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16 09:35:0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说课稿锦集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说课稿锦集8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是以拼贴画的形式进行创作。拼贴画可利用的材料非常多,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纸拼贴画是最易于学习和掌握,它对学生的纸工制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纸拼贴画从方法上可分为撕纸拼贴画和剪纸拼贴画。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可操作性,由浅入深地制定实施计划,并依据不同纸材的特点,让学生大胆动手实践,从造型、色彩到构图,有创意地自由发挥和想象。本课设置的目的是在设计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在拼贴中了剪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感受拼贴画的创作乐趣。教材上选用的学生优秀范作,注意体现了材料的综合性和方法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性现提供参考。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应知目标:通过思考、比较、想象

  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画的不同效果,了解拼贴画的艺术形式美,提高审美趣味。第二是应会目标:学会拼贴添画的基本方法,尝试剪纸、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第三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利用收集的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进行拼贴画创作。教学难点:纸材的巧妙利用,创新的表现内容。

  四、说教具准备:

  本课是需要用到的教具有范画,示范用纸,旧画报,旧报纸。

  五、说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方法用到的有讲授法,主要是分析《吉他》作品的部分。在带领学生分析如何搭配画面的部分用到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示范画过程中运用到演示方法。目的是在演示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拼贴画的步骤,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问好。学生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目的是稳定学生情绪。

  (二)、游戏导入。为“熊猫、小鱼儿”找家。通过学生动手做,帮助小动物们找到适合生活的环境。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课题:拼贴()画

  (三)、讲授新课

  1、首先欣赏毕加索的拼贴画作品《吉他》。(旧印刷品及废弃物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目的是通过欣赏《吉他》这幅作品,了解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初步感受拼贴画的艺术魅力。

  2、其次欣赏一组图片,让学生分析每幅作品表现的主题。目的是使学生明白每一幅作品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3、接下来是小组讨论:拼贴添画作品与绘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主要是技法上有什么不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思路,更好的开阔创作思路。

  4、在以上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如何搭配画面?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归纳出具体的方法步骤。教师小结,归纳出具体的步骤:强调要选尺寸大,色彩艳丽的图片放在画面显眼的位置。其次搭配其他图片,完善画面。

  5、教师演示。讲解用手撕纸(剪纸)的方法,拼贴好后,根据画面需要,用笔添画其他物品或是背景,美化画面。把课题补充完整拼贴(添)画。学生观察学习拼贴添画的方法。设计意图是在演示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拼贴画的步骤,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6、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范画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制作一幅作品,感受拼贴画的魅力。

  7、提出作业要求:根据收集的纸材,利用拼贴添画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幅美丽的拼贴添画作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作业要求,准备完成作业。

  四、学生作画,教师指导。学生以个人或是小组的形式进行制作学生动手实践,完成一幅拼贴添画作品。教师根据学生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并随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上,对有创意或是画面新颖的作品要及时展示给其他同学看。

  五、展示并介绍作品。1、让学生自己(或小组代表)介绍本人(本组)作品。2、学生互评作品。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锻炼学生评价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六、课后延伸。欣赏用废旧物品制作的小工艺品。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废旧物品制作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让它们成为美化环境的艺术品。设计意图是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了解生活中废旧物品的妙用,激发学生用双手装扮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感。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13年时间编成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志矢志不渝的精神。本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发愤”二字,既是全篇的文眼所在,也是对司马迁忍辱负重、终成巨著的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文本语言精练,凸现了人物品性,是对学生进行“读中悟,悟中读”的语文基本功能力训练的好教材。

  基于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我认为,汉朝时史官的重大职责、司马迁所受的冤屈,对学生来讲,相当陌生,缺乏这些知识基础,对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弥足珍贵,是非常不利的,也会使学生体悟不到《史记》的崇高的史学地位。因此,教学中要适度对一些虚写的语言作充实处理,以便突破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的认识和分析,本课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语言文字和学生的情感体验,走进人物内心,真切地感受司马迁所承受的痛苦和耻辱。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感受司马迁的伟大人格魅力,学会坚强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三、说重难点:

  重点定为体会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力量源泉。

  四、说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想象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内涵和人物品质。

  五、说教学过程:

  由〈史记〉的地位聊起,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学生的提问出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教学:

  1.司马迁入狱受刑后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他到底受了怎样的灾难 ?? ?

