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14 21:45:3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说课稿8篇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通过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记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4、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说教法学法:

  《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是是运用联想,借事说理。所以教学时应抓住事件或言行中那些值得思考、发人深省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文章最后一段话,要让学生明白“眼前的一穗”指什么?“最大”的“追求”又指什么?为什么拿在手中的才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时采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来正反印证。

  对于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分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含义。

  课文最后一小节要求背诵,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学生主要是采用读书感悟、小组合作讨论、举例说明的方法学习课文。

  说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简介苏格拉底其人其事,揭示课题,质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

  指名分段朗读,检查自学效果,正音,理解课文脉络。

  四、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思考、交流:

  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什么样的语气?你认为可以用什么词来表示?为什么?

  2、指名分节读第二段(第2至6自然段)

  画出描写弟子们摘麦穗时动作、神态的句子。

  探究、交流:

  从“看看”、“用心地挑挑拣拣”中体会到什么?从“埋头”、“低着头”中体会到什么?从“摇了摇头”、“又……摇”、“摘了……扔掉”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因何不愿过早地“定夺”,不下决心摘一穗在手呢?

  重点品读,感悟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

  3、全班齐读第三段(第7自然段)。

  划分层次,分析各层次间的关系,抓关键词理解文章中心句。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注: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进行。

  我的感悟:

  语文课上,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因为对学生而言,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学生唯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主追求“‘读’占鳌头”而努力!

  本课的教学步骤比较简约,但始终把握三个原则:

  1、亲历实践。当学生“零距离”触摸、品味作品时,已不再是一个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个人因素,都会影响乃至制约他对文本的理解并打上鲜明的印记。

  2、放飞个性。阅读是一种个性化活动,教师不能只按照教学参考书、标准答案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齐划一的,因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情感碰撞。阅读也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语文所带给他们的快乐!把课堂变成对话的平台,学生就能开掘潜能、催发真情、激荡憧憬;把课堂变成对话的平台,学生就能得心应手、个性飞扬、创意无限!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球清洁师》。现在我就围绕以下八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地球清洁师》是湘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故事讲述了地球环境保护局要招收一批清洁师,众多小动物纷纷去报名应聘的故事。情节浅显易懂,语言生动鲜活,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其中课文以小动物的对话为主,所以我尽量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朗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让学生懂得大自然中生物对环境保护的奇妙功能。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所以我在这一课中设计了有关的练说训练,将口语交际和阅读课结合起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本课面对的是才刚刚由一年级升入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倾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比较欠缺。所以教学本课时,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学习仿写句子。

  2、了解课文中一共写了几种地球清洁师以及它们的作用,渗透环保意识。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

  1、认识动物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方面所起的作用,了解动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2、引导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丰富知识积累,养成良好地阅读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重在读,重在“读中悟情”,所以我把朗读课文和学习仿写句子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由于学生的经验少,观察能力还较差,因此我把“了解课文中一共写了几种地球清洁师以及它们的作用,渗透环保意识”作为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走进了课堂。本节课的教学环境就是网络教学模式,教学准备是多媒体课件。本节课,通过网络教学,为学生创设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鼓励学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想去地球妈妈家做客吗?(学生回答)老师也很想去,那我们就一起去好吗?下面就跟老师出发吧。(出示环境污染的图片)

  2、同学们,刚刚看了地球妈妈的家,你们觉得地球妈妈的家怎么样啊?(很脏很臭)地球妈妈的家是这个样子的,那地球妈妈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难过)(课件出示地球难过的图片)

  3、为了让地球妈妈的家变得干净美丽,今天,地球环境保护局要招收一批清洁师,来报名的可真多。那么,都有哪些来报名了呢?你们想知道吗?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2课《地球清洁师》(板书课题)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图片入手,使学生准确理解“地球的清洁师”的含义。把握儿童的心理,创设情境激趣,为学生兴趣盎然地思考,理解奠定基础。

  二、学习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过渡语: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2课,听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想:课文里写了哪些地球清洁师?(课件出示朗读课文及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有哪些地球清洁师?

