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29 19:07:1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集锦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说课稿集锦五篇

说课稿 篇1

  这节课我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设计整个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我的说课内容分为以下7个部分

  一、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体会几何形与事物形状的关联,利用半圆形概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拼贴、绘画的方法将半圆形进行添加、组合,变成新的有趣的形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说教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生通过借助半圆形的概括和变化,利用拼贴、绘画等方法对半圆形进行添加、组合,完成丰富的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教学重点:利用对造型的概括和联想能力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如何引发学生概括与联想能力。

  三、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容易被直观形象事物所吸引,但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暂。对半圆形有一定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联想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深层次打开思路,在教法上我采用“引导法”“演示法” 和“评价法”。

  在学法上我采用“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审美能力,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

  五、课前准备:

  教师:一些半圆形的彩纸,4开画纸,半圆形立体玩具、多媒体图片。

  学生: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六个环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材料准备情况(1分钟)

  (二)讲授新课:(10分钟)

  1、导入阶段

  我选择谈话导入,带小朋友们到图形宝宝的家去做客。课件出示图形自我介绍。学生看到方形变成了小房子,三角形变成了小鱼。当圆形变成了西瓜、足球、向日葵时,他又高傲的说:不止这些就连太阳地球都是圆的,谁也比不上我!

  此时,“唰”的一声,西瓜被切成了两半并发出哎呦,哎呦的声音,圆形再也骄傲不起来了。

  【设计意图】这种导入方式根据新课标提出的: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图形宝宝的自述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并随着切水果游戏中圆形的西瓜被切开,很自然的引出半圆形。

  揭示半圆形的定义:圆形的一半是半圆形。

  课件出示半圆形流着眼泪自我介绍:我是半圆形,我的用途……我……我……它找不到自己的用途

  启发学生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帮助半圆宝宝把生活中半圆形的东西找出来,让它快乐起来变成有趣的半圆形。

  板书:有趣的半圆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在黑板上随机画出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半圆形的哭泣唤起学生的互相帮助的情感,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半圆形的东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现新课标提出:美术不是独立存在的,与人文修养也有密切联系。

  小结:原来半圆形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缺少发现。

  小朋友们这么热情,老师也要帮助一下半圆宝宝,课件出示图片。

  提问: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金鱼、鹦鹉、瓢虫、风车等。

  肯定学生的记忆力,再考察一下学生的观察能力,你们看风车和瓢虫分别用了几个半圆形来表现的?

  瓢虫用了一个,风车用了四个。

  得出结论:有些东西是由半圆形变化出来的,有些东西是由半圆形组成的。

  2、发展阶段: 也是教师示范的环节

  我们大家帮半圆宝宝找到了这么多的用途,它变成了彩虹开心的笑了。

  可是,这么多的用途半圆宝宝能不能记住?为了防止半圆宝宝忘记自己的用途老师想了个好办法。

  教师示范:(边语言叙述边绘画拼贴)清晨太阳公公出来了,暖暖的照在草地上,草地上开着鲜艳的小花,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小乌龟伸了个懒腰开始做早操,小蝴蝶跳着优美的的舞姿,和白云握了个手,向太阳公公问了声早。(剪贴)这时小牛,小猪,小狐狸,小瓢虫也都纷纷来到了草地上锻炼身体。

  示范结束提问:老师用的什么方法?引出绘画和拼贴的方法。

  (三)学生分组创作:(20分钟)

  通过征求学生的意见,全班分为3个绘画组和3个拼贴组,每组共同完成一张作品。在制作前对学生进行使用剪刀的安全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保持环境卫生。播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对每组有针对性的启发和指导及时展示好的作品和创意,相互借鉴。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7分钟)

  1、教师把作品贴在展示区,同时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2、每组组长先介绍本组的作品。在拼贴组和绘画组各评选出一个优胜组,把教师的示范作品作为奖品,奖给他们。最后评价你喜欢的作品。

  3、播放半圆宝宝录音:谢谢小朋友们热情的帮助,帮我找到了半圆变化出来的东西和半圆组成的东西,掌声送给你们,谢谢。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述能力。半圆宝宝的录音很亲切和学生之间没有距离,同时也是借半圆宝宝做了一个小结,让学生体会到了互相帮助后的喜悦之情。

