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说课稿例子

时间:2019-10-18 16:07:4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空调说课稿例子

  篇一:制冷与空调 说课稿

空调说课稿例子

  《制冷与空调原理》说课稿

  《制冷与空调原理》课程是我校电子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突出高职高专课程实践性、实用性特色,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获得必要的各种空调原理与维修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 拟从以下方面说明:

  一.课程教学大纲

  二.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三.教学方法手段

  四.学情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定位

  《制冷与空调原理》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掌握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制冷空调系统及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制冷与空调行业的实际工作能力,能从事小型制冷装置的安装调试、技术支持,制冷与空调系统(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中小型制冷与空调工程的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制冷与空调原理》课程的设置面向制冷与空调行业,为学生从事小型制冷装置的安装调试、技术支持,制冷与空调系统(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中小型制冷与空调工程的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等岗位提供知识和技能,同时满足该专业三个典型职业岗位——“制冷设备维修工”、“制冷工”、“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操作工” 的任职条件需求,因此是高职高专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课程,是开展专业教学的理论、实践基础和平台。 根据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在学生学习了《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后,开设《制冷与空调原理》课程。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知识能力目标:

  ? 熟悉不同类型的制冷与空调系统装置;

  ? 掌握制冷与空调系统循环工作原理、工作流程,系统中制冷剂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热功传递及热力计算;

  ? 能根据使用实际和环保要求,合理选择制冷剂;

  ? 能进行单、双级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

  ? 能根据制冷系统耗能的特点,有效利用能源和节能;

  ? 能根据客户需要,选择适用的制冷循环,提供经济合理的制冷技术方案。 素质目标:

  ? 健康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 敬业爱岗和责任意识

  ? 安全、规范操作意识

  ? 交流沟通表达能力

  ? 团队协作精神

  ? 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3、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 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 以职业标准为参照;

  ?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 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

  (2)课程设计的思路

  ? 制冷原理系统化,整合、序化课程内容;

  ? 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设计学习情境,进行项目教学;

  ? 实施“三环”实训教学,全方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三环”实训教学是指校内仿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专业实习三个

  实训环节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同时 “以校内仿真实训为基础, 以生产性实训为主体,以校外专业实习为依托”。

  二、教材和教学内容

  1、内容选取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毕业后所出事工作的需要,我们以“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岗位工作过程重构课程内容,以制冷工、制冷设备维修工等职业资格标准选择课程内容”,设计了六个知识能力模块,使学生通过对各知识模块的学习掌握课程大纲的要求,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实践环境对以下模块灵活调整和组合。

  模块一 制冷空调原理概述

  模块二 空调系统原理与装置

  模块三 冷库制冷系统原理与装置

  模块四 吸收式制冷循环原理与装置

  模块五 中央空调原理与装置

  模块六 其他制冷循环原理与装置

  教学重点:

  空调系统原理与装置、冷库制冷系统原理与装置

  教学难点:

  冷库制冷系统原理与装置。

  2、内容序化

  《制冷原理与装置》课程的教学课时是60学时,其中课程理论教学学时为32学时,实训

  3、表现形式

  (1)教材

  高职高专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制冷与空调原理》教材一直是一个空白,一直以来采用高职高专制冷与空调专业系列教材中的《制冷原理》教材,课程中有关制冷与空调装置部分的内容只能靠教师的自编讲义作为补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2009年起《制冷原理与装置》课程开始采用教师自编的理论教学讲义和实践教学讲义。

  (2)参考资料

  ? 吴业正 主编 制冷原理与设备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吴业正,韩宝琦等编 制冷原理及设备.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杜

  ? 朱明善,韩礼钟等着 绿色环保制冷剂HFC-IMa热物理性质 北京:科学出版社 ? 戴永庆编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及应用 北京:机械工业出扳社

  ? 崔文富编 宜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L程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韩宝琦,李树林主编.制冷空调原理及应用(第二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尉迟斌主编.实用制冷与冷藏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工程手册. 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

  (3)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投资300余百万元建立了校园网,有两路百兆光纤接入,能够提供各类网络服务,学校办公室、实验室全线上网,校园网运行良好。

  课程教学网站资料丰富,包括教学视频、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授课计划等,指导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课程辅助教学课件,内容结构层次清晰,图文并茂,为学生提供教学指导; 电子教案帮助学生课后复习;课程考核资料丰富多样,内容丰富。复习题库题量大,附设多套自测试卷,学生可以自我检查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手段

