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说课稿

时间:2024-04-02 14:20:4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说课稿

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后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探究电学中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只要学生掌握了本节知识内容,那么对于下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学习自然是水到渠成,所以本节课内容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而且本节课的学习又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欧姆定律的关键。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并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通过整个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了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学习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揭示物理规律,使学生获得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3.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探究电流跟电阻、电压的定量关系的探究过程及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推理判断来获取新的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中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借助实验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逐步走向成熟和成功。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采用目标导学、学生分组实验、分析讨论、讲授及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充分体现现代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动手、动脑,从而掌握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中要以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以掌握知识为中心、以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所以我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小灯泡和一个开关串联在电路中”图,然后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办法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先让学生积极的讨论分析,然后肯定学生的多种方法,引入课题“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并为下一步学生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实验,连接电路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

  任何科学结论及物理规律的得出都离不开实验,而且实验比较直观、形象,便于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节教材安排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它涵盖了探究的七个要素。

  (1)提出问题——根据课题的引入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探究的内容和目的

  (2)引导学生猜想和假设。根据课题引入过程中学生的讨论分析,学生不难作出“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小”的定性猜测,然后让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知道猜测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获取大量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才能总结出来。

  (3)实验设计和进行实验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已有一定的基础(例:在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有哪些因素、影响液体蒸发快慢有哪些因素等实验中都曾用到“控制变量法”),因为影响电流变化的原因有两个:电压和电阻,学生自然会想到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问题。本次探究内容分二次完成。

  第一: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A)教师投影,提出问题“如何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要求学生讨论分析,说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步骤、画出实验电路图,教师可作补充“如何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引导学生回答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方法二: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电压,要求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难易程度并作合理的选择,还提醒学生注意:考虑到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和科学性,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采用更换定值电阻进行反复实验。

  B)学生进行实验

  因本节内容综合要求较高,实验探究的难度较大,因此我把正确的实验电路图投影在屏幕上,要求学生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并作友情提示“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闭合开关前,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使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的位置上”在学生分组实验时,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排除可能出现的电路故障、纠正学生实验中所犯的错误,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第二: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方法同上,但在此实验中,如何保持电压不变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学生可能会考虑到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很难想到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电压,同样利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压是一个难点,突破此难点的关键是教师引导学生作尝试性调节,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方法。

  (4)分析和论证

  引导学生用描点的方法,将记录的实验数据数据在坐标纸上反映出来,让学生去发现图象所能提供的信息:从图象上不难发现U-I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找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用图象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可以使数据变得具体、形象,便于学生观察研究,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用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问题,明白各学科之间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

  (5).评估和交流

  “你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你还有别的设计方法吗?”“你在实验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麻烦?你是如何克服或解决的?”“你的测量数据是否可靠?”“你的实验结论是什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和学生的回答,及时交流反馈、及时评讲、及时纠正错误,可以让学生从一团混沌中拨云见日、加深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巩固记忆。同时通过评估和交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反馈和巩固

  因本节课探究过程难度较大,学生能顺利得出探究的正确结论已不容易,所以我认为巩固练习可以留到下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中再做,而需要强调的是物理探究的基本步骤、探究过程中用到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分析数据时用到的图象法,以及“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 实验结论。

  4、板书设计(投影)

  §7.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一.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实验电路图(略)

  2.友情提醒:“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闭合开关前,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使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的位置上”

  3.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略)

  4.U-I关系图象

  5.实验结论(略)

  二.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实验电路图(略)

  2.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略)

  3.R-I关系图象

  4.实验结论(略)

  5.布置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内容

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编排是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安排的,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电功、电功率内容做铺垫。欧姆定律是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来的定律,它的逻辑性、理论性都很强,实验难度也比较大,特别是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对学生来说都有难度,所以教师要做好适时引导、恰当点拨。通过学习欧姆定律,经历实验探究过程,领悟“控制变量法”这种科学探究方法,理解这种方法在实验探究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初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但他们都是单个的技能操作,没有综合应用。对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联系,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

  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将本节课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讲实验探究过程及结论,第二课时讲公式及其简单的计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 知识与技能

