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5-25 18:08:12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精华】教师工作计划模板汇总五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又有了新的工作,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那么如何做出一份高质量的工作计划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工作计划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教师工作计划模板汇总五篇

教师工作计划 篇1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4.9.12.16班的政治教学工作。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又是初次接触哲学,不能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由于面临着学业水平考试的压力,为尽快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乐趣,提高政治成绩,根据新教材大纲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特制定了此教学计划:

  一、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继续贯彻新课标理念,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同时为高考做好准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工作目标。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立足课标,明确新课标精神和目的要求。

  通过认真研读课标,准确把握新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明确新课标的目的要求,为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提供正确的方向。

  2.真抓实干,踏踏实实做好日常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1)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处理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和衔接,在此基础上,制定学期授课计划。

  (2)发挥自身教学特长,在教学过程中作适当的、灵活的处理,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身文化素养,多看书,多写文章,扎实文化基本功。

  由于本期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在遵循教学计划的同时还要注意灵活运用,妥善安排好教学时间,以确保教学任务的如期完成。总之这学期我将尽最大努力争取会考取得好成绩。为学生高考备考作好准备,打好基础。

教师工作计划 篇2

  本学期按照学校的安排,为了抓好七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根据学校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本学期要力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新接任七年级(x)班、(x)班和(x)班的历史。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三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8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

  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利用多媒体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教师工作计划 篇3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继续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在学校教务处、教科室的指导下,紧抓常规管理,加强对高考模式、新课程与校本开发的研究,地理科组将认真贯彻学校的工作要求,团结全组教师,同心协力,努力完成各项具体工作。

  坚持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进行专题理论学习和集体备课、并结合新教材、新理念,在备课中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利用每堂展示课及教学研究课的机遇,不断修正、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鼓励教师撰写有关新课程的研究论文或经验总结、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注重教学实效。学习专业杂志理论文章,提高教学水平;认真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积极投稿。

  我们要抓住每次外出听课、学习的机遇,不断充实、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将学习体会在组内进行交流。在进行专业进修的同时,广泛涉猎各方面的书籍,博闻强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学、艺术修养,并熟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丰富教学内涵。

  按照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要求,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提高教研组全体教师团队合作精神。

  一、教法研究、学法指导的目标和措施:

  1、以课改为核心,以现代课堂教学为根本,有效地推进教学、教研工作,探索积累适合新教材理念的教学方法。加强各教学内容和各课型的典型课例研究,以公开课的形式,开展集体评议研讨活动,提高课堂效果。

  2、 各任课教师重点做好班级学生成绩的平衡工作,分层次认真做好差生的辅导工作,防止两极分化,提高整体水平。

  3、以集体备课的方式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用校本教研的方法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常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解决,增强自身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理解。

  二、教学常规的实施和管理措施:

  ⑴备课、上课要求及检查措施

  1、以集体备课的方式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用校本教研的方法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常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解决,增强自身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理解。

  2、加强学习和落实新课程标准;加强对高一与高二新教材、新教法的探讨与案例分析。

  3、上课时努力创设问题情景和教学情景,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精讲,善导,激趣,引思”,让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独立见解”,形成一种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⑵作业量、测验次数及批改。

  根据授课进度和教学内容,注意对练习题的精挑细选,做到“典型、启发”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一些热点、考点要让学生做熟、做烂;注意全批全改,及时反馈。积极开展作业设计研究,推动作业形式、内容的改良,精心推敲、选取,提高作业效率,使之成为课堂的有效补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在学校和年级组的统一安排下,组织好月考和统考,平时适当做些单元练习,尤其是选择题的训练。做到有布置,有批改,有反馈。进一步加强爱心教育,做到对学生少批评多鼓励和表扬,以情动人,让学生真正做到自觉学习。

  ⑶课外辅导和考试

  针对班级学生掌握知识的差异性,落实分层教学。做好培优工作,进一步地提高重点班、尖子生的地理成绩,更要落实补差工作,对普通班成绩稳步提高,增加学习地理的信心。注重会考和高考的信息,认真研究新教材,研究考纲和教学大纲,关注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通过多做练习加强应试能力的培养。

