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18 14:21:5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

说课稿 篇1

  设计理念:

  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领悟课文,体会课文所阐述的论点及告诉的道理。

  一、 说教材

  1、说内容。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第16课。《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训练要求,我对这节课设计了以下

  2、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生词。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从小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说重难点

  重点:读通读顺课文,学会字词。

  难点: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每段的大意。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二、 说教法 。

  本课是《说勤奋》的第一课时,我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运用了指导点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先谈话导入、展示教学目标,再借助课文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接着出示导读提示,让学生同桌共同学习探究,继而进行检查。

  三、说学法 。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我教学时充分让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字、词、段,理清课文条理。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理想。

  2、揭题。

  3、解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并说说自己对勤奋的理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

  (二)出示教学目标。(设计意图:课件出示目标,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以便下面去学习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说了一个什么道理?(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在仔细听的同时能明白课文主要说的道理。)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设计意图:课件出示目标,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以便下面去学习课文。)

  3、生按提示自读自悟,同桌讨论。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与合作能力。)

  4、汇报交流,完成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对不足之处师及时点拨。)

  (四)、指导写字。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分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以检查教学效果,巩固所学知识。

  五、说板书设计

  16 说勤奋

  提出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举例说明:司马光 童第周

  提出希望:一生勤奋 作出贡献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帮助学生快速理清课文条理。)

  总之,课程总目标提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课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与教学目标有关的作业。教学之前,我布置学生回去自学课文,查找资料。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是多方面的,有图片、有录音、有文字介绍,从不同的角度预习了课文,学会了字词,也懂得了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和从小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1.前后联系: 《淀粉的踪迹》是科教版科学三上的内容,它与“米饭的观察”组成了一个《米饭与淀粉》单元。本课是继“稻谷的观察”、“大米的观察”、“米饭的观察”等活动后,对米饭的内部——淀粉的进一步探究与认识。

  2.教学内容: 本课由二个大活动组成,“寻找淀粉的踪迹”和“淀粉消失了”。其中第一个活动,是根据淀粉碰到碘酒会变蓝的原理展开的。它具体又包括以下三个小活动:A在不同配比的滑石粉与淀粉混合物中找淀粉;B“米粉老虎”游戏;C在各类食物中找淀粉。

  3.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亲历“找到淀粉到又找不到淀粉”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勤于探究,乐于合作,乐于交流的科学态度以及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科学习惯;

  (2) 让学生通过对淀粉踪迹的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科学记录的探究能力;

  (3) 让学生通过本科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淀粉与碘酒能发生变色反应,并能根据蓝色的深浅判断淀粉的含量多少;以及淀粉与唾液一起会变成新的东西(糖)等科学知识。

  在以上目标中,我把情感定位在第一位,这是因为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最核心部分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也是学习的动力因素。

  4.重难点: 组织学生开展找淀粉的探究活动的过程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淀粉碰到唾液后又会消失了”,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从知识上看是个难点。

  二、 学情分析

  因为本单元是全册的最后一个单元,本课又是本单元里的最后一篇课文,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以及知识基础。如米饭里有淀粉,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色;并且学生已经熟悉了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器官进行细致观察的探究方式。再加上本课的活动内容生动有趣,所以我认为只要教师组织合理,整堂课里学生自始至终会在比较轻松的情形之下进行学习。

  三、 说教学方法

  活动量大,这是本课的一大特点,一堂课里绝对完成不了课文中所安排的所有活动,因此我将有选择性地选取其中的活动作为课堂活动的内容。正如特级教师路培琦所说的,教材本身就好比是一盆自助餐,学生不可能在一堂课里吃下所有的食物。许多活动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的开展探究,教师所要做的是组织好课堂内活动,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的强烈欲望。

  本课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美国著名教育家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法”,并同时综合运用发现法,谈话法、实验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四、 课前准备

  一堂科学课的成功与否,活动材料的选取有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如何给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合适的材料,这是教师在每一堂课前必须仔细思考的问题。在本课教学前,我给学生准备了以下材料:

  1.食用淀粉,2.滑石粉(教师在课前进行配试),3.培养皿(用于放置淀粉及滑石粉,4.滴管,5.碘酒,6.烧杯(将课文中的瓶子改成烧杯主要是因为它的口子大,利于收集唾液。)7.米汤写的“信”、棉签(用于游戏引入。)8、课后研究记录表。

