展,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空间里,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完成建构

  一堂好课,最后的画龙点睛之笔也很重要。在此环节,我这样设计:“老师发现同学们设计的哈哈国都很美,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互相学习、共同分享,在展示时还要谈谈你为什么要这样装扮哈哈国。”学生展示,自我评价。教师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不同的色彩能够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也能传递不同的信息,同学们使哈哈国变美了,谢谢大家!”最后通过童话情境,结束本课:动物们欢呼:“颜色找回来了,哈哈国又漂亮了,小猪你真棒。”小猪说“同学们才棒呢!”设计意图:学生在作品展示中,相互评价,各抒己见,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在自我展示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进行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作品展示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准确的评价和肯定,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感。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画图操作技能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精选】说课稿合集5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合集9篇

2.【精华】说课稿合集6篇

3.说课稿合集6篇

4.2015说课稿精选

5.《燕子》精选说课稿

6.海燕说课稿精选

7.《项链》说课稿精选

8.【精选】说课稿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