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创业故事

时间:2019-10-14 08:00:36 创业故事 我要投稿

世界名人创业故事

  世界名人创业故事有哪些呢?从世界名人创业故事中,我们可以获取怎样宝贵的创业经验呢?带给我们怎样的心得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世界名人创业故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世界名人创业故事

  世界名人创业故事篇一:被拒绝了1009次的肯德基创始人

  桑德斯上校退休后拥有的所有财产只是一家靠在高速公路旁的小饭店。饭店虽小,但颇具特色,与众不同。可最受欢迎的、也是客人最爱吃的一道菜就是他发明烹制的香酥可口的炸鸡,仅此就给他带来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多年来,他的客人一直对他烹制的炸鸡赞赏有加。可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由于高速公路改道别处,饭店的生意突然间也一落千丈,最后只好关门歇业。被逼无奈,桑德斯上校决定向其他饭店出售他制作炸鸡的配方,以换取微薄的回报。

  在推销的过程中,没有一家饭店愿意购买他的配方,并且还不时地嘲笑他。一个人在任何年龄被人嘲笑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更何况到了退休的年龄还被人嘲笑,这就更令人难以接受了。而这恰恰发生在了桑德斯上校身上。他不但被人嘲笑并且接连不断地被人拒绝,可见这些经历对他的影响有多么巨大。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在没有找到买主之前,他开着车走遍了全国,吃住都在车上,就在被别人拒绝了1009次后,才有人终于同意采纳他的想法,购买他的配方。从此后他的连锁店遍布全世界;也被载入了商业史册。这就是肯德基的由来。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桑德斯上校,就在所有的肯德基店前树立一尊他的塑像,以此作为肯德基的形象品牌。俗话说:“神枪手是一枪一枪打出来的!”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或者认为自己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两者都是阻碍大多数人勇于改变的关键原因。如果你能够紧紧抓住自己的目标不放并坚持不懈,那么很快你就会超过大多数人。记住,是你掌握着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一心想达到一个目标,就一定会有办法取得成功。

  世界名人创业故事篇二:美国辣椒酱大王的创业故事

  从越南逃难到美国,靠贩卖自制辣椒酱起家,68岁的戴维·陈(见右图)如今拥有自己创立的汇丰食品公司,是名副其实的辣椒酱大王。他的主打产品“是拉差辣椒酱”每年销量达2000万瓶,是美国不少餐馆和家庭饭桌上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从小学习自制辣酱

  戴维·陈1945年出生在越南农家,祖籍中国广东,祖辈从潮州举家迁居到越南首都胡志明市郊区。

  戴维从小就跟随家人一起种植辣椒,制作并贩卖辣椒酱。越南战争期间,他将自制的油浸辣椒酱拿到美军营地和附近店铺出售,大受欢迎,销量很好,帮助他攒下一些积蓄。

  1978年,戴维带着家人搭乘台湾货轮“汇丰”号离开越南,1980年在洛杉矶唐人街落脚,开始重操旧业。他从大市场购买辣椒和其他原料,在一间小小的作坊里手工制作辣椒酱,用一辆“雪佛兰”小货车送货。这间作坊就是最初的汇丰食品公司,戴维以载他离开越南的货轮名称给公司命名,用自己的属相鸡作为辣椒酱商标图案。

  随着泰国菜和越南菜餐厅在洛杉矶地区流行,戴维的辣椒酱开始进入更多餐馆。不少餐厅会把一瓶“是拉差辣椒酱”摆在桌上,供食客随意取用。

  1987年,由于生意扩张,辣椒酱生产速度已跟不上市场需求,戴维买下一座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又买下一片地种植辣椒。他还自学机械和焊接,改造生产辣椒酱的机器。

  如今,汇丰食品公司每年售出辣椒酱2000万瓶,年销售额高达3500万美元。2010年,公司又在加州盖起

  一间占地面积更大的新工厂。公司雇用70名工人,戴维的8名家人都为家族企业工作,他33岁的儿子威廉是公司新总裁。

  上了太空的“是拉差辣椒酱”

