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20 19:07:5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买椟还珠和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这两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被选在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八单元——“小故事,大智慧”单元中,放在外国寓言和现代寓言之后,是文言讲读课文,其中《郑人买履》一文教材上要求学生背诵积累。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也能让学生对古今中外不同形式的寓意有更全面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对寓言的特点及寓言阅读方法的掌握。

  2、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刚开始,需要培养他们积累文言常用实词虚词的意识,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教材要求提出:通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四则》的学习,了解成语的特点,继续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尝试多角度理解寓言寓意,逐步培养学生对生活小事的感知、体悟和辩证思考的能力。结合本节课教学的两则寓言故事的特点:《郑人买履》比《买椟还珠》篇幅长,且要求背诵,因此作为重点教学,《买椟还珠》则在教学时由扶到放,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基于以上因素,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积累“为、度、之、反”等常用文言词语,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并了解“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的故事内容。

  (2)在熟读课文基础上理解《郑人买履》告诉人们“做事不能死板教条”及《买椟还珠》告诉人们“不能只注重外表而忽略实质”的寓意,使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寓意。

  3、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六年级学生文言实词掌握较少,阅读上有一定障碍,因此将教学重点定为: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积累“为、度、之、反”等常用文言词语,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并了解“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的故事内容。六年级学生受到认知、分析能力的局限,多角度思维会有一定困难,因此将教学难点定为:学习多角度思考寓意

  4、课时安排。

  两篇寓言短小精悍,所以用一教时完成。

  说学情、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由于之前已有几篇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会参照注释为文中生词正音、解释,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理解文意时,学生不能自觉地联系上下文揣摩,对主旨的理解也往往只从字面理解文中的浅层含义,对人物的深入评价往往不够完整。《郑人买履》这则故事有人物语言的描写,情节更生动,可能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这节课讲《郑人买履》作为重点教学的原因。

  2、教法学法。

  本册教材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朗读的技巧,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通过个别朗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使学生体验感悟,揣摩寓意。教师通过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文意、揣摩寓意的方法。

  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5’

  1、说说你喜欢的我国的寓言故事并说明理由。

  2、介绍韩非子。

  设计意图:在前几课学习寓言的基础上,学生课前准备寓言故事既是课内外结合,拓展学生阅读面,也是让学生在准备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寓言的特点。课前的介绍,检查了学生的预习,又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师也可由此切入向学生介绍韩非子:其作品《韩非子》作为先秦说理散文代表著作之一,丰富的寓言故事成为说理散文的闪光点,也是先秦诸子寓言故事之大成。由此,引出本课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新授

  (一)《郑人买履》20’

  由于这则故事作为重点进行学法指导,所以所花时间较多,为二十分钟。

  1、自读课文,疏通字词。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自己读音或理解上有困难的字词。学生在自读基础上班级交流,解决如“度”的读音和用法,“宁”的读音,“之”的用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字可能会有不同的读音,不同的用法,帮助学生积累一词多义的字词。通过个别读、集体读,使学生能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词句的意思。

  2、朗读并整体感知人物形象,正确把握寓意。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从重音、停顿、语调等方面分角色朗读。学生在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中产生对郑人的认知:郑人很愚蠢并且对自己的愚蠢不自知。进而教师引导学生对重点语句反复朗读基础上思考:郑人愚蠢在哪里?作者对郑人的态度是怎样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对我们有什么意义?通过逐层深入地提问,铺设坡度,使学生由浅入深揣摩、从郑人、旁人和作者等多个理解把握故事的寓意。

  3、归纳学法:1)结合注释;2)运用所学;3)反复朗读;4)联系全文,多角度思考;(PPT出示方法)

  设计意图:由学生归纳学习《郑人买履》的学法,教师适当补充,PPT出示学法,为《买椟还珠》的学习作铺垫。

  (二)《买椟还珠》12’

  这则故事学生课前有预习,篇幅又比较短,并且已经有学法指导,所以所花时间在十分钟左右。

  1、小组合作学习。

  设计意图:对于第二则寓言故事,在第一则基础上,巩固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所以教师逐渐放手,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每组派代表负责记录、发言,之前教师要明确要求:疏通字词,一一对译,讨论寓意,解决疑惑(不能解决的留作班级交流)。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强,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必须巡视指导。

