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07 14:20:2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九板块的第一篇古诗。经过仔细研读小学语文课标里对古诗的相关要求,我知道了中年级学段的古诗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诗句的自学能力,并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真正做到可以激发鼓励学生多多积累课外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宿建德江》是一首借景叙情的五言诗,它是唐朝孟浩然隐居家乡多年,四十岁时奔赴长安求取功名失败归途中所作。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时的愁苦心情,全诗以“愁”为诗眼,以舟泊夜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紧密结合在一起,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在对古诗意境的理解;而在指导学生朗读想象画面和体会情感则是古诗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朗读感悟法:古诗词基本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所以我充分地让学生读诗,努力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由初读的读正确、读出节奏,到读出画面、读懂意思,再到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让自己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用朗读的方式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想象读、配画读、配乐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体会诗情。

  2、想象理解法:想象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画面,努力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鼓励学生尽情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说教学流程

  这首诗诗中有画,情景交融,具有形象性和可感知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以旧引新→自读感知→研读古诗→走进心境→主题拓展”。

  在“以旧引新”、“自读感知”这两个环节中,由学过的古诗引入,既复习旧知,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平等的对话,让学生大胆地朗读。出现了节奏上的错误,再和学生一起探究学习主题,掌握节奏感。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重视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

  因为这是本学期里安排的第二个板块的古诗教学,所以在前一个板块的古诗教学里,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边读边借助工具书来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本课“研读古诗”又再一次创设了这样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并在读中想象诗中画面。充分锻炼并培养学生们自学古诗的能力。接着捕捉“诗眼”,创设观看动画课件的情境,来品读感悟古诗意境。当学生出现理解困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从反复朗读中去感悟。

  适时地点拨,更大空间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理解能力。

  在“主题拓展,帮助积累”环节中,我注重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送给学生同作者同心情的诗,鼓励学生多读多积累,激发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热情。

  四、说教学板书

  板书设计也紧紧扣住诗的意境美,由学生想象画面,再到一同来画下来。主要采用简笔画的形式,既增强了学生的感官印象,又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说教学评价

  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以读为主线,以情为核心,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在本堂课中会读会学会用。

  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在学习古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以火热的激情走进心境,以不变的衷情保持对古诗的热爱。

说课稿 篇2

  百里中心小学 李宏强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二册三单元的内容:解比例。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三节课,主要属于计算教学,是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和进行正、反比例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

  2、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解比例,能运用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⑵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新知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说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性质解比例。

  二、说教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允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再加上适时的自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根据学法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四、说教学过程 在新授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复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二部是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第三部分是练习解比例。 在第一部分里,我先复习比例的意义做铺垫。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有意识的将比值相等的比写在一行上,引导学生观察每两个比之间的关系,学生明确像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让学生说出比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解比例的概念后,及时组织练习。课本中两个例题从解比例的方法入手,逐步渗透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部分:经过学习例题,学生掌握了基本解比例的方法,逐步进行训练,让巩固所学知识。

  五、说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能力的评价,我想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六、说教学评价: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国标本苏教版第一册的拼音12课《ɑn en in》,学好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和普通话的重要保证,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语言实践中来,又回到语言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的新的联系过程,汉语拼音字母标识的语音,其实是在儿童语音中经常出现,因此教学中只要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的字母接通,匹配,化难为易,这样大大提高汉语拼音的学习效率。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材料。

  说教材

  第12课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五个前鼻韵母ɑn en in和一个整体认读音节yin,配有图画。第二部分是拼音学习。包括两项内容,(1)声母与ɑn en in的拼音,巩固新学的韵母,复习j、q、x跟ü组成音节省写ü上的规则。(2)看图读音节词语。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准确拼音的能力。第三部分是看图,借助汉语拼音认字读韵文。第四部分儿歌,配有图画,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根据本组拼音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ɑn en in,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2、培养学生拼读音节的能力。

  3、教育学生学好汉语拼音,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前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前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是本课的重点。

  三拼音节的拼读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谈话法、观察法、游戏法、先扶后放的方法及教学设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过程中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为了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境,复习引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所以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一上课老师放一首歌曲引入。播放轻松愉快的《郊游》歌曲,让学生伴随着音乐声边唱边自由地做动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曲《郊游》歌曲,叩开了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之门,把学生一开始就带入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中,带入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拼音乐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第二环节:在黑板上出示贴有不同颜色,背面写有刚学过的单韵母的气球。告诉学生拼音王国放飞了许多气球欢迎大家,你喜欢那个就摘下那个,并读出来,读对了就送给她。