  1、会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4、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结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发探究想法

  通过家用可调亮度的台灯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进行交流、讨论,利用手头器材自己设计模拟实验,可以让两个学生上台来做,做完后讲解,得出调光台灯亮度发生变化的原因。这样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又为后面的实验方法做了铺垫,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二、展开探究活动,深入研究实践

  (一)、利用FLASH和学生刚才的小实验引导得出:电流的大小与电压、电阻有关。板书课题: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分组讨论,这时学生的想象会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留给学生交流猜想的机会,多肯定,多鼓励,多引导。最后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他小组也可以适当补充。引导学生根据猜想完成学案1、2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设计电路图

  通过幻灯片的`提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应选用的实验器材以及器材的连接方式,在此基础上设计电路图。这个实验是一个综合的定量实验,用到的器材也多,除了同时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外,还要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老师要实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最后形成统一的电路图。

  (四)、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让学生探究自己的猜想,因为这是他自己急于想验证的,当然也可以两个实验都去探究。连接电路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但这么多的器材一起连接还是第一次,可以采用多种引导方法,教育学生有序连接,可以先串联再并联。在此基础上完成学案第4题。强调每个探究至少要做3次,这样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教育学生应尊重事实,千万不可不填数据或捏造数据。穿插讲解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组物理组副组长何润伟先生在美国的故事,刺激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

  (五)、收集证据,分析得出结论

  可以让一组学生写出自己的实验数据,其他组同学检查纠正,剔除坏值,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交流探究成果,及时调控纠正。这一阶段学生的认识将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学生的情感将在互动中得以升华。

  (六)、评估与交流

  旨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认识到误差的存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忆探究实验过程,回答本节课的收获,巩固所学。

  四、课堂练习:旨在进一步巩固控制变量的思想以及归纳出的结论。

  五、课外活动

  上网搜集有关欧姆生平资料,交流感想。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

  板书设计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电阻R= Ω

  电压U/V 电流I/A

  电压U= V

  电阻R/Ω 电流I/A

  表1 表2

  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后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探究电学中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只要学生掌握了本节知识内容,那么对于下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学习自然是水到渠成,所以本节课内容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而且本节课的学习又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欧姆定律的关键。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并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通过整个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了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学习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揭示物理规律,使学生获得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3、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探究电流跟电阻、电压的定量关系的探究过程及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推理判断来获取新的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中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借助实验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逐步走向成熟和成功。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采用目标导学、学生分组实验、分析讨论、讲授及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充分体现现代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动手、动脑,从而掌握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中要以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以掌握知识为中心、以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所以我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小灯泡和一个开关串联在电路中”图,然后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办法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先让学生积极的讨论分析,然后肯定学生的多种方法,引入课题“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并为下一步学生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实验,连接电路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任何科学结论及物理规律的得出都离不开实验,而且实验比较直观、形象,便于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节教材安排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它涵盖了探究的七个要素。

  (1)提出问题。

  根据课题的引入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探究的内容和目的。

  (2)引导学生猜想和假设。

  根据课题引入过程中学生的讨论分析,学生不难作出“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小”的定性猜测,然后让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知道猜测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获取大量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才能总结出来。

  (3)实验设计和进行实验: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已有一定的基础(例:在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有哪些因素、影响液体蒸发快慢有哪些因素等实验中都曾用到“控制变量法”),因为影响电流变化的原因有两个:电压和电阻,学生自然会想到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问题。本次探究内容分二次完成。

  第一: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A)教师投影,提出问题“如何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要求学生讨论分析,说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步骤、画出实验电路图,教师可作补充“如何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引导学生回答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方法二: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电压,要求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难易程度并作合理的选择,还提醒学生注意:考虑到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和科学性,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采用更换定值电阻进行反复实验。

  B)学生进行实验因本节内容综合要求较高,实验探究的难度较大,因此我把正确的实验电路图投影在屏幕上,要求学生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并作友情提示“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闭合开关前,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使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的位置上”在学生分组实验时,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排除可能出现的电路故障、纠正学生实验中所犯的错误,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第二: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方法同上,但在此实验中,如何保持电压不变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学生可能会考虑到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很难想到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电压,同样利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压是一个难点,突破此难点的关键是教师引导学生作尝试性调节,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方法。