  (五)课后拓展: (1分钟)

  出示半圆形的立体玩具,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六)总结:(1分钟)

  我们用灵巧的双手帮助了半圆宝宝,和他成为了好朋友。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也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不仅能创作出漂亮的美术作品,还能拥有更多的朋友。最后让小朋友们伸出灵巧热情的小手和老师挥手再见。结束教学。

  七、说效果:

  本节课通过:半圆宝宝遇到困难——解决困难——记录用途,来设计各个环节,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里和年龄特点。

  学生说出半圆形的事物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来,充分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示范简单直接的让学生知道可以采用绘画和拼贴的形式,展开丰富的想象后,用半圆形变化出有趣的形象,突出了教学重点,大部分学生的作品通过联想做到了半圆的组合,突破教学难点。作品评价和评比时学生的兴奋度很,高充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审美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学习有效的评价学生,用恰如其分的语言来鼓励学生、赞美学生,体现评价的多维性和多级性。

说课稿 篇2

  《新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贯彻、实施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语言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因素,有益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一、说设计来源及意图

  教材来源于《福建省中班领域活动指导》的语言领域,在这个活动之前,小朋友围绕“房子”已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对房子的结构、外形特征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且幼儿通过搭建、泥塑、绘画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了房子。当我告诉幼儿有一种房子会动时,幼儿都想探个究竟,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因此,故事《会动的房子》油然而生。

  二、说教材

  新的课程改革把故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提出,要求幼儿喜欢听故事,乐意讲故事的语句,并懂得一些简单的道理。《会动的房子》生动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松鼠在造好的房子内居住,但房子每天都在变化着方位和地点。故事中所述之事是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小松鼠、乌龟,这两只动物都是幼儿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叙述过程中小松鼠和乌龟的对话语句能够照顾到中班的幼儿的口吻,符合中班幼儿语言获得的水准。

  三、说目标:根据中班幼儿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将目标定位为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的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作品故事情节以及动物形象的特点,感受其中的幽默。丰富词汇:腻、驮、手舞足蹈、惭愧。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习惯和大胆想象创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品中清新的大自然画面,从而热爱大自然。

  根据目标,我把重点定位于:理解作品故事情节以及动物形象的特点,感受其中的幽默。

  难点是: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为使活动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幻灯片)、录音机、磁带、木偶、指偶等。

  2、 画有大树、浪花、草原的背景图一幅、小背景图若干、小图片若干。

  3、布置四个场景:“大树底下”、“山脚下”、“大海边”、“大草原”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师幼互动。因此,活动中我除了以幽默、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还挖掘此活动价值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演示法:木偶形象逼真,深受幼儿的喜爱,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为了帮助孩子的理解,我操作木偶,让幼儿对重点、难点的内容获得清晰的第一印象。

  2、交流讨论法: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凭以往的印象,我班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故事产生兴趣,有一种想表演的欲望;这时进行对话教学、交流讨论是个很好的时机。

  3、审美熏陶法:幼儿学习语言,重在感悟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我把教学过程融合与多媒体课件中,化枯燥为乐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让幼儿在活动中更兴趣盎然,使幼儿的创造性素质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

  4、创设情境诱导法:具体的场景,能引起孩子一定的态度体验,能使孩子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一起扮演小松鼠,依次来到“大树底下”、“山脚下”、“大海边”、“大草原”上,并根据场景变化进行提问,让幼儿在平等、宽松、活泼的环境中有足够的表现自我的机会。

  五、说学法

  1、操作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边操作图片边讲故事。

  2、自由讨论法: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教师应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多种办法解决问题。象“房子为什么会动呢?”这类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因此我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讨论的空间。

  3、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让幼儿自由表演故事情节,以增加对故事的理解。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本课一开始我就以题质疑。

  教师出示一幅石块样子的贝壳图,问:石块有何用?为什么?我出示另一幅房子到了山脚下的图,说:不知怎的,这么稳固的房子却移了位置?小松鼠好是疑惑:“房子为什么会动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朋友立即叽叽喳喳,说出了许多充满智慧的答案。

  2、以境促感,境中生情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松鼠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内容上吸引孩子,由于电脑提供的软件不仅形象直观,色彩鲜艳,而且富有动感,尤其配上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更能使语言和形象有机融合,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感官,生动地形成语言表象。我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幻灯片、课件。并根据故事内容提问:(1) 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2) 小松鼠到过哪些地方?(3) 小松鼠在旅行中听到过哪些声音?(4) 房子为什么会动?