  1、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采用了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在实施每个教学单元时,先用理论知识导入,介绍实践必要的理论基础,然后开展实训教学,通过仿真实训、生产性实训,以学生动手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利用较为完备的实训设备,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展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小型制冷装置、空调等系统的运行原理、设备结构,再回到课堂上学生进行交流和总结,教师开展拓展知识讲授,最后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巩固学习和提高。这种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中,全方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2、方法手段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课程特点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充分利用实训环境,在课程教学中采用了虚拟教学、仿真教学和实境教学等教学手段,既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仿真教学

  实验室内的“模拟仿真中央空调系统实验台”可以使学生在仿真的机房中,熟悉制冷装置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作用,掌握制冷空调系统设备的运行操作步骤。

  学院的图书馆和教学楼内还设有常规中央空调系统(活塞冷水机组)和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实训室,即满足学生的生产实训,又实现了顶岗实习的零适应期。

  (2)实境教学

  充分利用校外是实习基地开展现场教学,使学生通过直接接触掌握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和制冷空调系统总体结构构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3)虚拟教学

  课程组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服务平台,开发多媒体课件及教学网络资源。通过虚

  拟机房、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的建立,可以改善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手段方面我们大胆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构建了形式多样的网络平台,展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沟通渠道,提供形象生动的视觉冲击,创设深刻难忘的认知体验,也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3、保障条件

  (1)师资队伍

  ? 教学队伍结构

  本课程组4名教师,其中校内专任教师2人,企业兼职教师2人。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合理,副教授1人,工程师1人,均取得职业资格鉴定注册考评员资格。

  兼职教师技术功底扎实,经验丰富,在制冷与空调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其中高工1人,工程师1人。

  (2)实践条件

  1)校内实训条件

  《制冷原理与装置》课程校内实践教学依托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为基础开展。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实训中心

  ? 小型制冷与空调装置模拟训室

  可以通过故定,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小型制冷与空调装置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故障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 中央空调模拟仿真实训室

  通过中央空调模拟仿真实训设备,使学生掌握中央空调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以及运行操作程序。

  ? 小型冷库模拟仿真实训室

  内有仿真模拟“一机两库”设备一套,使学生掌握冷库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以及运行操作程序。

  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院的图书馆和教学楼内还设有常规中央空调系统生产性实训室、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生产性实训室、小型中央空调生产性实训室。

  生产性实训室是集实用与实训为一体的综合实训室,学生们不但能够在里面进行实际操作还能够通过系统所配置的教学荧屏观察到中央空调系统中制冷机及辅助设备在不同工况下工作时温度、压力等参数的真实变化状况,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中央空调系统中设备的作用及调控方法。

  ? 校外实习环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制冷原理与装置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课程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优势,使冷原理与装置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完善,通过参观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方式使学生密切联系实际,检验和巩固校内学习成果。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

  1、组织实施

  以学习情境2中学习任务2-1《集中式空调系统认知》为例,

  (1)知识导入(教师主导):

  复习本教学单元涉及到的课程知识, 引入单级制冷系统原理和热力分析方法。

  (2)任务告知、方案制定(学生主体):

  教师提出任务:集中式空调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学生根据要求,分小组查资料,设计方案。15分钟后各小组进行汇报,由一名代表进

  行汇报。

  (3)校内实践教学(学生主体):

  学生分组,按照学习方案,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实践训练,了解集中式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和设备组成,对所学知识点有感性上的认识。

  (4)交流总结(学生主体,教师辅助)

  学生把校内实践结果在课堂上进行汇总,相互交流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5)校外实践教学(学生主体):

  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为最后进行绘制系统图做准备。

  (6)绘制系统图(学生主体,教师辅助)

  作为本教学单元的考核,要求学生绘制集中式空调系统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以真实的任务为工作背景,动手填制绘制系统图,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维护保养时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切实融“教、学、做”为一体,有效实现了课程学习的工学交替,学生的中心位置更加突出,能力提高得以实现。

