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时间:2021-01-23 09:07:3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三国演义》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三国演义》有感1

  假期读《三国演义》,我认识了诸多三国英雄,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阴险狡猾的曹操、忠肝义胆的关羽、粗中带细的张飞、英勇善战的赵云、爱民如子的刘备……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充分展现了其人格魅力。

  当时吴、蜀两家刚刚结盟,曹操却率领大军杀来。东吴的周瑜虽然智勇双全,但是气量太小,一心想借机会除掉诸葛亮。他们知道曹操的军队都是北方人,不懂水性,就准备与曹操在水上作战。周瑜找来诸葛亮,命他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备战,但诸葛亮却笑笑说只需三天就够了,还立下军令状。鲁肃等人都觉得这根本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诸葛亮只向鲁肃借了20条船30人,然后一、二天却一点行动也没有。到了第三天凌晨,江上布满大雾,诸葛亮带着装满稻草的船开往曹营,船上的士兵擂鼓呐喊,但当时雾茫茫的,看不清周边的情况,曹操怕有埋伏就不敢出兵,他命令弓箭手不停地射箭。就这样,等草船上插满了箭,诸葛亮趁着顺风顺水逃走了。回去一数,船上密密麻麻的有整整十万多支箭呢!真是太精彩了。

  读到这里,一股敬佩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佩服诸葛亮的料事如神,更佩服他豁达大度的品质。他明明知道周瑜不怀好意,处处和自己作对,想方设法除掉他,但他那么宽宏大量,最终让周瑜感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可惜,在现实生活中像诸葛亮那样心胸宽阔的人却不多。在我们班,看到别的同学得到老师的表扬,有些同学就心怀嫉妒,他们不但自己不努力,还在背地里说长道短,甚至还要说些人家的坏话,搞得同学之间不能和睦相处。有时候同学之间发生一些矛盾,这都是很正常的,可就有些同学却斤斤计较,生怕自己“吃亏”不肯让步,非要弄个我是你非不可。这样为一些小事伤和气,真不应该。

  常言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心胸开阔,豁达大度,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多一份融洽,多一份信赖,那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是多么美好呀!

读《三国演义》有感2

  这个假期,我和孩子一起读了《三国演义》,看了三国演义的电视剧,虽然只看了一部分,但是仍然有很多感悟。三国演义对核心人物的刻画可谓是栩栩如生,比如机智过人的孔明,重情忠义的关云长,一心复国的刘备,都是书中脍炙人口的人物,然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代“奸雄”曹操。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书中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有勇有谋。当董卓专横霸道时,很多官员都畏惧董卓,敢怒而不敢言,更别说有对抗董卓的举动。然而这时曹操挺身而出,要去刺杀董卓,宁可牺牲自己也想为民除害,他的勇气,他的胆识令人敬佩。

  曹操专横霸道,但是他的专横霸道来源于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想用自己的专横霸道创设一个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他的专横霸道不同于董卓,他爱民如子。记得书中讲到,有一回秋冬之际,曹操率兵出征,经过一块儿麦田时便下令谁的马要是踩到了农民的麦子便要处斩,可见,他也体恤人民,对待投降的将士,曹操又何尝不是仁慈地对待他们呢。

  曹操的雄才大略不仅在军事上,还在于他的治国上。曹操占据青州的时候,田地荒芜,居民流离失所,农耕不振,经济衰退,简直就是一颗无可救药的重灾区,曹操就实行军民屯田制,不仅大力发展生产力,还从中获得了充足的军粮,使民有所食,军有所养。

  曹操重信守诺。在关云长与刘备、张飞都失去消息时,曹操爱惜关云长的才能,答应关云长的三个约定将关云长留在了自己身边。而后关云长得到了刘备的下落,执意要去寻找刘备,曹操虽然知道关云长这一走会变为自己敌人的大将,但仍然信守诺言,亲自送关云长踏上寻找刘备的旅程。

  这就是曹操,一个专横霸道,爱民如子,重信守诺的有血有肉的一代枭雄!