  这一环节目的是把枯燥的拼音字母隐藏在学生喜欢的气球上,并告诉学生这是每个气球的名字,富有生活的情趣,让学生在有情有趣的活动中复习了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读音。且这样安排复习内容,体现了灵活性和层次性。

  然后导入新课说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在拼音乐园中继续认识几个特殊的韵母朋友,不过,特殊在哪儿呢?《an en in》说课稿 相关内容:《阳光》教学设计《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看花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两只小狮子》教学实录《升国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z c s》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这个设有悬念地导入,引人入胜,可激发好奇之心。

  (二)联系语境,教学发音,指导书写。

  在学习两个前韵母时,老师示范发音,讲解发音的方法,让学生模仿、交流。小组学习,老师巡视作个别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学习后面的一个后鼻韵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音,体会发音的过程,探究发音的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找新的未知点,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拼音的兴趣。在指导书写时,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看清五个前鼻韵母的位置,再让学生在本子上练习写几个,这样学生记住字母的形,讲练结合。

  从一开始我就以一个故事贯穿整个课堂,首先出示情境图(我们在拼音王国要去拜访主人——小兔南南,)让学生烁烁南南的家安在哪里?在看图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并初步导出an的读音。

  这一部分我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教学:

  第一环节:重点教学韵母an。

  第一步:老师先告诉学生天安门的“安”的读音和我们今天学的第一个韵母的读音相同。然后领读两遍。

  第二步: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个韵母有哪两个字母组成?

  第三步:重点教学前鼻韵母发音的方法:由于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学生较难掌握,所以教师应边讲解边用手势配合演示。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小朋友们,请看好老师的手,一手充当上腭,一手充当舌头。我们在读an的时侯,要先摆好a的口形,然后把舌尖顶上去,发鼻音,从鼻子里出气。跟老师发an an an。这样我想学生就学得更直观更容易。

  第四步:学生同桌——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在学生发音时可以走近一些,仔细倾听,对于不够准确的发音要进行耐心的纠正和指导,同时要加以鼓励,让学生重新拾回信心。

  第五步:教学an的四声。在教学前这样导入:an的本事可真大,可以给很多的汉字注音,想认识他们吗?然后老师出示an的四声,先打乱顺序读,然后引导在语言环境中学ai的四声。比如:老师问:ān 什么ān?学生答:ān ān天安门的安;àn àn什么àn?àn àn答案的案。

  相机引出本课要学习的三个前鼻韵母:an en in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意图是:只有学之有法,才能学之有效,学之有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教学生自己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这一部分重点教给学生an的发音方法,就为学生学习en in的读音找到了钥匙。

  第二环节:教学韵母en in

  第一步:由“摁遥控器”的“摁”和“荧屏”的“荧”引出en in的读音。

  第二步:学生自己分析en in的字母组成,自己发现en in和an一样都是由一个单韵母加一个鼻音n组成的。

  第三步:鼓励学生按照an的发音方法试读en in。自学时四人一组读,比谁的小老师当得好!检查时也以小组为单位,可以评选出“最佳合作奖”。

  这一环节,“由扶到放”,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争当小老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拼读音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声母与ɑn en in相拼时,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先由老师带着学生学习第一组拼读音节,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学习其它的三组音节,然后交流反馈。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通过摘苹果和摘梨子的游戏完成:小朋友们,拼音乐园里的果子成熟了。瞧!红通通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在微风的吹拂下,在向我们点头招手呢?每个水果都有一个拼音名字,叫对了水果就是你的了。(教师事先把an en in与声母组成的音节写在水果的背后。)《an en in》说课稿 相关内容:《阳光》教学设计《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看花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两只小狮子》教学实录《升国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z c s》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点到名的学生快速上台摘水果,学生摘到后,为了节省时间,为了让更多的同学有认读音节的机会,就直接举着水果后面的音节读。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学得快,掌握得牢,就要变无趣为有趣。所以在这里我们把单调的读音节变为有趣的摘水果游戏,让学生在摘一摘,读一读中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n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老师边演示,边配上故事: in看到an en可以单独给字注音,而自己却不能,感到很委屈。一天,他独自一人拿着呼啦圈在草地上玩,正巧大y也拿着呼啦圈出来玩。于是in就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大y。大y听后笑着对in说:“小in,别伤心,我大y和你第一个字母小i的音差不多,我又是声母,我俩在一起不就能给字注音了吗?”于是,他们就转到了一起组成了永不分开的整体认读音节yin。