  过渡语:同学们,听了课文朗读后,你知道课文里写了哪些地球清洁师吗?谁来说说?

  2、交流汇报:学生找出文中有哪些清洁师,。(课件出示清洁师的图片,并板书:鱼、乌鸦、屎壳郎、大树)

  过渡语:同学们,鱼、乌鸦、屎壳郎、大树它们来报名,主考官大猩猩是是怎么问它们的?我们来看看大猩猩说的话。

  3、课件出示大猩猩的话,并伴有朗读(指名读,齐读。)

  4、这些清洁师们到底都有些什么本领呢?接下来我们先看看鱼是怎么说的。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熟,让他们充分了解课文中共写了几种地球清洁师以及它们的作用。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动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把这些认识内化到心中,为下一步的具体学习地球清洁师的作用打好基础.

  三、具体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清洁师鱼的这部分。

  (1)、指名读鱼说的话。

  (2)、教师问:鱼有什么本领呢?谁来说说?

  (指名说:鱼能清除那些破坏水质的微生物,没有鱼,江河湖海就会变成臭水。)

  师:鱼的本领可真大。那鱼做哪里的清洁师最合适呀?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水中清洁师)

  (4)、课件出示小结:鱼是水中清洁师,师板书:水中清洁师。

  (5)、进行课堂练习:

  因为有了小鱼,所以————。

  假如————————,就————————。

  过渡语:同学们做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看看乌鸦又有什么本领。

  (二)、学习清洁师乌鸦这部分。

  (1)、女读乌鸦说的话。

  (2)、教师问:乌鸦有什么本领?

  (指名说:乌鸦能吃苍蝇的蛹、腐烂的肉,做地面清洁师最合适)

  (3)、课件出示小结:地面清洁师,并板书:地面清洁师。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屎壳郎又有什么本领。

  (三)、学习屎壳郎部分

  (1)、男生读屎壳郎说的话。

  (2)、教师问:屎壳郎有什么本领?谁来说说?

  (指名说:屎壳郎用牛粪马粪当点心,还把牛粪马粪滚成球儿,埋到地底下,如果没有屎壳郎,草原就会出现粪山,牧场也会变得很脏。)

  教师又问:屎壳郎做哪里的清洁师最合适呀?(草原清洁师)

  (3)、课件出示小结:草原清洁师,并板书:草原清洁师。

  过渡语:最后我们来看看大树有什么本领。

  (四)、学习大树这部分

  (1)、全班齐读大树说的话。

  (2)、教师问:大树有什么本领?谁来说说?

  (大树给大家提供清洁的空气)

  教师又问:大树做哪里的清洁师最合适呢?(空气清洁师)

  (3)、课件出示小结的话:空气清洁师,并板书:空气清洁师。

  过渡语:鱼、乌鸦、屎壳郎、大树它们都有自己的本领,那主考官大猩猩让它们当上清洁师了吗?我们来看看大猩猩又是怎样说的?

  (五)、学习大猩猩最后说的话。

  (1)、课件出示录音:大猩猩最后说的话。

  (2)、听录音。

  (3)、朗读这段话。

  (4)、指名说:鱼、乌鸦、屎壳郎、大树它们都当上地球清洁师了吗?(当上了)

  (5)、小结:鱼、乌鸦、屎壳郎、大树它们都当上了地球清洁师,地球有了这些清洁师,才会变得更更干净,更美丽。(师板书:地球更干净,更美丽)

  过渡语:现在我们来做做这道题。

  (6)、课件出示练习:用“有了————,————才————”说话。

  (7)、现在地球妈妈的家变得干净美丽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还愿意和老师去地球妈妈家做客吗?(出示伴有配音的干净美丽的地球图片)

  (8)、同学们,地球妈妈的家因为有了地球清洁师而变得非常干净非常美丽了。现在地球妈妈的心情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地球开心的图片)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口语交际和阅读课结合起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提问:同学们,除了“鱼、乌鸦、屎壳郎、大树”它们是地球清洁师以外,请你们想一想,地球上还有哪些清洁师呢?它们又有什么本领呢?(指名说,引入人类也是地球清洁师)