  2、班级汇报。

  设计意图:由小组负责人交流学习成果,遇到不正确的回答或存在的困惑由其它小组补充更正,学生在理解寓意时可能存在片面,此时教师就从楚人和郑人两个角度引导揣摩寓意,进一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第三步:巩固2’

  最后让学生根据两则故事的寓意说说这两个成语的比喻义。

  设计意图:积累成语,并分析其与寓意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再一次把握寓言的特点。

  第四步:作业1’

  1、背诵《郑人买履》并梳理两篇文言文的常用实词。

  设计意图: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举例一则课文以外成语寓言故事并分析其寓意。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说板书:

  板书学生遇到的有障碍的实词解释、特殊实词解释,及两则故事寓意,使学生明确学习中的重难点。

  说教学反思:

  以往的文言文学习往往是教师讲解较多,这堂课我采用了朗读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深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第一则寓言我以学法指导为主。第二则寓言的学习,旨在让学生自己运用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克服学习障碍,产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说课稿 篇2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救护受了重伤的同伴,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从而赞美了孩子间纯洁、崇高的友情。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至第四自然段)讲一名孤儿在炮弹爆炸中受了重伤,急需输血。作者先讲这是“我听说过”的一件事。接着讲几名儿童在炮弹爆炸中受了伤,其中一名小姑娘伤势最重。然后讲面临的严峻局面:这位小姑娘“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但“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迫在眉睫”,比喻事情摆在眼前刻不容缓。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只好求助于小姑娘的同伴。因为他们中“几名未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这对医生来说是不得已的事;对孤儿们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考验。女医生的话再一次陈述了利害关系:“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情况非常危急。

  这一段具体讲了事情的起因和所面临的严峻情况。

  第二段(第五至第十一自然段)讲阮恒是怎样献血的。这一段比较集中地描写了阮恒献血时的表情、动作,真切地反映了这个小男孩儿献血时复杂的心情。“一阵沉默”、表明这几名未受伤的孤儿都在进行思考,是献还是不献。“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举手的小男孩叫阮恒。“颤抖”,发抖。手颤抖说明阮恒情绪激动而紧张。“举”“放”“举”,反映出他献与不献的思想斗争很激烈。当输血开始后,阮恒“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啜泣”,抽噎着哭泣。这句话写出了阮恒当时的心情很紧张。是疼吗,不是。过了一会儿,又“呜咽”起来,“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同样也不是因为疼。继而变成“持续不断地低声哭泣”,而且眼睛紧闭,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这一层进一层的变化,表明阮恒的心情非常痛苦。那么,他为什么这样痛苦呢?课文在这里没有作具体交代。当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时,他立刻停止了哭泣,而且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显然。医生的安慰打消了他的顾虑,因而像没事一样。

  第三段(第十二自然段到最后)讲阮恒献血是为了朋友。这一段先交待前面讲到的阮恒非常痛苦、非常紧张恐惧的原因:“以为自己就要死了。”这同前面的叙述相照应。再讲有人问阮恒为什么愿意献血。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尽管前面讲阮恒那么痛苦,但他努力掩盖自己的痛苦。并竭力制止抽泣,并没有抽回胳膊不献血。这说明他虽然错误地以为献了血自己就会死去,但为了让“她”活下来,自己仍然坚持献血。这一点十分可贵。由后面的交待,也可以想象得出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的是什么话:不要怕,你不会有什么危险,马上就好了……

  课文语言朴实无华,细致的观察加之细节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看似平凡、实则高尚的小男孩那令人敬佩的品质。他用自己的献血,挽救了同伴宝贵的生命,此举令所有人为之动容,感叹不已。体会描写阮恒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感悟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引导学生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说课稿 篇3

  一、导入新课

  (1)张家界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它与天子山索溪峪构成了山奇、水奇、石奇、云奇、树奇的武陵源这里千峰竟立,争奇斗研,山势之雄伟,山色之秀丽,让人称奇叫绝这里哪儿都是一副如诗如画的天然绝景其中的索溪峪,更是别具一格,有着其他景点无法比美的魅力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索溪峪”。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看了课题,老师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今天要学的课文是紧扣课题中的哪一个字来写的?(野)那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野”字上要加一个引号呢?)

