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时间:2023-01-29 09:43:0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集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集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集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集合1

  一、说教材

  《荷花》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记叙文,写的是“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说教学

  认知目标:

  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读懂一至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

  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2、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对象分析

  1、所任教的班级有较好的朗读能力,初步懂得欣赏词句,本节课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运用以往领悟的品读词句的方法欣赏本课遣词造句的特点。

  2、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实施自主探究基础上开展同伴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

  3、学生基本掌握文字输入,上网浏览等计算机基础,但熟练程度不一。因此更需发扬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资源设计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关资源虚拟成专题网站——“荷花小站”。“荷花小站”设有六个部分,分别为“走进课堂”、“增长见识”、“灿烂文化”、“荷花资源”、“在线测试”、“荷言荷语”。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

  为了使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生为本”,从学生素质的良好发展出发,努力把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如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获取、归纳、编辑的能力)与语文学科的任务(如大量读书,品味词句,情感熏陶,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化课堂教学。

  “荷花小站”六个部分中,“走进课堂”部分集文字、图片、影像、音乐于一体,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恰当的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词语的品味、感悟更立体、更丰富、更有个性化;“在线测试”则把欣赏精美的图片与说话、写话结合起来,并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让师生对写话练习进行欣赏、评议、修改,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其余的几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大量的信息资源,使教学不局限在课本中,拓展了学生对荷花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

  教法设计:

  本文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了“情境、主动、交互、发展”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扬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精神,理解和品味语言,激发情感,唤发想象,增强表达欲望,从而了解荷花,热爱大自然,使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多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教学过程:

  (一)、网络导入,设境激情:

  我们常说,儿童的情怀是一湾浅浅的小河,无风不起浪,无物不扬波。所以,新课伊始,我给学生送上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来,是他们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荷花,高雅清香,冰清玉洁,历来被人尊称为“花之君子”。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赞美荷花的诗篇、画幅数不胜数。

  而杭州西湖的曲院凤荷则独树一帜、久负盛名。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采莲曲》,一起去荷花池边欣赏荷花的美丽风姿,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怀着对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打开“荷花资源”中的“荷花视频”,欣赏荷花的美景。此时,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全身心感受,“未成曲调先有情”,他们已深深陶醉在美仑美奂的境界里,为领略课文的真味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当学生激情澎湃、叹为观止的时刻,我引领孩子“走进课堂”,尽情地、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老爷爷的《荷花》一文,体会文中的荷花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知道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写了荷花形态各异的美。

  (三)、细读与想象并行,领悟课文意境美

  在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及方法:初次在反复美读后,指导学生感情背诵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四)提供创造平台,让想象激情飞扬

  众所周知,课文只是个例子。我在引导学生美读成诵之后,带领学生进入“在线测试”。让学生一边观察多姿多彩的荷花,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给婀娜多姿、万紫千红的荷花取上新颖别致的名字,用优美的语句描绘荷花的迷人风韵。通过练习、交流、点评,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习资源

  当课接近尾声处,我让学生自主浏览网站上的其他栏目,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学习下节课作知识上的铺垫。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集合2

  一、说教材

  《荷花》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一篇写景记叙文,写的是“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说教学

  认知目标:

  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读懂一至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

  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2、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对象分析

  1、所任教的班级有较好的朗读能力,初步懂得欣赏词句,本节课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运用以往领悟的品读词句的方法欣赏本课遣词造句的特点。

  2、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实施自主探究基础上开展同伴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

  3、学生基本掌握文字输入,上网浏览等计算机基础,但熟练程度不一。因此更需发扬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资源设计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关资源虚拟成专题网站——“荷花小站”。“荷花小站”设有六个部分,分别为“走进课堂”、“增长见识”、“灿烂文化”、“荷花资源”、“在线测试”、“荷言荷语”。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

  为了使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生为本”,从学生素质的良好发展出发,努力把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如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获取、归纳、编辑的能力)与语文学科的任务(如大量读书,品味词句,情感熏陶,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化课堂教学。

  “荷花小站”六个部分中,“走进课堂”部分集文字、图片、影像、音乐于一体,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恰当的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词语的品味、感悟更立体、更丰富、更有个性化;“在线测试”则把欣赏精美的图片与说话、写话结合起来,并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让师生对写话练习进行欣赏、评议、修改,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其余的几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大量的信息资源,使教学不局限在课本中,拓展了学生对荷花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

  教法设计:

  本文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了“情境、主动、交互、发展”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扬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精神,理解和品味语言,激发情感,唤发想象,增强表达欲望,从而了解荷花,热爱大自然,使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多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教学过程:

  (一)、网络导入,设境激情:

  我们常说,儿童的情怀是一湾浅浅的小河,无风不起浪,无物不扬波。所以,新课伊始,我给学生送上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来,是他们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荷花,高雅清香,冰清玉洁,历来被人尊称为“花之君子”。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赞美荷花的诗篇、画幅数不胜数。