  2、教学效果

  ? 同行评价

  《制冷与空调原理》是制冷与冷藏技术及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以热工与流体力学为理论基础,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除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制冷与空调原理》课程实用、新颖、有特色。该课程经历了多年的教学改革研究,积累了丰富得教学经验,教学队伍合理,教学方法与手段切合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该课程的教学大纲符合制冷与冷藏技术及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实际要求,所选教材属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对课程的教改符合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制冷与空调原理》课程制定了完善的学生能力培养计划,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过程、考核体系几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效果显著。该课程建设了网络教学环境,教学网站清晰、实用、为学生学习制冷技术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创建了良好的环境和教学条件。尤其是该课程精心设计了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和企业进行紧密合作,进行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使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行业紧密结合,培养的学生更符合市场需求。 《制冷与空调原理》课程教学团队,从事制冷原理与装置及相关课程教学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学术造诣。该课程的教学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教师们有很强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 学生评价

  学院网站学生评价:

  “老师授课语言生动”, “讲述有条理,深入浅出”, “注重介绍专业前沿知识和技能”, “教书育人责任心强”等等。

  ? 社会评价

  学生在课程实习期间学到的专业技能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学生在公司的实习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已很好地掌握了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企业的要求,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五、特色与创新

  篇二:《制冷原理与装置》说课稿

  《制冷原理与装置》说课稿

  《制冷原理与装置》课程是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突出高职高专课程实践性、实用性特色,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2002年《制冷原理与装置》课程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质课程,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2010年被评为教育部高职高专能源类教指委精品课程。

  一、课程设置

  1、课程定位

  《制冷原理与装置》课程所依托的专业是湖北省重点专业、省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掌握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制冷空调系统及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制冷与空调行业的实际工作能力,能从事小型制冷装置的安装调试、技术支持,制冷与空调系统(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中小型制冷与空调工程的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制冷原理与装置》课程的设置面向制冷与空调行业,为学生从事小型制冷装置的安装调试、技术支持,制冷与空调系统(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中小型制冷与空调工程的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等岗位提供知识和技能,同时满足该专业三个典型职业岗位——“制冷设备维修工”、“制冷工”、“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操作工” 的任职条件需求,因此是高职高专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课程,是开展专业教学的理论、实践基础和平台。 根据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在学生学习了《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机械工学》等课程后,开设《制冷原理与装置》课程。该课程为专业技术课《制冷压缩机》、《制冷与空调设备》、《空气调节》、《制冷与空调自动化》和技能课《制冷与空调系统运行与管理》、《空调制冷工艺设计》、《小型制冷装置》等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知识能力目标:

  ? 熟悉不同类型的制冷与空调系统装置;

  ? 掌握制冷与空调系统循环工作原理、工作流程,系统中制冷剂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热功传递及热力计算;

  ? 能根据使用实际和环保要求,合理选择制冷剂;

  ? 能进行单、双级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

  ? 能根据制冷系统耗能的特点,有效利用能源和节能;

  ? 能根据客户需要,选择适用的制冷循环,提供经济合理的制冷技术方案。 素质目标:

  ? 健康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 敬业爱岗和责任意识

  ? 安全、规范操作意识

  ? 交流沟通表达能力

  ? 团队协作精神

  ? 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3、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 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 以职业标准为参照;

  ?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 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

  (2)课程设计的思路

  ? 制冷原理系统化,整合、序化课程内容;

  ? 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设计学习情境,进行项目教学;

  ? 实施“三环”实训教学,全方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三环”实训教学是指校内仿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专业实习三个

  实训环节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同时 “以校内仿真实训为基础, 以生产性实训为主体,以校外专业实习为依托”。

  二、教学内容

  1、内容选取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毕业后所出事工作的需要,我们以“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岗位工作过程重构课程内容,以制冷工、制冷设备维修工等职业资格标准选择课程内容”,设计了六个知识能力模块,使学生通过对各知识模块的学习掌握课程大纲的要求,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实践环境对以下模块灵活调整和组合。

  模块一 制冷空调原理概述

  模块二 空调系统原理与装置

  模块三 冷库制冷系统原理与装置

  模块四 吸收式制冷循环原理与装置

  模块五 冰蓄冷制冷循环原理与装置

  模块六 其他制冷循环原理与装置

  教学重点:

  空调系统原理与装置、冷库制冷系统原理与装置

  教学难点:

  冷库制冷系统原理与装置。

  2、内容序化

  《制冷原理与装置》课程的教学课时是64学时,其中课程理论教学学时为34学时,实训

  3、表现形式

  (1)教材

  高职高专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制冷原理与装置》教材一直是一个空白,一直以来采用高职高专制冷与空调专业系列教材中的《制冷原理》教材,课程中有关制冷与空调装置部分的内容只能靠教师的自编讲义作为补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2001年起《制冷原理与装置》课程开始采用教师自编的理论教学讲义和实践教学讲义。