  五、 教学构思

  一)激趣导入

  1.游戏:出示一封信件,请一学生为全班同学朗读。该学生会置疑,这是一张白纸。此时教师在用碘酒在纸上进行涂抹,让纸上的文字得以显示。这一游戏会激起学生高度的兴趣,同时也将课文里的米老虎游戏结合进去了。

  2. 谈话:这是一封用米汤写成的信。解放前中共地下党员之间就曾用这种方式互通情报,起到了很好的保密作用。

  3.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学生在前一课里已经了解到米饭里含有淀粉,以及淀粉遇到碘酒变蓝紫色的知识,相信他们会很好的解释这一现象。

  二)寻找淀粉活动

  1.观察比较淀粉与滑石粉 经过一学期的观察能力培养与训练,至此学生已经能够充分运用感官观察比较两者的异同点。

  2.在滑石粉中寻找出淀粉。

  1) 学生设计寻找淀粉的方法,猜想实验结果。

  2)逐渐减少淀粉的配比量,进行寻找淀粉活动。

  3)汇报交流。

  这组实验的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关键是控制好淀粉的数量。

  三)淀粉找不到了

  1. 在两杯水中滴一滴淀粉糊。

  2. 猜想往第一杯水中滴一滴碘酒后会发生怎样的现象;观察现象。(变色)

  3.四人向第二杯水中吐入唾液,摇晃均匀。猜想如果往里面滴碘酒又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往里滴一滴碘酒,观察观察现象。(不变色)在这里我特别强调学生在实验之前要先进行猜想,希望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究,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实验。同时这也能进一步激起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参与热情。

  4.讨论为什么混入唾液后,淀粉与碘酒在一起会不变色?变成了新的物质——糖。至此教师已引领学生进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内,就应该把学习的主权完全地放给学生。教师也就可以坐下来,倾听同学的发言与质疑,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言论。这讨论过程中学生甚至可能发生争论,我们应该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氛围,但作为教师在倾听的同时,应该适当地加以控制与引导。另外由于前面课文已经出现了,“米饭中的淀粉在口中咀嚼后会变成有甜味的糖”这一知识点,所以我认为在学生充分讨论后应该让学生明白第二杯中加入唾液,就让淀粉变成了新的物质——糖,因此也就不变色了。

  四)课后活动安排 在更多的食物中寻找淀粉

  分发碘酒,出示课后研究记录表,让学生回家继续寻找淀粉的踪迹。把课文中的第三个大活动转到课外,原因有三:第一,课内活动已经饱和;第二,经过课堂内的基础,学生完全有能力在家里自行完成探究活动;第三,家里有更多的探究材料,有更广阔的探究空间。但这里同样强调实验前的猜想,这将体现在研究记录表里。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的高潮将体现在关于为什么混入唾液后,淀粉与碘酒在一起会不变色的讨论环节上。本次教学活动我的教学特色主要将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上突出以下几点:

  1)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出发点。

  2)重视猜想环节的训练。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4)将科学探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说课稿 篇3

  一、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了“培养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且构建了参与式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即“导学----展交----训练”的基本教学模式。

  二、设计思路

  (一)关于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6—57页《确定位置》的第一课时

  (二)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等方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三)关于教学流程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为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构建了参与式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导学——展交——训练——评价”。

  1、导学:

  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在导入新课中让学生手拿教师准备的座位票自己找座位,一方面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另一方面直接是对预习成果的一个展示过程。从游戏中体会确定位置的方法。

  2、展交:

  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在第一个展示环节中,肯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座位,这时教师马上请小老师帮忙给这些迷路的同学找到座位,并要求告诉对方找位置的方法。等大家都对号入座后,教师再次提供轻松愉快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位置。

  3、训练: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初步应用“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这些词语描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位置。

  4、评价: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如教学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三、教学过程(相关图形参见课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老师昨天布置了“确定位置”的预习任务,要求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等方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你们预习会了吗?

  (二)、活动展示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凭票入座”的游戏。老师想给大家重新排座位,请大家根据拿到的座位号找座位。

  1、明确要求。师:在找座位之前,大家有什么问题吗?(结合学生的提问生生互动介绍哪是第一排,哪是第一个。)

  2、找座位。提出:先观察自己座位的大概位置,再轻轻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来。

  3、小老师指点:对找不到座位的同学请小老师帮助找到座位,并要求告诉对方找位置的方法。

  4、描述位置。

  (学生都找到座位后,)提问:

  坐在第1排第1个的是谁?

  请第2排所有同学站一下,请每排第2个同学举手。

  坐在第3排第5个的是谁?

