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07 09:34:2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汇编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说课稿汇编六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碧螺春》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十二册上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生动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

  课文可分四段。文末引用了外国诗人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借此既抒发了感情,又深化了中心。本文条理清楚,内容生动,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所处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与技能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情感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教学难点: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二、说教法、学法。

  自主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计算机 多媒体 辅助教学法。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网络技术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能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它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舞台。鲁迅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碧螺春》这篇课文的内容较生动,也是学生十分兴趣的。学生的兴趣来自对采茶和制作茶叶的兴趣。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精心编辑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利用网上相当丰富的有关焙茶的信息资源,创设了一个有美丽风光,轻松活泼的学习课文的良好情境,我想比单一的读文、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老人与海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文章。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1.课文简说。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2、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这篇课文所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幅动人的画面,更是那无限的真情与真情背后的感动。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二、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我班学生多数思维较活跃,课堂上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孩子天生就喜欢小动物,每个人与动物之间都可能发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难忘的事,所以学习这篇课文, 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只需精心设计好问题,引领学生自主的探究,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关心个体差异与共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读、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2)通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

  4、教学重点: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与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5、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

  一品读送别段,感悟海鸥情

  过渡:海鸥善解人意,是人类的好朋友。海鸥把老人当朋友,老人把海鸥当亲人,海鸥已经与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导入课文)

  1、学生自读15~17自然段,感受海鸥送别老人的内容。

  2.提出自读要求:意想不到的事是什么事?你又怎样的感受?进行批注。

  3.学生再读课文,快速阅读,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4、小组内进行交流。

  5、全班交流。(进行交流感悟的同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

  二深情朗读,升华情感

  1、学生自己深情的朗读触动自己心弦的段落。

  2、指名朗读。

  三表达祝福海鸥老人 ,出示CAI课件。

  1、老人离我们而去了,许多人来送他,没有悼词,没有哀乐,只有那张与海鸥一起的照片相依相随,你想不想来祝福一下老人?假如你是海鸥,你会怎样祝福老人?假如你是人们,你会怎样祝福老人?

  2.如果那位老人此时会说话,他会说什么?(预设答案:老人可能会说:再见了海鸥,我的朋友;孩子们,人类是爱您们的;……)

  四总结话和谐,激发和谐情

  1.我们回头想一想,课文的作者是如何围绕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谊写具体的,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的好,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启发。

  2.同学们,课文学到这,我想大家一定悟出了一点小道理,谁来说说?

  五拓展延伸,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2、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板书设计】

  21 老人与海鸥

  老人喂海鸥情深深

  老人谈海鸥情浓浓

  海鸥送老人情切切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五年级第23课《我设计的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船载着人类经历了漫长而又伟大的航程,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失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壮举。本课要让学生通过观看、收集、研究最新船的图片,引导学生从各方面研究、讨论目前船设计上的不足之处,讨论未来船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随着人类的发展和需求,船的外形结构及其功能已经呈现出很多的变化。本课以“我设计的船“为题目,带给学生无限的期待、无尽的遐想和无穷的创造欲望。本课通过线条、形状、色彩和材质把学生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具体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本课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播放大量有关船的图片,引导他们想象未来船的造型、色彩,制作材料等,学生画出想象中未来的船,在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全班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学生有关船的认识,为下一课学习“梦中的远航”做好准备。

  学生情况:要上好这节课,就应该先上第22课《船》,它介绍了不同时期船的结构特点、用途,使学生知道船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上节课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让学生认识船、了解船,通过观察欣赏,提高学生对船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船产生浓厚的兴趣,点燃他们创造的激情。从远古时代最早的独木船到现代的万吨远洋巨轮,船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伟大的航程。船的发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创举。通过上节课的教学,使学生领略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用途的船的造型美、色彩美,感受船的悠久文化,激发学生对人类发明的敬仰,促进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在对船的起源,外形、种类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画了画自己喜欢的船,并对未来的船有了一定的构想,形成了学生宝贵的美术素养,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本节课是想象我设计的船,这种想象类的绘画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对未来的船有及其浓郁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船的基本结构、比例、色彩等造型特征,知道船的设计与制造要符合人的需要,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培养对船造型的设计、表现能力,掌握造船的基本方法,创造出心中的船。

  3.激发创造美的激情,并通过不断的尝试,体验创造的艰辛,培养耐挫力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重点和难点:

  1.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感受创作的乐趣。

  2.能熟练运用绘画、制作技法,表现出自己设计的船。

  教学策略与手段:

  根据本课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为了更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我专门设计了学习卡。学习卡分为三部分:设计图、创意说明、立体船的构想。这三部分有效融入到教学流程中,在小组讨论中,先独立思考完成创意说明,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在思维地碰撞中,互相促进对方构想的成熟化,丰富了学生的审美语言;紧接着,在有了创意说明的构想积淀下,自主完成设计图;最后一部分,是在完成绘画创作后,对立体船的探究,丰富了学生对船的表现形式。学习卡有利于学生学习个性化、自主化的展开,有助于学生提升和完成因为审美直觉冲突而产生的审美创作需要。虽然学习卡有时应用在小组合作中,但它相对侧重学生个体自我审美预想发展角度的生成。因为我个人觉得先于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是基本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有序的学习情境中自主学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感受美术作品,从文字的书写锻炼学生的审美语言,为后面展开的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结实的基础,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先决条件。

  教学流程

  本课设计成四个部分进行教学

  (一)交流导入阶段

  我针对学生的已经参与过的美术活动经历,把这些美术经历变成了美术经验、形成了能力,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打开了一扇经验之门: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船的图片资料。并交流“现在的船和过去的船在造型和功能上的突破与改进之处”。本阶段通过交流讨论,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了解船的基本结构、比例、色彩等造型特征的基础上,知道船的设计与制造要符合人的需要,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感悟创作阶段

