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习报告

时间:2022-08-06 18:58:09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有关暑期实习报告范文集锦七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暑期实习报告7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暑期实习报告范文集锦七篇

暑期实习报告 篇1

  一、手动冲压机,由福建闽中机械厂生产的,一共150台,主要用于啤轴、换轴;

  二、手摇机,共20台,主要用于检验产品和装发条用;

  三、单相电阻起动异步电动机,共25台,主要用于冲肩、切发条、踏牢、压紧等;

  四、单、双孔钻台机,共25台,和电动机配套使用;

  五、普通车床,精密车床,铣床,磨床,钻床,这也是该厂生产的顶梁柱,主要用于生产加工各种模具。

  在实习期间我做过的主要产品有c-2160b﹑c-2117b﹑c-2130﹑w—803kc等,这些产品的加工工艺和工序流程分别是:c—2130的工序流程是:切发条→压平针→退火→装发条→装输出轮→装配→压紧→检验→包装入库;w—803kc的工序流程是:切发条→压平针→退火→弯勾→弯头→装离合轮→装输出轮→装配→压紧→摇条→检验→加油→装线轮→打车轮→检验→包装入库;c—2160b的工序流程是:切发条→压平→退火→装发条→装输出轮→装配→压紧→检验→焊脚柱,焊尾部→检验→包装入库;c—2117b的工序流程是:切发条→压平→退火→装发条→装输出轮→装1轮→装配→压紧→检验→包装入库。

  此外我还用精密车床车了c-2118﹑c-2117b﹑c-2160b的模具。做完这些产品虽然很累但收获却很大,不仅使我体验到收获成果的喜悦而且也使我了解到当前我国数控技术方面的发展和不足。从工厂的资料库了解到: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数控机床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装配,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其实,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也就是数控技术的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为了增强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但是,劳动力市场出现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严重紧缺,其具体表现为:机床开动率较低,在全国范围内只有10.9%;数控机床应用性人才少,全国范围内只有18.26%;最突出的是数控技术应用人才学力较低,本科以上学历只有1.1%,本科学历仅占8.9%,专科学历占31.4%;地区差异较明显(详见附表)。

  因此,为改善当前现状,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出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工程”的通知,并提出几项具体建议:

  1.建议由教育部组织职业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时对数控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进行调研,并对职业院校的数控技术专业的改革提出指导性意见;

  2.组织制定适合不同类型数控技术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指导方案、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考核评估标准等指导性文件,为职业院校的改革提供依据;

  3.建议劳动保障部门及时制订和调整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使证书考核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相适应,以有利于职业院校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4.组织开发适合各层次实用型数控技术人才教育与培训的制度,丰富教学形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增强教材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暑期实习报告 篇2

  【实习目的】

  通过在吉林网通的学习了解网通主要开展业务及业务开展情况,配合工作人员工作,了解工作流程,并学习分配和核算财务报表,以及策划市场营销方案。

  通过实习使我地接触社会,实践于社会,从而培养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基础的专业技能,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习时间】

  XX年7月14日——XX年7月31日

  【实习地点】

  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简称吉林网通)

  【公司简介】

  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简称吉林网通)是省内最大、历史最悠久、网络覆盖最广的主导通信运营企业,拥有覆盖广泛、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通信网络,为客户提供固定电话、小灵通、宽带等多种通信服务,目前拥有的各类用户总数已突破700万。

  凭借着丰富的客户资源、雄厚的网络基础、专业的人才队伍、特别的品牌优势、综合的业务特点,吉林网通目前已经拥有固定电话、小灵通、数据、网间结算、电话卡、网元出租、代维等七大类业务,共计270多种产品,居省内各运营商之首,能够为客户提供丰富的通信服务,满足消费者日益个性化的通信需求!数十载的经验积淀,吉林网通人深深地懂得,服务是决定公司成败的关键。他们精心打造出“吉林通信第一服务窗口”,全力整合10060客户服务电话,全心全意地为客户提供满意、优质的24小时通信服务!

  吉林网通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通信产品,以“亲情1+”、“cncmax宽带我世界”、“宽带商务”、“114电话导航”为代表的各类业务和服务品牌已逐步家喻户晓。吉林网通将继续秉承“让客户放心地选择我”的服务理念,竭力为全省人民提供最优质的通信服务。百年积淀的网通铸就了一个个辉煌和奇迹,作为北京XX奥运会的固定通信合作伙伴,他将独自承担所有奥运通信保障任务。如今,网通正在以推进实施“奥运”、“宽带”和“国际化”三大战略为重点,加速迈向“宽带通信和多媒体服务提供商”。

  选择中国网通,选择自主的通信生活!