  而杭州西湖的曲院凤荷则独树一帜、久负盛名。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采莲曲》,一起去荷花池边欣赏荷花的美丽风姿,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怀着对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打开“荷花资源”中的“荷花视频”,欣赏荷花的美景。此时,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全身心感受,“未成曲调先有情”,他们已深深陶醉在美仑美奂的境界里,为领略课文的真味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当学生激情澎湃、叹为观止的时刻,我引领孩子“走进课堂”,尽情地、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老爷爷的《荷花》一文,体会文中的荷花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知道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写了荷花形态各异的美。

  (三)、细读与想象并行,领悟课文意境美

  在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及方法:初次在反复美读后,指导学生感情背诵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四)提供创造平台,让想象激情飞扬

  众所周知,课文只是个例子。我在引导学生美读成诵之后,带领学生进入“在线测试”。让学生一边观察多姿多彩的荷花,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给婀娜多姿、万紫千红的荷花取上新颖别致的名字,用优美的语句描绘荷花的迷人风韵。通过练习、交流、点评,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习资源

  当课接近尾声处,我让学生自主浏览网站上的其他栏目,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学习下节课作知识上的铺垫。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集合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12课《荷花》。下面我从教材和学生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后小结等六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抚玩荷花并睁开想象的事,称赞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盼望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头脑情感。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景象融会,不但写出了荷花的丰姿,并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好看,又有身临其境的觉得。让学生随着教学历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怀、移情。课堂教学以情绪为纽带,变得更富勾引力,使学生的勤学精力得到造就,促使学生在勤学、乐学中渐渐明白爱,明白热爱高贵,寻求优美。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奇特的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头脑活泼,担当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存在城镇,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思量到这个特别缘故原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奇妙地运用多媒体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荷花那差别平凡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准备:CAI课件、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随后出示迫不急待、兴致勃勃地长出来的白荷花,让孩子们想象,展开讨论:它们长出来想干什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孩子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更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养成孩子们善于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交流时,孩子的回答将思路开阔,富有情趣,这不仅仅是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情感的流淌、灵性的涌动。

  2、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CAI课件再现画面,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4、在部分学生用“画图法”描绘荷花时,我将鼓励学生把自己想画的内容画到大黑板上,它综合运用文字、图画、线条、色彩等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强化表现力,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观点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课文的第4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个自然段的学习,我主要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意境:有自己轻声读,想象美丽的意境;有配音像朗读,感受意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还有图文对照读,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学生的情感也达到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然后抓住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会来和“我”交谈,可能告诉“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思维将又一次被激活。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搜集信息、拓展学习(在操作创新的原动力中——移情)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荷花的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老师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共享。我收集的资料有:作者简介、荷花简介、古文、古诗、各种图片等。这样,扩大学生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在课外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办成小报,并进行评比,学生通过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五、板书设计

  荷花

  闻到清香——观察形态——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

  赶紧色彩美活化为荷花大自然

  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六、教后小结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进行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本领。由于文章的“美”是通过多种读法咀嚼出来的。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能使学生迷恋,孕育发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气成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本身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明白。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连结自主、积极、自动的运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效”和谐,“立体式”睁开。

  本课的教学计划,力图以新的课程尺度为引导,树立“大语文观”的全新教学看法,奇妙地运用当代的教育技能,优化课堂布局、革新阅读教学,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实现知识与本领、智育与美育的奇妙融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集合4

  一、说教材

  《掌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克服忧郁自卑的心理,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自信开朗的故事。

  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来十分感人。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机会。

  二、说学情

  陶行知说过:“你不知道学生的能力,不知道学生的需要,那么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教好学生。”因此,教师只有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真正有的放矢、优化教学。

  本文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而且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本文语言质朴简单,对他们来说读懂这个故事应该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平淡的叙述后面却包含着充沛而深厚的情感。对于正常人,对于缺少生活经验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却很难体会其中的辛酸。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和小英之间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带学生进入残疾人的生活、心理是教学中应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促进学生实现文心和人心的和谐交融。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年级阶段学习目标及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犹豫、忧郁……”的意思;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以及有感情地朗读,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情感变化,理解人与人之间是需要鼓励和关爱的。

  教学难点:通过感悟语言,揣摩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小英的心理变化,从而感悟掌声的内涵。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以“掌声”为突破点,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体会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

  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进而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文本最后一段的内涵,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别人,升华情感,将暖暖的爱意渗透到生活当中。

  2、教法

  为人师者,教法为要。教若渡河,教法乃舟,无舟则望洋兴叹;教若登山,教法如绳,无绳则见山徒呼。可见,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基于设计理念,我设想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我主要采用“悟读法”“读书指导法”“启发法”。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启发引导学生以“掌声”为突破点,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用心去学,动情去读,体会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局限了其理解和表达的快速到位,需要在对语言文字的层层读悟中渐渐达到悟情和传情。所以本课教学我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悟中生情”的教学特色。

  3、学法

  陶行知曾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强调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要教给学生受用一生的能力和本领。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采用朗读感悟法、想象体会法、联系生活法,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因此,要在自主阅读、小组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在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谈身边的人与事,由此真正理解最后一段的内涵。

  五、说教学过程

  (一)字词回顾,巧妙导入

  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已经完成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指导了书写,并初读了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位新同学小英,那么这节课让我们去和小英交个朋友,深入了解她,好吗?

