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课稿

时间:2022-07-29 19:07:2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画》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画》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画》说课稿

《画》说课稿1

  李老师的课能从身边出发,从生活入手,教学环节层层递进,从有序到无序到不规则到情感,有序和变化是整堂课的重点,李老师能够很好地突破这一难点。技法课在小学中最难上,从古镇西塘入手,PPT做得非常形象生动,能够很好地讲解近大远小的技法难点。金老师的课堂,我有个想法想要和金老师探讨,在突破难点的基础上,是否能够抓住亮点,比如画面出来之后,是否可以把课前准备的灯笼、人物,有色彩地贴上去,这样能使学生作品和美术课堂更加出彩。

《画》说课稿2

  各位领导,我今天讲的内容是小学一年级上册课文口语交际《我们的画》

  一、教材分析:口语交际《我们的画》是人教版第一册教学内容,文中的图上画着一群小朋友准备画展的场面。他们有的构思,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新作,还有的在评说别人的画。画面激发学生展示交流绘画作品的欲望,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能说出自己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

  2、 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 培养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1、我们小朋友又聪明又能干,你能说说你有哪些本领?

  请用上“我会——”说。(生答:会唱歌、跳舞、画画……)

  2、这节课让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画画本领,好吗?

  3、齐读课题:《我们的画》。

  (二)、活动:小小解说员

  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漂亮而美丽的画,让我们举高,给大家看一下。老师也带来了一张,(出示范画)。咦,这时候,老师有一个提议,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1、 讲解游戏规则

  游戏的名称叫小小解说员--------就是我们要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听,谁介绍得清楚,我们就评他为优秀解说员,并颁发荣誉证书,其他小朋友要仔细听,是不是优秀解说员,请你们来评一评,同时,你也可以对别人的画做出修改意见。

  2、 教师示范。

  老师也真想参加,教师想和大家商量一下,能不能让我先说一说?你们要听仔细 了,如果我说得好,让班长给我颁奖;如果你对老师的画有更好的建议,欢迎大家指出并改正。

  教师示范讲解、后评议、颁奖、提出意见

  3、 学生组内学习并交流.。

  4、 提供台舞,让学生表演,并相互评价。

  5、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交流。

  (三)、活动:图画公司。

  我们的小朋友真棒,有那么多优秀的解说员,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

  1、 创设公司

  让我们开一家公司吧!

  下面我宣布,我是开心图画公司的总经理,你们是我的六家分公司,我让大家做三件事:(1)把你们的画放好整齐,做到美观(2)选一名分公司经理(3)给自己的分公司的取名字。

  2、 学生交流分公司的选好经理和名称。

  3、 由分公司经理推选好两名营业员,并佩带标志。

  4、 游戏规则的渗透。

  游戏时小朋友可以自由购画,购画分公司经理要仔细看,评选最佳顾客和最佳营业员。

  5、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四)、活动;画展(活动升华)

  1、 小朋友都买到了称心如意的画,但是你们的成果大都数同学还没欣赏完过,这样,让我们来举办一个画展,一起来分享快乐,好吗?

  2、 分类画展:请学生将学生的画贴在不同的地方。(植物园、动物园内)

  3、 师生共享“丰硕的果实”。

  (五)、评价小结

  1、评出班级最佳:(!)大大方方奖(2)热情奖(3)微笑奖

  2、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要改进的地方?

  四、设计意图:

  1、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由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构成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

  2、活动形式多样,层层递进。

  在活动中形式是多样的:有学生个人面向全体学生的、同学相互交流的、有学生对老师的。在每一次具体的活动中,从介绍自己的画(从组内到面向全体),到推销组内同学的画,再介绍大家的画,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要求也不同,层次在不断提高。

《画》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昆虫是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有的是害虫,有的是益虫,如蜜蜂、七星瓢虫等。我们三年级很多学生对昆虫都会有好奇心,因而比较容易激发对昆虫的探究兴趣,因此我确定了探访昆虫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昆虫保护宣传画》这个活动是学习包上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昆虫知识,知道昆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们和人一样,有着自己的生存方式,应该善待和保护益虫。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制作昆虫保护宣传画来增强保护益虫的自觉性。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保护益虫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1感兴趣的,想了解的内容。

  2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基础。

  三、活动学习目标

  1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及保护昆虫的方法;

  2在交流分享中发现、归纳出宣传画的特点,并能运用特点设计昆虫保护宣传画。

  3在交流评价中提高学生的设计和审美能力。

  4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活动重、难点

  发现、归纳宣传画的特点,并能运用特点设计、评价作品。

  五、活动准备

  学生:

  1.有关昆虫知识的书籍;

  2.绘画用纸、彩笔。

  3收集一些宣传画。

  教师:

  1.有关昆虫知识的书籍;

  2.昆虫的相关图片;

  3.绘图用纸。

  六、设计意图

  根据“主导和主体”、“学习与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法和学法确定为如下几个内容:

  教法:本课主要采用开放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体探究、了解保护益虫的方法、设计保护昆虫的宣传画增强保护益虫的自觉性。

  1活动中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学有所得。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归纳、概括的学习活动,得出宣传画的特点。