  过渡语: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人类也是地球清洁师。这里,有位叫佳佳的小朋友,为了做好地球的环保工作,他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出示一组配有声音的佳佳的环保图,)

  2、由欣赏佳佳的环保生活图,引出让学生争当地球清洁师。

  3、同学们,看了佳佳的做法以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呢?你们也想当地球清洁师吗?如果你是一名地球清洁师,你打算怎样做呢?(课件出示问题,指名说)

  4、教师小结:地球上的清洁师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课后查找一些关于动物和地球的关系的资料读一读。

  设计意图:以续演课文为引子,激发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树立保护地球意识,有了解其它动物的愿望。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的直观因素,它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都起着很大的作用。直观、形象的板书,不但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增强板书的美感,而且可以减小学生接受知识的坡度和思维的难度,甚至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复习等学习活动中得到再现,达到帮助记忆再现和巩固旧知识的效果;直观、形象的板书,可以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回忆展开联想,从而引起对所需概念、方法的回忆和知识体系的形成。而我本课的板书设计就做到了直观、形象,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学得非常地轻松。

  八、说反思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希望能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不断地遗憾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

  (1)从教材体系上看

  《氨》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本课时《氨》是在学习完硅、氯、硫和氮的氧化物之后,对氮元素的另一种化合物氨进行研究,形成了完整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体系,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作用。本课时也为后面学习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了感性材料,是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从内容安排上看

  《氨》是中学阶段学习的唯一一种碱性气体。

  (3)从意义上看

  氨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习氨的用途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为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难点为喷泉实验及氨与水的反应。

  3.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及喷泉实验的原理。

  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体会氨在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使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

  在此之前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和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对学习物质的方法有一定了解。

  2.能力储备

  具有一定的化学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心理特征

  好奇心强,参与意识强,喜欢动手操作。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和归纳总结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我所强调的是情景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并通过实验探究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习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讨论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建构,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一共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反馈练习、课后探究。

  1.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供生活素材,我采用一则关于液氨泄漏事故的新闻,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2.新课教学

  (1)总结归纳氨的物理性质

  多媒体展示空白的物理性质表格,通过强调新闻的关键字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氨的物理性质,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2)演示喷泉实验

  接下来我将充分运用新闻中氨气泄露时消防员向空中喷洒水的措施,提出问题“水是不是能够吸收空气中弥漫的氨气?”接着通过演示喷泉实验来探究氨气的溶解性。

  ①喷泉实验演示前

  我将逐次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观察实验,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②喷泉实验演示时

  我采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该装置的左边具有快速制备氨气的装置,右边具有尾气处理装置。实现了把氨的制备、收集、尾气处理、氨的喷泉实验等操作串联在一起的一体化实验装置。

  ■

  ③喷泉实验演示后

  我将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形成喷泉的原理,最终学生得出喷泉形成的关键在于形成压强差。从而得出结论:氨气极易溶于水。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我将知识进行迁移:让学生思考前面学过的气体SO2和Cl2的溶解度不大,那幺它们能不能设计出喷泉实验?如果能,需要什幺试剂?以此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氨与水的反应实质

  引导学生观察喷泉实验中另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圆底烧瓶内的溶液呈红色,学生很容易得出是圆底烧瓶内的氨与胶头滴管挤出来的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且产生了OH-,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质量守恒以及电荷守恒得出还有NH4+,此时我将提出问题NH4+与OH-结合生成什幺?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上的资料与卡片得出结论:氨与水反应形成氨水的重要性质,通过以上的实验探究突破难点,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去体验课堂,并获取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氨与酸的反应

  提出问题:氨溶于水呈碱性,那氨能不能与酸反应?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氨的另一个性质。我将演示魔棒生烟小魔术。接着揭示反应的本质是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晶体的性质,以实验为载体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这样不仅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而且此过程也体现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符合关注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学理念。

  5.氨的用途

  性质决定用途,我将引导学生根据前面所讲的氨气性质让学生总结它有哪些用途。这样的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学会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使学到的知识不再空洞乏味,也让学生所缺乏的理论联系生产、生活的能力得到训练。

