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14 20:05:1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说课稿6篇

说课稿 篇1

  [教材简析]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又通情达理,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显然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

  如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呢?本教学将根据“文包诗”类课文特点,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典词的意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3、学习“文包诗”类课文特点。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设计意图:提问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二、初读寻情,整体感知

  重点理清课文情感线“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明确重点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借助各种资料、工具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尽最大努力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尝试将新知纳入自己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同时,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为下面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三、换位体情,深入探究

  (学生扮演苏轼,教师充当学生。)

  (一)体悟“心绪不宁”

  (二)体悟“埋怨”

  (三)体悟“宽慰”

  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重。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巧妙地将学生由“画外人”变为“画中人”,变被动为主动,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悟。]

  四、升华情感,体悟意蕴

  出示《水调歌头》(全文),深情地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的情。(齐诵读)

  词一般都可以配乐歌唱的,让我们欣赏一曲《水调歌头》

  五、拓展延伸,积累内化

  1、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相似情感的诗句。

  2、教师指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思念亲人,思念故乡”这个主题的诗词,举行一次朗诵会。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内容分析

  大千世界中的生灵万物,都有颜色。颜色既是物质固有的特征,又富有浓郁的情感含义。以色彩及其相关的事物为对象,引发幼儿与它们之间发生互动,这对幼儿在认知建构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儿童的世界更是五彩斑斓,就像红、黄、蓝、绿这些颜色一样,在秋景迷人的季节里,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感官发现秋天是多彩多姿的。他们感知美丽、丰富的色彩藏在哪里。本教材的重点、难点是知道秋天是美丽多彩的。

  (二)幼儿情况分析

  在人们的印象中,秋天应该是金黄色的,因为稻子熟了,树叶黄了,一片丰收的景象。正是由于丰收了,激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们便可利用现实生活中真实事物的颜色,让幼儿亲身体验、感受到秋天的多样性,从而知道秋天的颜色多种多样。

  (三)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知道秋天是美丽多彩的。

  2、按照散文诗中的内容仿编句子。

  (四)活动准备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收集制作小草、枫叶、菊花、松树、大地的小图片和红、黄、白、绿、彩色的小图片。

  2、提供散文诗磁带。

  3、准备幼儿用书。

  (五)活动教法

  幼儿获得知识总是从已有经验进行转移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这篇散文诗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联系法、游戏法。

  为什么要采用这些方法?

  1、讨论法:

  因为语言不能代替操作,但操作也不能缺少语言,更何况散文诗这是语言的范畴。为了调动幼儿的参与性,积极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讨论法是必不可少的。

  2、联系法:

  图片联系实际,让幼儿把已有经验与事物图片进行联系,这是对幼儿已有经验更好的体现。

  3、游戏法:

  游戏法是万法之首,游戏更是孩子们所喜欢的。让实物图片与颜色图片想匹配,才能达到幼儿理解、巩固的目的。

  (六)说学法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运用感官参与活动。通过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是积极主动学习的。

  (七)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从“理解——感受——体验”三大块,由浅入深,从理解到感受,使幼儿已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但是众所周知幼儿感知事物都是从具体到形象的,光靠枯燥无味的欣赏和讲解,幼儿可能会知道秋天的颜色,但都是机械的,无法理解的,更谈不上去仿编了,样让孩子真正理解、并学会仿编,我将活动设计

  成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幼儿通过直观的看和听,教师启发式的运用图片,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第二部分:给孩子一定的图片参考,让孩子学习仿编句子。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环节:提问导入:秋天是什么颜色的?让幼儿进讨论。目的是让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颜色和事物,并进行必要的联系。

  第二环节:欣赏散文诗,目的是让幼儿对文章有了解。

  第三环节:根据散文内容进行提问,目的是让幼儿初步理解散文内容。

  第四环节:教师一边朗读散文,一边演示教具,让幼儿从视觉上直观地接触到散文内容。

  第五环节:欣赏录音,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

  ——设计提问:小草、枫叶、菊花、松树、大地是怎样说的?