  学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在明确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集体之智慧,聚集体之合力顺利完成设计宣传画任务,同时在设计宣传画的过程中,增强保护昆虫的意识。

  七、活动流程:

  本节探究课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确定保护方法。第二部分:探究新知发现宣传画特点

  第三部分:设计宣传画。第四部分:展示交流评价

  1第一部分:确定保护方法

  本节课导入用复习上节课学生探究昆虫的相关知识,引出益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我们该怎样保护益虫”这一问题揭示本节课探究学习内容让学生建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前提下,从而保护昆虫的初步意识。

  2第二部分:探究新知 发现宣传画特点

  在提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益虫”这一问题后,让学生用已有知识表象充分发表保护昆虫的方法后引出设计宣传画来保护益虫的这一方法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同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宣传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什么是宣传画?合作探究宣传画有哪些特点?在这基础上带领学生阅读《学习包》P18页有关于主题设计的方法,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掌握设计宣传画的主要元素,为下一步的设计宣传画打下基础。

  3第三部分:设计宣传画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征以及学生对宣传画的认识和自己的特长喜好,引导学生也来设计一张昆虫保护宣传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让学生自主确定宣传画的主题。依据自己平时看到或听到的人类破坏有益昆虫生活的例子,选择宣传画的内容表现、形式以及工具等使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第四部分:展示交流评价

  充分利用评价激励的作用让学生把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展示给班级学生欣赏,同时让他们说说设计的意图一起评一评,投一投,在这过程中感受到创作的乐趣。最后通过 “这么多宣传画,你准备怎么做?”来总结课文。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这样在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结合绘画、探究与德育教育为一体,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养起到最大的作用。

《画》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这是人教版三下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二、说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等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三、说方法

  1.直观教学法:揭题时,运用图片、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朗读体会法:本课的对话较多,适宜朗读。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思想变化,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想、品、写”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过程

  (一) 揭题

  出示学生课前美术课杨桃的写生画,欣赏引出课题。

  (由于学生对杨桃并不十分熟悉,因此课前结合美术课对杨桃进行写生,一方面是对这种水果的熟悉,另一方面也了解杨桃在不同角度的样子,为学习、理解课文作铺垫。)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自觉标出小节号、生字、词语等。

  2.指名读读得好或难以读好的段落,随机正音,指导学习生字。

  (本课的生字并不多,不独立安排识字,在朗读中结合学习生字词。)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画杨桃”是哪部分?在书上标出。

  (三) 想象朗读,理解内容

  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在书上找出词语。教师板书。

  2.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应?分角色朗读课文。

  (这是对文本的情景再现,使学生对人物的心理有更深的了解。)

  3.出示句子: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的五角星吧!”

  这些话是谁说的?说的时候神态会是怎样呢?多媒体出示对话的补充。

  (文章的对话没有交代说话对象的神态。让学生想象补充,既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是为学生写好人物打下基础。)

  (四)对比写话,领会中心

  1.老师的态度是怎样的?划出词语,教师板书:严肃、半晌、和颜悦色

  老师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变化呢?当时他会想些什么?

  2.出示老师说的那段话,齐读。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启示?你印象最身的是哪句话?

  4.读最后一段马夫亲的教诲是怎样的?读第一段。

  出示老师和父亲的两段话,对比读:有什么共同点?

  5.现在,同学们又会说些什么呢?写话练习。

  (这个环节,写出反应不同学生的内心想法,其实是学生在学完课文后的体会内化和交流。)

  (五)总结课文,体会升华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示?

  (这个环节体现的是本组课文编排时的训练点:读故事,说启示。)

《画》说课稿5

  说设计意图:

  我们的《纲要》中指出:社会教育应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进入大班后,孩子们交往的圈子越来越大,他们生活在群体中,会有困惑,同伴之间会产生矛盾甚至冲突。在班上经常会看到小朋友之间为了一把小椅子互相争抢、自己占有玩具、不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分享等不愉快、不友好的现象。他们处理问题往往意气用事,缺少经验,方法简单。大班幼儿的情绪情感具有外露、不稳定、容易变化等特点,容易发脾气,产生生气的情绪,如果不及时将不良情绪排解掉,就会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我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用较为生动形象的绘本《小路上的画》作为显性线索开展本次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调整心态,以乐观的态度、友善的做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与人和谐相处。本次活动既是社会活动,同时又是绘本阅读活动。整个活动过程非常清晰,主要采用了PPT展示的方式,从绘本的封面导入,然后根据画面内容一边讲述一边引导孩子观察,同时猜测故事的发展。

  说目标定位:

  1.欣赏绘本,比较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态度,体验友善情感。

  2.尝试用“换种想法、换种做法”的思维方式,排解不良情绪。

  3.体验助人和自助的乐趣。

  说活动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让孩子通过阅读绘本故事深刻体会“换种想法,换种做法”的思维方式,尝试去排解不良情绪,体验与同伴之间的友善情感。

  说教学方法(过程):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创设,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幼儿融入到不同的环境中来体会不同的心境,

