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31 14:20:2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执教的课题是山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下面我将结合多媒体为大家介绍我开发设计的《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前准备、评价任务设计、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课标解读:《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为组织和实施方式,引导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理解与体验的课程。

  教材分析:

  山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的活动三,“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在让学生通过收集家乡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思维、身体、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要让孩子形成一个对家乡的正确广泛的认知非常重要,此阶段孩子接受能力很强,稍加引导,领略家乡风情,必将让孩子们形成一个对家乡直观的认识,形成对家乡的深厚热爱之情。

  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够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

  3、乐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教师准备好关于家乡的信息资料、图片、照片等资料。

  2、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通过网络、报纸等相关媒体搜集家乡的歌舞图片、传说故事等。

  根据本课学习内容和二年级的年龄特点我的教学过程分为6个环节:一、故事导入,引发探究兴趣;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三、我是小小导游员;四、我是小小故事王;五、我是小小歌唱家;六、夸一夸

  家乡的歌”展示地方的传说故事、名胜古迹、戏曲艺术及民间舞蹈等,旨评价任务设计:通过教学环节“一、二、三、四、五、六”来检测教学目标1的达成。通过教学环节“二、三、四、五”来检测教学目标2、3的达成。

  下面我将解读课件的演示具体介绍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

  环节一:故事导入,引发探究兴趣。

  1、让学生听《沂蒙山小调》教师讲沂蒙红嫂的故事;

  2、带领学生走进我们的家乡“文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声乐体验和故事导入,引出本堂课的主题: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

  环节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1、让学生交流收集到有关家长的故事、传说以及歌舞戏曲资料

  2、小组推荐有价值的资料进行汇报,并说说是通过何种方式来搜集信息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小组交流,能够集思广益,让他们搜集到的资料更加充实,在自身资料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能听一听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让他们提前对家乡的事物有所了解。说一说自己搜集资料的方式也能给组内成员很大的启示,旅游、网络、报纸、电视等资料都是很好的途径】

  环节三:说一说家乡的风景名胜。

  1、这一环节由学生主持,教师和其他同学充当听众。

  2、学生讲解完之后并给出是通过何种渠道收集到的这些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小学生都有着很强烈的表现欲,这一环节正是让他们自我充分发挥,学生登上讲台,拿着指挥棒,一一解读自己了解的风景、名胜,调动了主讲学生的积极性,也进一步激发起听课学生的兴趣,一幅幅美景展现在眼前,有一种美不胜收之感。让学生产生对家乡地理人文景观的好奇和热爱。】

  环节四:讲一讲家乡有的传说和故事。

  1、由学生自发交流,主要有:《王母娘娘洗脚盆》《三瓣石》《李龙王》

  《仙女麻姑》《龙石晒字》《神枪手于得水》等的传说和故事。

  2、并讲讲是通过何种渠道获得的。

  【设计意图: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非常强,有这么多优美动听的故事更加能够深深地吸引住他们的听觉,在倾听和幻想中,感知年代久远的传奇。在讲通过何种方式获得这些故事时能够和全班同学分享经验,供大家效仿。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环节五:唱一唱家乡的歌曲或戏曲。

  1、学生来唱家乡的歌《文登是我家》。

  2、听歌曲《爱在文登》

  【设计意图:歌舞体验往往能够以情动人,在倾听之余,设计让学生能够唱起来,跳起来,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家乡不仅山美、水美、人美还有着动人的歌曲,对家长的热爱之情就会更加热烈和真挚。】

  环节六:夸一夸。

  1、通过交流学生有什么感受。

  2、用家乡话夸一夸家乡的美

  3、伴着音乐再一次领略家乡文登的优美风光。

  【设计意图:通过歌舞体验,学生很容易融入其中,随之歌唱,随之舞动,在歌声中,体会到家乡的故事好听,家乡的歌很优美,进一步升华了对家乡的热爱。】

  下面介绍作业设计:课后,请大家继续搜索关于文登的有趣的或者你感兴趣的事情,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

  【设计意图:继续挖掘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提升对家乡的关注和了解。】

  以上就是我开发设计的《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教学设计,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给与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文作者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在四个不同的季节里画出了四个不同的太阳,表达了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有景,有境,有情。在写法上采用并列的形式,读来琅琅上口,其间运用拟人化手法,充满儿童情趣。

  二、说学情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他们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但同时又存在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持久性差等特点。

  结合《新语文课程标准》、本单元课文训练的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因”、“为”等6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点:识字教学、朗读教学。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美丽的画面的引领下,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朗读的欲望。

  以读代讲:“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朗读、感悟四结合学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四、说教学流程

  (一)歌曲激趣,乐已起

  富有趣味的开课,就像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本课一开始,我播放一首小朋友喜欢的歌曲《种太阳》,让他们的心灵开始活跃起来,一下子把孩子吸引进课堂,再顺势揭示课题,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后的疑问,“天上只有一个太阳,怎么可能有四个太阳呢?”“这四个太阳有什么作用呢?”这些疑问好像一块块磁铁,吸住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乐始浓

  在这一环节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读,教师提出自读要求:一是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二是自学生字,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三是想一想,小男孩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分别送给了谁?

