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10 13:21:0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六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说课稿六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谏太宗十思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关于文言文阅读,《普通语文课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二 、我对“新课标”的理解

  高中阶段要能达到初步鉴定文艺作品,能感受想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感染和启迪。要想实现这一要求,在教学方式上必须采用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为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新课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三位一体”的理念,即“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确定本课的具体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b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C掌握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

  2、过程与方法

  a采取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

  B采取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师生的亲和力。

  B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三、针对高一学生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

  高一阶段正是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应以抓基础为本。

  教学重点:

  1、掌握“浚、殷、冲、牧、壅、谬、董、振”等文言词的义项。

  2、辨析多义词,理解掌握“以、而、之”等虚词以及相应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3、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文章第三段内容的理解。

  四、教法学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所以我尝试用以下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1情景教学2诵读法3问答法4讨论法5多媒体教学法

  五、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时数:两课时

  利用早读熟读课文,重点解决字音字型断句轻重音等问题,教师范读。

  第一课时:作者写作目的,1—2段内容梳理,文言知识点。

  第二课时:第三段内容梳理,文言知识点,理解十思内容及意义;积累成语。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导语设计: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帝王确为不易之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名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太宗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我们在感叹这对贤君良臣时,也会为魏征超人的勇气,高超的讽谏艺术所折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体味它流畅的艺术的文气,敢于直谏的火热报国心。2、解题:疏: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3、疏通文意:(1)找学生朗读第一二段并纠正发生的错误。(2)齐读一二段,把握文言知识点。(3)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理清思路。一段:以固本思源为喻,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4、积累成语: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载舟覆舟课文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研读一二段,在夯实文言知识点的同时,更要把握文章内容的精髓,那就是懂的固本思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代明君唐太宗尚有不足之处,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太宗虚心纳谏,创造历史有名的“贞观之治”。若大家也虚心纳他人建议,虚怀若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定会树立起光辉俊洁的人格。5、作业:课后多义词识记第二课时1检查巩固文言知识点。2学生诵读第三段内容3把握本段文言知识点,理解十思内容及意义4积累成语:谦谦君子

  卑以自牧 长治久安

  垂拱而治课文小结:“读史使人明智”。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谏太宗十思疏》,不仅要体味它流畅艺术的文气,还应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一代忠臣魏征,为使唐王朝长治久安而敢于直谏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愿生活在新世纪的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时刻胸怀一颗火热的报国心。七、课堂机智处理1、抓好早读2、导语读出感情是引学生入境的关键3、朗读时,找水平较好的同学读(以免耽搁太长时间)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货比三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是聪明的消费者》的《购物小窍门》中的第一个话题,本主题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 学会独立地购买一些日常用品。围绕怎么买这个主题,本主题呈现了以下内容:“货比三家”、“购物进行中……”、“我去商店买东西”、“购物中的自我保 护”。我主要讲的是“货比三家”,这课的内容通过对相同的商品在不同商店的价格比较,让同学们知道,相同的商品有的地方会卖得贵些,有的地方会买的便宜 些,告诉同学们购买商品一定要注意商品的价格。通过填写生活中有关购物方面的俗语,引导学生由无意识关注到有意识关注;同时也告诉同学们在购买商品时还要 注意商品的质量,并介绍了判断商品质量的一些方法,如仔细看商品标签的知识。

  二、学情分析

  每一个人终生都是消费者,在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要和商品、商店打交道。三年级的学生,虽然有的已经有过一些买、卖的行为,但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还不成熟、不理性,主要表现在,不太清楚自己所需的商品应到何处买,对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缺乏必要的关注等,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会关注商品的质量和价格。

  三、学习目标

  1、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知道选购价廉物美的商品。

  2、知道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3、了解基本的消费常识,增强消费意识,懂得商品质量的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比较,发现影响商品的价格变化的各种因素制约着商品的价格,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选购价廉物美的商品。

  五、教法学法

  1、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逐步引导学生了解生活,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2、通过调查、比较同样的商品,价格会因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了解一些购物窍门,选购物美价廉的商品。从体验活动中掌握一些购物的窍门。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某种商品在不同商店的价格

  七、设计理念

  新课改强调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在喜欢的并乐于参加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因此要让孩子从生活中来又回归于生活中。