  2.他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3.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第一个问题相对简单,学生结合课前了解的资料,解决“酷刑”和“横祸”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司马迁受刑后的心情,再来动情地读好课文。借助课外资料,了解受刑原因,有利于孩子理解司马迁的“愤”。在此基础上,完成练习册,水到渠成,降低了难度。

  第二个问题最大,要在全文中搜寻有价值的信息。所以在小组中寻找、交流,鼓励孩子寻找司马迁力量的源泉。父亲的嘱托都能找到,有些小组就此满足,这是引导反复朗读课文,从中让他们找到隐藏的一些力量。教学时,适时创设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读好文中的语句,更有内容。

  第三个问题主要以想象情境,丰富画面的方法来学习,以次体会他的忍辱负重、矢志不渝。

  最后,总结全文,交流收获,走出课文,离开作者,说自己的收获。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向生命挑战》通过霍金以顽强拼搏精神战胜残酷的病魔,坚持科学研究,在天体物理学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事迹,向人们揭示了只要有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的精神,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记叙文。课文开门见山摆出了本文要表达的观点,然后以霍金向命运挑战的事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个观点。在叙述霍金的事迹时,先介绍霍金年纪轻轻就得了绝症及他对命运超乎寻常的态度;接着,叙述他与不断加剧的疾病搏斗,坚强地生活和工作;然后叙述他克服疾病带来的重重困难,进行天体物理学研究和取得的成果;最后,高度评价霍金的伟大成就,从中得出“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启示。

  《向命运挑战》是一篇略读课文。从新课标、新教材和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出发,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的本课教学的教学目的有两个:1.指导学生基本读懂课文,了解霍金同疾病顽强搏斗、取得伟大成就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我确定的本课教学工作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霍金同疾病顽强斗争、取得伟大成就的故事,从霍金与病魔抗争并在科学上创造奇迹的故事中中受到朴素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为优化本课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还采用了电脑CAI课件来辅助本课教学。

  二、说教法。

  我在本课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指导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快乐教学范畴里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从小学语文教学突出的直观性、情感性出发,情境教学所创设的独特情感和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无意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意义。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一个平实的身边的真实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大赛冠军范良,激发学生美好感情,为全课学习铺垫一种昂扬向上的情感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简练、富有感情的语言激发和保持学生的美好感情。课结尾,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烘托学生对霍金的评价,促进和升华学生对勇敢地向命运挑战的霍金的崇敬之情和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2.指导朗读法。叶圣陶先生认为“学生自能读书。”作为略读课文,就是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学习语文和终身学习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我的主要措施为:一是指导学生齐读,检查掌握学生读书情况;二是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学习实际,指导读好重点、难点段落;三是读通课文,基本了解课文内容;四是抓住重点段落,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讨论法是基本教学法之一。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是教学改革尤其是教法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讨论,对加强课堂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围绕“霍金创造的奇迹给你的启示”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在整理、体会的基础上,讨论认识,交流思想,在交流中对霍金这样的杰出人物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产生崇敬感和认同感,从而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人生产生有意的影响。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加强模式探索和学法指导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向命运挑战》一文观点明确,事迹感人,叙述清楚、明快、生动。学生在理解上不会有多大的困难。本课教学教学过程中,在立足于“学生读书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学法指导上,我结合个人研究专题,主要渗透“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的指导。

  “自主”。体现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寻找相关问题的答案,自己整理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对问题的观点,着力实现学生的个体化学习过程,体现主观上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感悟和认知水平。

  “合作”。自主是合作的基础,合作是自主的升华。针对“霍金创造的奇迹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这个问题,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感悟和所得就相应的有所不同。学生有的从霍金精神的崇敬感来谈,有的从人生的价值来发表观点,有的把霍金和周围健全的人相比突出赞美霍金的伟大精神,有的表达了向霍金学习的决心和信心。通过人人参与的交流,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深度和广度,对学生形成正确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也有所帮助。

  “探究。”表现在本课教学中,一是学生对课内知识的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二是在本课学习中,学生要自己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像霍金这样的坚强的人,同时通过作业中设计想向霍金了解的三个问题,发展学生提问的精神,提问的勇气和提问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以及探究的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我安排一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体现在课堂上,主要步骤是:

  1.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2.检查读书,促进理解。

  3.重点阅读,了解内容。

  4.整理归纳,交流体会。

  5.总结评价,激情下课。

  五.说板书。

  本课板书为一则文字式板书,主要突出了学生对霍金这个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的主观性认识和评价,体现了学生读书的主观感受。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比较法讲解,体会中西方山水画和风景画的区别。二是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和技法。三是要着重讲解元代山水画的特色。

  欣赏每幅作品前要对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扼要的介绍。分析作品是应有详有略,并尽可能多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和参与,并将思想教育融入其中。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1、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2、北宋山水画与南宋山水画的主要区别。

  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让学生领悟中国古代山水画所创造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与学习方法