  五、课堂小结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进行一个简单小结,重点强调氨的化学性质及喷泉实验原理。

  1.反馈练习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同时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三道难易程度不同的习题来考查学生对氨的物理性质和氨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2.课后探讨

  课堂上的练习仅仅只是针对本节课内容,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在学完本节课后,我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课后实验探究例如“课本中的喷泉实验只有一种颜色,我们可不可以设计一种具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颜色的喷泉实验?”引导学生课后通过小组讨论以及网上查找资料,扩充自己的知识面,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师学军,王君莉.氨的喷泉实验的创新设计[J].实验教学与仪器,20xx(11):35.

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乘法意义的感悟。教材中的主题图以学生喜爱的童话形式出现,目的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学情分析:

  根据前两节课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已经对乘法有了初步认识,并能够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由于本班学生思维敏捷,愿意和小伙伴交流合作、并且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

  所以,依据课标和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难点设为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共同探讨获得新知。教学中我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掌握“移多补少”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圆片

  教学过程:根据《课标》指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我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创设了白雪公主来到森林里答谢小矮人,小动物们为白雪公主举办动物聚会的童话故事,引出新课。

  通过实践这一环节的设计非常成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根据《课标》要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所以把本环节分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步。

  (1)提出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主题图、为提出数学问题做好准备。然后鼓励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问题,先让他们和同桌说一说再汇报,这样很好的保护了孩子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接着课件出示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4个问题。

  (2)解决问题:

  学生有了前两节课的基础,很快列出了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鸟?”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这时引导学生说出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3分别表示什么?理解3×3的意义。

  接下来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列出下面两道题的算式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体订正。在这儿我把原来的一个小环节“体会6×3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移到了后面的练习“连一连”中,因为大家在研讨时觉得这部分的训练目的和“连一连”的训练目的相同,都是让学生理解一个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没有必要前后两次重复,又浪费时间。

  最后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因为我把主题图中的每捆4根胡萝卜改为一捆是3根,一捆是4根,另外一捆是5根的。在上课之前我认为同学们都能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把加法算式变成乘法算式,可上课时还是有些孩子不知道怎么办。这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用圆片代替胡萝卜,分别摆出3个一堆,4个一堆,5个一堆,然后摆成每堆相同的数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讨论一下就明白3+4+5可以变成3个4,我适当的给予表扬。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再回归到主题图上,这时趁机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学生们踊跃的回答:只要从5根胡萝卜里拿出1根放到3根里面,就能列出乘法算式了。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同时既培养了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又加深了对“移多补少”的方法的理解。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练习时我采用了版主“海的女儿”的建议,把“闯关游戏”用“帮助白雪公主打开安全门”的情境换掉了。这样,不仅衔接的自然,而且做到了情境的完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很高涨,又潜移默化的渗透了思想教育。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连一连、说一说、摆一摆、算一算的数学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想像、发展的平台,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理解、去发现、去突破难点。

  四、总结延伸、情知共融

  在总结延伸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谈收获,再评价一下自己和他人,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接着是本课延伸,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由于我的疏忽,初稿时对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理解的不到位,经过辉煌老师的指导,才使延伸这部分发挥了最大优势。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项作业,把课下从生活中找到的乘法问题写成数学日记做为礼物送给白雪公主。

  通过小结与评价,使学生知识系统化,并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效果预测:

  相信通过再次实践,学生能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他们的发现问题、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各种能力一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鸿门宴》。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语文必修5本书共有文言文单元5个,17篇文章。涉及了5个方面的文章类型:古代记叙散文、山水游记散文、议论性散文、人物传记和古代抒情散文。《鸿门宴》属于古代记叙散文,也是学生进入高中所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

  编者希望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既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希望学生在反复朗诵中体会古代叙事散文特有的简洁美,在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叙事脉络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材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立三维目标:

  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

  2、了解文言实词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的一些规律,理解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识。

  3、学习本文紧凑地安排故事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

  4、感受作者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树立正确的读史观,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魏晋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二、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少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着眼于文学与历史相融合,或借文释史,或者借史释文,把语文与历史两科结合起来。本文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现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历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来说说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文史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学法指导及选择的依据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A、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C、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三、说教法

