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2-25 18:18:0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4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第一节《数一数(一)》P19—20页教学内容,在我校三年级使用。

  2、教材分析、整合,及其地位作用

  本课教材内容《数一数(一)》,实际上就是对“千“的认识和感受,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来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进一步感受位值的概念、数位间的十进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这是进一步学习 “万”及以上数的认识和多位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知识,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本课内容是普通学校教材,主要针对的是普通学校学生,主要包括了四个知识点,第一个问题由拨计数器的情境出发,从序数的角度,由千以内的数和一千之间的关系引出对“千”的认识。第二个问题结合拼摆小方块的活动,体会“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直观感受“千”的大小。第三个问题就是结合数数活动进一步感受“千”的意义,掌握三位数的数数方法。第四就是安排的“试一试”,集合估计和对比想象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针对普通学生这是2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安排解决前三个问题,这对于我们听障学生来说课时容量太大,另外今天是微课只有30分钟,尤其是第三个问题数数更是难点,遇到9加1变十、99加1变百、999加1变千时的转化更是难点,所以本节课我只安排了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并且在教学第一个问题“千”的引入中加入“9加1变十、99加1变百、999加1变千”的内容,为学生下节课学习数数分散了难点,提前做好了铺垫。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体会“千”的由来,体会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即“满十进一”的道理,初步发展位值概念和数感;掌握千以内三位数的组成;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借助计数器的操作与课件的直观演示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涂一涂等方法,使学生充分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形成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上三个目标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目标的确定适中,符合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

  4、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初步感受“千”的大小及意义;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本课紧紧围绕着重点,通过诱导准备、新知探究、迁移运用三个主要环节,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

  5、教学难点:

  计数单位“千”概念的建立与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

  因为“千”是新的计数单位,又比较大,尤其听障学生在生活中对千以内的数接触较少,缺乏感性认识,比较抽象,所以“千”概念的建立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生对几个几的理解不够清楚,表达能力也较差,所以对四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也是本课的难点,不给定义,只需理解就可。

  二、说学生:

  本班共7名学生,年龄在9——15岁之间。整体上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都较差,需要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才能进行。其中A类生4名,有较强的学习意识,B类生3名,需要老师的不断关注, 1名学生听力特别好,语言清晰能正常的沟通交流。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本课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诱导启发法、讲解法。

  本课创设了生活图画情境与问题情境,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千”概念的建立比较抽象,利用计数器与课件中方块动画的直观演示,既直观又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建立概念,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听障学生理解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都很差,课堂上必须通过老师不停的诱导、启发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二)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验乐趣,发展创造性。本课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为此我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方格图等

  四、说教学思路:

  本节课安排了五个环节。1、诱导准备;2、探究新知;3、迁移运用;4、回顾总结;5、拓展延伸。

  (一)、诱导准备:

  首先让学生看图读话,感受生活中的大数,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以及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其次顺其自然的揭示出本课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一: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就是9——10, 99——100, 999——1000的变化过程

  本环节借助计数器上的拨珠活动,帮助学生从序数角度体会到“千”的由来,同时也强化了“满十进一”的道理,这一环节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概念的体会。同时这也是下一步学生具体数三位数时的一个难点,教学中我穿插了其他的几十九加1、几百几十九加1的训练,为下一步数数分散难点提前做好铺垫。

  2、探究二:里面有多少个?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猜想,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然后进行汇报,最后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观察课件演示活动,依次得出结论。

  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感受一千个笑脸图、一千元人民币、一千米的长度(学生亲身跑过)来进一步体会一千的大小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本环节主要借助课件展示的数方块活动让学生认识“千”,建立“千”的概念,初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并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今后学习三位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三)、迁移运用:

  主要安排了三道题:看图说数、用图摆数和填空题。

  这一环节紧紧围绕本课重点,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组成、理解数位间的关系及变化,观察性、操作性较强,学生比较有兴趣,达到了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回顾总结: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本课学到了什么,这既是对本课知识的一个回顾总结,也是发展学生语言表达的极好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最后,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我简短地介绍一下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我设置了五个环节,分别是情境创设—数学活动—应用拓展—巩固深化—总结回归。