  然后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in的四声,组织学生认读,叫名字。

  这一环节,意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生动直观的画面,让学生生动有趣地学会的整体认读音节yin,掌握他的读音和用途。

  (四)复习旧知,突破难点。

  三拼音节拼读是难点,教学中我运用填空的形式g―( )―ɑn→ɡuɑn、q―( )―ɑn→quɑn让学生说出介母是谁,然后指导拼准三拼音,在j、q、x与ü的相拼省写两点学生已学过,但学生易忘记。教师先复习j、q、x与ü的拼读规律 。让学生拼读,使学生化难为易。最后用游戏的形式汇报拼读音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在兴趣盎然中学拼音,在游戏中学,学生就会学得轻松又愉快。

  在这一教学环节后我及时地安排了一个巩固性游戏:采蘑菇

  游戏操作过程是这样的:在黑板上贴好的草地上种上蘑菇,在蘑菇的背后都藏着拼音宝宝,大家一起采蘑菇,采到的蘑菇读出后面的音节,读对了蘑菇就送给她,看谁的蘑菇采得多)

  这一环节意在通过生动有趣的采蘑菇游戏,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活与拼音词的联系,从而提高复习巩固所学拼音的效率。

  在这一教学后也可以及时地进行拓展性练读:

  让学生将采到的蘑菇小组自由地逐行拼读——同桌照镜子读(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互相帮助,读好拼音句。———最后,检查,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

  这一拓展性地练读,让学生由我想读,到我乐意读。意在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拼读音节的能力。而且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拼音进行练读,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需要,充分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突破了三拼音节拼读这一难点。在课堂上真正开辟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天地。

  六、结束语: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关键,只要我们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地创设学习环境,就一定能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学生都能在拼音这片乐园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句子里理解描绘黄山奇松的词语,通过学习能够背诵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完成问题训练,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⑵、感受黄山松的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上的总体构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以教师领学到放手学生学 “先学后扶”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理念。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小游戏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运用语言等方式因材施教。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求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在回顾整体感知全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层层设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图像等元素,抓住一个“奇”字,迅速使学生对本文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然后自然导入本节教学重点。

  (二)、由扶到放,精讲多读。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对于学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迎客松,小结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其他两大名松。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完成问题训练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发表个人见解,合作意识。

  (三)、交流汇报,读中悟情。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 “品读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采用“读—疑—感—读”的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重了引导。

  (四)、参与实践,内化提升

  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招聘导游”的环节,沟通课堂内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展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五)、拓展与延伸

  学习本课后应该把课内向课外延伸,让他们充满个性地自由进行综合学习,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育的尊重,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在这节课结束部分我设计了两条开放性的作业:

  1、选择一棵你最喜欢的松树写几句话。

  2、去查阅资料,了解另外四绝,以及黄山更多的消息,与同伴交流。

  两种不同的作业设计,留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他们自主选择更适合其个性特征和个体需求的方案,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

  迎客松 遒劲 郁郁苍苍 神奇

  黄山奇松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 枝干蟠曲 秀美

说课稿 篇5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笋芽儿说课稿。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冲破一切阻碍,由竹笋生长为强壮的竹子的经过。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启迪学生要趁大好时光,冲破阻碍,好好学习,勇于进取。

  题目点出了题材范围,即写一颗“笋芽儿”这个主要人物(植物人格化)。“笋芽儿”是一个名词,从课题亦可推知本课是记叙文,全文以笋芽儿生长过程为线索,讲了四层意思,讲了笋芽儿出土之前和出土以后的两个阶段,出土之前,笋芽儿只是“央求”,而后是不顾一切阻拦:“一个劲儿向上钻”,表现了她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出土以后,笋芽儿以顽强的意志,不断地排除阻碍,在阳光下,春雨的帮助下,勇于进取,终于茁壮成长为高大的竹子。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结构类型属于纵向结构,文章脉络如下:

  春雨姑娘滋润

  春雨姑姑呼唤→雷公公呼唤→小草弟弟鼓励→

  太阳公公照射

  本课的类型属于讲读课文,是单元的开篇文,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观察,要将思想内容、语文知识,段的`训练溶为一体,借助过去所学的观察学习方法学好本课,且进一步地领会和运用此法,为后面的《喇叭花》《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学习打基础,扫除阻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领悟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央求”造句。

