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说课稿优秀

时间:2022-11-18 10:24:2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高二地理说课稿优秀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地理说课稿优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说课稿优秀

高二地理说课稿优秀1

  《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上册中的第二单元第五课,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整个说课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第八课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②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③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

  ②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①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②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2、教学难点:①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②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3、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都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

  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造成这一难点的原因主要是难于长久性的记忆,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

  二、说教学方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和对比法。本课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课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而课本有许多的插图,所以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来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三、说学法指导

  1、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本课文字简洁,图像丰富,色彩鲜艳,主题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天气系统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

  2、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

  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的判别,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可指导学生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如下图:略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先播放两段“城市天气预报”和“天气形势预报”的录像。看完后,告诉学生要能够看懂和听懂这些天气预报图,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一、锋面系统

  (一)锋面结构与特点

  (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结构特点,天气特点)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

  (问: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二)锋面类型与天气

  (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动画,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完成表1内容)

  (问题:①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

  ②何为锋面过境时、过境前、过境后?提示学生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

  ③冷、暖锋面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

  ④冷、暖锋过境时天气如何?

  ⑤冷锋、暖锋降水都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它们又有何不同?)

  教师讲解:我国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

  天气实例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

  五、练习与活动(略)

  六、作业

  七、课堂小节。

高二地理说课稿优秀2

  一.说教材:

  人类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和邮政通信等。地域联系对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济全球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各种地域联系方式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世界商品的循环,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因此,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的编写,就是选择了交通运输这一最重要的地域联系方式进行要点的讲授。

  本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通过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的比较,阐述了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发展趋势,并选取了“南昆铁路建设”等案例来说明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材内容较少,且欠缺深入的分析和具体的实例,单纯的讲授教材中的内容并不能完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对交通的区位因素分析等内容进行深化。

  1、知识与技能:①交通运输的方式及其每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②根据运输对象的特点及运输要求,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及线路。③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和特点④了解影响制约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本节知识的学习既有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表格分析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又有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交通运输网的发展趋势和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要求在分析地理事物时,具有运动的、发展的眼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加强交通环保意识,并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树立交通安全和公共道德。

  教学重点: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及选择

  教学难点:影响制约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二.说教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题式讨论,讲练结合,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图表材料和案例材料,提取信息,掌握知识要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学习现代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各种交通照片和交通网地图,同时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合理利用选择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时,还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保证交通安全,使交通运输更好地为我们生产生活服务!

  三.说学法:

  本节课充分利用案例教学、讲练结合,读图分析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图表材料和案例材料,提取信息,掌握知识要点。从交通方式的选择到交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做到了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和发表意见、动手填图并完成习题,全程投入。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了课堂的实效。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学习。开门见山式导入人类的地域活动联系,并设计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到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引出第一部分内容“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讲解。通过导入,让学生明确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对交通运输工具和方式有感性的认识,以便于下面教学内容的进行。

  其次,进入新课讲授。由于学生们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已经有感性的认识,因此在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方面的讲解上,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阅读课本的图来学习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交通运输方式的掌握,仅仅知道其优缺点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问引导出影响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并通过实例与学生共同分析,选择出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得出要综合考虑,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运输对象的特点和运输要求,选择最佳运输方式的结论。

  接着,过渡转折,引出交通运输网,通过“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蜀道”到近代的“青藏铁路”,以及从“畜力-船-汽车-飞机-管道”交通工具变化来综合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并结合书上的“南昆铁路”的实例,来具体分析几个因素对南昆铁路的建设的影响。突出过程和方法的培养,意在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想。

  最后,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适当作业,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五种主要运输方式及其优缺点

  2、影响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有运价、运量、运速:

  1、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技术因素二、交通运输布局

  2、南昆铁路分析

高二地理说课稿优秀3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区域发展差异。下面我将从本节课的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说,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第三节,也是学生学习第二章的基础,知识结构层次递进明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了解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能有效直观地让学生养成主动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的习惯,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这就使该节课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其次,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节为第一课时。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比较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的差异,提高读图、析图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区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增强其爱国、爱乡情感,从而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难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原因。

  各地区应该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二、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的理解、比较、分析、归纳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能力。考虑到他们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并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从发现问题→合作学习→交流主讲→引导点拨→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更新教师的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它强调合作和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读图分析法

  3、任务驱动法:教师提供图表,设定预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4、歌诀法

  三、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文本材料(教科书)

  3、图像展示(视频)

  四、教学过程

  1、幻灯片导入:

  现在请欣赏一组幻灯片,他展现的是我国不同区域的发展差异,有雄伟的雪域高原,也有海南岛风光,更有攀枝花夜景等。从而提出一个问题:我国区域之间的发展究竟有什么差异,而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使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进入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自主预习目标展示

  我利用书本上的几幅图构思了五个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看图解图的习惯。

  问题一: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问题二: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问题三:产业结构的差异;

  问题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差异;

  问题五: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3、交流展示

  4、点拨升华

  1、我首先展示一幅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并且分发空白的省级行政区划图,让同学们自主填写、自己总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对应的省级行政区。

  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中部湘赣鄂豫皖,黑吉晋入内蒙古。

  西部滇藏黔渝川,外加青新陕甘宁。

  3、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中部地区加速崛起,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取得了长足进步。

  4、三大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四字模板)

  东部经济地带:位置临海,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矿产贫乏。

  中西部经济地带:距海遥远,位置闭塞,气候干燥,水源较少。

  5、产业结构差异

  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新产业、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东北地区:重化工业为主导。

  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

  6、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东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快,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7、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

  5、板书小结

  6、活动题

  1、你的家乡位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哪一个地区?