  ——讨论:为什么小草说秋天是黄色的?枫叶说秋天是红的?松树说秋天是绿的?大地说秋天是绚丽多彩的?

  第六环节:幼儿跟录音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目的,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第七环节:仿编诗歌。目的是让幼儿发挥想象,联系实际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可设计提问:还有谁会告诉我们?它会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

  可将幼儿的回答用简笔画记录在黑板上,以此来激发幼儿想象,回答的兴趣,并将新编的诗歌融入到散文诗中,让幼儿朗诵,使散文内容升华!

  (八)活动延伸:

  提供幼儿更多的实物图片与颜色标记,让幼儿进行实物配对,并运用卡片进行散文仿编练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提醒幼儿观察生活中秋天的颜色!

说课稿 篇3

  一,对课内文言文复习的认识。

  分析历年高考试题,我们 能 发现,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还是 语段 翻译、 名 句 默写, 差不多均 源自于课内,几乎历年的考点设置,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 。 可见, 高考 文言文 复习立足课内积累 , 学好课本,巩固基础知识, 既是基础,又 是关键。 学生可以 通过对课内文言文的复习,激活、梳理、积累 中学学习过的 文言现象和文言知识,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打好基础和铺垫。

  二,课内文言文复习的目标。

  基于上述认识,课内 文言文 我们 的目标是通过复习,让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地说,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一)理解词语和句式: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及用法;

  ( 3 )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二)理解文句:

  (1)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能将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分析文章:

  (1)分析文章的内容;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学情分析。

  我们松江四中学生在区内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我就不详细分析了,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我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可以这样概括:学生知识基础偏差,学生学习能力偏低,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学习态度又有待提高,学习时间偏紧(因为我校是美术专业特色项目学校,高三共有六个班,其中有三个班级是美术特色班。平常,学生除了像文化课学生一样要学习文化课知识外,他们每周还必须花近两天的时间去学习美术专业课。临近专业考试之前,他们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停止文化课学习而专攻美术专业课,以便专业课考试能过关。因而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紧张)。

  四 ,复习应对策略。

  1,未雨绸缪,集思广益。

  在上第五册新课的时候,我们就已着手对课内文言文复习进行规划和工作部署, 我们打算用自编 《课课练》的习题 方式对 课内文言文及 部分重要诗歌辞赋中的文言知识进行 激活、梳理和积累。据此,我们 备课组 进行 了 任务 分工 ,有的准备搜索资料,有的准备 汇x习题,有的准备 校勘和 准备 习题 答案, 这样, 以便发挥团队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2,全局规划,统筹安排。

  因为 是复习课, 我们力争在 保证 全面复习 课文 基础知识 的同时 , 还 对 有规律的文言现象 以随文习题形式 进行 梳理 和呈现 , 同时, 还注重对学生能力 (包括分析综合与鉴赏评价能力) 的考察 ,以期 对 课内文言文复习有个 规划 周全 , 脉络清晰。

  下面以“秦晋淆之战” 为例来谈谈我们的习题设计 。

  “秦晋淆之战” 这课练习共设计为七大题,依次是:

  一,解释文中加点或画线的词和短语。

  二,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指出其活用类型并解释。

  三,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指出本字并解释。

  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五,翻译下列句子。

  六, 你最喜欢本文写到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七,本文中心。

  第一 题 ( 解释文中加点或画线的词和短语) 是 对随文的 文言 字词进行解释,目的是激活学生记忆, 积累文言词语,加强对课文的回顾。

  第 二 题 (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指出其活用类型并解释 )是有目的对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进行呈现 和梳理 。

  第 三 题 (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指出本字并解释 )是有目的对文中的 通假字 进行 呈现和梳理。

  通过第 二 题 、第 三 题 这样的题型,可以通过练习的方式 帮助同学整理课文中常见的文言现象。

  第 四 题 ( 解释下列多义词) 是对多义词进行梳理。 文言一词多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对文中一些多义词进行 辨析和 积累 , 练习实在很有必要。