  【实习内容】

  大学的最后一个暑假,我有幸到吉林网通长春公司实习,在将近半个月的实习期里,我初步接触大网通公司的一些运作,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我被分时间段的安排在财务部和营销部实习,负责指导我的是一名姓罗的管理部门人员,而实习内容主要是整理、收集、核算和录入财务报表。经过罗的悉心教导,很快我就熟悉了安排的各项任务,实际操作能力也提高的相当快,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实习体会。

  第一、真诚待人。我刚来报到时,遇到很多新的面孔,由于和他们未熟悉,所以不敢和他们说太多的话,而且对工作未曾了解,开始觉得不太适应。后来我慢慢发现,只要真诚待人,虚心请教同事,他们也很乐意和我交往。还教会我一些技术,由此我深感真诚的重要性,在公司里不但要学会如何做事,而且要学会如何做人。正确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关系到你能否开展工作。孤芳自赏并不能说明你有个性,过于清高是很难融入大集体的。这更体现出了群众的重要性,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与群众大众打成一片,搞好团队合作关系,是完成整体工作的前提条件。

  第二、不要偷懒。我曾问罗:“什么样的员工在企业里会受欢迎?”她的回答是不偷懒的员工。我觉得很有道理,试问有哪个老板会喜欢懒惰的下属的?于是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多干活,尽力把本份工作做好。由于我时刻牢记这一点,最终努力没有白废,我以良好的表现完成了实习。

  第三、勤学好问。刚来到单位时,我对很多方面都未熟悉,这就需要我勤学好问。因为经验是很重要的,我发现引起报表统计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没经验就很难处理问题。经验不足的我更需多请教他们,但必须注意的是,在问人之前要分清哪些问题可以问,哪些问题不该问。还要注意在什么时候问会好一点,比如新来的员工就尽量避开报酬这个话题,不要对薪水太在乎,对于新人来说,能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讲究条理。年轻人刚到工作单位时往往会表现急躁,这是正常的,但最好不要急功近利,急于表现自己可能会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我们要抱着踏实的态度来做事,虚心点往往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其实我发觉前辈做事有一点很值得学习的,就是他们做事很讲究条理,他们遇到问题会一步步去解决,而不是惊慌失策。例如他们在接到帐户核算错误或者营销企划失误时,首先会根据原始账单数据或者市场用户角度来分析情况,然后根据账目对应项目找到核算点,最后直接揪出数目入账错误之处,而不是纷繁复杂的核对每个数据,这种做事方式就很有条理,不会做一些无用功,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受他们的影影响我也慢慢变得做事不那么急躁了,这是很难得的工作经验。

暑期实习报告 篇3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并不是如以往一样一帆风顺,期间有诸多波折,但所幸却也收获颇丰。

  初到上海

  在11月10日这天,怀着对上海这个城市的向往与诸位升达校友一同坐上了开往上海的客车。计划的第一份职业是上海中原地产的销售业务员,初达上海,刚一下车,就有分区经理过来领人,使我们小小的受宠若惊了下,随后就随着黄浦区的经理一起到了工作地点--黄浦区中原地产部,也是在这里我们被打破了憧憬,回归现实,认识到了社会生活真实的一面,中间的过程不一一细表,在与各位经理谈完话后,我们果断地选择了离开。初时冲动之下拎着行李想直奔火车站,离开这个城市,幸而接到了现在已参加工作的两位学长的电话,冷静下来,做出了一个到现在无比庆幸的决定:留在上海,独立谋生。还记得那时的豪言壮语:堂堂七尺男儿,我就不信上海没有我的容身之处。

  在这个阶段我明白了:1、没有人会为我付账单,我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时间在这里是非常宝贵的,它在很多时候可以直接换算成金钱

  3、无论在何种环境中我都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4、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且坚定地去执行

  “海上漂泊”

  之后的的四天我们同行几人就是在上海的各个地区流转寻找工作,同行的兄弟戏言:海漂。海漂的经历并不光彩也似乎不是社会实践中应有的内容,但却恰恰是我整个暑期实践中最闪亮的一笔。

  怎样才能真正的了解一座城市?在我看来答案有两个:一是久居,二是在其中漂泊。在这四天的漂泊中,我们领略了上海这东方明珠的繁华,也体会了上海生活的底层民众的艰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了上海的现代魅力所在--用一位学长的话来说就是“亲历历史”。在以往只能在电视中观看的事情就发生内挂在你的身边。