  3、角色表演,内化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幼儿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我以情境表演为导入,根据教学实际与孩子们的特长提议他们分工合作表演课本剧,在布置好的四个场景中,幼儿手持指偶大胆表现小松鼠和乌龟,从而了解到乌龟的生活习性,以突破重难点。

  4、续编故事,拓展升华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孩子的好奇心一旦被教师引导激发出来,就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采用不同的鼓励引导方式,来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以解决难点。我在课末提出:如果你是小乌龟,你会将小松鼠的房子移到什么地方去?把你的想法画到画纸上,然后讲给小朋友听。又一次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地培养。

  六、说教学思路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集中,特点鲜明、语言通俗的特点,我从(激趣导入,以题质疑)——(以境促感,境中生情)——(角色表演,内化感悟)——(续编故事,拓展升华)四个方面引导幼儿学故事。

  1、激趣导入,以题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

  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本课一开始我就以题质疑。

  教师出示一幅石块样子的贝壳图,问:石块有何用?为什么?我出示另一幅房子到了山脚下的图,说:不知怎的,这么稳固的房子却移了位置?小松鼠好是疑惑:“房子为什么会动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朋友立即叽叽喳喳,说出了许多充满智慧的答案。

  2、以境促感,境中生情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松鼠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内容上吸引孩子,由于电脑提供的软件不仅形象直观,色彩鲜艳,而且富有动感,尤其配上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更能使语言和形象有机融合,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感官,生动地形成语言表象。我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幻灯片、课件。并根据故事内容提问:(1) 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2) 小松鼠到过哪些地方?(3) 小松鼠在旅行中听到过哪些声音?(4) 房子为什么会动?

  3、角色表演,内化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幼儿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我以情境表演为导入,根据教学实际与孩子们的特长提议他们分工合作表演课本剧,在布置好的四个场景中,幼儿手持指偶大胆表现小松鼠和乌龟,从而了解到乌龟的生活习性,以突破重难点。

  4、续编故事,拓展升华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孩子的好奇心一旦被教师引导激发出来,就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采用不同的鼓励引导方式,来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以解决难点。我在课末提出:如果你是小乌龟,你会将小松鼠的房子移到什么地方去?把你的想法画到画纸上,然后讲给小朋友听。又一次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地培养。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根据省编教材中班主题活动六--《我在马路边》中《各种各样的车》生成的一节综合活动《快了爱心车》。

  首先,我向大家说说本次活动的方案:

  一、设计思路:

  在学习《各种各样的车》这一活动时,孩子们对身边的车非常感兴趣,当我问到孩子们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车时,突然一个孩子说:"老师,星期天我和妈妈在商厦门口看见一辆白色的车,很长,好像是救护车,但上去的不是病人。妈妈说是献血的车"。孩子接着问我,老师,献血是不是会打针?很疼的。我告诉孩子:献血是做好事,大家献的这些血是送到医院血库的,是输送给病人,我们献血是一件快乐的事。因此,我就根据"车"和"帮助别人会感到快乐"这个孩子的兴趣点作为切入口。生成了综合活动《快了爱心车》。

  二、说理念与教法:

  幼儿的学习是整体性的,是将认识纳入他的整个的经验体系之中的。幼儿在行动中不会去区分科学的行动、艺术的行动、社会的行动,幼儿只有综合的行动。也只有坚持课程内容的整体性,才能体现课程的生活性,因为生活就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因此,我选择了幼儿园课程的理念中的第四个基本理念"力求整合"。本节活动主要采用了游戏法和情景创设、其次是谈话和操作法。

  三、说本次活动的目标:

  1.了解每种车都有自己的颜色、用途和标志,掌握标志的意义。知道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懂得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体验帮助别人会使自己感到快乐。3、将不完整的汽车添画完整,并能根据标志颜色均匀的涂色。