  八、教学流程

  新课标指出: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式,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用小学生期盼的“六一”活动要买服饰这一激动人心的事情,激发孩子们继续学习下去的愿望。接下来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活动环节完成本课教学:活动一:找一找,价格中的秘密;活动二:聊一聊,有趣的俗语;活动三:说一说,商品的质量;活动四:演一演,窍门大放送。

  (一)在实践中了解生活——价格中的秘密

  《品 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其基本内容,说的是儿童自己的事、他的生活、以及他所关心和感兴趣的、他想了解的事和物,它所追寻的是一种真实的教育,教学 时空已不可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尽可能向家庭、社会延伸,以便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用以合作地探究问题。所以我在活动之前布置同学们做一个小调查,让大 家任选一件商品,查一查在你们家附近不同的商店它的价格是否不同并做好记载。于是第一个活动环节,我就要求同学们展示调查结果,通过这些学生们亲身经历后 所得的结果,总结出:同样的商品价格不同。学习小组建设是高校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我设计了小组合作讨论: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价格为什么不一样? 要求同学们边讨论边完成调查表: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有哪些。最后根据各个小组汇报得出1、商店所在地段;2、商品的式样包装;3.进货渠道;4、销售季节;5、质量;6、天气变化;7、商店的附加费用等因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信心得到增强。

  (二)从生活中获得真知——有趣的俗语

  “教育教学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知道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

  品 德与社会课要求我们不能局限于教材,要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在第二环节我让学生们回忆和大人们购物时的情境,他们或多或少会接触俗语,知道一些 约定俗成的俗语,如物以稀为贵、货比三家不吃亏等,有的孩子可能接触过一些商家经营的策略俗语,如薄利多销等,理解它们的含义。同时我用自己买衣服用信用 卡这一事例简单地介绍“货币演变”,让学生明白现代科技的进步。

  (三)在情境中体验生活——窍门大放送

  “货 比三家,不仅要比价格,还要比质量哦!”如何比较商品的质量呢?这就是我安排的第三个环节的内容,在这一环节中,“认识商标”是重点,我用实物图片介绍商 标小知识,使学生一目了然,同时提醒他们不要购买“三无”食品。最后一环节让同学们根据本课所学知识创设的购物情境中表演,讲述自己在选购商品时的小窍门 以及简单了解《质量法》的部分知识,让学生感觉到现实生活中的购物是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的,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货比三家

  找一找 说一说

  价格的变化 商品的质量

  ↘ ↙

  演一演

  窍门大放送

  板书是教学中所应用的一种主要的教学媒体,板书艺术则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有一句话“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 业。”所以坚持教学原则,采用艺术手法,浇灌学生心田,努力使教学过程审美化,是我们教师的追求。根据教学环节,我设计出这样简洁清晰明了的板书。

  教学评价: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励性。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

  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初始。只有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才能提高学习者的道德素养。体验是最 真实、最感性的一种内心感受,通过活动能让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体验,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能内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感想,引发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 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促进人的发展。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些真实的生活背景,让他们到这些背景中去活动,去探究,去体验,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生活”、“从生活中获得真知”和“在情境中体验生活”。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自主领悟,去感受、去体验、去发展,从而培养动手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开发创新思维能力。

说课稿 篇3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和鼓励。要主动地关心和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掌声》这篇课文。还记得这掌声是谁送给谁的吗?

  你知道吗?小英来信了!想看看她信里说了什么吗?

  【出示投影】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师读。

  小英为什么说忘不了那掌声?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小英是个怎样的孩子。

  【投影出示】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1)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小英的改变吗?分男女生读两段话。

  (2)男生的朗读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那么女生的朗读又把一个怎样的小英带到我们面前的呢?也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是什么让小英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投影出示】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指名读。(你是多么迫切地想告诉别人你的想法啊!)(老师感受到了你面对生活的勇气。)

  再指名读。(听了她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小英发自内心的感激。)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二、感悟重点,领会掌声的内涵

  自由读课文2-4段,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思考:这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为什么要给小英掌声?

  指名读句子。

  理解第一次掌声

  【投影出示】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指名读

  这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给小英的?(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述:一天上演讲课,老师让同学们轮流走上台讲故事。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

  老师是刚调来的,所以不了解小英的情况。那你们作为小英的同学,应该对小英有一定的了解。谁来说说小英的情况?

  现在你就是小英的同学,结合小英平时的表现,说一说当你的目光投向小英时,你在猜测什么?

  (不知道她会不会上台呀?平时她从来不发言的,今天不知道讲的好不好?)

