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威先生读后感

时间:2019-11-17 08:07: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华威先生读后感

  《华威先生》刻画了一个浮夸、傲慢、权欲熏心,"包办抗日"国民官僚形象,他实际上是包而不办,自诩为民众服务却破坏民众利益,以"人民公仆"自居却过着老爷生活,其言其行处处暴露出他的虚伪本质。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华威先生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华威先生读后感

  华威先生读后感1

  张天翼笔下的华威先生,想来并不陌生。他那匆匆忙忙以相同的方式、相同的语言,出席各种会议的官僚主义形象,定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人说,从当今一些领导同志身上,也能找到华威先生的影子。想来也是,看看那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会必赴、赴会必讲、讲必重复的领导同志,与华威先生何其相似!

  不过,这样说有失妥当。

  华威先生作为抗战时期的一个企图到处伸手的国民政客,与我们今天勤勤恳恳为四化大业四处奔波的领导同志,当然有着本质区别。把领导与华威先生放在一起相比较,显然是对领导同志的不恭,对人民公仆的亵渎。依我看,除了上述本质的区别外,在形式上还能找出许多不同来。

  华威先生匆忙所致,对各种会议应接不暇,通常是会议开始之后才到场。而我们领导同志参加各种会议往往有足够的提前量,准备充分,有条不紊。当然,这也让办会单位和人员忙得不亦乐乎,或列队迎接,或刻制横幅,或忙于接待……这一切都不能有丝毫疏忽。此一不同也。

  华威先生到会发言虽则内容重复、空洞无物,但毕竟是出于自己之口,好像从不准备什么讲稿。而我们领导同志出席各类会议的发言,皆要提前准备停当。当然,为显重视,照稿发言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那些讲稿都并非领导同志亲自准备。想想这也难怪!不少出席会议讲话的领导只是为了保证会议的“格”,以示对会议的重视,而对自己要讲的问题其实并不了解或了解不多。于是乎,这就让秀才们有了得以骋其才智的机会。其实秀才们也不好当,起草讲稿尤非易事。除了要讲的内容细心了解外,领导的特点也要悉心揣摸:此领导爱展开充分,务使透彻;彼领导喜欢要言不烦,力求简洁;此领导希望提几条慷慨激昂的口号,或四言凑成琅琅上口的十六字;彼领导愿意来几句铿锵有力的四六骈体,或气势磅礴的对偶排比──这一切,秀才们务要绞尽脑汁,使所写内容与领导同志的身份个性铢两悉称。有人说,领导同志讲的大都是秘书的话。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此二不同也。

  华威先生一天要赴好几个会议,赶的是时间,讲的是效率,故能一贯坚持长话短说的原则。就这一点,在当今是委实难得的。而我们一些领导同志的“赶场子”,好像并非华威先生那样的积极和高效。到会亮相一下,说的虽是些与华威先生的“路数”并无二致的一祝贺、二支持、三希望的官话空话套话废话,但却长篇大论,没完没了,让人不知所云,直打瞌睡。与之相比,从华威先生身上倒是颇能体现当今一直呼吁的“开短会、讲短话”的作风。此三不同也。

  从《华威先生》一文中,笔者未曾找出华威先生参加会议后是否有过吃喝、娱乐等只言片字,从文势来看,又不像作者省却了这一笔,由此想来华威先生还是有一点务实之处的。而当今的各行各业、各式各样、名目奇特、所费不赀的会议中,吃喝、住宿、游览、娱乐等后勤运作的安排,细究得不得了。其重视程度、经费耗消、精力投入,都远远超过了会议本身。所以,凡那些有领导参加的最后功德圆满的盛会,颇能体现办会单位与人员之艰辛。劳民伤财、苦不堪言那是可想而知的。会议的实际意义姑且不说,餐饮、娱乐、旅游等无关行业倒是创收了不少。此四不同也……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比来比去,比出的结果倒是:当今那些酷似华威先生的领导同志,甚至比华威还“华威”!

  华威先生读后感2

  张天翼是现代文学史上“左联”的重要青年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讽刺风格,为世人所瞩目。《华威先生》是其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史上不可多得的名作。这是一部创作于抗战之初的政治讽刺小说,暴露了国统区的弊端。在抗战的特定时代环境中,华威先生无疑是国民政客的化身,其反复鼓吹“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则是国民四处抓权、破坏抗战的真切写照。

  作者继承了鲁迅、果戈理、契诃夫、莫泊桑等中外名师的文学描写手法和反映现实与人生的传统,学习了他们讽刺艺术的优秀成果,又采用漫画的方式,体现了张氏讽刺艺术的独特风貌。在塑造华威先生这一形象时,张天翼并没有用具有中心意味的事件或大的矛盾冲突来表现,而是以叙事者“我”作为外视点,靠“我”的观察并用平实的语言叙述出来,显得不温不火,诙谐幽默,含蓄深沉,却也发人深思。作者通过对华威先生参加会议的忙碌、衣着、重复的陈词滥调以及可笑的行为动作进行的绘声绘色描写,以异常简单的“写意”手法,几笔就勾画一个浮夸傲慢、虚伪狂妄、盛气凌人的国民文化官僚的形象。