  师:这个问题就等我们学完课文之后再请同学来回答

  二、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的?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完成问题:

  1、读了文章后,索溪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小黑板出示难读的词语,请学生读

  3、学生汇报自读后对文章整体的把握(板书:山、水、动物、人)

  4、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通过自己读,我们已理清了文章的结构,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野山、野水、充满野性的动物和人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呢?

  三、合作探究,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下面请分四人小组按要求合作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合作探究:索溪峪的山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

  (2)、小组内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

  2、小组汇报探究的结果

  (1)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2)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后请其他同学评一评,再分男女读相关的句子

  (3)老师读写山的惊险的句子,学生想象、评价

  (4)全班配乐朗读

  四、学法延伸,自学描写水、动物、人的段落

  读完这一段话,我们仿佛置身于索溪峪那惊险、磅礴、不拘一格、千姿百态的的山中,也不得不惊叹于她那纯天然的、野性的美那么,索溪峪的水、动物、人又是怎样的呢?下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学习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一位同学:该采取什么方法去学习你们喜欢的段落呢?

  1、学生自学喜欢的段落,教师随机指导

  2、学习汇报:说一说索溪峪的水、动物、人的野各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汇报学习成果(如:做小导游、当摄影师、有感情地朗读等)

  五、体会感情

  同学们,那惊险的山、调皮的水、顽皮的猴子、率真的人们,你们喜欢吗?那这种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野性、自然、纯朴、纯真)

  现在,你们明白了课题中野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吗?(野字的真正含义是指索溪峪的那种天然、野性、纯朴的美)

  那么作者置身于这样的山水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啊!作者在这样的境界里,完全被感染了,被净化了,感觉此时的自己是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他深深地爱上了这块神奇的土地,在作者的眼里,索溪峪简直就是大自然的宠儿,那么你们读了这篇文章,又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学生畅谈,教师点拨学生从文章的表达方法和索溪峪天然的自然风光两方面谈)

  看得出来,此时的你们对神奇的张家界充满了好奇,在上课前我叫大家去收集有关张家界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

  六、拓展延伸

  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又了解了迷人的张家界其实,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很多风景名胜,如:梦幻的九寨沟,神秘而质朴的西藏,惊险的华山等等,愿你们有时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欣赏,更希望你们能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祖国壮美的山河。

说课稿 篇4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的工具。

  2、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能比较熟练的进行笔算。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教学重难点:

  1、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提高学生们的推理能力,对小数乘法的算理,能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三、教学任务和过程:

  1、前置测评任务有两个:

  任务一:观察主题图,图中的风筝哪个最漂亮?你最喜欢哪一个?你准备买几个?提出自己的问题。

  预设:通过观察主题图上鲜艳的风筝,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通过提问要买几个,来引入需要解决的问题,点明本节课的中心内容。

  任务二:对主题图中的风筝的种类、价格、要买的数量做一个统计表,让学生当一回售货员,帮一帮售货员要解决的总价问题。

  预设:通过做统计表,加深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提问“假如你是售货员,怎么统计总价?”引入付款金额的计算问题。

  2、解决问题任务有两个:

  任务三:观察统计表认真思考,想一想假如我们都要买3个,我们应该付给售货员多少钱?按照自己的方法怎么计算。

  预设:让学生尝试自己计算,给足时间,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经验独立算出买3个1号风筝所需的金额,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不同的计算思路和方法。

  任务四:交流、分享不同的计算智慧。在大部分学生完成之后,找几位不同解题思路的学生,将自己的计算过程板书在黑板上。

  预设:1、观察学生们的计算情况,通过学生们的板书,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解决思路。对比同学之间哪种方法更简单。

  2、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几种不同的算法

  (1)3.5(2)3.5元=35角

  3.53元×3=9元

  +3.55角×3=15角

  说课稿10.59元+15角=10.5角

  (3)4元×3=12元(4)3.5元=35角

  5角×3=15角35角

  说课稿12元-15角=10.5元×3

  105角=10.5元

  任务五:重点分析,研讨第4种算法的算理,即小数乘法。分析理解这种算法的关键一步是什么?

  预设: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后,多数学生会认为小数乘法的计算比较简单。同时也会认识到这种算法的关键一步是将小数3.5元换成整数35角,也就是把小数乘整数换成了整数乘整数来计算。教师板书总结,写出教材中所示的乘法算式:

  说课稿3.5元35角

  ×3×3

  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10.5元105角

  3、随堂测评任务一个:

  任务六:请学生分别把剩下的几种风筝所需的钱数计算出来,并填在统计表中。

  预设:1、通过对其他风筝总价的计算,加深对小数乘法算法推理的理解和认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自己对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认识。

  2、打开课本,独立完成做一做。加深理解和体会。

  4、布置预学任务一个:

  任务七:动态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出示算式0.72×5=?