  1、学生听了老师范读后自读课文。

  2、选取了“小英残疾”和“小英变化”的三个标志性句子,同时考察学生重点词语和多音字的掌握情况:

  (1)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2)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3)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3、抓住第(3)句提出一个问题: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以前的小英是什么样的吗?由此引入教学过程的下一步:紧扣“变化”,体验情感。

  【这个环节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悟读音、用法,指导朗读。在不露声色的朗读指导中,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脉络。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学会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内容,不要生硬提拉与代替,而是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的'位置,设立一个脚手架,引导学生一步步向上攀援。】

  (二)紧扣“变化”,体验情感

  1、了解过去,感受小英的忧郁自卑。在感受小英的变化时,我主要做法先是让学生抓住“默默地、不愿意、犹豫、慢吞吞、眼圈红了”等表现人物神态、动作的字词品读体会,并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小英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从而理解小英的性格特点。在学生深刻体会了小英的忧郁孤独,内心涌动着对小英的同情和关怀的基础上,顺势指导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我们内心的同情,读出小英的忧郁自卑的内心世界。

  2、了解现在,感受小英的自信开朗。挖掘文本空白处:注意第五段的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小英在学校里还会做什么?还会有哪些变化?

  3、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抓小英前后变化的关键词“自卑忧郁”与“自信开朗”。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教法,更强调学法指导。正如培根所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我国也有这样一句古话:“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

  【在这个过程中,暂时跳过了文本中表现“掌声”的段落,对教材的重组意在达到这样的效果——小英的前后变化构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和矛盾:究竟是什么使得那么忧郁自卑的小英变得如此自信开朗?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股强大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学生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文本的核心部分。】

  (四)聚焦“掌声”,感悟内涵

  两次“掌声”背后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1、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2、“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呢?”,表达出自己对掌声的体会,充分展示感悟的过程。

  3、想象说话:“听到这样的掌声,假如你就是小英,你想说些什么呢?”让学生的思维、情感在反复的朗读、品味和相互启发中,逐渐清丰富起来,真正懂得“掌声’的内涵就是“爱”。

  4、在此基础上,学生有感情、投入地去读最后一种自然段,并尝试背诵。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朗读是贯穿始终的。在经过品析词句,创设情境体会人物心情后,读好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五)联系实际,延伸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给予“爱”的掌声的人的图片,如“残疾人自强不息”、“生活、学习中同学们互相帮助”等图片,体现本课的主题“爱”,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要把你的“爱”的掌声献给谁,你的掌声中想表达些什么”,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

  (六)作业布置

  “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某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或进行一次帮助”

  【新课标注重学生本位,强调练习应少而精,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没有布置硬生生的认知组合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集合5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课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文字简短,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文按照看荷花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朴实优美,想象力丰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让我们读后产生一种美感,情操得到陶冶。课文一开始先告诉我们清早一走进公园的门,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是因为有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了“我”。直截了当,引人入胜。

  接着,讲那一池美丽的荷花——色彩鲜艳,形状各异,就像一大幅活的画。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叙述上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最后,作者把自己比作一朵荷花,将自己看荷花时的全部感情都融入到文字当中去,感染了读者,让我们读后不仅欣赏到一池美丽的荷花,而且也获得了一种情感体验。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移情。通过教学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农村,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考虑到这个特殊原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

  3、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三大环节:

  (一)课件播放荷花图片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 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让学生听录音并思考:“哪几段直接写了荷花?”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在学生充分读后交流。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借助图画(课件出示):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在引导学生通过“冒”字,体会荷花竞相开放的蓬勃生机,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按)首先从文字入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文中的“挨挨挤挤”一词初步感悟荷花向上“冒出”的生命力。接着引导学生读悟这段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在此基础上(按),向学生展示白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挺立

  于荷叶之上盎然盛开的画面,并配上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渲染。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体会到“冒”用得好。他们自主的再次诵读课文,丰富情感体验。既而又从文中的“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等词句中,体会出这一池美丽的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与活力,至此,学生内心对大自然这位高明画家的无比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课件再现画面(按),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然后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移情)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学生理解想象文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我利用课件呈现一池生机盎然的荷叶荷花,(按)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的视觉感受形之美,听觉感受声之美,仿佛置身其中,课文中描写的那种想象的原来似乎不可捉摸的情境变得可闻可见了。(按停)这时,学生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学习探究的欲望:“作者看到这一切,他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呢?”于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自读自悟互相交流。“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和满池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就有了与作者相似的体验,情感上与作者产上了共鸣。通过感知领悟和积极丰富的想象,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对荷花的美的感受。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想象力也得到了的发展。

  诵读之后,课件再次呈现一池美丽的荷花,(按)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深情的观赏,(看)这时,教师的话音柔和的响起:“在这美丽的荷花池中,蜻蜓飞过来,小鱼游过来,它们会跟荷花说些什么呢?”(按停)画面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情境和想象的广阔空间,此刻,学生产生了表达语言的强烈的欲望。(按)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角色,在荷花池中尽情嬉戏,抒发内心情怀。