  2、演示法

  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及音频,将故事书制作成了PPT,声音、图画完美结合,为孩子提供了具体生动的感性经验,是很适合孩子的学习特点和思维方式。整个活动围绕孩子的感受而展开,让孩子能够视听结合,多次感受。活动中我利用PPT课件帮助孩子们分析萨沙和卡佳的人物形象,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画面,对比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态度,体验共同生活的友善情感;通过“调动经验,设疑猜想”“巧设追问,解决难点”“质疑促思,突出重点”三个环节,帮助孩子们进_步理解了故事内容。让孩子们对故事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好的达到熏陶幼儿的心境,让孩子们深刻地体会“悲伤,难过”和“开心,快乐”的不同心情,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游戏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次操作游戏的活动

  第一次,玩“跳远”游戏。让幼儿比赛跳远,体验失败、不开心的心情,使幼儿有一种切身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克服自我中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即:遇到不开心、不快乐的事情,学会换一种想法、换一种做法,令自己快乐起来。正像活动结束后有的老师说的,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的体会不是很深刻,也许应给换个更贴切一些的游戏,或则给这一游戏更充足一些的时间,让孩子们能够融入到游戏中。

  第二次,述说自己的烦恼,让幼儿说说自己记录的、曾遇到的不开心的事情,引导幼儿自由讨论,并迁移经验,自己找到排解不开心情绪的方法。其实这一环节在活动中并没有呈现出来,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孩子的兴趣点已经过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上一环节中美丽心情,我不想打断他们,二是,我觉得活动到了此刻孩子们已经能够有了深刻的体会,不用再画蛇添足了,所以最后我把这一环节给省略了,但在课后我也帮孩子们完成了最后这一环节,效果也是可喜的。

  这就是我对我的这一节活动课《小路上的画》课后简单思考,希望大家能给我更多的指点!

《画》说课稿6

  教学目标:

  1、会在word中插入图片,并设置图片的版式、调整大小、会移动位置。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设置图片的版式、调整大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六年一班的学生要举办一个诗集展,他们自己动手用word精心编辑了图文并茂的诗集作品,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课件展示)

  师:这些诗集漂亮吗?你想自己动手制作这样图文并茂的诗集吗?今天,我们学习“给诗集配画”,也就是在word中插入图片。——板书课题。

  二、 新授:

  活动一:插入一幅图

  1、 师:其实,在word中插入图片一点都不难,请同学先试着完成任务一。

  (课件展示:任务一,插入一张图)

  师:在动手之前,老师有几点小提示,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课件展示:温馨小提示)

  2、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结果:请一位学生上台操作。

  师:谁上来边说边演示你是怎么做的?

  3、 教师小结。

  活动二:自主探索:设置图片的版式、调整大小、移动位置

  1、 师:通过任务一的操作,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真强,现在老师出一个难题考验你们,你们有信心通过考验吗?

  2、 (课件展示:任务二,帮小兔子回家)

  师:在操作之前,我们先看看老师给你们的几点小提示,请一位同学大声读一读。

  3、 (1)、小组合作

  (2)、小组汇报:上台演示。

  (3)、教师小结。

  休息1分钟(听音乐、活动手脚)

  师:接下来,让我们在1分钟的时间里,伴着轻柔的音乐闭上眼睛,按摩下你的睛明穴,也可以站起来,活动活动手脚,伸伸手,踢踢腿。

  活动三:综合练习:排一份美观的诗集

  1、 师:艺术节快到了,学校要举行一次诗集排版比赛,你想拿第一名吗?老师在“百宝箱”—“参赛作品”中准备了几份只有文本的诗集,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内容,给诗集配上合适的、漂亮的图片。给你们15分钟的操作时间,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如果你认为“图片素材”文件夹中没有你想要的图片,可以上百度图片搜索。动手展示你的实力吧!

  2、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 作品展示、点评。

  你觉得自己的作品怎么样? 请一位小伙伴点评一下吧。

  谁来评价一下这份作品?

  三、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在word 中插入图片,并学会了设置图片的版式、调整图片的大小等操作,同学们能学以致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制作出一份份搭配合理,版式美观的诗集,你们做得真棒。

《画》说课稿7

  画角说课稿

  徐阳平

  说教材: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六课时画角。画角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础上尽心教学的,学习这些内容,对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认识以及发展空间观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并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操作过程中经历用量角器和三角板画角的过程。

  技能目标: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板画30°、45°、60°、90°的角。

  情感目标:再画角的过程中培养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明确各种角的特征是教学的重点,怎样用量角器画角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了画纸、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师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图片。

  说学情:

  在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之前,学生对于角已有一定的认识,部分校舍感已能对角进行分类。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能进一步熟练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这样的方法,让全体学生学起来觉得容易多了。 说教法

  在教学画角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实践中体会、总结出画角的基本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了 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由各种角构成的图片),学生欣赏,说观察的感受。 生活中的这些美丽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用各种角。)

  这些角又是怎样画出来的?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角?

  引出课题:画角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师:接下来老师准备了几项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画角的技能。 活动1:画出60°的角。

  1、请学生猜一猜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度的角。

  2、引导学生用三角板拼角,用这些角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说说所拼的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角验证,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个活动中师只是提出画角的要求,但是学生用什么方法没有限制。)

  3、你用什么方法画出了60°的角?