  坐在第5排第3个的是谁?

  班长坐在第几排第几个?

  学习委员坐在第几排第几个?

  提问:请每个同学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看坐在第几排第几个?

  5、归纳小结。

  讲述:刚才我们是用“第几排第几个”来确定同学的位置。(板书课题)用这种方法确定位置时,先要确定哪是第1排,哪是第1个。

  6、“试一试”。(出示小动物做操图。)

  提问:站在第1排第1个的是谁?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谁站在第2排第3个?红色的小兔站在第几排第几个?

  请每个同学选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告诉同桌它们站在第几排第几个。

  (三)、综合训练

  1、找“第几层第几号”。

  出示图片,画外音:“欢迎小朋友们来做客!我是小猴,我住在第2层第3号房间。”

  师:由小猴的话你知道哪是第1层第1号吗?

  (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每个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第几号。)

  2、找“第几层第几本”。

  帮忙找书:请帮我拿《新华字典》,说出它的位置。

  分别说出《成语词典》《数学家的故事》放在第几层第几本。找自己喜欢的书。

  3、“找地雷”游戏。

  4、到电影院找座位。

  5、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确定位置?

  (四)、应用拓展

  涂色游戏:学生在纸上按照指定的位置涂色,涂完了看看像什么。

  (五)、交流评价:

  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

  (六)、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

  第几排第几个

  第几层第几号

  第几层第几本

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要说的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板书:徐悲鸿励志学画)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课文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用“更加奋发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词句,承上启下,转承自然。另外课文首尾呼应,前文写外国学生因偏见而出言不逊,后文写那个学生,因徐悲鸿油画轰动画界而鞠躬道歉。前后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的主题。这是一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好。

  基于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学习本课“鞠、躬”等生字及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和态度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

  过程和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其中第二个教学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有眼不识泰山”的意义,通过探究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文的78两个自然段从两个方面直接或间接来说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我引导学生从“优异的成绩、轰动了巴黎整个画界”体会徐悲鸿努力所取得的成功。再抓住外国人向徐悲鸿道歉的有关描写“非常震惊、鞠了一躬、我承认中国人很有才能、我是‘有眼不识泰山’”体会徐悲鸿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的人的成功,并通过前后文前后对比阅读,体会徐悲鸿通过自己的努力确实为中国人争光了。

  4、推敲课题,培养语感

  学完课文之后,我再让学生辨别课题“励志”改为“立志”是否合适,通过研读、交流,学生明白了徐悲鸿到法国留学,拜达仰为师,已经立志成为一个画家了,而这不是课文的重点,所以用立志并不恰当。而且“励志”的意思比“立志”更深一层,含有“下定决心”的意思。对于课题的揣摩,不仅更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5、畅谈感受,升华情感

  首先,我简单介绍了徐悲鸿一生所取得的杰出的艺术成就,并借助,让学生欣赏他的作品。“面对着取得如此突出成就的画家,面对着这位为中国人争光的画家,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在直观画面、畅谈感受中,学生完成了对人物丰满、立体的感知。

  随后,我总结全课:“徐悲鸿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励志,得益于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接着,我让学生诵读有关爱国、立志、勤奋的名言,让学生进一步领悟的内涵,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6、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为了鼓励学生更好多地了解人物,通过更多地渠道学习语文,我还布置实践性、生活性强的语文作业,继续了解这位绘画大师的艺术人生;收集有关名人立志的故事,班队课开展“名人立志”的故事会。在活动性强的作业中实现着在生活中用语文、学语文的新课标的理念。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看到我手中的这些玩具大家一定会倍感亲切,甚至会饶有兴趣地玩上一会儿。

  正是它们,承载这我们童年时代的温暖和甜蜜。

  请大家带着这份温暖与甜蜜和我一起走进《传统玩具总动员》。

  (出示跳绳比赛的照片)

  一、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发展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创新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同样在于实践与创新。经历了“制作与体验”,我引导孩子思考:传统玩具有些什么优点和缺点?经过热烈的讨论,孩子们发现:传统玩具虽然很有趣,锻炼了我们的身体,但有的玩法已经缺乏新意;有的外形不够美观;有的玩的时候的歌谣不够健康。既然传统玩具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我们就来改进它吧!就这样我们进入到了拓展与创新的环节。孩子们纷纷从玩具的外形、玩法上寻找改良传统玩具的好办法,有的还自己创制了简单的小玩具!