  四、板书设计

  闻到:清香

  叶:茂盛

  (挨挨挤挤、碧绿)

  看到:荷花—美一大幅活的画

  花:姿势多

  (全开、刚开、未开)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想到:仿佛是荷花

  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集合6

  一、教材

  《花钟》一文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的第一篇课文。文章仅用3个自然段将鲜花之美、花钟之奇描述的生动形象、情趣盎然。

  选择本篇课文的理由语言优美,轻易引起学生的朗读爱好,通过充分朗读,读出对花的热爱,读出对修建奇妙的花钟的赞叹。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用词正确,多样,优美,特别引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不同种类的鲜花开放的美好姿态,词句表达丰富多样,有序有趣。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迁移运用。

  本篇课文综合了语文,科学,思品,美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多角度发现课文中的知识点,在观察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的信心和能力。

  条理清楚,让学生了解写作的`一般思路:回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情感与价值目标:激发观察的爱好,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四周事物和认真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四、教学过程(下面我就重点讲讲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进

  导进是吸引学生学习课文爱好的关键,必须简单精炼,因此我打算先用多媒体出示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轻音乐中欣赏花卉,在视觉和听觉上获得美的享受,同时让学生用词语或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积累语言词汇。然后老师小结,引出课文的第一句话: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芳香迷人,学习生字艳,并指导朗读句子。接着导进课题:知道吗,这么美丽的花儿还蕴躲着许很多多的奥秘呢!板书课题――花钟。然后让学生就课题提题目(什么是花钟,花钟上都有哪些花)。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

  固然课前我都有让学生预习,但是很多学生都没有预习习惯,因此还是提示朗读要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课文,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

  1、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自由郎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可电脑出示朗读要求)。

  2、接着,通过个别读,小老师带读,齐读等方式学习生字词,为课文学习解除拦路虎,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在这里只要求读准,不对词语进行解释,然后把词语送回课文,指名分段朗读,指正错误,再让学生说说朵朵鲜花中究竟躲着什么奥秘,引出课文第一段中心句: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齐读句子。

  (三)研读第一段

  第一段按时间顺序描写,语言优美,用词正确多样,知识点丰富,是第一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读读连连”、“比较品读”、“拓展说话”、“升华感情”四个内容。

  1、读读连连:课件出示时间,花名,开放的词语,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自己的发现(时间顺序),根据课文内容连起来,读读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2、比较品读:

  我用“你能把花开时的不同样子读出来吗?”这一题目来带动整段的朗读。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让他们与文本做亲密交流;然后在学生朗读展示过程中,教师做针对性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在朗读中陶冶情操。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集合7

  一、说教材

  《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的一篇课文。课文按看荷花的顺序展开,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并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抒发了作者对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教材。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景、借助媒体,品味词句,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荷花的神韵,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使语文学习具有趣味性、审美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二、说教学重、难点

  其中1、2两个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荷花的神韵,体会大自然的美,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则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景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第一课时:设置形象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10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的生字“蓬、梦”,多音字“骨”;指导生字的书写时,重点注意“蓬”是上下结构的字,“翩”字要写紧凑。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设问激趣。

  针对本课生字的发音特点出示重点新词组织学生认读,读好后鼻音、儿化音以及叠词。在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荷花。(美丽、漂亮、亭亭玉立、千姿百态……)在作者心中,荷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公园,再去看看荷花。

  这个环节既对上课时的学习进行了反馈,也使学生产生想看荷花的想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第一自然段:略讲

  通过指名朗读,了解“我”看见荷花的时间和地点。抓住“一……就……”的句式,感受荷花清香,抓住“赶紧”和“跑”体会作者的急切心情,读出作者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详讲

  教学第二自然段,我打算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荷花池边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组织讨论时,以学定教,从学生的意愿出发,确定学习语句的顺序。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动手比画比画,结合展示的画面与语言的渲染,展开充分的.想象,尽情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形态之美,荷花的姿态之美、色彩之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游人的身份用观赏者的眼光读课文看课文,使他们产生真切的体验,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自然地表达赞美、喜爱之情。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通过一组荷花的图片和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对荷花的风韵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性理解。

  第二句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进行梳理后确定重点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其中倾听学生发言,并适时给予指导。再组织交流,加以点拨。理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时,先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赏析方法,引导他们从“色彩”、“姿态”等多个角度去评价眼前的这一池荷花,再次品读第二、三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理解“活的画”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画家”一词的理解,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学生对此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可能会说是“夏天”,是“大自然”,或许还会说是中荷花的人,这些答案都可以给予肯定。

  (三)三自然段的设计

  从文本出发,让学生从文到图再到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细细品位,并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感受从文本的美转向对大自然的美的升华。

  第四自然段:

  这一段借助“一幅活的画”来想像荷花,描写中“我“与荷花融为一体。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化的表演情景,让学生来扮演荷花,通过肢体语言来体会“翩翩起舞、随风飘动”;并通过录象、音乐的渲染,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文中“蜻蜓、蝴蝶、小鸟”,讲述清早飞行的快乐、昨夜做的好梦,并进行创造性对话,说说小虾、蝴蝶、小鸟可能会对美丽的荷花说些什么。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学生配上音乐图片朗读课文,让学生置身其中,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心灵,进入美的境界,再次进感受美。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既训练了学生说话,又让他们置身荷花中,进一步感受荷花的动态美 ,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审美水平得到提高。

  第五自然段:

  扣住“才”、“不是”、“是”等关键词,讨论“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而感受到此时“我”完全陶醉其中、沉浸其中。而荷花的美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个性作业、自主设计

  总结: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集合8

  一、教材分析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单独这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理解,针对不同的年段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

  针对三年级上期这个特定的年龄段及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我们需要确定这篇课文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具体作用。

  根据教材的位置,结合课后的生字和练习,我对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要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娇嫩”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确定了以上教学目标以后,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处理与定位。

  在《花钟》一文的教学中,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我所说的是这一课的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了生词,课文学习的重点放到第一自然段,借文学词学句。

  具体的课时目标是: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要求“艳、内”等1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重点是:感悟到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

  难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二、说教法,说学法

  首先尝试进行巧妙的学科融合,让师生、生生在简单的`对话中,数学、常识、语文三门学科的知识都有巧妙的融合、重组:让学生学会看钟,是早上几点,下午几点,还是晚上几点,这是数学方面的知识技能;而让学生知道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了解什么花大致是几点开,这又是常识知识;“万寿菊开了,大致是下午三时。蔷薇开了,大致是凌晨五点。”这又是用“大致”进行了说话训练,接着找“也许、左右、大概、大约”等词来替换,不仅加深了对“大致”的理解,更是一种词语的活用,词语的内化。实现一举多得。其次注重愉悦的情感流淌通过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知识环境中寻求人的“适意安居”。淡化了教学行为,淡化了僵硬的学习,而学生却学得那样轻松自然,愉快充实。让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堂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发现。欣赏了花钟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了花钟的美,科学家做法的奇妙,并通过两个句子的比较,让学生通过读、辨,感受到了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更为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愿望。尊重学生经历了可贵的情感体验。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展示了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是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

  课上,始终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如:在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时,说“欣赏了这么美的句子,看到了这么美的花,老师也禁不住想放声朗读,同学们愿意给我一个展示的机会吗?就这样,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感染、升华,从而更加产生了对花钟、对各种花的喜爱,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国家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主战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注重朗读、默读等综合感知的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说教学程序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①语言引述:鲜花是我们都喜爱的。它装扮着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交流一下你知道哪些花,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好吗?

  ②直观感受: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花儿的资料,想欣赏一下吗?(展示多媒体课件)

  ③读题引疑:这些花儿不仅美丽,而且在它们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出示课题,读题读后有什么疑问吗?逐段朗读,探究发现①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

  a、自读第一自然段,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新词,读通句子。

  b、朗读展示。营造乐读的氛围,激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多形式地读)

  c、引导发现。朗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对这些花儿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交流要点:一是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二是开放的时间不一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若学生发言先说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可顺势让学生接着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然后说说这方面的感情发现并结合指导有感情朗读。若学生先说到花儿开放的时间不一样,也可让学生先找出各种花的不同开放时间。)

  d、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惊喜、诧异、喜爱等)再入情地朗读全段课文。

  e、再引生疑。读了这段课文,同学们又会自然地生发出哪些问题呢?(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②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a、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b、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

  c、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和牵牛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据理推测,合理想象

  ①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熟悉的花什么时候开放,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

  ②全班交流。

  当堂作业

  ①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卡片,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b、书写生字。

  ②填写句子,体会表达。填写课文中用不同说法来表达鲜花开放的句子,并自己仿一句。

  课后延伸

  ①学生自由结合,继续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看谁搜集的资料翔实,丰富,为下节课的拓展活动作准备。

  ②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新词。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集合9

  【教学方法】

  1、依据本单元组的训练重点和讲读课文的要求,通过课后思考题,逐段读议,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综合练习,把握课文要领,深化记忆,并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与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学生自学课文,初知大意,读准生字字音,查字典基本弄清新词含义。

  2、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

  ⑴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

  ⑵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

  ⑴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来读一读。

  ⑵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语言:

  ⑴“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

  ⑵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

  ⑴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⑵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习,巩固迁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练习:

  1、填空:来到天都峰脚下,我看到天都峰峰( )路( )时,我心里( ),有点( )。这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山了,于是我不再( ),( )向峰顶爬去,( )爬上了天都峰顶。老爷爷对我说:“你的勇气( )了我,现在( )也爬上来了!”我说:“我才是从您的勇气中( )到力量的呢!”