  1、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动态的儿童乐园,一方面是为了切合教材,另一方面是知道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通过有音乐的ppt,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最佳学习状态。

  2、数学活动:我设计了两个小部分。一是初步感知。二是数数交流。首先在初步感知里,让学生通过看图,自由探索交流,目的是满足其好奇心,让他们能定下心来进入接下来的学习交流。二就是数数交流。就是让他们从乐园里找出与老师手上卡片物体数量一致的物体。由于这是一年级的第一节数学课,刚接触学生,所以并不马上能说很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于是在我的教案里,我设计了AB计划。A计划就是,如果答案有错的话,说明有些同学还不没掌握数数的方法。因此要展开讨论,怎样才能数得又对又快?让学生思考,并请他们提议。最后总结一定要按顺序数。B计划就是,如果答案都全对的话,也不能太掉以轻心。因为这只能说明大家数数能力良好,但不一定就又对又快,因此设置一个“摘苹果”游戏,增强趣味性的同时也能检测学生数数能力,并训练其数数速度。

  3、应用拓展:应用拓展这环节的目标是让学生运用点子图来数数,并初步体会其对应关系。因此我把这环节分成两个个小部分。一是大笨象难题。二是猜猜小圈圈。大笨象难题里,先在ppt里展示一只大象,然后又一只,最后不断叠加到10只。让他们数数。这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视觉刺激效果,从而引导他们把具象的东西转化为抽象的东西来清点就更快更准。接下来马上就是猜猜小圈圈。先是准备5张画了圈的.卡片,然后让他们看看黑板上的10幅图里,哪张图片对应哪张卡片。在家教时发现学生作业上因为画圈大小不一而被老师扣分。所以我接下来就弄个小变式。请学生上黑板前对应其余五张没有圈圈卡的,补上圈圈。画圈最后从他们画圈的方法上加以指导,比如说圈圈都是多胞胎,个个都要一样大小才好看等等。

  4、巩固深化: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约15到25分钟。加上孩子才刚入学,则可能更难维持了。这时课上了一半,是注意力最易分散的时候。所以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去维持。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火车钻山洞的游戏,分组进行。运用游戏法,寓教于乐,既集中了学生注意力,又能锻炼学生数学的口头表达能力。

  5、总结回归:第一节数学课,让学生喜欢上了就是一辈子的事情。现在新课改对于数学其中的教学理念是数学生活化,因此上完本节课,就引导学生试着探索生活上的数学,让学生从第一节课就能体会到数学的无处不在。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美丽的彩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十单元雨中的一首儿歌。诗歌按照彩虹从出现到消失的过程,通过人物的对话,描绘了彩虹的美丽,书法了作者对彩虹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神往之情。儿歌图文并茂,生动易懂。“彩虹”是学生知道却不太了解,见过却又并不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很容易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孩子对彩虹并不陌生,他们有的亲眼见过,有的从电视上见过,在他们心中彩虹是美丽的,对彩虹充满了向往之情,这自然成了学好这课的感情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爱幻想,但识字量还不够多,语言积累刚刚起步,理解能力还很弱,所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美文美读、丰富积累是他们学习这课的主要成长点。

  三、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课文,讨论交流,体会彩虹之美,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2、认识19个生字,继续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和想象彩虹之美。

  2、认读本课生字,继续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

  体会和想象彩虹之美,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四、说教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设置,图片导入,激发兴趣法”--------激发情感,引起兴趣。用彩虹图片导入,动画视频展示彩虹的形成原因,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多元识字法”---------随文识字,自主识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游戏中主动识字,是本节课主要的识字手段。学生在游戏中既巩固了拼音,又认读了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并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3、“读悟法”----------以读代讲,读中促悟。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老师引读等多种方式来朗读儿歌,达到了情感朗读的效果,也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想象到彩虹之美,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

  4、“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法”--------激发想象力,锻炼口语表达。“培养低年级学生积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在本节课中,如“彩虹还像什么?你能为彩虹编一节儿歌吗”“如果你有这样一支巨大的笔,你还想画什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心里学家认为,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种感官实现的,先有感觉后有认知,因此,一开始我便用美丽的彩虹图片,美妙的音乐,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彩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和向往之情,然后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彩虹,揭示课题、充分调动学生对儿歌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积极的情感基础。

