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的实习报告

时间:2021-08-02 17:22:29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记者的实习报告范文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者的实习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记者的实习报告 篇1

  20xx年7月1日到8月10日,我在我们龙岩市最具影响力的媒体闽西日报社记者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在报社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本人今后的人生之路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

  在这期间,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面还是比较广的,政府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思想认识得到很大的提高,深刻体会到党的先进性;工作作风变得更加严谨;记者业务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会议新闻看似简单,但要写好也不易

  时政新闻是党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报道的是党和政府的一系列的事情,涉及主要是会议、重大活动或措施之类的,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所以报道必须准确、及时。特别是政府会议,由于它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必须当天的新闻当天就出稿,并且还要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新闻。这种新闻的写法看起来比较简单的,其实要写好也不容易,要掌握好领导人,会议时间和会议内容,组织语言,突出重点,把握好核心,才能写出一篇好的会议新闻,我在这方面锻炼的也比较多。

  掌握采访技巧十分重要,还得注重礼仪

  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面对不同的人群也要选择不同的沟通的渠道。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市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气氛),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也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采访时的礼仪也很重要。

  写好一篇稿件,要提炼主题,谋篇布局,字斟句酌

  出去采访后,回来写稿子,主要根据采访笔记,大致的内容框架出来后,再拟标题和小标题这些,然后整体润色,然后就是改错别字,这个很关键,虽然后面还有编辑那一关,但是,像错别字和语法这样的低级错误,应尽量避免发生,也减少编辑的工作量,因为报纸的阅读面广,容易给别人造成误导。稿子写好后,就请老师批评指正,在老师的意见中,不断学习一些写新闻稿的技巧。

记者的实习报告 篇2

  一、实习目的

  1、基本了解使用和维护摄影机;

  2、基本掌握了社会新闻的采写

  3、基本了解编辑新闻摄像带的大致流程;

  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摄工作,争取可以自己独立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老师每次安排的采访任务要顺利完成。

  二、实习单位

  吉县广播电视台

  吉县电视台成立于19xx年。作为吉县重要的新闻媒体,承担着宣传市委市政府大政方针、为百姓解疑释惑、加强舆论监督、确保正确舆论导向的任务。近年来,吉县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传输、播出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前后期全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每年承担了大量的直、录播任务。

  三、实习内容

  了解电视节目制作过程、电视台的结构及功能,理解新闻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深入实践,了解记者这一个行业,记者需要着怎样的素质,怎样与被采访对象沟通,怎样让新闻真实的呈现给受众,怎样去做新闻。

  1.撰写新闻稿

  在开始的两天里,电视台的老师指导我看他们以前发过的新闻稿,熟悉电视新闻的写法,慢慢的进入新闻状态,还让我参与他们的组织学习。我也渐渐的在学习和实践中了解了电视新闻和报纸新闻的不同,电视新闻都很简洁明了,文字说明少,大部分用画面去表达。稿子它是由口导(主持人说的话,起到提起下文内容的作用,也是新闻事实的陈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同样不可少,事实上体现的是"5w"模式)、正文(主持人或配音人员说的话,主要配合接下来画面中的同期声来设置的,也可以说是引出被采访者的话语)、同期声(被采访者回答的话语,声像同步)、编后语(主要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面的事件进行总结和点评,再引出下一个话题)组成,与真正的新闻稿不同的是,它是把新闻融入到了节目语言中,但都还在新闻这个范畴。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学者,当然先是看样本,一边看一边思考他为什么这样写,这么写到底有什么目的,从模仿开始,一步一步地跟进。有时候可能还会遇到点小麻烦,比如,我刚开始的练习写稿的时候,就不注意简洁,稿子写的普遍冗长。后来,这里的老师指点我,让我注意自己的稿子,看看编辑做了哪些修改,并请教老师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写,仔细比较一下,找出给我启迪的东西。因为这个稿子写法很灵活,所以在我还并不是很明白每个小段的作用时,就会感到疑惑,为什么两份稿子有这种差别呢。最后在请教老师后我明白了,其实这个变化是根据编者的想法走的,可以灵活多变,而不是硬走一条道路。