  2、齐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这一自然段,再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课后写成片断。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集合10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荷花》。下面我从教材和学生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后小结等六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抚玩荷花并睁开想象的事,称赞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盼望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头脑情感。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景象融会,不但写出了荷花的丰姿,并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好看,又有身临其境的觉得。让学生随着教学历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怀、移情。课堂教学以情绪为纽带,变得更富勾引力,使学生的勤学精力得到造就,促使学生在勤学、乐学中渐渐明白爱,明白热爱高贵,寻求优美。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奇特的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头脑活泼,担当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存在城镇,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思量到这个特别缘故原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奇妙地运用多媒体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荷花那差别平凡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CAI课件、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随后出示迫不急待、兴致勃勃地长出来的白荷花,让孩子们想象,展开讨论:它们长出来想干什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孩子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更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养成孩子们善于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交流时,孩子的回答将思路开阔,富有情趣,这不仅仅是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情感的流淌、灵性的涌动。

  2、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CAI课件再现画面,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4、在部分学生用“画图法”描绘荷花时,我将鼓励学生把自己想画的内容画到大黑板上,它综合运用文字、图画、线条、色彩等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强化表现力,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观点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课文的第4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个自然段的学习,我主要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意境:有自己轻声读,想象美丽的意境;有配音像朗读,感受意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还有图文对照读,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学生的情感也达到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然后抓住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会来和“我”交谈,可能告诉“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思维将又一次被激活。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搜集信息、拓展学习(在操作创新的原动力中——移情)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荷花的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老师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共享。我收集的资料有:作者简介、荷花简介、古文、古诗、各种图片等。这样,扩大学生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在课外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办成小报,并进行评比,学生通过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五、板书设计

  荷花

  闻到清香——观察形态——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

  赶紧色彩美活化为荷花大自然

  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六、教后小结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进行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本领。由于文章的“美”是通过多种读法咀嚼出来的。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能使学生迷恋,孕育发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气成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本身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明白。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连结自主、积极、自动的运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效”和谐,“立体式”睁开。

  本课的教学计划,力图以新的课程尺度为引导,树立“大语文观”的全新教学看法,奇妙地运用当代的教育技能,优化课堂布局、革新阅读教学,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实现知识与本领、智育与美育的奇妙融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集合11

  一、说教材

  《掌声》是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的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文章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上台演讲,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成了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的故事。

  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来十分感人。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②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1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过程目标:扣住词语理解句子,扣住句子体悟感情,扣住感情升华知识。

  3、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教学难点是初步了解小英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本节课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内容:质疑问难,初读感知,理清课文脉络,书写指导。第二课时内容:自主读悟,联系对比体会小英情感变化及其原因,学文悟理。

  二、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从“同学们的掌声”为突破口切入,然后逐步延伸扩展。由“感受掌声——研讨掌声——拓展掌声——升华掌声”构建完整严谨的教学链条,由“掌声”照亮教学全过程。

  (二)说学法

  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在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谈身边的人与事,由此真正理解“人人都需要掌声”的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

  (一)感受“掌声”

  1、请同学们轻声读全文,思考:“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掌声?”

  2、现在大家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小英开始演讲前,课文中描写同学们掌声的句子。

  独白: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重点,在学生充分读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这个理解全文的关键——“掌声”,为下文教学作铺垫。

  (二)研讨“掌声”

  1、现在小组讨论:小英演讲前描写同学们掌声的句子包含了什么?

  2、交流重点句:(课件出示)“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先体会“热烈、持久”词语中所表达的同学们当时激动、兴奋的心情,领会同学们此时的掌声包含着鼓励、支持。

  独白:该环节的设计是紧扣“掌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设想小英感动得流泪的前后情感的变化,目的在于让学生锁定独特对象,产生情感共鸣,由此而倍添亲切之感。

  (三)拓展“掌声”

  1、同学们读第四自然段下半部分的内容,思考:在小英演讲结束时,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同学们的掌声的?

  2、引导学生读悟重点句:(课件出示)“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引导学生从体会“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看到同学们对小英的赞赏、肯定。

  3、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小英说什么?假如你是小英,又想对大家说什么?

  独白:该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由重点词拓展开去,进一步感受“掌声”,并挖掘文本空白点,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丰富“掌声”内涵,使前后两次掌声有机结合起来。

  (四)升华“掌声”

  1、自由读全文,思考讨论:从那以后小英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体会她“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过程。

  2、领悟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内涵。

  (1)齐读句子:(课件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一个人身处困境时。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讨论交流:“掌声”的内涵(鼓励、帮助、关心、支持)。

  (3)再读该段,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关心、帮助别人的事。

  4、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同学们你们听完这优美动情的歌曲,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升华感情:对,同学们,人人不仅需要掌声,也就是需要鼓励、帮助、关心、支持。人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对自己的缺点、甚至是缺陷,不应该自卑,应该鼓起勇气,面对生活,这样才能开辟出一片美好的天地;我们正常人,也不要去取笑有残疾的人,因为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困境,会遇到需要别人鼓励的时候。所以对别人的关爱要珍惜,也要把自己的关爱献给别人。让我们的掌声响起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独白:该环节设计是在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巧作对比,从小英情感变化中领悟“掌声”的重要作用,并让学生谈谈自己与他人的爱心行动。课尾辅以动情的歌曲,升华了文章的“重点”,让课堂充满人文情怀,将暖暖的爱意渗透到学生生活当中去。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集合12

  一、说教材简说

  今天我上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29课《掌声》,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从而体会到掌声的巨大作用。