  在工厂大厅正面墙上,却挂着一张和辣椒酱完全不相干的巨幅照片——两名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飘浮。

  为何辣椒酱工厂会挂这样一幅照片?凑近细看,答案揭晓。照片上标注了一个箭头,指向宇航员身后一个飘浮在空中的小小绿色塑料瓶盖,那是“是拉差辣椒酱”的标志性包装。

  几年前,公司创始人戴维·陈挂起这张对公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照片。当时科学家发现,宇航员在太空中会逐渐味觉迟钝,需要可口的食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食品科学部门因此将汇丰食品公司的辣椒酱列入太空补给,送上国际空间站供宇航员享用。

  照片中的辣椒酱瓶盖如此微小,却依然被美食爱好者发现。原因之一或许是戴维的辣椒酱产品包装独特,自创始之日起从未改变,极易辨认:透明塑料瓶,绿色瓶盖,瓶身印有红色雄鸡标志和5种文字说明,包括越南文、中文、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

  美食爱好者为此专门把照片传给汇丰食品公司,并和其他众多致信公司的忠实消费者一样,表达自己对这款辣椒酱的喜爱。这个故事足以说明,“是拉差辣椒酱”在美国有多畅销。

  不做广告以质取胜

  面点师卡拉·尼尔森上世纪80年代在加州伯克利一家高档餐馆工作时,发现厨房的亚裔厨师都爱用“是拉差辣椒酱”烹调食品,员工吃饭时也喜欢来一点这款辣椒酱提味。他由此判断,这款廉价辣椒酱能进入高档餐厅且深受厨师喜欢,日后必将热销。

  果然,随后十多年的市场反应印证了他的判断:“是拉差辣椒酱”出现在纽约名厨戴维·张的百福面馆;沃尔玛超市最初在洛杉矶和休斯敦试点销售“是拉差辣椒酱”,然后迅速推广到全美3000多家店面;赛百味等连锁餐厅也推出辣椒酱口味的菜品和蘸料。

  《好胃口》杂志将“是拉差辣椒酱”誉为2010年“年度配料”,美食作家兰迪·克莱门斯甚至专门为“是拉差辣椒酱”写了一本书《是拉差食谱》。

  不少人想知道戴维是如何成功推广自己的产品,但事实上,他从未给辣椒酱做过广告宣传,也没有“脸谱”或“推特”账户,公司网站上只有发展大事记,最近一次更新还是2004年。“是拉差辣椒酱”在美国市场的畅销不衰,完全缘于可靠的质量和口碑。

  《辣椒酱圣经》一书作者戴夫·德威特说,在过去近20年间,辛辣食品的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但还没有哪一款的流行速度堪比“是拉差辣椒酱”。

  自1983年至今,是拉差辣椒酱的配方始终没有变过,用新鲜的红辣椒直接加工,不加任何色素,全是辣椒的自然水分和颜色。“除了新鲜,我们没有秘诀”,是拉差辣椒酱创始人、越南华侨戴维·陈说,从进入市场的第一天开始,是拉差辣椒酱就完全不加任何水分,百分百实打实,从辣椒采摘到加工,戴维要求员工不得超过两个小时,因为如果等到次日加工,味道会大打折扣。在过去30多年里,汇丰的唯一供应商是一个家庭农场,这是控制价格、保证新鲜度的方法。但显然,这家农场的产量瓶颈限制了是拉差的规模,不过戴维说:“我们不能保证做不到的事情。”

  成功企业的经验总是惊人的相似,老干妈和老干爸各有各的坚持,归根到底则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是拉差辣椒酱独特的包装

  在汇丰食品公司,到处弥漫着蒜香的味道,大蒜是公司的主打产品,是制作辣椒酱的关键配方之一。

  此外,是拉差辣椒酱的包装自创始之日开始从未改变过,透明塑料瓶,瓶身印有红色雄鸡标志和5种文字说明,包括越南文、中文、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