  2.采访与拍摄

  在了解了写法之后,就是实战阶段了。我的实战就是跟记者们去跑新闻,我们到各个地方去采访。提着摄像机,拿着新闻用具,就直奔目的地,由于我还不会用摄像机,所以就只做一些记录,比如某某人的身份,事件的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等,还有一些重要的数据,以便于后面在编辑的过程中间给编辑人员提供方便。我自己不仅仅要写一些东西,还要认真观察我的实习老师是怎样运用镜头来拍摄新闻的,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的还是比较广的,政府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每次采访的时候,老师就教我如何使用摄像机。以前我以为摄像就是简单的录下眼前的画面,这时才发现,摄像中大有学问。就比如:如何端的稳,使镜头不摇晃;如何端的水平;如何捕捉光线和黄金分割点等等。小有所成之后,老师也开始让我带着摄像机单独出去采

  访和录制。比如为了体现新闻的真实感这个目的,在拍摄上就有很多讲究的地方,白平衡有没有调好,在不同的光线下调到什么程度最好;拍摄的时候"稳准平匀"的要领把握好;采访时焦距应该怎样,需不需要跟焦;镜头的前焦点与后焦点的距离的把握;采访时,切忌出现被采访者的半个部位,我采访时角度怎样才合适等等,都是要讲究和必须拿捏好的。这样你拍出来的新闻才真实,才可信。在采访中还有一个问题也是要注意的,就是采访者问的问题要精准,我需要被采访者回答什么,就用最明白的语言说明,不要提出的问题让被采访者理解有误差,切忌的是问题大而空,尽量小角度提问,被采访者回答起来也容易不易答偏,这需要采访者在提问技巧上下功夫。

  实习时最累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下乡跑新闻,俗话说,新闻是跑出来的,一点不假,没有实际走访,就不会有准确详实的材料,更不必谈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鲜性,但切身采访后写的新闻稿件就存在一个质量的问题,这就得看记者剖析问题的角度和记者的.综合素质。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思维使师傅的稿件获得了领导的赞赏,采访过程中自己的思想很重要,如果一切都被程式化了,我想媒介也就变得呆板了,媒介的意义也就有待商榷了。每一次采访,积累点自己的思想,哪怕并不全面,哪怕并不独到,哪怕是偏颇的,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思维在丰富,你的经验在丰富,既灵活又求实的思维在慢慢被培养。

  四、实习收获

  实习是我步入社会前的第一课,教会我怎么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各种事情。虽然在短短的一个月里看到的只能是工作的一个侧面,学习的只能是一些初步的方法,但这些对于我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不仅仅是动手能力不足,相关的电视新闻类的专业知识也比较欠缺,在学校学习时涉及的面太窄,学到的知识太单一,而且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体系。联系实际的能力比较差,课本上得到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没有一个知识储备体系。在今后的学习中还需要在各方面去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尽可能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相关的理论以及实践知识,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实习虽然很辛苦忙碌,但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益的磨练和尝试。这次实习告诉我,在社会这个大学堂里我还是一个小学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无论大小认真踏实的完成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

记者的实习报告 篇3

  从2月6日到2月16日我在苏州电视台社会经济频道,《社会传真》栏目组进行了十天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感谢苏州电视台给我这样的机会,感谢朱胜文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现在,对我的实习情况和其间的体会作一个小结。

  幕后的奔忙

  平日里看新闻,走马观花。到了电视台,参与到新闻的制作中,才知道一条1′28″的新闻背后是至少6个小时的奔忙。从前看电视台记者,也只知道他们展现在荧屏上的一面。而对这个行业,更是知之甚少。

  进台第一天,见识了记者的工作状态:匆忙、紧张。同时大致了解了记者的日常工作内容:确定新闻选题、联系相关人物、采访、写稿、剪辑……每一天都在重复这样的动作,但因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而使得这样的工作充满了不确定性。在随后的几天里,我对幕后的各个环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每天早上在一旁听老师们讨论可以采用的新闻,懂得了新闻不一定要“做大”,但一定要有看点,素材不一定要特别,但要与别人做的有差别。在联系采访人以及作采访时,同样是有讲究的,你必须成为对话的引导者,让对方说出你需要的内容。而剪辑时,画面与文字的配合则不仅仅对记者有技术上的要求,更需要有很强的艺术审美能力