  对心态的锤炼。1、常人说“校园就像是一座象牙塔”,不走出来看看我永远也不明白这个道理,这几天的经历让我知晓了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差别,这是在思想上的一次对接。2、明白了坚持的意义,逆境中的坚持尤为宝贵,同时坚持下去也是对自己承诺的信守。在这四天中,我们每个人天天都是在入不敷出的生存者,每天看着自己的钱在一点一点的减少,每天去满大街的寻找最便宜的餐馆,这种感觉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体会的到。但我们坚持了下来,没有放弃,其实很多时候生活就是看你能不能坚持得住。3、珍惜校园时光。常常听离去的学长向我们叮咛:“要珍惜你们的校园时光”。虽然一直嘴里回应着好,但心里却在想这样平淡如水的校园生活又有什么可珍惜的呢?这几天的经历与之后对其的思考,我找到了自认为的珍惜的理由:一方面校园生活实在是我们可预见的人生中最悠闲惬意的可以享受一切美好的时光;另一方面四年的校园生活也是我们最可以心无旁骛的充实自己的时光,当我们踏入社会,生活会替我们公平的清算

  在这四天中我们得以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从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东西,获得的经验是在学校里接触不到的,这就是经历。

  正式工作

  四天后,在学长的介绍下,终于在上海的华豹保安有限公司“安家落户”开始了自己真正的暑期实践生涯。之后的工作经历都是在上海世游赛外国运动员指定入住地点--上海世博洲际酒店中进行的。在这里,我们的工作职责是除了进行日常的生活秩序维持外,还要承担起日常的一些接待任务。在这次的工作经历中,我结识了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锻炼了与人沟通的能力,也了解了一些美国人的一些管理模式、经验(这家酒店是美国人负责经营),也体会到了作为职员应有的岗位责任心、奉献精神,同时也再一次体会到了外语对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作用。

  在报告的最后我想特别感谢和我一起在上海闯荡的兄弟们,我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一起度过了那段困难的时光;还有张林、李俊青两位学长一直不辞辛劳的帮助,让我们深深的感觉到“升达一家人”不是一句口号,是活生生的事实,最后也感谢那些一直关心、慰问我们的朋友,是你们让我感到温暖常驻心间。

  XX年9月1日

  11工本二班 代泽超

暑期实习报告 篇4

  《新闻与写作》实习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除了帮着编辑部搬家和校对稿件之外,我一共做过两次采访,采访对象分别是漫画家方成和北京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徐滔。而我认为最大的收获还应该是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编辑部几位老师的谆谆教导,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书本上不可能学到的东西,也真正明白了实践的意义。

  《新闻与写作》有一个固定的采访栏目叫“名人谈充电”,采访对象都是国内著名的新闻人,以对话形式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充电情况。一开始分派给我的采访王志的任务就属于这个栏目,但由于期间遇到了一些阻碍,所以采访未能进行,我重新领到的任务是采访北京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徐滔,主题仍然是谈充电,由我和另外一位实习生负责,带我们的老师是编辑王卫国老师。

  对于这次采访,可谈的事情实在太多,我所得到的收获也很多,其中主要是从王卫国老师身上学到的谈话和采访的技巧,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对我一生都受用不尽。王老师大约五十多岁,曾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师从谢冕和严家炎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调到《北京日报》工作,现任《新闻与写作》编辑,是该杂志水平最高的编辑之一。

  为了做好这次采访,我和搭档作了充分的准备,在网上搜集到了几乎所有关于徐滔的资料以及其他媒体采访她的稿件,通过准备我们掌握了有关徐滔的基本情况。北京电视台有一个王牌节目叫《法治进行时》,这个节目通过录播破案现场深受北京老百姓,收视率非常高,徐滔就是这个节目的创办人兼主持。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件事情:XX年某夜,北京西站发生歹徒劫持人质事件,公安人员将其团团包围,为了保护人质安全,局面一直僵持,后来犯罪分子提出要见媒体,于是公安人员找到了徐滔,结果徐滔凭借出色的口才对歹徒展开了心理征服战,经过九个小时的鏖战,她终于凭三寸不烂之舌配合公安人员将人质解救,将犯罪分子制服。节目播出后徐滔一举成名,并获得了范长江新闻奖。了解这些情况之后,我们开始列采访提纲。