  另悉,是拉差辣椒酱还有另一个标志性包装就是小小绿色瓶盖。这个小小的绿色瓶盖还有一段小故事。那时科学家发现宇航员在太空中味觉会变得迟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食品科学部门就将是拉差辣椒酱列为太空笔记食物,供宇航员食用,这对戴维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从戴维创办汇丰食品公司,进一步将是拉差辣椒酱推广到全国,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经验:

  1、 产品至上,保持对产品的激情:当包转供应商要求戴维改变自己的产品时,称美国客户更喜欢甜一点的食品,但戴维拒绝了,他说道,火锅调料必须就是辣的,如果不喜欢辣的话,喜欢甜一点,那他就可以少用。我不会改变自己的产品。

  2、 对公司有一个指导性的原则

  3、 专注于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我们每天都在努力的做着自己的事情,尽量保持价格低廉,但保证客户喜欢我们的产品。”戴维义正言辞的说道。为了和相关竞争产品来开差距,戴维说道客户的需求才是王道。

  4、 提供一些有特色的东西:品牌效应可以拉大与其他竞争者的'差距,以及增加自己的业务需求。戴维的包装独具匠心,那只疯狂的公鸡,加上绿色的瓶盖,打造了戴维的品牌。

  世界名人创业故事篇三:孙正义创业故事

  今年第一季度,软银的净利润下滑了30%,已负债超过1000亿美元,美国评级机构穆迪已把软银的长期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

  79亿美元、89亿美元、再到100亿美元……最近,日本软银集团接连三次调整了抛售阿里巴巴股票的数字。这可是软银第一次卖阿里,毕竟作为软银史上最重要的投资之一,阿里的成功让软银CEO孙正义在16年间获利超过1000倍。好好的阿里股票,为什么说卖就卖?其实孙老板这也是无奈之举:软银近来负债高达1000亿美元,卖阿里套现是为了降低负债规模。要知道,孙正义当年也是差点当上世界首富的男人,是什么让他沦落至此?

  对于“孙正义”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明明是个日本人,为什么有个中国姓?因为他祖上就是中国人啊!其实,孙正义的祖籍是福建莆田,祖先先从中国迁徙到韩国,到了孙正义祖父一代,又迁至了日本九州。小时候的孙正义其实是有日本名字的,叫“安本正义”,但他一直不喜欢这个姓,并坚称自己是春秋时代的著名兵法家孙武的后人,所以坚持要姓“孙”。

  表面上看,孙正义不像一个传统的日本商人,他热衷冒险,他最常说的话是:“对于一个项目,只要有70%的成功概率,我就会出手,如果等到成功概率达到90%时,那可能就来不及了。”

  但在骨子里,他还是一个传统的日本商人,血液里有武士道那种进取、敢于冒险、重信守义的基因。同时,他也敬畏禅意,热衷于茶道,试图在茶道中寻找平和与安静,他希望自己的事业不要像疾风骤雨一样倾泻奔流,而是要在快速发展和不断反省之间找到合理的边界。

  武士与儒商,刀剑与茶道,《论语》和算盘兼备,这是日本商人延续千年不变的特质。

  贫穷的意义

  1957年8月11日,孙正义出生于日本佐贺县鸟栖市,在家中四兄弟中排行老二。在他的出生地,有很多韩国人、朝鲜人临时搭建的木板房,这些简易房甚至没有门牌号。鸟栖市没有知名的产业,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安静小镇。孙正义是第三代韩裔日本人。孙家祖先原来从中国迁移到韩国,到孙正义祖父一代,又从韩国的大邱迁徙至日本九州。

  孙正义年少早慧,很早的时候就知道贫穷的意义。少年时代,孙正义的奶奶这样向他描述贫穷:“真正的贫穷不是生活不舒适,而是从来没有想过贫穷这件事。”

  孙正义自此开始思考如何摆脱贫穷,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就是好好学习。孙正义认为自己并不聪慧,但足够努力,甚至全家人都出去旅行的时候,孙正义仍坚持留下来看书学习。