  学生根据自己的做法回答和演示。

  活动2: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两个角组合可以画出15°、30°、45°、60°、75°、105°、90°、135°、150°、120°等角。)

  活动3:画出40°的角。

  1、师:如果要画的不是上面这些特殊角,比如画一个40°的角应该怎么办? (这个活动师仍然不提出具体的描画方法要求。学生会在活动中发现用三角板不容易画出这个角,应该使用量角器才能准确的画出这个角。这时引导同学提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不是所有的角都能用三角板精确地画出来。)

  2、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可以讨论后再完成。

  归纳总结

  先让学生说说画角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活动4:用量角器画55度和140度的角,说说画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开口方向不一样)

  让学生同桌讨论:画角时,当量角器有两圈刻度时,是看里圈还是看外圈? 小结:当先画的那条射线是与内圈的零刻度线重合,那么找点时就应该在内圈找所要画的角刻度线;如果先画的那条射线是与外圈的零刻度线重合,那么找点时就应该在外圈找所要画的角刻度线。

  三.巩固练习

  1.用量角器分别画出55°、110°、65°的角。

  2.用三角板分别画出30°、90°、45°的角。

  3.试着用三角板分别画出75°、105°、120°的角。

  4.用一张圆形纸对折3次,折成的角是多少度?测量一下

  四.板书设计

  板书:

  画角

  (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画》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抓主线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通过考虑,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词语,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从表演者的表情中去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觉时,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怎么催促自己时的语气来读爸爸的话;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画》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是以拼贴画的形式进行创作。拼贴画可利用的材料非常多,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纸拼贴画是最易于学习和掌握,它对学生的纸工制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纸拼贴画从方法上可分为撕纸拼贴画和剪纸拼贴画。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可操作性,由浅入深地制定实施计划,并依据不同纸材的特点,让学生大胆动手实践,从造型、色彩到构图,有创意地自由发挥和想象。本课设置的目的是在设计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在拼贴中了剪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感受拼贴画的创作乐趣。教材上选用的学生优秀范作,注意体现了材料的综合性和方法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性现提供参考。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应知目标:通过思考、比较、想象

  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画的不同效果,了解拼贴画的艺术形式美,提高审美趣味。第二是应会目标:学会拼贴添画的基本方法,尝试剪纸、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第三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利用收集的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进行拼贴画创作。教学难点:纸材的巧妙利用,创新的表现内容。

  四、说教具准备:

  本课是需要用到的教具有范画,示范用纸,旧画报,旧报纸。

  五、说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方法用到的有讲授法,主要是分析《吉他》作品的部分。在带领学生分析如何搭配画面的部分用到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示范画过程中运用到演示方法。目的是在演示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拼贴画的步骤,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问好。学生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目的是稳定学生情绪。

  (二)、游戏导入。为“熊猫、小鱼儿”找家。通过学生动手做,帮助小动物们找到适合生活的环境。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课题:拼贴()画

  (三)、讲授新课

  1、首先欣赏毕加索的拼贴画作品《吉他》。(旧印刷品及废弃物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目的是通过欣赏《吉他》这幅作品,了解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初步感受拼贴画的艺术魅力。

  2、其次欣赏一组图片,让学生分析每幅作品表现的主题。目的是使学生明白每一幅作品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3、接下来是小组讨论:拼贴添画作品与绘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主要是技法上有什么不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思路,更好的开阔创作思路。

  4、在以上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如何搭配画面?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归纳出具体的方法步骤。教师小结,归纳出具体的步骤:强调要选尺寸大,色彩艳丽的图片放在画面显眼的位置。其次搭配其他图片,完善画面。

  5、教师演示。讲解用手撕纸(剪纸)的方法,拼贴好后,根据画面需要,用笔添画其他物品或是背景,美化画面。把课题补充完整拼贴(添)画。学生观察学习拼贴添画的方法。设计意图是在演示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拼贴画的步骤,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6、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范画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制作一幅作品,感受拼贴画的魅力。

  7、提出作业要求:根据收集的纸材,利用拼贴添画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幅美丽的拼贴添画作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作业要求,准备完成作业。

  四、学生作画,教师指导。学生以个人或是小组的形式进行制作学生动手实践,完成一幅拼贴添画作品。教师根据学生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并随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上,对有创意或是画面新颖的作品要及时展示给其他同学看。

  五、展示并介绍作品。1、让学生自己(或小组代表)介绍本人(本组)作品。2、学生互评作品。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锻炼学生评价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六、课后延伸。欣赏用废旧物品制作的小工艺品。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废旧物品制作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让它们成为美化环境的艺术品。设计意图是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了解生活中废旧物品的妙用,激发学生用双手装扮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感。