  3.能根据课后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懂得按事物发展过程分段的方法。

  4.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我们知道,文道结合,读写结合,讲练结合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因而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往往是综合型而非单一型的,一般包括教学目标(1)属于思想教育范畴;教学目标(2)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3)是属于技能训练部分。上述四点,努力体现文道、读写结合、有讲有练的阅读教学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一般从思想内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个方面选择其一,它是比较单一型的,重点太多就不称其为重点了。比较本课内容、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尽管单元训练重点是观察,但它已并非初次接触,故观察、朗读不是重点。所学生字大部分为合体字,均由熟字组成,因而字词训练也不是课文训练重点,课文中笋芽儿的向上进取精神是本课的中心,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笋芽儿出土之前与竹妈妈的对话,出土以后与小草弟弟的对话,以及她自己的自白。本课讲竹笋发芽长成竹子的过程,学生感到生疏,这是教学的难点。拟采用如下的方法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1.紧扣中心,一线串珠。从释题、析文到练习,都以笋芽儿生长的过程为线索。教学时,将学生抓住笋芽儿的语言作前后比较,体会笋芽儿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愿望、行动和结果。例如:“央求”与“自豪”,“不住嘴地说”与“急得大叫”,“瑟缩着身子”与“一个劲儿地往上钻”等等,从中让学生体会到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

  2.参看插图,讲述知识。突破本课难点,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出示各个生长阶段的笋芽儿图片,同时讲述有关知识,使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教学过程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本课四层按笋芽儿生长过程的顺序进行记叙,结构相似,内容浅显。如果从头到尾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学生势必感到乏味。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简笔画教学,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在学法指导上主要采用举一反三的“范例引路法”。教学流程大体如此:创设情绪——导学第一节——质疑抢答——互问互答——总结评定——作业练习。现概说如下:

  (一)创设情绪

  猜谜语,引出课题,出示实物,解题。

  1.释题。

  2.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大意。

  3.讲读课文第一小节,老师读、问,学生听、划、想、答,共同活动,理清层次,概括段意。画出笋芽儿喜欢温暖,害怕寒冷,在地下沉睡,直到雷声隆隆才生长发芽的简笔画。

  4.总结这一节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指导学生看书,归纳、整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从模仿学习过渡到有意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

  (二)质疑解难

  质疑开始,学生自解疑难。激发学生用上节教师教给的方法进行学习解答疑难,每一题给予评分,每组抢答时由组长指定本组同学答题。促使每个学生都以高昂的情绪参与学习活动。

  第二部分质疑如下几方面问题:

  1.谁呼唤笋芽儿?雷公公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笋芽儿听了是怎样表现的?

  2.这时竹妈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

  3.笋钻出地面需要哪些条件?

  4.默读课文并把有关板书补充完整。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这一部分要讲什么?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6.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明白什么道理,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7.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全文。

  教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文内容,在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段,综合使用电教媒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观看录像,欣赏细雨蒙蒙,春雷轰轰,桃红柳绿,莺歌燕舞,万物复苏的春景,同时也观察笋芽儿从黑糊糊的地下破土而出,脱掉层层笋壳,最后长成修长挺直、苍翠的青竹的过程。同时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沉浸于欢乐的春天的景象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二)听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初步领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

  讲课前让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熟悉课文,并在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朗读声中对课文出现的各种人物(春雨姑姑、笋芽儿、竹妈妈、雷公公、小草弟弟)在情感上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把握,为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感情打下基础。

  (三)看投影片,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投影片再现笋芽儿,再现笋芽儿破土而出的生动景象。这景象分别用四张投影片再现,沉睡在黑糊糊的土里→再也沉不住气了→一个劲往上钻→终于钻出了地面。

  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设计

  (一)选择词语填空。

  请求央求要求

  1.奶奶( )我每天按时回家。

  2.小明( )妈妈让她出去参加集体活动。

  3.在我们在再三( )下,老师终于同意我们的这次计划。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她的生长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帮助。

  2.笋芽儿由“瑟缩着身子”到“____”可看出笋芽儿____的精神。

  (三)造旬。

  ……央求……

  (四)感情朗读课文(或分角色朗读课文)。

  紧扣教学目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的设计也从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思想教育进行检测,第一题和第三题针对目标(2)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检测,以“要求、请求、央求”三个词作为词语的训练点,让学生通过比较,学会运用这三个词。其中第一题又为第三题打下基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2)的后半部分。第二题针对目标(1)进行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一道题,来了解课文的大意,并从中受到“在成长的道路上,只有经风雨,见世面,不甘落后,奋发向上,才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的教育。第四题针对目标(4)所定的检测题,检测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之后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春雨姑姑 滋润 竹子

