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5-05-31 09:35:0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音乐说课稿范文合集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音乐说课稿范文合集9篇

音乐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课本第六册第四单元第1课。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的心声“我是小音乐家”。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弱起节拍贯穿全曲。第一乐句从弱句开始,四度跳进旋律上行,进而下行,曲调流畅,情绪欢愉,即刻点名了主题“我是小音乐家”。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仅在节奏上作了紧缩的变化。第三乐句的五度跳进和“xx xxx”节奏的连续出现,级进的旋律配以乐器演奏时发出的象声词使得歌曲的情绪欢快而又热烈。第四乐句突出了“跳”、“唱”二字,把孩子们尽情欢畅的情绪推向^高朝。最后再现第三乐句的旋律,歌曲在充满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二、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好玩,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所以让学生尽快学会歌曲,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会表演歌曲更重要。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歌曲弱起小节的唱法。2、学生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带上愉快的心情,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2、大胆进行各种乐器的模拟演奏,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听、唱、演等形式感受歌曲情绪。2、从中体会小音乐家的乐趣,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生能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2、歌词的创编

  难点:掌握弱起小节以及八分休止符的演唱方法。

  五、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教学中通过各种乐器的演奏创设乐器音乐会的情境,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给学生创造丰富而愉悦的`学习空间。

  2、引导交流,激活体验

  学生是有个性、有灵性、有创造性的个体。《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欣赏。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3、游戏活动,激励创造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在一起想、一起唱、一起跳,角色扮演,充分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产生对音乐学习的持久兴趣。

  六、 学习方法

  模仿体验、合作探究、创作巩固等。

  七、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好教学用具,多媒体、PPT、打击乐器、口风琴;让学生提前预习一下这首歌曲,并且用口风琴吹吹看。

  八、 教学设计

  1、模仿导入

  首先让学生听三种乐器的声音,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模仿乐器的演奏,引导对这几种乐器的初步认识

  2、聆听歌曲

  让学生听两遍歌曲,第一遍听乐曲的情绪,国家、地区与乐器名称,然后做黑板上的连线题;第二遍听听乐器发出来的声音

  3、学唱歌曲

  首先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会唱乐谱的同学来教教其他的学生,当当小老师,出错的地方由老师来纠正;然后把词填进去学唱;完整演唱;最后加上开始学习的演奏动作进行表演唱。

  4、拓展巩固

  (1)、发挥想象为歌曲创编歌词及动作

  (2)、分口风琴组、舞蹈组、打击乐器组、演唱组进行表演

  为歌曲创编歌词,主要是补填地区、乐器,以及伴着演唱表演舞蹈动作;分组练习,首先是口风琴组,吹奏歌曲的主旋律,舞蹈组表演演奏乐器的动作,打击乐器组自选乐器运用适当的节奏编配,为歌曲加上伴奏,演唱组用正确的发声和饱满的情感去演唱歌曲。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让课堂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结语

  学生通过学唱《我是小音乐家》,让学生认识了不同的乐器,感受到音乐欢快的情绪,并通过参与角色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我希望孩子们都能成为小音乐家,能在音乐歌声中健康快乐成长。

音乐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藏族是一个拥有400多万人口的民族,在这片广阔的区域中,藏族人民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其中在四川巴塘地区形成的弦子舞,就是以优美、柔颤、富有歌唱性著称。藏族民间舞与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由于长期受黑暗的奴隶制度的统治是原来的藏族舞情绪低沉,动作紧缩,自从藏族同胞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使得藏族舞蹈无论是在形式上或表现手法上都有了很大发展。弦子舞《翻身农奴把歌唱》就是歌颂藏族同胞的幸福生活的。

  2、 教学目标:

  a、通过藏族弦子舞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藏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舞步,基本造型,动作韵律特点等。

  b、 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自身鉴赏、表演舞蹈的能力。

  c、 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3、 教学重点、难点:舞蹈虽然是动作的艺术,但不仅仅是做做动作而已,更重要是体现一种内涵,尤其是民族舞蹈,更要舞出本民族的文化与特点。所以弦子舞的难点是:怎样把握膝部有连续不断,小而快的有弹性的颤动与连绵的曲伸,做好了这一点,弦子舞的味道就出来了。

  二、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的教学目标,用视觉观察模仿老师的动作,听觉来把握乐曲的旋律、节奏,用感觉去体会“翻身农奴把歌唱”的背景及心情,从心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说教法

  由于藏族舞蹈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也有一些种类的差异,以及弦子舞与藏族的经济、文化、政治的密切关系,为了学生能够更准的抓住弦子舞的特点,攻克舞蹈难点,我操用了以下的教法:

  1、 视觉图想法:藏族的风土人情、经济、文化对于我们汉族的孩子来说不那么了解,为了学生能更深的体会到这一点,我早网上查到了许多他们吃、穿、舞蹈的图片,结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

  2、 服饰体验法:弦子舞一跳起来,长袖轻拂、舞姿婀娜、风格独特,这也是弦子舞与其它藏族舞蹈的最大区别。所以,我准备了几套弦子舞的服装,配上长长的袖子,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弦子舞蹈的独特魅力。

  3、 对比法: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不时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比,“谁的动作做得好看?”“为什么好看”“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教师的动作与学生的动作进行对比,“老师做动作时,身体的各个部位是怎样的?”;自己与自己对比:镜子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镜子,把一些动作上的细节给弄清楚,“一样的动作,我这样做与那样做哪个更漂亮?那个更体现弦子舞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找准弦子舞的特点。

  四、说教学顺序

  1、 前提测评

  a、首先播放一段《翻身农奴把歌唱》的音乐,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听“这首歌是哪一民族的歌曲,歌中歌颂了什么?”

  b、 让学生们谈谈:你对藏族舞蹈了解多少?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

  c、 教师完整的讲述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并结合图片、服饰等,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2、 达标教学