《画》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水果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富有营养,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给幼儿带来丰富的感官之旅。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且水果的品种丰富。常见的有苹果、香蕉、葡萄、橘子、梨子、柚子等,它们大小、颜色、形状各不相同。幼儿虽然知道一些水果,但对水果的用途和营养价值等还不了解。家长有反应幼儿在家不喜欢吃水果,喜欢吃膨化食品。因此,有必要让幼儿形成对水果的正确认识,对水果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幼儿想吃水果、爱吃水果的欲望。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此活动的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利于幼儿(幼儿食品)的身体健康(健康食品)。而且任何的季节都有着各种不同的水果,取材方便。水果的种类品种繁多,用途之广,它的形状、颜色、味道及生长的地方都有所不同。然而,幼儿虽然在生活中随便都可以看到水果,但对水果的`用途、种类、生长的地方、都还不了解,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幼儿对水果的内部构造、生长的地方和它的水里的变化有所了解,加深对水果认识和了解。我们认为选折此教材有一定的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的,既要符合幼儿园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贯穿于一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对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及情感两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表达交流,又有相互合作的部分,目标为:1)通过了解水果的名称;2)尝试运用句型I have___表达自己的所有物。3)鼓励幼儿参与到游戏中,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根据目标,我们把重点定位于:感知水果的外形,了解水果的名称。通过谈话—水果分类—尝水果—水果拼盘—运水果,五个环节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引导幼儿主动活动,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要回忆生活经验,将水果按颜色、形状、吃法等进行分类和制作水果拼盘,主要通过小组商量和讨论,自主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注重综合性、活动性、趣味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准备:1)经验准备:活动前参观过果园。2)物质准备:苹果、梨子、香蕉、葡萄、柚子、香蕉等水果若干个;塑料盘子,塑料刀子、毛巾一组每人一套。削水果的工具、牙签、运水果的小筐。录音机,音乐磁带、投影仪。布条、小礼品若干。情境创设:水果王国,背景是各种各样的水果。

  二、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本次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让幼儿通过分组交流探索的结果,分组合作制作水果拼盘,分享共同合作的过程与结果,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知识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

  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请幼儿为水果分类,主要是探索水果的外形和特征,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获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活动是制作水果拼盘,让幼儿在感知和认识各种水果的基础上,提升经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一个有特色的拼盘。

  2

  3.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了“水果王国”的世界,以水果皇后的形象出现,引起幼儿的注意。并结合秋收,引发幼儿融入到说水果名称、分水果、尝水果、运水果的情境中,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积极思考,动脑,以达到个性与素质的共同发展。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活动引导幼儿扮演各种水果娃娃,我扮演水果妈妈(妈妈食品)共同创编水果娃娃的动作,并组织玩《找水果》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活动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比一比从中获得感知。第二次是让幼儿通过切、掰、拨等方法来发现水果里果核的秘密。第三次是让幼儿把水果放到水池里发现水果沉浮的秘密并进行记录。

  3、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谈话讲解把实物或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是通过观看vcd让幼儿更加直观的理解各种水果生长的地方。

  4、互动法:让每一个幼儿都动起来,有师幼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与教材的互动。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除此,我们还适时的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话使幼儿从中获得对水果秘密挖掘的认识和体验。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升华了情感。

  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渠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比一比、分一分、尝一尝、学一学、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潜移默化的让幼儿对水果产生浓厚的兴趣。

  2.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让幼儿参与水果王国的水果宴会,并通过回答问题,分水果,尝水果,做水果拼盘,运水果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沉浸在游戏的乐趣中,体验水果王国里的快乐。

  3.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二次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分水果,引导幼儿按水果的特征、外形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协商、合作、尝试不同的分法。第四次的活动中,幼儿能动手尝试制作水果拼盘,有助于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通过对作品,进行介绍和评价,拓展了知识面,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1、多通道参与法: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比一比、尝一尝、学一学、说一说、等种感官的参与,活动中幼儿能在快乐在游戏探索中获得了知识。

  2、操作法:在活动中让幼儿通过切、掰、拨、挖等方法来发现水果肚子里面的秘密。

  3、观察法:在活动中让幼儿各种水果都放到水里,通过观察发现水果在水里的秘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发兴趣:(情境:水果皇后的邀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打扮成水果皇后的样子,把幼儿带到了神秘、新奇的水果王国,引发幼儿观察水果的兴趣。并通过回答水果皇后的问题:“你知道秋天有哪些水果?他们叫什么?有什么营养?”过度到下一环节。目标1能自然落实。

  二、根据水果的特征分类(为水果王国的水果分家)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我们为每组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水果,供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通过让幼儿介绍,和集体小结的方式,巩固对水果外形特征和用途方面的认识。

  三、品尝分辨水果的味道(品尝水果王国的水果)

  感知完水果的分类,幼儿就会对水果的味道产生兴趣了,因此及时的提问:你们想尝尝这些水果吗?幼儿通过蒙眼睛品尝水果,这样大大增加了幼儿品尝的兴趣,这一环节充分满足了,幼儿爱吃,喜欢吃的天性。同时渗透,水果营养多,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对人体有帮助,让幼儿意识到多吃水果的好处。此环节主要落实目标3

  四、制作水果拼盘

  幼儿已经不满足品尝水果了,他们蠢蠢欲动,想自己亲手制作一盘可口的水果拼盘。我们在每组提供了各种水果、塑料切刀、叉子、盘子等工具,让幼儿动手操作,制作一盘有特色的水果拼盘。制作结束后,让幼儿进行交流分享,将制作好的拼盘放在投影仪上展示,并向大家做介绍。此环节落实目标2