  我们先请教王老师,他告诉我们,采访时脑中要始终有一个框架,即:为什么要充电?怎样充电?充电的结果怎样?这三个问题虽然简单,但采访时绝对不能脱离这三个框架,否则就会离题千里。然而一开始,我们总也抓不住重点,不知道第一个问题应该从哪儿切入。采访提纲一次次地列,又一次次地被王老师批评,总也不能令人满意。当我们几乎江郎才尽的时候,他拿着提纲问我们:“徐滔最引以为豪的事情是什么?”我们回答:“是XX年西客站解救挟持人质事件。”“你们为什么不提这件事?”“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媒体采访徐滔时都会提到这件事,如果我们再提的话就会很俗气,难以出新,所以有意将其避开”,王老师听到后,一摆手,对我们说:“这么想是不对的,徐滔之所以是徐滔,就是因为她这种独特的经历,而她最得意的事情就是XX年西客站解救劫持人质事件,这是她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你们连这个都不提的话,怎么抓住徐滔的闪光点?也正因为这件事情最典型所以别人在采访她时都会提到。我们不管他们提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从充电的角度和这件事结合起来提问题,而这就是我们要出新的地方,也是可以和她拉进距离,引起她谈话欲望的地方。”一席话使我们茅塞顿开,于是经过短暂的思索,我们把第一个问题列为“徐滔您好,几乎每个记者采访您都会提到XX年北京西客站劫持人质案件中,您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谈判9个小时,并协助警方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的那段经历。我们想知道,当时您为什么能如此准确地把握犯罪分子的心理呢,您学习过犯罪心理学吗?”,这个问题既抓住了徐滔的特点,又紧贴充电主题,得到了王老师的首肯。万事开头难,第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其他问题很快就列了出来。后来采访徐滔的时候,我记得她见到我们后说的第一句话说的就是:“你们这份提纲写得很棒,很专业”,后面整个采访也进行的很顺利,很愉快。事后我想,能得到京城名记这样的评价,那当时反复列提纲付出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采访的成功当然要归功于王老师的指导,他经常对我们说,他作采访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四个字“六经注我”,就是说在采访前对某一个问题首先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采访过程中只是引导着被采访者来注释自己已有的观点。我明白要做到这点需要具有准确而独到的洞察力,要有一眼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王老师无疑具有这样的能力,这是最令我佩服的地方,也是要从他身上学习的最大的无形财产。王老师曾经给我们介绍说,央视许多大牌记者,诸如白岩松、王小丫、撒贝宁、王志等都和他 “认识”,可是他们却从来没见过面,所有的交流都是在电话里进行的。在和这些人第一次通电话时,王老师往往能一语道破出他们主持节目的最大特点和不足,这往往会使他们有如遇知己之感,因此对王老师约的采访、派的记者很少拒绝,这也是我们这些实习生能采访到这些大牌记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采访结束,回来就要整八月底的骄阳依然似火,暑期的背影已经渐渐远去,当我转身回眸时,才发现在那个刚刚逝去的夏日里仍然留有自己的身影。想起在《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实习的日子,挤公交车、外出采访、校对稿件,这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细细梳理一下,才发现原来自己成长了许多。

  一、初出茅庐

  很早就听说学校要求大二学生在暑假时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但一直不大以为然,直到这一天真的来临时才发现自己无从着手,好像初学走路的婴孩儿,不知道应该先迈哪一只脚,彷徨了好一阵子,也犹豫了好一阵子,仍然毫无头绪。于是,我想起了向老师求助,首先找到宋琳老师,他是社会知名诗人,也一直从事编辑工作,当我断断续续地说明自己的意思时,宋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让我等消息,自此我的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着宋老师的最终答复,又是一段忐忑不安的时光,不知道结果会怎样。终于,宋老师告诉我,让我去联系《诗刊》杂志的某个编辑,到此时,我才真正看到一点属于自己的光明,终于将社会这扇紧闭的大门撬开了一条缝隙。

  几乎与此同时,又有一条道路向我敞开。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期刊阅览室里看到《新闻与写作》杂志上有一则招收实习生的信息,随手抄下电话号码,便战战兢兢地给对方打了电话,电话通了,让我两天之后去面试。我如期而至,面试并不复杂,我的心里却很紧张,说是面试其实也就是和主编聊天,在聊天中会看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幸而编辑部的人都很随和,面试很顺利。但是在这之前有两段小插曲令我至今记忆深刻,面试的时候,《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还没有搬到东单的新闻大厦,办公地点仍然在和平西街那个很幽深的巷子里,由于事先没有查清楚行车路线,所以在去的路上不断地给对方打电话询问地址,就这样,原本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的地方,花了两个小时才找到,当编辑部主编指出这个问题时,羞的我满脸通红,初入社会便表现出如此的状态,至今想来仍然觉得惭愧;另外一件事情是,由于出门匆忙,竟忘记携带身份证和学生证等证件,这个疏忽可是致命的,不过幸亏我带着一些盖有学校印章的获奖证书,才不至于不能证明身份。后来主编对我说,对于这件事情,如果他们再严格一点儿的话,那我就不可能留下实习了。这次的面试经历暴露了我的许多缺点,也得到了一些教训,不过对于日后真正找工作来说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我心存感激。