  用传统的讲授法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想结合,在建构注意教学方法的知道下,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自主的情况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共同的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体验、感知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学习的内容。故在讲解中充分运用了展示、启示提问、自主活动、讨论等多种语言。

  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1. 播放古筝音乐《高山流水》

  2. 提问:曲名是什么?通过音乐欣赏,使我们联想到了眼前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对《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也许觉得古代山水离我们好遥远,但今天我们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做一次亲密接触。

  3. 展示山水画——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详)

  1、表现内容:西方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而中国山水有着博大的精神内涵。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2、空间与透视:西方人画的一直都是目之所及,为“眼中之风景”。而中国画家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为“心中之风景”。散点透视体现了中国人豁达的自然观,焦点透视体现了西方严谨的科学的自然观。

  3、自然山水与画中山水

  4、中国山水画注重景、情、意、志的联系

  二、结合图片展示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过程 (有详有略)

  充分运用多媒体分析和欣赏作品

  (一)、隋唐的山水画:鉴赏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和五代画家懂源代表作品《潇湘图》(略)

  (二)、北宋山水画:鉴赏范宽作品有《溪山行旅图》、《寒林雪景》和

  北宋中晚期画家郭熙的《早春图》与忘洗的《渔村小雪》。 (详)

  (三)、南宋山水画又有了新的成就。 (详)

  鉴赏马远极善造境《梅石溪凫图》和《寒江独钓图》

  (四)、元代的山水画:山水画成就最高 (详)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高33厘米,横长636.9厘米。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萃收聚于笔下。画家中锋、侧锋兼施,尖笔、秃笔并用,长短干笔皴擦,湿笔披麻,浑成一体。

  (五)北宋、南宋和元代在形式和精神内涵上的'比较: (略)

  北宋 无我之境 重在画家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描写,画家为自然服务。

  南宋 追求细节真实和诗的意境 重诗情画意。

  元代 有我之境 重在抒发画家内心思想情感,自然景物描写为次。

  (六)、明清的山水画: (略)

  明代山水画家们更多地继承了前代画家的优良传统,并有说发展。

  鉴赏戴进《风雨归舟图》和石涛作品《淮扬洁秋》

  三、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详)

  1.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2.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3.在表现山石树的质感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四、小结: (略)

  1、体会中西方山水画和风景画的区别。

  2、结合图片展示 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过程

  3、如何领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五、作业(播放古典曲目《渔舟唱晚》) (略)

  1.北宋山水画与南宋山水画的区别。

  2.运用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分析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说课稿 篇5

  设计理念: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

  《渐变的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九册的一节美的体验课。在教学中仅仅围绕观察渐变的美、体验渐变的美、设计渐变的作品、表现出渐变的作品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挖掘创造潜能,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渐变的美、体验渐变的美。

  教材分析:

  《渐变的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渐变的图形、体验渐变图形的美,理解渐变可以是宽窄渐变、粗细渐变、大小渐变或某种颜色的深浅渐变,也可以是明度渐变。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热爱艺术的思想感情。

  学生分析:

  农村小学生对渐变的图形了解较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渐变的图形或物体。但学生的求知欲望是相当高的,且学生对教材中的海螺、涟漪很了解很熟悉,学生肯定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2、 引导学生体验渐变的美。

  3、 引导学生设计一种渐变的美并表现出来。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热爱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2、 引导学生创造设计一件渐变的美术作品。

  3、 表现出自己创造设计的一件渐变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表现出渐变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

  海螺、彩色笔、美术纸、剪刀、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大自然造物鬼斧神工,物象千奇百怪,生活中的物象常常会呈现出有趣的排列现象。人们受到大自然的启迪,也把这种现象应用于现代设计中。(欣赏利用渐变设计的服装)

  二、讲授新课

  (1)共同学习美术知识,什么叫渐变

  出示图片和概念

  (2)渐变的类型:

  a.形状的渐变 b.方向的渐变 c.大小的渐变 d.色彩的渐变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并认识了不同的渐变类型,今天我们主要学习色彩渐变中的明度渐变。

  要学习明度的渐变,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叫色彩明度。

  (3)什么叫色彩明度

  (4)什么叫色彩明度渐变

  (5)学习色彩明度渐变(如何让色彩产生明度渐变)

  (6)了解生活中的渐变(欣赏图片)

  (7)欣赏渐变的美术作品

  (8)让我们一起来设计渐变的美术作品吧。

  作业要求:利用渐变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可以用剪、贴、画等方法。

  三、学生创作

  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我会采取巡回辅导的方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四、作品展评