读《三国演义》有感3

  有一本书,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有一本书,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是文学界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一本书,伴随着我成长,它,就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阅读拼音版的《三国演义》了。不过,是在妈妈的逼迫下读的,那时,我总是偷懒,只是一目十行,草草浏览,对书中的插图,我却很感兴趣,毕竟是男孩子嘛,总喜欢舞刀弄枪。书中那威武的人物图像,各样的兵器,吸引着我。就在这不经意间,我对这本书已经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

  十岁那年,妈妈又给我买了一本少年版的《三国演义》,那时我已经认识很多字了,不知不觉中,我又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开始了刻苦的攻读,睡觉前看,上厕所看,闲暇时看……书中忠义的关羽,勇猛的赵云,雄才大略的曹操,都成为了我心中的偶像,我对《三国演义》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看的电视剧是《三国演义》、看的动画片是《三国演义》,就连玩的玩具都是有关《三国演义。》。

  渐渐地,光是阅读少年版的已经不足以满足我的胃口,我开始阅读原著了,其中全是文言文,必须一句一句地啃,但是凭着满腔的热爱,我终于读完了原著。书中的许多故事,我都熟记在心。《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让我感触多多,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他先后算鲁肃,算曹操,算天气,算环境,凭着超凡的智慧,成功借箭!在阅读原著的时候,我对一个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是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虽然曹操足智多谋,但因寡不敌众一直处于劣势。曹操求贤若渴,收留了被袁绍赶出来的徐庶,并听从了徐庶的妙计,打了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真不愧是一代枭雄!诸葛亮的故事让我懂得智对生活,而曹操的故事又让我明白沉稳与冷静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国有句话:平生不读三国,便称书生也枉然!《三国演义》成为了我生活中最好的“朋友”,它教给了我如何做人、做事,它是我最喜欢的古典名著!

读《三国演义》有感4

  《三国演义》这本书一开始看到它时,我就对它“情有独钟”。从青少年版到珍藏版都有百读不厌。《三国演义》的每一个故事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奇妙的梦幻之旅。这就是我喜欢读《三国演义》的原因吧!

  每当我看《三国演义》时脑子里不禁浮现出这些人物,比如:狡诈多疑的曹操,礼贤下士的刘备,机智聪明的诸葛亮,多才多艺的周瑜,胆小怕事的刘禅……但是,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贤相的典范,又是道德智慧的化身。大家一定都看过《七擒孟获》这个故事吧!他不禁让我联想了“擒贼先擒王”这句话,诸葛亮讨伐孟获,虽然孟获是边区叛乱族的首领,但还是被诸葛亮多次捉住,最后孟获还是心服口服,归顺了蜀国。诸葛亮最后一次擒住孟获时真的是擒住了孟获吗?不,不是,是擒住了孟获的心。虽然他在话里面也是个有谋略的人,可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碰到了诸葛亮,可是诸葛亮为什么不杀了孟获一了百了呢?是因为诸葛亮是一个心胸宽广,以德服人的君子,诸葛亮一而再,再而三的擒住孟获,说明诸葛亮在攻孟获的心。天地间最广阔的不是大海,不是天空,不是大漠,而是人的胸襟——诸葛亮三翻五次擒住孟获,又放走孟获而没有赶尽杀绝是让孟获心服口服于他。

  由此我便想到了我们的茅老师,每当我们犯了错误,茅老师总是将我们叫到办公室,对我们敦敦教导。茅老师的这种“通过讲道理而不是用蛮力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是像故事中的诸葛亮吗?我庆幸遇到一位明理的好老师。

  通过这篇文章,我明白了解决问题还是该动动脑子,不能靠武力解决,只有以智取胜,以德服人,才能更好地解决矛盾,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都一样。希望通过努力学习,都能成为像诸葛亮一样有智慧,有谋略,有胸襟的人!

读《三国演义》有感5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争霸,最后归于晋朝的故事。书中每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都描写的精彩绝伦,每一个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如果我能穿越过去,亲自体验一下,那该多好啊!