  (4)分析和论证:

  引导学生用描点的方法,将记录的实验数据数据在坐标纸上反映出来,让学生去发现图象所能提供的信息:从图象上不难发现U—I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找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用图象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可以使数据变得具体、形象,便于学生观察研究,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用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问题,明白各学科之间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

  (5)评估和交流:

  “你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你还有别的设计方法吗?”“你在实验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麻烦?你是如何克服或解决的?”“你的测量数据是否可靠?”“你的实验结论是什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和学生的回答,及时交流反馈、及时评讲、及时纠正错误,可以让学生从一团混沌中拨云见日、加深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巩固记忆。同时通过评估和交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反馈和巩固。

  因本节课探究过程难度较大,学生能顺利得出探究的正确结论已不容易,所以我认为巩固练习可以留到下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中再做,而需要强调的是物理探究的基本步骤、探究过程中用到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分析数据时用到的图象法,以及“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实验结论。

  4、板书设计(投影):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1)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A)实验电路图(略)。

  B)友情提醒:“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闭合开关前,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使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的位置上”。

  C)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略)。

  D)U—I关系图象。

  E)实验结论(略)。

  (2)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A)实验电路图(略)。

  B)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略)。

  C)R—I关系图象。

  D)实验结论(略)。

  E)布置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内容。

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本册书中,第十七章《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学习电功率、家庭电路等后续章节的必备知识。本章本身就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电学的重点之一。而《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一节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渗透,重视科学探究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利用“控制变量法”对“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进行一个定性分析,是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因此,这是学生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以及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的进一步总结深入,也是掌握电学最重要规律之一《欧姆定律》的前提。

  同时,本节内容的探究实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它涵盖了探究的七个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深刻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了小组合作的交流意识。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的三个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间的关系的.实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等电学基本知识,为我们本节对“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定性关系进行探究做了铺垫。但由于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层次有所差别,而且存在一定的能力差距,所以常出现“一听就懂,一丢就忘,一用就错”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目前学生在分析处理问题时缺乏具体的思路与方法。

  根据本学段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我拟定了以下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重点与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详细分析,本节课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发现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从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因此,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与连接实际电路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与此同时,组织好学生运用表格法、图像法等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也是本节的难点之一。

  四、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与学生实际情况分析,为有效突破本节教学重点与难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设置了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掌握连接实际电路的方法与技巧。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教师以递进式设问方式的引导下,能够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从而掌握“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②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生自身经历探究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小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五、教学方法

  为成功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教与学方面,本节课主要牵涉到以下方法:

  1.教法方面

  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限于探究的形式,而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引导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具体方法包括:递进式提问法、讨论法、分组探究法、师生互动法等。通过学生分组实验,相互讨论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并且通过具体的实验设计掌握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学法方面

  本节课的主体是学生,主要内容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得出结论。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主要使用的学习方法有:小组实验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学生通过利用各种学习方法,能够顺利完成课堂内容的同时,培养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六、教学设计

  针对前面的分析,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引入环节: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以提问“电流的影响因素”引入,有效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2.新课讲授:结合“电流的影响因素”,对“控制变量法”进行讲解,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进行探究实验的方法——保持R不变,改变U,观察I或者保持U不变,改变R,观察I。

  3.实验设计:利用递进式提问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设问目的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如何保持电阻R不变?

  明确选用定值电阻R

  如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U?

  明确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

  需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

  让学生明白实验器材的选择方法

  如何连接所选用的实验器材?

  锻炼学生设计实验电路的能力

  马上要开始实验了,实验前我们还要准备什么?

  锻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的能力,理清实验思路

  根据大家的实验步骤,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吗?

  提醒学生实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

  4.分组探究实验:教师组织学生开始分组探究实验,现场进行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协助完成探究实验。

  5.评估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展示、回顾、分析,思考设计方案有无不合理的地方,操作有无失误,测量结果是否可靠?