  在这教学环节中,我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方法。

  a、采用看——听——动的程序,首先教师把一些基本手位、基本脚位、基本步子,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记住这些动作的空间位置;随后教师把这些动作在口头重复一番,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动作深入人心;再后来就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去做。

  b、 为了把学生真正“带入”西藏,更为了能让动作更加规范化,我再次出示藏族同胞的舞蹈照片,一边示范动作,一边讲解要领,并且给每一位学生都套上了长袖,这样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随后把每一个基本动作逐个逐个的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弦子舞的组合。

  c、 舞蹈是最最忌讳的是麻木、呆板、无灵气。尤其是我们幼师班学生,因为基础不好,不懂得怎样在舞蹈中运用感情。当他们已能基本完成弦子舞组合时,这是我就去引导他们怎样去运用舞蹈中的眼神,处理舞蹈中的感情。“藏族同胞翻身农奴成为主人是何等的喜悦?”“歌颂党,歌颂美好的新生活,歌颂雪山与太阳,是何种心情?”“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深处去挖掘学生表达情感的本能。

  五、课堂小结

音乐说课稿 篇3

  一、说内容: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展示的课程是选自幼儿园多元智能活动开放课程的大班音乐活动《能干的理发师》。

  二、说教材:

  首先,该内容形象鲜明突出,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能够利用已有经验,增强学习过程的主动性。正如《纲要》所述: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本活动分2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和本班幼儿能力确定目标如下:

  (1)回忆理发时的经历,体验生活中的快乐。

  (2)创造表现理发师及顾客理发时的动作和表情。

  (3)感受音乐的节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第一课时学习歌曲《理发店》,进行相关经验的谈话。

  (2)物质准备:理发所需的各种工具:围布、剪刀、推子、刷子、洗发水、吹风机。

  (3)场地准备:将幼儿座位摆放成双半圆,以便幼儿分组表演。

  二、说教法学法:

  1、科学地教——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活动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编一编、学一学、演一演,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为幼儿提供自我感受、自我表现的机会。

  2、有趣地学——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活动中,运用游戏的形式,通过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的动作,使学习活动变得丰富、有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音乐说课稿 篇4

  (1)认知目标:学唱歌曲《童年的小竹笛》,体会二拍子歌曲活泼、跳跃的音乐情绪。

  (2)技能目标:以竖笛为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视唱、歌唱,用甜美清脆的歌声表现童年的幸福生活。

  (3)情感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出发,通过童谣、歌曲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回忆并感受朋友之间纯真友情的可贵。

  2、根据音乐新大纲指出,学歌不是目的,要把音乐知识、情感、审美渗透到音乐中去,因此我确立了本课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习、感受歌曲中不同的休止节拍

  3、教具准备: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准备的教具有电子琴、竖笛、歌谱

  4、按照流程说策略

  (一)师生竖笛问好,齐吹《剪羊毛》

  (二)谈话、练声进行歌曲铺垫

  1、师:剪羊毛是一件非常有趣的'劳动,你们回想一下,在你们现在或以前的童年生活中,还有哪些令你难忘好玩儿的事呢?(生答)

  2、师:我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和小伙伴儿们一起猜谜语了,我们不妨来玩一玩猜谜吧。(师出谜语学生猜)

  3、师:除了猜谜,我们城里的孩子还喜欢传唱儿歌童谣,一起做游戏,一起讲故事,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多么幸福美好的童年生活啊!而乡下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呢?(师介绍滚铁环、跳橡皮筋、抓螃蟹、捉知了等等,有时还替父母打猪草,放牛羊,多么无忧无虑的童年啊,听,一位放牛的孩子手里拿着乐器吹起了动听的小曲儿(播放《小放牛》)请学生听后说说乐曲是用什么乐器吹奏的?(出示图画,简单介绍乐器“笛子”,音色:清脆、高昂)

  下面我们就把竖笛当作竹笛吹一吹玩一玩吧

  4、吹一吹,唱一唱(采取歌曲中的难点小节进行吹奏练声)

  (三)导入课题

  1、师:画上的牧童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让我想起一首古诗《牧童》.牧童唱的什么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录音,学生听后说说歌曲的情绪,速度)

  2、揭题《童年的小竹笛》(出示歌谱)

  (四)歌曲新授

  1、曲谱学习

  A、视唱曲谱 ,注意休止符的停顿并说说休止的作用

  B、师完整吹奏乐曲,说说乐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C、请学生用竖笛练习吹奏歌曲第一部分 ,

  D、集体吹奏,个别吹奏,师生合练

  E、全体跟随伴奏带完整吹奏一遍

  2、歌词学习

  A、学生分组自学歌曲,一部分吹一部分唱歌词

  B、请会唱的唱一唱

  C、师弹琴,全体一起演唱

  D、听原唱,学生小声跟唱

  E、生两人一组跟随伴奏音乐边拍手边演唱

  F、师生对唱、分男女生演唱,一部分吹奏一部分演唱

  G、玩游戏请个别同学吹奏或演唱歌曲

  (五)师唱歌曲《童年》,小结下课

  五、说预期教学效果

  本课我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借助图片、实物、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学生能感受歌曲欢快跳跃的情感,但不知能否用歌声表达,我分析可能有两点:一、对声音的观察能力不强,因此要培养学生听的习惯。二、学生缺乏歌唱技巧,它们不知道跳跃的声音怎么去表现,我想用模仿的方法把每一个字都唱得短一些就可以了。三、不知课的内容安排是否过多,环节是否清晰落实,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等等,所有的预想有待在课堂上解决落实,并请同仁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音乐说课稿 篇5

  第一乐段中速优美的

  第二乐段快速欢快的

  第三乐段中速优美的

  三:拓展——认识笛子。

  设计意图:在上一教学环节的基础上,用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感受中国民族乐器笛子的音色,笛子的发展。

  1、导入:为什么贺绿汀要选择笛子作为模仿的乐器?