  五、运水果

  活动结束前,通过游戏运水果,让幼儿把水果王国的水果运回家,来延长幼儿对此活动的兴趣。幼儿在吃了水果,动手制作水果拼盘后,需要运动。一个好的教学过程,是需要动静交替的,因此,我们在最后一环节,让幼儿动起来,用小筐将剩下的水果运回家,并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请幼儿将剩余的水果带走,既是为水果皇后帮忙的表现,又达到了运动的效果。相信幼儿对水果会产生持续的兴趣,从中生成出更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活动。

《画》说课稿11

  一、教材简析

  我所执教的课文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画鸡蛋》。课文讲的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开始学画时,苦练基本功的事。课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达.芬奇是个著名画家。第二部分具体介绍达.芬奇开始学画时,老师对他的教育。这部分是全文重点,先讲述了达.芬奇开始学画时,对老师反复让他画鸡蛋的意图不理解,向老师提出了疑问。接着讲老师达.芬奇的教育。老师首先指出达.芬奇认为画鸡蛋很容易是不对的;接着说明这种看法错误的原因;最后点明老师让达.芬奇画鸡蛋是训练他的眼力和绘画技巧。第三部分写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明白了画鸡蛋的目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认识到学习任何本领首先要打好基础,从基本技能做起。

  3.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意识,以及分析综合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感悟到文本内容,理解达·芬奇老师的话。

  2、运用综合识字法识字。

  三、教学设想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下面就第一教时谈谈自己的设想,至于教法、学法都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层面之中。

  1、本课虽然是一篇记叙文,但识字教学仍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课文只是我们学习生字的载体。《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时间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就“识字与写字“教学而言,更应该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材料中强化感知,积累语言。所以在教学中我的每一个句子、每一幅画面的出现都是为识字、巩固识字服务。如在学生找到最明显的形声字后我出示了既含有这些生字又与课文稍有改变的句子,“这幅达.芬奇《蒙娜.丽莎》中的微笑到现在仍是一个谜。”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再次巩固生字。课文学习中表面看我是在领学生分析句子,实际也是在理解句子的同时再次对必须掌握的生字进行巩固学习。可谓是一举两得。

  2、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即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小手来做,所以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开始尝试让学生在家进行简单的预习,在课堂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环节。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如在读文识字后让小组长先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卡片纸用学生用过的本的背面一分四份即可)来检查认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再告诉他怎样读。这样既切实把握了学生学习情况,又体现了学生间的互帮互助,使有效教学落到实处。孩子自尊心都很强,这次别人都认下来了自己没认全,他在下次预习时一定会更认真,更努力。这样又促进了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这是理解课文的前提,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有些句子看起来很容易懂,其实学生并不一定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因此,要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它的意思。如在理解“就是同一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它的形状也不一样”这个句子时,教师拿鸡蛋实物让学生从前后、左右等方向观察,由于角度不同,看起来形状也不一样。教师要他们说出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鸡蛋形状有何不同。如:从左边看是圆的,从右边看也是圆的,但大小不一样;从前后看都像椭圆,但是大头和小头的位置不一样……最后,再看这只鸡蛋的投影,请左右及中间座位的学生分别说看到的鸡蛋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引导学生弄明白,他们看到的鸡蛋形状不一样,是因为他们所处的角度不同。进而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话明白老师这样做的目的,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4、渗透归纳概括能力的训练。在学生听老师读课文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思考题:想有想,课文讲了达.芬奇的什么事?在学生回答出课文是讲达·芬奇画鸡蛋的事后,在表扬学生的基础上说:“要是把达·芬奇什么时候,谁让他画鸡蛋也说清楚,就更好了。谁来试一试。”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5 、 教学中重视学生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巩固生字,感悟语言。让学生反复读重点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读中进行简单的积累。需要指出的是,指导感情朗读,由于学生小,所以我更多的是指导学生把某些重点词加重语气的读法引导和渗透。要在学生懂得怎样读的基础上,再入情入境地读,具体实施时我注意形式多变,或评或读,或指读或练读,或齐读,在读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如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及时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相同的内容,在句子训练中,不仅要求学生把话说对,而且还要求学生把话说好,说活。这样不仅初步培养了学生概括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无论是概括课课文内容、理解词句,还是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述句子,都注意使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体现公平施教的原则。

  古人云:“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我在教学中,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的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作者、教者、学生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总之,我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力求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情感熏陶的有机结合,既突出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较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画》说课稿12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第四册,第十五课《画夜景》,对象是小学二年级7岁的孩子,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掌握知识有限,但好奇心极强,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画夜景》是他们从未接触的知识和技法。

  依据教材内容及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认为:本课目标是:通过画“夜景”促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美丽夜景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力,抒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感受能力。重点是:学习画夜景的方法,掌握用明暗色使画面产生对比效果。 难点是:如何利用颜色对比表现夜色的美感。

  本课分2课时进行,这是第一课时。

  下面我针对《画夜景》这一课题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

  下面我具体说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导入(半分钟)

  出示苏州农村同一村落白天和黑天的照片,引出今日主题—“夜景”(板书)。

  第二个环节:新授(20分钟)

  1. 游戏探索,把握重点

  问:白天和晚上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白天亮,夜色暗;白天清晰,夜晚朦胧;……)

  看:请学生看书。 提出问题:从书中的图片看,你认为哪些是亮的颜色?哪些属于暗的颜色?