  从实习单位回来后,我就去中文系主任办公室找了孟登迎老师,因为编辑部交给我一个采访任务:采访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主持人王志。对于这个采访任务我诚惶诚恐,因为与名人尤其是名嘴面对面交流,对于我来说尚属首次,所以想请孟老师给予指导,和孟老师交流了一个多小时,他从宏观的文化层面教授我了如何把握住采访重点,一席谈话令我收获甚丰。

  《新闻与写作》是隶属于京报集团的党办新闻理论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正是这样一份杂志却能给一个初来乍到的实习生采访央视名嘴的机会,一开始我是很惊讶的,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信任我们这些实习生,因为在这之前,其他实习生先后采访过白岩松和撒贝宁。但是后来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编辑部实行激励实习生的机制,他们信任大学生的能力,敢于放手把一些重要任务交给学生去做;对于我的话,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学校院报做记者和编辑、在中文系葵社主办《新声》社刊的经历以及一些校内文学比赛的获奖证书起了作用。

  聊完了采访的事情,孟老师说可以推荐我去《青年文摘》实习一段时间,听到这个信息我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多都是捧着《青年文摘》长大的,这本杂志在全国非常有名,销售量也很大,如果能去那儿实习的话,也是一件极有面子的事情,所以当时毫不犹豫便答应了。

  就这样,在两周之前还一筹莫展的我,现在已经拥有了三个实习机会,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现在我又面临着如何选择的问题。就社会知名度和刊物发行量来说,《诗刊》和《青年文摘》远远高于《新闻与写作》,而且我是学中文的,平时也喜欢阅读和创作一些诗歌,所以无论选择《诗刊》还是《青年文摘》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我最终却忍痛割爱,选择了《新闻与写作》,我之所以这样选择是有原因的:第一,这个单位完全是我自己联系的,自己种的果子吃起来永远都是最甜的,因为这个过程凝结了自己的辛苦和付出,所以不忍将其舍弃;第二,《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老师对我非常信任,能给我提供非常大的发挥空间,而这一点在其他单位是很难遇到的;第三,我想社会实践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够接触社会、深入社会,而做新闻无疑是最便捷、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我最初也就是抱着能够接触社会的想法去进行社会实践的;第四,虽然我是学中文的,但是在院报的工作经历使我对新闻产生了感情和兴趣。在这些想法的基础上,我选择《新闻与写作》。

  二、良师益友

  在《新理采访录音,整理过录音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耗时耗力,一个半小时的谈话,一万五千字的内容,至少要在电脑前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才能完成。如果说这项工作是体力劳动的话,那么接下来整理初稿的工作就是要考验脑力的时候了,一万五千字的内容经过选择、提炼,要整理出三千五百字的初稿,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逻辑清晰,语言简明,这对于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取问题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还有语言文字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逼着你做出尽善尽美的文章。经过这样一通程序下来后,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会倍感亲切,而当看到自己付出的劳动终于变成铅字时候,兴奋地看了又看。

  编辑部还有一位负责采写工作的编辑叫刘建新,她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编辑了,在实习期间我也有幸跟着她参与采访了著名漫画家方成。按王老师的说法,刘建新老师的采访方式也可以用四个概括,叫做“我注六经”,她为人和蔼、循循善诱,往往第一个问题就能给人以亲切感,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然后不断通过自己的提问,使被采访者说出更多想说的话,这在采访方成的过程中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和王老师的“六经注我”一样,这是两种不同的采访方式。而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接触并学习到这两种风格迥异,但效果相同的采访方式,着实受益匪浅。

  主编郭洪新非常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做到人尽其职、物尽其用,并且非常具有创新意识,他能为每个人量身定做一些栏目,包括实习生,使每个人的长处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比如,因为我平时写一些诗歌,所以他让我管理网站上的“传媒人诗苑”栏目,并且安排我为该编辑部写刊歌的歌词。这些都为我提供了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和学习空间,而他的这种管理理念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思考的。

