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读后感

时间:2022-11-22 08:30:2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四书五经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书五经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1

  没有飞扬的文采,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甚至有些枯燥无味。但在墨香索绕的文字间,哲理在熠熠生辉。

  最爱孟子的一段话,“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多矣。苟为后利而先义,不夺不厌,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说起“仁”,那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孔老先生的两字金言了,“仁”,礼。

  自古成大事者,有仁,便是流芳百世;无仁,便只奈何,遗臭万年。商纣王贪婪残暴,视人命如草芥,纵然生前享乐,死后却只能遭世人唾弃。汉高祖唯有一点胜过楚霸王——仁德,进咸阳后约法三章,方能得天下。项羽纵有豪情万丈,一身武功,最后也只能失败,自刎江东,因为他想着用武力征服别人,到临死是时候,也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他也从未想过“一将功成万骨枯”。

  论“仁”,孔先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仁爱的意思是爱别人,这反而映了“庶人”抬头的社会现象,为了制约“仁”,才又主张“礼”仁可谓孔子的一生中,最光辉,最进步的一面。仁便是尊敬。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朴素的愿望里包含着多么宽广的胸襟啊,在这充满利欲的世界,有几个人不是自私的呢?有几个人不是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呢?为了谋权篡位,满门抄斩了多少人家。“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一代皇上的背后,怎不是血迹斑斑。即便是汉高祖、唐太宗等明君,也沾染了浓浓的血腥。

  可悲!可叹!无仁啊!

  于是,仁,便越发可贵!

  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四书五经读后感2

  《四书五经》是中华文学长河中的`璀璨明珠。阅读《四书五经》,与远古的伟人来一场邂逅,品味《四书五经》间的文华美景,笑看繁华,宠辱不惊。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分。邂逅相遇,适我愿分。”这是《诗经》里的一场邂逅。每读到此处,我总会停下,轻轻掩卷,屏住气,静思默念一会儿。

  我的眼前,仿佛停着一只碟,它的翅膀没有光鲜亮丽的色彩,只有如镜般的澄澈美好,闪着阳光的光泽,汇聚千古之情,沟通着两千多年的烟雨飘拂,两千多年的尘起尘落,两千多年的悲欢离合,淹没了如沙般的人和事……

  与《四书五经》的这场邂逅,愈加浓郁,如草青碧天地,鲜活在内心深处,轻轻一嗅,就能闻到露珠的清洌味,青草的清香味,空气的清甜味,可是抖落的樱花?在清晨的薄凉里,燃烧起激昂的心扉。

  对孔子的了解并不是太多,但他的教学之道,在我们身边却能耳熟能详。《礼记》中记载道:“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子贡曰:‘昔者夫子之丧颜渊,若丧而无服,丧子路亦然。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弟子认为孔子如生父一般对其谆谆教导,一视同仁,理应不穿丧服,而是在头上和腰间系麻袋,来表达对孔子的感恩。师与生之间本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但却因一颗颗炙热的心灵,碰撞出了胜于亲情的火花,璀璨而又温暖人心。

  回首处,人世迢迢,烟水茫茫,依稀如梦。千年岁月之中,日落寂寂,月初冷冷。心中无法化去的愁,一树的枫叶,红了,黄了,落了,枯了。已经消失于岁月的大浪之中,却从未被世人遗忘。

  正如,《诗经》中所绘“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望。宽分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文采风流的君子,心胸宽广,从容不迫,论德如金如锡,质精如圭如璧般纯澈,年少却不轻狂,温润如玉,正如松柏。

  总认为自己年少轻狂,但心头更多的则是浮躁,读史便可滋润心田。徜徉于古文之间,陶醉其中,赏花开花谢,观云卷云舒,一场千古的邂逅,如斯美好!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静下心来,品味《四书五经》间的文华美景,沉迷其中,笑看繁华,宠辱不惊。

  与远古的一场邂逅,多么潋滟,似满纸水粉,被春风漾开。

【四书五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哈姆雷特》读后感11-20

童年的读后感11-19

活着读后感11-15

《战马》读后感11-09

红与黑读后感11-09

孟子读后感11-08

《掌声》读后感11-06

《背影》读后感10-26

青鸟读后感10-25

《恶意》读后感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