  他最初对艺术感兴趣,希望成为一个画家。他像达·芬奇似的,画了上千朵樱花,然后发现自己不适合当画家。他于是决定认真读书,充实内心。

  1974年,孙正义在美国游学。从他后来的情况来看,英语始终不是他的长项,谁让日语本身就和英语“相克”呢?马云曾回忆说:第一次见孙正义就被他蹩脚的英语击败了。

  实际上,孙正义当时在美国只学习了一个月就返回日本了。但这一个月对他来说意义重大:那里不像日本,没有那么多礼节、秩序和规则。校园里汇集了世界各地的精英,他们见面都大声问好,热情拥抱,有的还亲你两口。这是一个所有人的个性都能得到释放,所有人的梦想都有机会实现的地方。

  回国后,孙正义在家中对父母说:“我决定退学了。”这个情节也常常被媒体、传记作家反复提及,人们还热衷于拿孙正义的退学和比尔·盖茨的类比。事实上,孙正义跟比尔·盖茨退学的时间几乎重合,盖茨于1975年从哈佛退学,孙正义则在1974年放弃了日本的高中学业。

  当时,孙正义面对着难以想象的巨大阻力。母亲坚持认为他应该在日本读完高中;父亲身患重病,吐血不止;老师也为他放弃学业而惋惜。

  那一次,父亲把孙正义叫到床前问他:“放弃学业,你打算去做什么?”“去美国,读书,开眼看世界。”父亲沉默良久,给孙正义开出了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每年回家一次,看望家人;第二,无论你在美国混得怎样,也得娶一个亚洲媳妇。

  成交!

  50岁时,要惊天动地

  孙正义终于再次踏上了美国国土,他很快考入了塞拉蒙提高中。

  在美国的高中,孙正义潜心读书,他很快就跳级,直接读三年级。更传奇的是,三天后他又跳级去读四年级(塞拉蒙提高中为四年制)。他用三个星期的时间修完全部的高中课程,然后顺利通过了美国“高考”,开始了大学生活。

  几乎就在孙正义读大学的同时,比尔·盖茨说服了同是电脑天才的保罗·艾伦将Basic语言应用到微型计算机中。盖茨对艾伦说:“现在正是决定时代发展的关键时刻,分秒都不能疏忽。”

  1975年,艾伦辞职,盖茨中途退学,两人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同时代的史蒂夫·乔布斯和朋友们也开始在车库中创业,他们于1976年创立苹果电脑公司。毫无疑问,孙正义和盖茨、乔布斯是同时代的IT人物。他们是一群计算机与互联网时代的先驱者。

  通过美国“高考”进入霍利大学之后,孙正义还是一如既往地认真读书,很快他又通过了伯克利大学的考试,转入这所世界著名的大学。这时候,他19岁,开始规划自己的一生:“30岁时,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光宗耀祖;40岁时,要拥有至少1000亿日元的资产;50岁时,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60岁时,功成名就;70岁时,把事业交给下一任接班人!”

  伟大的友谊

  除了学习,在伯克利求学的孙正义开始热衷于各种奇怪的发明。

  孙正义的方法非常简单,他做了好多卡片,每一张卡片上写下一个事物,然后排列组合,由此发明出新玩意儿。比如,他在卡片上书写钉子、橘子、板凳等等,然后把它们组合起来,就有可能产生新的想法。例如,把钉子和避孕套结合起来,就是带凸点的避孕套……诸如此类。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严格意义上来讲,人们使用的电子词典就是孙正义发明的。他把发音设备、辞典和液晶显示屏巧妙地结合起来,做成了那种能帮你纠正发音的电子词典,这项专利后来被夏普购买,并且完成了商品化。

  这个过程给了孙正义很大的启发:他准备用发明专利费进行创业,寻找到第一桶金之后,再进行更伟大的财富创造计划。

  为了完成目标,孙正义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并且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名称是M Speech System Inc。参与公司创建的有宇宙物理学家、发音电子合成器领域的世界权威佛莱斯特博士和陆弘亮,公司成员的年龄都比孙正义大。