  总之,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过程中能结交这些良师益友是我最大的收获,他们对待我的态度使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恩的心,就像王卫国老师说的:“因为我们的孩子和你们年龄差不多,我们希望他们单位的老师能够对他们好一点儿,反过来,我们就想要对你们好一点儿”。

  三、满载而归

  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时间不长,却收获颇丰,可以说是满载而归。杂志相对报纸虽说比较清闲,但却可以在一个题目上不断打磨,可以做得很精,将一块璞玉磨成精美的玉器,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手艺也在不断提高。当然,除了技术层面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对自身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1.学习真的很重要。以前常听人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回到学校后最大的变化就是知道怎样去学习了,也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对此我更是深有体会。记得有一次和王卫国老师聊天,谈到了理论学习的问题,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参加工作后,当一个人的工作水平达到了一个很难突破的阶段时,起决定因素的往往是他的理论功底。对此我深信不疑,但是如何在大学生活剩下不到两年的有限时间里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我却是比较迷茫的,因此我向孟登迎老师请教,他告诉我说,要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并不一定要看多少理论方面的书,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找书来读,但一定要读经典,比如多读一些文学名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试着对其进行阐释,自然就会涉及到各种理论,这样容易切入,也容易深入下去;至于要真正提高理论水准,上好美学课和哲学课至关重要;此外,我们周围的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可供省察的事件,只要我们多观察生活,并对此进行有益的思考,自觉运用学过的'理论去解释它,那么理论思维会很快得到提高。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现在也更多的读一些经典书籍,包括中华古籍、中外名著以及文艺、哲学理论方面的书,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尽最大可能的提高自己的水平。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了以前老师上课的时候苦口婆心对我们说的,要珍惜大学时光多读书、读好书之类的话,回想起来突然发现这真的是至理名言。当然,学习并不只是要学习理论,也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才学习,走出校门后更需要学习;不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要学习社会这本大书,提高自身修养,高标准、严要求,把自己塑造成能够适应社会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2.试着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大学四年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一个人只有在社会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才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他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相信自己,但既不能把自己想得过高,也不能低估自己的实力,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囿于校园,要适当地走出去,走到社会这个大网络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个点。当然,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自己的定位,但最起码我们试过,只要迈出了第一步,以后就不会觉得陌生。此外,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必须得批判地看待这个世界,社会上的许多事情和校园里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应把它想得那么完满,也不应想得过分恶劣,要学会公正地看待它,以我们自己的一颗平常心来体悟社会,体悟生活,为最终走向社会作好充分的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

  3.体会到生活不易,学会珍惜生活。实习单位的地点在东单,从学校到东单要转乘一次公交车,至少要一个小时才可以到,当时是最炎热的7、8月份,而且乘车时间往往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所以挤公交车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有了这样的经历便多少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更懂得去珍惜生活。

暑期实习报告 篇5

  我相信我的实习是别有风味的,而正是这种与众不同让我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改变了我的很多认识。

  7月7日,我来到了鲁中晨报传媒大厦,见到了预约好了的老师。正当我以为事情会按照我的预料发展——也就是自己会被安排到报纸的新闻部或者热线部开始无休止的忙碌的时候,一点点外改变了我这次小实习的常规路线。由于老师已经不在记者部工作而是主管一本叫做《迷你周末》的杂志时,我也就被理所当然的在这本小杂志中度过了一个复杂的30天。

  起初我的心情是比较郁闷的,因为我是在想不出这本校杂志能够给我带来多少专业方面的锻炼,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也渐渐的改变了这种想法,而渐渐的意识到无论什么对我这个一穷二白的菜鸟来讲都是一种收获。

  我可以毫不隐晦的说我的实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办公室离看书,看杂志。一开始我也是不是十分理解我费事么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浪费在观察上面。后来也慢慢的也意识到看书是完成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从办报纸到做杂志的观念的转变,也就是对语感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得出自己的认识,做报纸做得就是一种下里巴人的通俗的新闻形式,它不要求有多高的文学造诣,但求易解;但做杂志起码已经是完全脱离了新闻领域,尽管他还能够对当今的热点问题形成自己的评述,但是新闻的时效性已经对其失去了作用。从语言方面来讲报纸力求简明,而杂志有着很明确的受众群体,所以语言方面有着自己的特征,或是唯美,或是纪实但是绝对不想报纸那样干瘪,除了事物本身之外杂志的编者往往还透漏着自己的一点个人偏好