  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共享资源,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决定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目标导学、自主合作、迁移创新。

  “目标导学”即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设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关于朗读、积累的教学。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分组归纳和小组讨论交流等。

  “迁移创造”是将阅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如让学生创编课本剧《鸿门宴》等。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我设计运用录音带、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并印发课文翻译等文字资料。

  四、说教学过程

  (一)翻译理解部分。

  我设计的是两个环节。

  一是让学生粗读原文,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大意,重点完成三个内容:依据文脉推断不懂的词义,点出重点的实词,框出通假字并归纳规律;

  二是让学生细读原文,进一步落实字句的翻译,主要完成两个任务:实词活用、特殊句式及其规律总结。两个环节是由简入难的过程。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浅易,并且是典范的记传性文体,因而对高一学生来说大部分内容比较易于理解和翻译。对那些不易懂的字词就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提供的语境、前后涉及的情节加以推测、判断,以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好方法。要求学生点出重点实词、框出通假字,主要是为帮助学生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异读现象、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的词语,并进一步得出规律,指导今后的文言文学习。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译中难度较大,也是本文教学的两大难点。要求学生标出有活用现象的字和划出句式特殊的句子,是基于两点考虑:

  1、积累一定数量的第一手例句;

  2、引导学生加以分类,找出每类的相同特征,并抽取出来形成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能由学会一个到会学多个。

  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养成用符号法表示重点字句的好习惯,如点、框、圈、划线等符号应约定一致,便于突出翻译中的重点、难点及复习。

  我的提示着重归纳了实词“幸”“如”“举”“谢”等,名词活用、使动用法、宾语前置、被动句和省略句,全部采用表格的形式,可由学生填充相关内容,既是训练又是归纳。

  (二)分析人物部分。

  分析人物是本文的一大重点。为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史传文学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我设计了四个问题:

  1.项羽是怎样一步步地由主动走向被动的?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地由被动走向主动的?

  2.项羽、刘邦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问题1是对内容的把握,可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通过对比讨论分析,学生会看到这是一个矛盾不断转化的过程,即沿着战与不战、杀与不杀、追与不追三组连贯的矛盾,项羽由主动转向被动,刘邦由被动转向主动。而其中根本原因则在于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导入问题2对项刘性格的概括。这样,问题1成为问题2的铺垫,并可以使学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画的,这也为人物刻画方法的总结埋下伏笔。

  概括项羽性格时,学生可能对他“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认识,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就这一点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争论,挖掘出项羽性格的弱点,及其在这场斗争中埋下的祸根,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认清项羽的悲剧绝非偶然,可以说是性格悲剧。

  我将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进行提示,由刘项双方的转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应的概括,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如果刘邦不去鸿门向项羽谢罪,会有怎样的结局?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这是两个假设性的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历史,学生设想的结局可能是多样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合乎一定的逻辑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借此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刘邦、项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结局,进而启迪学生多样的思维,锻炼语言表达。

  4.文中还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简略说说他们的性格。

  设置这道题目的有二:一是全面把握本文中的性格鲜明的人物的需要;二是突出四组人物的对比塑造,为总结人物刻画方法作伏笔。

  (三)刻画方法部分。

  由于前一部分的铺垫,学生会比较容易地归纳出在矛盾中和对比映衬中刻画这两条,而在初中学过的《孔乙己》等小说中刻画方法也会使较多的学生联想到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是使人物栩栩如生重要方法这一条,所以学生自己就可以很快归纳出来。

  (四)课堂延伸部分

  我引用列宁的比喻——有时历史的发展就像一个人想要进入一大串房间中的一间,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另一个房间——对全文进行总结,给学生以更多的思考和借鉴。

  作业布置:

  一联系情节背诵第三、四段;

  二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从“鸿门宴”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板书设计。