  二、说教学理念

  重视人文素养和文化积累,强调阅读感悟和语言运用,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强调开发,引导创新。

  三、说教学设计

  1、引入。因为是第二课时,所以我在提出了读书的要求——在读流利的基础上读出感情。直接出示课题,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几次掌声,划出文中写掌声的句子。课题引入简短精要,紧扣教学重点。

  2、精读。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两次掌声展开。让学生找出描写掌声的句子后读一读,就让他们说说教室里为什么会骤然间响起了掌声?这是一个怎样的英子,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当老师点到英子的时候,她的神情动作是怎样的?等几个大问题,把课文1、2、3自然段都带进去了。探究点抓得准,探究的有深度,学生经历了强烈的情感体验。第二次掌声的处理是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教室里又会响起热烈的掌声?英子得到掌声后心理会想些什么?等几个问题略显简单地教学过去了。教学重点很突出,学生自主意识很强,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情感的提升。由于学生对文本体会得很深刻,所以,通过从怎样的英子变成怎样的英子这个大问题很自然地让学生体会到掌声的巨大作用。例如,旧有一生在课堂上说这是完美的英子,老师立刻抓住生成时机,让该生说说为什么你认为此时的'英子是完美的,该声说:“英子只是行走不方便,其它方面并不比别人差,甚至更好。现在她克服了自卑的心理,勇敢地表现自己,所以我觉得她是完美的。”说的多好啊,体会的多深刻啊,这不就是老师苦苦追求的结果吗!所以说体会应该是建立在良好的理解上的。

  4、整堂课教学环节紧密,环环相扣,但我不忘语文课的语言训练。例如:骤然、犹豫等词语的理解,鼓励的书写指导,并且把这些语言文字的训练很好地结合到阅读理解课文中,相铺相成,相得益彰。

  5、对作业的设计,我分三个层次——读、抄、写。在预设中,我猜想选有感情地读课文和抄写感受最深的句子的学生会比较多,那么,我会让学生读读句子,并说说体会到什么。结果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出乎意料得选择了给英子写回信,那么我灵机一动,让学生把写好的回信装在信封里,写上英子收放在传达室里,并耐心等待英子的回信。显然,学生很有兴趣,我们艘知道肯定是老师写的回信,但是形式上这么一变,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薄的认识,望大家指正。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集合13

  一、说教材

  《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按看荷花的顺序展开,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并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抒发了作者对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教材。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景、借助媒体,品味词句,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荷花的神韵,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使语文学习具有趣味性、审美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二、说教学重、难点

  其中1、2两个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荷花的神韵,体会大自然的美,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则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景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第一课时:设置形象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10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的生字“蓬、梦”,多音字“骨”;指导生字的书写时,重点注意“蓬”是上下结构的字,“翩”字要写紧凑。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设问激趣。

  针对本课生字的发音特点出示重点新词组织学生认读,读好后鼻音、儿化音以及叠词。在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荷花。(美丽、漂亮、亭亭玉立、千姿百态……)在作者心中,荷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公园,再去看看荷花。

  这个环节既对上课时的学习进行了反馈,也使学生产生想看荷花的想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第一自然段:略讲

  通过指名朗读,了解“我”看见荷花的时间和地点。抓住“一……就……”的句式,感受荷花清香,抓住“赶紧”和“跑”体会作者的急切心情,读出作者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详讲

  教学第二自然段,我打算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荷花池边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组织讨论时,以学定教,从学生的意愿出发,确定学习语句的顺序。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动手比画比画,结合展示的画面与语言的渲染,展开充分的想象,尽情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形态之美,荷花的姿态之美、色彩之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游人的身份用观赏者的眼光读课文看课文,使他们产生真切的体验,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自然地表达赞美、喜爱之情。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通过一组荷花的图片和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对荷花的风韵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性理解。

  第二句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进行梳理后确定重点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其中倾听学生发言,并适时给予指导。再组织交流,加以点拨。理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时,先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赏析方法,引导他们从“色彩”、“姿态”等多个角度去评价眼前的这一池荷花,再次品读第二、三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理解“活的画”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画家”一词的理解,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学生对此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可能会说是“夏天”,是“大自然”,或许还会说是中荷花的人,这些答案都可以给予肯定。

  (三)三自然段的设计

  从文本出发,让学生从文到图再到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细细品位,并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感受从文本的美转向对大自然的美的升华。

  第四自然段:

  这一段借助“一幅活的画”来想像荷花,描写中“我“与荷花融为一体。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化的表演情景,让学生来扮演荷花,通过肢体语言来体会“翩翩起舞、随风飘动”;并通过录象、音乐的渲染,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文中“蜻蜓、蝴蝶、小鸟”,讲述清早飞行的快乐、昨夜做的好梦,并进行创造性对话,说说小虾、蝴蝶、小鸟可能会对美丽的荷花说些什么。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学生配上音乐图片朗读课文,让学生置身其中,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心灵,进入美的境界,再次进感受美。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既训练了学生说话,又让他们置身荷花中,进一步感受荷花的动态美 ,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审美水平得到提高。

