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说课稿

时间:2019-10-12 00:04:4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桥说课稿

  篇一:桥说课稿

  一.说教材

桥说课稿

  1、教材简析。(课件1)

  《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2、学情分析。(课件2)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也不容易联想到桥的深刻含义。

  3、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课件3)

  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2)、通过对文字的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进一步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把握,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品质”。难点为“理解题目的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课件4)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引生入境,感悟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换位思考,自主探究等方法感悟文章中心,体会人物思想,领悟文章写法。

  三、说课前准备

  搜集和了解生活中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

  四、说课时安排。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中的2、3项。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环节:(课件5)(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感受危况,引生入境。(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六)课后练笔,延续情感。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我将以检测学生学过的词语入手(出示词语)(课件6),并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词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事情。这样可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同时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初步了解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感受危况,引生入境。

  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课堂教学的重点就进入了教学重点的解决上。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我把引生入境作为一个搭建的梯子。入境入的就是当时的那种危境,那种似乎无路可退的死境。在这里,我首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进入,(课件7)文章讲述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境之下,请找出文中描写当时自然环境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在学生自主学习过后,进行讨论和体会,让同学读相关的句子,在这里,重点从以下几个细节引导学生体会环境,领悟写法,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你能不能读出当时情景的危急。在画,悟,读三步之后,我及时让学生说出形容形势危急的词语(并适时板书:洪水势不可当)这样对学生进行了一个词语积累和运用的综合练习。

  引生入境的第二步:因为学生对洪水比较陌生,通过前面入情入境地品读、体会,学生已经在脑子里初步感受到洪水的可怕与疯狂,但并不能更深的触及学生的心灵,因此我适时出示洪水的图片(课件8、9)同时设疑:“同学们,假如这场疯狂的洪水冲进了我们的村庄,冲进了我们自己的家,你该怎么办?”这样设疑,学生能将自己真正融入这场洪水中,为下文理解人们的表现埋下了伏笔。同学们,在这洪水肆虐,万分危急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的表现呢,找出描写人们表现的句子,交流,体会。然后进行第二个语言文字的训练,人们的这种种表现,可以让你联想到哪些词语。(适时板书:人们惊慌失措)随着这两步教学的递进开展,此时的学生已经随着那泛滥的洪水,惊慌失措的人们进入了课文为我们铺展的这幅洪水图之中了。也为下一步的教学做了有声有形的准备。

  (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

  这一步与上面的教学环节是紧密联系的,当我这样过渡:在这个时刻,在这个洪水发出死亡的狞笑的时候,人们都慌了,可你看,却有一位老汉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此时此刻,他表现得怎样呢?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悟一悟。(出示句子10)教学的重点也自然的转移到了老支书的身上。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紧接着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学生从“像一座山”感受到了老汉的沉稳、冷静,从“党员排在后边”感受到老汉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然后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猜测老汉的内心想法,学生会深刻体会到在生死关头老汉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在危急关头老汉为群众的安危而担忧,在紧要关头老汉用沙哑的声音发出了一道铿锵有力的命令,引导学生从三个感叹号来体会,学生纷纷入境地朗读,他们不是用声音,而是在心来体验呀!

  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像一座山,巍峨屹立,岿然不动。这位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这样的老汉怎能不受人拥戴呢?可是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经漫到人们腰际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位小伙子,谁知道他和老汉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激情的话语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文本、学生已经融入在了一起,这时话锋一转,将学生带入故事的高潮。接着我将配乐朗读老汉与小伙子对话的一个片段,将文中的“老汉”与“小伙子”改换成“父亲”与“儿子”这样更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出示片断11)

  (父亲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父亲凶得像只豹子。

  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父亲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儿子。

  儿子推了父亲一把,说:“你先走。”

  父亲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儿子被洪水吞没了。

  父亲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我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想象揣测父亲与儿子的内心独白,(出示12)想一想,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

  ①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心想,儿子啊,

  ②儿子瞪了父亲一眼,心想,父亲啊,

  ③儿子推了父亲一把,心想,父亲啊,

  ④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心想,儿子啊,)

  然后学生畅所欲言,真正领悟父亲“揪”和“推”与小伙子“瞪”和“推”的矛盾动作后的心理世界,更是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又一次感受。

  (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

  教学进行到这里,已经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此时教学难点的解决已经水到渠成。指课题,文中的那座桥已经垮掉了,可是我们心中的桥已经搭建起来了,这座桥是谁?他是一座什么桥?请用一句话把老汉和桥联系起来说一说。(教师适时板书:血肉之躯永不坍塌)在学生深入学文,研读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已感悟了老汉的高大形象,这时对“桥”的含义的理解就会迎刃而解,即突破了教学难点。

  (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

  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我引导学生浏览课文,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交流后,(出示13)表达方法: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4、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刻画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等塑造人物形象。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上教给学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会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六)课后练笔,延续情感。(课件14)

  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样做?怎样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洪水退后……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后进行小练笔,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机会,搭建了倾诉情感的平台。

  六、说板书设计。

  桥

  洪水势不可当

  老汉像一座山惊慌失措人们

  这样设计板书,简洁明了,既体现了环境的紧张,又能将人们与老汉在危急时刻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烘托出老汉的高大形象,同时用红粉笔画了一座桥的形状,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桥的深刻含义,突破教学难点。