  陆弘亮原本在大学附近开冰激凌店,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孙正义,俩人相谈甚欢,自此建立了一生的友谊。而他们之间的故事,比孙正义和马云之间的传闻更加让人动容。20世纪80年代初,孙正义被诊断患上了绝症,医生认为他命不久矣,于是,孙正义把他在美国的公司卖给了陆弘亮。没想到,孙正义福大命大,安然度过了此次危机。之后,他决定创办软银公司,是陆弘亮为他提供了资金支持。

  陆弘亮自己的人生也光彩万千。他早年发明的卡片设计和打印软件Print Shop对DOS时代影响深远。那家享誉世界的UT斯达康也是他一手创办的。当然,孙正义也是他的投资人。

  两个对技术无比迷恋的人创造了一个亚洲商业的传奇,累积了财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虽然他们生命的轨迹有时候交融在一起,有时候又分开,但两人之间的友谊始终不曾褪色。

  当时,孙正义与人合作,研究出了语音合成设备,该设备会根据客人的进出情况,自动说出“欢迎光临”“多谢光临”等问候语,我们现在去便利店听到的那种自动问候装置基本上就是孙正义发明的。

  接下来,陆弘亮开始四处兜售这一款产品。旧金山有一条日本人街,主要居住着日本移民。陆弘亮跑到日本人街上将这一款产品派发给一些日本企业。很快,孙正义便收到了无数日本公司的订单。他向学校请假,飞回日本签订合同,同时进一步开辟市场。

  再次回到美国之后,孙正义和他的团队开始研发有声翻译器。

  1978年9月23日中午,孙正义驾驶着爱车保时捷914向宇宙科学研究所飞驰而去。他此行是去拜访佛莱斯特博士。

  那天是完成有声翻译器试用机制作的日子。

  工作人员用手敲了敲贴在试用机黑色机箱上的字母键。

  液晶画面上先出现了英语“Good Morning”。

  工作人员接着敲击“翻译”键,画面马上从英语转换成了德语“Guten Morgen”。

  成功了。

  后来,孙正义开始把语音翻译技术专利向日本公司兜售。他和陆弘亮吃了好多次闭门羹,佳能、卡西欧、松下等等公司对这项技术先是评头论足,然后断然拒绝。最后,夏普公司的董事发现了这个技术的良好发展前景,并且购买了他们的专利。4000万日元的专利转让金成为孙正义继续扩大生意的资本。之后很多语种的翻译软件都被接连开发出来了。

  除了技术发明,孙正义还把在日本流行,但美国人还没有使用的新奇物品引入美国,比如游戏机、超级玛丽游戏等等,这些敏感的商业嗅觉让他的财富与日俱增。

  从日本首富到负债千亿美元

  1980年,孙正义大学毕业,他选择回日本继续创业。当时,孙正义还没拿到毕业证,但创业的激情督促着他回国。孙正义下定决心即刻启程,陆弘亮劝他:“你要回去我理解,但多等几天拿到毕业证也好啊。”孙正义的回答是:“读大学不是为了拿毕业证,而是为了学习知识。”

  从美国毕业以后,孙正义回到日本,用这笔钱和亲戚出资的1亿日元成立了一家公司:UnisonWorld,而这就是软银的前身。1981年,孙正义注册了“softbank",软银就此正式成立,而当时的资本只有1000万日元。公司成立当天,这个1米5的小个子男人踩在一个苹果箱上,激情澎湃地对他仅有的两名员工发表演说:“公司营业额五年要达到100亿日元,十年要达到500亿日元。”因为想法太过疯狂,这仅有的两名员工也被吓跑了。