  每一本杂志都有着自己的,由于在办公室呆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研究杂志也成了我给自己定下的一个任务,在这期间我曾经认真的翻阅了《名牌》《城事》《青年记者》基本杂志,也颇有一份心得,《名牌》杂志由于其大众化的特曾难道这前卫的潮流,凸显这80后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由于其在内容方面大胆的追求而取得成功,《城事》由于是在淄博地区创办的一本刚有雏形的杂志极具本地的气息,整本杂志是按照一定比例来报答淄博的过去和现在的,朴实自然尤其是图片的选用是其制胜点之一,而《青年记者》与其说是一本书,更不如说是一本教材,一个学术交流阵地,上面个各流派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实际结束后我也意识到从报纸道杂志其实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升华。因为以前我根本没有接触过报纸,所以一接管杂志在所难免有偏见,这好比在工作岗位上没有上过基层就去了当小组长,现在也明白这是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我总觉得有点遗憾的是没有好基本功。说来也有意思,等啥时候习惯了办杂志的心理,习惯了这样的小资情调等到再有机会去报社实习的时候就得咱转换思维了。

  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是老师的建议,也是我在实习期间努力的一个方向。尤其是在实习过了一半之后,也慢慢的感觉到在学校里面所收到的教育过于传统,缺乏灵活,实习总结《暑期报社实习总结报告》。学会变通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讲,新闻是一种极具“灵性”的东西,好多有用的都是从业人员的灵光一闪啊,而这种东西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尽管有勤能补拙这一说,但我仍然坚信有些天分东西是勤奋不回来的,是注定的。就拿鲁中晨报奥运小组发回来的稿子和图片,有的记者的东西就是那么普通,但是总是有那么几个记者拍回来的照片总能让人感到灵光一闪。当然我从来不敢说自己是否适合干这一行。每次想到这里,我都会想起采写老师老程第一次给我们上课说我们班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将来能够从事新闻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当时我还是一副打抱不平的样子,现在看来,这个数字明显太乐观了。话再说回来,尽管传统的教学带给我得,动手机会少之又少,但是就实践得情况来看我还是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机会,心中也是有点遗憾,这样也好,最起码在最后来的道路的把握上有所侧重,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能够在学校里面学到的,工作本身其实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下面还是回到正题,简简单单得对小实习中基本功的锻炼做一下总结,采访(主要是杂志方面)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简单,其实什么样的采访都有,关键是你在采访开始之前的准备有多少,创造了一个怎样的采访氛围。在谈话得同时不要被自己的采访对象牵着走,(这是我曾经犯过的一个错误)时刻记着自己的采访目的。写稿方面,第一次写稿时满腔热情,然后3000字就被枪毙掉了,稿子没写好我听取了以下得两个方面的建议,意识采访工作没有做充分,另一是很有很好的嵌入杂志的风格。

  之所以认为我的小实习有和别人的于众不同之处,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实习期间我们曾经为杂志社跑过广告业务,尽管是专业以外的东西,但我看来对我人际交流方面还是有一定培养的。广告和采访虽然都是和人交流,但是侧重点不同。说服客户在自己的杂志上做广告需要一个人如实得而又扬长避短得把自己的杂志推销出去,期间很重要的就好似要有自信,说话要有层次感。一开始我连自己在讲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什么效果了,后来就好多了。无论结果如何我是终究觉得这是我小实习中一次难得的收获,在将来前途未卜得情境下谁又能保证这种收获没有用呢?

  每次聆听老师谈起将来,无论是就业还是新闻得将来发展情景,都颇有一份感触。他说,尽管整个社会层面都在强调就业形势得严峻性,其实还是没有那么严重的,就目前的形式来说,本科生毕业绝对能够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的,只是具有本科的文凭却没有本科所代表得知识层面应有的东西还是吧!而就新闻专业得前景来讲,在这个社会新闻泛滥的年代,更加缺乏的是高层次得专业记者,市场就职位的调节也是带有相当的盲目性的。往往是未饱和的职位造成大家的趋之若鹜,然后饱和之后形成新的失业类群。关于媒体自身的建设,每个报社都应该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就拿我们实习的单位来讲几年之前报社对财经新闻得报道还是缺乏力度得,后来随着人们对经济现象的关注越来越多,报社才开始发展。尽管如此,在对财经方面得报道还是失去了先机,当然这直接影响到了报纸的销售量和效益。