  如果能穿越回去,我想做诸葛亮身边的一名小卒,亲眼目睹三顾茅庐,看刘备三兄弟如何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亲身体验赤壁之战,看孙刘联军如何巧用火攻击退曹军。接下来随着他驰骋沙场,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火烧新野,这些不得不让我佩服他的智慧。但他却在街亭一战时误用马谡,导致蜀国大败,丢失重要军事要地,这样看来聪明绝顶的人也会犯错误的。

  如果能穿越回去,我想我会做一个曹操身边的小卒,亲身体验一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在官渡之战,我会随着曹操去烧袁绍囤在乌巢的粮草,帮助他取得这场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在赤壁之战,我会随着曹操败退到华容道,亲眼看一看曹操在败退中三次大笑的豪迈模样,再看一看关羽是如何义薄云天,放走他的。这两场战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只不过身为主角的曹操在实力弱小时成为了胜者,在实力强大时却成为了败者。可见,战争的胜负并不仅仅取决于实力呀。

  如果能穿越回去,我还想亲眼目睹一下武将的风采。先跟随赵子龙去长坂坡杀他个七进七出,再去看一看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情景。呀,我敢睁眼去看吗?我一定会吓得不敢睁眼的。最后,我还得去看一看蜀将姜维与魏将郭淮的骑马追逐战。他们两人一前一后用弓箭对射,看起来好像是电影里的汽车追逐战一样,让人惊心动魄。

  如果能穿越回……唉,我还是别做白日梦了。如果觉得对三国的故事还没有看过瘾,我还是再去读一读《三国演义》吧。读书的时候,自己不正是随着作者的描述在穿越吗?

读《三国演义》有感6

  书中自有黄金屋,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面对浩如烟海的书海,美文杂志数不胜数,外国名著琳琅满目,但当我遨游于书海中时,我更喜欢捧一本古书,一本散发着书香的《三国演义》。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它可谓是老少皆可读之,它生动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无一不让人称赞。面对一章一回的故事,我更喜欢撇下这陈旧的想法,将它作为一本人物传记来阅览。

  纵观三国无数豪杰,在武将中,我最喜爱的便是关羽了。他武艺高超,技压群雄;他为人忠义,有义气,有胆识;但他歧视别人,为人骄傲,以致最后骄兵必败……最令我敬佩的,是他刮骨疗伤的镇定自若,是他被吕蒙俘虏时的一腔热血。面对魏军的威逼利诱,他从容镇定,不向敌人妥协半步,被风吹起的长须,扫尽了曹操的希望,也扬出了一篇千古赞歌。他教会了我为人正直、忠义。

  而对于谋士,我喜爱的便是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了。诸葛亮拥有旷世之才,有勇有谋,且善于用兵,能洞察一切。可以说刘备事业的成功有一半是他的功劳刘备死后,蜀军完全由他主持,若没有诸葛亮的帮助,蜀国早已灭亡。他三气周瑜,诸葛亮巧妙地把周瑜气得身亡,尽显了他的智高一筹,胜券在握、成足在胸的智谋。他草船借箭,则是体现出他巧用天时,知己知彼。诸葛亮的无数英雄事迹,不仅让我拍手称赞,更是教会了我要积极思考,知识全面。

  除此之外,刘备的宽容,曹操的奸诈,典韦的勇猛,张飞的豪爽……这些令人记忆深刻的性格镶嵌在一个个故事中,人们在阅读时大饱眼福,亦受益匪浅。这无疑是一本成功的书,是不朽的书,无愧于其四大名著的称号。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后记

读《三国演义》有感7

  近期学校图书漂流下发了《三国演义》上下两册书,要求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想必大家也都和我一样看完了吧。《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根据北宋至明朝时期的民间故事和戏曲,结合《三国志》整理、编辑而成的。

  这本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代群雄逐鹿的军事斗争,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有仁义当先的刘备,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有气量狭隘的周瑜,有阴险狡诈的曹操,有英勇善战的关羽……

  书中刻划的200多个人物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主要有四个。第一位是刘备,字玄德,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身高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以贩鞋织度为生;第二位是张飞,字翼德,身高八尺,豹子头,圆眼睛,声如洪钟,做卖酒屠猪的生意;第三位是关羽,字云长,身高九尺,胸前长须飘飘,脸色如同红枣,丹凤眼,卧蚕眉。第四位是诸葛亮,字孔明,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他们虽然性格不同,但他们都是仁、忠、勇、谋的典范,他们是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英雄。