  2、介绍笛子的'发展过程。

  A、出示:ppt

  B、欣赏乐曲《林中鸟》,让学生体会笛子模仿的鸟叫的旋律。

  C、欣赏影片笛子独奏,感受笛子多变的演奏技巧。

  3、小结:笛子是我们国家最早的民族乐器,希望他继续的发扬光大。

  四、情感拓展——听朗朗演奏的《牧童短笛》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多种演奏情绪的《牧童短笛》,体会乐曲所传达的爱国情怀。

  1、导入:让我们一起欣赏由朗朗演奏的《牧童短笛》

  2、播放媒体。

  3、小结:我们的童年幸福快乐,希望同学们把握好这幸福美好的童年,多学本领,为祖国多作贡献。

音乐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感受歌曲里一家三口唱歌的快乐,能随音乐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教学重难点:

  1、能由浅入深地认识歌曲的结构,通过感观和体验,认识到乐曲的特点。

  2、享受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的乐趣,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和成功。

  教学准备:

  1、已熟悉碰铃、串铃和哨子三种乐器的使用方法。

  2、每人各一套乐器(碰铃、串铃、哨子)。

  教学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

  1、入室完整地欣赏歌曲。

  导入语:今天梁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听?听完后你要告诉我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小结:原来这是一首蒙古族的问答歌。

  3、演示课件,第二遍完整欣赏歌曲。

  提出要求:“这次我们来听听蒙语版的歌曲,请你们听听歌曲里共有几段?到底是不是有问有答的?每一段是谁问谁答的?”

  4、小结:三段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自由讲述,老师作总结)

  二、分段欣赏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不同的演唱。

  1、欣赏第一段,用不同的动作为歌曲伴奏。

  ――“现在我们来欣赏第一段,请用不同的动作为不同角色伴奏,但注意要一拍一拍来打节奏。”

  2、能做出代表动作的学生示范。(大家学着做)

  3、激发学生做出女儿和爸爸同时出现的动作。

  ――“女儿来了(拍手),爸爸来了(跺脚),那么女儿爸爸一起来的时候怎么办呢?”

  4、欣赏第二段,创编不同角色的动作。

  ――“第二段又是谁问谁答的呢?那么妈妈声音可以用什么动作来伴奏呢?”

  5、同样方法欣赏第三段。

  6、边看课件,完整地拍打身体的节拍演奏这首歌曲。

  三、选择乐器进行节奏乐演奏。

  1、乐器与歌曲的角色配对。

  2、提出演奏要求:“愿意帮助谁就选择对应的乐器,但是音乐没开始,我们的小乐器需要先休息的哦。”

  3、看指挥,学生进行分角色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引导学生每人使用三种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演奏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1、提出演奏方法和要求:边看图谱边操控乐器。

  2、初步尝试看图谱演奏歌曲。

  3、指出需要注意和演奏得不够好的地方。

  4、再次进行演奏。

  五、结束部分:

  小结:刚才的游戏好玩吗?今天你们都表现得非常棒,有许多同学的反映相当的敏捷,表扬。那我们把这么好玩的游戏表演给其他同学看好吗?(离开活动室)

音乐说课稿 篇7

  导读: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歌技能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设计意图

  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歌技能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我设计以下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并初步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的内容。

  2、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幽默、风趣。

  3、教唱歌曲《颠倒歌》,并能跟唱整首歌曲。

  三、说教材

  《颠倒歌》这首歌曲旋律有个性,歌曲形象、生动,歌词幽默、风趣,词曲结合得比较好,唱起来上口,它十分真实地描述诙谐逗乐的动物场面。幼儿对这些描述既新奇又熟悉,所以很容易理解、掌握,使幼儿在唱歌时感到十分愉快,有利于形成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

  《颠倒歌》音域为6度(1=d)最高音b,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儿童最感舒适的音域内进行,比较合适幼儿唱,速度为中速,节拍为2/4拍,节奏平稳,幼儿易于掌握。

  《颠倒歌》的重点在于在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因为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难点在于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幽默、风趣。要求唱歌时有表情,这种情意的产生应出自幼儿的内心,表现在幼儿的歌声中。这就要求幼儿不仅要理解歌词,掌握歌曲,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自内心的表现出来。这对幼儿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教法、学法

  教歌曲的方法不能公式化,方法要为目标服务,因此根据歌曲的特点及幼儿的具体情况,运用了游戏法和直观法,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培养了幼儿音乐感受力,音乐想象力,音乐记忆力。

  游戏法在幼儿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则不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老师通过设置疑问,配以色彩鲜艳的图片,把幼儿带入一个诙谐有趣的场景中;视听的结合,有助于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老师的整体教学法及分段教学法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进一步学唱整首歌曲,而在表演歌曲中,老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及感受力,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歌曲的风趣,同时也提供给幼儿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

  五、说学具准备

  贴绒教具:狮子、老鼠、大象、蚂蚁、小鸟、小鱼、公鸡、母鸡。老师出示了颠倒的图片,使幼儿马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图片直观形象,提高了幼儿的兴趣。

  六、说教学程序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音乐活动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导语、引起兴趣(复习律动)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幼儿兴趣可以吸引幼儿去参加各种活动,积极学习各种知识,从而发展各种能力,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部分主要是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他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老师导语:“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有好多动物都来参加森林大会,看,第一个跑来参加的是小马。”幼儿听音乐做骑马动作进教室。老师:“谁第二个来了?”幼儿学做小猴子动作。

音乐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一、 说课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级小学音乐沿海版第十二册第三课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二、教学内容的作用和意义:

  国家教委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解全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教学目标。并明确了音乐欣赏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介绍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音乐教学大纲为我们的欣赏教学指明了方向。

  通过对《瑶族舞曲》的学习,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主自豪感、自信心。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们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去认识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与高尚的生活情操。

  三、 教材分析:

  《瑶族舞曲》原为作曲家茅沅、刘铁山根据民间歌曲《长鼓歌舞》为素材而写成的管弦乐曲,后经作曲家彭修文移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感情丰富、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夜晚欢歌漫舞的情景,表达了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目标:

  1、 体验瑶族人民在节日欢歌漫舞的热烈气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民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感。

  2、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3、 了解和熟悉乐曲的主题,掌握瑶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节奏特点。

  五、教学重点:

  1、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2、掌握瑶族舞曲的节奏及音乐风格特点。

  六、教学难点:

  1、 分析作品内部的主题变化发展。

  2、 给舞曲创作打击乐伴奏谱。

  [说教法]

  大纲中指出:欣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教学中要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音乐知识不断积累,对乐曲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断增强,本节课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及已有的音乐水准进行教学,所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点拨、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分析力,让学生联想瑶族人民在表演歌舞时的情境,动手创作,动脑分析,动口说想象的思路,学生亲身参与乐曲的分析,创作,充分体现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二、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瑶族音乐的特点,并为舞曲创作伴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三、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手段,创设情境,以较多的信息量,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图形、图象、音频、视频等媒体,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音乐,更加了解音乐作品及音乐形象。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指出,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的音乐训练,依赖听觉、运动觉,以至于整个身体的感应来不断提高学生对音准,节奏、力度、音色等多方面的鉴别。本节课采用奥尔夫教学法,运用民族打击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多声部训练和合奏训练,加强对主题音乐的理解。

  五、注意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面向全体学生,启发学生动脑思维,采用尝试教学法,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动手进行音乐创作,观察分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说学法]

  音乐心理学学科的研究指出:音乐欣赏应分成四个不同的层次,即从音响感知出发,进入感情体验与想象联想阶段,最后达到认识领悟音乐的思想,背景,意境,创作手法等理性阶段,只有把四者紧密结合,彼此影响,相互作用,才能达到一个感性、理性统一的“全方位”欣赏阶段,为此,我创设一个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

  一、 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与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联觉现象,即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我们利用多媒体助教的手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从对乐曲听觉上的感觉升华到对乐曲的联想,联想到瑶族人民表演歌舞时的情景。

  三、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变被动为主动。

  [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 先让学生讲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和看法。

  2、 点题:《瑶族舞曲》。

  3、 看一组瑶族风情的介绍片段。 引起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兴趣,点题,引起学生倾听的愿望。采用多媒体影像,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瑶族的风情及音乐特点。

  二、欣赏全曲:

  1、 体会全曲情绪,说出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2、 介绍作曲家和音乐创作背景。

  3、 介绍瑶族的民族风情和音乐特点。 让学生感受舞蹈的热情奔放,从而感受乐曲的美妙之处,进入舞曲的情景。

  三、分段欣赏:

  1、 引子部分:633 633|633 633|17 1.2|3.2 3.2|2.1 1. 7 | 6 0 |

  A、 先提问:引子部分的情绪、速度、拍子是怎么样的,引子的作用是什么?表现了怎么样的情景。

  B、听录音,请学生回答问题。引子描写的情景:在月光下,把人们带进了瑶寨。

  C、 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找出瑶族长鼓舞的节奏型。 Χ ΧΧ | Χ ΧΧ |

  2、音乐A段:

  63 36| 2. 1 |72 17|6.5 3|6.7 12|3.5 32|123 21|6 0|

  A、先提问:A段第一主题的情绪、速度、拍子是怎么样的,表现了怎么样的情景。

  B、听录音,请学生回答问题。描写的情景:抒情、优美、瑶族姑娘翩翩起舞。

  C、为第一主题音乐设计伴奏谱小铃:ΧΟ|Χ Ο| Χ Ο | Χ Ο |双响:ΟΟ|Ο Ο|ΧΧΧΧ|ΧΧΧΧ|铃鼓:ΟΟ|ΟΟ| Χ— | Χ— |大鼓ΧΧΧ|ΧΧ| ΧΧΧ| Χ Χ |注:大鼓模仿长鼓的节奏。

  总结升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将给大家带来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这是一篇歌曲教学(欣赏)课。本节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 首先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 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X年级下册第X单元的《。。。。》。(《五月的夜晚》是一首匈牙利民歌,音调纯朴简洁、旋律起伏委婉,颇具特点,歌曲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X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持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爱大自然、热爱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

  ⑵ 过程与方法:运用聆听、模唱学习歌曲(游戏、歌表演、集体舞蹈),运用小组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歌曲创编。

  ⑶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乐于参与到音乐活动和即兴创造活动当中。(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3.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用柔和而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4.本课的难点是:掌握歌曲节奏(切分节奏、小附点等)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X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一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 集体讨论法: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还运用了学科整合的方法,在联系生活和拓展创编这两个环节中,我融入了美术、自然、语文、戏曲等姊妹学科与艺术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促使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律动表演 导入音乐课堂——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活动——拓展延伸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律动表演,导入音乐课堂(2-3分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营造一种愉快、欢乐的气氛,我让学生在《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中做律动进入教室,通过律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

  (二)学唱歌曲(占时2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歌。

  1、借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先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在听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这首歌是什么情绪?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作答:

  2、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指导学生听辨出歌曲中(切分节奏、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天真活泼)的情绪。

  3、学生交流,初步熟悉歌曲

  4、跟钢琴演唱2-3遍,教师弹奏歌曲学生跟琴演唱。要求:(1)速度不宜过快,学生用中速跟琴演唱(2)声音自然统一气息通畅,避免让学生用喊叫的声音演唱,注意保护嗓音。

  5、难点的解决:(1)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小切分节奏型的把握。

  解决方案:通过用手击拍以及画强弱箭头图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和小切分节奏音型。

  (三)歌曲处理

  有感情的歌声,永远是音乐教学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

  a.请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试着将已经学过的切分节奏、连音线标注在合适的地方,尝一尝说说感觉如何。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分组讨论对歌曲的处理意见。

  b. 采用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5分钟)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表演组,一个是合唱组一个是舞蹈组,每个组推荐一名组长。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能够很好的合作表演,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 (3-5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拓展和积累课外的音乐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请学生说说《。。。。》的歌曲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歌曲的理解?最后师生在《。。。。》的愉快的结束本课。

  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花朵,让他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关于音乐说课稿范文合集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音乐说课稿12-11

