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旅》读后感

时间:2020-06-11 08:01:3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中国之旅》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之旅》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之旅》读后感

《中国之旅》读后感1

  一年前,跟随着五辆吉普走完了那条目前世界上最恐怖的路,体验到中东赭黄风尘中的混乱和虽衰落仍不失壮丽凄美的古老文明。

  一年后,也许是觉察到要了解外面必先要研究自己,于是收回目光,去打量中国的山水与文化。

  余秋雨用一种我喜欢的方式——行走来思想,“在行走中洞察,在触摸中感悟,在跨越中思索,在烛照中叙述”,亲身体验可以更直接地迎接文化的冲击。他肯定地说:“生命质量的落差,很大程度上与空间相关。”闭目塞听的山村只能有一种细碎畏缩的性格表情,而访遍大城小市后则必会产生一种博大广阔的人格张力。

  读完此书,我不仅看到了各地名山秀水和人文古迹,加深了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透过这种精辟美妙的讲解,我理解了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对生命走向的理念,感受到了文化渗透进自然后,扑面而来的香气。我一直羡慕“脚在何处,故乡就在何处;水在哪里,道路就在哪里”的洒脱与大气,一想起就兴奋不已:哪里都可以是家,哪里都可以作路,整个世界就呈现在自己眼前,铺展在自己脚下。这是一种多么壮阔豪迈的拥有啊!

  有人天生爱行走;有人在现实中受了挫,醒悟过来需要行走;有人为了愉悦心情增长见识而行走,不管复杂还是纯粹,他们“每天都这么走,走过邪恶,走向人性,走向人类的大拥挤和大热闹”。在如此广阔的天地间行走,人将会愈加深刻,愈加清晰,愈加达观,最后从侏儒一跃成为巨人。

《中国之旅》读后感2

  也曾到过渤海城,也曾去过几个地方旅游,但是从来没有用文化的`时间去品读人土风情,更多的是走马观花,看大好河山。跟着余秋雨的时间走了一遍中国,有对古城的敬畏,有对古文化丢失的遗憾,有对古人赏尽大好河山的佩服!

  曾经亚洲最大的城市,在我的眼中却只是一口井,两段城墙!没文化真可怕!虽没去过兰州,但兰州牛肉拉面却吃了不少,很想去当地尝尝拉面和白兰瓜的配合是怎样的一种完美搭配!

  兜兜转转,到了成都。作者将成都和重庆做了对比,成都沉淀力强,稳健,重庆略显喧嚣!我觉得不尽然,成都现在略显慵懒,重庆却干劲十足,如果我现在拼搏的姿态是跑步,那在重庆就是在运动场上跑,在成都就是在游泳池里跑,阻力颇大!看到三峡时,想起父亲曾说过的想游览三峡,中国对世界的名片来看的话,建筑当属北长城,文化当属西兵马俑,开放当属南深圳,艺术当属东上海,而风景真的当属中三峡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现在爬山都是有台阶的,想到古代人在荒芜的小路中爬山,还要担心豺狼突袭的危险,当真是不容易。

  向古人致敬,向古人能留下如此美丽的诗词致敬!向中国数千年文化致敬!

【《中国之旅》读后感】相关文章:

1.《中国梦》读后感

2.《中国人》读后感

3.中国智慧读后感

4.《乡土中国》读后感

5.《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读后感

6.孤独之旅读后感

7.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读后感

8.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