  提问:0.72不是钱数,怎么样计算?

  预设:不做任何提示,给足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然后尝试列出竖式。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采用说理和分析同步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说课稿 篇5

  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始第一册

  Mdule4 Unit1 It’s red.

  第四模块 第一单元 它是红色的。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新标准英语》第一册。

  1. 教学目标:我根据教材、大纲提倡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兴趣特点,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认知目标:通过图片展示、展示、说唱、小游戏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听、说、读出所学的颜色词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运用简单的语句对各种颜色进行问答。

  2.教学重难点:本课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听、说、读、玩、做等各项教学活动,真正掌握红、黄、蓝、绿、黑、白六种颜色的英语词汇。难点在于各种颜色词汇的发音及分辨。避免学生读错音,颜色词汇间相互混淆的情况发生。

  第二部分: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实物展示法、直观教学法、提问法、情景教学法。做到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听、说中感悟英语;在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游戏法学习建立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

  为了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营造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1.教学热身 (War up)

  (1)师生问候:通过简单的问候,可以帮助学生适应英语语感,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英语学习状态。

  (2)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热身是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形式之一,我采用歌曲的形式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建立轻松和民主的课堂氛围,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内容呈现 (Presentatin)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的思维特点,我先告诉学生我有一个朋友,它有许许多多漂亮的衣服,它每天都要换好几次,让学生猜猜它是谁,许多同学都能猜出它是变色龙。然后我介绍变色龙是一种可以不断变换肤色的动物,接着展示变色龙白、黑、红、蓝、绿、黄肤色的。(先是一只白色变色龙,通过逐次点击变化各种颜色,变颜色的同时出示句子及颜色单词。注意出示要有规律:5

说课稿 篇6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它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处理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本节内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它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对不等式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也为学生以后顺利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内容的理论基础,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兼顾我班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2.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等式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

   教法与学法:

  1. 教学理念: “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2. 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3. 教学手段:多媒体应用教学

  4. 学法指导:尝试,猜想,归纳,总结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下面我将具体的教学过程阐述一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首先带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运用它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2.理解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3.提高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

  二、探求新知,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学前练习

  1. -7 ≤ -5, 3+4>1+4

  5+3≠12-5, x ≥ 8

  a+2>a+1, x+3 <6

  (1)上述式子有哪些表示数量关系的符号?这些符号表示什么关系?

  (2)这些符号两侧的代数式可随意交换位置吗?

  (3)什么叫不等式?

  目的:设计该部分是为了让学生上新课之前先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第二部分:探究新知:

  1.商场A种服装的价格为60元,B种服装的价格为80元

  (1)两种服装都涨价10元,哪种服装价格高?涨价15元呢?

  (2)两种服装都降价5元,哪种服装价格高?降价15元呢?

  (3)两种服装都打8折出售,哪种服装价格高?

  2.已知 4 > 3,填空:

  4×(-1)——3 ×(-1)

  4×(-5)——3 ×(-5)

  目的:设计该部分的目的是为了引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做铺垫。

  第三部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探究

  1:填空: 60 < 80

  60+10 80+10

  60-5 80-5

  60+a 80+a

  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填空(1):60 < 80

  60 ×0.8 80 ×0.8

  填空(2): 4 > 3

  4×5 3×5

  4÷2 3÷2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填空: 4 > 3

  4×(-1) 3×(-1)

  4×(-5) 3×(-5)

  4÷(-2) 3÷(-2)

  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小结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1. 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 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

  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四、典型例题

  例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

  (1) x-2< 3 (2) 6x< 5x-1

  (3) 1/2 x>5 (4) -4x>3

  解:(1)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2,

  得: x-2+2<3+2

  x<5

  (2)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两边都减去5x,

  得: 6x-5x<5x-1-5x

  x<-1

  例2.设a>b,用“<”或“>”填空:

  (1)a-3 b-3 (2) -4a -4b

  解:(1) ∵a>b

  ∴两边都减去3,由不等式基本性质1

  得 a-3>b-3

  (2) ∵a>b,并且-4<0

  ∴两边都乘以-4,由不等式基本性质3

  得 -4a<-4b

  五、变式训练:

  1、已知x<y,用“<”或“>”填空。

  (1)x+2 y+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2) 3x 3y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3)-x -y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4)x-m y-m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2、若a-b<0,则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a>b B.ab>0

  C. D.-a>-b

  3、若x是任意实数,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A.3x>2x B.3x2>2x2

  C.3+x>2 D.3+x2>2

  六 、小结

  七、作业的布置

  八、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的看法,希望各位专家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美容新术》是沪教版六年级第七单元读书有味中的一课,作者张秀亚通过故事和道理来说明读书可以美容,通过读书获致的美是一种真正的美,是发于中而形于外的美的道理,劝诫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乃是他们提高语文素养,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可以让他们理解通过故事和道理来说理的方法,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订为以下几点:

  1、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读书可以养神、养气、养颜的道理。

  2、学习用事实和道理说理的方法。

  3、培养读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道理和事实来说理的方法是学生一直较为陌生的知识点。

  四、说课时。

  本课为自读课文,一堂课完成。

  五、说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

  通过图片导入和提问设计,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两个问题的设计“作者是如何引出读书是一种美容术的”及“读书美容和其他的美容方法有何不同”,让学生对文本有一定的了解。

  3、细读文章,品悟文本。

  通过问题设计:

  作者是如何证明读书是美容术的?进入到本文重点的学习。

  首先,运用一则西洋小故事证明“纯外表”的美不是真正的美,不勤于阅读,行为放荡,美者也会变丑。(事实)

  其次,运用林肯的话,深入说明读书和人的容貌的关系(道理)

  再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加强语势,证明读书可以使人风度高雅,气质高贵,眉目清朗,有书卷气。

  4、小结。

  5、作业布置。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我的说课内容是9加几,这个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中,我不打算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小朋友们,四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看,比赛开始了,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课件一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课件二)这样,直接引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为运动员准备的盒装饮料,激起学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二个环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这个环节我将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讨论交流,得出方法。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在交流过程当中,学生探讨出的'方法有很多种,思维比较凌乱。可能出现的情况有:(课件三)

  (1)依次一个一个的数1、2、3、4、12、13;

  (2)先数箱子里的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先拿一盒放进箱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

  教师引导学生将第四种方法的思维过程用下图表示出来,想:9加1得10, 10加3得13。

  9 + 4 = 13 (课件四)

  1 3

  10

  通过直观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

  副标题#e#

  第二个步骤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设计了一个比赛环节:利用主题图让小组成员互相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看谁提得多,并给予奖励。运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巧妙自然地将9加几的问题搬到黑板上,例如:

  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有多少人?

  9 + 3

  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有多少人?

  9 + 7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第三个步骤是归纳算法,巩固记忆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在引导学生归结凑十法算理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9+3,左边摆9根,右边摆3根;再让学生回忆几加几凑成十,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移动小棒,根据学生的思路,填写思维图。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从3根里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课件五)

  9 + 3 = 12

  1 2

  10

  第二种是从9根里面拿出7根和3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

  9 + 3 = 12

  2 7

  10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摆圆片,计算9+7,学生也可能出现两种思路 (课件六)

  9 + 7 = 16 或 9 + 3 = 12

  1 6 2 7

  10 10

  这里我没有强调看大数,分小数,而是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分小数或分大数,只要能凑成十都是可以的。

  (3)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一个砌房子的游戏,将9加几的算式有规律的排列,先让学生发现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都是9,从而引出课题9加几,再让学生计算结果。既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巩固了9加几的知识。让学生计算出9加几的算式后,再观察得数特点,发现规律,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课件七)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发现和的个位上的数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那我继续追问,这个1到哪去了?学生很自然的想到1和9凑成10了,从而对凑十法进一步加深了印象。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我安排了两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色彩鲜艳的菠萝、苹果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课件八)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个练习是根据图意填写算式。这道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先让学生弄清楚画中的内容,再让同桌互相讨论提出问题。可以自己选择计算出蜜蜂的只数或鲜花的朵数。在计算鲜花的朵数时,学生可能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算式填成6+9=15,要给予肯定;在计算蜜蜂的只数时,学生也有可能按蜜蜂的颜色分类把算式填成10+5=15,在肯定学生计算正确的同时,也要表扬他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5)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我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里学会了什么?解答这些题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在进行评价时,我会采用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会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以上是我对9加几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走进文本

