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类实习报告

时间:2021-02-08 17:21:10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精选】生物类实习报告4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物类实习报告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生物类实习报告4篇

生物类实习报告 篇1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在微生物室实习的时间已经结束了,但收获颇丰。 通过积极协助老师完成细菌学方面检验项目的同时,自己的基础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操作起来熟练了非常多。而且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能辨认的细菌也更多了,像球菌科的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淋球菌以及杆菌科的肠杆菌,真菌孢子在显微镜下也能一眼辨认;全片查找结核杆菌的阳性率也提高了。

  对什么类型的标本应做什么平板接种,培养温度等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比如:痰标本应接种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沙保平板而且还要做涂片染色以监测痰标本的合格程度。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主要观察病人痰标本里的基础菌群的生长状态,沙保主要观察是否有念珠菌生长。

  总之在微生物一个月的实习日子里感觉自己受教颇多,通过亲身实践操作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同实践很好的结合了起来,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已熟悉掌握了各类标本的接种、细菌培养以及细菌的初步鉴定、细菌的药敏试验等。

生物类实习报告 篇2

  1、目的

  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地理解基础理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通过实习,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及灭菌方法;掌握微生物的接种技术;掌握微生物的冷冻干燥保藏方法。

  2、要求

  (1)注重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克服盲目追求新颖而忽视基础的倾向;

  (2)课程实习前要预习,明确每次实验的目的与基本步骤;

  (3)在实验中要有严紧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与实验结果,要善于发现新现象;

  (4)树立密切合作的风气,包括学生与老师、班与班、组与组、组长与组员之间的密切配合。

  二、实习内容

  1、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2、微生物(金葡菌)的接种。

  3、菌种的(金葡菌)的冷冻干燥保藏方法。

  4、日程安排:

  第一天实习课程的讲授;实习工具、仪器和设备的准备(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倒平板、金葡菌的活化、保护剂的配制)。

  第二天金葡菌由固体培养基转接至液体培养基;准备第三天的实验器具。第三天菌种冻干前的预处理。第四天菌种的冻干操作。第五天冻干机关机,菌种保藏。

  三、主要材料和仪器设备

  天平、称量纸、牛角匙、精密pH试纸、量筒、刻度搪瓷杯、试管、三角瓶、漏斗、分装架、移液枪、培养皿、玻璃棒、烧杯、试管架、剪刀、酒精灯、硅胶塞、线绳、报

  纸、乳胶管、电炉、高压灭菌锅、干燥箱、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金葡菌斜面培养物、接种环、冻干机、西林瓶、离心机、生化培养箱等。

  四、操作方法

  1.制备培养基

  2.配制保护剂:鲜牛奶3000r/min离心30min,弃去上层脂肪,加9倍体积生理盐水,分装,121℃(或116℃)高压灭菌20min后备用。保护剂的作用可能是在冷冻干燥的脱水过程中代替结合水而稳定细胞成分(细胞膜)的构型,防止细胞膜因为冻结而破坏。保护剂还可以起支持作用,使微生物疏松地固定在上面。

  3.包2根离心管、4根大枪头、2个西林瓶、1根8ml生理盐水、1根保护剂,121℃灭菌20min。

  4.把菌种从平板培养物接种至平板培养基(菌种的活化):

  (1)把接种环放在酒精灯上消毒,消毒时应使接种环完全烧红;

  (2)待接种环冷却后,用接种环从平板上沾取少许菌苔;

  (3)然后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上画线;

  (4)把平板培养基拿去37℃培养24h

  5.把菌种从平板培养物接种至液体培养基(液体接种法):

  (1)用接种环从平板上沾取少许菌苔;

  (2)在管内靠近液面试管壁上将菌苔轻轻研磨并轻轻振荡,或将接种环在液体内振摇几次;

  (3)将液体肉汤培养基150r/min摇床37℃培养24h。

  接种液体培养物时应特别注意勿使菌液溅在工作台上或其他器皿上,以免造成污染。如有溅污,可用酒精棉球灼烧灭菌后,再用消毒液擦净。凡吸过菌液的吸管或滴管,应立即放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内。