  四、说活动准备:

  1.红灯、黄灯、绿灯卡。2.几种带有标志的特殊车图片。3.不完整、并没涂色的汽车画图每幼儿一份,彩笔。4.《爱是LOVE》的音乐。

  五、说活动过程:

  我采用了猜谜语导入法,孩子们,转转小脑筋猜个小谜语,孩子们的注意力就集中了起来。我就说出了"车"的谜面:四脚圆滚滚,眼睛亮晶晶,嘀嘀一声叫,招手过路人。我的语气重点在嘀嘀一声叫,孩子马上猜出是汽车。然后就问谁是坐车来的?你坐的车是什么颜色?你做的车大?还是小?引导幼儿懂得车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就是车的用途了,幼儿园的车都是黄色的,哪辆车是你坐的?孩子立刻回答自己坐的是1号车

  或者2号车,这就引出了车是有"标志"的。然后在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特殊车辆,出示110,120,119的车辆,让幼儿分别找出车的标志是什么?它的用途,再让幼儿模仿这几种车跑起来的声音,这时的孩子兴趣很高,都乐意学,嘴里发出(危楼危楼)或者(日日)的声音。

  在孩子兴趣高涨的时候。活动进入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分三个环节,重点在第三环节。)首先说说第一个环节,是引出快乐爱心车,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辆很特殊的车,老师出示自己画的车,其实这辆车不是很特别,用你们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一下,这辆车有什么样的标志?孩子睁大眼睛观察,(因为小孩子的好奇、好胜心特强,都想快点找出不同之处,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都很快的找出了"心"形标志。老师接着问:你们知道这辆车的名字吗?孩子很好奇,都想知道。老师直接性的告诉孩子,老师给这辆车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快乐爱心车》。然后告诉孩子这辆车名字的由来,开这种车的人都是有爱心的人,不管谁有困难都会去帮助他,帮助别人解决了困难,看到别人高兴了,听到别人说谢谢的时候,自己也会感到特别的快乐。讲解这种车的意义的同时也让孩子懂得帮助别人是和谐社会中一种有益的活动。接下来是第二个环节,车的声音:教师说,这辆车跑起来也会发出声音,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这又引发了孩子的好奇心。这时候放《爱是LOVE》的音乐,让孩子感受歌曲的欢快、优美。

  在听完音乐后,教师出示手机短信引出第三个环节--(智力闯关),师念短信就是闯关条件:第一关:爱心大考验,在这一考验中,我采用了创设情景的方法,情景表演每个孩子都愿意参加,虽然给孩子分了组合作来闯关,但是在某些情景创设中有的孩子还是想积极的`参与,比如第一关,一个教师跑进来表演,我家着火了,我该怎么办时,我让第二组的来帮忙,其他组孩子依然说:"快打119的电话,有的孩子说快泼水救火。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六、七个情景。有盲人过路、小朋友跌倒、家中进小偷了,邻居奶奶病了,家里没人等。当别人的困难解决的了,对孩子们说谢谢的时候,他们都会不用谢或者不客气,这样孩子们都使用礼貌用语,懂得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礼仪。这一环节,孩子们都积极参与了,虽然有争抢回答参与现象,也不妨碍目标的完成。孩子们都献了爱心,体验了主人的快乐。第二关就是技术大考验,教师出示没有画完整的汽车画,找出哪儿"坏了",进行"修理"就是将画添画完整,在根据上面贴的心形颜色喷漆,就是涂颜色。在这一环节中每个幼儿的汽车都在不同的地方有损坏,有的在车门、有的车灯、有的轮胎、有的车况。这是教师巡视指导,一边提醒,好好检查,涂色要均匀,这一环节时间比较长,能力差的孩子需要帮助。在孩子们都完成之后,就可以参加第三关,安全知识大考验。教师出示红黄绿灯标志,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涂色结合成一组,再根据教师事先标好的1、2、3、4、的顺序排好队,参加红灯停绿灯行的游戏,孩子兴趣又高涨起来,这时候能力强的孩子能给自己组里的同伴排顺序。孩子们拿着爱心车做交通规则的游戏。