  (一)介绍课文与单元主题的关系——整体

  《数星星的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八单元的首篇文章。本单元有四篇课文,是以走进科技世界为专题编排的。四篇课文篇篇文字生动,插图精美,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本篇课文是通过我国汉朝的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坚持不懈的观察,持之以恒地探究钻研,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对待科学不断探索的态度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身边的科学。

  (二)介绍课文的特点——局部

  课文通过一处对张衡语言的描写和两处动作的描写,以及奶奶语言的侧面描写彰显了小张衡爱好天文,坚持不懈的观察,持之以恒地探究钻研的优秀品质。文中对夜空的描写给课文增加情趣,也让学生受到了自然美和语言美的熏陶。爷爷的语言在文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并通过介绍北斗星绕着北极星转动的天文知识,给课文增加了不少趣味。课文巧妙地融描写人物、有趣的天文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对学生充满着吸引力。

  (三)抓住文本特点,确定教学策略

  本课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在表达上语言生动、简洁,故事性强。教学中采用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的方法反复品读张衡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张衡观察得仔细、认真。通过张衡的动作,感受张衡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探究求索的可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二、说学情

  (一)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等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活动所吸引,这些特点为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做好了心理准备。本班学生喜欢阅读,乐于用朗读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通过平时的培养与训练,大部分学生有着一定的听读、朗读、评读的能力,能够初步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喜欢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故事性强,学生乐于阅读。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比较小,形象思维占主题,在阅读中容易停留在故事的情节中,而忽略了语言文字中传达出的思想情感。为此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感受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持之以恒的观察,坚持不懈地探究钻研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懂得这种优秀品质与张衡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关系更是教学难点。

  (二)分析学生的德育认知基础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本班学生生活在都市中,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学习主要靠兴趣驱动。但对待学习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更是缺乏不气馁、不放弃的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懂得做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三、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说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2、通过字理理解“钻研”的意思。通过分析“睡”、“珍珠”的字理,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学习用“著名”说话。

  3、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知道北斗星绕着北极星转动的天文知识,体会故事中的情趣。

  6、认识张衡成为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跟他小时候认真观察天上的星星,喜欢钻研分不开。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感受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持之以恒的观察,坚持不懈地探究钻研的优秀品质。

说课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互斥事件》。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来谈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2节2.3内容《互斥事件》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讲授了什么是互斥事件以及互斥事件的加法概率公式。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随机事件和古典概型,本节内容是为以后学习相互独立事件和n次独立重复试验做好铺垫,因此本节的学习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高中学生本身身心已经趋于成熟,管理与教学难度较大,那么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已经非常成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所以应该积极发挥这种优势,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互斥事件的概念,并能利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的过程,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苦难的信心和决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互斥事件概念及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教学难点是: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适用范围。

  五、说教法和学法

  那么要想很好的呈现以上的想法,就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法和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认为应该选择讲授法,练习法,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我采用实物导入,拿出一枚骰子,并提问:“抛出这枚骰子,可能出现哪些情况?点数2朝上和点数3朝上可以同时发生吗?”学生很容易给出答案。这样从学生们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数学与生活产生联系,以此引出课题。

  (二)新知探索

  首先提问在例1中,随机地从2个箱子中各取出1个质量盘,“总质量至少20kg”与“总质量不超过10kg”能否同时发生?学生回答后,我会引出互斥事件概念——在一个随机试验中,我们把一次试验下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A与B称作互斥事件。

  接下来继续提问:在图中,“向左拐弯”与“向右拐弯”是否是互斥事件?“去书店”和“不去书店”是否互斥?你还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学生可能会回答投掷硬币后硬币的正反面、投骰子每次向上的点数等等。通过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对互斥事件的理解。

  之后我会将教材上例3呈现在多媒体上,提问让学生找出哪些是互斥事件哪些不是。学生通过之前学习很容易得出结论,我会加以强调:可以同时发生的不是互斥事件。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模板汇总九篇

2.【精选】说课稿模板汇总9篇

3.实用的音乐说课稿范文汇总8篇

4.实用的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

5.实用的说课稿模板合集7篇

6.实用的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十篇

7.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10篇

8.【精华】说课稿汇总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