  6.把灭菌物品烘干备用

  7.拿出液体培养基:取出5ml菌液放入无菌离心管4000r/min离心20min,倾去上清液,再用5ml无菌生理盐水将菌泥重新悬浮,再次4000r/min离心20min,倾去上清液,用5ml灭菌保护剂将菌泥重新悬浮,之后就可以分装入西林瓶,每瓶1ml(液面高度3~5mm)。

  8.预冻:分装好的菌种管放-80℃预冻2h,同时开启冻干机的制冷机,也可在冻干机的冷阱中预冻菌种。

  9.冻干:当冻干机冷阱温度达到-40℃时,将预冻好的西林瓶放进压盖干燥架中,

  把假盖板放在冷阱上,再将干燥架放在冷阱上方,罩上压盖有机玻璃罩,罩下端要与“O”型密封圈完全接触。顺时针拧紧真空阀,按“真空计”键,显示真空度为100~110×103,再按“真空泵”键,真空泵工作(真空泵的盖子要打开),15Pa以下为正常,冻干开始。10.压盖:24h后,视感物料已完全干燥,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有机玻璃罩上方手柄,使罩中压盖架丝杠转动下移,将瓶盖压入瓶中,实现在真空中压盖。

  11.关机:按逆时针方向打开真空阀充气,按“真空泵”键,真空泵停止运转。取下有机玻璃罩,拿出西林瓶保存。

  五、注意事项

  需灭菌的物品应严格灭菌,避免污染杂菌;2.接种时应该要等接种环完全冷却后再接种;

  3.冻干时,西林瓶的盖子一定要放好,即使西林瓶中的空气可以出来形成真空,又能在压盖的时候可以把盖子盖好。

  六、实习结果

  上图中盖子已经掉了的和西林瓶中还是液体的都是实验失败的,盖子即没掉瓶子中的菌种又是粉末状的为实验成功的。

  盖子掉了的:是因为抽气时,气流流动使瓶子掉下来。

  瓶子中还是液体的:是因为盖子盖的太紧,瓶中的空气抽不出来,水分也没抽出,导致瓶子中的菌种未变成粉末状。

  七、实习总结或体会

  通过这个实习,掌握了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及灭菌方法;掌握了微生物的接种技术;掌握了微生物的冷冻干燥保藏方法。通过实习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地理解基础理论,明白了需灭菌的物品应严格灭菌,避免污染杂。也让我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得到了提高。

生物类实习报告 篇3

  一、教学工作篇——付出努力,收获快乐

  教学工作是我们教育实习的重点之一。实践教学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所以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每个实习生要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师范技能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教学指导老师袁老师是一中高一生物组的备课组长,也是我院的一个研究生师兄。他经验丰富,为人随和可亲,在教学工作方面给了我很多指导。还有科组里的师兄师姐们和老师们。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也感受到学习之余的一些快乐。非常感激这些老师们。

  (一)听课篇——虚心取经

  实习的'前段时间我一直在听课,一节新课即使听了五六遍也不觉得厌烦,因为每个老师上课的方式都不同,即使是同样的内容,一节课下来也有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期间还有幸遇到教研员去听课评课,更是受益匪浅。

  在听课前,首先我自己已经明确:这种听课和之前作为学生的听课完全不同,这一点之前在学校进行教育实习就有意识到了。我告诉自己:我们现在是以老师的身份去听课,不是为了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而是要学习老师怎么讲课,学习如何传授知识,如何驾驭课堂,如何控制授课时间等等。在听课时,我会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注意老师讲解过程中的教学思路,如何引入,如何设置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等。还会特别注意老师的课堂语言组织能力。 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都不同,新教师跟老教师在对课堂教学的处理上也不同,都各具特色,都有值得学习、汲取的地方。

  对于听课这方面,除了自己的一些意识和感悟之外,还有师兄师姐们的一些建议。还记得师兄师姐常跟我说:“听课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与其上很多课,还不如好好听课之后经过认真充分的准备再上课,即使上得不多。”所以我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地去听课。不是有句话说:“博采百家之长,熔铸自身之能”。相信,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做事情,会减少我们的所走的道路。最后,在访谈师兄的时候,他也教我一些听课的技巧。这些对我的教师成长之路都很有帮助。