  学生创作完之后,我会评选出“最具创意的作品”、“最美丽的作品”同时我会采取自评与师评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

  五、总结延伸,课外拓展

  在这节课结束之前,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拓展的作业,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创作出一些其他的作品。

  时光不知不觉过去了,生活每天都在渐变,花开花落,春暖秋凉,都是渐变的结果。请记住: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总结,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就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来。

说课稿 篇6

  尹庄镇实验小学 杜勤娜

  《黑孩子罗伯特》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黑孩子罗伯特为了救治得病的同桌丽莎,毅然捐出了苦心积攒打算购买心爱玩具的钱。整篇故事,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的拔高,然而罗伯特美好的心灵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荡涤着读者的灵魂。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课标精神与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⒉了解黑孩子罗伯特所受的种族歧视 ,感悟他面对残酷生活时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和真诚、美好的心灵。

  ⒊领悟作者抓住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其中了解黑孩子罗伯特所受的种族歧视,感悟他面对残酷生活时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和真诚、美好的心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领悟作者抓住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活用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我们坚持以“读”为主线,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设计了“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结合学校提倡的“自主-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我们把本课教学分成“导入新课、合作交流、品读体验、巩固延伸”四个环节 。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首先总结现场观察的各小组交流情况,鼓励养成这种课前预习、交流的好习惯。然后老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课题,谈对课题中的“黑”字的理解,帮助学生初步走近罗伯特。

  二、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环节分小组检查和全班交流两个层面进行。

  1、小组检查由同一个学习小组的不同学员分别检查同学们的词语认读情况、选择正确读音题、以及找出课文中写玫瑰花的句子,这样一来分层次地检查了学生课前预习,扫清阅读障碍。

  2、全班交流以“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问题展开,在交流中教师结合学生的概述提炼板书出关键词语,“备受歧视――捐助丽莎――赢得拥抱”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罗伯特。

  三、品读体验。

  品读体验环节以“你看到了一个_____的罗伯特”为阅读主线分三个步骤进行。

  (一)品读罗伯特“备受歧视”部分

  先请同学用心读课文的2—5自然段,完成练习“你看到了一个____的罗伯特”,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学生可以填“无奈的罗伯特”、“痛苦的罗伯特”、“可怜的罗伯特”或者“善良的罗伯特”等等都可,只要他读出了了自己的独特个性体验即可。

  (二)品读“捐助丽莎”部分

  接下来以“是呀,就是这样一个生长在种族歧视下的孩子却做了一件令所有人感动的事情。他做了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呢?”过渡到品读“捐助丽莎”部分。

  这一部分重点指导学生品读十一自然段,体会罗伯特善良美好的心灵。分四步层次化引领学生对这段文字的品读感悟。

  首先学生快速读读课文的这一部分,想哪个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找到印象最深刻的段落细细品读,在最有感触的语句旁写下自己的体会,结合交流自然引导学生把阅读视角专注在这一段文字上。

  然后课件出示:(丽莎可能会死?……说:“给丽莎治病。”请学生都来仔细品读这一段,想一想,罗伯特听说丽莎生病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做一简单交流。

  接着是细细品读罗伯特的所想、所作、所说:品读罗伯特的想法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放到课文里,读出他着急、担心、害怕、急切地想救丽莎的心情;品读罗伯特的做法时抓住描写他动作的词用心体会这些动作的含义,体会善良的罗伯特进行了一番内心斗争下定决心捐钱救助丽莎,及时抛出主体问题“这时,你又看到了一个_____的罗伯特”引领学生自然感悟得出罗伯特拥有真诚、美好的心灵;品读罗伯特说的那句话“给丽莎治病”时教师用“就是这个生活在灰暗、破烂、充满霉臭的黑人区里的罗伯特,就是这个被丽莎叫做小黑鬼的罗伯特 ,也正是这个被丽莎的爸爸称为又蠢又脏的罗伯特。他掏出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激动地说-----他掏出自己的梦想,迫不及待地说-----他掏出自己那善良、宽容的心,满含真情地说-----”这一饱含真情的话语回旋复沓式三次引读,再次感受罗伯特那颗真诚、美好的心灵。

  最后教师以“多么善良、多么宽容的罗伯特。让我们一起带着对罗伯特的钦佩再来读读这动人的一段话。”引导学生再读这一段,使文章主题与学生感情的交融在此达到一个高潮。

  (三)品读罗伯特赢得尊重部分

  品读罗伯特赢得尊重部分就抓住 “一个紧紧的拥抱……这是怎样的泪呀?”这一问题进行,在学生谈完看法后教师一连串排比问“当他被别人叫做小黑鬼的时候他哭了吗?当他打工想赚点钱来买飞机模型却遭人白眼的时候,他哭了吗?他和自己的妈妈整日生活在肮脏、灰暗、霉臭的地方,他哭了吗?可是此时此刻,他却泪流满面,他到底为什么哭了?”让学生自然得出是丽莎爸爸的尊重让罗伯特泪流满面,他心中渴望的就是平等和尊重呀。

