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弯曲的说课稿

时间:2021-03-17 09:40: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抵抗弯曲的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抵抗弯曲的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抵抗弯曲的说课稿范文

  抵抗弯曲的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单元知识的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研究薄形材料怎样抵抗弯曲,再研究弧形结构和框架结构,最后再涉及研究结构科学在塔和桥上的应用。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运用曲线图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提高。第二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要求他们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根据科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科学概念:通过实验,认识增加纸条厚度可以显著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

  2、探究技能:通过抵抗弯曲的探究活动,发展识别与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和记录数据,制作曲线图,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现象作出合理解释的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科学探究的学习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进一步激发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决定以探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为教学重点,学生对横梁立着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为本课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认识了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些力。并通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已经能够识别变量和制作简单的曲线图及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三、教学理念

  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说过:“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活动时间。” 本课教学,我将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把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探究,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及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并通过主动探究,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教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受益无穷。因此,我将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心理因素融为一体。综合本课特点,我将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既能使学生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又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多更好的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验、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在此基础上我只作适当的点拨,着重从内容、方法方面作归纳小结,使“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得到真正的体现。

  五、教学程序

  1、激趣导入,明确研究主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教学一开始,我马上出示半张普通的打印纸,请一位学生和老师配合,拉一拉,用了很大的力气才把纸片拉断,说明纸承受拉伸的性能强,我再把这张纸放在架空的两个盒子上,引导发现这张纸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弯曲了,可见薄的纸抗弯曲的能力很弱。厚度和宽度都是影响纸抗弯曲能力的因素,所以我紧接着出示一张宽一些的纸片,通过比较学生认识到不同宽度的纸,抗弯曲能力不一样。老师接着问:“今天我们研究同一质量的纸,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怎样?”

  (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研究过纸承受拉伸的性能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研究主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这节课要研究的主题是:相同宽度的纸增加厚度,抵抗弯曲能力怎样。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

  2、设计实验,作出推测,收集数据

  对实验方法的设计是一个实验能否获得有效数据的关键。我先出示一张一层厚度的纸,观察它能承受住几个垫圈的重量,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紧接着老师再出示二层厚度、三层厚度、四层厚度的纸,让学生说说这几种厚度不同的纸抗弯曲能力怎样。再展示提供给学生的材料:一杯垫圈,两个盒子,控制弯曲度标准的橡皮和四张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纸片。问:“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你会吗?实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要使实验公平,必需要使两个盒子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弯曲标准一致等。

  推测要有依据,无凭无据的推测就是瞎猜乱猜了。学生明确实验方法后,我先发给他们几个垫圈,要求把测得的数据填写在记录单上。再根据刚才测得的数据推测自己组里厚度分别是两层、三层、四层的纸片抗弯曲的大小,把推测的数据记录在记录单上。然后老师再发给更多的垫圈进行实验验证。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当有的小组测完之后老师随即就把曲线图表格发给他们,让学生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上,制成曲线图。在小组内完成对数据初步的整理。

  3、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结论的得出要有事实的数据作为依据。汇报时,老师问:“比较预测和实测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会猜测纸的厚度增加一层,那么纸抗弯曲的能力就会提高一倍,比如一层厚度测得抗弯曲能力是2,那么他会猜测二层、三层、四层厚度时抗弯曲能力也会是4,6,8,通过和实测数据的比较,学生会发现纸的厚度增加一层,抗弯曲能力会大大提高,比如实测四层厚度的纸抗弯曲能力可以达到五十几甚至60,学生会惊叹增加一层纸的厚度,抗弯曲能力提高得太显著了!“看着曲线图,你能说说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运用直观的曲线图,得出结论: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也显著提高!老师通过谈话联系到生活中的应用,在建筑中人们广泛采用厚度很大的横梁来承受巨大的重力。让学生抬头看看,认识教室里的横梁。老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展示更多的横梁。

  4、运用认知,解释现象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掌握知识后把它转化为技能,去解决新的问题。老师出示一块条形的木头,提问:“条形的木头,平放抗弯曲能力强还是立放抗弯曲能力强?”学生说一说,接着出示一个棒冰棍,让学生进行体验,通过体验学生认识到木条立着放抗弯曲能力强。接着老师再引导学生发现横梁是立放的,老师紧接着问:“你能解释横梁立着放的理由吗?”有了前面的认知,学生自然就能解释横梁立着放是增加厚度,提高了抗弯曲能力,能承受更大重力。