  在中国两千多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数的英雄,也赋予了英雄不同的含义。七七卢沟桥事变中,中国将士奋不顾身,顽强作战,奋勇杀敌,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民的不可欺不可辱。无数不知名的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英雄。

  新时代的解放军战士们,他们不畏冬日的寒冷和夏日的酷热,不顾环境多么恶劣,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安全,他们日夜驻守。当地震、洪水、冰雪等灾难降临的时候,最先出现的总是他们的身影,最危险的地方总有他们的身姿。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他们总是不畏艰险,舍小家顾大家,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是新世纪的英雄。

  《三国演义》这本书内容丰富,成语很多,虽然阅读起来不如现在的文学作品顺畅,但是正是通过对经典和原著的诵读,才让我更深地体会到人物的丰满,故事的生动,让我对历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读《三国演义》有感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个寒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书中刻画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被作者罗贯中刻画得淋漓尽致。义重如山的关羽,阴险多疑的曹操,爱民如子的刘备,嫉贤妒能的周瑜等。而诸葛亮更是作者心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他不仅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还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他也是我最敬佩的人物。

  诸葛亮至死效忠于刘备,一心为他统一三国,才想出这么多成功的计谋。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不能轻言放弃。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这些计谋都叫人意想不到的。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诸葛亮这样的精神。告诉人们在做事之前,要先把事情考虑好,谋远虑足,不要鲁莽,用智慧去解决问题,遇事谨慎小心。看到诸葛亮,我不由的想到了自己,我做到了吗?在每次完成事情之前,我总是不计后果、鲁莽行事,以为遇到困难时总会有办法解决,等到真的有困难了,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就变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做事情就事半功倍了。有时我还没认真去想办法,就知难而退。回想起来,我这种做法是多么惭愧呀!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每位英雄都给我留下不同的感想。从这一个个故事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读《三国演义》有感9

  看完电影《赤壁》之后,我又一次掀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曹操是诡诈狡猾的,刘备是谦逊不张扬的,孔明是伶俐谨慎的,周瑜则有勇有谋但心胸狭窄。总之每个人士都有不同的性格,作者描画得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我有揣摸的决心。

  最仁慈的君主是刘备。他受将臣、百姓之爱戴。刘备的能力总是体现在佣人上,拜访水镜先生司马徽,进而幸得忠实的徐庶,最后受此二人指点风雪之中三顾茅庐,成功请到全国奇才诸葛亮出山。而后又收服数位博学多才的谋士助他抗东吴,战曹操。他爱平易近如子,宁失性命也决不抛弃汉室百姓;爱将胜子,看着子龙上将一人抱着阿斗杀出长坂坡曹兵的围追堵截,心疼得将亲生骨肉弃之于地。一个做草鞋的能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全国得其一,正是因为这些个高尚而善良的品质赢患了百姓的爱戴和将臣的忠心。

  最忠义的是关羽。他过五关斩六将冲杀无数,没有不惧云长之人。百姓的家里吊挂着他的画像,魏国兵将见了竟毛骨悚然,威震四海,名传四方,连曹操都无比恭敬这位将军。云云有能力之人始末铭刻桃园三结拜时对刘备许下的忠心,因失刘备音讯而掩护二位嫂太太屈住与曹操帐下,依旧对峙约法三章一心向汉。吕布是有勇无谋,而关羽则是有勇有谋。孙刘结合抗曹时,周瑜不怀好心假意邀请刘备赴帐,实际上是想在酒菜上安插埋伏杀戮刘备。诸葛亮听后着急了,恐主公性命难保,但一听关于羽护驾,便如释重负放了一百二十个心。由此可见关羽为人谨慎,颇有脑筋,料到周瑜居心叵测所以对峙护驾。

  最大智的人是孔明。刘备若没有了诸葛亮,如何识破吴、魏之奸计?又如何运用各种各样的妙计令敌军身陷重围?呕心沥血的荩臣不如足智多谋的荩臣,而足智多谋的荩臣又不如能未卜先知的荩臣。诸葛亮,这个自比管仲、乐毅的奇才乃是集以上三点于一身,铁齿钢牙,舌战群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劳,可谓功盖千秋!敢问谁不喜欢这个祭东风,气周瑜,草船借箭,料事如神,智料华容道,识破魏延反骨的诸葛亮呢?