  看来,同学们还是很关心小英的。

  那么小英发现所有人的目光一齐投向自己这里时,是怎样想的?

  (大家说的那么好,我说的不如他们。)(大家都在看我,我害怕,我不想让这么多人看到我走路的样子。)

  那么,在这段话中,哪一个词语最能反映小英此时的心情呢?“低”。

  请一个小组用朗读把小英此时的心情表现出来?指名小组读。(你们读的真好,老师感受到了小英的自卑和胆怯;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小英的关心。)

  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能描写了小英此时的心情?指名读第3段。

  (她读的真棒,此时的小英犹豫不定,不知道该怎么办。不想去,可又不能不去。)谁能再一次把小英的这种犹豫展现给大家吗?指名读。

  (她的朗读不但展现了小英的犹豫,还读出了小英那红红的眼圈儿和内心的难过。)你能读出小英此刻那难过的心情吗?)

  师述:尽管犹豫,尽管眼圈儿红了,小英最终还是——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然后,在大家的注视下,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这需要鼓起多少的勇气啊!

  【投影出示】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你能把小英内心的这种情感变化读出来吗?齐读。

  多少双眼睛都在注视着小英啊!当你看着小英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想对小英说什么?

  (小英,不要怕,你能行!只要有勇气,再难的事也可以完成!)(加油小英,你已经做的很好了!今天你已经很有进步了!你能站在台上,真是勇敢呀!)

  你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是小英的同学了。

  你真勇敢,你一定能讲的很好!)(有你的鼓励,小英一定能成功)

  (你可以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大家是多么的关心小英啊,多么想给小英一点力量,多么想给小英一点勇气和信心啊!

  所以——【投影出示】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齐读。

  师述:这热烈持久的掌声犹如一阵阵和煦的春风轻轻拂过小英那脆弱的心,犹如一阵阵暖流涌入小英的心。掌声响得如此突然,响得让小英出乎意料。

  【投影出示】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你能读出小英内心的感受吗?指名读。(我感受到了小英的感动了)再指名读。(我仿佛看见了小英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齐读两句。好好体会小英内心的感动。

  理解第二次掌声。

  掌声渐渐平息,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

  【投影出示】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同学们为什么要给小英掌声?(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

  你认为,她的故事怎么能讲的这么好的?和之前的第一次掌声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同学们给小英的第一次掌声,没有同学们对小英的鼓励,小英的演讲是不可能成功的。

  如果你就是她的同学,听了小英的演讲,你想对小英说什么?

  (你真棒!你的演讲太精彩了!小英,你真了不起!你比很多人都做的好!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千言万语都化作一阵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看到同学们眼中那真诚的肯定和赞扬,小英的内心是多么——感激啊!无数的话语在小英的心头涌动。

  【投影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这深深地一躬,包含着小英多少的感激啊!和她走上讲台时所不同,现在,她是怎样走下讲台的呢?

  当她微笑着走下讲台,心里又会想些什么?

  (原来我也挺棒的。原来我也能和别人一样上台演讲,我也能和别人做的一样好。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呀。)

  齐读第二次掌声。

  师:两次掌声给了小英多少的勇气和信心啊!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这两次掌声。分组读两次掌声。

  师:是掌声给了小英生活的勇气,使小英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投影出示】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齐读。

  小英忘不了的不仅是那次掌声,更忘不了的是掌声中包含的同学们对她的关心,支持,尊重,鼓励,通过那次演讲,使小英能坦然地面对自己那残缺的腿……

  现在你能体会到为什么掌声能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了吧!

  再齐读。

  三、

  引导说话,读背作者的感想

  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对大家说些什么?

  【投影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齐读。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投影出示】残奥会运动员图片。这些都是参加北京残奥会的运动员,对于他们而言,掌声还可以是什么呢?请听——

  师配乐读诗歌。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能唤起人们的自信!

  掌声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

  【机动】仿写句子:掌声是,。

  掌声是,。

  现在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对掌声有了新的理解。再齐读。读出你对掌声的理解。

  总结: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变得自信开朗。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像小英一样的同学啊!你愿意献出自己的掌声吗?请大家用真诚的朗读回答老师!再读课文第7段。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课后,请你选择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身边的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语吧!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好!