  孙老板不只是吹吹牛而已,软银的生意真的慢慢地做起来了。1995年,软银科技投资公司正式成立,从那时开始,孙正义就开始疯狂地买买买,投出了一个构筑在互联网产业之上的商业帝国。五年内,孙正义在全球投资了超过450家互联网公司,在他的大肆收购下,软银的市值飙升到990亿美元,成为了日本最大的公司。

  而在他投资的这些公司中,最有名的就是雅虎和阿里巴巴,这两家公司让他赚翻了。雅虎上市后,孙正义仅抛售了5%的股份,就套现了4.5亿美元。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以218亿美元的筹资额登陆美股,成为美股史上最大ipo,而正是这一天,孙正义的身价暴涨至166亿美元,登上了日本首富的宝座。其实,软银跟阿里的缘分在2009年就开始了,那时马云还在创业初期,孙正义和他只谈了6分钟,就投了阿里3500万美元。

  孙正义用不到20年的时间,投出了一个无人能及的互联网帝国。他被称为日本“巴菲特”,虽然他的投资逻辑和巴老爷子大相径庭:后者一直偏爱稳健经营的传统产业,而孙正义则坚信“互联网是最安全的地方”,大肆收购信息产业。孙正义把握住的这20年,也刚好是互联网产业迅速膨胀的20年,在泡沫最鼎盛的时期,孙正义的身家最高达到了700亿美元,直逼比尔·盖茨的世界首富地位(那时盖茨的身家在780亿美元左右)。

  但幸运女神并不总是眷顾他:2012年,软银斥资20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运营商Sprint,自那以后,软银的噩梦就开始了。孙正义收购Sprint的初衷是将其与美国第四大运营商T-Mobile合并,打造一支新的电信龙头、称霸市场,然而这一计划因为美国电信业监管机构以反垄断为由的干涉,最终宣告流产。

  收来的Sprint成了软银国内业务的拖累。Spririt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亏损,用户也不断流失,而孙正义对这一切无力回天。据《金融时报》报道,去年头三个月,Sprint负债至近300亿美元,超过自身市值的100亿美元,公司积亟需新的资本注入回血,这些钱最终理所当然的算到了大东家孙正义的头上。除了要给Spririt还债,软银还要烧钱和美国其他运营商混战,压力巨大。层层叠加的债务就像个无底洞,终于累积到了今天。

  今年第一季度,软银的净利润下滑了30%,而据彭博统计,已负债超过1000亿美元,因过于庞大,美国评级机构穆迪已把软银的长期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为了还债,软银将游戏巨头Supercell这一摇钱树卖掉了,但还是只能勉强喘一口气,所以现在,他不得不将最后一张王牌——阿里巴巴的股份也拿出来卖了。

  19岁时,孙正义这样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20岁开始创业;30岁赚到1000亿日元;40岁干出一番大事业;50岁成就大业;60岁交棒给下一任管理者。”现今59岁的孙正义猜中了开头,却没猜到这结局。

  世界名人创业故事篇四:李嘉诚的创业故事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的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

  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失业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的胜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的奇迹;而李嘉诚更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的首位华人。

  80年代以后,李嘉诚的版图再进行一系列的扩张。除了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形成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大型综合性财团。

  1990年后,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的交易记录。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国上市的,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的资产暴升一倍。

  进入2000年,李嘉诚更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即983亿港元),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榜上有名的华人。李嘉诚并多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的杰出企业家,还5度获得国际级着名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

  经过20多年的“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4间蓝筹股公司,市值高达7810亿港元,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1999年的集团盈利高达1173亿港元。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这其实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的一个习惯。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世界名人故事大全

2.世界名人故事

3.世界名人读书的故事

4.关于世界名人的故事

5.一些世界名人的故事

6.世界名人故事列宁

7.世界名人小故事

8.世界名人故事高尔基

9.世界名人故事短篇

10.世界名人故事有哪些

【世界名人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1.世界名人创业故事大全

2.名人创业故事_名人创业故事精选

3.电商名人创业故事

4.名人创业故事大全

5.名人创业故事

6.名人的创业故事

7.名人创业故事精选

8.名人创业故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