  篇二:桥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16课《桥》。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人们在山洪来临时都惊慌地涌向窄窄的木桥。第二部分(第7~23自然段)写老汉为了让村民安全过桥,沉稳地指挥,牺牲了自己和儿子的生命。第三部分(第24~27自然段)写洪水退后,一位老太太来桥边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这篇课文故事引人入胜,感人肺腑;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为此,针对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汉舍己救人的精神。

  4、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色。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及感悟的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虽然学生的基础较差,但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而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课题桥的深刻含义也许更不容易理解。

  3、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感知老党支部书记的感人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进一步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把握,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重点词句,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急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为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意思。

  二、说教法、学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但对于本班学生来讲,大都基础较差,尤其阅读能力也较差。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引生入境,感悟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学会圈点勾划编写文段序号,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品析精彩语句,想象画面、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换位思考,自主探究等方法感悟文章中心,体会人物思想,领悟文章写法。

  三、说课前准备:制作ppt、图片、MP3音画欣赏视频、哀乐等多媒体课件。在准备这节课时,我通过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适合本课内容的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前前后后花了差不多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来制作课件,可以说是准备比较充分,但临到上课时却又显得丢三落四。

  四、说课时安排: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中的1、2、3项学习目标,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抓住重点词句感知老党支部书记的感人形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说教学过程:教学本课,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简述教学程序,明确学习任务。

  (三)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四)师生走进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五)深情总结课文,深化人物情感。

  (六)课后拓展练笔,延续人物情感。

  一、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ppt出示“98抗洪”图片,学生说说图片内容。

  (1)武警官兵心系灾区人民——架起“连心桥”。

  (2)党员干部心系百姓,“雪中送炭”——架起“爱心桥”。

  (3)总书记深切关怀,领导与人民心连心——架起“幸福桥”。

  (4)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党与人民共同架起“生命桥”。

  2、过渡:是呀,洪水无情人有情,党与人民心连心。在98抗洪抢险当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去聆听另外一段感人的故事——一位极普通的老村支书,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桥》。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简述教学程序,明确学习任务。

  1、ppt课件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有两项目标:

  (1)、读好课文;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完成课后第二题: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2、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如下问题:

  (1)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思考上面目标2

  三、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明确任务,自主解决。我们先共同完成本节课的第一目标,读好课文;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时候,给课文标上小节号。读好后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

  2、读书指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3、学生练读。开火车或者每小组读几小节(几个自然段)。

  4、教师检查。看大家是不是能做到老师刚才提到的要求呢?老师先想检查一下简单的,看看课文的生字词语,你们能不能读准。

  ⑴检查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Ppt课件出示以下词语:

  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

  ⑵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指名回答,老师进行方法提示,并温馨提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怎样的情况下+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黎明时分,在一个小山村里,一位老村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村民们慌张逃命的情况下,沉着地指挥村民渡过木桥,自己和儿子被洪水淹没的事情。)

  四、师生走进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1、感受洪水的凶猛和形式的危急。

  (1)用——和~~~~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

  (2)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大雨和洪水的?为什么这样写?

  (PPT课件出示有关比喻、拟人的语句)

  2、交流思考:你觉得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交流,老师板书:舍已为人、沉着冷静、威信极高

  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走进这位可敬的老汉,老汉是个舍已为人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ppt课件出示相关句子、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老汉的品质,同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指导。)

  五、深情总结课文,深化人物情感。

  1、祭奠英灵,渲染情感:请同学们带着对老汉的崇敬之情,用慷慨悲壮低沉的语气朗读课文结尾24—27自然段。然后,全体师生起立,播放哀乐,向这位可敬的老汉默哀1分钟。)

  2、课文总结,升华情感: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在党员和群众之间,老汉毫不犹豫地让党员站在最后,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在亲人和乡亲之间,老汉毫不犹豫地从队伍中揪出自己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了乡亲。在自己和儿子之间,老汉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儿子推上木桥,在最后的关头,他想把最后活着希望留给自己的亲儿子。他就是这样一个一心为别人着想,唯一没有想到自己的人。

  3、播放歌曲,结束课文: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像老支书这样的人有很多很多,我们不知道他(她)们是谁,但我们知道他(她)们是为了谁……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祖海演唱的音画视频——为了谁(MP3)来结束本课。

  六、课后拓展练笔,延续人物情感。

  1、指导书写: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书后有14个要求会写生字,大家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这些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得工整、美观。

  2、课后作业:课后,请大家完成这几项作业:

  ⑴书写课后的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⑶预习课后练习第三题,想一想,文章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在第二课时学习)

  3、拓展练习:木桥轰地一声塌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能喊出来,他会喊什么呢?(你不愧是我的儿子。好样的,儿子,我为你骄傲。儿子,我对不起你,请你原谅父亲吧!)

【桥说课稿】相关文章:

1.《桥》说课稿

2.《桥之美》说课稿

3.桥之美说课稿

4.桥的说课稿

5.桥边的老人说课稿

6.《再别康桥》说课稿

7.再别康桥说课稿

8.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上一篇:说课稿格式 下一篇:《项链》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