  我是来应聘幼儿园教师的××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的题目是《竹子真好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竹子真好用》是幼儿园大班下册的科学领域活动内容。竹子的用途非常广泛,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竹子搭成的房子、奏出悠扬乐声的笛子、供人休息的竹椅、旋转腾空的竹蜻蜓、盛放食物的器具等。竹子的用处非常广泛,本次活动主要是带领幼儿走进竹子世界、了解竹子的各种不同用途。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纲要》的具体要求,我设计了如下三维目标:

  1.情感目标:能够激发对大自然的爱。

  2.能力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发展观察能力。

  3.认知目标:知道竹子的不同用途。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活动目标的分析,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知道竹子有哪些用途。

  二、说学情

  在活动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教师首要考虑的因素,因此,在活动开展之前,我将对幼儿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大班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已经获得了初步的抽象逻辑能力,能初步获得外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设计的活动,主要以幼儿的观察、游戏为主,让幼儿在观察、游戏中知道竹子的不同用途。

  三、说活动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尊重、交流、互动、共同建构的方式,让幼儿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游戏法、观察法等来进行教学活动。游戏法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需要,运用游戏法可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观察法是幼儿初步认识周围世界,积累感性经验的重要途径。

  四、说活动准备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于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了解更多的竹子用途。根据这一特点,我主要准备以下材料:

  1.挂图和制作好的视频;

  2.代表各种不同竹制品的头饰;

  3.每人一个竹蜻蜓。

  五、说活动过程

  以上对于教材和幼儿的分析都是为我们活动过程的设计做铺垫的,接下来我将说说我的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小朋友熟悉的熊猫博士为主人翁来创设情境,进行如下导入:竹子是熊猫博士的最爱,最近呀,熊猫博士又多了一项爱好,他呀,建了一座非常大的竹子家园,里面全是用竹子制成的物品,熊博士喜爱的不得了,逢人就说:竹子竹子真好用,它的用处多又多。

  多在哪里呢?小朋友们想知道么?那今天我们就有请熊猫博作为导游,带领我们一起走进竹子世界。

  以熊猫博士为主人翁进行导入,即联系了上次活动的内容,同时也为下面的环节做好铺垫。

  (二)自由交谈,初步了解

  1.幼儿自由交谈

  教师以熊博士的要求为由,向小朋友们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用竹子制成的物品?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并对幼儿的回答及时给予鼓励。

  2.出示图片,集体交流

  教师继续创设情境:刚才我们的谈话呀,熊博士都听到了,他说,他见过的竹制品可比大家的还要多!比我们说的还要多,那还有哪些竹制品是我们没见过的呢?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啊?那我们就跟随熊博士一起走进他的竹子世界去看一看吧。

  出示图片,提出问题:认真的看一看,找一找,图片上都有哪些东西是用竹子制成的?其中哪些是你以前没见过的竹制品?先让小朋友们互相说一说,再找人回答交流。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创设情境,鼓励幼儿观察、交流,

  (三)集体讨论,探讨用途

  这个环节通过播放视频,带领小朋友们一起观看,让熊猫博士对竹制品用途进行介绍。视频结束,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进行回顾。

  了解了竹子不同的用途后,通过打电话的游戏巩固以上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竹子的不同用途。游戏开始之前,要向他们讲明游戏内容和规则:戴上标有不同竹制品的头饰,等待熊博士打来电话,他会讲明需要什么,谁能满足他的要求谁就要主动站出来。

  (四)游戏环节设计如下:

  “叮铃铃,叮铃铃,电话铃声响起了,熊猫博士要休息,哪个工具站出来?”(椅子)

  “叮铃铃,叮铃铃,电话铃声响起了,熊猫博士要扫地,哪个工具站出来?”(扫把)

  ……

  这部分主要通过视频和游戏展开,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寓教育于游戏的目的。

  (五)游戏活动,玩竹具

  最后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玩竹蜻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的活动。

  六、说活动延伸

  为了保证幼儿学习的完整性、延续性,我会采用家园共育的方法,让幼儿回家给自己的父母讲一讲竹子的功能。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学生分析

  刘心武的《错过》是一篇文艺性政论文。它被编在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文学家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磊落坦荡的胸怀,从而倍加珍惜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错过.》尤显重要。作为八年级下这一学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尽管以前已经学过例如《纪念白求恩》等几篇议论文,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但文艺性的政论文(杂文)还是第一次接触,并且本文语言比较含蓄,所以刘心武的杂文《错过》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作必要的引导与点拨。