  太阳公公 照射 我长大啦! 成材

  小草弟弟 鼓励 脱下小衣

  雷公公 呼唤 钻出地面 生长

  春雨姑姑 呼唤 沉睡地下 萌芽

  笋芽儿

  (奋发进取)

  这一板书方式在于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突出了笋芽儿以奋发进取的精神,在春雨姑姑、雷公公、小草弟弟、太阳公公的帮助下,由“沉睡地下”至“一个劲儿往上钻”最后长成竹子的过程,通过体会笋芽儿身体不断生长,思想也不断成长,领悟到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这种板书直接揭示了中心,突出了重点。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都市精灵》是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当代作家舒艺的一篇随笔,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展开联想,着力描述若干个大都市中人与动物精灵同生共处的景象,主旨鲜明地提出了都市中人应当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语言韵味悠长,讲究形象生动和情理兼美,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细细品味,在认识社会、体味人生、提高修养等方面给人启迪。编者将其安排在第五单元,人与环境单元,单元主题是培养学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和人文情怀。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时激情满怀,写动物在人的“霸道”中退却时满腔感伤,进而领悟作者所传达的深意: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灵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人类应与之友好相处。

  二、学情预估

  1、文中一些词语,尤其是一些成语和特定语境中的特别词语,学生理解不一定到位,需要课前做一些预习工作,例如:居高临下、肆无忌惮、无所事事、退避三舍、司空见惯、“孤城寡人”、“与狼共舞”。

  2、八年级学生,主要还处在形象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如何让学生走进这篇散发着理性光辉的散文,如何让学生理解作者利用神奇丰富的联想所传达的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就是教师要致力解决的问题。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熟知文中所写的都市精灵 。

  2、学习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 。

  过程与方法:

  从有效的阅读出发,引导学生圈点描绘都市精灵的词句,勾画深沉含蓄的语句,领会作者的观点,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

  情感态度价值观:

  更新观念,树立关注自然,善待动物,优化生存环境的现代意识 。

  学习重点: 显露的丰富知识和具体精辟的道理。

  学习难点: 了解神奇丰富的联想对写作的作用。

  四、教学设想

  作者要传达的是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联想丰富。为此,我的教学设计着重解决作者缘何而生感慨,这就需要立足文本,引领学生解析内容,品味语言,感受情感,进行语言实践,致力于帮助学生从文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接受美的熏陶浸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了使阅读更有效,我设计了有指向地阅读,有表情地阅读,有思考地阅读,有创意地阅读等主要教学环节。

  五、预习设计

  1、画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联系具体语境解释(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加强学生语言的积累)。

  2、自读课文,说明探究练习一所列七个词语概括的具体内容。

  (为整体感知课文服务)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 掌握生字词:

  2、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精灵”原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课文中“精灵”指什么?

  (2)、本文围绕哪一话题引出写作,得出了什么结论?

  三、再读课文。通过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解析课文内容。

  1、都市精灵能给城市生活带来哪些好处?现在它们总体上的处境是怎样的?

  2、课文展示了几幅反差强烈的生活图景。你能找出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吗?

  3、 如何理解“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你认为怎样才能使都市拥有更多的“鸟”、“鱼”、“兽”?

  4、作为一篇随笔,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联想丰富,运用了哪些联想?对写作有什么作用?

  四、三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情感。这一目的是让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四人一组,每组读一节。选择最佳的读书方式,或齐读,或男女生分读,或组合读等,一人代表说说为何这样读。

  2、选择自己最欣赏的画面运用勾画圈点的方法画出,从语言的角度加以赏析(引导学生从修辞、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表现力、创造性等角度品味)

  从学生赏析的画面挑选关键词句反复推敲,从而品味语言的无穷韵味。

  五、探究练习培养能力: 这一目的是培养学生关心学校、本地区、国内外大事,学以致用的能力。

  欣赏短片《我是一只小小鸟》,讨论:

  1、短片中快乐的小鸟为什么要流泪?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林中的小鸟真正快乐起来?