  第五题 ( 翻译下列句子 ) 主要是重点或必须掌握的难句。

  第 六 题 ( 思考题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虽然题量不多,但能激发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如第五册古文的思考题依次是:

  本文是怎样紧扣一个“归”字,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结合起来的?(《归去来兮辞》)

  说说为什么晋武帝在看了此表后,就答应了作者辞不就职的请求?(《陈情表》)

  你最喜欢本文写到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秦晋淆之战 ”)

  你最喜欢本文写到的哪个人物,为什么?(“鸿门宴”)

  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将苏武塑造成一个生动丰满的形象的?(“苏武传”)

  本文是怎样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来阐明事理的?(“伶官传序”)

  第 七 题 ( 本文中心 )对文章中心的概括 和介绍意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中心 , 既 在于让学生明了课内的内容,也在于 让学生 训练语言 的 概括和表达能力。

  事实上, 我们每一课练习大致都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在每一册的练习之后,我们都有一个文化常识表格填空和作家小传。以第二册为例如下:

  第二册文化常识练习

  一,填表。

  课文名

  作者朝代

  作者姓名

  作者字

  作者号

  代表作

  “阿房宫赋”

  “黄州快哉亭记”

  “项脊轩志”

  “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作家简介。

  1、 杜牧 ( 公元 803 -约 852 年 ) ,字牧之 ,晚 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 世称 “ 杜樊川 ” 、 “ 杜司勋 ” 。 人们将他与杜甫相比,称其为 “ 小杜 ” , 又因其和晚唐李商隐齐名,故又称其二人为 “ 小李杜 ” 。著有作品集《樊川文集》。

  我们学习过他的作品有: 《山行》 、 《泊秦淮》 、 《赤壁》 、 《过华清宫》 、《阿房宫赋》 等。

  .....................

  除了 课课练 这样的 系统练习外,我们还 计划 穿插一些有益的补充教 学练习 ,如 文言多义词专项练习、著名作家 、 作者知识小报等。依据教学实际 ,我们将随课堂课文教学 进行专项 练习,如《秦晋殽之战》多义词练习、《苏武传》多义词练习, 陶渊明 专题小报 、李白的专题小报 等等。

  当然,我们设计的 练习 是 依据 我们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的实际情况,因而大多是基础, 甚至是特别基础,但这是我们 必须面对的 实际,我们 必须 从基础抓起, 而 不能操之过急。

  五 ,教学课时安排。

  从教学时间的安排上,高中课内文言文复习,我们计划用五周 左右 的时间完成 。

  六 ,结语。

  总之,从教学研讨的集体备课到全面收集、整理甚至设计教学资料,再到精心准备、 努力实施 ,我们力 图 根据 我校的教学实际 ,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充分 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我们的工 作还有 待进一步完善,也希望得到广大专家的指点和各位同仁的帮助,以期让我们的工作效率 能够 更高、 工作效益能够 更好,恳请各位专家和同仁的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本次音乐教学活动选用了匈牙利儿童歌曲《火车开了》,这是一首轻快的大调式的歌曲,一段体,它由四个乐句组成,全曲的节奏简单、明快,旋律流畅。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我把歌曲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前奏、间奏部分):主要表现火车准备开动或进站时的情景。第二部分(第一、二句):表现火车慢慢启动的情形。第三部分(第三、四句):舒展的节奏与前面的乐句形成对比,表现火车在迅疾飞驰。歌曲展现的内容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生活情趣,乐于被他们所接受。同时,歌曲的节奏鲜明,当中X—、X、X这三种基本节奏,适合做开火车的游戏,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创编。通过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2、主题活动《有趣的交通工具》分为12课时完成,内容有:火车篇、飞机篇、轮船篇、汽车篇、摩托车篇和自行车篇,其中火车篇分为2课时完成教学。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提炼歌曲《火车开了》中的三种时值音符,设计三种节奏型,开拓丰富多样的节奏练习;在节奏练习的基础上发展音乐游戏《火车开了》。第2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火车开了》。

  二、教学目标:

  1、按歌曲中的三种节奏型做声势、律动、打击乐器演奏练习,加强对X—、X、X 三种音符时值的感受认识,并学会在音乐游戏中加以运用。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分组目标如下——

  A组:按节奏做声势、律动、打击乐器演奏。

  B组:跟着老师做声势、律动、打击乐器演奏。

  C组:体验节奏练习的乐趣。

  2、创设生活化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动作、声音去表现火车开动的情景,体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乐趣,让学生玩乐于学。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游戏《火车开了》,并培养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能力,教育学生做一名守秩序的小公民。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节奏练习,加强对X—、X、X 三种音符时值的感知认识。

  2、教学难点:在熟练节奏型的基础上,开展音乐游戏《火车开了》。

  说设计理念:

  1、此次教案设计,我是根据奥尔夫教学以即兴与节奏为核心的特点,中度智障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以及课改的理念这三方面进行的。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审美教育,它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创造等方面的健康成长。根据以上特点我在备课时设计了许多学生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达到认知和掌握技能的目标。给予学生自我创作的空间,充分感受创作的乐趣,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以激发兴趣为抓手,音乐课中的动、玩、乐、创必须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情绪下才能进行,不然就“动”不起来,“玩”不积极,更谈不上“乐”,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有了情绪,有了动力,才能参与到活动中去。

  2、交通工具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他们对其充满好奇,渴望深入探讨这些有趣的工具。主题活动《有趣的交通工具》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音乐开展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活动中,深入认识每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从而帮助他们认识身边的事物,建立自立生活的信心。

  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节奏的感受、参与音乐活动和自主创作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读、多想、多做、多动的环境中培养节奏感。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采取“寓教于玩”、“寓教于乐”等办法,采用奥尔夫教学法,配合多媒体,在课内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宗旨,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素质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展示自己,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学生足够自由想像和随意发挥的空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在感兴趣、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和体现节奏的奇妙,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关系,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用火车声音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清晰、快速进入学习主题,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跟着老师做声势,为本课做节奏铺垫。

  2、设计老师是“音乐火车站站长”的角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开展音乐活动。

  二、提炼节奏。

  1、音乐火车站长出示买到的火车票,提问学生能否读懂三张带有节奏型和象声词的火车票,并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模仿火车的三种声音。(创设生活化课堂,提取歌曲《火车开了》的三种时值音符与三种不同的火车象声词结合,设计富有音乐特色的火车票,使枯燥的节奏练习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结合火车象声词,向学生简单讲述X—、X、X 三种音符的特点。

  3、请学生读一读节奏卡,先熟读再加入声势朗读,加深节奏印象。

  三、创编动作。

  1、让学生观看火车开动的真实视频,使学生对火车的动态产生直观印象,为创编动作做准备。

  2、激励学生为火车的三种声音创编动作,享受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把三组动作设计到歌曲《火车开了》的乐句当中,并连接起来练习,以律动的方式培养节奏感与肢体协调能力。为音乐游戏做准备,紧密连接每个教学环节。

  四、音乐游戏《火车开了》

  律动游戏——

  1、把三组创编动作结合音乐集体进行律动游戏。

  2、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代表三种声音,分组练习后共同合作完成律动游戏。

  打击乐器活动——

  1、出示木鱼、串铃和三角铁三种打击乐器,引导学生为三种火车声音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把三种乐器分发到小组,让学生自己根据火车声音的特点,设计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然后分组练习。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2、把三种乐器设计到歌曲《火车开了》的乐句当中,学生分组练习,熟练后配合音乐进行打击乐器活动,培养与他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

  1、教育学生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要自觉排队上下车,做一名守秩序的小公民。

  2、给学生派发印有本课学习内容的纪念小火车票,使课堂紧贴主题,前后呼应。

  说:

  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的内容与画面生动活泼,条理清晰,连接严谨。导入了真实的火车视频,使课堂更有直观性与生活化。简单明了的板书设计让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有效辅助学生进行学习活动。

  自评:

  音乐是一种感人至深的艺术,仅凭理论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切身的感受、才是刻骨铭心的,只有在生动的内容与情节发展中让学生主动地体验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美,才能使智障小孩的心灵世界更丰富、更完美。这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动、自己创作,让其尽情的表达着自我,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从而使音乐教学成为一种游戏、一种生活、一种体验。

说课稿 篇5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开展“说课”实验,取得了很好效果,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群体的教学水平。这一实验从小到大,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全国已有24个省、市、自治区引进推广了这一做法,《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24家报刊先后40多次报道、评价这一实验。1992年12月在新乡成立了“全国说课研究协作会”,1993年7月,“说课研究”被列为河南省教育科研重点项目。

  (一)课题的提出

  在我国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兴起的教改大潮中,他们从本区的教学工作实际出发,对教师学历、职称、教学现状、教研观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区属学校教师学历全部达标,但有一部分人参加工作较早,属经验型教师;另一大部分为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都有待进行达标后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学能力。职称方面,中级以上教师占28%,教学经验丰富,但缺乏理论学习;小学二年级以下教师占39%,理论水平不高,驾驭教材能力差,更需提高。教学现状,相当一批教师备课不得法,摘抄“优秀教案”“备课手册”,口头表达能力差。这种现状急需改变。最后,普遍缺乏教研观念,只教不研,教研脱节。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四方面问题,于1987年提出了“说课”这一实验课题。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方式。

  (二)具体做法

  1.确定说课内容

  (1)说教材:说出本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编者意图及教材的前后联系。

(2)说教法:讲出自己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及理论根据。

(3)说学法:谈本课拟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

(4)说课堂教学程序:谈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及板书设计等。

  2.明确说课范围

  关于地区范围:说课分为区、校、教研组三个层次。

  全区大型综合性或单科说课:每年1~2次。

  校级说课:每学期1~2次。

  教研组说课:一般每周固定时间1~2次。

  3.说课形式

  学校基层教研组:重点课题分配到人,每周1~2次,均有重点发言人。

  学校说课活动:每学期1~2次,排好顺序人人述说。提前一小时抽签选定课题,评出等级,表彰优胜。

  区级说课:采取两抽签制,按职称级别决定人选。在规定时间内熟悉教材,写出说课提纲,尔后登台说课。

  (三)实验效果

  1.说课活动得到教师广泛的参与

  据20所区属小学统计,几年来参加各级说课的达5385人次,占总人数的95%以上。

  2.形成了学习教育理论热潮

  据20所区属小学统计,1991年教师个人订阅的教育刊物量比1988年前多67%。

  3.促进了教师对教材的熟悉掌握。

  4.提高了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

  5.提高了教学质量。

  比如,学生在各种比赛中获奖数量1990年比1988年增加62%。

  主要参考资料

  秦忠义、董丞明主编《说课探索》,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

  (一)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世界地理的最后一个单元,虽然篇幅不长,但从全书的知识体系来说是继区域地理之后,进一步站在全球的角度,着重论述了在日益开放的现代世界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的问题,从而使全书在教育学生树立全球观念的境界中结束。并为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学习从整体观念上打下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起着总结、提高的作用。教材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缩小的世界”,第二部分是时区,第三部分是日界线,第四部分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节课主要讲解“时区和日界线”。

  时区和日界线知识放在世界地理最后部分讲述,有着以下两个新的含义:第一,不仅仅是单独讲解有关时间的知识,而更重要的是突出本知识点与全章教材中心线索的内在联系,如下图所示:

  生产力发展具体新的运输方式造成世界空间相对变小标志着—→—→——→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日益深刻要求→人类更应注意保护环境、创造美好的环境。第二,同现行教材比较,对学生的要求有所降低,突出了时区和日界线的实用性,简略地讲解了有关时区和日界线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世界的时区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含义

  (2)运用:区时与区时差,“北京时间”的由来与使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在“时区和日界线图”上根据两地所在时区推算区时

  (2)让学生初步学会自己读图分析日界线相邻的两个时区的一些特点和过日界线的日期变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开放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三)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区时与区时差,区时的计算