  (二)、初读儿歌,认读生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自己学习。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文,而且有读文要求:1、自由朗读儿歌,并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节2、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们喜欢的办法解决。完成后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标出小节序号,这样一目了然的将儿歌结构展现出来。一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他们会看拼音识字、看图识字、上下文猜字等等,然后通过三个闯关游戏完成学生自学生字的检查,借助电子交互式白板学生当小老师、开火车、学生上讲台动手连线、教师在白板上范写等方式,对生字的认读进行检查。这样,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精读儿歌,感悟语言。

  分小节来精读儿歌,感受彩虹的美丽,感悟儿歌的语言美。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彩虹是一座神奇的桥”、“彩虹是一条美丽的项链”,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老师展示的桥、项链的图片做比较,指导学生读出彩虹的神奇与美丽。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适时提问学生“你觉得彩虹还像什么?”并以一组图片呈现出来,发散学生思维,鼓励他们也来做诗人。这样让学生以读促思,以悟促读,层层深入。在美读第五小节时,孩子都很羡慕能画出彩虹的巨大的笔,适时问他们“如果你也有一支这样的笔,你想画什么?”这一环节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而且还展现了学生美好的心灵和愿望。

  最后由彩虹引出大自然中神奇美丽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比如风雨雷电,只要孩子们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神奇与美丽,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入更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四)作业超市。

  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形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差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并教学生在课外“人造彩虹”,让学习大胆尝试,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从而更乐意地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附作业:

  1、背诵儿歌。(必做)

  2、画彩虹、做人造彩虹小实验。

  3、探索大自然奇妙的现象,与伙伴分享。

  4、同步阅读《小雨点这样想》。

  六、说板书

  本课板书仅仅抓住儿歌内容进行设计。用箭头一目了然地体现出彩虹从出现到消失的过程,整个板书简明扼要。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成功》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作者用谈话的方式,分析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指出无论是治学或是干事业,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本文对学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和作者诚恳平实的语言。 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情感目标:准确理解作者关于成功的观点,在勤奋中走向成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文章主要观点,学习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勤奋在成功中的作用,对成功有自己的思考。

  二、说学情

  初中生的理解、概括能力都有限,对议论文的认识比较浅,部分学生看不懂议论文,理不清文章的思路,找不准论点,感到无所适从。

  三、说教法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增加了课堂视听效果,增强了师生间的实时互动,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教学中,我把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组织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①情境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②自主、演绎、归纳法:对重要句段设疑、推理,进而理解文章主要观点 。 ③赏识教育:适当给予表扬鼓励,让其体会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学法

  新课程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是: 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在阅读中总结、探究、交流。 ②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由浅入深地逐渐理解。 ③鼓励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思路,激发独特的感受。

  五、说教学流程

  (一)视频导入:感动中国人物季羡林

  (二)再识大师,简要介绍季羡林

  (三)交流无障碍,掌握字词

  言简意赅(gāi) 不期而来(qī)

  期年(jī) 囊萤映雪(náng)

  憔悴(qiáo cuì) 蓦然(mò)

  (四)模拟微信,互动、交流、探究

  微信好友:季老的成功经验是天资+勤奋+机遇=成功,要三条件都具备,不容易啊!

  学生:别急,好好读下去,你会发现还是有所侧重的。

  微信好友:季老19岁同时考中北大和清华,说是天才也不为过,那么他觉得天资对于成功有什么影响啊?

  微信好友:常常有人说时势造英雄,说明机遇对成功的影响不小,季老怎么看的? 学生:机遇 往往为人所忽视,所以要正视它的存在,要知道它在一定程度上的重要性。季老还以自己的经历为实例,来证明这个说法,但又不标榜自己是杰出的的成功者。

  微信好友:季老讨论的是成功,怎么又提到这些古代故事呢?

  学生:季老列举古代事例,是为了指出“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同时也表明自己对勤奋的赞同。还引用了韩愈的名句“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和“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来证明他对于勤奋的赞同。

  微信好友:季老对于成功已经谈了不少,怎么还要在文章最后引用王国维的“三种境界”呀?