  外面的世界

  总是听着那首经典的老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虽然这样唱着,也对歌词的意味稍有体会,但毕竟涉世未深,文字还嫌稚气,眼光还不够锐利……我们还生活在单纯美好的校园里,并不了解外面的世界。

  记者,于我,是一个了解社会的窗口。而我所在的《社会传真》栏目,又是一档很贴近老百姓生活,关注社会民情的栏目。在实习的十天里,我了解到一些有关婚嫁的民俗文化知识和电影审批的内幕,也对目前政府的几项实事项目和公务员报考升温等社会热点做了一些思考。我还经历了一场真情告白,看主人公挽回失落的爱情;参加了一次高层的会议,听省委书记李源潮肯定苏州今年来的发展……我在每一次的新闻采访中慢慢成长。

  做最棒的新闻,做最好的自己

  这些天来,我深深感受着栏目组的组织文化:精益求精。每一条新闻在播出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审片,精心的修改,而在播出后,还有反馈意见,会在每周的例会上提出。正是这种精神让这档节目的收视率总是能够保持较高的记录。

  精彩的节目离不开优秀的记者。我有幸在短短的几天中接触到了几位出色的老师。朱胜文老师,干练洒脱,透着知性的美。她以自身经历告诉我,要努力寻找快乐的生活方式;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提醒我,要清醒的规划自己的人生;以老师的角度指导我,要勇于突破自己。还有刘澄宇老师的高效、杨旗老师的乐天、张亮老师的敬业……每一位都在无形之中传授给我许多东西,都在工作中透露出一种信念:做最棒的新闻,做最好的自己!

  才开始把记者的工作节奏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就要离开了,又要回到大学校园,开始新的学期。

记者的实习报告 篇4

  转眼间,记者专业暑期实习报告:彷徨到坚定的转变。大一结束了。经过短暂的假期实习。更加坚定了我作为一个传媒人的理想。

  8月4号。我来到徐州矿务集团庞庄矿宣传科电台交通部开始了实习。职务是记者。我先是参观了电台的直播间。观看了节目的直播过程。也了解了录播节目的流程。我的实习老师吴罕对我说:“给你一星期的时间去熟悉工作内容和环境。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来问我。”起先我简单的认为怎么会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呢?记者不也就是每天跑跑新闻写写稿件嘛。随后的一星期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首先。每天早上九点钟。交通部的记者们要召开例会。每个人都要总结前一天的工作并阐述当天工作安排。如果接到活动通知。那么每个记者还要为活动出谋划策。说出自己的看法。遇到交通突发事件。工作安排也会重新计划。我发现。每天的例会。从来不会有人迟到。而且大家都会在会前10分钟就到达会议室。这种敬业精神让我钦佩不已。

  会议结束后。我就坐在指定的办公区域阅读老师每天给我规定的新闻稿。了解交通部节目的风格。总结稿件的内容、方向。还要熟知平时和交通部往来密切的部门的联系方式。经过一星期近300篇稿件的阅读。我已经基本把握了节目的特色。但是我还是更期待第二个星期的真实的记者生活。

  第二个星期开始了。在例会结束后。我跟着吴老师来到新闻发生地。用录音笔记录采访对象的每一句话。我发现。当记者必须要反应灵敏。在最快的时间内想出有针对性有内涵的问题。并且需要和受访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一般采访都是在上午,实习报告《记者专业暑期实习报告:彷徨到坚定的转变》。下午就会在办公室里将受访者的音频整理成文字版。用专业的音频剪辑软件将音频剪辑出适合电台播出的声音稿。在整理音频的时候是对记者速记和听力的一大卡宴。然后写一篇当天采访新闻的稿件。因为我并不是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所以写出的稿件往往存在较大的问题。这时老师总会耐心的指导。并帮助我把稿件修改到满意为止。如果第二天需要口播稿。那么记者当天还要在录音室自己录音。从这我看出记者并不是简单的写稿采访。现代社会需要一个编播导一体化高素质的人才了。当记者的另一大必备素质就是要有十足的耐心。比如去采访某些会议,是要等到会议结束后才会给记者采访的时间。而等待的过程中就成了各家媒体结识人脉的好机会。所以。做一个好记者并不是孤军奋战。团体的力量也是成功的关键。