  5、课后拓展

  靠增加厚度来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老师再出示一张纸,问:“不增加纸的厚度,你能想出办法增加这张纸的抗弯曲能力吗?”让学生课后做一做。

  总之,我认为,科学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兴趣、爱好。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会学”,更要使他们“好学”,只有这样,才能是科学课成为真正的“科学”。

  抵抗弯曲的说课稿2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演示折厚薄不同的竹片,了解弯曲和抵抗弯曲的能力。

  2、揭示课题:这节课一起来研究《抵抗弯曲》。板书

  【说 明】在研究“抵抗弯曲”时首先要学生明白什么叫做“抵抗弯曲的能力”,所以,在揭题前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观察活动,让学生来了解什么是物体抵抗弯曲的能力。

  二、细心观察,寻找原因

  1、课件展示各种柱和梁的图片,观察了解“梁”和“柱”的结构。

  2、明确横梁的概念,在建筑中,把梁称为横梁,用它来抵抗弯曲。

  3、结合观察折竹片活动和课件中的图片,思考:横梁的抵抗弯曲能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4、小组讨论,汇报交流。(预设: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材料、材料的宽度、厚度、长短等因素有关。)

  【说 明】通过课件展示来认识生活中常见建筑物“梁”和“柱”的构造,联系前面的观察,寻找影响横梁抵抗弯曲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聚焦问题,合作探究

  由于课堂受到局限性,所以,课堂上可以用纸梁代替建筑中的横梁,保证材料的一致,这堂课我们主要研究横梁的宽度和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板书厚度和宽度。

  【说 明】课堂中需要我们根据材料、学生的实际学会取舍,在这一课时中,我直接聚焦问题,研究横梁的宽度和厚度对抵抗弯曲能力的影响,作为这节课研究的重点。

  (一)研究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1、让学生明确在对比实验中,只能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2、学生讨论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什么是不同的,哪些应该是相同的?。(预设——不同:纸梁的宽度不一样;相同:纸梁的厚度一样,长度一样。)

  【说 明】对比实验中,我们要识别和控制变量,即哪些是不同的,哪些是相同的。要让学生明确对比实验只能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研究“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只能改变横梁的宽度。要是实验能得出一个最接近客观事实的结果,那么就需要在实验前有充分细致的思考,做到实验的公平、公正。

  3、教师小结(边演示边讲解):宽度不一样,厚度一样我们很容易做到,怎么样保证纸梁的长度一样呢?其实,只要承载纸梁的两个墩之间的距离一样就可以了。实验中的墩用统一墩距的盒子。

  【说 明】教师的演示为学生实验做良好的示范,规范学生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实验的准确性。

  4、实验预测。宽度不一样的纸梁它们的抗弯曲能力谁会更强一些?

  【说 明】在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如某些课侧重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某些课则侧重在制定计划和搜集信息的训练。而学会猜想、预测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5、实验论证,指导填写实验记录单。

  (1)课件出示“温馨提示”特别要强调:垫圈要轻轻地一个一个加;垫圈的计数时,如果到6个垫圈时,纸梁坍塌,那算就 个。

  (2)完成实验记录单。

  【说 明】实验记录单的填写是在学生经历了预测、实验等过程后,用书面的形式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转化为语言文字的描述。学生要学会对数据的处理,如:在实测中,如果到6个垫圈时,纸梁坍塌,那算几个。过程中我们要强调严谨的态度,细致的方法,所以我在课件中用“温馨提示”再次来提醒学生实验中的重难点。

  6、学生实验。

  7、交流,完成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纸梁的宽度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随之增加。板书

  【说 明】统计是对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实验的结果。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慢慢地学会对数据的分析。

  (二)研究横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根据实验一,学生独立进行横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研究,填写实验报告,统计分析。板书

  【说 明】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所以在研究“横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教师稍加点拨,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

  (三)研究横梁立放比横放抵抗弯曲的能力更强。

  1、引导学生质疑:纸梁的厚度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是大大增加,这说明什么?