  教学难点:区时计算,日界线

  本节解决重难点的关键在以“世界政区图”的基础上,采用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等,边讲边演示,使学生多世界各地所处的时区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利用版图边讲边练,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对区时,日界线的完整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这样能直观地反映教材的层次结构及知识内涵,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同时还自编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让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愉快。

  二、教学方法

  1、启发式谈话法:投影书中“想一想”内容,启发学生思考:两位小朋友的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2、读图分析法:

  (1)在时区和日界线图上找出一些国家的首都所在时区。

  (2)算一算这些地区与我国北京的区时差。

  (3)找出日界线。

  (4)分析日界线两侧时区的不同特点及过日界线的变更方法,教给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对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有一定帮助。

  三、学法指导

  “读图→析图→用图”三步走加游戏。以图做媒介,指导学生用眼识图,用脑析图,动手绘图,开口说图。游戏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具准

  1、实物投影仪;

  2、多媒体课件;

  3、地球仪;

  4、自制表盘;

  5、小激光手电筒。

  五、教学程序

  (一)引入:

  同学们到过车站、邮电局吗?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在这些地方的醒目位置镶嵌着世界政区图,图中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时刻表。(或者是很多时钟。不同时钟标着不同的时间)。大家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吗?——便于人们了解世界各地与我们的时间差,方便我们出国旅行,洽谈业务等。同一个世界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时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设计

  1、投影P106想一想1、2:提问:小明和小强的问题出在哪里?

  ——时差

  那么时差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还得从地球的自转谈起

  2、演示:在地球仪上贴上黑、白、红三点表示同纬度上的三个不同地方,先判断一下这三个地方的相对位置。生答:黑点在最西边,红点在最东边,中间是白点。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老师用手电筒从东方照射地球仪,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红白黑三点谁最先受到一天中第一缕阳光的照射?这种先后次序与他们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有什么关系?

  演示提问:古代各地都把当地正午太阳位置最高点时刻定为12点,当红点达到正午12点时,黑白点都到了吗?黑点、红点时刻如何?这样一来,地球上会有多少个正午12点?

  ——我们把这种因地而异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3、设疑置问,推向高潮

  如果我们都使用自己的地方时,会出现什么结果?

  4、游戏:找朋友(市区的划分)

  将学生分成里、外两圈,面向内就坐,里圈25个学生,每人拿一个自制表盘,外圈25个学生,按顺序每人拿一个时区区牌。里圈中心放置地球仪,分别用红、白、线引出180°和0°经线。

  设问:如何解决时差问题?——学会区时的计算

  5、举例讲解:已知北京时间是8月2日8时,求此刻东京、纽约的时间分别是多少?

  投影讲解计算步骤:(1)查三地的区号

  (2)算时差:同区区号相减,异区区号相加

  (3)求区时:未知时刻=已知时刻+(-)两地时差(东+西-)

  6、巩固训练(出示多媒体课件):

  (1)学生看图回答:全球划分为多少个时区?一般每个时区跨多少经度?哪一个时区的中央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

  (2)让学生上台用鼠标在图中点出老师所报城市的所在时区。

  (3)算一算这些城市与我国北京的时区差

  7、过度(小故事):有一美国孕妇乘坐轮船横渡太平洋时,生了一对双胞胎,到达美国住地登记时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先出生的儿子是弟弟,后出生的倒成了哥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在作怪吗?——日界线

  8、出示多媒体课件:

  (1)点出180经线

  (2)点出日界线

  (3)观察:日界线是否完全在180经线上?为什么?

  (4)根据船只的移动观察分析日界线两侧时区时刻的不同特点以及过日界线日期的变更方法。

  9、板图辅助讲解(略)

  10、归纳小结:由学生完成

【【必备】说课稿6篇】相关文章:

1.【必备】说课稿五篇

2.【必备】说课稿3篇

3.【必备】说课稿汇总7篇

4.【必备】说课稿合集8篇

5.【必备】说课稿八篇

6.【必备】小班说课稿3篇

7.【必备】说课稿集合8篇

8.【必备】说课稿六篇

9.【必备】说课稿集合7篇

上一篇:说课稿初中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