  2、 根据大家讨论的情况,给本市市长写一份建议书,建议城市还应注意哪些方面建设,更能使水都丹江口魅力四射,声名远扬。

  要求:建议内容要具体,指出问题要有理有据,改进意见要切实可行。

说课稿 篇7

  一、课的内容

  小学《体育与保健》四年级上册第33课《跳绳接力》,主要有:掷轻物(掷远、掷准)练习和跳绳接力两个内容。

  二、教材分析

  《体育与保健》课以发展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为教学体系。本课的两个教学内容,掷轻物练习侧重于上肢锻炼,跳绳接力侧重于下肢锻炼,上下肢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本学科“全面发展身体”的教学原则。

  投掷是小学体育实践课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既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又帮助学生学会多种投掷动作,发展投掷能力。教材编排遵循“循序渐进、整体提高”的原则,就是说,技术动作由易到难,投掷能力整体提高。四年级学生已学会了“肩上屈肘”、“原地侧向”的投掷技术,并已经有了一定的掷远、掷准能力。本节课投掷教学,它是学生新学了“上步投掷”的技术动作后出现的,通过轻物掷远、轻物掷准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改进“上步投掷”协调用力和准确投掷的方法,增强动作的连贯性,发展投掷能力。

  跳绳接力既是一个跳跃游戏,又是一项跑跳结合的综合性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游戏,它以趣味性为前提,又具有一定的规则和技术要求。本课的跳绳接力游戏,它是在学生充分学习了跳短绳和快速跑以后出现的,技术基点在于接力比赛与快速奔跑、快速跳短绳的结合上,以接力比赛为形式,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以快速奔跑和快速跳短绳为内容,提高跑跳能力。接力比赛又是一个集体项目,通过比赛,既可以提高学生迎面接力技术,又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学情分析

  本课施教的班级是我校四年级某班,学生48人,男女生各半。本班学生勤学守纪,凝聚力、荣誉感强,是学校的文明班。爱好文体活动,体育是班级的特长,曾获得过校运会三次冠军。学生特点,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能力,学习上有创新精神。

  四、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认知目标:

  让学生理解投掷练习中协调用力的意义,理解出手角度对掷远的作用,理解正确掷准的方法,掌握跳绳接力的游戏规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

  (1)改进“上步投掷”快速挥臂、协调用力技术,初步学会运用合适的出手角度进行掷远练习和准确投掷的方法,增强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促进上肢肌肉、关节和韧带的发展,提高投掷能力。

  (2)激发奔跑兴趣,发展跑跳能力,促进速度、弹跳、灵敏、协调等素质的提高,增强下肢力量。

  情感目标:

  (1)培养创造能力,发展学生自觉练习和独立锻炼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卫生习惯。

  (2)让学生接受勇敢顽强、沉着机智、听从指挥、 敢于胜利等品质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初步具有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掷轻物练习的教学重点是改进“上步投掷”的协调用力技术,教学难点是如何把“上步”与投掷的蹬腿、转体、快速挥臂等身体动作协调结合。

  跳绳接力游戏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跑跳速度,教学难点是怎样在接力中快速转换跑与跳的技术。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特色

  根据本课的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能力,本课教学将努力实现以下几个特点:

  1、寓教于乐,健体健心

  体育教学重在健体,贵在健心。一节精彩的体育课既要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也应该使学生的心理产生愉悦和放松的情感。现在的学生不是不喜欢上体育课,而是不想上没有兴趣的体育课。他们平时学习紧张,在体育课上都有一种玩一玩、动一动、乐一乐的想法。为发挥学生这种学习心理的积极因素,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各教学内容将以游戏的形式出现,锻炼与游戏相结合,学中玩、玩中学,增强练习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

  2、一绳多用,提高练习密度

  为提高器材的利用率,本节课将以短绳作为学生练习使用的主要器具,并以短绳为辅助工作,开展相应的辅助练习,提高练习密度,提高课堂效率。又因为教学内容的运动强度不大,根据小学体育“强度宜小、密度稍大”的教学观点,本节课还将采用练习法,在一定的要求给予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把教的东西转化为学生自我需求的行动,提高练习密度。同时,通过学生的自由练习,让学生在“小团体”和“个人”相结合练习中领悟动作要领,克服困难,培养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

  3、又由于本班班风活跃,为加强教师对课堂纪律的调控力度,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采用竞赛法,大到教学比赛,小到队伍集合,通过比赛的办法,从而提高练习密度,也使学生接受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锻炼。

  六、教学过程

  准备部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从教室到操场,视觉、听觉和注意力都发生了变化,情感、思维和情绪等心理状态都不能马上适应到体育活动中来。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地适应到体育活动中来,课的开始突出一个“变”字,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人手一根短绳跑跳进场,在操场上稍作活动后再在指定地点集合排队,进行课堂常规练习。这种不同以往方式开始新课的方法,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师生关系,而且还帮助学生活动了身体,更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深入。