  作为一个新闻人。而我自己本身是个相对比较内向的。不太擅长主动和别人交流打交道。在此次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在刚开始实习的几天内。我比较怯生。面对沉默不语的尴尬。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与别人主动交流。在工作的时候同样也要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流。在今后的社会工作中。工作不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那是几个人或是一个团队的工作。而且你还必须去帮助别人或是接受别人的帮助已完成工作。因此你不能期望你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成任务。或是看到别人有困难也不去帮。虽然此次我是来实习的。由于对业务的不了解以及专业知识的不熟悉。只能够在领导的安排下进行一些相对简单的工作。但是我也很积极地去帮助别人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就比如在实习中,在领导没有分配任务的空暇里。我就常主动询问周围的工作人员有没有需要帮忙的。有时候别人也不好意思麻烦我。我就主动协助他们的工作。这样子不仅锻炼了自己。帮助了他人。还融洽了你与别人之间的关系。在以后的工作中人家也更乐意和你交往了。

  由此我深深体会到真诚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仅要学会如何做事,更要学会如何做人,正确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这关系到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个人成长进步。

  孤芳自赏、自视清高的人很难融入大集体。

记者的实习报告 篇5

  实习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四年大学生活,即将走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

  习惯了四年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习惯了最为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习惯了简单快乐;习惯了简单的悲伤;习惯了校园中的一切……而这时,我们要离开所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事物,离开这一切平静的。毕业了,我们,必须去独自面对外面世界的喧嚣。

  我的理想,可能说是幻想,是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在XX年参加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时候,我也为自己规划这样的职业。记得我当时把我的5年职业发展路径定为3个阶段,而这第一个阶段就是成为一名国内新闻的编译。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实习工作做是一名产经新闻的实习记者、实习编辑。这样的实习工作虽然让我的英语专业无从用起,虽然,之前的我对产经新闻几乎“闻所不闻,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实习机会。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我们在校园不曾接触的东西;任何一位在单位的前辈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亮点。

  在3月9日上午结束了我大学期间最后一次,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次考试——英语专业8级的考试之后,我只身来到了北京,来到了这个我的很多同学都向往的,都渴求可以今后工作的地方,来到了这个人多车多,我一直并不喜欢的地方。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看着车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告诉自己:有一种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了我的实习单位《消费日报》社。这是中国轻工业协会下属的一家政府性报纸,我们的文章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是给政府部门、给相关轻工企业看的,我们任务是给他们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提出产业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后来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与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诉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们实习情况是不是顺利,但是,我的实习生活在最初的阶段,可以用“迷茫”两个字来概括。实习的第二天,单位就给我配备了一台电脑,起初是欣喜,而后便是迷茫了。

  除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因此,这个时候得我更无助。我就这么无所事事的上上网,聊聊天,把所有网站的新闻看一个遍……这样清闲的日子,让我心慌。我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甚至对于所有坐办公室的工作开始排斥,这样的清闲,我会崩溃。

  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如果仅仅是为了实习鉴定,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句评语,如果仅仅是想要一个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只身来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获。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痛苦”的经历。为了尽快适应自己所在的部门,我开始了每天查阅各种经济新闻的日子。枯燥,厌倦,概念模糊。以至于那段时间,一见到报纸,我都有种想吐的冲动。满脑子全是什么又涨价了,什么新的劳动法实施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降……这些之前我绝对不可能去问津的经济新闻,如今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而从前习惯性阅览的文体新闻网站,都转变成了经济网站。

  同时,由于并非新闻专业,因而对于各种新闻文体没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是消息,什么是通讯,什么又是言论?我真的有点儿一头雾水。于是,我上网搜集有关新闻专业知识的资料,听从前辈的指导,收集不同种类报纸的相关文章,将其分批分类。从最基本的模仿开始。

  实习的日子,让我最先明白的是严谨。一篇最简单不过的300字的消息,却也包含着5w____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5个要素缺一不可。

  一篇最简单的消息,也不能忽视掉她最起码的格式:要注明“本报讯”,后面紧跟着是记者的名字,而且,记者的名字一定要用括号“括”起来。我在这里阐述这一点,只是想说明,不管一篇新闻稿是大是小,他的严谨性都是不变之处。在学校的时候,经过学生会几年的砺练,让我坚信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情小到不值得我们去挥汗,也没有什么事情我们尽了全力还不能做好。