  第五自然段:

  扣住“才”、“不是”、“是”等关键词,讨论“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而感受到此时“我”完全陶醉其中、沉浸其中。而荷花的美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个性作业、自主设计

  总结: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集合1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掌声》。

  一、说教材

  《掌声》是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以英子“自卑——感激——乐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利用这个学会尊重、学会关心人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故事的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三年级阶段的学习目标和教材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能认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去关爱、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领会“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英子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四、说教学策略

  为了达成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我采用情境创设法、角色互换法、悟读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自悟表达中充分感知、感悟、思考语言材料,体会文章的情感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的学习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情境导入

  这一板块,我利用现成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两次不同的掌声中感受掌声有不同的意义,为下面学习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领会“掌声”的内涵做好铺垫。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在这块中,由于本课难读的字词、句段较多,我在教学时,先从字词入手,再过渡到句段,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读通、读好语言材料。

  第三、四板块:走近人物,感受英子的“情感”变化,体会“情感”变化原因

  我在教学这两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感受忧郁、自卑的英子,接着让学生感受开朗、自信的英子,然后让学生在英子前后的强烈变化中寻找变化的原因,我认为这样来设计教学步骤,学生较容易理解,也为后面突出掌声的'作用做好铺垫,更有利于通过此环节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五板块: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英子在两次掌声中的变化和对学生的情景设置,“你想对英子说点什么?”来激发学生对别人的爱,在爱中体会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最后,在英子的来信中感受掌声带给英子的巨大变化,再将这种鼓励上升为人间大爱,就此为结束语结束课文。

  第六块:作业设计

  读了英子的来信,请你给英子写写你想对她说的话。布置此作业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人人都需要掌声,需要关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谢谢您们!也希望各位能给我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改进。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集合15

  一、说教材分析

  《花钟》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文共分为三个自然段,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最后讲植物学家据此修建“花钟”,十分奇妙。文章思路清晰,文质兼美。它和后面的《蜜蜂》《玩出了名堂》等课文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突出本单元“细心观察”这个专题,激发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和前面第三单元相连,引导学生们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奥秘。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本文的上述地位和作用,依据三年级学生实际的识字和阅读水平,我将本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首先,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读写课后生字,学生能了解并简单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即可用多样的句式造句等。

  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养成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思考的习惯。

  这三个目标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三、说学情分析

  进入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过渡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了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能通过自己的阅读读懂花开的时间、顺序以及原因,但是对于描写花开的词语的句式需要老师的指导才能理解和运用。本班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乐于表达,但在阅读中缺少方法,表达的单调、枯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地指导,注重感性与理性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四、说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文的内容特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读懂课文内容,同时能感受体会到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多样化。而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我将教学难点设置为:学生学习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做这个安排,主要是考虑到这部分是学生的思维认知困惑区,三年级的学生在这方面正处于启蒙的阶段。

  五、说教法学法

  要促进学生发展,演绎语文精彩,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合理的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基于新课程理念和本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的教法主要是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对话法、探究法、自学辅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当然,“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的最大化要落实于学的最大化中,学法主要是阅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倒叙揭题。

  出示花钟课件,欣赏揭题。

  【运用多媒体课件,欣赏花钟图片,通过倒叙的形式,利用第三自然段内容直观揭题。】

  (二)在线检测,巩固词语。

  推送“在线检测”习题,学生答题,教师解析、反馈。

  【基于“人人通”平台,利用移动终端,检测学生对词语的.掌握程度,实现实时数据传输,便于及时解析、反馈。】

  (三)品读解析,自主探究。

  1、分享互动,品读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圈出文中描写的花的名字,数一数写了几种花,这几种花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

  (2)师生共同完善“花钟”图

  (3)比较赏析句子,尝试运用不同表达方式

  ①出示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睡莲开了……

  ②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③出示比较句: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④填一填,比一比:这些句子和刚才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⑤练一练:课文中未进行形象描写的午时花和夜来香,进行仿写。

  ⑥说一说:文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花钟”图中缺省的四个钟点的花或搜集的同时段的花。

  ⑦写一写:选择你喜欢的一至两种花进行仿写,拍照上传,反馈评析。

  (4)齐读第一自然段。

  【利用移动终端,实时传输学生作品,有效进行读写结合的反馈评析。】

  2、自主探究,解析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在第二自然段中画出原因,指名说一说。

  (3)作者以什么花为例来说明?结合搜集的资料说一说,其他花在不同时段开花的原因。

  【学生自读自悟,自已搜集资料,自己解析问题,真正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3、简析小结,齐诵全文

  (四)课后延伸,布置作业。

  1、我是小作家:仿照第一自然段,将搜集到的课外的花写一段话,上传至家校帮,分享交流,评选“最佳小作家”。

  2、制作一个“花钟”,拍照上传到家校帮,评选“最美花钟”奖。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集合】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说课稿12-18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说课稿12-19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说课稿10-02

有关小学语文的说课稿12-18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12-05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12-01

小学语文说课稿07-14

三年级上册掌声说课稿12-14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01-17

小学语文说课稿优秀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