  2、学生讨论。(预设:说明厚度对纸梁抗弯曲能力的作用比宽度更大。)

  【说 明】 通过引导质疑从而顺利地引出横梁的横放与立放对抵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3、观察教室的横梁,说说发现了什么?(预设:横梁的厚度明显大于它的宽度。)

  4、教师小结:在建筑中,我们把梁的安放分横放与立放,像教室里的横梁就是立放的,它的厚度明显大于它的宽度,大大地增加对抗弯曲能力。

  5、通过条形盒子演示说明横放与立放。

  【说 明】 横放与立放是相对于横截面而言,通过实物能让学生建立“横放”与“立放”的概念更直观、容易。

  6、实验求证,每个同学都试着弯折自己的塑料尺,横折和立折谁更容易弯曲?

  【说 明】客观事实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当我们有了假设、预测,甚至已接近于结论,但是还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结论,体验过程。

  四、辐射课外,延伸探究

  1、梳理板书,小结课堂内容。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纸梁的宽度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随之增加;纸梁的厚度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纸梁立放比横放抵抗弯曲的能力更强。

  【说 明】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效地利用板书。板书是一节课中知识的纲领,重点的体现,让学生通过板书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识,并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2、课件再次出示图片(增加一些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梁),观察各种建筑物的横梁部分,注意“梁”的作用。

  3、从图片中,可以发现建筑设计师们除了利用横梁的宽度、厚度和安放方式增加了横梁的抗弯曲能力,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吗?(预设:不同的材料、梁的长短、梁的形状。)

  4、课外作业:收集有关资料证明自己的猜测,以便下节课的研究。

  【说 明】再次用课件出示图片观察各种建筑物的横梁部分时,增加一些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梁,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作为一项课外作业去继续研究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也为下一课时的研究做铺垫。

  板书设计:

  抵抗弯曲

  宽度↑ 抗弯曲能力↑

  厚度↑抗弯曲能力大大↑

  立放比横放抗弯曲能力强

  抵抗弯曲的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起始课。本课通过对比实验,研究横梁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它既是下一课《形状与结构》教学的基础与前提,又为形状与结构的综合应用奠定基础。本课教学共有三个活动:

  第一: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宽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宽度的纸的抗弯曲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宽度能加,抗弯曲的能力会增加。

  第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的抗弯曲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厚度能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增加。

  第三: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前两个活动结论的应用。让学生用前面研究的结果迸行解释,并用简单实验的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学情分析】

  在认知特征与思维水平方面:六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持,但己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面:学生已经有了横梁的材料、长度对抗弯曲能力影响的生活经验,这为本课中“影响抗弯曲能力的因素”的推测、研究问题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发展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有关的因素中实验研究抗弯曲能力分别与梁的宽度、厚度的关系;

  2、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五、教法】

  从教的方面来说,贯彻“教师为王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心理因素融为一体。

  综合本课特点,我主要采用实验观察法,既能使学生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多更好的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

  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尺子;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第一个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机械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有些可以省力,有些的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始第二单元的学习,请同学们当小小建筑师,和老师一起研究一些常见的形状和结构,探究他们承力的特点。

  (1)图片导入了解:在新课学习之前,我想请大家了解观看一些图片和视频。

  这些都是什么事故呢?(桥梁坍塌)

  桥为什么会坍塌呢?(桥的年代太久了,风化了,桥上的车或者人太重了桥受不了,“豆腐渣”工程)

  本来是平直的桥面,形象一点儿说,它承受了生命无法承受之重,于是弯曲了倒塌了。这些桥梁坍塌的事故造成了令人心痛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我们集思广益,想想可以从什么方面入手减少桥梁坍塌事故的发生呢?(限制超重的车辆通行,设计出抗弯曲能力更好的桥)

  限制超重的车辆通行可以由政府和交警来部署相关措施,那什么样的桥抗弯曲能力更强呢?这节课,范老师就带各位建筑师一起来探究怎样才能提高桥梁的抵抗弯曲的能力

  板书:抵抗弯曲

  (2)通常,最基础的往往是最重要的。首先我们要了解我们要研究的建筑的基础结构。请同学们观察这几幅图片。房子和桥梁有着相似的形状和结构,说一说你的发现。

  房子和桥梁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撑的。

  这要通过观察、比较最简单的房子和最简单的桥的结构特点来认识。用板凳来比喻柱和梁,用板凳来比喻房子和桥梁,学生就容易理解房子和桥梁结构的共同点了,因为它们在结构上都和板凳是类似的。

  板书:桥梁和房屋建造材料

  直立材料:立柱

  横放材料:横梁

  画出房屋和桥梁的结构简图。表示出共同部分,立柱与横梁。

  (3)体验活动:让学生从筷子的顶端和侧面向筷子施加从上至下的压力,模拟感受是立柱容易断还是横梁容易断。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这当然是很不容易的。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这就比较容易了。