暑期实习报告 篇6

很高兴能利用暑假时间到莱西市人民法院实习,对于即将升入大二的我来说,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为我提供这次实习机会的史主任以及莱西市人民法院行政庭徐庭长还有民事审判三庭董庭长和姜庭长对我的支持。

  这是我第一次到法院实习,没有实习经验。因为是大一,物权法、债权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特别是民诉法等均尚未涉及,而且是到基层法院实习,所以此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熟悉法院的办事机构、工作流程以及案件的立案审结过程等层面上的东西,而不可能涉及做笔录、参与案件讨论、起草判决书等实质上的内容。虽没什么实质的收获,但还是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第一天正式开始实习,基本无事可做,一整天的工作就是粘证据。具体就是将那些小的证据粘到标准的a4纸上,因为订卷必须是a4的纸张。我所在的办公室有姜庭长和一个法官助理小白,其实我更愿意叫她小白兔,因为她不大成熟。法律的严谨准确又一次实际地印入我的脑海。

  上面谈到的只是一些表面上的形式内容,真正掌握知识的应该是在参加庭审以及事后与法官们的讨论分析中得到的。在短短一个月实习时间内我曾有幸几次在法官们的带领下参与旁听。

  在近二十多天的时间里,我基本熟悉了案件从立案到审结的大致的全过程,这对我下个学期学习民事诉讼法将会有极大的帮助。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把知识学透。

  上午工作不忙的时候就去听庭审,虽然事先没有看卷宗,但还是能听懂大概。我觉得,在庭审的过程中,法官的思路是最清晰的,法官的思路引导着整个审理过程;法官总结的争议焦点很关键,关系到能否准确地指出案件的要害;而一个好的律师,首先要思路清晰,能够自圆其说,还要较好地捕捉法官提出的问题的深层含义,不要答非所问,诡辩在中国这样一个极力追求事实真相的国家里不太管用,反而招致法官表面上的厌烦。

  短短的二十多天,尽管当时觉得无聊、浪费时间,但现在回想起来收获真不少。这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锻炼。我在想,中国的法学教育如若真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那该会培养出多少人才!

暑期实习报告 篇7

  进入大学之后,我逐渐明白,学习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更应该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这一个暑假,我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段学习之旅,开始进行一次实际的体验。在这次实习当中,其实我学会的往往都是之前没有掌握和了解过的,对过去的理论知识也进行了一个调整和加强。这次实习让我过的非常充实,也让我体会到了社会工作的艰苦,更是激励了我今后更好的去学习,去完善和加强自己的能力,争取尽快的成长起来,成为一个能够驰骋沙场的战将。

  暑假两个月,我是在xx公司的销售部门度过的,作为一名新晋的销售人员,有太多的东西都是我要去学习和吸纳的。比如说在销售上技巧的掌握,刚进来的时候没有很多的方法,所以只能先去学习,先把这些技巧学会了,才有底气去做这一份工作。刚到公司的时候,领导对我非常的友善,他特意为我找了一位老员工让我跟着学,同事们的热情也很高涨,所以这个集体还是非常不错的,能够支持着我去更好的拓展自己,此外我也有了很多的启发,让我在这一份实习当中逐渐找到了自己未来的一个方向和目标。

  销售工作并不是外界看起来那么直接了断的,并不是说把业绩做好了,你这个员工就是最厉害的。在我们这个集体中绝对不是这样的,服务好了客户,我们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销售一个产品出去,如果成交率上去了,但是退货率上升了,那么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呢?因此不管怎样,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自己的服务做好。我作为一名实习生,一直也在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把销售的理念放在心里,支撑着自己慢慢的走下去,树立更高的目标,逐步去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和未来。

  销售工作固然是比较艰难的,因为这对我们每一个新人和老人的考验都很大,有时候一小点事情就有可能让我们崩溃,其次,在这份工作上,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它虽然能够锻炼我们,但是也是在检测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能力大小。这份工作,是一件非常需要耐心和勇气的事情,也是我学习路上最为精彩的一段经历,我相信这会给我之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一些改变,带来一些更加精彩的瞬间!

【有关暑期实习报告范文集锦七篇】相关文章:

有关大学生暑期实习报告七篇08-01

有关酒店的实习报告范文集锦七篇08-03

有关大学实习报告范文集锦七篇07-28

大学生暑期实习报告范文07-20

有关工程的实习报告范文七篇07-23

有关工程类实习报告范文七篇07-29

有关毕业的实习报告范文汇编七篇08-03

有关工程实习报告范文锦集七篇08-02

有关专业实习报告范文集合七篇08-01

有关服务员的实习报告范文七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