  我掩卷沉思,书中人物的身影仿佛一直在眼前,我向往那种杯酒天下的豪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应该向他们的忠义气概学习。

读《三国演义》有感10

  三国写到这时,蜀国已是国力空虚,千疮百孔,无力回天。但蜀汉从不缺乏人才,即使诸葛亮逝世,蜀国仍然维系了近乎30年之久,我认为这应归功于蜀国降将——姜维。

  话说这三回,说的是魏将诸葛诞义讨司马昭,姜维趁机出师伐魏,被邓艾击败,司马昭出兵镇压诸葛诞,诸葛诞兵败身亡,姜维只得班师回朝,后姜维再次伐魏,识破邓艾诡计,大败邓艾,邓艾派人命黄皓散布谣言,姜维被后主召回。

  姜维在陇西一战中降于西蜀,后被诸葛亮赏识再加上姜维个人的一番努力,在后蜀掌握一定兵权,在北与魏军拉据。此三回讲的便是姜维北伐的部分内容。在诸葛亮死后十九年,姜维逐渐成长起来,成为蜀国的中流砥柱。他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却不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几乎没有任何作为,他的所有心思基本都放在了北伐中原上。在政治斗争中为了躲避黄浩这样的小人物使自己兵败而归,就像这第一百一十三回讲的,黄皓在朝中散播姜维降魏的流言,加之后主的昏庸无能,姜维只得被迫回朝,失败而归。诸葛亮尚且因为刘禅听信谗言,李严谎报军情,六出祁山却无功而返,何况姜维。

  姜维传承了诸葛亮的北伐意志,面对费?t固守江河,这样不思进取的上司,他没有自暴自弃,依旧利用手中不足万人的部队多次与魏军较量。书中这样写到:“人生如白驹过隙似此千延岁月,何日恢复中原乎。”这一句话令人为之一颤。虽说他的才华不及诸葛亮等人,但他那份不畏艰难险阻,不惧牺牲,誓要兴复汉室,回归中原的决心,那份固执,比诸葛亮都有之而不过及,尤其是他作为一名降将,无论是为了自己的事业与名声,还是为了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以弱小的蜀国对抗强大的魏国,且几乎都是主动出击,从未怯懦,知道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梦想。

  可惜的是,如此人才,依旧无法实现抱负。像诸葛亮,杜甫更是评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姜维也是如此,这或许是冥冥中注定的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11

  《三国演义》是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在那么多精彩的故事中,我最喜欢、感受最深的就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刘备驾崩后,他的儿子刘禅即位当了皇帝。这是位无能的新皇,当时势力雄厚的魏国曹丕就联络了孙权以及辽东鲜卑、南蛮等少数民族的首领,大举伐蜀,却败给了诸葛亮。

  这次战争以后,南蛮王猛获又举兵10万准备反攻,诸葛亮帅兵应敌,运用了他的智慧战胜了猛获。为了让他心服口服,诸葛亮并没有杀他而是把他放了重新集结部队再次对战。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猛获被诸葛亮抓了七次,让猛获心服口服,猛获说自己“不敢再背叛蜀国了”。

  读了这段故事后,我觉得诸葛亮不但智慧有谋而且又心胸开阔,明明已经把猛获抓住了可以把他处死,但他没有这么做,还给他吃大餐等,这种精神让我感动了,此时的猛获也体会到了诸葛亮的不杀之恩与他的心胸开阔。最可怕的力量不是拳头啊!

  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事情。有一天,我把同学的一支漂亮的自动笔摔坏了。他生气地骂我,并叫我赔。当时我是不小心才摔坏他的笔的,我就大声地辩解:“你骂我干嘛?我也是不小心的啊!”我们就这样一直吵了下去。过了30分钟还没有解决,我有点反应过来,不管怎么样他的笔是我摔坏的,应该就是我的错。我立马对他说“对不起,我刚刚的态度不好,会陪你的!”他也说“我刚刚也不应该骂你,对不起!”就这样,我们握手言和,争吵结束啦。如果一开始,我就说对不起那该多好啊!