  为加强教材建设,课程组的老师参加了全国高职高专制冷与空调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全套专业教材书的编写工作。该套高职教材凝聚了国内高职院校制冷与空调专业骨干教师的力量,在编写过程中,以高职高专培养目标为依据,体现先进性、实用性、针对性。《制冷原理与装置》就是该套规划教材中的一本。2011年由课程负责人刘佳霓老师主编的教材《制冷原理与装置》将由高等教育出版设出版。

  (2)参考资料

  ? 吴业正 主编 制冷原理与设备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吴业正,韩宝琦等编 制冷原理及设备.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杜

  ? 朱明善,韩礼钟等着 绿色环保制冷剂HFC-IMa热物理性质 北京:科学出版社 ? 戴永庆编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及应用 北京:机械工业出扳社

  ? 崔文富编 宜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L程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韩宝琦,李树林主编.制冷空调原理及应用(第二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尉迟斌主编.实用制冷与冷藏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工程手册. 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

  (3)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投资300余百万元建立了校园网,有两路百兆光纤接入,能够提供各类网络服务,学校办公室、实验室全线上网,校园网运行良好。

  课程教学网站资料丰富,包括教学视频、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授课计划等,指导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课程辅助教学课件,内容结构层次清晰,图文并茂,为学生提供教学指导; 电子教案帮助学生课后复习;课程考核资料丰富多样,内容丰富。复习题库题量大,附设多套自测试卷,学生可以自我检查学习效果。

  课程组教师录制了理论、实践教学录像,并提供专业行业门户网站供学生自主学习。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课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了中央空调运行管理实训室、制冷与空调系统实训室。

  课程组还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网站例如,中国制冷学会、慧聪暖通空调制冷网、中国空调制冷网、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网站等。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采用了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在实施每个教学单元时,先用理论知识导入,介绍实践必要的理论基础,然后开展实训教学,通过仿真实训、生产性实训,以学生动手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利用较为完备的实训设备,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展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小型制冷装置、空调等系统的运行原理、设备结构,再回到课堂上学生进行交流和总结,教师开展拓展知识讲授,最后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巩固学习和提高。这种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中,全方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2、方法手段

  课程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课程特点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充分利用实训环境,在课程教学中采用了虚拟教学、仿真教学和实境教学等教学手段,既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仿真教学

  实验室内的“模拟仿真中央空调系统实验台”可以使学生在仿真的机房中,熟悉制冷装置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作用,掌握制冷空调系统设备的运行操作步骤。

  学院的图书馆和教学楼内还设有常规中央空调系统(活塞冷水机组)和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实训室,即满足学生的生产实训,又实现了顶岗实习的零适应期。

  (2)实境教学

  充分利用校外是实习基地开展现场教学,使学生通过直接接触掌握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和制冷空调系统总体结构构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3)虚拟教学

  课程组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服务平台,开发多媒体课件及教学网络资源。通过虚拟机房、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的建立,可以改善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手段方面我们大胆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构建了形式多样的网络平台,展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沟通渠道,提供形象生动的视觉冲击,创设深刻难忘的认知体验,也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3、保障条件

  (1)师资队伍

  ? 课程主讲教师

  《制冷原理与装置》课程主讲教师刘佳霓系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副教授、工学硕士,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全国高职高专能源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冷与空调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制冷学会理事,具有十多年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的经验,是我院制冷与空调专业的学科带头人,现担任机电工程系副主任,主持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课题一项(已结题),参与市级课题一项,该课题获武汉市教学成果3等奖,主持建设省级精品课程一门(《制冷原理与装置》),参与建设省级精品课程一门(《制冷压缩机》),主编及参编教材5部,其中2部被评为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 教学队伍结构

  本课程组4名教师,其中校内专任教师2人,企业兼职教师4人。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合理,副教授1人,工程师1人,均取得职业资格鉴定注册考评员资格。

  兼职教师技术功底扎实,经验丰富,在制冷与空调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其中教授级高工1人,工程师1人。兼职教师之一黄国智2008年经选拔成为湖北省首届“楚天技能名师”(制冷与空调专业岗位)。

  (2)实践条件

  1)校内实训条件

  《制冷原理与装置》课程校内实践教学依托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为基础开展。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实训中心2008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面向《制冷空调系统原理与装置》课程的实训室有小型制冷空调装置实训室 、小型制冷与空调装置模拟实验室、中央空调模拟仿真实验室、小型冷库模拟仿真实训室。