  最后老师说,孩子们,你们都是最棒的,都可以加入爱心车队了!这时候把爱心车队的标志发给他们,自己贴在额头,(实际上就是在奖励他们。)孩子们都很高兴。接下来放爱心车队的音乐《爱是LOVE》,教师说,走吧,开着我们的爱心车去献爱心,帮助有困难的人吧!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按顺序走出教室。(这节课从开始到结束孩子们一直在一个愉快的氛围里。)

  六、活动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我觉得老师在设计教案时,要从孩子的生活中捕捉孩子的好奇心,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使幼儿得到快乐和满足。就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某种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爷爷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七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为保护自然环境做力所能及的小贡献。

  根据新《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具体接受能力的情况,我在本课里安排了两个课时,下面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在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课文的理解难点。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队员一样一脚就一脚牢地往上爬。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我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利用实物观察教学法进行教学。

  【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我选定实物观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是因为《爬山虎的脚》首先是介绍某种植物形状特点的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懂得爬山虎脚的特点,而且要知道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细致有顺序地去观察某种事物。这个重难点要突破,让学生充分了解,用讲授法或其它教学方法来完成可能难度会很高,而且时间也会很长,唯有选定直观性的实物观察法。选定实物观察教学法在这里我是有三个依据的:

  1、从人的认识客观规律来看,学生的认识总是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认识这一规律。

  2、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发展阶段,而且我所要教的学生基本上是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3、从提高教学效果来看,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使学生感到形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容易巩固,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上课时先不慌让学生打开课本,而是先把实物爬山虎摆出来,实物一出现,学生就可以用眼睛感知爬山虎是什么样的东西,什么颜色。我再对着实物的脚、茎、叶、以及叶柄等部位进行简单说明。让学生来个赏试观察法,叫学生们先自己观察爬山虎的各个部位是怎样的,然后再打开课本看课文作者又是怎样对爬山虎的各个部位进行观察和表达的。这样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也就不难了。

  【说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这一程序的设计,目的是通过质疑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习兴趣。

  一开始上课,我是这样说的:“你们知道什么动物会爬墙吗?那有没有会爬墙的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会爬墙的植物,它叫什么名,它是怎样爬墙的。”

  (板书课题)

  二、认定目标(赏试观察)

  这一程序就是针对本课的特点和重难点来设定的,也就是突破重难点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以及提高他们学习的全体参与性。

  课题导入后,首先摆出准备好的实物爬山虎,然后进行说明爬山虎的脚、茎、叶柄等分别是指它的哪个部位。让学生先赏试观察此物,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爬山虎各个部位以及颜色之间有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后,点拔检查学生赏试观察情况,最后让学生打开课本自读,看看本课作者是用怎样的观察顺序来观察和表达的。

  三、导学达标

  这一程序的设计,是在学生们充分仔细的观察实物的前提上和通过结合课文质疑而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更快地突破重难点。

  这一程序里我首先是这样说的:“同学们观察这植物后,我们再来仔细看看课文。看看作者把这植物叫什么名来的?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观察顺序来观察这种植物的呢?和你原先观察的顺序不同在哪里?作者是先写爬山虎的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并用笔在课文上画出描写爬山虎各部位的句子。”接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就是拿爬山虎的各个部位的特点、颜色、和它的生长过程、作者是怎样表达的来指名提问。最后我才来对学生的回答结合板书做总结,就对爬山虎脚的特点作者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总结(教师小结: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是嫩红的、几天后是嫩绿的、长大后是绿得新鲜、因为是绿色使人看了舒服;因为它长得整齐、均匀、茂密而不重叠,一阵风的吹过而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从这不仅初步理清了作者的叙述顺序和观察顺序,也进一步提醒学生绿色给人们带来的意义。

  接下是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墙的难点突破,也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这也要结合课文和实物让学生们继续观察思考,爬山虎到底用它身体中的哪个部位来往上爬的,它是怎么东西爬的。在这点我还加了这样的一个环节:我把登山队员登山时的动作给学生们做了两遍展示,接着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爬山虎是用什么来爬墙,和怎么爬的。然后回顾课文的作者又是怎样来介绍的,进一步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同时又让学生拿爬山虎和登山队员来做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和不同之处?从而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爬山虎是怎样的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也懂得了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一脚就一点牢”的道理。通过做比较,我还让学生找出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语句,进一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通过实物、登山队员的登山动作举例、学生们的反复观察、和对照课文比较,我再做适当的引导和讲解。这样子不仅可以轻松地把本篇课文的重难点解决了,也把整篇课文的总体框架拿了下。剩下的字词,朗读和指导背诵我都放在了第二课时。

