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10-03 14:19: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背影》选自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请的一篇著名的记实散文。一直作为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诚与至诚的父子之爱,反映了我国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我觉得,读朱自请先生的《背影》,就应该把眼光方远,远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后才能真正体会这篇名文所蕴涵的真精神。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这也是家庭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走近作者,认识生字、生词。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能力目标:学习在平实的叙述、抒情中蕴藏着的极为精巧的构思;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

  情感目标:,认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的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很适合朗读,要让学生多读。读出文中的感情,使学生自己能够受到感动。所以我把该文教学重点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激发孩子理解父母、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初二学生,他们的阅读范围还不是很广,掌握的阅读技巧不是很多。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如何理解文中父亲那个不怎么优美的背影?学生还无能为力。因此,我把此当作本文的教学难点。

  4、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以下的方法及教具进行教学: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朗读评价的教学方法。

  (2、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5、教学用具:

  多媒体。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法上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据此,我在教学该课时主要采用朗读的方法,教师不必过多的讲解,作者的感情让学生在读中慢慢感受出来,以达到教学目的,而不是一上来就分析文章,以至把整篇文章分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失去了阅读兴趣。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会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地去解决问题。

  6、说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和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1自主收集资料,增加课外阅读量的方法,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3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家庭,走向社会而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导入新课的开场白是十分重要的,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人们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象个宝,没妈的孩子象棵草。”可是在我们生活中,有一个人也时时刻刻在关心、爱护、影响着我们,那就是父亲。在生活中你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在成长的历程中他对你有什么影响?你怎样评价你的父亲呢?1、由导语引出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2、自由发言,鼓励学生多发言。3、教师小结,引出新课。(此设计能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主人公达成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

  (二)检查预习情况,明确学习目标:1、生字、生词的练习。(运用多媒体显示出来)2、让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朱自清的有关资料3、检查朗读情况,并让学生作出评价。(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自己收集资料,查阅工具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是学法1的实施。)

  (三)启发诱导,合作探究1、配乐朗读此文(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注意朗读的要求和技巧。2、整体把握文章,让学生谈听后的感受。3、把握文章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4、文中出现了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5、本文通过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的什么的感情?6、体味文中父亲的几句话。(以上设计的问题由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进一不理解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兴趣。完成教学目标2 。)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熟读全文,进一不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我设计了如下导语)同学门,上节课我们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也感受到了一位普通的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亲,今天我们继续探讨这篇课文。

  (二)明确目标1、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2、领会朴实的语言风格。3、继续感受父子情深。

  (三)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用多媒体显示下列问题)1、文中四次“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映象最深?为什么?2、体会父亲亲爬月台时的几个动词。3、文章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写父亲的背影呢?4、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竟然感动得流泪,你相信吗?5、你认为文章是通过选取什么角度来表现“父爱”这一主题的?(此设计意在拓宽学生的思路,在师生质疑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是突破重点、难点的重要一环,是对学法2的指导,从完成教学目标2。)

  (四)学生朗读课文,分组讨论,就文中不解之处质疑。(教师点拨)(此设计是让学生养成自主提问,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学法2的进一步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多了解爸妈,体会他们子女的关爱。

  (六)总结全文,渗透思想教育,完成教学目标。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一、我说课的题目是《马说》,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管理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管理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

  二、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我准备达到以下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3、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成为坚毅、执着、博学、谦逊的人才”的育人目标。

  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三、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几点:

  1、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并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诵读品味法

  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3、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

  五、课前预习

  六、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七、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八、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韩愈及有关“马”的资料和文学作品。

  新课标提出“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之所以布置这样的预习题目,它的好处在于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九、教学过程

  1、马的世界

  让学生总结带“马”字的成语及与马有关的文学作品。

  这种导入既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又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还将他们带入了文章情境。

  2、解读标题

  标题为“马说”,实则为“说说马”,即发表一些关于“马”的看法,于是引出对“说”这种体裁的介绍。(用多媒体展示)

  3、讲解背景故事

  这一项由学生自己完成。

  4、朗读课文,解读文本

  叶圣陶语“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

  当今语文教改气氛活跃,新观念、新教法层出不穷,但溯本求源,探其精髓,都要求勿忘“读”这个本。所以,这个环节就是“边探究文本边朗读,解读到一定的深度,朗读也到位了。”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

  第一步:探讨“食”字的读法,带动对这个字的理解,然后教师范读。范读是为了体现教师的示范和楷模作用。

  第二步:一个学生朗读,然后全体朗读。这样是为了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三步: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着重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将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全班进行交流。基本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课件展示板书)