音乐说课稿11-01

年级音乐说课稿11-26

小学音乐说课稿03-16

大班音乐说课稿01-28

《音乐与生活》说课稿01-31

小学音乐说课稿09-26

小学音乐说课稿优秀10-03

初中音乐说课稿10-31

《音乐之都维也纳》说课稿10-2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关于音乐说课稿范文合集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音乐说课稿范文合集9篇

音乐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课本第六册第四单元第1课。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的心声“我是小音乐家”。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弱起节拍贯穿全曲。第一乐句从弱句开始,四度跳进旋律上行,进而下行,曲调流畅,情绪欢愉,即刻点名了主题“我是小音乐家”。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仅在节奏上作了紧缩的变化。第三乐句的五度跳进和“xx xxx”节奏的连续出现,级进的旋律配以乐器演奏时发出的象声词使得歌曲的情绪欢快而又热烈。第四乐句突出了“跳”、“唱”二字,把孩子们尽情欢畅的情绪推向^高朝。最后再现第三乐句的旋律,歌曲在充满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二、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好玩,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所以让学生尽快学会歌曲,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会表演歌曲更重要。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歌曲弱起小节的唱法。2、学生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带上愉快的心情,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2、大胆进行各种乐器的模拟演奏,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听、唱、演等形式感受歌曲情绪。2、从中体会小音乐家的乐趣,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生能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2、歌词的创编

  难点:掌握弱起小节以及八分休止符的演唱方法。

  五、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教学中通过各种乐器的演奏创设乐器音乐会的情境,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给学生创造丰富而愉悦的`学习空间。

  2、引导交流,激活体验

  学生是有个性、有灵性、有创造性的个体。《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欣赏。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3、游戏活动,激励创造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在一起想、一起唱、一起跳,角色扮演,充分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产生对音乐学习的持久兴趣。

  六、 学习方法

  模仿体验、合作探究、创作巩固等。

  七、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好教学用具,多媒体、PPT、打击乐器、口风琴;让学生提前预习一下这首歌曲,并且用口风琴吹吹看。

  八、 教学设计

  1、模仿导入

  首先让学生听三种乐器的声音,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模仿乐器的演奏,引导对这几种乐器的初步认识

  2、聆听歌曲

  让学生听两遍歌曲,第一遍听乐曲的情绪,国家、地区与乐器名称,然后做黑板上的连线题;第二遍听听乐器发出来的声音

  3、学唱歌曲

  首先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会唱乐谱的同学来教教其他的学生,当当小老师,出错的地方由老师来纠正;然后把词填进去学唱;完整演唱;最后加上开始学习的演奏动作进行表演唱。

  4、拓展巩固

  (1)、发挥想象为歌曲创编歌词及动作

  (2)、分口风琴组、舞蹈组、打击乐器组、演唱组进行表演

  为歌曲创编歌词,主要是补填地区、乐器,以及伴着演唱表演舞蹈动作;分组练习,首先是口风琴组,吹奏歌曲的主旋律,舞蹈组表演演奏乐器的动作,打击乐器组自选乐器运用适当的节奏编配,为歌曲加上伴奏,演唱组用正确的发声和饱满的情感去演唱歌曲。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让课堂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结语

  学生通过学唱《我是小音乐家》,让学生认识了不同的乐器,感受到音乐欢快的情绪,并通过参与角色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我希望孩子们都能成为小音乐家,能在音乐歌声中健康快乐成长。

音乐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藏族是一个拥有400多万人口的民族,在这片广阔的区域中,藏族人民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其中在四川巴塘地区形成的弦子舞,就是以优美、柔颤、富有歌唱性著称。藏族民间舞与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由于长期受黑暗的奴隶制度的统治是原来的藏族舞情绪低沉,动作紧缩,自从藏族同胞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使得藏族舞蹈无论是在形式上或表现手法上都有了很大发展。弦子舞《翻身农奴把歌唱》就是歌颂藏族同胞的幸福生活的。

  2、 教学目标:

  a、通过藏族弦子舞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藏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舞步,基本造型,动作韵律特点等。

  b、 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自身鉴赏、表演舞蹈的能力。

  c、 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3、 教学重点、难点:舞蹈虽然是动作的艺术,但不仅仅是做做动作而已,更重要是体现一种内涵,尤其是民族舞蹈,更要舞出本民族的文化与特点。所以弦子舞的难点是:怎样把握膝部有连续不断,小而快的有弹性的颤动与连绵的曲伸,做好了这一点,弦子舞的味道就出来了。

  二、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的教学目标,用视觉观察模仿老师的动作,听觉来把握乐曲的旋律、节奏,用感觉去体会“翻身农奴把歌唱”的背景及心情,从心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说教法

  由于藏族舞蹈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也有一些种类的差异,以及弦子舞与藏族的经济、文化、政治的密切关系,为了学生能够更准的抓住弦子舞的特点,攻克舞蹈难点,我操用了以下的教法:

  1、 视觉图想法:藏族的风土人情、经济、文化对于我们汉族的孩子来说不那么了解,为了学生能更深的体会到这一点,我早网上查到了许多他们吃、穿、舞蹈的图片,结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

  2、 服饰体验法:弦子舞一跳起来,长袖轻拂、舞姿婀娜、风格独特,这也是弦子舞与其它藏族舞蹈的最大区别。所以,我准备了几套弦子舞的服装,配上长长的袖子,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弦子舞蹈的独特魅力。

  3、 对比法: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不时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比,“谁的动作做得好看?”“为什么好看”“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教师的动作与学生的动作进行对比,“老师做动作时,身体的各个部位是怎样的?”;自己与自己对比:镜子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镜子,把一些动作上的细节给弄清楚,“一样的动作,我这样做与那样做哪个更漂亮?那个更体现弦子舞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找准弦子舞的特点。

  四、说教学顺序

  1、 前提测评

  a、首先播放一段《翻身农奴把歌唱》的音乐,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听“这首歌是哪一民族的歌曲,歌中歌颂了什么?”

  b、 让学生们谈谈:你对藏族舞蹈了解多少?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

  c、 教师完整的讲述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并结合图片、服饰等,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2、 达标教学