  二 、成立活动小组,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在现代教育理论中,它已经被广泛认同。既然玩很重要,玩具当然不可小视了。

  三.体验运动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一)活动的目标

  1. 了解身边传统玩具,学会玩传统玩具。

  2. 能改进传统玩具,创制简单的新玩具。

  3.通过整个过程,了解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四、 基本情况:

  1.在对传统玩具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用多种方法收集传统玩具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客观的思考和辩证的分析。初步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能够与他人和谐地进行交流沟通并运用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引发学生对传统玩具的关注。

  2. 培养学生与他人学习交际时互相尊重的良好协作意识。

  (一). 走近传统玩具,了解传统玩具。

  1.我组织各组将前期的实践活动进行汇报。通过资料展示、玩具演示等唤起学生对这一过程的回忆,这是一次知识内化的过程。

  (二)活动步骤及时间安排:

  本活动共用时四周,分为四个阶段。

  主题确定阶段用时大约一周,活动实施阶段用时大约一周半,展示推广阶段用时大约一周,活动总结用时半周。

  第一阶段:主题确定

  1 、确定活动主题

  2. 走进传统玩具,学玩传统玩具。

  55份问卷共回收了55份。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孩子的答案集中在电子玩具上;相对而言,家长们小时候玩过的花样倒是很多:踢毽子、跳橡皮筋、扔沙包、捏泥人、跳房子、抓子粒、滚铁环、打陀螺、放风筝等等,他们对现在孩子玩具的普遍印象是:价格贵、不健康。

  从对上述现象的分析中,我和学生们觉得可以让爸爸妈妈玩过的传统玩具回归我们的生活。一者大家对“玩具”本身就十分感兴趣,每个人家里都可以提供至少一到两件传统玩具,再者学校现在每天都开设了大课间活动,这一系列的条件能够保障活动顺利实施。于是,我们确定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传统玩具总动员。

  这一阶段的活动流程是:

  确定主题之后, 我们选择了七个人气最高的传统玩具:毽子、沙包、皮筋、跳绳、风筝、七巧板、陀螺作为研究的载体,学生再选择最感兴趣的一样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据此,我们成立了七个研究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一起确定了活动的研究思路:

  活动伊始,我让孩子用问卷的形式做了一个小调查。调查内容是童年的玩具;调查对象为学生和家长;学生的问题是:你喜欢玩什么样的玩具?家长的问题是:一、您小时候玩过些什么玩具?二、您对现在的玩具的看法?

  (出示李响讲故事的照片)

  3. 剖析传统玩具,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4. 整理资料,成果小结。

  小组成立以后,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研究思路,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日程安排。

  (出示两组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课程要求,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侧重于策略上的指导。因此我要求组长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恰当地安排,使每个人各尽所能,各负其责。同时,我认真地审定了计划,关注计划中有无安全问题。

  有了具体的活动计划,同学们就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时间、空间上掌握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动权。

  知识与技能目标:

  第二阶段: 活动的实施

  玩,是孩子道德养成的摇篮,是孩子发现自我的桥梁。

  (1)调查与研究

  活动展开后,学生们充分利用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通过书籍、网络查询相关资料,进行积极的交流讨论,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出调查结果。这个过程,学生了解了关于这几种传统玩具的知识,并学会了收集资料、筛选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

  (2)制作与体验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小学生这一身心特点,在这个过程,我们的任务就是两个字:做和玩:让孩子在做中玩,在玩中学。

  平日骄傲的孩子们这时一定得拜爸爸妈妈为师了,爸爸妈妈可是这些传统玩具的正宗传人;就连会做毽子的奶奶也不能放过。所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时的孩子学得特别虚心。并且,自己做的玩具就是特别好玩!

  此时的“做”和“玩”其实就是帮助孩子获得一种独特的体验, 由于“亲手做”“亲身玩”,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师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方面,让亲人得到了孩子更多的信任,另一方面,孩子们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的老师有很多很多。这对于他们其他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

  (3)拓展与创新

  三、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

  孩子们创新的玩具也许并不很漂亮,制作的新玩具也许并没有多大的推广价值,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在思考的这个过程中他们不自觉地培养了自己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三阶段:展示与推广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好东西我们就要分享。这一阶段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让更多的人来关注魅力四射的传统玩具。

  亲近有阳光、草地的户外,体验运动的乐趣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改良传统玩具是活动的难点。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传统玩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令其发扬光大。

  (出示风筝组制作的幻灯片)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越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学生越能进行有效操作,并越有积极性。

  我们班的故事大王“李响”,正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韩信风筝退敌”的故事呢,班上的同学听得可认真了!