  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第四步:个别学生朗读,学生集体评议,并说明理由。这样学生的诵读必须建立在对文章的理解上。

  学生的评议可能回涉及到这么几点:

  (1)5个“也”字句的语气。

  (2)最后一段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嘴脸的句子和自问自答的句子的语气。

  (3)整篇文章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激疑”和帮助“解疑”。

  第五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正确语感、语气进行朗读。

  5、精品细读

  教师此时应提出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对文章做更深一步的理解。“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至此,学生已较透彻地把握了文章。接下来该呈现出文章最实质的内核了,“文章是说马,但作者真的只想说马吗?”学生就很容易找出“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寓意了。

  6、了解作者

  依据文章推测作者此时的处境和所怀有的感情。然后让学生介绍查阅资料所了解到的韩愈,和刚才的推测相印证。如有欠缺,教师作补充。

  7、情感延伸

  你如何看待当代社会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8、网络大看台

  我在网上摘取了一些网友的帖子,(用多媒体出示)同学们可以看出它们是形式内容不同的读后感。然后,我就要求学生们也试着写回复帖,长短形式不拘。等到微机课上发上去,大家共赏。

  这个环节的设置,改变了以往读后感的形式,具有灵活机动性,又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可谓一举两得。

  板书设计

  以千里著称

  千里马,伯乐

  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美丽的西双版纳》,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民族风情的游记。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字里行间流露出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过《小石潭记》、《阿里山纪行》,对游记的学习有了一些基础,且游记属于散文的一种,这类散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因此我的目标设置为:

  知识与技能:1、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了解运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的方法。3、学习通过对照手法表现西双版纳神奇秀丽自然风光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结合文中相关注解,理解文章内容。2、倡导学生课前查找收集关于版纳的资料增加感性认识。3、课堂上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会傣族人民独特的人文风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难点:1、通过对照手法体会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的神奇秀丽和人文景观的质朴意深的特点。

  2、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法

  教学中通过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欣赏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感受当地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而文章中所反映出的人文思想,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想才能体会得出。

  对照手法的运用是难点,在问题设计中我用了填空题的格式做引导。为了帮助学生赏析语言,我提供了示例和赏析格式。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教学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①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学会快速阅读,并掌握在快速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②学会赏析优美语句和语段,学会赏析语句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对文句的赏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教学程序

  本课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有两个目标:1、通过欣赏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2、体会对照手法的运用,深层次感悟“美”的内涵。

  一、故事导入

  上课开始,我讲述了关于泼水节传说的故事,目的之一:激发兴趣:之二:为后面讲解傣族人对待水的态度蓄势,提供铺垫。

  二、感受美(浏览课文,探美)

  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第一次读课文之后的感受牵出神奇秀丽心驰神往这条明线后,再要求以"《西双版纳》美在……"说说版纳的美.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理清思路,了解西双版纳的景物特征。

  三、品读美(朗读课文,寻美)

  这一环节设计了小组合作,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方面体会西双版纳的美。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通过问题由浅入深地体会热带雨林的特点,其中穿插对照手法是为了点明西双版纳的神奇的特点。如果说自然景观的美是大自然对版纳的恩赐,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则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傣族质朴意深的民风民情。让学生阅读课文从文中提供的信息中去考察人文景观的美,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傣族的风俗文化,进一步感受西双版纳的人文景观的美.

  人文美是重点,在问题的设计上与前面一致,先概括在整理表达,对“妩媚”一词含义的理解是难点,目的想点明作者对这幅风情画的喜爱之情。概括,西双版纳的风俗美美在互助友爱、善良虔诚、乐观从容、质朴意深……

  四、表达美(神游图片,悟美)

  出示西双版纳代表性景观图片,配葫芦丝乐曲。增加感性认识,结合课文内容深切感受西双版纳之美。

  畅游西双版纳回眸那个金孔雀飞出的地方,那片神秘珍贵的热带雨林,那颗我国西南部边境线上“璀璨的明珠”,那片地球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那被冠以“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物王国”的美丽的西双版纳……

  美就大声赞:西双版纳美在……美在……

  示例:美在山,一年四季总是浓的化不开的碧绿。

  美在水,无论是江是河是泉是溪都清一色软软地淌,娇娇地流。

  五、内化美

  在我看来,西双版纳之美,美在神秘、美在包容、美在和谐、美在自由、美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图片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对比播放,为了唤醒同学们善待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提示:你从傣家人对待水的态度中感悟到了什么,我们如何看待人与自然这个永恒的话题。

  表达:亚马孙热带雨林已经遭到破坏,美丽的西双版纳未来的命运如何?(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一段感悟性的文字表达你对“美”的理解。

