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优秀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优秀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优秀说课稿1
《化石吟》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张锋的科学诗《化石吟》。
【内容分析】
《化石吟》所在的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新课标在这一单元中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化石吟》写的是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家通过它,能给我们展示出亿万年前地球上的奇异画面。化石功不可没,科学真是神奇,科学家更是伟大。
学习这一课时,为了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有必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鱼类的进化、鸟类的进化、两栖类的进化、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内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讲解过多,不能上成生物课。
课文是一首科学诗,以诗歌的形式,传达科学的内容。兼具科学与文学之美。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⑵ 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2、能力目标:
⑴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⑵ 学习快速阅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3、德育目标:
认识到科学的美,培养对生物世界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关于教法】
为此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赞叹之情。非诵读不能体会其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情感之美和音乐美。
2、联想想像法:亿万年前地球上神奇的景象,化石作了一一的记录,科学家据此复原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学生根据诗歌所提供的素材描绘出想象中的远古世界,并以优美的语言,有条理的思维描画一翻,这对于锻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3、讨论点拨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的探究诗歌的内容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教学设想】
预计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投影展示字词,完成知识目标一,展示古生物图片,完成知识目标二。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认识诗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联想想象,描画化石所呈现出来的奇幻图画。
第二课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探究诗歌的内容。
查找资料,写一篇介绍恐龙的短文,提倡用诗歌的形式。
下面我就以第一课时为例,说一下具体的课堂实施。
【教学程序】
一、提前布置好预习
1、划出自己认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会读会写。
2、熟悉课文。
二、精心设计导语
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或看到介绍古生物的画册,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辉煌的远古洪荒世界。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是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三、投影仪展示准备的字词,完成知识目标一,检查掌握情况
投影电脑中的关于古生物的图片,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诗歌朗读
教师范读诗歌,学生注意领会。然后指学生朗读。
(注意保护学生的热情,多发现朗读时的优点,给予鼓励。至于他们的不足,课外私下交流。)
提出问题:找出诗中哪两节结构相近?它们在内容上,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五、分组讨论
诗中提到的古生物,可以说包括了海、陆、空全方位立体的古代生物世界,假如我们通过时光机器,分成几个探险小组,漫游到了那个世界,你看到的应该会是一幅怎样奇丽的画面,下面我们分组讨论,看哪一组想象合理,奇异,描绘的优美动人。(采用分组讨论,提出要求:各组推举一名代表,集中表达本组意见,只要有出色的地方,带头鼓掌,为他们的表现。)
六、总结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中去慨叹、遐思,这更多的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秀水蓝天、花红草绿。
初中语文优秀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课文特点、地位及作用:
《人生寓言》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两则寓言都依据辩证逻辑构想而成的。本单元内容上紧承第一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但侧重点稍有不同,第一单元侧重人生感悟,本单元侧重人生理想和信念,而且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个层次。
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求熟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在阅读方法方面,要继续练习朗读,提高朗读水平,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据此,我确立了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要求,结合新课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审美、闲适、慧心、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多愁善感等;
(2)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4)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奇妙。
2、过程和方法目标:
理解寓意,学习精美的表达。体验反思,提升效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三)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哲理美的理解;(重点)
2、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对人类的讽刺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难点)
二、说教法
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读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1、教师创境导入、指导诵读、深入研读、合作精读、对比阅读等,使学生能够较准确、流畅地复述故事,品味其精美的语言特点和深刻的寓意;
2、抓关键词语、句子的方法,按设疑——探究——释疑——质疑的程序展开,以问题引思路,以疑问求深入,大胆倡导有疑而问,提倡“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的精神;
3、设境法、点拨法、积累法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请你复述、请你品味、小试牛刀等尊重学生,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不拔高,不灌输,拉近与学生的'感情距离,这也可以叫做感情法。
三、说学法
初一新生对寓言的学习有了一点点基础,但理解也仅仅限于浅层次上。特别是以人生为主题的寓言,理解上更需要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本节课堂上从朗读、复述、抓关键词语句子入手,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师生共同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阅读中领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练习中巩固,在质疑中创新。逐步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资料助读,预习反馈
1、简要介绍寓言及作者周国平;
2、字词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首先指名学生介绍,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争取由学生自主介绍完整,教师做总结,帮助学生进行文学常识和字词的积累,体现了这一要求。)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读出语气和情感,学生体会;
2、自由诵读两则寓言,思考以下问题:
1)《白兔和月亮》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加以概括。白兔从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四)自由诵读,请你复述
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进行两则寓言复述,教师简要评价。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完整准确,突出要点”的复述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可以很好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达成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五)深入研读,请你品味
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和交流。
(说明:本项目的设置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依据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且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体会语言的教学任务)
(六)合作精读,质疑探究
(七)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将两则寓言连贯起来思考,进行比较阅读,你有什么启发?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
【初中语文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背影》说课稿11-24
初中语文说课稿11-17
初中语文《天鹅的故事》说课稿08-01
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11-12
初中语文说课稿:沁园春雪10-15
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说课稿08-31
优秀说课稿11-12
优秀的说课稿01-28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08-28
自然之道说课稿优秀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