  二、说教法

  新课改目标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因而本节课,我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引着学生一步步深入探讨文体知识、课文重点内容、进而体验作者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这一节课中我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适时的提出问题,二是及时的对每一个环节作必要的小结。

  三、说学法

  这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杂文。在构思本节课堂结构时,我从文体入手,首先将它作为一篇议论文,让学生结合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引导他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指导学生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然后再安排学生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并结合自身对“错过”的体验,与作者的体验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最后拓展课堂,让学生情感得到提升。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及教学大纲对八年级学生学习议论文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为

  1、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实现“知识和能力”的三维目标

  2、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实现“过程和方法”的三维目标

  3、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其中1和3是教学重点,2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作为一个陌生人,我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和自己亲近起来,我选择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导入新课,孩子对陌生人的故事总有一定的好奇心理,这样我不仅巧妙的将学生引入了课堂,同时还抓住了学生的心,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为后面的讲课做好了准备。

  二、整体感知课文

  了解作者和有关文体知识,特别是对文体知识的了解,这牵扯着后面对文章思路的分析,对文艺性政论文特点的把握等都有着这关重要的作用。然后在听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当然字词教学也是新课改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内容探究

  这个环节我采用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回顾学过的一般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其目的是让它给后面的分析起一个引领的作用。到了初三我们在给学生的复习的时候都是以文体的模式来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文体的阅读题。那么这就在教学中给我们一个信号,以文体的模式来教学是不是也有利于以后学生熟练的掌握这种文体的阅

  读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课我也是以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为切入点,来引导学生分析,学习。

  第二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来探讨文章的内容、写作思路、论证方法、修辞手法,进而体验文艺性政论文跟一般议论文的不同。此环节的设置在于突出阅读行为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第三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核心内容,对重点段落做重点分析,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性。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作者对“错过”独特的体验。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己认真读课文,动笔画,合作探究,动嘴说。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小环节里面还有一个小难点,就是要求学生讲出“作者是怎样得出自己的观点的”,这牵扯到分析作者的论证过程,相对来说比较难。这时教师要对学生做适当的引导和点播,帮助学生分析,掌握作者的观点。

  当学生已经能非常清楚的知道作者的观点时,我在一旁做了一个小小的小结,将学生引入文章最后两段的学习中,提升他们的情感体验,感悟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时自然水到渠成了。

  第四步品读欣赏 此设置旨在让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够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够说出自己的体验。培养学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能力。这一环节是对文章难点的突破。

  为了降低难度,我请同学找出自己认为很经典的语句。然后同桌交流,最后与大家共同分享。这里学生说得必然很乱,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分析,这时教师就要做及时的引导,告诉学生或抓句子的深层含义,或抓句中的重点字词,或抓句子的修辞手法等等,本节可我出示了两个例句,目的是教学生如何去分析精彩语句,进而形成能力。

  四、拓展延伸

  此设置旨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能力。本环节我设置了两道题。

  1、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面对“错过”你是怎样表现的呢?回忆你的人生历程中最难忘的“错过”,用简要的语言写下“错过”的前因后果,并找寻课文中的话语来概括它或勉励自己。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所处位置及内容分析

  《倾斜的伞》是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教材以“爱”为主题,共安排了3篇文章,这是第1篇。《倾斜的伞》是一篇叙事兼有抒情的散文,文质兼美,文章主要写了外公和外孙女两代人之间互相撑伞的场景。文章以“雨中倾斜的雨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使“雨中共同打一把伞”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细节中,蕴涵着的强烈的爱的气息,通过精彩的文字巧妙地张显出来,给人以“爱”的感动,让人体会到人间亲情的温馨。

  课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在雨中,爷爷为我撑伞”和“我长大候在雨中,我为爷爷撑伞”两部分。作者在抒发着内心强烈的情感的同时,我们读起来也会清晰地认识到,雨中伞下笼罩着浓浓的亲情,时空变幻的传递中也流露着浓浓的感恩之情。

  2、教学课时划分:本课共2课时(今天所授第2课时)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墨、挽、胳、膊、擦”五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 结合生活体验,描述生活中充满温情的事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2)提高学生随文识字,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体会祖孙间的亲情。

  4、教学重点:本文的教学重点,除了知识、技能与方法外,还应侧重于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体会人间真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5、教学难点:通过学生感悟,从字里行间理解人间真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二、说教法学法设计