  设计意图:我认为一切的美都先源自人的心里,美先在心里才会在眼里。真正的美是心灵美,是善良,是真诚的态度。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是我上完可以后的深刻体会。课堂最后以不圆满结束,前一节课安排见学生时我已预料到。反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客观原因:1、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课文,对内容较陌生对西双版纳没有一点积累和印象。2、由于对信息把握不准,我按第二课时准备的学案。3、我所抽的班级没有固定的小组,上课前才临时分的导致课堂效率过低。

  主观原因:1、个人驾驭课堂的能力有限。2、对学案式的精神理解不到位,没有坚持在课堂上使用。3、备课过于注重实效,对学生能力估计不足。

  总之,这次任务完成了,无论结果如何我尽力了。在这过程中我收获的不只是失落更有深深的教训,有对今后教学的思考。至少,这个过程中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我完成了一次“寻美”的历程,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也许这就是语文的魅力所在,也是做语文老师的幸福。感谢这次公开课的`洗礼,致敬!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春酒》。

  一、说教材

  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的都是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思乡是本文的一大旨。作者把记忆中的许多片段集于“思乡”这个焦点是:农历冷气年的种种风俗与禁忌:“我一马当先地作为母亲的代表家家户户喝春酒;乡亲之间相互“起会”置办春酒的融洽;“我在多年后按照母亲的方法如法炮制“八宝酒”这一切都围绕着家终年的味道展开。春酒、会酒、醉了童年、醉了乡亲、醉了母亲,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右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的酒席上不断氤氲丰收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风俗之美。文末那句从心底里发出的感叹足以让所有的游子动心动容:“究竟不是地道的家乡味啊。可是叫我们却那儿去长真正的家醅呢?”琦君就是用这样一咱少将铅华的笔调,娓娓地诉说着自己对童年,对故乡的无限着恋。

  二、说理念

  1、阅读教学的核心是目标是:具朦胧 独立阅读的能力,流利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筇 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根据本单元选文的特点,作者教学需要从文章出发,以语言为教学立足点,旨导学生揣摩重要语句,注意语言的积累和感悟,加强朗读教学,使学生深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情

  1、通过本单元前三篇文章的学习,及学生的自身的学习生活经验,寻民风民俗有较为丰富的的感情认识。

  2、在学过的课文中有一些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学生有一定的积累。

  3、学生学过的中国近代史,其中对海峡两岸50多年有分离有所了解,经上三点对三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语文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文中的细节描写,深入俯文中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品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

  (2)拓展延伸,提升学生对“思乡”这一主题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⑵感受中国的民俗美和古朴淳厚的人情美。

  五、说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品文中细节描写,深入俯文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领悟文章的意蕴。它是本文的难点所在,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所限,寻于本文所含的思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情感不易感受

  六、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啬感情认识,帮助突破教学重难点。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音乐《望乡》。)(创设情境)

  教师导入:一曲望乡,一段思恋。思乡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因为人都有感情,生命都有根。漂泊在外几十年的游子们,乡愁永远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愁。

  (2)教师提问:在我们古诗中,表现作者强烈思乡情感的诗句有哪些?

  学生回答并简要解说。

  教师过渡,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琦君的《春酒》,看看琦君在美国回忆起儿时春酒会有怎样的一番滋味(多媒体出示课题)

  2、浅吟低唱,朗读《春酒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3、走近作者,领悟《春酒》

  了解作者琦君,介绍作者生平,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进一步主题的理解。

  4、深入文本,品读春酒:

  课文中有许多细节写得很有情趣,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文章中有许多细节写得非常有趣,表现了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浓浓的感情。阅读就必须细细品味,通过对细节的品析进一步体会文中的感情和主旨)

  5、拓展延伸

  (1)拓展阅读于佑任的《葬我于高山上兮》。

  (2)多媒体出示画面:让学生了解海峡两岸近些年来的交流情况。

  (3)、放朗读录音,朗读于佑任的《葬我于高山之上兮》及舒兰的《乡色酒》。

  (4)琦君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是像琦君一样思乡念祖的人却数不胜数.如今,他们可以回家了。

  五、抒写感怀,告慰琦君

  对故乡的眷恋就是一坛春酒,时间愈久,对故乡的思念则愈浓愈烈.如今的海狭两岸春暖花开,对许多海外飘泊的游子,故乡不再遥远。结合现实,请你对琦君写几句话,抚慰她的在天之灵。

  (通过练笔,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细致的景物描写的方法,掌握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质疑,理解“滹沱河”的性格与“我”的性格成长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情景交融的情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深情。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1、文中的“我”被称为“小滹沱河”的原因;