  (二)备课篇——台下十年功

  在实习前期,我就主动找师兄确定要上的课,为了可以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所以先确定了两节要上的课:《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和《细胞中的无机物》。这两节课都是我从来没备过的课。因为总觉得比较简单,越是简单就越不知要怎么讲好。可是不管怎样,我从头开始,一直在边听课边备课。先是细读教材和教学大纲,确定各节的教学重难点和需要讲清的几个知识点。再上网找资料,参考一些课件和教案之后,整理好自己的教学思路。最后再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和撰写教案。由于我的指导老师刚好到了要上这两节课比较慢,所以后来在听了其他老师讲授这两节课以及听取指导老师的一些意见之后又做了适当的修改。修改完成之后,然后再组织语言,进行试讲。这整一过程真的很不简单,花了很多心思。虽然其他节课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做到这么充分,可是我觉得这些都是一个实习生应该做到的。

  备课一定要充分。其实,就像师兄说的,备课再多再充分,也会有突发状况。

  有时候就需要一些课堂生成,例如有时对于一个知识点,我打算这么讲解,可是发现讲解之后学生不懂,就需要老师去拓展,要在不断总结中扩展。而且,在备课过程中,资料的整合这方面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生物,如果是纯粹课本的内容的话,是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的。要多列举生活中一些生动活泼的例子,要融入自己的思路,运用得恰到好处。这些在备课的时候都要考虑到。总之,备课是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要做好,就要不断地努力、积累和总结。

生物类实习报告 篇4

  一、实习时间:20xx.6.7-6.12

  二、实习地点:食品发酵实验室(化学楼119、123)、食品学院实习基地

  三、实习目的:

  1、学习自制酸奶的方法,熟悉从酸奶中分离和纯化乳酸菌的一般方法。

  2、掌握各类酸奶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要求。

  3、学习奶酒的发酵过程、工艺流程,及其注意事项。

  4、对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深化,提高实践能力,整体策划部署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团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也有一些提高。

  四、实习内容:

  1.酵母菌筛选方案的确定

  为了获得最佳酵母菌发酵结果,我们通过对Internet资源以及图书资料的搜索和查寻,查的产酯酵母广泛应用于白酒、黄酒、普通酒、醋、酱油中,另外,还应用于果汁中。

  所以我们准备了三种菌种来源材料:果皮、酒曲、保藏的酵母斜面。第一种方法是利用果皮做来源,将削下的果皮放入带玻璃珠的三角瓶充分振摇,梯度稀释,涂布于YPD琼脂培养基上。第二种方法是用各种酒曲做为菌种来源,将酒曲粉碎,称量,梯度稀释,而后涂布于YPD琼脂培养基上。第三种方法是利用保藏的酵母斜面作为菌种来源,用接种环在酵母斜面上取一环菌,而后用划线法接种于YPD琼脂平板上,带用于实验。

  经过大家的讨论后,一致决定利用酵母斜面上的菌种,对其进行培养。因为利用酵母斜面上的菌种在此次实习中可以用到我们实验上所学习的知识,真正将知识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巩固。但是,酵母斜面上的酵母菌制得的菌悬液浓度很大,所以在菌种筛选方面,我们将菌悬液10进制稀释到10-5,10-6,10-7的数量级,各浓度涂布两个平板,另六个平板用于划线分离法进行菌种分离,30度培养24到48h,观察平板上的菌落生长情况。初选出酵母菌,将菌落照片后就进行显微镜观察,筛选到典型的酵母菌株,进行生化实验。将平板上的酵母单菌落接种保藏于斜面培养基(PDA),30度培养48h后,4度冷藏。将PDA斜面培养基上保存的酵母菌接种于培养液中培养,而后接种于豆芽汁发酵液中,进行发酵测产脂能力。