  学生:季老引用王国维“三种境界”的比喻,把它分析为“预期”、“勤奋”、“成功”,着重抓住“衣带渐宽终不悔”,再次强调勤奋是成功之道。

  (显示视频:季老在北大工作期间“鸡闻他起舞”,自述唯一的优点是勤奋。进一步佐证主要观点)

  微信好友:我来梳理一下我的学习体会,大家看对不对。本文是一篇谈话式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勤奋是成功之道;采用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进行了举例论证(古人事例和自身经历)、引用论证(引用韩愈、王国维的言论);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采用了诚恳平实的语言。

  五、多元思考,启迪思维:

  不同的人、事、物、境,会有不同的成功 ,不同的成功,会有不同的成功的条件所以,“成功”在某些时候,不仅需要天资、勤奋与机遇,还需要?? 请同学们替这个省略号补充上你认为成功还需要的重要因素,说说理由。 课件显示图片:万马奔腾

  结束语:获得成功,需要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但归根结底,成功的决定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奋!让我们向季羡林老先生学习,为了成功而奋力奔跑,勤出成绩,马到成功!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升国旗》是一首清新自然、简洁易懂的儿童诗。三句六行,押韵上口,好读易背。这篇课文让学生认识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以及升国旗时学生应该怎样做,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要求学生有热情的朗读,背诵课文以及学会本课生字、词,并且美观地书写。全篇课文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写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第二句写国旗升起的情景;第三句写升国旗时我们怎样做。整篇课文句字简洁明了,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国旗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学生的要求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朗读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

  (二)学会文中14个生字,其中7个只识不写,认识二个笔画。(提,斜钩)

  (三)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同时,我对学生进行了法制渗透教育,简单介绍了《国旗法》相关内容。

  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是本课的重点。

  三、说学情

  一年级学生在朗读、识字等方面的能力都普遍较低,学生学起课文来相对比较吃力。根据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与合作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引入,文中的插图展示以及学生对现实中红旗的描述,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朗渎促背法”,让学生通过个读、齐读、小组读等多种朗读方法,以读促背。并从读中领悟思想感情。

  (三)“描红促写法”学习写字时,让学生先分析字的结构、笔顺,再动手描红、组词,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让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并听老师讲解有关国旗的常识,让学生从中了解一些升国旗的小知识,以规范自己今后的行为,激发学生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

  (二)细读课文,领悟情感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最重要的训练。为了让学生把握有感情地朗读,我先引导学生:“国旗代表着祖国,此时你应该怀着怎样的感情

  来读?”学生已经了解了国旗,也激发了对国旗的感情,这是要求学生把这种感情融入到字里行间,他们会比较容易接受。然后我组织学生独立朗读、全班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流露出对祖国的感情。接着我提问:“升国旗时,你还听到了什么?”播放国歌让大家听一听,课堂气愤再次高涨。我紧接着引导:“五星红旗升得多高啊!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上,你能读出来吗?”学生尝试有感情朗读第二句,教学第三句时,我问学生升国旗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让学生一起立正,给国旗敬礼再指导学生朗读。

  (三)朗读促背,再悟情感

  在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后,我这样引导学生背诵:“同学们已经能有感情地朗读了,现在我们来尝试背一背,好吗?”师指导背诵并带上动作表演;这更能引发学生背诵的动力,并再次通过动作表露出对祖国和国旗的热爱之情。

  (四)指导书写

  在一年级教学中,书写也同样重要。引导学生读贴,分析重点笔画,数笔画知道字的笔顺,师范写到学生描红,组词等一系列练习,都要练习到位。

  (五)启发思想,听到雄壮嘹亮的国歌声,看到小朋友们整齐有力的敬礼,小鸟们也向着高高飘扬的国旗飞来了,你们知道它们在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吗?播放音乐《国旗国旗真美丽》!

【说课稿4篇】相关文章:

1.对联说课稿

2.项链说课稿

3.《社戏》说课稿

4.《长城》说课稿

5.《石榴》说课稿

6.《荷》说课稿

7.《画风》说课稿

8.说课稿格式

9.《边城》说课稿

上一篇:数学上册的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