  1、设计理念

  (1)、让学生读中感悟到人间真情,体会到父母等长辈对自己的爱。

  (2)、要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出自己的感悟。进而体会到父母等长辈的爱。

  (3)本课采用交互式、自我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2、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刚上1个月的三年级的同学,他们的思维能力、说话能力等其实还是二年级水平。加上抽签借班教学,新区回小又是大班额教学,和自己平时教学班级不同,面对上述学情,要努力作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针对当今,孩子们不论吃的,穿的,玩的,就连上学,无一不在享受着亲人的爱的呵护,那么它们是否感受到了爱的温馨与幸福呢?他们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报这些爱。事实上,现在的孩子对爱的感受确实缺乏,更不用说主动献出自己的爱了。这篇课文正适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3、教法学法设计

  我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将整个教学环节分为四大版块。

  第一版块:回忆雨景,导入新课

  由于是第二课时,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提出“同学们喜欢下雨天吗?在雨中,你们有没有和别人共同打过一把伞?发生过什么事情吗?”等提问,把学生拉回课文所叙述的情景中。这样设计意图:选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融入到课文当中去。]同时师生共同走进课文,去感受“我”与外公之间浓浓的爱。

  第二版块:细读研磨,精读感悟

  读中感悟外公对丹丹的疼爱。教学中,我采取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外公对丹丹无私的爱。以上这部分教学,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凭借对重点语言文字的形象化感悟,抓住语言感悟点,深入体会,进而深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挚爱亲情。通过伞下外公对丹丹的关爱情景的表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亲情。这个环节是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合理部分,如果抛开语言文字,空对空的说教,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会有好处。

  读中感悟丹丹对外公爱的回报。这个环节让学生观察两幅图,找出不同点:1、外公老了,丹丹长大了。2、丹丹小时候外公把伞歪向丹丹,丹丹长大了,把伞歪向外公。通过对比,让学生从当年外公把关爱更多地给予丹丹,后来丹丹把关爱更多地给予外公的画面中,体会外公的爱幼之爱和丹丹的爱老之爱都是一种亲情之爱,体会到这种亲情的至纯至真。

  在学法引导上,我特别注意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如课文中几处重点句子的理解,教师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怎样学上下功夫,特别是“仍然----仍然-----仍然-----”这个句子,其实是排比句,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懂得意思,还要用3个“仍然”造句。考虑到刚上三年级难度过大,教师设计了2个同样句型的填空说话训练,及完成学生对这一难点内容的掌握,又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中,我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怎样读出情,读出意,怎样读出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上,做重点指导。让学生随着课文内容的故事情感的迁移,而投入到教师的教学之中去。这是本课学法的指导的重点所在。

  第三版块:激情延伸,再现关爱

  在学生对比“两张不同的照片”之后,教师提出理解“倾斜的伞”课题的含义。安排在文章最后是我的大胆创意,文章的结尾让学生读中思考:“我”永远珍惜爱护的仅仅是那把伞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雨伞下笼罩着的是浓浓的亲情。

  第四版块:真情回报,学会感恩

  读后拓展。课文学完,要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出自己的感悟。进而体会到父母等长辈的爱。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从司空见惯的小事中去感受到父母亲人的爱,只有感受到爱才会懂得回报爱。因此,我先让学生回忆父母亲关心自己的一件感人小事,再填写爱心卡,表达自己对长辈的感激之情。

  最后用歌声抒发心中的爱,使关爱他人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慢慢扎根。教师用歌曲《感恩的心》和人间感恩的图片,让学生迁移默化的受到教育,进一步升华主题,从而结束全课教学。

  三、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设计有一定特色。

  1、课题:倾斜的伞中的“伞”由字变成图——一把墨绿色的小伞,倾斜地贴在黑板上。使文章的线索一目了然,更突出了倾斜的含义。

  2、用“外公”和“丹丹”以及双向箭头使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双向箭头上的爱心突出了文章的主题“爱”。

  3、一个大大的红心上贴满孩子们的五颜六色的爱心卡,这不仅是孩子们爱的感激,更是他们爱的宣言,相信他们一定会把爱心留在心间,把爱心播撒到每个人的身边。

【【必备】说课稿六篇】相关文章:

1.【精华】说课稿六篇

2.【实用】说课稿六篇

3.【必备】说课稿四篇

4.【必备】说课稿5篇

5.【必备】说课稿集合7篇

6.【必备】说课稿五篇

7.【必备】说课稿汇总7篇

8.【必备】说课稿3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