  另外,我们作为轻工业联合会下属的,主管轻工行业的政府性报社,经常会应邀出席各类轻工业产品的发布会,论坛等活动。之前,总是觉得可以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某个会议的现场,是无尚的荣耀。而当有一天,我们头走到我面前,交给我一份邀请函和一个写好了地址的信封之后,我的第一次会议到来了。

  首先要做的,是从偌大的北京城中找到我要达到的地点。查清查具体的往返乘车路线,避免初来乍到的我“迷失”在这样一座融合古今的城市。然后,整装待发。

  我的第一次会议,是新浪房产推出“乐居”理念的一次峰会。在一个商贸中心其中一家5星级酒店举行。一路询问之下,来到会场,有一种“蒙”的感觉。精致的会场,满是西服革履的嘉宾,耀眼的闪光灯……在签到处换取了“媒体”的出入证,掩饰着内心的喜悦,佯装镇定的步入会场,在媒体专区坐下,像模像样的拿出我的“采访本”,却不知道该记录些什么。翻看着在签到处领到的峰会新闻稿,试图从其中找出一些端倪,不至于到会议完全结束我依然处于“混沌”状况。

  而这时,开始有人不停地交换名片。我的心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不安。名片?我现在是变不出名片的,可是我总不能说:“不好意思,没有”吧?这样的不安之下,耳边一个声音响起:小姐,请问可以交换一下名片吗?转过头,来不及多想,脱口而出:不好意思,我的名片刚刚发完了……

  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当时的反应应该是那样的情境下所能够做出的最好选择。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才让我明白,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突发状况,也是作为一名记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那次的峰会,政界,商界,房产届的名士着实见了不少。这其中还包括一直以来在中国房地产界“炙手可热“的人物:雅虎中国的总裁潘石屹。当时,正值潘石屹的“拐点论”被炒得火热,而他出现在峰会也可以说是提高网络同步直播收视率的一个举措吧!

  会议结束之后,走在那个充满着“高级”气息的贸易中心,心里面的感觉很复杂。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生活,感受这样的生活。身上穿着和那些人一样的职业套装,但是自己清楚,并不是他们。那一天,我一直在问自己,这样的日子,是我想要的日子吗?为了成为可以自由出入这种奢华场所,就是我想要的未来吗?偌大的北京城,我显得那么的渺小。之后,我又去了很多个会场,采访了莫慧兰,可是再也没有了第一次的那么多感触。每次辗转于公交车和地铁站,前往一个个高级会所,观察着身边形形色色的人,都很好奇,他们是否是和我一样的人?

  我们副主任说,做产经新闻,起码要半年的时间才能熟悉这一行。很显然,我的实习期没有那么长。可是,我绝对不甘心只是这样默默无闻。每天强迫自己浸泡在“财经网”,“轻工网”,关注的全部都是那些枯燥的轻工新闻。这期间,我确实有过动摇。

  因为,面对当初去出版社还是报社的双重选择,我放弃了名气更大、待遇更好的轻工出版社,只因为,不想单纯的坐在办公室,只因为,心中的记者梦。纵然和我大学四年的英语专业没有任何的关系,我依然坚定的来了。但是当我面对所有在学校我没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时,我也确实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尽管,去实习之前,我无数次告诉自己,一次都要从头开始,在这里,没有人认识你,在这里,曾经的荣耀并不属于你。这样的心理暗示却依然没能阻止我最初的心理落差感。这种落差,在当时,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孤独感。还好,我的孤独感并没有持续太久。

  今天只这样淡淡把那段经历掀过,而那种感觉会让我一直记得。而且我坚信,那样的孤独记忆,一定是我收获的财富。我想,在大学积累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快产生了效果,和办公室的人关系日益亲密,兄弟部门也一样。

  我也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别人需要半年做到的事情,一个月不到,我做到了。尽管,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让我清楚的知道,经济新闻并不是我喜欢的。然则,这个时候,这些似乎变得不重要。后来,又做了实习编辑,又有了第二篇文章发表……

  我不能肯定自己将来会在哪里,也不确定,未来的职业与理想,与专业有多远,有自己的喜好有多少的差距。但是,两个月不到的实习,给了我一份对未来的期许。纵使自己并不喜欢,纵使自己并不擅长,纵使与专业毫无关联,我依然可以去做。而且,只要我愿意,我依然可以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