  找: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明暗色对比运用例子。如学生黑发上各色各样的亮色发卡和班级深绿板报上的亮色布置等。

  玩:选穿5个上衣穿类似色的学生,根据服装色彩的不同深浅,按明暗渐变排队。

  想:亮色和暗色是绝对的吗?请在刚才的色彩渐变排队游戏中进行对比,讲出你的理由。

  (这一环节通过问、看、找、玩、想5个步骤,让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①了解亮色和暗色。 ②了解亮色和暗色产生的对比效果。 ③亮色和暗色是相对而言的,有时是要通过对比来鉴别的。)

  2. 感受夜景,体验美感。

  课件欣赏:介绍奥运开幕式的烟火胜景和黄色调、红色调和兰色调夜景摄影图片。

  (用学生熟悉的农村夜景感受宁静,用节日夜景感受欢快,用城市夜景感受繁华等,让学生感到夜晚的新奇和美丽)

  3.教师演示, 突破难点

  教师示范画夜景。先快速用油画棒在纸下方,用基本形组合的一排描房子,再用蜡笔在纸上半处添上粉淡色烟花,然后用大笔在背景处涂上群青、深紫色等水彩, 演示中学生观察:先用……后用……为什么用这样的顺序?得出老师是利用蜡笔的不透水性,“先蜡笔后水彩,先画亮色,再画暗色,用深色衬托亮色来完成夜景画的。

  (老师零距离、直观的演示,让孩子觉得绘画很简单有趣,并初步了解蜡笔水彩画的方法,激发绘画的欲望.)

  课题添写成“画夜景”

  第三个环节:作业(15分钟)

  1.在对学生的感兴趣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在课上提供参考画题,引发学生想象。

  如:“王国放烟花为公主(或小王子)庆祝生日”

  福娃夜游科技城,

  喜洋洋们在草原新居欢庆祝元宵……

  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图片,说说自己想画的夜景内容。

  根据学生所带材料和喜好特长,

  自由分2组:A组用油画棒在老师提供的深色砂纸上作画(这个技法简单)。B组白纸上尝试蜡笔水彩画。

  2.学生作业,教师播放轻音乐,课件循环播放夜景图片和兴趣班作品(学生在优美的视听环境中展开思路,大胆表现量)。

  教师要及时的引导和点拨画创作过程中孩子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注意分层次要求。

  本课作业要求:只完成风景主体部分,背景添画、涂色等留待下一课完成。

  第四个环节:作品展评,拓展视野(5分钟)

  1.展评:选3个不同特色的习作,让学生展示仪上展示,简介画面内容,评价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画的棒?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其他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巡回辅导,关注学生差异,注意分层次要求。

  2. 拓展:我将用表现夜色的各种材质作品(如布贴画、砂纸画、蜡笔刮画、吹塑纸版画等),发给各个合作小组欣赏,提示:不同材料的画作也是利用颜色对比来表现的。我们以后可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夜景。

《画》说课稿13

  【说教材】

  《画》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字与拼音(四)中最后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编者将这首诗安排在拼音单元教学内容完成之时,可能正是考虑到学生通过之前一个月左右对声母、韵母及特殊拼音规则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拼读能力和较强的拼读兴趣,借机巧设一首绘景美、韵味足、字面浅的五言谜语诗,让学生既能“现学现卖”尝试独立拼读识字,感受其中乐趣,又能在自己标准的普通话诵读中去感受诗句美。另外本文识、写字考虑到了拼音知识点的点拨、强化,无形中对拼音单元的学习进行了反馈。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2.随文识字5个,会写4个字。

  3.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4.生通过师点拨个别字词、图文对照感悟诗情、品读诗韵,在自己的美读去享受诗与画中鸟语花香、山水相衬之美。

  【教学重点】

  1.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

  2.会认5个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1.读准诗句中“山有色”一词

  2.掌握“去”、“来”的笔顺及关键笔画

  3.学会通过读好诗句中的反义词读出诗句的美感、韵味。

  【教师策略】

  1.创设“赛诗会”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启发式、点拨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自主拼音识字、实践情感美读诗,在学诗的过程中去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让学生通过“圈”找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识字。用五星勾出翘舌音帮助正音。通过师渗透“远近”这组反义词,尝试找出其他几组反义词。然后尝试透过图文对照理解诗意、感悟诗画美,自悟读诗韵律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开场、创设情境

  创设“赛诗会”情境,从学生表演、诵读已学过的诗带动一股爱诗热情,教师借机参与其中吟诵《画》引出本诗的教学。

  二、自主识字、尝试读诗

  学生自渎《画》,用“圈”的方式找出生字并用拼一拼的办法认识它。学生尝试读诗,师正音,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字音的检测,激发学生赛读兴趣,让他们都愿意读好、多读。师点拨画五星标注翘舌音的办法强化普通话对字音的讲究。生从读通一句逐渐训练读通全诗。