  ? 小型制冷与空调装置模拟训室

  可以通过故定,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小型制冷与空调装置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故障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 中央空调模拟仿真实训室

  通过中央空调模拟仿真实训设备,使学生掌握中央空调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以及运行操作程序。

  ? 小型冷库模拟仿真实训室

  内有仿真模拟“一机两库”设备一套,使学生掌握冷库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以及

  运行操作程序。

  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院的图书馆和教学楼内还设有常规中央空调系统生产性实训室、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生产性实训室、小型中央空调生产性实训室。

  生产性实训室是集实用与实训为一体的综合实训室,学生们不但能够在里面进行实际操作还能够通过系统所配置的教学荧屏观察到中央空调系统中制冷机及辅助设备在不同工况下工作时温度、压力等参数的真实变化状况,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中央空调系统中设备的作用及调控方法。

  ? 校外实习环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制冷原理与装置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课程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优势,使冷原理与装置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完善,通过参观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方式使学生密切联系实际,检验和巩固校内学习成果。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

  1、组织实施

  以学习情境2中学习任务2-1《集中式空调系统认知》为例,

  (1)知识导入(教师主导):

  复习本教学单元涉及到的课程知识, 引入单级制冷系统原理和热力分析方法。

  (2)任务告知、方案制定(学生主体):

  教师提出任务:集中式空调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学生根据要求,分小组查资料,设计方案。15分钟后各小组进行汇报,由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3)校内实践教学(学生主体):

  学生分组,按照学习方案,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实践训练,了解集中式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和设备组成,对所学知识点有感性上的认识。

  (4)交流总结(学生主体,教师辅助)

  学生把校内实践结果在课堂上进行汇总,相互交流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5)校外实践教学(学生主体):

  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为最后进行绘制系统图做准备。

  (6)绘制系统图(学生主体,教师辅助)

  作为本教学单元的考核,要求学生绘制集中式空调系统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以真实的任务为工作背景,动手填制绘制系统图,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维护保养时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切实融“教、学、做”为一体,有效实现了课程学习的工学交替,学生的中心位置更加突出,能力提高得以实现。

  2、教学效果

  ? 同行评价

  舒水明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副院长、教授

  《制冷原理与装置》是制冷与冷藏技术及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以热工与流体力学为理论基础,同时是《制冷压缩机》、《制冷与空调设备》、《空气调节》等专业课程的理论平台,因此这门课程在制冷专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除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制冷与空调专业的刘佳霓、邱庆龄等老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

  篇三:幼儿教师说课稿

  幼儿教师说课稿:我和风儿做朋友

  活动来源:

  大班主题八《多变的风》(此活动设计为自主设计)

  活动背景:

  春天是放风筝、玩风车的最佳季节,我们班的小问号们在玩过之后又向我提问:“老师,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呀?风是从哪儿来呀?”“老师,昨天风太大,沙子都进我眼睛了。”……从孩子的话中,我发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于是我便开始有意识地带领幼儿到户外去感受风,引导他们把有关风的内容与每天的天气记录结合起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风的活动。于是我们就进入了大班主题八《多变的风》的学习,这节课的特点是师生互动、分组协作、自主探索。

  设计意图:

  我们知道关于风,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通过实验来证明风的存在、风的大小。甚至可以尝试着用常见的工具制造风。他们还可以了解在风中玩耍,与风交朋友,有时很有趣,有时也很“危险”。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遵循幼儿的探究过程,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充分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让幼儿在观察、游戏、操作中对风有初步的了解,体验与风游戏的乐趣,感受风与人的关系,激发孩子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系列“探究风”的活动中,使幼儿充分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风的好奇和探索风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风的现象,感受风力大小的变化。

  3、初步了解风与人类的关系。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

  4、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周围事物和现象,在探究的过程中细心、专心,并以客观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5、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为幼儿准备纸笔、吹风机、电风扇、打气筒、扇子等各种材料,关于风与人类的关系的录像带。每人一面小旗子。

  2、知识准备:

  1)请家长配合和幼儿看天气预报,了解当天风力情况。

  2)事先教幼儿些简单的记录方法。

  重点:

  风的大小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

  风的形成。

  生活活动:

  1、在教室阳台上、窗户上挂上风铃、彩条等,辨别风力的大小。

  2、多开展小问号、我们的问题自己解决活动。

  3、在户外活动时多带幼儿玩风车、放风筝。

  环境创设:

  1、搜集有关风作用、危害的有关照片,布置成多变的风墙饰。

  2、图书区师生共同准备自然现象的图书、图片,放置在图书区供幼儿查阅。 家庭与社区教育:

  指导孩子收看记录天气预报,和孩子收集与主题有关的信息。

  [活动过程]

  室内部分:

  1、引入激发兴趣。今天我们教室里要来一个神秘的朋友,他有点害羞,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教师打开室内风扇。提问:1)你感觉到了吗?是谁?2)睁开眼睛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抓一抓,让幼儿了解风是看不见、抓不到的。(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认识风,感受风的存在)

  2、探索发现还可以怎样找到风。鼓励孩子在屋里没有风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准备好的吹风机、电风扇、打气筒、纸板、扇子等各种材料创造风。并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这个环节中,我为幼儿创设主动探索的环境,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材料,动手操作,并逐步养成记录的习惯)

  3、感受风力的大小变化与作用。

  1)请幼儿围成圆圈,中间放一些碎纸屑,请小朋友顺时针慢跑,看看纸的变化,再快跑看纸屑有什么变化?请幼儿思考讨论为什么会这样?(这个环节的开始幼儿并不知道教师

  的意图,所以他们会抱着极大的好奇心去参加游戏,用他们自身的体验去引发积极的思考与讨论)

  2)分组实验如何让风车转的更快些?(这里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力与协作能力)

  3)展示各组想出的好办法。

  4、风的作用与危害。

  请幼儿观看布置的墙饰与录像带。请幼儿从自身谈一谈风给你带来哪些好处?哪些害处?我们要做风的朋友,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风为我们多做好事?(在这个环节中充分激发幼儿的主人翁意识,要让他们了解儿童是未来社会的主人,要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必须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室外部分

  分组游戏:

  游戏1)风与小旗

  请幼儿围成圆圈,每人持一面小旗,教师扮风,当教师说微风吹起来时,小朋友轻轻挥动小旗,慢慢的走;当教师说,大风刮起来时,小朋友慢慢跑起来;当教师说暴风来了时,小朋友四散快速跑,最后蹲下,表示旗杆吹倒。

  游戏2)我们来作防护林

  请3名幼儿做大风,其他幼儿相互挽胳膊站成一横排,当教师口令说风来了时,防护林便站起来,不让大风过去,当口令说风走了,防护林便蹲下休息。

  [活动延伸]

  1、在美工区投放美工材料,让幼儿制作风车、帆船、风铃等。

  2、在科学区投放酒精灯、纸船等,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风的.形成》《船的快跑》等小实验,使孩子了解风的形成原因及风力大小与人类的关系。

  3、在生活活动中,渗透自我保护教育,如风太大有风沙时尽量少出门,不要长时间吹空调、电风扇等。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中班音乐活动《夏天到》(张慧萍)

  | [<<]>>]

  一、设计意图

  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问答式的歌词描绘了一幅极富童趣的夏天场景。歌词内容浅显易懂,音乐情绪活泼欢快,非常适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对唱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能够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演唱。

  二、目标定位

  从中班幼儿的已有学习经验与年龄特点出发,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确定如下: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初步学习对唱。

  2.进一步感知夏天的有关特征,懂得夏季卫生的重要。

  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从活动目标出发,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活动的难点是:能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对唱。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开展《快乐的夏天》主题活动,了解夏天的主要特征。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图片、歌曲磁带。

  三、教法学法

  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除了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我采用视听唱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生动形象的图片,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2.根据“先行组织者理论”,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引导幼儿感知歌曲的强弱节奏,并分段学唱。从幼儿熟悉的雷声、蛙声入手,引导幼儿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节奏,同时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3.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对唱的方式,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歌声,学习协调一致地进行演唱。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而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表演”以及活动中所呈现的一切都必须为孩子自然的学习服务。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学习演唱歌曲。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谈话。(图片内容:夏天的风景──雷雨过后,青蛙呱呱叫)

  教师:什么季节到了?