  在这教学环节中,我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方法。

  a、采用看——听——动的程序,首先教师把一些基本手位、基本脚位、基本步子,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记住这些动作的空间位置;随后教师把这些动作在口头重复一番,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动作深入人心;再后来就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去做。

  b、 为了把学生真正“带入”西藏,更为了能让动作更加规范化,我再次出示藏族同胞的舞蹈照片,一边示范动作,一边讲解要领,并且给每一位学生都套上了长袖,这样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随后把每一个基本动作逐个逐个的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弦子舞的组合。

  c、 舞蹈是最最忌讳的是麻木、呆板、无灵气。尤其是我们幼师班学生,因为基础不好,不懂得怎样在舞蹈中运用感情。当他们已能基本完成弦子舞组合时,这是我就去引导他们怎样去运用舞蹈中的眼神,处理舞蹈中的感情。“藏族同胞翻身农奴成为主人是何等的喜悦?”“歌颂党,歌颂美好的新生活,歌颂雪山与太阳,是何种心情?”“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深处去挖掘学生表达情感的本能。

  五、课堂小结

音乐说课稿 篇3

  一、说内容: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展示的课程是选自幼儿园多元智能活动开放课程的大班音乐活动《能干的理发师》。

  二、说教材:

  首先,该内容形象鲜明突出,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能够利用已有经验,增强学习过程的主动性。正如《纲要》所述: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本活动分2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和本班幼儿能力确定目标如下:

  (1)回忆理发时的经历,体验生活中的快乐。

  (2)创造表现理发师及顾客理发时的动作和表情。

  (3)感受音乐的节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第一课时学习歌曲《理发店》,进行相关经验的谈话。

  (2)物质准备:理发所需的各种工具:围布、剪刀、推子、刷子、洗发水、吹风机。

  (3)场地准备:将幼儿座位摆放成双半圆,以便幼儿分组表演。

  二、说教法学法:

  1、科学地教——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活动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编一编、学一学、演一演,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为幼儿提供自我感受、自我表现的机会。

  2、有趣地学——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活动中,运用游戏的形式,通过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的动作,使学习活动变得丰富、有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音乐说课稿 篇4

  (1)认知目标:学唱歌曲《童年的小竹笛》,体会二拍子歌曲活泼、跳跃的音乐情绪。

  (2)技能目标:以竖笛为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视唱、歌唱,用甜美清脆的歌声表现童年的幸福生活。

  (3)情感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出发,通过童谣、歌曲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回忆并感受朋友之间纯真友情的可贵。

  2、根据音乐新大纲指出,学歌不是目的,要把音乐知识、情感、审美渗透到音乐中去,因此我确立了本课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习、感受歌曲中不同的休止节拍

  3、教具准备: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准备的教具有电子琴、竖笛、歌谱

  4、按照流程说策略

  (一)师生竖笛问好,齐吹《剪羊毛》

  (二)谈话、练声进行歌曲铺垫

  1、师:剪羊毛是一件非常有趣的'劳动,你们回想一下,在你们现在或以前的童年生活中,还有哪些令你难忘好玩儿的事呢?(生答)

  2、师:我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和小伙伴儿们一起猜谜语了,我们不妨来玩一玩猜谜吧。(师出谜语学生猜)

  3、师:除了猜谜,我们城里的孩子还喜欢传唱儿歌童谣,一起做游戏,一起讲故事,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多么幸福美好的童年生活啊!而乡下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呢?(师介绍滚铁环、跳橡皮筋、抓螃蟹、捉知了等等,有时还替父母打猪草,放牛羊,多么无忧无虑的童年啊,听,一位放牛的孩子手里拿着乐器吹起了动听的小曲儿(播放《小放牛》)请学生听后说说乐曲是用什么乐器吹奏的?(出示图画,简单介绍乐器“笛子”,音色:清脆、高昂)

  下面我们就把竖笛当作竹笛吹一吹玩一玩吧

  4、吹一吹,唱一唱(采取歌曲中的难点小节进行吹奏练声)

  (三)导入课题

  1、师:画上的牧童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让我想起一首古诗《牧童》.牧童唱的什么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录音,学生听后说说歌曲的情绪,速度)

  2、揭题《童年的小竹笛》(出示歌谱)

  (四)歌曲新授

  1、曲谱学习

  A、视唱曲谱 ,注意休止符的停顿并说说休止的作用

  B、师完整吹奏乐曲,说说乐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C、请学生用竖笛练习吹奏歌曲第一部分 ,

  D、集体吹奏,个别吹奏,师生合练

  E、全体跟随伴奏带完整吹奏一遍

  2、歌词学习

  A、学生分组自学歌曲,一部分吹一部分唱歌词

  B、请会唱的唱一唱

  C、师弹琴,全体一起演唱

  D、听原唱,学生小声跟唱

  E、生两人一组跟随伴奏音乐边拍手边演唱

  F、师生对唱、分男女生演唱,一部分吹奏一部分演唱

  G、玩游戏请个别同学吹奏或演唱歌曲

  (五)师唱歌曲《童年》,小结下课

  五、说预期教学效果

  本课我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借助图片、实物、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学生能感受歌曲欢快跳跃的情感,但不知能否用歌声表达,我分析可能有两点:一、对声音的观察能力不强,因此要培养学生听的习惯。二、学生缺乏歌唱技巧,它们不知道跳跃的声音怎么去表现,我想用模仿的方法把每一个字都唱得短一些就可以了。三、不知课的内容安排是否过多,环节是否清晰落实,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等等,所有的预想有待在课堂上解决落实,并请同仁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音乐说课稿 篇5

  第一乐段中速优美的

  第二乐段快速欢快的

  第三乐段中速优美的

  三:拓展——认识笛子。

  设计意图:在上一教学环节的基础上,用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感受中国民族乐器笛子的音色,笛子的发展。

  1、导入:为什么贺绿汀要选择笛子作为模仿的乐器?