  四、达标测评

  在这一程序中,我根据在本课时里上过的内容而设计了一道练习:让学生学着作者的观察方法用自己的话再对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怎么爬山进行描述,并用一段话写下来。目的是巩固了所学的内容,再用所学的方法去实践,也就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再一个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写作水平。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时我是于实物观察教学方法为主来对学生进行讲课堂教学,而把板书设计则作为观察教学方法的铺助教学。为了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本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请原谅我的板书设计是以图片形式保存的,目前我还没有技术贴上去请谅解!!!)

说课稿 篇5

  先是关于教材的把握,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就是深入了解课文,《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文质兼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本组教材也都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

  其次就是我对学情的理解,挖好地基就应该填满牢固的基石,二者相辅相成。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要结合爬山虎的图像进行讲解加以学生的理解。

  说完了教材以及学情,就可以着手处理好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上好一堂课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否则就是囫囵吞枣。因此结合我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情的理解,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①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②通过自读、感情朗读、品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精美的语言文字,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③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有了教学目标,那么设计好本堂课的重难点就简单多了,重难点是一堂课的灵魂内容,也是支撑起整堂课的顶梁柱,因此,我将本堂课的重点设置为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而难点则是帮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新课标要求,课堂要还给学生,学生作为主体,所以不能将课堂上的死气沉沉,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上这一堂课,我选择通过以“读”为核心而创设了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勾画圈点批注,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了视频录像、图片等相关课件以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说完了教法与学法以后,就进入到本堂课最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所以教学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好的导入,由于本堂课是第二课时,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我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再现爬山虎的叶子,让学生当配音演员,背诵课文中写叶子的片段,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引入:“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欣赏完了爬山虎如此美丽的叶子,可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绿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吗?”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我也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并进行板题。

  通过引入“爬山虎的脚”这一个话题就可以直接进行到今天的新授环节,在这一个环节主要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新授第一步:自由朗读,圈点批画,找出写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并分别出示图片加强学生的理解。通过对比喻句如“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的分析加强学生的形象理解,也能提高他们对修辞手法的使用能力。

  新授第二步:多读赏析,层层推进。在这一步,首先会先让同学们自己默读爬山虎到底是如何爬的,仔细思考,然后小组探讨演练模拟脚爬的动作,然后上台表演,在这里我会对学生先进行鼓励,再进行客观的点评;其次让学生齐读描绘爬山虎爬的句子,再出示爬山虎的脚与蛟龙的爪子的对比图,体会叶圣陶用词的精准和观察的细致,而我也会拓展提升到这样爬体现了爬山虎的什么精神?最后全班带着爬山虎向上攀登的精神有感情的齐读该段,将最终解决同学们对爬山虎如何爬这样一个难点攻克。

  新授第三步:默读赏析,小组分享。在这一步,我会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默读,运用对比的方法自己进行学习,接着和同组进行分享得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就能活,没触着墙就枯萎,从而更清楚地了解了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这样的环节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构建了团结互助的氛围。

  说完了新授环节,就到了总结全文,升华感情的环节,叶圣陶先生之所以能把爬山虎的特点写得如此详细透彻、形象逼真,是他处处留心观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结果,我也会鼓励我班上的同学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神奇,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

  最后就是布置作业的环节,由于本篇是说明文,讲的是大自然的奇妙,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我会布置一个长期作业就是观察豆子、花生或大蒜在水中随时间的变化,利用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热门】说课稿集锦五篇】相关文章:

1.【热门】工作计划集锦五篇

2.说课稿汇编五篇

3.关于说课稿五篇

4.【精品】说课稿五篇

5.gkh说课稿五篇

6.【实用】说课稿五篇

7.精选说课稿五篇

8.说课稿集合五篇

9.【必备】说课稿五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