  三、备课组工作的打算和要求

  高一备课组:本学期将根据地理学科的工作特点,围绕新课程改革,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打好扎实的基础。结合新教材,贯彻新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高质量地完成会考任务。地理备课组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第一、加强、规范备课组活动。 对于新教材的使用来说,我们都可以称为新教师,因此决定每周四下午,四位地理老师进行地理备课组活动,针对近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下周的教学打算进行交流,加强备课组教师之间相互讨论。认真专研教材,对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整理与归纳。

  第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认真抓好教学质量。 教学形式以课堂内上课为主,但要加入其他形式,例如结合教材和乡土地理开展研究性活动,开设校本课扩大学生视野、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收集素材,同时通过网络,让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等等。

  第三、新老挂钩、互相听课,不断提高。在老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发挥新教师的创造力,互相听课,共同促进。新教师本学期要求听课15节以上,校级公开课2节,同时还要被随堂听课。针对听课时发现的问题与闪光点,做好评课议课活动。同时找更多的机会到兄弟学校的听课,共同进步与提高。

教师工作计划 篇4

  与别的知识相比,物理所包含的原理复杂而又具有非常不连贯的特性,也就是只拥有线性思维是没法搞好这方面研究的。很多时候它都是需要一些跳跃性的启示,跟不规则的逻辑来支持整个学习的过程。那么教物理则不能以一种太过正式的风格来授课,反而是要给学生营造一种飘忽不定,光怪陆离的微妙氛围。使他们从扑朔迷离中发觉物理的奇妙,在琢磨不透时能够爆发出令人惊叹的思维,因为单纯的定理和概念并具有解决问题的作用。而那些粗鲁横生的野蛮想象却可以,那么我就要在他没没有形成思维定式之前,让学生保持灵动的头脑,以下便是我的具体计划。

  1、学生现状

  高一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在上学期接受了我的启发式教学,这些班级的学生普遍都有一些计算的能力,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相当匮乏。他们迷信函数和公式,对逻辑的应用严肃而深刻,只是他们不善于变通的理解问题。总是怀着绝对的信仰,去将容易的事情变得糟糕。

  2、授课理念

  凡事常理支持的,我们都要反对,只要是用庸俗的思维可以想到的问题,我们都要回避,毕竟那是一条没有出息的思考之路。然而授课的内容绝不能脱离现实,现实并非事物的常态,我要教会学生根绝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了解事物的本质。

  3、具体措施

  授课着重实战,每当课时向前进展我都会提出一个实例来供学生思考,着重把思维训练当做主要任务。就算他们以后因为自己计算能力不足无法得出实验结果,至少可以凭借卓绝的思考,使自己成为能够握住人生的智者。物理的思维与生活是同一个体系。那么除了把思维给开发好,我也得适当的给学生辅导一下计算的知识。

教师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12月16日—1月底(45课时) 复习选修Ⅰ、Ⅲ。

  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3月—4月 二轮复习。

  5月 三轮复习。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7月21日—2月。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具体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高考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具体的历史史实。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如《权利法案》、孙中山、《临时约法》、君主立宪制、《相对论》等,掌握这些基本元素,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二,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①必须清楚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认识近代英国的政治结构就可以通过转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结构,进而形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2、第二轮复习

  (1)时间安排: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3)具体要求: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精华】教师工作计划模板汇总五篇】相关文章:

1.【精华】教师工作计划模板锦集五篇

2.【精华】部门工作计划汇总五篇

3.【精华】工作计划汇总五篇

4.【精华】月工作计划汇总五篇

5.【精华】工作计划模板汇总五篇

6.【精华】个人工作计划模板汇总五篇

7.【精华】学校组提升工作计划模板汇总五篇

8.【精品】教师工作计划模板汇总五篇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计划 下一篇: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