  1、游戏闯关,认读生字。

  众所周知,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和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他们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但同时又存在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持久性差等特点。于是我设计了帮喜羊羊摘苹果、幸运大转轮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生字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为”。通过课件演示,学生观察“为”字的书写顺序是点、撇、横折钩、点,让学生说说有什么要提醒老师注意的。再利用课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在学生交流第三个自学要求时,教师相机贴出“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彩色的太阳”四张图片,并在相应图上写上春夏秋冬,让孩子们明白课文的主线条和大致轮廓,获得整体上的印象,在视觉上获得美的享受。

  (三)读文感悟,乐正浓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描写的四个栩栩如生的太阳形象。在学习文本过程中,我用图画、音乐等多种形式,抓住关键词句,从学生实际出发,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像、品味,让课堂弥漫浓浓的快乐氛围。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先出示了一幅炎热的夏天图,看到了火红的太阳,听着树上的蝉无休止的鸣叫,然后问道:你感受到了什么?在这么热的天里,你最想干什么?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很好的感悟了夏天的炎热,接着,出示了一个绿绿的太阳,顿时,孩子们就感悟到“绿绿的太阳”给大地带来的清凉;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想象秋姑娘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礼物。再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秋天香甜可口的水果、金色的落叶;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创设情境“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呼地吹着,人们最渴望什么?”;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形象又直观地感受“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个别读、小组读、男女配合读、配乐师生配合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并结合图画和一些关键词指导学生朗读,使观察、想象与朗读有机结合,落实了教学重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教学难点也轻松突破。

  (四)回归小结,拓展思维。

  回到课前的质疑,小结提升拓展,如果让你画太阳,会画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表达心里的什么愿望。最后在《种太阳》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五、说板书

  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说课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本节所讲的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章内容是有理数及其运算,在一定意义上讲,它是全新的,但必须充分认识到它是小学所学的四则运算的继承和发展,就本节内容来看,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建立在刚刚学过的有理数加法运算基础上的,这一节课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有理数的减法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特别容易和前面的加法混淆。初学时,学生的正确率不高,所以要通过对法则的透彻理解和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地步。

  这节课首先从某一天的温差出发,引入有理数减法,使学生体会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得出答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然后根据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又以两个实际问题进行运用,使数学计算变得生活化,数学课变得活泼一些,没有这么枯燥无味。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以及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2、 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

  3、 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环境,使其在轻松愉快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及熟练运用法则计算。

  难点: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正确完成减法与加法的转化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当生动活泼,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由于刚升入初中,学生的智力,基础,学习习惯都有较大的差异,很多同学会出现符号处理有误,法则选择不灵活等问题。因此,老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目标的调控作用,随时收集来自学生方面的信息,及时反馈矫正加强交流与合作。

  三、教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遵循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注意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应用旧知识的过程中探究,通过老师的引导启发得到新的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应用获得新知识,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的目的。

  四、 教学程序设计

  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气温是40C,最低气温是-30C,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40C比-30C高多少度吗?(用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出温度计的图片)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昨日气温是-10C,再降30C是多少度?

  学生根据小学掌握的知识都能理解,是用减法运算。让学生列出算式,同时板书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4-(-3)= -1-3=

  2、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观察探索,得出结论。

  4-(-3)=?引导学生回想小学学过的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被减数=差+减数,即?+(-3)=4

  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得出:7+(-3)=4,所以:4-(-3)=7

  在学生学生得出4-(-3)=7后,老师引导学生填空:4+ 3 =7。对这两个算式加以比较,找到不同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再引导学生得出:-1-3=?采用类比的方法,得出答案。

  刚才两个算式:4-(-3)=4+3=7,-1-3=-1+(-3)=-4,从左到右哪些发生了变化?有没有不变的数?能得到哪些结论?请用一句话把这个结论概括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由小组长代表发言,看哪一组的同学概括得最精炼。(设计意图: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由教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 验证结论

  完成课本62页的填空题

  (设计意图:从提出猜想到得出正确结论之间有一个探索验证的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不同类型的题目的验证,才有说服力,才能使这个法则得到运用。

  4、 运用法则

  例1:计算下列各题

  (1)9-(-5) (2)(-3)-1 (3)0-8 (4)(-5)-0

  要求学生按照法则规范写出解题过程,可请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上来演板,不要怕学生出现错误,对没有做对的同学要找到出错的原因,予以纠正。特别是(2)(3)小题,估计有不少学生写成:(-3)-1=-3+1,0-8=0+8,错误认为题目中的减号,又是负号,导致“一号两用”,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不分。

  例2,例3(投影仪投影)是实际应用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享受在经历苦苦探索之后而轻松解题带来的快乐心情。

  巩固练习:课本63页,随堂练习第1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各自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由做得既快又准的同学负责指导本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补充练习:1、-7比-2大多少?