  跳绳比赛在叶晨的组织下有声有色,班上还掀起了跳绳比赛的高潮。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实践性课程模式,它具有强烈的综合性。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活动总目标。

  (出示孩子跳橡皮筋的视频)

  我们改编的歌谣还不错吧!

  孩子们的想法真是奇妙。他们的思维一旦插上想象的翅膀,创新能力是难以估量的。这样一来,我们的活动让学生玩得更健康、更高兴、更有意义了。

  成果展示是一个信息交流的极佳方式,从精心准备到汇报展示,汇报的同学能够获得幸福的成就感;而听取汇报的同学又在有限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这样一来,一次展示能够带来双赢的结果。

  2.建立专题网站,我们请了学校的电脑老师作指导,建立了“传统游戏总动员”专题网站,学生可以在这里了解导更多的传统玩具的信息。

  3.撰写了倡议书,并在周一升旗仪式上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传统游戏,我们欢迎你”。

  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发出倡议后,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无形中加入了“传统玩具总动员”的行列。

  这是徐嘉豪同学在用幻灯片展示他们收集的风筝资料。在他介绍完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觉得风筝简直太美了,比我爸送给我的遥控飞机好玩多了。”

  第四阶段:总结交流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你学到了什么?”透过学生们填写《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表》,我们明显的感觉到,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我们还召开了总结会,因为是亲身经历,孩子们感想都很深刻,发言非常踊跃,谈的也很真实。有的说,感觉自己会玩了因为我们身边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玩具;有的说,终于可以和爸爸妈妈成为朋友了;有的说,和同学一起解决问题的感觉真好;还有的说,他还准备学学其他传统玩具。

  到此为止,四个阶段的活动基本结束。这次活动探索了一条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路子,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

  三、 体会与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可以说,我们这一次《传统玩具总动员》正是以“玩具”这一孩子都感兴趣的话题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平台。我力求把握以下几个关系来支撑整个过程:

  一、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关注过程,兼顾成果”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原则。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不追求孩子将毽子的来历、风筝的演变过程弄得一清二楚,不要求他们将沙包创造的多么新奇,只要他们在资料收集中学会了查找筛选,分类整理;在课题实施中体验动手动脑的快乐;在成果展示中学会专注自信,与人分享,我们的目的就已经基本达到了。因为这才是一个人能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才是一个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课程,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有效的指导。在我们这次活动中,“了解传统玩具,玩传统玩具,改良传统玩具”的主人都是学生。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于他们必要的提醒与鼓励。

  (一)课题的产生:

  孩子是学校的,更是家庭和社会的。在《传统玩具总动员》中,我引导孩子从课堂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尽管我们学校环境优美,有丰厚的学习资源,有乐于帮助我们成长的老师,但这还不够,因为还有爸爸妈妈对传统玩具感性的认识我们需要倾听,还有社会发展对传统玩具的冲击我们需要自觉的抵制。并且,我们也不准备只在下课时分才享受传统玩具带给我们的快乐,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周末时分,传统玩具都将成为我们共同的选择。

  当然,真正处理好这些关系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活动中,我们还有许多做的不足的地方,比如说:对孩子创新思维的启发还不够,活动的评价机制还不健全,对小组在活动中出现的摩擦、矛盾发现不够及时等等。这都是我们在活动结束后应该认真反思的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次活动只是我们在综合实践课发展路程上的初步尝试,综合实践活动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以参考,一切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地去探索、修正与完善。但我们将尽自己所能让它真正成为学生们喜欢并受益终身的课。

  可是,现在孩子的玩具情况如何呢?翻开他们的玩具柜:遥控赛车、仿真武器、奇形怪状的模型等等,再看包装,花花绿绿,不知所云。在它们的陪伴下,孩子们一起玩的时间少了,游戏的空间小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少了。同时由于它的诱惑,传统玩具价廉物美、易学好玩、运动量大等诸多优点也已经逐渐被忽视和淡忘。在这种背景下,我确立了“传统玩具总动员”这个课题,希望通过挖掘传统玩具的魅力实现健康与快乐的回归。

【【热门】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范文

2.美术说课稿范文

3.《海燕》说课稿范文

4.电路说课稿范文

5.说课稿范文大全

6.采花说课稿范文

7.【热门】员工辞职报告范文合集六篇

8.【热门】迟到检讨书范文合集五篇

9.【热门】绩效考核方案范文合集九篇