  2、在你的家乡,区域发展有哪些优势与限制性因素?对于家乡建设,你又有哪些好的建议?

  7、布置作业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理论性比较强,知识点较多,我应该在讲课期间更加的生动有趣,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编歌诀、四字模板等记忆术,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内容。

高二地理说课稿优秀4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一、说教材

  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节,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导入课,是人类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所做的不懈努力历程。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基本的宇宙探索的知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展的,知道我国已步入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认识当前的“太空污染”危害以及“保持太空清洁”的重大意义。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用全面、发展、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一些宇宙现象,并能作出正确的解释。认识人类在不断探测宇宙活动中所获得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①人类对宇宙新探索的进程②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

  2、难点:认识当前的“太空污染”危害以及“保持太空清洁”的重大意义。

  教材内容确定了两个大问题:一是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进程。二是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目的。因此我们把人类对宇宙新探索的进程和认识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在理解太空垃圾产生原因及危害上同学们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说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采用webquest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大师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提问导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来解决,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5、视频录相:通过神舟系列飞船的录相,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六、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运用图表: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在本节课中要求同学们运用图表来熟悉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历程。

  2、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利用人类生活、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提出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本课所讲是“新探索”。要突出“新”在何处。从天文探测的角度来看,人造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人类活动范围的又一次飞跃。所以教材以原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为起点,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对于本课重点:

  ①人类对宇宙新探索的进程

  ②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我让学生网上查询有关宇宙开发的资料,设立专题《宇宙探险》,进入我的博客全班交流。

  步骤:

  ①明确目标:人类开发宇宙的经历、意义和宇宙环境问题。

  ②要求:标题明确,资料详实,有自己的评述。

  ③收集关键词:阿波罗,登月,宇宙探险,宇宙开发,宇宙垃圾等。

  对于保护宇宙环境这一难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提问导学法。首先提出问题:

  (1)宇宙中垃圾产生的原因?

  (2)宇宙中垃圾的危害?

  (3)控制或清除垃圾的办法?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来解决。通过这种分层递进的提问方式和综合分析的方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让学生回答,教师最后归纳总结并板书。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没那么困难了。

  八、作业布置

  让学生读一读《神舟铺路、中国撼天》的专题报道,确立一个研究性的课题即“中国航天之路”,让同学们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来完成。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生的业余时间中去。

高二地理说课稿优秀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授课内容。我将按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教学改革这六个环节去说课。

  一、说课程设置

  1、说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就高中地理整个知识系统而言具有强烈后续支撑作用的知识模块。学科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其特点之一是:知识间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特点之二是:知识原理性极强。

  从教材和资料中可以看出教学内容涵盖的时空跨度非常大,思维的链锁很长很广,许多问题涉及到学科的前沿及人类所关注的热点,而高中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内容中有涉及到相关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相关的认知,因此,本学期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

  2、说课程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信息,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把这些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最后,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虽然通过几节课的几次活动,对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能立竿见影,但我对学生有积极期望,这种期望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定为: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

  3、说课时安排:140课时

  二,课程内容

  高中《地理》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教材,分三册,课程开设二学年,计140课时。其中理论课时130课时,实训10课时。

  1,内容取舍

  本课程按照国家统编教材,依据教学大纲统一执行。

  2,课程内容

  本教材主要讲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其知识内容以人地关系为线索,阐明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以及城乡聚落、农业和工业生产地域、地域联系、旅游活动、人类与环境、地理区域研究等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难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的特点等。基本规律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

  三、说课程实施

  1、说课程教法及选择依据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学案导学法:在学案上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先解决一部分知识与能力问题,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

  2、说课程学法指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运用图表: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

  (2)、学会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总之,通过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三维目标,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3、教学手段

  1)、多媒体。

  所有教师都采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在单位时间内扩大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形式可将活泼、形象、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展现于学生眼前,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2)考评。

  考评不是目的、而是教学手段。通过考评,促进学生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发言,参与讨论;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期末时认真复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针对本门课程举办的社会调查策划与实践大赛,亲身去体验、践行。

  (3)作业。

  以作业为手段,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受到教育。

  四,课程评价

  (1)学习效果考核方式。

  我们改变单纯以卷面考试定最终成绩的做法,将学生平时对待本门课程的表现纳入考评范围,重点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综合考核。

  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主要由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和][课程作业三部分构成),实践成绩占20%(针对本门课程举试讲大赛),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60%(既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又着重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侧重于对理论应用的考核)。

  (2)、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

  学生网上评价;教师期末考试成绩分析;领导听课评价;督导老师随机听课评价;教研室教师听课评价。

  总体来讲,教学效果值得肯定,因为近八成的学生肯定了开设本课程的价值,只是价值大小的差别。

  五课程资源

  (1)课程教学团队:本课程主讲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精研教学,互勉共进。

  (2)教学资源:有多媒体教室,可提供网络教学和影音教学,图书馆可提供全面的教学资料及其他教学资源。

  六,教学改革

  1,相对于传统模式的教学,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很大改善。

  2,教学中有两大不足,学生各方面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基本能力欠缺。二是缺乏实践实习平台,学生体会不到能力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锻炼的积极性。

  3,今后的改革中应加大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主线是。课堂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掌握程度,利于学生的发展。为避免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关系,在课堂活动中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高二地理说课稿优秀】相关文章:

优秀的说课稿02-17

高二生物说课稿01-19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07-31

初中体育说课稿优秀6篇06-09

地理科学实习报告11-05

地理专业的自荐信11-03

地理教师远程培训总结05-09

荷花说课稿11-17

生物说课稿11-16

散步说课稿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