  第一环节:欣赏交流

  “你喜欢哪幅作品,作品中的船创意在哪里?运用了哪些创作方法?”通过欣赏、研究他人设计的船的图片,引导学生从各方面研究、讨论他人是如何去设计船。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

  “你对未来生活中的船的造型与功能有哪些需求?如果你是未来的船舶设计师你将会怎样设计?”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创意说明;然后同桌交流各自的创意,讨论需要修改的部分;最后推荐一人,说一说讨论结果。本环节引导学生从造型和功能方面独立思考研究、同伴互助讨论目前船设计上的不足之处,讨论未来船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第三环节:想象创作

  “画你想象中未来的船的摸样,还可对船的内部结构进行设计和想象。”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上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自由创作,利用线条、形状、色彩等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具体化。培养了学生对船造型的设计、表现能力,掌握了设计船的基本方法。

  (三)展示评价

  教师提出评价要求:你喜欢哪幅作品?创意在哪,运用了什么创作方法?你想给( )的作品提个小建议……。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在评价过程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和发现自己的不足,相互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拓展

  欣赏:手工制作的立体船。完成“我对‘立体船’制作方面的设想”。 学生欣赏书本上立体的作品,独立思考并完成“我对‘立体船’制作方面的设想”,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激发起学生对立体船制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激情,感受变废为宝的神奇与创作的乐趣。

说课稿 篇4

  教材:美术湘版第7册第4课《时间告诉我》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4课《时间告诉我》一课(课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

  一.教材分析(课件)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时间告诉我》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课件)

  思想目标: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钟表,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课件)

  教学重点是:钟表的制作。

  教学难点是:钟面设计的合理性和协调性。(将钟面巧妙的设计在造型中)。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课件)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欣赏钟表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钟表”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学生们都喜爱的迪斯尼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钟表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钟表,为后面设计钟表做好铺垫,并提问:“我们生活能离开钟表吗?”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引出本课课题——《时间告诉我》。

  (二)引导启发了解钟表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了解钟表”一环节。先出示一组钟表图片,通过“看看我们的钟表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钟表的基本特征。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钟表,让学生观察分析:“谁发现了,这些钟表设计的哪里有问题?”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钟表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自主探究折制钟表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接着出示一张正方形白纸和折好的纸手表,问学生:“谁想知道这张白纸是怎样变成这个漂亮的纸手表的?”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12页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大胆创作制作钟表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钟表”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时间像小马车》,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五)展示欣赏评价钟表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扩展延伸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

  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钟表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板书设计:

  (课件)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钟表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威尼斯的小艇》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从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与威尼斯市民的关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风土人情。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及它同水城威尼斯的关系。

  2、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难点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二、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们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教学模式,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通过对具体文字的分析了解小艇特点。

  这个环节抓住修辞手法的作用达到对这个教学难点的突破。

  (二)通过抓“操纵自如”等重点词句把握船夫驾驶技术好。

  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在自学前先让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议议、想想”的方法自学课文。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去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学习课文,质疑问难

  课文第四部分着重讲了“小艇在威尼斯起了什么作用”这个问题。这部分分两个自然段来描写,于是我们决定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问题。第五自然段写了威尼斯的男女老少白天生活、工作离不开小艇。小艇一出动,整个城市都喧闹了起来,那么,夜里呢?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在学习第6自然段时,我们设计了两个思考题:

  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威尼斯城从哪一种场面到哪一种场面的变化?

  ②课文最后几句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然后根据这两个问题进行自学之后展开讨论:

  a、写出了从热闹到静寂的情景。静寂表现在哪里?是什么原因迫使威尼斯沉沉入睡了?

  b、假如小艇不停,威尼斯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这样变繁为简,化难为易,环环紧扣,突破难点就不成问题了。

  (四)总结全文,深化重点。

  学习了全文之后,再次要求学生联系“学习提示”深入朗读课文,质疑问难,提出问题。通过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总结,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2)本篇课文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并运用了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从内容与语言形式结合上加深理解。总结是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必不可少,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巩固。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分香蕉》是北师大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4节新课,通过前面3节“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三节平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基础上开始认识除法的,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

  1、使学生从“分香蕉”的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小棒20根、投影仪、课件等。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本课学习内容的特点,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投入地学习。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两点1、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2、课前了解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已经知道了一点,但有不全面,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所以在教学除法算式的意义、读法等,我决定大胆放手让学生来说出新课的内容,教师只是适当的指导、点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师:你们瞧,这两只小猴皱着眉头正在发愁呢!猜猜它们是为什么事发愁?(学生自由猜一下)对啊,它们正在为分面前的香蕉发愁呢。猴哥哥和猴弟弟谁也不肯吃亏,想分的公平一些,你们说怎么分才好呢?(引出平均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物故事引入新课,学生有了生活经验,既喜欢,又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平均分12根香蕉

  (1)、分一分:

  a、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平均分成2份,请你分一分。

  b、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吗?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2)、如果又来了一只猴子,你怎么把这些香蕉平均分呢?分的过程和结果又怎么说呢?独立分——同桌互相说。

  (3)、你还会把这12根香蕉平均分成几份?独立分——自己轻轻说——全班交流

  2、认识新朋友

  (1)、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么写吗?

【【精选】说课稿汇编六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汇编六篇

2.精选说课稿汇编6篇

3.精选说课稿汇编5篇

4.【精选】说课稿汇编6篇

5.精选说课稿汇编9篇

6.【必备】说课稿六篇

7.【热门】说课稿六篇

8.【精华】说课稿六篇

9.说课稿集合六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