  七、教学效果设想

  因本节课是在充分分析了教材、学生情况等进行了重点、难点的拟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环节的设置,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递进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顺利进行实验设计、完成实验。应该说,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难度大幅度下降,更容易掌握新知识,同时也能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法”以及为下一节《欧姆定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这样的课堂设计,会比较有效地达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说课稿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欧姆定律第一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是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欧姆定律》的第一节内容。本节是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和欧姆定律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安全用电”打下基础。所以欧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探究学习。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概念,并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

  作探究能力,再加上初中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三、教学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识能力,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姆定律的认识,体会物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增强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教学难点: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中应着力于探究实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四、教法学法:

  说教法:本节课我采用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实验、分析讨论、讲授及多媒体演

  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动手、动脑,从而

  掌握知识、提高各种能力。

  说学法:

  (1)创建情境设疑激趣(2)合作探究体验深化(3)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2个课时完成

  (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第一课时)

  1、设计实验,导入新课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所以我用演示实验“把一个小灯泡和一个开关串联在电路中”,然后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办法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先让学生积极的讨论分析,然后肯定学生的多种方法,引入新课。

  2、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根据课题的引入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探究的内容和目的

  (2)引导学生猜想和假设

  通过两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实验一:现象:用两节电池供电时,灯泡发光更______;

  分析:灯泡两端的电压升高,灯泡中的电流随之_______。

  实验二:电流与电阻有关。电路中电阻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反而_______。

  (3)设计实验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已有一定的基础(例“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等实验中都曾用到“控制变量法”)因为影响电流变化的原因有两个:电压和电阻,学生自然会想到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问题。

  1)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压,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2)控制电压不变,改变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若干

  实验电路图: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小组合作分工,共同完成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并帮助学生排除可能出现的电路故障,纠正学生实验中所犯的`错误。采取小组间竞争机制,督促学生更高质量的完成实验,缩短实验时间。

  学生设计表格,并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5)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1)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注意强调:

  1、当电阻一定时,不能说成“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是由电源提供的。

  2、当电压一定时,不能说成“电阻与电流成反比”,注意引导学生,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

  (6)评估和交流

  “你在实验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麻烦?你是如何克服或解决的?”“你的测量数据是否可靠?”“实验中还有哪些影响因素没有考虑到?”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和学生的回答,及时交流反馈、及时纠正,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巩固记忆。

  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

  1、在设计电路图时,学生易选择小灯泡。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小灯泡的温度会影响电阻的大小,故选用定值电阻。

  2、连接电路时会出现故障,如:导线接触不良等。

  3、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是断开的。(学生易忽略)

  4、滑动变阻器没有调到阻值最大处。

  5、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如何保证电压不变?学生易认为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很难想到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这是一个难点,应给学生做示范,并巡回指导。

  (二)欧姆定律(第二课时)

  1、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规律叫欧姆定律。

  2、公式:I=U/R(注意强调:是在同一时刻的某个导体或某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流和电阻)

  单位:I(A)U(V)R(Ω)

  3、变形公式:U=IR R=U/I(从此变形公式中不能得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的一种特性,只与导体本身有关,与电压、电流无关)

  4、了解欧姆这位科学家

  5、典型例题:一只电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灯丝电阻是40Ω,如果电灯线路的电压是36V,求灯丝中通过的电流。

  (三)畅谈收获

  小组讨论畅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以及在实验中还遇到了哪些问题或困惑。并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

  (四)中招链接

  这是关于本节内容的历年中招真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采用实验教学法,重视学生的参与,动手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以实践带动理论分析为教学线索,实践活动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现象进行猜想、提出问题,然后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手段来解决问题,本次课学生在兴趣的牵引下经历“想、做、议、说”环节,较为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说课稿】相关文章: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11-20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通用02-24

劳动关系工作总结05-16

行政关系介绍信07-28

工资关系介绍信05-27

转团关系介绍信05-17

关于工资关系介绍信04-13

工资关系转移介绍信04-14

团关系转移介绍信06-20

《重力》说课稿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