  幼儿:夏天到了。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幼互动的关键是为幼儿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主动回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夏天的知识。在这个问题中,隐含了前半段歌词的内容,巧妙地借助图片所展示的图像,帮助幼儿理解并熟悉前半段歌词。同时,也为幼儿熟悉歌曲节奏做了铺垫,自然地引出了本活动的重点内容:通过模仿雷声和蛙声感知三拍子的节奏强弱。

  (二)欣赏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师以清唱的方式提问:“夏天到了怎么知道?”(即歌曲第一句) 展示雷声和蛙声的节奏图谱,鼓励幼儿按图示有节奏地念出后半句歌词,并用动作区分强弱的节奏。

  2.欣赏歌曲前半段,教师清唱

  提问:夏天到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种多样。如何提升幼儿对夏天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而且有意义,需要老师灵活机智的引导。歌曲的前半段与后半段节奏相同,但歌词内容、歌曲旋律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我先让幼儿熟悉前半段。

  提问: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唱一唱。

  篇四:《设备安装施工工艺》说课稿

  《建筑设备安装识图与施工工艺》

  说 课 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建筑设备安装识图与施工工艺》,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程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一、课程性质

  《建筑设备安装识图与施工工艺》是必修课程之一,是非设备专业的一门必不可少的职业技术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了解城市给排水,建筑给水排水,供暖、通风与空调,煤气供应,建筑电气等工程的主要原理、系统的组成、工作方式及主要设备。

  二、教学目的

  首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设备各系统的基本知识,

  掌握设备工程施工图的识读方法,对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完善

  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了解建筑设备技术的发展动态,为今后职业岗位的迁移打下可持续发

  展的基础。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

  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全面了解建筑设备的作用、种类、内容、工作原理和重要程度; 熟悉并掌握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掌握各设备系统的接管和验收; 了解各设备系统在日常运行中容易出现的故障;掌握设备日常维修、养护及管理知识;熟悉各设备系统施工图。

  2、能力目标

  能够完成相应内业设备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能够对各种设备系统容易出现的故障进行简单维修和故障排除;能够正确识读建筑给水、排水系统施工图;能够正确识读建筑采暖、通风系统施工图;能够正确识读建筑电气系统施工图;能完成各设备系统工程的检验、验收及竣工交接工作;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善于沟通合作的优良品质;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具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三、课程内容

  课程采用教材《建筑设备安装识图与施工工艺》由黄良辉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参考教材:《建筑设备工程》由张东放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按照大纲要求对以下项目进行详细的讲解。

  其内容和课时分配情况如下:

  四、教学方法与实施:

  以讲授为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课堂知识与工程实例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手段上引入多媒体教学,教学环节设计成任务教学法,让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效果和信息获得量都得到了提高。每一个学习模块完成后,带领学生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力求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掌握职业岗位急需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

  五、课程教学及程序设计

  课程教学以典型的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内容及任务需要采用适合的方法,教师讲授、演示和学生分组实训操作,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需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掌握技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并在课后评估教学效果。 程序设计:

  1、教师以复习的方式导入新课; 2、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点;

  3、学生随堂完成课内实训课程相关章节内容(可以进行分组讨论) 4、学生交流讨论互评;

  5、教师讲评,指导学生进行总结; 六、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题选取教材内容。考核以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为主;考核学生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2、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七、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无理论基础,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对理论课学习兴趣不足。但知识是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思考和长期积累才能掌握的,这样认知的天平发生了倾斜。因此我认为教学的关键就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增强理论的直观性,增加动手环节。

  篇五:《变频技术》说课稿

  《变频技术》说课稿

  一、 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6142 课程名称:变频技术

  适用专业: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教学模式:“教、学、练”一体化教学 计划学时:56

  《变频技术》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应用性主干专业课程,是一门发展很快、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该课程以研究变电力电子器件和频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基础,重点介绍了变频技术的分类和综合应用,变频调速技术以其精度高、性能好、内部软硬件齐全等优势在工业设备和消费类产品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二、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机电类技术专业的一门应用性主干专业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变频器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通过理论教学、实验、实训,使学生具备应用和维护维修各种变频器控制系统的基本能力;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还是对后继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现了高职的培养目标,满足了机电类教育人才的要求,是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变频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且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 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先修课程是《电气控制与PLC》和《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其后续课程是《自动控制技术》等。课程在教会学生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使学生了解网络搜索技术资料的方法,具备应用技术资料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树立学生的岗位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综合的职业能力,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按照《变频技术》教学内容、知识结构、难易程序将本课程浓缩为七个项目:变频技术概述;电力电子器件的特点及应用;变频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变频器的选择、安装;变频器的使用方法;变频器的维护及故障处理;变频技术的综合应用。这七个项目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个项目中都含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训练,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七个项目基本涵盖了变频技术这门课程所要求的全部知识点,通过七个项目的训练,学生可以掌握变频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为从事变频技术应用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见下表所示。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变频技术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一门发展很快、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它既含有理论知识,又具有明显的实践性,考虑到学生毕业生所要从事的工作大多与变频技术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本着让学生理解、掌握变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本课程采取项目导向的方式来进行教和学。