  2、理解“滹沱河”的性格与“我”的性格成长的关系。

  三、说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说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人。(投影)他身材高大,足有1.9米,“有一个不羁的灵魂” ,尽管一生遭受了很多的苦难:流亡、饥饿、受迫害、被捕、监禁、坐牢、受审判、劳动改造“,但“生命不停地自燃 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用筋骨还能飞奔一千里汗血马 扑倒在生命的顶点 焚化成了一朵 雪花”,他离开家乡56年,但家乡的滹沱河边高粱林几乎伴随了他一生,他就是牛汉。著名诗人、作家。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有诗集《温泉》(获全国优秀诗集奖),有散文集《滹沱河和我》、《萤火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滹沱河和我》

  (过渡:开头有这么一句话“你这脾气,真是个小滹沱河。” 滹沱河和“我”有什么关系?“为甚么要把我跟滹沱河一块说?”我们深入到课文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

  二、速读思考 理清层次

  思考:作者围绕滹沱河写了哪些事情?

  明确:沉睡的滹沱河;咆哮的滹沱河

  三、品读思考

  滹沱河是一条怎样的河?我对滹沱河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交流明确答案

  沉睡的滹沱河

  想象中的滹沱河

  我的心情:向往

  2、“我”第一次见到的滹沱河----干涸的滹沱河

  [人/情] “我感到异常的失望,滹沱河啊,你丢尽了我的脸了!我怎么会像眼前这个喊不应打不醒的滹沱河?”(第4节)“……我怀着满腔的悲伤向她们说的滹沱河走去。我找寻我那个失落的梦,在滹沱河那里寻找我心中的滹沱河。”(第5节)

  “灰灰的”、“无知无觉地”、“躺”、“尽是”等词表现出了“我”的失望;

  干涸的滹沱河打破了“我”心中的神秘感,其实越失望,说明期望值越高,对滹沱河更关切。

  3、姐姐口中的滹沱河——大水“说来就来”

  我的心情:[恐惧]

  [如]被“镇住”、不吭声、不仅手凉,心都凉了

  4、第9节尾句“现在我才明白她们为什么说我是个小滹沱河”,“我”是不是真的明白了?

  [答]没有完全明白,因为“我”还没有亲眼见过真正的滹沱河,只是间接了解了它的情况。

  5、咆哮的滹沱河

  气势宏伟、野、难管束……

  文中从哪些方面逐步体现了滹沱河的气势?

  (从“我”与滹沱河的接触入手进行分析,还要注意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听滹沱河

  [正面] “那滹沱河一会儿像是从深深的地下喷出来的;一会儿又觉得天空在打闷雷,像是从天上降落下来的。”

  [侧面] “它们的声音被吞没了”、“……平常谁的声音我都能听出来,此刻全分辨不出来”……

  看滹沱河 (点击词汇——“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问:划出句中的动词,并从“滹沱河”和“我”两个角度去分析。

  插入问题:上文有哪些句子也表现出了“我”想亲眼见见滹沱河的急切心情?

  6、为什么长辈们都说:“你这脾气,真是个小滹沱河”?

  因为“我”和滹沱河的脾性合一:野、难管束;(说来就来)

  之前我们品读了第三部分,领教了滹沱河的“野、难管束”,那“我”的“野、难管束”又是怎么体现出来的?(从文中找相关的描述)

  7、分析加点字的含义——“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析]这既说明了“我”对滹沱河的崇敬之情,也说明“我”认识滹沱河的过程也是“我”成长的过程。

  8、品读结尾:

  为什么说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

  我的本命河。”

  ——“我”与河脾性合一(野、难管束);它是故乡的代表,我爱滹沱河,也热爱这生我养我的故乡。

  ——这里的“很野,很难管束”是贬义褒用的,这其中还包含了无畏、勇敢,充满锐气的精神。[联系第一节] 课文对滹沱河的描写,实际就是对自我的描写。“我”的性格脾气与滹沱河的脾性“合一”。 滹沱河是故乡的极富特色的河,是故乡的象征。作者通过对滹沱河的描写,寄托了对故乡深深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融于对滹沱河的认识过程之中

  老师总结:的结尾既是拓展,又是总结,也是抒情。

  四、讨论总结

  1、情景交融

  情——景(人——河)

  [总]故乡情思(单元主题)

  2、前后呼应(请学生在文中寻找)

  (五)作业

  写一段记忆中的故乡的场景,字数两百字

  建议: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写法和修辞。

【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合集5篇

2.实用的音乐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

3.八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

4.精选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5.【实用】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9篇

6.有关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八篇

7.【精华】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10篇

8.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四篇

9.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