  张天翼并不直接进行评论和指出,而通过华威先生形象和行动上的前后矛盾对比,并采用了适当的夸大和丑化,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例如华威先生刚出场时就给人一种他非常忙的感觉,他对“我”说:“我们改日再谈好不好?我总想畅畅快快跟你谈一次──唉,可总是没有时间。今天刘主任起草了一个县长公余工作方案,硬叫我参加意见,叫我替他修改。三点钟又还有一个集会。”“王委员又打了三个电报来,硬要请我到汉口去一趟。这里全省文化界抗敌总会又成立了,一切抗战工作都要领导起来才行。我怎么跑得开呢,我的天!”于是和“我”握手告别,开始忙碌地赶起场子来。那华威先生究竟有多忙呢?让我们来看看。先是他的包车总是跑的顶快,“像闪电一样快”,从一方面突出了“他的时间很要紧”。他首先到难民救济会去开会。张天翼在写这一段时,描写了一个小细节,“他在门口下车的时候总得顺便把踏铃踏它一下:叮!”这一细微的、稍不留神就会忽略过去的下意识的动作,恰好泄露了人物内心隐秘的君临一切的心理状态,这一声“叮”正是想引起在场人员的注意,特意告诉人们:“我!华威先生来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说开头“我”称呼他为华威先生,但他却让“我”叫他“威弟”或“阿威”,很好体现了华威先生的虚伪。“华威先生很客气地坐到一个冷角落里,离主席位子顶远的一角。他不大肯当主席。”但他却以自己时间不够支配为由让主席简短发言,主席还没发言完他就起来提意见,一副比主席还厉害的样子。他总结了两点建议,一是每个工作人员不能够怠工并要加紧工作,二是青年工作人员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才没讲几句,华威先生就“把帽子一戴,把皮包一挟,瞧着天花板点点头,挺着肚子走了出去。”在临走时,他把主席拉到一边,“伸出个食指顶着主席的胸脯”说话。有一位忍不住插嘴了解释的青年,华威先生则“冷冷地瞅他一眼,带着鼻音哼了一句──“唔,我有别的事。”刚进门时庄严的态度和现在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态度有着很大区别,撕破了华威先生的伪装。接着,华威先生又到了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场。他依旧因为时间赶而打断了正在发言的人,自己发表了两个意见,而其中的第二点依旧是强调认清一个领导中心。

  于是,他又匆匆赶到文化界抗敌总会的会议室。不出所料,他提的所谓的意见就和他在前两次会议中提的意见一样,“反复地说明了领导中心作用的重要”。发表完“高见”后,他就戴起帽子去赴一个宴会。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华威先生的忙不过是一个幌子,他其实是虚张声势、欺民扰民,他忙于泡会、应酬、宴请,虚伪而无聊。值得一提的是华威先生的参加三次会议的态度有些不同,或许是因为会议的级别不同吧。第一次会议,“照例──会场里的人全到齐了坐在那里等着他。”,“他并且还点点头。他眼睛并不对着谁,只看着天花板。他是在对整个集体打招呼。”,他完全将自己当做这场会议的主角,对于迟到毫不在意,仿佛大家理所当然地应该等他。“主席报告的时候,华威先生不断地在那里括洋火点他的烟。”,还“猛地站了起来”,“大声说”,十分傲慢无礼。而到了第二次会议时,“他坐了下来,点着了雪茄,不高兴地拍了三下手板。”,可以看出他虽然不是很高兴,但也没有先前那般自大。第三次会议,他明显表现得有礼貌,谦和多了,“这回他脸上堆上了笑容,并且对每一个人点头。”,说:“对不住得很,对不住得很,迟到了三刻钟。”,还要瞧瞧形势,才“拣在一个小胡子的旁边坐下来。”这次他也没有直接打断别人的发言,而是“拿出一张纸条──写几个字递给了主席”要求先发言。他还表示了自身的歉意,说:“主席!”腰板微微地一弯,“各位先生!”腰板微微地一弯,“兄弟首先要请求各位原谅:我到会迟了点,而又要提前退席……”,显得卑躬屈膝。三个会议,三种态度,勾画出华威先生骄妄、虚伪、庸俗的国民忠实走狗的奴才嘴脸。华威先生还是个权力欲相当强的人,对于什么事都想插一脚。妇女界有些人组织了一个战时保婴会,竟没有去找他,他知晓后就开始打听调查,一定要成为战时保婴会的委员。当他训斥两个两个学生样的人不去听他的演讲时,他又获知有个什么“日本问题座谈会”,虽然找过自己而错过,却居然在他不知晓的背景下擅自召开了,因而他勃然大怒,“咬着牙,嘴唇在颤抖着”,“倒到了沙发上,嘴巴痛苦地抽得歪着。”,“没命地喝了许多酒,嘴里嘶嘶地骂着那些小伙子。他打碎了一只茶杯。”这些有些夸张的`行为动作极具讽刺意味。