  最上方两行分别横写标题“鸿门宴”和“司马迁”。板书重心是项羽、刘邦的人物分析:上半部分左边横写“项羽”,中间对应其主要性格“自矜功伐、为人不忍”,右边对应其形势的转化情况“主动”到“被动”;下半部分左边横写“刘邦”,中间对应其主要性格“能屈能伸、狡诈果断”,右边对应“被动”到“主动”,各自用线相连,上下形成鲜明对比。这个板书设计可以突出本文人物传记的特色和人物的鲜明性格及由此产生的形势逆转,是为教学重点的突出服务的。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水旱灾害印度农业》,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印度》,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

  一、分析教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本课题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印度的地形与人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来分析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接着讲述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教材还安排了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及矿产分布图以及三处学生课堂活动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本节其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而是能够利用地理材料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教材的这种安排,也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了人地关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达到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南亚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适应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我是这样确定的: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要求,确定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为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既是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故确定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为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我把本课教学设计成一课时,关于印度的水旱灾害首先通过媒体报道,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灾害的无情,接着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分析南亚季风对降水的影响。关于印度农业部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直观的对比印度的年降水量与农业带的分布等,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方法上,我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演示与讲解更为直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主要通过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

  1.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3.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四、教学过程

  前测

  复习印度人口特点及印度的地形特点。

  接着请学生自读课文“水旱灾害频繁”,说说印度气候有何特点?板书。这一部分内容不多,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转变。

  下面师生共同总结: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利用图片与新闻,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害的无情,激发同情心。

  水旱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印度人民是怎样抵御自然灾害的?

  师生总结:印度人民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等。

  但是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依然显得有些不足。是什么因素导致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读课本37页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一下受热带季风影响,印度的雨集中在几月份?旱季又集中在几月份?

  那旱季与雨季的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和最少的月份相比要差多少?

  请同学们前后桌一组,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讨论一下,雨季来临时会是一翻什么样的景象?到了旱季农田里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频繁的水旱灾害呢?

  请同学们读南亚季风图,比较分析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38页的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风变化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共同总结。

  我国也是季风气候,同样也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请结合我国的国情,讨论该如何治理印度的水旱灾害?

  大修水利工程,引导从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借鉴经验。

  师生小结

  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季风活动不稳定,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转承到印度的农业

  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人口众多,使得印度在20世纪上半叶粮食生产不能自给自足,每年进口大量的粮食。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的粮食生产由不能自足到自给有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什么原因使粮食生产有这么大的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板书)

  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我通过启发式提问,安排了如下一系列小组讨论活动。

  1.读资料“绿色革命”,说说它有什么意义?据此你对我们家乡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启发?

  2.通过对比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图与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说水稻和小麦分布与地形、降水量有什么关系?

  通过课件展示,师生共同总结。

  3.接着通过课件,讨论棉花、黄麻、茶叶的分布与地形、降水量的关系。

  在此,我把全班分成五组请每一组同学讨论一种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结果。

  4.看资料剪辑“饮食习惯”,想一想:为什么印度南、北方人民的日常饮食有这么大的差异?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食。北方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东部和南方沿海地区以大米居多,中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印度人的副食分肉食和素食两类,但是印度人不吃牛肉。

  印度菜的一大特点就是糊状菜居多,而且还加以各种色素,因此常有黄的汤,绿的糊,红的泥。如果没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是很难习惯的。此外,无论在家庭还是餐馆,印度人认为生水是最好的饮料(建议最好煮沸),餐桌上总会有一杯凉水。

  课堂总结

  印度和我国都是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压力大,经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但是发展中国家也不是样样都落后的,大力发展科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拓高科技产品的国际市场,是发展中国家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最佳途径。请大家预习“发展中的工业”。

说课稿 篇7

  一、课文内容、特点分析

  这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篇幅很长,也很感人,讲述了接线员苏珊用心灵倾听我的困难,用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帮助我的真情故事。在这堂课中,我主要紧扣一点:我把苏珊当作自己的母亲,苏珊具有母亲般的爱心。让学生发散,找到重点句子,进行朗读感悟,感悟到她的乐观、耐心善良、温柔、细心、她就像母亲一样在关心我、爱我。从而提升到,苏珊是在用爱心在倾听,用心在歌唱一首爱的歌曲,回归到课题,点题。学生能够紧跟老师思路进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欢笑、伤心,有时会有惊喜。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苏珊对死亡的乐观主义态度,她对待鸟儿和自己的死亡都很从容,“到另一个世界唱歌去了。”多么美好的意境,这种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称道的。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用心的倾听者。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正确朗读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着迷、耐心、修理”等词语。