  回过头来重新观察事故图。作为桥梁的横梁的桥面弯曲坍塌了。而立柱还立着。所以,研究横梁抗弯曲能力就很重要了。

  二、新课教学

  (一)学生猜测

  1、 提问:我们犯了错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科学探究也如此,请各小组进行讨论从横梁自身因素出发,思考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时间3分钟。3分钟后请小组汇报。

  板书: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书内容。(因素:材料、长度、宽度、厚度、形状)

  2、集体的智慧果然是不容小觑的。提出了这么多合理的因素。因时间有限,我们本节课主要探究横梁的宽度和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

  (二)探究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用纸梁承受垫圈的重量来模拟现实中桥梁受力的情况。

  1、提出问题:纸梁宽度与抵抗弯曲能力有关吗?

  作出假设:纸梁宽度与抵抗弯曲能力有关,纸梁越宽抵抗弯曲能力越强。

  2、说明实验器材

  A、书本在两边垫起相同的高度——立柱;

  B、不同宽度的纸梁——横梁;(出示准备好的不同宽度纸梁)

  C、相同质量的垫圈——重物。(出示小垫圈)

  3、回忆五年级主要学习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能说出对比实验的特点和要求是怎么样的?(对比实验中只有一个因素是不同的,其他因素都相同)

  (1)提问:实验中的不同条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纸梁宽度不同。

  (2)提问:除了宽度之外的条件呢?

  学生回答: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4、仔细观察书上27页的测试记录表。我们怎样改变纸梁的宽度比较容易看出抗弯曲能力的变化?(出示准备好的不同宽度的纸梁引导)

  学生回答:成倍增加纸梁的宽度。

  5、你如何知道纸梁能抵抗多大的压力?(加垫圈到什么程度为止?)

  学生回答:每次实验以纸梁中部接触到桌面就算坍塌,导致坍塌的最后一个垫圈不能算。

  6、实验中还有一些要注意的点:(温馨提示)

  (1)实验时垫圈要轻轻地放上,并且位置保持不变,在纸梁中间。

  (2)先预测,后实验,再记录,最后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7、在第一次测试后可以猜想一下宽度增加一倍,抵抗弯曲能力是多少,宽度增加两倍呢?请把你的猜想写(先预测后实测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关注程度,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思考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8、做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板书:纸梁越宽,抵抗弯曲能力越强

  (三)探究纸梁的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1、提出问题:纸梁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有关吗?

  作出假设:纸梁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有关,纸梁越厚抵抗弯曲能力越强。

  1、提问:实验过程是否与上一个实验相同?有什么是不同的吗?

  学生回答:不同条件:纸梁的厚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2、仔细观察书上28页的测试记录表。我们怎样改变纸梁的厚度比较容易看出抗弯曲能力的变化?(出示准备好的不同厚度的纸梁引导)

  学生回答:成倍增加纸梁的厚度。

  3、在第一次测试后可以设问猜想一下厚度增加一倍,抵抗弯曲能力是多少,厚度增加两倍呢?请把你的猜想写(先预测后实测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关注程度,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思考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8、做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板书:纸梁越厚,抵抗弯曲能力越强

  (四)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准备尺子的视频)

  1、比较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2、最后得出结论:增加厚度能大大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能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3、总结三个结论:

  纸梁越宽,抵抗弯曲能力越强

  纸梁越厚,抵抗弯曲能力越强

  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能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4、生活中的横梁

  显示图片,请学生找横梁

  观察这些横梁

  PPT显示:我们发现桥梁的横截面一般是什么样子的?观察桥梁是怎样安放的,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说说这样安放的理由。

  4、同学们解释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实验,直观地感受一下吧。

  (五)、课堂小结

  提问归纳本节课学习的要点,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给予更正完善。

  (六)、结束语

  为下一课准备,提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增加了纸的宽度和厚度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的同时,增加了材料的用量。你能不能不增加材料就能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课后大家继续去探究。

【抵抗弯曲的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说课稿范文

2.电路说课稿范文

3.《海燕》说课稿范文

4.说课稿范文大全

5.采花说课稿范文

6.美术说课稿范文

7.《金子》说课稿范文

8.《画青花》说课稿范文

9.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