  2、介绍笛子的'发展过程。

  A、出示:ppt

  B、欣赏乐曲《林中鸟》,让学生体会笛子模仿的鸟叫的旋律。

  C、欣赏影片笛子独奏,感受笛子多变的演奏技巧。

  3、小结:笛子是我们国家最早的民族乐器,希望他继续的发扬光大。

  四、情感拓展——听朗朗演奏的《牧童短笛》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多种演奏情绪的《牧童短笛》,体会乐曲所传达的爱国情怀。

  1、导入:让我们一起欣赏由朗朗演奏的《牧童短笛》

  2、播放媒体。

  3、小结:我们的童年幸福快乐,希望同学们把握好这幸福美好的童年,多学本领,为祖国多作贡献。

音乐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感受歌曲里一家三口唱歌的快乐,能随音乐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教学重难点:

  1、能由浅入深地认识歌曲的结构,通过感观和体验,认识到乐曲的特点。

  2、享受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的乐趣,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和成功。

  教学准备:

  1、已熟悉碰铃、串铃和哨子三种乐器的使用方法。

  2、每人各一套乐器(碰铃、串铃、哨子)。

  教学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

  1、入室完整地欣赏歌曲。

  导入语:今天梁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听?听完后你要告诉我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小结:原来这是一首蒙古族的问答歌。

  3、演示课件,第二遍完整欣赏歌曲。

  提出要求:“这次我们来听听蒙语版的歌曲,请你们听听歌曲里共有几段?到底是不是有问有答的?每一段是谁问谁答的?”

  4、小结:三段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自由讲述,老师作总结)

  二、分段欣赏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不同的演唱。

  1、欣赏第一段,用不同的动作为歌曲伴奏。

  ――“现在我们来欣赏第一段,请用不同的动作为不同角色伴奏,但注意要一拍一拍来打节奏。”

  2、能做出代表动作的学生示范。(大家学着做)

  3、激发学生做出女儿和爸爸同时出现的动作。

  ――“女儿来了(拍手),爸爸来了(跺脚),那么女儿爸爸一起来的时候怎么办呢?”

  4、欣赏第二段,创编不同角色的动作。

  ――“第二段又是谁问谁答的呢?那么妈妈声音可以用什么动作来伴奏呢?”

  5、同样方法欣赏第三段。

  6、边看课件,完整地拍打身体的节拍演奏这首歌曲。

  三、选择乐器进行节奏乐演奏。

  1、乐器与歌曲的角色配对。

  2、提出演奏要求:“愿意帮助谁就选择对应的乐器,但是音乐没开始,我们的小乐器需要先休息的哦。”

  3、看指挥,学生进行分角色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引导学生每人使用三种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演奏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1、提出演奏方法和要求:边看图谱边操控乐器。

  2、初步尝试看图谱演奏歌曲。

  3、指出需要注意和演奏得不够好的地方。

  4、再次进行演奏。

  五、结束部分:

  小结:刚才的游戏好玩吗?今天你们都表现得非常棒,有许多同学的反映相当的敏捷,表扬。那我们把这么好玩的游戏表演给其他同学看好吗?(离开活动室)

音乐说课稿 篇7

  导读: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歌技能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设计意图

  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歌技能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我设计以下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并初步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的内容。

  2、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幽默、风趣。

  3、教唱歌曲《颠倒歌》,并能跟唱整首歌曲。

  三、说教材

  《颠倒歌》这首歌曲旋律有个性,歌曲形象、生动,歌词幽默、风趣,词曲结合得比较好,唱起来上口,它十分真实地描述诙谐逗乐的动物场面。幼儿对这些描述既新奇又熟悉,所以很容易理解、掌握,使幼儿在唱歌时感到十分愉快,有利于形成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

  《颠倒歌》音域为6度(1=d)最高音b,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儿童最感舒适的音域内进行,比较合适幼儿唱,速度为中速,节拍为2/4拍,节奏平稳,幼儿易于掌握。

  《颠倒歌》的重点在于在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因为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难点在于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幽默、风趣。要求唱歌时有表情,这种情意的产生应出自幼儿的内心,表现在幼儿的歌声中。这就要求幼儿不仅要理解歌词,掌握歌曲,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自内心的表现出来。这对幼儿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教法、学法

  教歌曲的方法不能公式化,方法要为目标服务,因此根据歌曲的特点及幼儿的具体情况,运用了游戏法和直观法,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培养了幼儿音乐感受力,音乐想象力,音乐记忆力。

  游戏法在幼儿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则不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老师通过设置疑问,配以色彩鲜艳的图片,把幼儿带入一个诙谐有趣的场景中;视听的结合,有助于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老师的整体教学法及分段教学法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进一步学唱整首歌曲,而在表演歌曲中,老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及感受力,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歌曲的风趣,同时也提供给幼儿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

  五、说学具准备

  贴绒教具:狮子、老鼠、大象、蚂蚁、小鸟、小鱼、公鸡、母鸡。老师出示了颠倒的图片,使幼儿马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图片直观形象,提高了幼儿的兴趣。

  六、说教学程序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音乐活动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导语、引起兴趣(复习律动)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幼儿兴趣可以吸引幼儿去参加各种活动,积极学习各种知识,从而发展各种能力,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部分主要是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他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老师导语:“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有好多动物都来参加森林大会,看,第一个跑来参加的是小马。”幼儿听音乐做骑马动作进教室。老师:“谁第二个来了?”幼儿学做小猴子动作。

音乐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一、 说课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级小学音乐沿海版第十二册第三课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二、教学内容的作用和意义:

  国家教委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解全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教学目标。并明确了音乐欣赏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介绍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音乐教学大纲为我们的欣赏教学指明了方向。

  通过对《瑶族舞曲》的学习,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主自豪感、自信心。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们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去认识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与高尚的生活情操。

  三、 教材分析:

  《瑶族舞曲》原为作曲家茅沅、刘铁山根据民间歌曲《长鼓歌舞》为素材而写成的管弦乐曲,后经作曲家彭修文移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感情丰富、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夜晚欢歌漫舞的情景,表达了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目标:

  1、 体验瑶族人民在节日欢歌漫舞的热烈气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民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感。

  2、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3、 了解和熟悉乐曲的主题,掌握瑶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节奏特点。

  五、教学重点:

  1、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2、掌握瑶族舞曲的节奏及音乐风格特点。

  六、教学难点:

  1、 分析作品内部的主题变化发展。

  2、 给舞曲创作打击乐伴奏谱。

  [说教法]

  大纲中指出:欣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教学中要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音乐知识不断积累,对乐曲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断增强,本节课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及已有的音乐水准进行教学,所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点拨、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分析力,让学生联想瑶族人民在表演歌舞时的情境,动手创作,动脑分析,动口说想象的思路,学生亲身参与乐曲的分析,创作,充分体现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二、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瑶族音乐的特点,并为舞曲创作伴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三、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手段,创设情境,以较多的信息量,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图形、图象、音频、视频等媒体,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音乐,更加了解音乐作品及音乐形象。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指出,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的音乐训练,依赖听觉、运动觉,以至于整个身体的感应来不断提高学生对音准,节奏、力度、音色等多方面的鉴别。本节课采用奥尔夫教学法,运用民族打击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多声部训练和合奏训练,加强对主题音乐的理解。

  五、注意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面向全体学生,启发学生动脑思维,采用尝试教学法,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动手进行音乐创作,观察分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说学法]

  音乐心理学学科的研究指出:音乐欣赏应分成四个不同的层次,即从音响感知出发,进入感情体验与想象联想阶段,最后达到认识领悟音乐的思想,背景,意境,创作手法等理性阶段,只有把四者紧密结合,彼此影响,相互作用,才能达到一个感性、理性统一的“全方位”欣赏阶段,为此,我创设一个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

  一、 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与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联觉现象,即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我们利用多媒体助教的手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从对乐曲听觉上的感觉升华到对乐曲的联想,联想到瑶族人民表演歌舞时的情景。

  三、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变被动为主动。

  [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 先让学生讲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和看法。

  2、 点题:《瑶族舞曲》。

  3、 看一组瑶族风情的介绍片段。 引起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兴趣,点题,引起学生倾听的愿望。采用多媒体影像,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瑶族的风情及音乐特点。

  二、欣赏全曲:

  1、 体会全曲情绪,说出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2、 介绍作曲家和音乐创作背景。

  3、 介绍瑶族的民族风情和音乐特点。 让学生感受舞蹈的热情奔放,从而感受乐曲的美妙之处,进入舞曲的情景。

  三、分段欣赏:

  1、 引子部分:633 633|633 633|17 1.2|3.2 3.2|2.1 1. 7 | 6 0 |

  A、 先提问:引子部分的情绪、速度、拍子是怎么样的,引子的作用是什么?表现了怎么样的情景。

  B、听录音,请学生回答问题。引子描写的情景:在月光下,把人们带进了瑶寨。

  C、 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找出瑶族长鼓舞的节奏型。 Χ ΧΧ | Χ ΧΧ |

  2、音乐A段:

  63 36| 2. 1 |72 17|6.5 3|6.7 12|3.5 32|123 21|6 0|

  A、先提问:A段第一主题的情绪、速度、拍子是怎么样的,表现了怎么样的情景。

  B、听录音,请学生回答问题。描写的情景:抒情、优美、瑶族姑娘翩翩起舞。

  C、为第一主题音乐设计伴奏谱小铃:ΧΟ|Χ Ο| Χ Ο | Χ Ο |双响:ΟΟ|Ο Ο|ΧΧΧΧ|ΧΧΧΧ|铃鼓:ΟΟ|ΟΟ| Χ— | Χ— |大鼓ΧΧΧ|ΧΧ| ΧΧΧ| Χ Χ |注:大鼓模仿长鼓的节奏。

  总结升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将给大家带来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这是一篇歌曲教学(欣赏)课。本节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 首先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 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X年级下册第X单元的《。。。。》。(《五月的夜晚》是一首匈牙利民歌,音调纯朴简洁、旋律起伏委婉,颇具特点,歌曲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X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持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爱大自然、热爱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

  ⑵ 过程与方法:运用聆听、模唱学习歌曲(游戏、歌表演、集体舞蹈),运用小组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歌曲创编。

  ⑶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乐于参与到音乐活动和即兴创造活动当中。(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3.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用柔和而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4.本课的难点是:掌握歌曲节奏(切分节奏、小附点等)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X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一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 集体讨论法: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还运用了学科整合的方法,在联系生活和拓展创编这两个环节中,我融入了美术、自然、语文、戏曲等姊妹学科与艺术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促使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律动表演 导入音乐课堂——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活动——拓展延伸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律动表演,导入音乐课堂(2-3分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营造一种愉快、欢乐的气氛,我让学生在《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中做律动进入教室,通过律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

  (二)学唱歌曲(占时2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歌。

  1、借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先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在听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这首歌是什么情绪?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作答:

  2、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指导学生听辨出歌曲中(切分节奏、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天真活泼)的情绪。

  3、学生交流,初步熟悉歌曲

  4、跟钢琴演唱2-3遍,教师弹奏歌曲学生跟琴演唱。要求:(1)速度不宜过快,学生用中速跟琴演唱(2)声音自然统一气息通畅,避免让学生用喊叫的声音演唱,注意保护嗓音。

  5、难点的解决:(1)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小切分节奏型的把握。

  解决方案:通过用手击拍以及画强弱箭头图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和小切分节奏音型。

  (三)歌曲处理

  有感情的歌声,永远是音乐教学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

  a.请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试着将已经学过的切分节奏、连音线标注在合适的地方,尝一尝说说感觉如何。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分组讨论对歌曲的处理意见。

  b. 采用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5分钟)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表演组,一个是合唱组一个是舞蹈组,每个组推荐一名组长。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能够很好的合作表演,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 (3-5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拓展和积累课外的音乐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请学生说说《。。。。》的歌曲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歌曲的理解?最后师生在《。。。。》的愉快的结束本课。

  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花朵,让他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