  雨果曾说过:“世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的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宽容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修养。“势服人,心不然。礼服人,方无言。”希望我自己能拥有这样美好的心灵。

读《三国演义》有感12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题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伴着这首耳熟能详的音律,我再一次重温《三国演义》,这清代小说的巅峰。急于兴复汉室的刘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张飞与关羽、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曹操,这些英雄又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我随着这本书走进了历史上局势动乱的三国时期,亲临了马革裹尸的战场,目睹了考虑周全的计谋,同时也感受到了千古流传的情谊,那就是诸葛亮对刘备的忠心。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就是诸葛亮,一个淡泊名利的隐士,一位足智多谋的智者,一名忠心耿耿的军师。如果诸葛亮是一匹未被世人了解的千里马,那么刘备就是发掘千里马的伯乐。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二十年如一日地为刘备奔走效劳。火烧新野、白河用水、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如今细细品味这些家喻户晓的故事,感受到的不止是诸葛亮那过人的智慧,更是诸葛亮一心为刘备出谋划策打江山的忠诚。他的忠诚不仅仅表现在刘备在位辉煌的时候,更表现在刘备仙去之后。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接受刘备最后的托付。刘备临终前告诫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并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不行,你可以取而代之。”但是诸葛亮并无谋权篡位之心,依然竭尽全力辅佐着刘禅,尽管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完成刘备的遗愿,诸葛亮多次亲自出征,从无怨言,只为报答多年前刘备的发掘之恩。

  摇着羽毛扇的诸葛亮永远是我最敬佩的英雄,不仅仅因为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的智慧,更因为他对刘备那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

读《三国演义》有感13

  《三国演义》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将之间设计的计谋、谋士之间看穿的人心,还有那一场场惊心动魄、以血洗礼的屠杀与战争背后,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深居在男儿之后的女子?“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当时军刀霍霍之时,花还未落,人却已亡。自古红颜是否真的多祸水?那些女儿身的背后,又是怎样流着辛酸难言的泪?

  在董卓任意于长安杀戮之时,貂蝉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为歌女。貂蝉见汉室王朝被奸臣董卓操控,在月下祷告上天愿为主人分忧,恰被王允发现便收其为义女,用歌姬貂蝉这枚棋子定下连环计,周旋于父子之间,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使其互相猜疑至反目成仇。在她受王允请求之托时,她是毅然决然地答应的。

  “若与国家有益,贱妾亦何惜一身?但惟司徒筹划。”

  “愿听遵命,虽死不辞!”

  貂蝉扭转了董卓政权的局势,却也无法改变自己任人摆布的命运。在这样的战乱年代,自己本就无所依傍,但却为了家国抛弃自由和贞操,在政权和欺骗中周旋。即使至今,她依然背负着“祸水”的罪名不知下落。可她立下的功劳确比任何一个在沙场上马革裹尸的壮士都要荡气回肠,至于她内心真实的想法,恐怕只在凤仪亭的烟波中渺渺远去了……。

  祸兮福所矣,福兮祸所伏。

  “我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呵,李儒这一句叹息,人们大都为董卓深感到将亡之音,丝毫却不知这些“女人”的身体和灵魂早就注定要死在男人们勾心斗角的角逐之中了。

  女儿悲,安宁何时归?女儿卑,自由何时回?

  董卓曾说:“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当郭论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往长安时,不提死者之多,纵军士淫人妻女,哀啼之声,震动天地。自古红颜,本就挣脱不了命运的束缚,就是这样悲戚,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她们,活的如此屈辱,又是那样的卑微。论巾帼英雄,鲜有昭君出塞维护国家稳定,也难有杨门女将沙场折戟沉沙名垂千古。所谓的有国才有家,那些心怀国家和功名的烈士可知这一去家便亡的妻女的苦楚与无所依靠的孤独,待到历史尘埃落定之时,女儿家的身影,也大都只出现在史书中“淫人妻女”“夫去妻死”寥寥几笔中了。