  像华威先生一样“包而不办”、心怀叵测,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伪善市侩官僚具有鲜明的代表性,这样的官员如今依旧可见。这使得小说突破了时代的局限,让人至今读来仍然有所感慨。

  华威先生读后感3

  "华威"先生依旧每天忙的不得了,充电宝不离手机,手机不离耳机,耳机呢,时时刻刻都在耳朵上挂着,接电话方便极了。先生每天起码要接好几百个电话,电话那头有各色各样的耳朵,有幸聆听先生的教诲。

  星期天的天气很怪,阳光很好,风也极大,叫人又冷又热。长沙的街头行色匆匆,大家似乎连收一张传单的时间也没有,急急忙忙的步伐,冷冷淡淡的眼神加上客客气气的拒绝,这样,发传单的人反而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真是抱歉啊。

  傍晚是拥挤的地铁,是模糊的人群,是嘈杂的声音和昏睡的眼睛。杆子上粘着各种各样的手,大的,小的,老的,年轻的。有红色的指甲,有裂开的肌肤。"华威"先生在地铁上工作,细细的耳机线连着一个家庭的欢喜,地铁上的杆子直直地扶住他的身体,稳稳的声音传进那边的耳朵。

  夜是赤脚踩在冰冷的地板,是眼前的一片狼藉,是潮湿的木板床和灌冷风的窗。

  "华威"先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朋友。

  "华威"先生稍稍年长我几岁,第一次见面就带给人很大震撼,同行的几位朋友纷纷表示了惊讶。他似乎是个很成功的人(具体如何则不十分了解),言表之中带着十足的自信,举手投足都是一份坦坦荡荡,你若是同他见面,定会有同样的感觉。先生是面试官,也是个颇有才气的文学爱好者,他的文字和他的人一样,往往第一眼就让人惊讶不已。我是应聘者,昨日恰巧吃了亏,今天略有克制,万万不可张扬。有这潜意识作背景,"华威"先生的语言发挥了更大的功效。

  "华威"先生教的第一课是慎言慎行。这对我而言受益良多,一时冲动带给人的快感远比悔疚微小,而这种行为又伤人伤己。慎言慎行,慎独的人总会让世界多一分宽容。"keep it real"是先生的理念,在真实面前,人们往往无地自容,但也只有真实,才能做到纯粹的人生。

  我常常有许多"real feelings"因为慎言慎行而闭上嘴巴,不知我近视的眼睛能否准确地表达出这"feelings",却是一个不得而知的问题了。

  "华威"先生乐衷于分析,金融数据、人性特点,在他的眼里快速地分类,各种名词倾巢而出,当事人则有些微对自我的怀疑。不过人嘛,总是在别人眼里才更清楚些,更何况是专家的眼睛呢?

  "华威"先生对工作的前景描述令人眼花缭乱,若不是这实实在在的教室桌椅,还颇有一种传销精神的真髓。先生待人温和,愿意为陌生的人付出善意,为迷茫的人寻找归途。这份热情对待准员工显得尤为珍贵。下午跨过湘江去校区,原以为先生有重要的事要办,却是特意带我去校区参观,仅仅只是为了感受一下工作环境,做到这一步,真是让人不得不感动。

  "华威"先生也是个有趣之人,这一日,令我对工作的感悟甚少,却觉知这人甚是趣味。"keep it real"的理念他是亲身实施,绝不像某些高谈阔论着,嘴里跑火车。他不仅分析他人,更是将自己剖开在你面前,使你不得不真实起来,这种以身作则,实属当代之典范。据不规范统计,在出租车的一分钟里,先生说了九句话,其中包含了十句"你知道吗?",这就实在让我为难了,只好手指紧紧相握,用最诚挚的表情,最真诚的声音回答"我知道。"此时如果加上一个恳切的点头,相信效果会更好些。

  可能说到这里,"华威"先生也会感到迷惑,到底这篇文章,是褒义还是贬义呢?在此可能还是得引用先生之名言"你所感受到的,就是我所传达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keep it real"。

【华威先生读后感】相关文章:

1.名著读后感600字_中外名著读后感大全

2.看见读后感_看见读后感范文

3.读后感---铁假面具读后感

4.飘读后感_飘读后感范文

5.读后感,好兵帅克读后感

6.家读后感_家读后感范文

7.读后感狗狗历险记,读后感

8.读后感阳光心态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