  这时用课文原文总结全文“一朵玫瑰花凋谢了,一片玫瑰花却开放了,它开得好红呀,它开在了每个人的心里,他开出了罗伯特的心声――平等”升华文章主题。

  四、巩固延伸。

  巩固延伸先是出示美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的话

  (课件出示:我有一个梦……走在一起……”)

  让学生把这句话送到想送的地方去,送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去这也是把平等和友谊深植在每一个学生心里。

  板书设计:

  黑孩子罗伯特备受歧视――捐助丽莎――赢得拥抱平等

  我这样设计板书,概括了主要内容,突出了文章主旨,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罗伯特美好的心灵和内心的渴望。

说课稿 篇7

  一、说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构主义理论,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习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出发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二、说教材

  1、说教材分析

  《认识时、分》是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第64页教学内容。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半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基础,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求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猜一猜、画一画、拨一拨、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秒。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3)、在实际操作及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难点: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4、说教学准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需要作以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大钟表一块。

  学生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块钟表。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采用观察法、操作法、讲解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设计出包括: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内容的教学流程。

  2、在学法指导上,通过迁移、指导、渗透、点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寓言课文,课文通过故事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主要是告诉学生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人。这篇寓言叙写了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上下的大松树的故事,表现了小松树从自我夸耀受到教育,深感惭愧的转变过程,揭示了不能无视实际,盲目自大,必须知错就改,谦虚谨慎的道理。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不要盲目地骄傲自满。从文章的体裁看,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课文语言生动,易读易背,插图精美,注意创设了课文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境,插图与课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使学生观察插图,能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语言训练相得益彰,图文的协调配合还具有引起想象,启发思维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基础功训练。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风伯伯的话,知道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头。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4)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不要盲目地骄傲自满。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二、说学情

  因为第一课时已初步读课文,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因此,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发言积极,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运用课文描绘的植物作比较。学生理解得比较透彻,因此,我在授课时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自读展开想象,读懂课文。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分析及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采用自学导读法为主,讲述法等为辅,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四、说学法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的教学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如下方法:

  1、自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大纲提出从一年级起要逐步培养学自学能力的要求,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读—思—议—品”四步阅读段落法,让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

  2、感情朗读法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必须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在学生读中给予准确及时的提示,辅助他们学好文章,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明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体会小松树的得意。

  a、教师导读:大松树住在山下,小松树住在山上,小松树自以为比大松树搞,就取笑他,小松树是怎样取笑大松树的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b、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c、你从那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d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e、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想象画面来朗读,就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

  f、有感情地朗读小松树的话。

  g、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想些什么呢?

  h、教师小结:是呀,你瞧人家大松树多谦虚呀,他知道自己比小松树高,却不和小松树争论。

  2、学习风伯伯的话。

  a教师导读,风伯伯听到小松树的话,是怎样做?怎么说的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b、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c、讨论交流: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其实大松树是比你高,你之所以看上去比大松树高,比大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你站在山上。)

  d、指名反馈,教师板演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

  【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学生学习不惟别人是从,能客观,正确地看待问题。

  (三)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低头……)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真不好意思,我怎么取笑大松树呢?我再也不敢自我满足了……)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对不起……)

  【“说话”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方式很重要。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抓住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语言,体会他们的感情,并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突破本文的难点,理解风伯伯的话的时候,教师借助形象的简笔画帮助理解,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分角色朗读、表演。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2、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3、指名表演。

  4、评选最佳演员。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小松树在风伯伯的引导、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为人要谦虚,不能盲目自满,要用真本领武装自己。希望你们也能做一个有真才实学、谦虚谨慎的孩子。

  2、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谦懂看不起

  貌

  风伯伯

  【遵循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借助插图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并充分利用这个范例,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能做一个真才实学、有错就改、谦虚谨慎的孩子。

【【精华】说课稿锦集8篇】相关文章:

1.【精华】说课稿锦集9篇

2.说课稿锦集5篇

3.说课稿锦集10篇

4.【精华】说课稿模板锦集5篇

5.有关说课稿锦集5篇

6.【必备】说课稿锦集10篇

7.【实用】说课稿锦集五篇

8.【热门】说课稿锦集八篇

上一篇:数学说课稿 下一篇:语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