  2。 能力目标

  领会文章的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领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 情感目标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教学难点和重点

  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领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法运用】

  我最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反馈点拨”。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中,再引导学生深入发掘探究,再点拨小结。在点拨引导中,我将尽量多地使用激励性语言。

  【学法运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标倡导的最主要教学理念。本节课我在让学生 “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反馈所感所得。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揭题

  以问讯处图片导入,简单介绍问讯处。今天我们就一起用心去倾听一个与问询处的真实感人的故事,从而导入课题。这样设计导课,主要是让对生活中的问讯处有初步的了解。

  (二)、初读感知

  提出要求,初读课文。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并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写了儿时的“我”向苏珊寻求了哪些帮助?苏珊又是怎样帮助“我”的?再简洁地概括自己这些求助与帮助,填入表格中。

  在试教时,我直接提问:课文写了儿时的“我”向苏珊寻求了哪些帮助?苏珊又是怎样帮助“我”的?这时候,我的发现,让学生简要说说,之后的作业学生半天写不清,后来在有师傅提点下,我降低难度,采用表格,帮助学生理清几件事情脉络。

  (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品文悟情。在学生交流自己读书体会的环节中,我也很好的领会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精髓,那就是——突出重点。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感动?”学生可以从文章中找到很多感动人的词句。对这么多词句的体会,在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说说感动的地方,抓住重点的几句话来品读:“小精灵用悦耳的声音问我。”、“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苏珊想了想”、“ 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这是一篇感人的文章,所以我也较注重朗读的指导。例如在品读“我”和苏珊第一次交流中,我采用让学生创编、补全对话,以同桌互补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感悟体会两人之间感情的逐渐建立。这样,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达到了训练朗读,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之目的。

  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一个读写结合的小练笔。在引导学生深读了课文, 深刻地体会到 “我”与苏珊在交往的过程,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用心灵沟通让他们在交流中彼此感受幸福,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因此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汤米,当你看到苏珊的留言时,你想对她说什么?请在你课本空白的地方写一写你想说的话。我想,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内心一定涌动着许多属于自己的感想,大有不说出来不快的感觉。在学生朗读他们内心的感受时,我再配合感人的音乐,效果会更好。但是那天的课堂上,由于时间的把握非常欠缺,导致这个环节的效果差强人意。

  (四)、说板书

  我设计本文的板书的时候目的是要把文章的主题表现出来,表现“我”和苏珊的情谊是如何产生的,这样板书起到了提纲携领的作用。学生对于主人公之间的情谊有更深的理解。

说课稿 篇8

  一、课前谈话,进入角色

  1、小朋友们去过大森林吗?

  2、出示课件,说说森林里有什么?

  3、老师扮演山羊爷爷,学生扮演小动物,一起走进快乐的森林王国。

  二、引出课题

  1、介绍老山羊的家

  2、老师做擦皮鞋、照镜子等动作

  3、学生边看边说,老山羊一边 ,一边 。

  三、创造老山羊请客的情景,练习说话

  1、老山羊摆食物

  2、学生观察食物,联系句式说话。

  老山羊准备了 、 、 、 、 、 。

  3、分类摆食物,介绍食物

  4、五个客人作自我介绍

  5、老山羊招待客人的过程

  1 食物摆错了,让学生思考怎样让客人吃到自己喜欢吃的菜?

  2想想还有什么办法?

  6、编故事

  四、总结

  走出森林,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创设情境 巧妙设练

【精选说课稿8篇】相关文章:

1.2015说课稿精选

2.《项链》说课稿精选

3.海燕说课稿精选

4.《燕子》精选说课稿

5.【精选】说课稿汇编6篇

6.【精选】说课稿4篇

7.精选说课稿3篇

8.【精选】说课稿三篇

9.精选说课稿汇编9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