  为更好地活动身体各部位,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准备,我将组织学生进行绳操创编比赛,根据老师的要求,学生们分组讨论设计几节绳操,然后在把优秀的绳操动作让学生集体练习。在学生的自编自练中,既活动身体有关部位,激发学习积极性,消除惰性,从生理、心理上为即将开始的锻炼做好准备,又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因为本节课没有大强度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准备活动要求不大,为了节约时间,同时也为基本部分留更多的练习时间,因此准备活动时间安排10分钟左右。

  基本部分

  掷轻物练习

  本内容为复习内容,教学的重点是改进“上步投掷”的协调用力技术,教学难点是如何把“上步”与投掷的蹬腿、转体、快速挥臂等身体动作协调结合。为突破本内容的教学重难点,教学中我突出一个“练”字,让学生多练,练习中暴露动作的缺点,教师不断地予以纠正。教师指导的方法突出一个“变”字,采用讲解、示范、学生示演、比较等手段强化学生的动作意识;学生练习的过程也突出一个“变”字,根据教材安排和教学任务的需要,首先让学生练习纸飞机掷高,然后练习轻物掷远,以跳绳代替纸飞机进行掷远比赛,最后进行掷准比赛。通过不同器材、不同方向、不同目标的练习,使学生始终充满高涨的学习情绪,在反复的练习中巩固上步投掷协调用力的方法,从而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为提高学生的投远能力,学会合理的投掷角度,教学中我将采取学生探索与教师讲解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投掷角度在掷远练习中的意义,再用直观的图示帮助学生建立合理投掷角度的概念,通过反复的练习,从而帮助学生学会投掷的合理角度。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掷准练习中不能正确理解“准”与“力”的结合,往往为了“准”而忘了“力”,结果掷准变成了“丢准”,失去了掷准教学的真正意义。为改进学生准确投掷的方法,我把掷准的目标由硬物改换成气球,要求学生既要掷准,又要用力把气球掷破,以此手段既向学生表明掷准既要准,又要有力,从而实现“准与力”的结合,掌握正确的掷准方法。

  投掷是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为突破教学难点,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较丰富,所以教学时间安排为15分钟左右。

  跳绳接力

  从投掷教学到跳绳接力需要一个过渡,为体现一绳多用的教学特色,投掷教学后,让学生进行花样跳绳自由练习。花样跳绳练习,一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是为跳绳接力作好心理和技术上的准备。

  由于小学生争胜好比,荣誉感较强,可以肯定,在接力比赛中每个学生都会发挥自己的奔跑速度,为本小组争光。再加上早已学会快速跳短绳技术,因此突破跳绳接力游戏的重点比较容易。怎样在接力中快速转换跑与跳的技术,这才是教学中要解决的教学难点。

  跑与跳的快速转换,这是接力取胜的关键,但跑跳转换又没有统一的动作规范,全凭个人的身体素质与活动能力。为了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能力的方法,教学中我采用练习法,首先让学生进行练习,体会怎样转换的动作。然后学生进行交流,得出“我适合,我能行”跑跳办法,以在接力比赛中发挥跑跳速度。我将组织教学比赛三到四次,为提高练习密度,分八小组进行。教学中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在“快”字上做文章,张三李四,各显神通,才是本次练习的精彩之处。其次,通过教学比赛,及时向学生总结学习成绩,反馈教学效果。比赛中要强调游戏规则和迎面接力的技术配合,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本次练习时间安排10分钟。

  结束部分

  课的最后一个环节,结束部分,用表情歌舞──《歌声与微笑》进行放松,目的是使学生放松身体肌肉,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消除经激烈运动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此舞蹈组织成四列横队,第一遍学生跟着教师练习,要求把握节奏,第二遍听音乐练习,要求动作优美,轻松愉快。

  最后教师小结本课,对本课的练习效果进行讲评,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表扬,提出希望,然后要求学生注意卫生,体育活动后要及时洗手洗脸等。

  结束部分用时5分钟左右。

  七、运动量

  预计本节课的练习密度在40%以上,运动负荷中等,学生准备部分——跑跳进场开始心率平稳上升(130次左右),在跳绳接力时负荷达到高潮(160次左右),最后经过放松活动下降到(100次)以下。