  2、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 B.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C.a-b=a+(-b) D.两个数的差一定比被减数小

  (设计意图)此题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概念的理解程度选择题最容易出错。概念要理解得非常透彻才能答对。

  5、 拓展,延伸

  试一试,相信你一定会做!

  钟面上有1、2、3、……、12,共十二个数字,试在某些数的前面添加负号,使它们的和为零。

  (设计意图)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小小的挑战,但数学的乐趣在于不断探究,永不止步,永攀高峰!

  6、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困惑?

  注意:运用有理数法则时的“两变”,“一不变”。

  两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

  一不变:被减数保持不变。

  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困惑和质疑,既培养了学生的信心,又提高了表达能力。

  7、 布置作业:63页至64页,1、2、4

  利用课堂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早发白帝城》是小学语文第七册《远行》这一主题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同时也是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课文是一首五言绝句,使用单纯而豪放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而且情景交融。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能够大致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行船途中的喜悦心情。

  3、能够熟练地背诵古诗。本课的重难点就是引导学生能够大致地理解全诗的含义,体会诗中作者所表达的喜悦之情。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

  1、在弄懂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为手段。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我强调的是学生直接体验,强调知识的获得、真理的掌握、对世界的认识通过亲身的体验和实际的操作。我想:学生只有在体验和实践中才能真正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有机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使用两种策略方法:

  〈一〉自主合作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古诗更是如此。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逐字的为学生解释,再把字意串起来,然后就是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古诗的意思。这样的教学完全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没有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古诗教学中,我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易于反馈性等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联系自己对古诗已有的认知水平,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情感及意境,然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互助,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

  三、说学法

  我采用的是“探索研究式”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地选择、自主地学习、自主地评价。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各小组的交流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说教学过程

  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1、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李白所写古诗)

  学生已经会背了许多首古诗,所以教师的激趣会引发他们争先恐后地吟诵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外自学、课内展示的舞台。学生在争先恐后地吟诵中,一种渴望学习古诗的欲望被点燃,兴趣盎然的开头,使新诗的学习成功了一半。这一环节既是积累,也是激趣。

  2、指导方法——主动学习古诗

  这一大环节中包含着三个环环相扣的小环节:

  (1)出示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实行随机分组学习。

  ①识字教学,分散识字难点,提高识字效率,扫清诵读古诗的语音障碍。

  ②通过主动学习,理解整首诗的重点字词,初步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早发白帝城》说课稿 相关内容:《月亮湾》情景教学案例《找春天》教学设计《孔繁森》说课稿(第二课时)《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第四册识字5第一课时爱迪生救妈妈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我为你骄傲第二教时课堂实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查看更多>>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③通过欣赏古诗诵读,了解诗作背景,边读边看边想象,把各自的理解议一议,以达到理解诗意的目的。

  (2)课堂演练,反复诵读,体会诗意,升华情感。

  ①各组把本组成员所得到的体会都择要发表,可以是字词使用,情感的激荡等等。展开竞赛,看看哪一组的说法最能得到大家的认同。

  ②表演诵读,在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升华情感。

  3、拓展延伸——课外背诵古诗

  搜集、背诵唐诗,开一次“唐诗”交流会。《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1-2年级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而课本上提供给学生的肯定不够,所以要调动学生课下自学古诗。这一活动将课内知识有效地拓展到课外,不仅调动了学生课下自学古诗的积极性,而且也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说课稿 篇5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鄂教版义务教材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阅读课文《美丽的晋祠》中的第四自然段,即描写水的一部分。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从整体上把握本段的结构,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句中关键词语想象、感受、品读体味晋祠的水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品味优美生动、精准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5、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以读促写,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有自己的见解。

  二、 教学方法

  教学时,首先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把握本段课文内容,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即总起句“这里的水,多、清、静、柔。” ,再研读此句,生发出下列三个问题:作者是怎样具体来写晋祠的水多、清、静、柔的特点的?并据此展开教学。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下面两种方法学习课文:

  1、找句子——品句子——读句子——悟方法。品析句子时,运用了抓动词、体会修辞手法的妙处、辨析标点符号的作用和对句子描绘的画面展开想象等方法展开教学,同时适时在文中勾画,教给学生做批注的方法。帮助学生在扎实的语言训练中理解课文,陶冶情操。

  2、因为2、3、4自然段结构相似,有了前面学习第2、3自然段作为基础,在以细细研读文本为落脚点,引导学生发现它们是总分总的结构,先分述事物特点,再写自己的感受。 最后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的片断练习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到达以读促写的目的。

【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集合五篇

2.说课稿汇编五篇

3.关于说课稿五篇

4.【精品】说课稿五篇

5.gkh说课稿五篇

6.【实用】说课稿五篇

7.精选说课稿五篇

8.【必备】说课稿五篇

9.【精品】说课稿集合6篇

上一篇:《搭石》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