  2.酵母菌的筛选及鉴定

  11月25日我们按照讨论决定的方案进行了酵母菌的筛选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2.1 培养基的制备、分装、灭菌(分述在下文中)

  在实习中共需要准备六种培养基:YPD培养基、PDA培养基、豆芽汁培养基、葡萄糖产酸产气培养基、硝酸盐生化实验培养基、糖发酵实验培养基。各培养基配方如下:

  1、YPD培养基:1%酵母膏,2%蛋白胨,2%葡萄糖,2%琼脂。

  2、PDA培养基:2%马铃薯,2%葡萄糖,22%琼脂。

  秤取切成小块的马铃薯,加水煮烂(20-30min),八层纱布过滤,滤液中加入葡萄糖,最后加入琼脂。

  3、豆芽汁培养基:10%黄豆芽,2%葡萄糖,2%琼脂

  洗净豆芽,加水煮沸30min.用纱布过滤。滤液加入琼脂,加热溶解后放入糖,搅拌使它溶解,补水至设定值。

  4、糖产酸产气培养基:营养物(0.5%牛肉膏,1%蛋白胨,0.3%氯化

  钠,0.2%磷酸氢钠,0.2%溴麝香草酚蓝)配方为20g/1000ml,蒸馏水配制,pH7.4。分装后加葡萄糖0.5%。

  5、硝酸盐生化实验培养基:0.3%牛肉浸膏,0.5%-1%蛋白胨,pH7.0(100ml 培养基加入1g硝酸钾)

  6、糖发酵实验培养基:营养物(0.5%牛肉膏,1%蛋白胨,0.3%氯化钠, 0.2%磷酸氢钠,0.2%溴麝香草酚蓝)配方为20g/1000ml,蒸馏水配制,pH7.4。分装后加乳糖0.5%。

  制备:由于第6种培养基同第4种培养基,则一组配制即可,再加上无菌水,共需制备六种,则将全班分成六个组,我们为第4组,故配制过程如下:

  (1)天平调平。

  (2)准确秤取7.8g营养物(配390ml),葡萄糖、蔗糖、乳糖各0.65g。

  (3)将营养物放入搪瓷缸中,加入390ml蒸馏水,玻璃棒搅拌将其溶解。

  (4)pH试纸测其pH是否为7.4,若不是,用氢氧化钠溶液调到7.4。分装:

  (1)取三个250ml锥形瓶,每个锥形瓶中倒入130ml的上述溶液。

  (2)将上述称好的葡萄糖、蔗糖、乳糖分别倒入三个锥形瓶中,摇晃锥形瓶使其溶解。

  (3)将加入糖的营养液分别装入12个试管中,每个试管用移液管放入10ml。

  (4)将每两个葡萄糖、蔗糖、乳糖用牛皮纸扎成一捆,即每6个试管扎成一捆,写上班级、组别后待灭菌。

  灭菌:将已经包扎好的试管放入灭菌箱中,进行灭菌待用。

  以上就是我们组的制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称量前天平要调平。

  2、秤取营养物时应准确秤取。

  3、溶解后注意调pH值到7.4

  4、量取培养液时要准确,特别是向试管中分装时要用移液管。

  2.2 酵母菌的分离(详述分离方法,培养条件及观察到的菌落结果)

  步骤过程:

  1、倒平板:待YPD培养基冷却至50度左右后,按无菌操作法倒12只平板(每皿约倒15ml),平置,待凝。

  2、酵母菌稀释:取1mL菌悬液放入装有99ml的无菌水锥形瓶中,摇匀后再从锥形瓶中取1mL放入1号管,依次进行,则管里酵母的浓度依次是10-2~10-7。

  3、平板分离:依次从10-7,10-6,10-5的管里取稀释液进行涂布平板,YPD平板每个浓度涂两个。

  4、划线法分离:用接种环从酵母斜面上取一环酵母,在酒精灯前按无菌操作法进行划线,将酵母接种于6个平板中。

  5、恒温培养:将12个培养皿平板置于30℃恒温箱中培养24~48小时。 结果:

  观察菌落:出现了4种不同形态的菌落。

  ①圆形,菌落大,表面光滑,湿润,突起,乳白色。

  ②圆形,菌落略小,湿润,突起,质地均匀,呈乳白色。

  ③椭圆形,菌落略小,湿润,突起,颜色均一,呈乳白色。

  ④椭圆形,菌落大,湿润,突起,颜色均一,呈乳白色。

  结果分析:

  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显示,正常条件下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 啤酒酵母的菌落红酵母的菌落各种酵母菌的菌落。

  将我们观察的结果与资料相比,确实符合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形态。 结论:观察到的是酵母菌落。

  2.3酵母菌的初步鉴定(包括革兰氏染色和糖代谢实验)

  2.3.1将平板上分离到的各菌株进行简单染色后进行镜检

  观察结果为:

  球菌,各个细胞的形状比较规整。

  结论:

  通过菌体个体形态和菌落形态,初步确定出了一株酵母菌。

  注意事项:

  1、搬动显微镜时应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住底座,镜身保持直立,并紧靠身体,步态稳健。切记单手拎提,以免目镜头从镜筒上掉出而砸坏。

  2、各个镜面切忌用手涂抹,以免手上的油、汗污染镜面,造成发霉、腐蚀。

  2.3.2 将初步确定的菌株进行生化实验

  步骤过程:

  用接种环从平板上挑取已分离的同一菌落接种于糖发酵管和硝酸盐生化管中,接种完后30℃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

  与此同时,将平板上的酵母单菌落接种保藏于斜面培养基(PDA),30度培养48小时后,4度冷藏,待检其他特性。

  结果:

  验中并没有观察到,但硝酸盐管中变黄,则分析结果,可能是酵母菌生长不旺盛,导致即使产气也看不出来。

  根据这一现象,能够说明该菌株具有产酸产气性能,确定此菌株确实是酵母菌。

  3、发酵产酯实验(11.23-11.24)

  步骤过程:

  (1)准确吸取25ml发酵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5ml蒸馏水,滴2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滴至微红色,记下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2)将滴定后的发酵液转移至250ml锥形瓶中,准确加入15ml上述氢氧化钠标液,接上冷凝管,加热至沸回流30min。

  (3)取下冷却至室温,完全转移至250ml碘量瓶中立即用0.1mol/L的盐酸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刚好消失,纪录盐酸溶液的用量,记录总酯的含量。 结果:

  氢氧化钠消耗体积:V1=1.9ml

  盐酸消耗体积:V2>15ml

  分析与结论:氢氧化钠消耗体积1.9ml用来预估总酯含量,且其越大则总酯越少。由此可见,产酯量应该不少。

  按公式:总酯=(15-V2) X0.1X10-3mol 但是我们滴到18ml仍不见结果,并且没有要到微红的迹象。可能是由于配制实验试剂时出现问题,导致没有测出总酯量。

  五、总结

  短短一周的微生物实习在紧张又有效率的节奏下顺利的结束了。这是我们自己在老师协助下并亲自动手连续完成的一些列实验,在其中感受到了很多平时和课上很少遇到的东西,有自主,有探索,有反思,有合作

  短暂的实习转眼而过,回顾实习生活,我在实习的过程中,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一些遗憾。喜悦是我们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了方案并分工鲜明,合理掌握每一步实验用时及时、准确测量数据,最终都得到了相应的结果。而遗憾那就是对实验有些方面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在看人做,听人讲如何做,未能够亲身感受、具体处理一些工作,所以未能领会其精髓。但时通过实习,加深了我对实验和微生物基本知识的理解,丰富了我的微生物实验的知识,使我对实验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认识到要做好实验,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实践与理论两者紧密相结合。更进一步体会到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深刻意义。

【【精选】生物类实习报告4篇】相关文章:

1.【精选】生物类实习报告四篇

2.生物类实习报告三篇

3.【精华】生物类实习报告4篇

4.【必备】生物类实习报告3篇

5.生物类实习报告3篇

6.水厂实习报告精选

7.精选店员实习报告

8.教师实习报告精选

9.精选参观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