  《变频技术》课程教学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 2、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融合。 3、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和时间。

  4、结合实验室实验实训项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挖

  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有“教着学”向“自主学”的转变。

  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充分体现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的有机结合,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情景展示教学法(包括现场教学和图片展示)

  通过各多媒体展示和实地参观,辅助讲解,以提高学生对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的感性认识。 2、演示讲授法

  演示讲授是该门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以往不同的是,演示过程中多穿插学生的讨论和实训,通过交叉的方式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 3、任务驱动教学法

  通过多个具体学习任务的下达,促使学生勤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对软件的掌握,达到技能的升华和提高,巩固学习效果(做中学)。 五、 考核

  总评成绩为100分,其中平时评价满分为40分(占总评成绩的40%,包括学生自我评价10%,学生互评10%,老师评价20%),期末操作考核评价成绩满分为60分(占总评成绩的60%),即总评成绩=平时项目评价 +期末操作考核评价。

  六、 实训条件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院已具备较好的实验实训条件,现有创新实训室、电工电子、家用电器、电气智能、电气控制与PLC、电子制作等实验实训室。2006年我系被省教育厅列为“省示范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单位,学院投资480万元设备建设,其中包括了大屏幕彩电实验室及LCD、PDP显示的新型电视实验室和数字电视实验室,这些实训室均为开放实验室,平时由实验员和高年级学生管理,最大限度地给同学们开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进行选择和预约,充分发挥仪器、设备在《变频技术》课程学习中的作用。

  目前我系拥有的自动控制与PLC实验实训室、电工电子综合实训室、家用电器、电子制作等实训实验室均能为本课程所利用,涉及到至少5个品牌的变频器。

  利用技术联盟、实物、录像、多媒体技术,以及现场参观、实训等方式开展形象生动的教学,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七、 教学效果

  以变频器为实训平台,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教学目标,课程主讲教师不断改革和创新。在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考试考核方式、技能型人才培养等方面,结下了丰硕的成果。

  1.转变教学观念

  较传统的教学观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课堂的主宰者转换为平等的交流者,从单向的传授者转换为互动的合作者;以学生为主体取代以教师为主体;用工学结合职业活动为导向取代以知识系统为导向;用突出能力目标取代突出知识目标;用职业体系教学代替学科体系教学;“知识的应用”来代替“知识的积累”;用“练”取代了“验证”;用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取代知识理论实践分离的课程设计。

  2.考核方式的改革与试题库的建立

  从教育本质上看,考试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在于“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管”,以调动学校、教师和学生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和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从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来看,考试更应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和评价。就《变频技术》的考试而言,实际操作考试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学生未来职场的要求。给学生设置变频器不同的故障,根据排除故障的步骤、程序、动作、结果、速度确定成绩。学期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当然不是考勤)相结合,共同构成学生的学习总成绩,可见,这种考核不会给那些“临时磨刀,不快也光”投机学生高分,对学生来说,只有平时多努力多“练习”才能获得高回报。

  为便于教学评价及考核,我们建立了试题库以备考试时随机抽取,使考试的保密性与公平性大大提高,深受学生的欢迎。而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降低或增加试题的难度。

  3.技能型人才培养

  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技能型人才培养效果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1)学生经过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训操作,能够深刻理解通用变频器各类功能的含义和作用,为正确设置功能参数打基础;熟练掌握1个品牌变频器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4至5种类型变频器的功能参数码特点和操作方法。

  2)能够根据工程需要设计、安装、调试及改造教简单的变频器控制系统;具有变频器控制系统日常维护及故障诊断的基本能力,能够诊断出故障类型(软件设置故障、主电路硬件故障、控制电路故障),能够对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故障

【空调说课稿例子】相关文章:

1.建党标语口号例子

2.社会实践报告例子

3.安装空调申请书

4.空调工岗位职责

5.空调保养合同范本

6.关于国企辞职报告例子

7.简单安装空调合同范本

8.有关空调安装安全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