  八、场地器材

  本节课适合小场地、少器材的情况下开展,一绳多用,学生人手一根;小垫子8只;录音机一架;相关磁带两盒;气球若干个。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小伙伴》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十八课,这一单元主要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主题编排的。

  《小伙伴》这篇课文主要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从不同的角度表示了关心。有的说没有午餐吃将是很难受的事,有的说背包可能丢在哪里,而安东把一大半面包放到玛莎手里,他关心的是玛莎需要吃午餐了。这个故事童趣盎然,旨在说明一个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

  针对教材特点及训练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进入角色朗读,养成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为。以此来强化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二、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设置和学生的特点,我打算用两课时教学,目标设置为: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进入角色朗读。

  2、 以读代讲,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小伙伴的不同表现,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为。

  下面我将重点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即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我“以读代讲,整体感知,揣摩体会”,紧紧围绕“小伙伴”来引导学生听听、读读、演演、议议,通过诱发学生的生活体验,使课文蕴涵的道理内化为孩子的感情需要,以此来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你们都记住了吗?好,老师来考查考查。接着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并组词。(读对的就送给他一个苹果生字卡片。)这一环节通过复习,让学生回忆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而送苹果生字卡片,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二)以读代讲,读思结合,体味“小伙伴”。

  1、读思结合

  《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学生掌握生字词以后,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设计如下:小朋友,生字词我们掌握了,下面我们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小玛莎背包丢了,午餐没了,心理难过极了。那她的小火伴是怎样跟她说的?又是怎样做的?请小朋友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划出来。这一问题的设计落实了本单元的训练项目:强化边读边想的习惯。

  2、感情朗读

  这是本节课的活动重点。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体现在对词和句的理解上,而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主要是通过读来强化,通过读来理解。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地朗读,把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读准确,然后播放录音,通过听读,纠正自己读得不正确的地方,当学生确定读得准确时,我让他们分小组、分角色来朗读,这里,老师读旁白,每个小组代表一个人物,要求朗读过程中配上动作。当学生读到维加的语言“你怎么不吃呢?”时,老师通过范读,学生多次回读,引导学生把问号读出来。当读到“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时,老师通过动作的示范,让学生把维加“一边大口吃一边说”的动作表演出来,还有,当学生读安娜的语言:“你把背包丢在哪儿了?真粗心!”“你大概是丢在公共汽车上,忘记拿了。以后可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时,老师通过示范,让学生读出安娜责怪、教育的语气,最后是描写安东的语言,老师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两者结合,引导“安东走到玛莎的跟前,什么也没说,把夹着黄油的面包掰成两半,把大一点儿的放到玛莎手里,说:“赶快吃吧。”最后,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角色表演朗读,(读得好的给予红苹果奖励,2名,其他奖励青苹果)。这样,通过一层层、一步步的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达到了突破教学重点的效果。

  (三)演一演、议一议、理解“小伙伴”。

  儿童活泼好动,有很强的表演欲望,他们非常喜欢把“课文”演出来,通过表演,可促进他们深读课文,感悟课文内涵。

  1、通过以上几种形式的朗读,小朋友都掌握了小伙伴的语言,接下来我就加大难度,让小朋友上台表演,使学生入情入境,演中懂情,演中感悟,达成了本课训练目标:学习进入角色朗读。

  2、 议一议

  一个“几个小伙伴的表现中,你认为谁做得最好?为什么?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么做?”的问题让学生思维活跃,纷纷发表了意见。有的说:“我会把我的午餐分一半给她吃。”有的说:“我会让几个小伙伴每人分一点给她吃。”等等不同的意见,然后老师小结:是啊,面对有需要帮助的伙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给予对方最需要的帮助,而不是空口无凭。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培养力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对课文有更深的体会,使学生懂得了:要用实际行动去关心帮助别人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

  于老师说,阅读教学,要注意阅读时机的把握,做到及时“反三”。在课的最后,我引导学生运用学习课文的方法来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中的《红萝卜回来了》一文,达到了“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课堂内容的高度概括,我这样板书,简洁清晰地反映了三个小伙伴对待玛莎的做法,可以突出重点,揭示文中内涵,能引导学生体会出要给别人最需要的帮助。

【关于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相关文章:

1.关于说课稿合集八篇

2.【精选】说课稿合集八篇

3.关于说课稿合集5篇

4.关于说课稿合集9篇

5.关于说课稿合集6篇

6.关于说课稿合集四篇

7.【精品】说课稿八篇

8.【必备】说课稿八篇

9.【精华】说课稿八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