  三、点拨字词、自悟韵律

  组织“赛诗会”在学生评,老师评的过程中随文识字、自渎诗、互比较、自悟读本诗节奏与韵律

  四、图文对照、读出美感

  图文对照,感受画中的诗,诗中的画,领会几对反义词的意义,体会山水花鸟相衬的美,从而自发的美读古诗。

  五、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通过翻滚列车、邮差寄信、画中藏宝等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巩固随文识字效果

  六、静心观察、乐中书写

  在学生在音乐中赏字、陶冶情操、静心学写字

  七、拓展训练、模拟作诗

  出示三幅山水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上反义词仿写一两句诗。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多种形式读诗及趣味游戏方法巩固生字。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进而达到自己尝试读出韵律感、节奏感,读出自己从诗、画中体会到的真情实感。在音乐中陶冶诗情,让学生不仅喜欢读诗,还愿意写好诗中的字。

  【抓关键点的方法】

  本诗的教学我主要以读为主要教学活动,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各种不同的目标引领下让“读”贯穿学习始终。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予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只需借机点拨关键点,让学生能自信、自学、自渎、自赏、自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要给学生一个较为开放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自主学习显现出来的个性能得以张扬。

  【板书及习题设计】

  板书:

  画

  远山有色

  近水无声

  去花还在

  来鸟不惊

  习题设计:出示三幅山水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上反义词仿写一两句诗。这个设计从课本出发,激发学生创作诗句的兴趣并且渗透反义词的用法。

《画》说课稿14

  李老师的课,听了很激动,后来细细回味,激动转化为感动,李老师很注重抓住教学细节,比如:第一点,课前准备的工具怎么准备?李老师非常有心,用纸夹住所以工具,让孩子还未上课,就有美的享受。第二点,板书视觉效果很不错,漂亮的色彩和字体,又是一个美的享受。第三点,整一堂课,有具象转化为抽象的教学环节,对学生来说,既是质的提升,当然也是一个难点需要突破,而李老师找了一种比较贴合学生的方式,使学生在一扶一跳中,实现了这一完美转身。第四点,李老师的语言很贴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的心理是细心呵护的姿态,保护学生的想象力,不轻易抹杀学生任何一个细微的提议和想法,引导、表扬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充满自信和创意。另外有一点想要请教李老师,导入的视频,非常精彩,而我在上课时,总想要找到这样的视频,却找不到,请问你有没有这样的平台,使视频的资源更加开放和丰富?

《画》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信息技术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海龟画旗帜》。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海龟画旗帜》是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7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本节课是关于海龟作图知识的延伸,并且贯穿着整个LOGO系统语言知识教学,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要求是让学生学会右转、左转、后退、隐龟及显龟命令的操作。依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精神,本课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而致力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以学定教,说目标

  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预设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右转、左转、后退、隐龟及显龟命令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用右转、左转命令编写旗帜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右转、左转、后退、隐龟及显龟命令的操作和综合使用。

  三、说教学法

  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开始从模仿向半独立和独立转变,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发散性在四年级尤其关键。按实践经验,学生在掌握海龟作图的基本要领后,会产生“我也行”的自信,学习热情高涨。因此,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学法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思考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多向互动,说流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由以下五大板块组成。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升国旗的视频。我是这么导入的:大家仔细看大屏幕,视频正播放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我提出探究任务:本节课利用logo系统语言也来试着画一下。

  (2)凭借课本,自主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我将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P50到52页,做一做、试一试、说一说,完成画边长为50步的正十边形。引导学生利用文本资源,独立阅读文本,尝试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性知识。

  (3)分层教学,合作探索

  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当大部分同学还在摸索尝试的时候,而已经有几位学生完成任务。这时我将让他们充当本节课的小老师,辅导小组的其他成员,当同学都能完成画边长为50步的正十边形时,我将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对上台的学生给予肯定性鼓励,当学生演示用重复命令时,我会适时进行点拨,突破教学重点。对于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我采用对比的方式,列出四个命令,引导学生观察海龟的变化。命令一是命令间未有空格隔开,命令二是重复的命令未用方括号括起来,命令三是方括号中的命令分行,命令四是标准的重复命令。通过对比,帮助学生明白重复的命令必须用方括号括起来,并且方括号中的所有命令必须写在同一行里,命令间用空格隔开。

  通过学习者的合作交流可使知识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实现知识的内化组织,达到掌握操作的目的。

  (4)知识迁移,能力提升

  此环节意在创新教学模式,我将让学生欣赏一组学校校门的图片,接着让学生充当小小设计师的角色,完成我们学校校门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而教师在旁巡视,指导学生。

  (5)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展示设计成果

  2、教师引导学生评价交流

  3、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当然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进而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画》说课稿】相关文章:

画杨桃说课稿12-17

《海燕》说课稿07-26

共享说课稿07-23

《小池》说课稿07-23

将心比心的说课稿07-19

神经说课稿07-18

小池说课稿07-13

童趣说课稿07-12

左右说课稿07-10

《概率》说课稿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