读《三国演义》有感14

  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各有着令人赞不绝口的特色;各有着吸引人的魅力;各有着使“大脑”受益匪浅的知识,但我还是着迷于那风靡中小学生的《三国演义》!读起它来会感到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这本书分别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将近一百年蜀汉、曹魏、东吴三国争夺天下的历史风云。它不仅纪录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还反映了三国社会间互相矛盾引起战争的严重,概括了三国期间的历史巨变,三国时期。虽然民不聊生,却趣事连连;虽然连年战乱,却英雄辈出,涌现出了一批咤叱战场风云的各种英雄人物!有赵云、刘备、姜维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那足智多谋的卧龙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的作为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数他草船借箭了——话说那次周瑜计划的“蒋干盗书”事件看起来似乎天衣无缝,但还是被诸葛亮的法眼给识破了,所以周瑜一直怀恨在心,就想方设法要把他除掉。

  直到有一天,周瑜把诸葛亮找来,要他为即将逼近的水军大战造出十万支箭,必须十天之内造完。诸葛亮却主动请缨”:水军大战已成燃眉之急,十天之时太多,这样吧,三天之内造完,不然以军令处置!“要说三天造完十万支弓箭,可是比登天还要难上加难呢!诸葛亮定是胸有成竹,可诸葛亮前两天竟毫无作为。直到第三天,他只向鲁肃要了二十艘木船,上面扎满了稻草人。待到午时,江上竟云雾缭绕,只听诸葛亮乘着船,来到曹营擂起了战鼓。曹军以为是敌军来犯,但却因为有雾看不见,只好往江上纷纷射箭,结果都射到了稻草人身上…………诸葛亮满载而归!他用自己过人的才智化险为夷,让周瑜刮目相看!怎么样?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真让人震惊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们应该学习诸葛亮树立的远大志向与他那机智过人的思维!

读《三国演义》有感15

  “文鸳单骑退雄兵姜维背水破大敌扬州”,该篇讲述了都督毋丘俭因不满司马师擅行废立之事,与刺史文钦以废主之名,举兵讨伐司马师,毋丘俭失败之后,司马师卧病不起,并在传印于其弟司马昭后病逝。

  开头就提到,毋丘俭与文钦率兵讨伐司马师,但最后却沦落到毋丘俭被人设宴杀之,而文钦大败而归的下场。这场战役虽不及三大战役赫赫有名,但也极为精彩,是我最喜爱的片段之一。那么,信心满满、野心勃勃的毋丘俭一众将领为什么会战败呢?其实早在司马师在府养病时就已听到了淮南的告急,并请太尉王肃等人一同商议,众人谈到毋丘俭好谋而无断,文钦有勇而无智,所以司马师命令王基领前部兵来南顿城下寨。那为何他要命令王基领兵前往呢?因为南顿极好屯兵,可提兵星夜取之,若迟则毋丘俭必先至矣。而回到战争最本质的要点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为输给了敌方的战略谋划,毋丘俭最终不可避免地迎不了他的胜利,并且极为可悲地死于慎县城的县令宋白精心设置的盛宴上。回到开始,毋丘俭与文钦起兵造反的目的是什么?便是因司马师的废立之事所引起的不满;战胜后的司马师又如何了呢?在毋丘俭与文钦密谋杀害司马师之时,他早已患病,且卧府养病中。这两人的造反使司马师不得不带病出征,战后便病逝了,并于死前将印传于其弟司马昭,两人心心念念地盼着打败司马师反身为王,而司马师即便是战胜了也活不久,这场战役到了最后,双方皆不在了。最可笑的一点是,曾经曹爽心腹之人魏殿中校尉尹大目,因其主为司马懿所杀,故事司马师,但常有杀司马师报曹爽窒息呢,又素与文钦交好,在文钦杀入敌方阵营前,他曾为文钦向司马师求情,并想告与文钦司马师命不久矣,但文钦并不听劝言,反先前计划,最终大败而归。

  看完这些我深有感触,一个人明明能够有机会达成所愿,却偏偏与胜利擦肩而过;而另一边的胜方却在之后因病消逝,让人分不清孰胜孰败了。而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也使下一步走向了未知的道路,不到最后谁也不清楚结局,可谓步步惊心。从中我也感悟到了,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

【读《三国演义》有感】相关文章:

1.读《猫武士》有感

2.读《根鸟》有感

3.读《名人传》有感

4.读创业故事有感

5.读草房子有感

6.读《爱丽丝梦游仙境》有感

7.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8.《三国演义》读后感

9.三国演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